资本论导读第四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局部工人提高劳动生产力,专门劳动 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 • 2 .劳动过程和劳动组织发生质的变化。 劳动过程:原材料现在同时处在不同阶段 上;劳动组织:每道工序都在一定时期内 取得一定结果为前提。各个劳动阶段互补、 互相依赖。 • 3 .结论:分工引起生产力发展,引起劳 动职能和劳动工具的变化,又引起劳动组 织原则和组织职能的变化,从而推动社会 发展。
工场手工业的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
• 相似点和联系:劳动分工有一般分工(工农 业)、特殊分工(工农业内部)、个别分工 (企业内部)。前二者是社会分工,后者是 场内分工。(1)同时使用一定数量的工人 是手工业内部分工的前提,一定量人口和密 度也是社会分工的前提。(2)工场手工业 分工要求社会分工有一定程度,工场手工业 分工影响社会分工,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第11章 简单协作
• 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经历 3个阶段: • 协作、 • 工场手工业、 • 机器生产, • 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本章研 究雇佣劳动的协作,非一般协作。
协作:把较多的工人集中在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生产同一商品。
• 1. 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它起初与行 会手工业只有量的区别而无质的区别。 • 2. 简单协作创造了新生产力:( 1 )共同劳 动使每个工人逼迫具有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 ( 2 )节约生产资料;( 3 )集体生产力; (4)引起竞争提高工作效率;(5)加速资 本周转(劳动变的连续);( 6 )集中力量 短期内完成紧急任务;( 7 )节约非生产费 用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序言 • 一定的劳动生产率是剩余价值的基础。wenku.baidu.com注 意是基础,而不是必然)“一切剩余价值, 不仅相对剩余价值,而且绝对剩余价值,都 是以一定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如果劳动生 产率只达到这样的发展程度:一个人的劳动 时间只够维持他本人的生活,只够生产和再 生产他本人的生活资料,那就没有任何剩余 劳动和任何剩余价值,就根本没有劳动能力 的价值和这个劳动能力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 差额了。”
• 3. 资本主义协作的条件和特点: • 条件:一定数量资本量的积累; • 特点:(1)协作需要人指挥,资本家充 当指挥者;(2)资本家管理有双重职能, 雇佣监工代行资本家管理;(3)资本家 的管理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为了剩 余价值;(4)资本占有协作产生的生产 力。
第12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三、机器对工人的影响。
• 1.妇女和儿童的使用:剥削领域的扩大; • 2. 工作日的延长:剥削外延量的扩大; 劳动的强化;外延量转化为内涵量;
四、工厂:作为整体的考察
• 1.工厂的概念:一般意义——由各种工 人协作看管的机器体系。资本主义工 厂 —— 无数机器组成的机器体系,工人 只是其附属物。 • 2.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特征:工人成为 机器的单纯附属物。 • 3. 资本主义工厂的本质:工人的温和的 监狱。兵营式的纪律、监工制、劳动条 件差。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概述 • 1 .中心内容:工作日不变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 3.生产率提高的后果: • (1)使社会的生产率变为资本的生产率; • ( 2 )使工人从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到实质上从属于 资本; • (3)使资本主义矛盾加剧。 • 4 .意义:加深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认识,提高 生产率的种种方法有现实意义。
• 研究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上章简单协 作,不改变劳动本身;本章工场手工业 改变劳动本身。 • 工场手工业: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
工场手工业的一般特点:
• 1.工场手工业有二重起源。 • (1)不同种手工业工人在同一资本家指挥 下,在同一工场里按性质分工,工人技能 片面发展; • (2)同种工人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在同 一工场里按生产的先后阶段分工,工人成 为总体工人的一部分。 • 前者称为“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后者称 “有机的工场手工业”。
第10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1.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 在工作日不变,不把工资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但劳动力价值本身降低(生产生活资料的必要劳 动时间缩短)的前提下,改变工作日两个构成部 分比例来生产的剩余价值。
2.产生: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超额剩余 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驱,相对剩余价值是超 额剩余价值发展的必然结果。区别:前者是个别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把个别价值降低到社会价 值以下的结果;后者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提高劳动 生产率、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响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 “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劳动力的 价值也是这样,因为它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相反,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 –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 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 和经常的趋势。” – “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和劳动生产力的发 展成正比,而商品价值的降低和劳动生产力的 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因为同一过程使商品 便宜,并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提高,所以 就揭示了一个谜:为什么只是关心生产交换价 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
• 由绝对剩余价值进到相对剩余价值的考 察
– 如果说第三篇是假定劳动生产率不变,主要 从工作日变化上考察;那么,第四篇则是假 定工作日不变,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变化上考 察。 – 资本主义生产既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又 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某种角度来看,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相对剩余价值又是 绝对的。
• ( 1 )社会分工受价值规律支配,决定全部劳动时 间在某一特殊商品上花费多少劳动时间,但这种规 律只是平衡被破坏的反作用,而内部分工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保持一定比例的铁律起作用。 • ( 2 )社会分工通过无声的自然必然性起作用,表 现为生产者的盲目行动;内部分工预先有计划地调 节生产。 • (3) 社会分工不存在任何人的权威,只承认竞争 的权威;内部分工以资本家对工人的绝对权威为前 提。 • 揭示出:个别的有组织性和全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 矛盾。 • (一) 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略。
• 本篇意义及结构
– 劳动者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发展到从实质 上隶属于资本。 – 本篇共分四章。第十章从理论上逻辑上说 明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相对剩余价值和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以及资本家是 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日益增大的相对剩余价 值的。第十一、十二、十三章是从历史上 考察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作理论 分析和理论说明。
– 既然假定不能把工资降到低于劳动力的价值, 那就只有降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劳动力本身 价值降低了。 – “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提高这样一些 产业部门的生产力,这些部门的产品决定劳动 力的价值,就是说,它们或者术语日常生活资 料的范围,或者能够代替这些生活资料。…那 些为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提供不变资本物质要素 的产业部门中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它们的商品 相应的便宜,也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 “那些既不提供必要生活资料、也不为制造必 要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中生产力 的提高,并不影响劳动力的价值。”
第13章 机器和大工业
• 生产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 中是以劳动力为起点的,在大工业中, 则以劳动资料为起点
• 一、机器的发展。略。 • 二、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 1 .机器生产创造了比手工大得多劳动生产 力,但这不是不变资本带来的,而是把自然 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的一种必然结果。 • 2. 资本主义生产使用机器的局限性。机器 的生产率以生产该机器耗费的劳动和使用该 机器节约的劳动的差额来表示:界限 ——后 者大于等于前者。
• 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工人实际上一直为自己耗费的劳动时间的一 部分,要变成资本家耗费的劳动时间。这里改 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度,而是工作日必要劳动 和剩余劳动的划分。” – “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情况下,剩余劳动的延 长必然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不是相 反,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是由于剩余劳动的延 长。” – “在这里,剩余劳动的延长,只是由于打破剩 余劳动的正常界限,剩余劳动的范围扩大,只 是由于侵占了必要劳动时间的范围。虽然这种 方法在工资的实际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 是在这里它应该被排除,因为,我们假定,一 切商品,包括劳动力在内,都是按十足的价值
区别:
• (1)社会分工使不同生产者的产品成为商 品,内部分工使不同生产工人的产品只是 半成品。 • (2)社会分工的各单位要以商品买卖作为 联系媒介,场内分工的各工人以把劳动力 卖给同一资本家为媒介。 • ( 3 ) 社会分工以生产资料分散在不同所 有者手里为前提,内部分工以生产资料积 聚在同一资本家手里为前提。
五、机器大工业引起的社会变革
• 1.机器大工业与产业周期形成: • 2.大工业变革了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 庭工业,最后支配了全部社会生产。 • 3.工厂法在英国普及化及其意义:为了资 本主义基础不致破坏,需要一个正常工作 日,虽然是斗争的结果。教育与劳动像结 合的制度产生。一方面使工人片面发展, 一方面使工人提高劳动素质 ,矛盾。解 决——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