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精)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内容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内容
供配电系统设计是为了满足建筑物或工业设施的电力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以下是供配电系统设计通常涉及的内容:
1. 负荷计算:确定用电设备的负荷大小和类型,包括照明、动力、空调、通风等。
负荷计算是为了确定供电系统的容量和配置。
2. 供电方案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用电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电方案,如市电接入、发电机组、不间断电源(UPS)等。
3. 变压器容量和数量:根据负荷计算和供电方案,确定所需的变压器容量和数量。
变压器用于将高压电力转换为低压电力供负载使用。
4. 配电系统设计: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柜、开关柜、电缆布线等。
确定配电系统的布局、线缆规格和保护设备。
5. 短路电流计算:进行短路电流计算,以确定保护设备的额定电流和短路容量,确保系统在短路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6. 接地系统设计:设计合适的接地系统,包括接地网、接地线和接地电阻等,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7. 继电保护设计:配置适当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以保护供配电系统和设备。
8. 电能质量评估:评估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如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等,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 照明和插座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用途,设计照明系统和插座布局,满足用户的需求。
10. 设计文档编制:编制详细的设计文档,包括设计说明、图纸、设备清单等,用于指导施工和维护。
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气工程、建筑布局、用电需求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以确保设计的顺利实施。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009-供配电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UDC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2009-11-11 发布2010-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GB50052-2009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0 年7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37 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52-2009,自2010 年7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3.0.2、3.0.3、3.0.9、4.0.2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 ○ 一~二○ ○ 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 002 ]85 号)要求,由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会同有关设计研究单位共同修订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在研究了原规范内容后,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先后完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等阶段,最后经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7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电源及供电系统,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无功补偿,低压配电等。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对原规范的适用范围作了调整;2.增加了“ 有设置分布式电源的条件,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合理时” 作为设置自备电源的条件之一;“ 当有特殊要求,应急电源向正常电源转换需短暂并列运行时,应采取安全运行的措施”;6 60V 等级的低压配电电压首次列入本规范;3.对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也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供配电系统认识

1.3、大型工厂及电源电压≥35KV的中型工厂 1)两次降压,设置 总降压变电所。
用于厂区内高压 配电困难时。
工厂内10KV高压 配电。
供配电系统认识
2)高压直接配电方式,一次降压:35KV,厂区内允许高压进入
高压直配特点:简化电路、节约有色金属、电能损耗少;但在
工厂内部应设安全走廊。
供配电系统认识
我省有张北风力发电厂
5)地热发电厂:洁净能源
6)太阳能发电:洁净能源
著名: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
供配电系统认识
7)生物质能发电:节能环保,农作物秸秆、垃圾燃烧发电。 国家重点扶持、大力发展。
国家发改委首批三家:山东单县龙基生物发电工程(2.5万 千瓦) 、河北晋州、江苏如东。山东最早建设,2006年6月完 成。
供配电系统认识
3、电压偏差与电压调整
3.1、电压偏差定义:U%U1UN10% 0 UN
3.2、电压偏差对设备的影响: (1)感应电动机:寿命降低,产品质量下降,效率低 (2)同步电机:寿命降低,产品质量下降,效率低 (3)对电光源影响:电压高,寿命下降。 电压低,寿命长,但灯光暗,荧光灯不易启动
供配电系统认识
供配电系统认识
2)火力发电厂:占总发电量80%
供配电系统认识
3)核能发电厂:2005年约占总发电量2.8% 2020预计占4-5%
广东阳江核电站规划效果图 总投资80亿美元,建设6台百万 千瓦级机组
还有:广东岭澳核电站、江苏田弯核电站
供配电系统认识
浙江秦山核电站
广 东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4)风力发电厂:洁净能源
正序、负序、零序分量 (2)三相变压器不能充分利用
(3)使整流装置产生较大谐波
芦岭煤矿35kV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测试评估

煤
矿
机
电
・9・ 6
芦岭 煤 矿 3 V供 电系统 电能质 量 测试 评 估 5k
张增然
( 淮北 矿业 ( 集团 ) 司 芦岭煤矿 ,安徽 宿州 2 4 1 ) 公 3 13
摘
要 : 针对芦岭煤矿供配电系统 的复杂现状, 应用 电能质量测试技术对其进行全面、 系统的电
p we u lt e t g tc n l g o t s h o rq aiy c mp e e sv l nd s se t al .Th x si g p o l m o rq a i tsi e h oo y t e tt e p we u t o r h n ie y a y tma i ly y n l c e e it r b e n o we y t m s man y a ay e . T e po rditi ut n s se a d r lv n l crc le u p n n r — a i g fpo rs se i i l n lz d h we srb i y tm n ee a tee ti a q i me te e g s v n o y
杂现状 , 导致了供 电电网电压波形畸变 , 电网电压发 生波动, 无功冲击过大 , 有功损耗增加等许多电能质
量 问题 。
为了解芦岭煤矿 3 V供电系统的整体电能质 5k
量 状况 , 进一 步获 得 芦 岭煤 矿 供 配 电 系统 电能 质量 的数据 , 下一步 对 芦 岭煤 矿 供 配 电 系统 电能质 量 为 治 理提 供数据 、 术及 理 论 依据 , 出 以 5 路 为 技 提 7线 例, 具体 测试 评估 内容 主要为 : 1 )短路容 量计 算 。
(精品)第1章供配电系统基础知识

第1章 供配电技术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共三种
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
1.3.1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就是把电 源中性点直接与“地”相接,我 国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 系统均属于这种大接地电流系统。
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短路,
立即造成系统中流过很大的单相
《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072008)》数据显示: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完成32458亿千瓦 时,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4566亿千瓦时,比重为75.09%。这 一数字说明我国目前用电结构趋于重型化。
第1章 供配电技术基础知识
为满足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国家加大电力建设投资, 计划全国每年发电规模在1500万千瓦以上。预计2010年我 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6.7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09 万亿千瓦时;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全社会 用电量达到4.6万亿千瓦时。
第1章 供配电技术基础知识
3.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第一类:100V以下额定电压,用于蓄电池和安全照明 用具等电气设备。
第二类:大于100V、小于1000V的额定电压,用于一般 工业和民用电气设备。
第三类:1000V以上的额定电压,用于高压电气设备。 国家规定:电力网的额定电压分有500KV、220KV、 110KV、63KV、35KV、10kV。为保证电力设备端电压不 超过额定电压的±5%,通常允许发电机额定电压比电网额 定电压高5%,末端受电变电站端电压比电网额定电压低 5%。
第1章 供配电技术基础知识
1.3.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利用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对接地电容 电流进行补偿,使通过故障点的电流 减小到能自行熄弧范围。利用对消弧 线圈无载分接开关的操作,使其在一 定范围内达到过补偿运行,从而实现 减小接地电流的目的。使电网持续运 行时间延长,相对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此方式也是小接地电流系统。
供配电系统优化措施

供配电系统优化措施为了提高供配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负荷平衡:对供配电系统中各个负荷点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避免局部负载过重,提高整体负荷的均衡性。
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负荷分析和负荷调整来实现负荷平衡。
2.输电线路优化:通过合理的线路选址和布置,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和电压降,并提高电能传输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维护和检修,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3.配电变压器优化:为了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利用率,可以采用双绕组或多绕组变压器,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需求。
可以采用效率较高的变压器,并加强对变压器的维护和检修,延长其使用寿命。
4.用电监控系统:安装用电监控系统,对供配电系统中的电能消耗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用电故障、过载等问题,提高用电设备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可以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用电设备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5.电能质量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减少电压波动、谐波污染和电能损耗。
可以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电能质量问题,保障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6.电力安全保护:加强对供配电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对电源设备、开关设备、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另外,还要加强对用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避免因用电设备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
7.新能源接入: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接入供配电系统,增加供电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需要建设相应的新能源发电装置和并网系统,并制定合理的调度和管理措施,确保新能源的有效利用。
8.自动化管理:采用自动化技术对供配电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对电网的远程监控、自动调度和故障处理。
可以通过建设SCADA系统、智能电网等实现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9.储能系统应用:引入储能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等低价电储存,然后在负荷峰时段进行释放,以平衡供需,提高供配电系统的效能。
储能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的电压及电能质量
科技信息
0电力与能源 0
SIN E&T C N L G F R 20 08年
第 l 期 6
电力系统的电压及 电能质量
徐 伟辉
( 勃利县 小五 站供 电所
黑 龙 江 七 台河 1 4 0 ) 5 6 0
额定电压下运行 , 技术与经济指标最佳 。 其
对 于 供 配 电 系统 来 说 ,提 高 电 能 质 量 主 要 是 提 高 电压 质 量 的 问 题。 电压 质 量 又 可 分 幅 值 与 波 形 质 量 两个 方 面 。 常 以 电压 偏 差 、 通 电压 波 动与闪变 、 电压 正 弦 波 畸 变 率 、 序 电压 系数 ( 相 电压 不 平 衡 度 ) 负 三
变压 器 一 次 绕 组 加 上 额 定 电压 而 二 次 绕 组 开 路 时 的 电压 .即 空 载 电 与 最 小 值 。 周 期 性 电压 急 剧 变 化 引 起 电 光 源 光 通 量 急 剧 波 动 而造 成 人 眼视 压 。而 变 压 器 在 满 载 运 行 时 , 次 绕 组 内约 有 5 二 %的 电压 降 。 称 当变 压 器 二 次 侧 供 电 线 较 长 时 . 二 次 绕 组 的额 定 电 压 应 高 于 电 觉不 舒 适 的 现 象 , 为 闪变 。 其 电压 正 弦 波 畸变 率 。在 理 想 情 况 下 . 压 波 形 应 是 正 弦 波 。但 是 , 电 网 电压 的 1f ,其 中 5 】 % %用 于 补 偿 变 压 器 负 荷 运 行 时 绕 组 内部 的 压
【 摘 要 】 文主 要 简 述 了电 网和 电 力设 备 的额 定 电压 、 能质 量 和 提 高 电 能质 量 的措 施 。 本 电 I 键 词 】 力 系统 ; 压 ; 能 ; 量 关 电 电 电 质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无功补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低压配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提高方法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提高方法摘要:电能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源。
电能质量作为电力部门向用户提供的一种特殊商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电能质量的技术治理与控制是提高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高质量供电和用电的必要条件。
然而,电能质量具有动态性、相关性、扩散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不易控制和改善电能质量。
为了保证电能质量的有效控制,本文从电能质量全面管理的技术角度,对提高电能质量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力求达到电能质量的设计要求和目标,并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提高方法1电能质量控制分析概述1.1电能质量的衡量指标围绕电能质量的含义,电能质量的衡量指标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电压质量实际电压与理想电压的偏差,反映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电是否合格。
偏差应该是广义的,包括振幅、波形和相位。
这一定义包含了大部分电能质量问题,但不包括频率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也不包括电力设备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和污染。
(2)电流质量它反映了与电压质量密切相关的电流变化。
电力用户除了要求交流电源具有恒频、正弦波形外,还要求电流波形与电压同相,以保证高功率因数运行。
这一定义有助于提高电网电能质量,降低线损,但不能概括大多数由电压引起的质量问题。
其他指标包括供电质量、用电质量等,这些指标反映了电力系统生产和输送的电能质量,可根据这些指标对电能进行管理。
1.2电能质量的影响因(1)电力负荷构成的变化目前,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负荷:大型电力电子应用装置(节能装置、变频装置等)、大功率电力传动装置、直流输出装置、电化学工业设备(化工、冶金企业的整流装置)、电气化铁路等,电弧炉(交直流)、轧机、提升机、电石机、感应加热炉等非线性负载。
(2)大量谐波注入电网具有非线性和冲击性负载的新型电力设备在实现功率控制和处理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非正弦波形电流,给电网注入谐波电流,严重扭曲了PCC的电压波形,负荷波动和冲击会导致电压波动、瞬时脉冲等电能质量扰动。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
【 关键 词】供 配电系统 电能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 :T M7 1 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1 8 — 2 3 0 . 0 1
一
、
引言
( 一) 静止无功发生器
电力系统 中存在各式非线性或不对称负荷,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日 益严
制了 S V G吸收无功功率的大小 , 从而起 到了补偿的 目 的。
质量 、电流质量 、供电质量和用电质量 。其可以定义为 :导致用电设备 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 、电流或频率的偏差, 其 内容包括频率偏差、 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 、三相不平衡 、暂时或瞬态过 电压、波形畸 变( 谐波 ) 、电压暂降、中断、暂升以及供电连续性等。 随着我 国供配电系统规模 的不断发展壮大 ,供配电系统 电能质量产 生的问题也随之增加 ,电能质量主要受谐波 、非线性负荷和元件等因素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
高 峰 刘彦 民
1 . 山西省 电力公 司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2 . 朔州供 电公 司 山西 朔州 0 3 6 0系统 的生产效率及 电能的上 网传输十分重要 ,电能质量对 电网稳定及供配 电设备安全运 行、 线路损失 、 工业安全生产 、 产 品质量 、用 电单耗和人民生活用 电都有 着直接影 响。本文主要探讨 了电能质量的含义、影响电能质量的 因素和电能质量 的控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