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古诗词中意境的传达(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徐琴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1(000)026
【摘要】李清照这首小令描写作者闺中生活片断的几个典型细节,创造了完整而优美的意境。
如何将原词超以象外的意境在译文中传达出来实属不易。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英译文的分析,探讨其对原词意境的传达。
【总页数】2页(P213-214)
【作者】徐琴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巢湖2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评价理论视角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文的对比分析 [J], 胡作友;杨莉
2.汉诗英译意境传达问题的探讨——《枫桥夜泊》两种英译文意境的传达 [J], 宋志天; 胡丹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女性主义意识英译传达 [J], 狄俊文
4.经验功能视域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本对比研究 [J], 王敏儿
5.经验功能视域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本对比研究 [J], 王敏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雎》英译中的“三美”再现

《关雎》英译中的“三美”再现摘要:《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凝聚了艺术美、音乐美及意象美,具有鲜明的语言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但是,目前为止,专门从理论角度对于《关雎》英译的研究却较为少见。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翻译理论着意于文学作品的美感再现,对于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此基于“三美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关雎》的不同英译版本进行研究,旨在证明“三美论”对诗歌美感再现的理论解释力以及指导作用。
关键词:“三美论”; 意美;音美;形美;《关雎》;一、引言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先生在自己长期的翻译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独树一帜的翻译理论,即诗歌翻译的“三美论”.拥有“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诗歌是最精致的文学形式,达到了美学的极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1].在翻译过程中,译诗也应力求达到原诗的美感,“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即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即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 即形美”[2]85.由此可见,“三美论”对于诗歌翻译的美感再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直以来,许渊冲的“三美论”都是翻译研究的热点。
笔者对知网数据库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从2005年至今,国内学者从“三美论”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数量达到1400余篇,其中期刊类770余篇,硕博论文类270余篇。
从“三美论”视角分析和研究《诗经》翻译的数量为10余篇,而从“三美论”视角赏析《关雎》的仅有1篇。
从2013年到2017年,“三美论”的研究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发表论文共466篇。
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形势下,对诗歌翻译的经典理论“三美论”应用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雎》英译中的“三美”再现《关雎》可谓中华文化经典的肇始,“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雎》”[3].《关雎》结构整饬,内容质朴,因其翻译涉及语言和文化的诸多方面,很值得基于“三美论”视角进行研究。
《泊秦淮》英译赏析

( 河北 师范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河 北 石 家庄 0 5 0 0 2 4 )
摘 要 : 《 泊 淮》 是唐代著名诗 人杜牧 的一首七 言绝 句, 诗 中绘景叙事、 借古讽今 、 寓意 深刻 。以欣 赏为
主, 列举 许 渊 冲 、 唐一鹤、 杨宪益和戴乃迭、 王 守 义 和 诺 弗 尔( J . N e v i l l e ) 的《 泊秦淮》 译本, 在 语词 的选用、 风格 的再 现 、 音 韵 的移 植 三 方 面 对 四 种 译 文进 行 比较 和 解 析 。许 译 简 洁 明 快 , 唐译抑 扬顿挫 , 杨 译 含 蓄 隽永 , 王 译 平 实质 朴 , 各 位 译 者 在 原 文 的基 础 上 均显 现 了译 者 本 身 的 语 言特 点 及 风 格 , 在 传 达 诗 歌 的神 韵、 意境 、 节奏、 韵 律 等 方 面各 有 侧 重 。
牧 的一首七 言绝 句 , 诗 中绘 景叙 事 、 借 故 讽今 、 蕴 意 深 刻 。本 文 以许 渊 冲、 唐一鹤、 杨 宪 益 和戴 乃 迭 、 王 守义 和诺弗 尔 ( J . N e v i l l e ) 的译 本 来 解 析译 者 在 再 现
原诗 的过程 中采 用 了 怎样 的翻译 方式 ; 又有 哪 些 是 我 们需要 借鉴 的 。原 诗 如下 :
和空间去 沟通两 种 不 同 的语 言 、 文化 和 受众 又是 难
、
语词选用 , 各 具 匠心
语 言 的拼 凑不 仅 连 接 了词 与 词 , 也承 接 了诗 与 意, 意境 是诗歌 的灵 魂 , 把 握诗 歌 的意境是 翻译 的关 键 所在 , 而意境 往 往寓 于诗歌 的音 韵节奏形 式 之 中。 音、 形是 读者 阅读 的凭借 , 选 用 切 合 的形 式 、 词 汇 是 将 诗词 真实表 达 的基础 和前 提 。
古诗词英译对比 静夜思

3 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 Athwart the bed I watch the moonbeams cast a trail So bright,so cold,so frail, That for a space it gleams Like hoar-frost 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 I raise my head,—— The splendid moon I see: Then droop my head, And sink to dreams of thee—— my fatherland,of thee!
(2)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m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3)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Is it hoarfrost upon the ground? Eyes raise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Head bent,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以信、达、雅Biblioteka 论,此译"达、雅"有余,"信" 字不足。"疑"字译成thought太直,传达不出 原诗意境;"望明月"译成"凝视着她的明亮脸 庞",有些矫揉造作,her clear face会干扰读者 的思绪,与原诗思乡主题太远。据金堤教授 的一项调查,许多读者欣赏译诗时感觉第三 句"幻想、浪漫色彩过重,不能产生什么具体 的感情"(1997),不过有人觉得第三行的三个 头韵frost (had) fallen from颇具诗意(马红军 2000)。诗译的标题也太离题了。
中国古诗的意境及其英译策略

中国古诗的意境及其英译策略摘要:中国古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将魅力无穷的古诗作品转换成魅力无穷的英语译文,才能更好地被全世界的人民一同欣赏。
文章梳理了中国古诗的意境与西方移情异处,提出古诗意境的英译策略。
此研究有助于译者更准确地英译古诗意境美,外国友人更深层次地领略中华名族的文化内涵,也助于中国古诗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中国古诗意境西方移情翻译策略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s Artistic Conception into EnglishAbstract: Sinc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s the common treasure of the mankind, it will be better appreciated together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if the enchanting ancient poetry can be translated into the enchanting English translation.The paper organi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empathy of the West, and sugges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s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study will help translators more accurately translate the beauty of ancient poetry’s artistic conception into English and foreign friends appreciate the connotation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in a deeper level, and also realize the spread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o other countries.Keyword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empathy of the West; translation strategies中国古诗中,意境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审美中心,它的最大功能是内足以抒写怀抱,外足以感染读者;也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具体运用的审美结晶,它能使读者在品味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孔俊文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4(000)07X
【摘要】从意境的传达的视角,以诗歌"The Dove Beach"的几个汉译本的赏析为
个例加以研究,对这些译法的得失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诗歌翻译中诗歌形式、选词对于原诗意境的传达产生的影响。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孔俊文
【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J], 王小卫
2.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英译比较——试从英汉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
达来分析 [J], 张妤
3.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J], 孔俊文
4.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探析——诗性隐喻解读和翻译的认知视角与诗歌意境的传达[J], 李气纠;李世琴
5.山水诗的意境在目的语中的传达——《中国画论研究》对诗歌翻译的启示 [J],
高宏;王则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许渊冲的翻译理论看汉诗英译中“音美”特征的传达

第40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7月 Vol.40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ul. 2018────────── 收稿日期:2018-01-17 修回日期:2018-05-05 作者简介:吕汝茵(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21-从许渊冲的翻译理论看汉诗英译中“音美”特征的传达吕汝茵(石家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摘 要:许渊冲教授提出诗词翻译“三美”理论,其中“音美”传达的策略与方法引起译界的讨论。
音乐性是诗歌的重要属性之一,以“韵文体”译诗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原诗的音韵美,而以“散文体”译诗容易消解唐诗中鲜明的音韵和悦耳的美学特征。
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其理论与实践为汉诗英译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许渊冲;韵文体;音美;韵律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4-0021-06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4.005On the Transference of “Beauty of Sound” in Chinese Poetry’s Translationfrom Xu Yuan-chong’s TheoryLV Ru-yi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Abstract: Xu Yuan-chong proposed “Three Beauties” theory for poetry translation. However, the techniques of “beauty of sound” in the theory lead a heated debate in the past decades. Musicality is one of the attributes of poetry. The metrical translation can fully reproduce the rhythmic beauty of Chinese poetry, while the non-metrical translation may lose the rhythmic beauty of Tang poem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melodies. Xu Yuan-chong advocates metrical translation. His theory and practice provide new insights.Key Words: Xu Yuan-chong; metrical translation; beauty of sound; rhyme一、引言诗歌是文学体裁的最高形式,是极具音乐性和形式美的言语表达艺术。
从诗词意境观古诗词英译的含蓄美

W h o n w o y a n f rme i ha g n he e o do n tk o t e r o n c n a r .
这首诗是李煜被 囚汴京 后期所 作 。潺 潺 的春 雨 , 孤寂 的夜 晚, 寒气袭人 。梦里梦外 , 云变幻 , 风 天上 人 间之隔 。不 敢 回望故土 , 只能 对着 落 花 流水 , 叹那 即将 逝 去 的 春天 。 感 尊贵 、 欢乐 的一 国之君变成 了卑贱 、 屈辱 的敌 国之 囚 , 种 此 痛苦怎是用言语表达得 出来 的呢? 只有在梦 中 , 还在 金 他 碧辉煌的宫殿里过着 笙歌 阵阵 、 语盈盈 的生 活。在梦 中 笑
美也 就是 作者的思想感 情不是 直接流露 出来 , 而是 用凝练
的语 言点染出气韵 生 动 的种种 画面 , 万 顷之汪 洋 , 四 纳 收
时之浪漫 , 给读 者的感 官 以 自由翱翔 的天 地。正所 谓 “ 片 语明百意 , 坐驰役万景 ” 也 即刘勰所谓 “ , 隐秀” 之美 。 仔细研读 中国古代 诗词 , 们不 难发 现 , 多诗 人 拟 我 许 物叙事 , 看似 自然 寻常 , 实则 意在 言外。或喜 或悲 , 或抑 或 扬 , 人 的感情如 水 中花 , 中月 , 诗 镜 只有细 细寻 味 , 才能体 会诗 中真意 , 人真情 。因而 , 分析 诗词 意境 的 同时 来 诗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译古诗词中意境的传达(一)
【摘要】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
如何在这两种大相径庭的文字中架起桥梁,不但翻译文字,更传达意境,是译者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翻译;传达
Abstract:It’sagoodwaytodevelop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bytranslatingChineseancientpoemsinto English.Howtofillinthegapbetweenthetwototallydifferentculturesistheproblemthatthetranslatorss houldsolvenow.
KeyWords:ancientpoems;artisticconception;translatingcommunication
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它不仅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无尽的滋养,同时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在东西方文化互相学习探索融合的今日世界,短小精悍的诗词及其译品正可以凭着这种优势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试金石。
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不少有才能的翻译家涉猎其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本文也将在这一领域进行粗浅的探索。
唐诗是我国诗歌成就最高的时代。
天才诗人灿若星辰,诗因此也成为这个朝代文学的最重要形式。
后来的朝代虽然也尽力模仿,想要再创出诗的辉煌,终究是笔力不逮。
所以,文学一代不及一代。
具体来说,唐诗按形式可分为乐府,古风,律诗和绝句几种。
较为常见的律诗因格律严密,故此得名。
它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一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主要有五律七律两种。
绝句的“绝”意思是“截,断”。
它一般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
所以简称为五绝七绝。
下文的探讨将以此类型唐诗为主。
词起源于隋朝,兴盛于宋代。
全名为“曲子词”,现在“曲子”的唱法已经湮没无存,只剩下文辞供人欣赏。
词作为“诗余”,在有宋一代,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能作为诗的补足品存在。
在词中大多表达的多是儿女情长,莺歌燕舞,而少书生意气,家国之念。
当然,这一点在宋朝后期有了巨大转变。
这终于使得宋词成为可以代表宋朝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与唐诗比肩。
词按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几种。
对于诗词的可译性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汉字与西洋文字的差别显而易见,翻译成英文只能韵味尽失,诗词之所以为诗词的大部分要素将丧失殆尽,不能让英语读者真正领略诗词之美,从而得出结论:诗不可译。
另外一方则认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真正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起到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虽然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仍有许多细节处有待商榷和改善。
但诗是可以译的。
随着一代代翻译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创造性劳动,越来越多的佳作出现在中外读者面前,许多技术问题在译者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解决。
我认为,在中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们不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也要善于把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去。
借助英语这一强大的传媒,这个愿望是有可能实现的。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诗词范例来探讨诗词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先来谈谈唐诗宋词的意境问题。
意境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他指出人与世界的接触,因为关系的层次不同,可分为五层境界:“为满足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个特色充分体现在言简意赅的唐诗宋词中。
而在英译诗歌中如何尽可能原样传达出诗词的意境是横亘在译者面前的难题。
中国古诗词的特色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营造出独特而令人难忘的意境。
并从其诞生之时起,就深深的渗入了国人的生活。
试问有几个中国人不知道“春眠不觉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想在英译诗歌中达到对应的效果则绝非易事。
首先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唐诗《枫桥夜泊》为例。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短小的篇幅里却描绘了诸多意象:月、乌鸦、霜、枫叶、渔火、寺庙。
整体营造出秋日里冷寂凄清的氛围。
诗人在这样孤寂的环境里独自滞留在异乡,情何以堪。
而此时传来了古寺钟声,让凄清的夜变得更加凄清。
诗人辗转客船难以成眠的情境尽在不言之中。
寒山寺初建于梁代,唐初诗人寒山和尚曾住于此,因此得名。
本诗的意境由于有了这座古寺的钟声,而显得更加丰富,给人古雅庄严之感。
诗的神韵得到完美体现,创造除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而寒山寺也因为此诗闻名世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首诗刻画意境的成功。
在译作中,译者用一连串的名词词组,来对应原作中富有诗意的一连串意象。
“月落”译成settingmoon——落月,“乌啼”译成acawingcrow——啼鸦,“霜满天”译成thefrostfilledsky——真正的霜满天,很是确切。
第二句的翻译也较贴切,“对愁眠”译成troubledsleep——睡眠有困难。
“寒山”译成ColdMountain,基本贴合原句。
和原作一样,译作也列举了一系列名词词组,简略描绘出一幅清幽冷寂的风景画。
最后一句里的wanderer很好地点出了天涯羁旅,客途秋恨的感觉,实在是点睛之笔。
请看译作:
MooringatnightbyMapleBridge
Thesettingmoon,acawingcrow,thefrostfilledsky;
Rivermaples,fishermen’sflares,andtroubledsleep.
FromtheColdMountainTemple,outsideSuzhou, Thetollingofthemidnightbellreachesthewanderer’sboat.
再以杜甫名诗《春望》为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春日里城池败落荒芜的景象,饱含感叹;后面四句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离愁别絮溢于笔端。
全诗沉郁顿挫,真挚感人。
“破”与“在”的触目惊心,“春”与“深”的巨大反差,连花鸟都为时事所感,伤心落泪。
“家书抵万金”因为写出了人们迫切需求家人消息的心情而成为千古名句。
由于原作的高度概括和精炼,译作不可避免地需要扩大篇幅才能包含所有内容,然后才是传达意境的问题。
在译作中,译者用fallen来翻译“破”,基本传达原意;而thelandendures可以算是神来之笔。
译成“忍受”,可以说是译出了原诗的言外之意。
“家书抵万金”没有拘泥于原句,而是译成worthafortuneingold。
完全按字面来翻译的译者只能是拙劣的译者罢了。
整篇译作在基本遵循原作的同时,对原作未竟之意进行了大胆的伸发,反而使这首诗更容易被西方读者所接受。
传情达意,译者功不可没。
请看译作:
SpringPerspective
Thenationhasfallen,thelandendures:
Springtreesandgrassesflourishinthetown. Troubledbythetimes-flowersbringtears; Dreadingparting-birdsstartlethe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