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交替课程模式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交替课程模式实践

【摘要】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工作平台,以具体的职业能力课程为改革试点对象,在实施工学交替课程模式的合作基础建设、保障制度设置、教学内涵与结构设计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炼并总结了课程模式的主要特点。实践成效证明了工学交替课程模式教学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课程模式;工学交替;实践教学

0 引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旋律[1],但是在具体实施环节需要一些环境和体制方面的条件,诸如:合作企业的可用性、保障制度的有效性,以及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对于这类教学模式的认同度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工学交替尤其是顶岗实习环节的教学是通过职业实践(工作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履职来实现的[2],因而其教学组织、技能结构、知识内涵完全抛弃了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需要重构其教学设计。本文以计算机硬件与维护课程为教学实践载体,陈述了职业能力课程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以初步达成任务驱动、过程导向、顶岗实习的课程教学形态为标志,成为我院众多教学改革实践项目中的一个成功案例。

1 课程模式实施基础

1.1 合作企业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动力来自行业竞争需求和自身的用人需求[3]。因而合作企业的选择首先需要具备市场驱动的因素。在具备市场动力的前提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数码港红英电脑商行是由本院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的IT企业,还具备天然的人脉渊源和交通便利因素,因而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改革要求一拍即合。鉴于企业的业务特点,我们选择计算机硬件与维护课程作为先期实施课改的对象。

1.2 保障机制

在合作创建工学交替课程模式过程中,校、企双方是改革的主体责任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是改革的落脚点和检验载体,因此保障举措须兼顾三方利益,明确彼此权利、义务关系。在施行课程模式改革时,主要的保障机制有以下几点:

1.2.1 校、企合作协议

该协议在制度上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其本质是建立了企业接收本校学生实习的运行机制,为形成亦工亦读、工学交替的课程模式提供了体制保障。

1.2.2 生、校实习协议

实习学生与学校之间也签订实习协议,其作用在于规范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主要涉及下列管理制度:①每周工作记录和实习师傅评价制度;②定期联络制度;③打通本校素质考核管理制度;④期末考核制度。

1.2.3 补助与激励

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协商提供学生生活补助,包括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实习期满后企业如继续聘用,则由企业提供薪资。

2 课程模式特点与教学设计

根据协议,学校选派的实习生每学期在实践基地实习的周期为10周。从校历第5周开始每周周末去实践基地顶岗,并兼顾在校学习,基本与校内课堂教学同步交替。针对顶岗实践教学的以下特点,我们作了相关的教学设计:

2.1 岗位任务驱动教学(特点一)

教学设计

针对岗位任务驱动的教学特点,企业根据业务状况和设备条件选择了微机导购、硬件组装、系统配置及安装、故障诊断四个典型任务模块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任务。各任务模块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实习岗位任务知识、能力细解

2.2 工作过程引导教学(特点二)

图1 故障诊断任务工作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以师傅示范的工作程序为职业行为导引。图1展示的故障诊断任务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它以故障现象描述为过程起点,以开列故障诊断书为过程终点。过程的核心工作单元包括故障定性、确定诊断方案、实施诊断至定位故障。其中诊断方案的可行性不仅需要正确的故障定性判断作为前导输入,还需要故障诊断原则和步骤的积累以及故障诊断方法及工具的熟练使用作为能力支撑。实施诊断的结果不仅是诊断方案的后继单元,还可能成为其反复修正的依据。

由此看到职业实践的学习过程特点包括:①以工作过程为导引,具备工作过程的整体性;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式学习方法;③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④重视典型工作情境的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

式学习。

2.3 职业素质渗透教学(特点三)

教学设计

顶岗实习的课程教学形态在培养方式上淡化了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由此,自主学习、主动式学习、交流式学习成为现实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培养职业素质天然途径。

3 课程模式成效及启示

通过2011-2013学年多批次学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了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优良的实践效果:①消除了校内课堂教学和岗位技能的差距,实习学生的职业技能显著提高。②学习总结和实践成果达成对课堂教学的修正反馈,如实习生帮助老师一起更新了实训过程指导书。③校外实践基地得到巩固,这对于丰富专业教学资源、拓展职业教学道路都有现实和长远的益处。

我们同时意识到相关的制约因素和走向。我们初步得出以下观点:①现阶段企业的参与热情和认同度基本决定了校企合作规模和走向。②校企合作模式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这一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角度来看,至少在形式上体现了“师傅带徒弟”这类原始职业教育模式的回归。③职业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未来是任务和过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张晓峰.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5):43-102.

[3]宋黎菁.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实践中利益博弈的浅析[J].科技视界,2012(28):12,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