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居住风俗

合集下载

回族的传统习俗作文

回族的传统习俗作文

回族的传统习俗作文英文回答:The Hui people are a Muslim ethnic group in China witha long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ey have a unique setof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at have been preserved and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that the Hui people uphold is the concept of "Halal". Halal is a set of dietary regulations that dictate what foods are permissible for Muslims to consume. The Hui people strictly adhere to these regulations, ensuring that all the food they eat is in accordance with Islamic law. This includes not only meat,but also other products such as dairy, eggs, and vegetables.Another significant tradition among the Hui people isthe practice of "Wudu". Wudu is a ritual purification thatis performed before prayer. It involves washing the hands, face, and feet with water. This ritual is believed tocleanse the body and mind, preparing the individual for worship.Family is also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the Hui people. They place great value on close-knit relationships and mutual support. Extended families often live together in large households, and there is a strong sense of obligation and loyalty towards one's family members.Furthermore, the Hui people have a rich tradition of music and dance. Their folk songs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pipa (a Chinese lute), the erhu (a Chinese fiddle), and the yangqin (a Chinese dulcimer). Hui dan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vibrant movements and colorful costumes.In addition to these traditions, the Hui people also practice certain custom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irreligious beliefs. For example, they observe the Muslim holidays of Ramadan and Eid-ul-Fitr. During Ramadan, they fast from sunrise to sunset, and Eid-ul-Fitr is a time for celebration and feasting.Overall, the Hui people have a distinctive cultural identity that is shaped by their Islamic beliefs and Chinese heritage. Their customs and traditions play a vital role in preserving their unique ident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bonds within their community.中文回答:回族是中国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个民族,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回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回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回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回族也过春节,不过那不是他们最重要的节⽇。

你知道回族的春节风俗习惯吗?今天店铺特意准备了⼀些回族的春节风俗习惯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回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开斋节 回族⼈民⼀年⼀度最盛⼤的节⽇。

其他民族称其为“回民过年”。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

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净、沐浴净⾝。

男⼥⽼少都换上⾃⼰喜爱的新⾐服,⼩孩⼦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

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前该维修的维修,节⽇⾥也都打扫得⼲⼲净净,有的地⽅还专门布置⼀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早晨⼋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个⼩毯⼦或⼩拜毡,从东南西北,四⾯⼋⽅,汇集到清真寺。

有的地⽅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个地势平坦、宽敞⼲净的场地。

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或⼩拜毡,脱下鞋⼦,⽴即⾯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向叩拜。

这⼀⽉,回族的⽣活安排得⽐往常要好得多。

⼀般都备有⽩⽶、⽩⾯、⽺⾁、油茶、⽩糖、茶叶等有营养的⾷品。

对回族来说最重要的节⽇是开斋节,但春节仍然是回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部分⾮常重视的⼀个传统节⽇,回民依然保留了很多属于⾃⼰的春节习俗。

扫尘 “扫尘”也在这个时候拉开序幕。

扫尘就是打扫家⾥的尘⼟。

选个晴好的天⽓,把家⾥的每个⾓落都要打扫⼀遍。

每到这个时候,就要起个⼤早,把家具该搬得搬出来,该遮的遮上。

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来。

让屋⾥空徒四壁,好拿着⼤扫帚在墙上,屋顶挥来挥去,把⼀年的尘⼟都打扫⼲净。

吃饺⼦ 年三⼗晚上包饺⼦,这⼀天要把素⽇⾥喜欢搬弄是⾮的⼩⼈的“嘴”捏上。

端上热腾腾的饺⼦,打开预先做好的腊⼋醋,⼀家⼈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地,三⼗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

六年级下册宁夏回族的风俗作文

六年级下册宁夏回族的风俗作文

六年级下册宁夏回族的风俗作文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s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h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the Hui ethnic group.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闻名,特别是在回族民族的风俗传统方面。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n Ningxia is the celebration of Eid al-Fitr, which marks the end of Ramadan. 宁夏最引人注目的风俗之一是庆祝开斋节,这个节日标志着斋月的结束。

During Eid al-Fitr, families come together to enjoy delicious feasts and exchange gifts as a way to show gratitude and foster a sense of unity. 在开斋节期间,家人们聚在一起享用美味的大餐,互赠礼物以表达感激之情,促进团结感。

Another important custom in Ningxia is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ceremony, which is a grand and elaborate affair that symbolizes the union of two families. 宁夏的另一个重要风俗是传统的婚礼仪式,这是一个盛大而复杂的事务,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合。

The wedding ceremony typically involves numerous rituals and traditions, such as the exchange of betrothal gifts, the tea ceremony, and the bride's departure from her family home. 婚礼仪式通常涉及许多仪式和传统,如礼金的交换、敬茶仪式和新娘离家出嫁。

以回族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回族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回族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回族风俗》嘿,你们知道回族吗?那可是一个有着独特风俗的民族呢!回族人特别重视开斋节呀!到了那一天,可热闹啦!大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扫屋子,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然后呢,大家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一起去清真寺做礼拜。

那场面,哇,好多好多人呢,就像一群小蜜蜂聚集在一起。

记得有一次,我去回族小伙伴家玩。

一进门,就看到他家里摆着好多好吃的,有油香、馓子,还有各种水果。

他妈妈热情地招呼我,让我赶紧尝尝他们的特色美食。

我拿起一块油香咬了一口,哇,好香啊!就像咬了一口云朵一样,软绵绵的。

我好奇地问小伙伴:“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好吃的呀?”他笑着说:“这是我们回族的传统呀,开斋节就是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食,一起快乐呀!”我心里想:这可真有意思!回族人在饮食上也有很多讲究呢!他们不吃猪肉,只吃牛羊肉、鸡肉这些。

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颜色一样,回族人对食物也有自己的选择。

他们觉得猪肉不干净,所以就不吃。

我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后来才慢慢明白,这是他们的信仰和文化呀。

还有呢,回族人对长辈特别尊敬。

每次见到长辈,都要恭恭敬敬地问好。

这就像我们对老师要尊敬一样,是一种礼貌和传统。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回族小朋友给他爷爷端茶,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真让人感动。

回族的婚礼也很特别哦!新娘会穿上漂亮的婚纱,戴上美丽的首饰。

婚礼上有欢快的音乐,大家一起跳舞,一起庆祝。

那场景,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回族的风俗真的好多好多呀,我只是说了一点点呢。

他们的文化就像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慢慢发现和了解。

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每个民族的风俗和文化,就像尊重我们自己一样。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不是吗?。

回族的风俗作文450字

回族的风俗作文450字

回族的风俗作文450字
在西北的回族村落,夜幕降临后,星星点点的灯火就开始闪烁了。

这可得说是大家准备晚饭的信号,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弥漫着
香味。

说到节日,回族的朋友们可是热闹得不得了!特别是开斋节,
家家户户都像过年一样,准备了一大桌子的美食。

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真的是乐开了花!
说到吃的,回族的朋友们可真是有口福啊!他们特别喜欢吃牛
羊肉,做出来的菜味道那叫一个绝!手抓羊肉,哎呀,那口感,那
味道,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
再来说说他们的服饰吧,男的戴个圆帽,穿着长袍或者短衫,
看起来特别精神。

女的就更不用说了,长袍上五颜六色的图案,再
配上头巾和耳环,简直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回族的朋友们还特别重视宗教信仰。

他们经常去清真寺做礼拜,祈祷的时候那种虔诚和敬畏,真的让人很感动。

这种信仰,也让他
们在生活中更加有规矩,更加懂得尊重别人。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苗族:自由对歌,恋爱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节日:火把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纳西族:披羊披肩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傣族:孔雀舞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撒拉族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毛南族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佤族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还有插种节、新米节畲族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保安族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羌族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

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少数民族的房屋特点1.蒙古族:住蒙古包即毡包~“包”满语“家”“屋”的意思。

2.回族:与汉族基本相同~砖木结构瓦房。

较有特点的是门前或客房中可见阿拉伯文书写的条幅、中堂等,但不挂人像,。

3.藏族:碉房为主要住房样式之一~平顶狭窗土石结构房屋~一般为一层。

另有牧区的帐篷也为住房样式之一。

4.维吾尔族:多为土结构方形平房、矮小、四壁无窗、向北开门~屋顶平坦并开有天窗~多有庭院栽花木果树。

回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作文

回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作文

回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作文英文回答:The Hui ethnic group is on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with a rich and unique culture. The Hui people have their own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spects of Hui culture is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The majority of Hui people are Muslims, and their religious practice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ir daily lives. They adhere to the teachings of Islam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prayer, fasting, and pilgrimage. Mosques are important places for the Hui community, where they gather for worship and community activities.In addition to their religious practices, the Hui people also have distinct customs related to weddings and funerals. For example, during weddings, it is customary forthe bride and groom to exchange gifts and for the groom's family to provide a dowry to the bride's family. The wedding ceremony is usually held in a mosque, andtraditional Hui food is served to the guests. Funerals, on the other hand, involve specific rituals and mourning practices, such as wearing white clothes and reciting prayers for the deceased.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Hui culture is their cuisine. Hui cuisine is known for its unique flavors anduse of halal ingredients. Lamb and beef are commonly consumed, and dishes like lamb kebabs, beef noodles, and steamed buns are popular among the Hui people. Hui cuisine also incorporates influences from other regional cuisinesin China, resulting in a diverse and delicious culinary tradition.Furthermore, the Hui people have their own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highly valued, and many Hui artists have gained recognition for their talent. Embroidery is also a popular craft among Hui women, with intricate designs and vibrant colors. Thesetraditional arts not only showcase the creativity and skill of the Hui people but also serve as a way to preserve their cultural heritage.In conclusion, the Hui ethnic group has a rich and diverse culture that is deeply rooted in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customs, cuisine, and arts. Their uniquetraditions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and continue to be celebrated and cherished by the Hui community.中文回答:回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

文化人类学-回族白帽与盖头

文化人类学-回族白帽与盖头
——伊斯兰教
二。是一种民族文化延续
——“象征标论”,内部群体认同、外部区别标识。
三。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实用价值
——一定程度反映其居住的生活环境。
四。蕴含文化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念
——外观与佩戴等方面反映该地区人群的喜好、修养与审美取向,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戴盖头的习俗蕴涵了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
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样式上,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媳妇的盖 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
回族•白帽与盖头
2.历史渊源
一。受阿拉伯国家的影响
风沙大、水源少 —— 防风沙、讲卫生
二。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古兰经》教义
回族•白帽与盖头
——传统、反思。
回族•白帽与盖头
综 述
总之,回族的服饰穿戴习俗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其居住 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及其审美价值观念,是伊斯兰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当然,民族的风俗习惯对民族发展既有有益的方面,也 存在着不利的因素。我们在传承和研究民族风俗习惯时要审 时度势,辩证看待。
THANKS!
文化人类学
组员:XXX
回族•白帽与盖头
为什么不会 掉下来呢?
1.外观与佩戴
盖头
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 应该加以遮盖。 颜色上,一般通常有绿、黑、白 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
回回帽
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 通常有白、灰、蓝、绿、红、黑 等颜色。 在礼拜磕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 着地,戴无沿帽行动更为方便。
3.当今社会
因地理、环境、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对外交流、经济发展方面都 较中原、沿海等地落后,因而受外来观念和文化的冲击相对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族的居住习俗
回族的居住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与回回民族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与回族的信仰习俗、饮食习俗等有一定联系。

一回族居住区域及分布传承
回回民族的居住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

那时,阿拉伯和波斯商人通过海陆两条主要道路(史称‚香料之路‛和‚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的较多。

一些从海道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在政府制定的通商港埠进行贸易,他们就近方便,聚居在一些主要海滨口岸。

唐时,这些回族先民主要侨居在当时中国贸易最兴旺的广州和扬州。

从陆路来的一些穆斯林商人,主要聚居在唐朝首都长安的‚西市‛和‚东市‛。

这些穆斯林商人不论是留居广州、扬州的,还是留居长安的,他们来中国后,有许多人买田地,修房屋,就地与汉族姑娘成亲,安家落户。

据《资治通鉴〃唐纪四八》贞元三年条记载,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以来,这些‚胡客‛‚留居长安者四五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

宋时,通商贸易在唐代昌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来华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胡客‛较唐代更多。

他们主要聚居在广州、泉州、杭州。

政府为此还专门给他们在江河边上划拨留居区域,出现了不少‚回回冢‛等。

由于这些回回先民的经济基础好,居住条件在当时来说令人刮目相看,住宅的结构、造型、设施相当可观。

如‚番禹蒲氏在居留地的住宅,层楼杰观,晃荡绵亘,不能悉举‛。

唐宋时,沿海各主要商埠,有若干‚蕃客‛聚居区和礼拜寺。

每一聚居区的‚蕃客‛所在地都称作‚蕃坊‛,‚蕃坊‛有大有小,小的有几十人至近百人,大的有几百人至上千人。

随着‚蕃客‛和‚蕃坊‛数的逐步增加,唐宋时,政府为了加强社会秩序的组织管理,要求每一个蕃坊的穆斯林推荐出‚最有德望者‛一至二人,由政府委任作‚都蕃长‛,管理蕃坊的行政和宗教工作等。

元代,来中国居住的回回更多。

除了一部分经商而来的以外,更多的是自1219年开始,成吉思汗几次西征,大批的中亚、西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迫随军迁徙到中国。

有军人、工匠、学者等等。

军士都被元编入‚探马赤军‛,参加灭宋的战争。

这时的回回,他们已不再是侨民,而是作为主人翁,像中国当时的汉、蒙古等其他民族一样,可以长期定居;不再是限于通商口岸居住,而可以在全国各地自由居住。

正如周密《癸辛杂识续集》说的‚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

《明史〃西域传》说:‚元时回回遍天下。

‛许有壬《西域使者哈只心碑》说:‚我元始征西北各国,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大贾擅水陆利,天下名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

‛由此看出当时回回主要聚居在繁华的城镇和生意兴隆的商业中心,以及交通沿线。

如东南地区回族主要聚居在南昌、九江、芜湖、南京、镇江等地,这和当时广州、泉州、福州、杭州、扬州以及内地的开封、洛阳、西安等地回族分布一样,都居住在有名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

就一个地区来说,回民也是居住在本地区的交通沿线和城镇。

如湖北省的回民主要聚居在武汉、蒲圻、洪湖、沙市、宝昌、汉水等市县,位于长江汉水沿路。

江南名城嘉兴有‚回回街‛。

元代回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在住宅建筑上出现了各具丰韵、丰富多彩的样式。

如‚杭州荐桥侧首,有高楼八间,俗谓八间楼,皆富贵回回新居‛。

明代,由于‚探马赤军‛解体,服役、屯田、经商的回民皆已长期定居下来,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形成了回民‚大分散、小集中‛的民族共同体。

清代,封建统治者对回族人民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把聚居大城市的回民逐步迁赶分散到‚穷乡僻壤‛,特别是西北地区,由于左宗棠残酷镇压回族人民,迫使回族或与汉族杂居,或逃到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的深山沟壑里,多数被迁到‚三边一梢‛(即山边、滩边、湖边、渠梢)居住。

在这种压迫下,回族以伊斯兰教为纽带,以清真寺为中心,集中聚居、团
结在清真寺周围,成为相对独立的小聚居区。

但大的方面,县与县、省与省之间,却构成了若断若续、点线结合的居住区,使邻近地区的乡、县、市、省之间能保持一定的联系。

甘肃、宁夏两省区,就是典型的点线结合居住区。

如‚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

从全国范围内来讲,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台湾省待补),回族共有八百六十余万人,每一个省都有回族。

其中以宁夏、甘肃、河北、河南、青海、山东、云南、新疆居住回族最多。

分布特点仍然是大分散、小集中。

现在,全国有一个回族自治区,即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回族自治州(甘肃临夏、新疆昌吉),六个回族自治县(河北孟县、大厂,青海门源、化隆,甘肃张家川,新疆焉耆),还有五个回族和其他民族联合自治的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咸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此外,还建立了四个县级回族区(呼和浩特市回族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和一百四十多个回族乡、镇。

每一个省、市、县、乡的回民,一般都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方,往往在农村自成乡、村、寨、营等,在城镇自成街道、区、巷、弄、里等,如北京市宣武区牛街附近就是回族聚居区。

北京郊区、县有回族聚居村五十九个。

吉林省回族主要聚居在吉林、扶余、临江、珲春等七个城镇。

黑龙江省回族主要聚居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鹤岗、佳木斯、牡丹江、阿城等市、县。

江苏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就南京来讲,回族又主要分布在建邺区、秦淮区。

山东省回族从大的方面看主要聚居在德州、泰安、济南、菏泽、聊城、曹县、陵县等,但就市、县来讲又聚居在一些乡镇,如淄博市金岭镇、曹县侯家集镇、青州市云峡河、禹城县十里望、济阳县辛集、店子、菏泽市马垓等。

西北各省回族这种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更为明显,如陕西省回族除在西安市聚居外,镇安县的茅坪、程家等乡、镇
为回族集中聚居区。

上述居住区还形成了一些具有回回民族特点的居住名称,有的是根据回族姓氏命名的地名。

如马家湾、纳家户、丁家塘、白家寨等等。

有的小聚居区的地名,从元朝回民参加‚探马赤军‛屯戍就开始留传下来。

特别是现在全国各地回回营、回回寨、屯等地名名称就是受屯戍影响而流传下来的,如今河南的回回寨、齐河县的老寨子、陵县的亚虎寨、柳福寨等。

明代以后还有大量以‚营‛为地名的,如现在宁夏头营、三营、七营;云南玉溪的大营、西营、东营;山东省无棣县的五营;阳信县的六营、大营、小营;泰安县的前营、后营;以及北京、开封、广西等地的回回营等等,都是现在回族居住的地方。

在吉林省还有一些回回屯的地名,如红石屯、宝山屯、山前槐屯、蜂蜜营屯、前央屯等。

西北各城镇的回民,除少数在市区里以外,大多数居住在城关外,如宁夏首府银川市的南关,青海省会西宁市的东关等;在一个县(镇)来说也是如此,如固原县南关、预旺镇南关均是回民。

在回汉杂居的农村,回回往往紧靠在一起居住。

回族聚居区除了叫营、洼等以外,都有地名,且一个地方回族人口发展到百十口乃至上千口人都建有清真寺。

由于受唐代遗留下来的‚蕃坊‛的影响,这些地方回民内部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叫‚坊‛。

如‚本坊如何如何‛、‚坊上的事情怎么办‛、‚某某坊昨天一个孩子‘无常’了‛等等。

二回族住宅类型及习俗表现
回回民族不仅在居住区域上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在住宅的造型、结构、设施及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习俗。

回族的住宅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山大沟深、丘陵纵横的自然条件和地形特征,修成窑洞居住。

回族这种窑洞,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节省材料,经济方便,施工简单,冬暖夏凉。

第二种:根据地势较平坦的川、坝、塬、台、平川的地形特征和缺钱少木材的自然经济条件,利用地面空间,用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回民叫箍窑。

箍窑比较坚固,一般可住几十年乃至百年,但住箍窑比住窑洞麻烦,每三五年需要在窑的外面抹层泥,否则,遇到连阴雨有下塌的危险。

箍窑一般并排修三五孔,其外形独特、美观,采光较好,冬暖夏凉。

第三种:根据地形特点和经济条件,建造上栋下宇的房屋。

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就越高。

有句俗语说:‚回族有钱盖房,汉族有钱存粮。

‛说明回族人民经济富裕后首先改善居住条件。

回民这种土坯式房屋一般都能与木构架紧密结合,逐步成为构架式与土坯式的复合类型,再由土坯式逐步发展为砖瓦式,即房子由土坯草泥墙转为砖和石灰石式混凝土墙,房顶由茅草顶转为瓦顶。

现在回民的房子样式很多,有虎包头式,有小高楼式,有普通平房等等。

房子一般喜欢和习惯向阳背阴,房子不讲究单数、双数,根据经济条件,量力而行,有盖两间的,有盖三四间的,也有盖五六间和七八间的。

回族的房子讲究工艺和装潢,颇具民族特色。

用聪明的智慧刻牡丹、葡萄等各种花卉图案,抽象多变的几何形以及卷草式的植物纹样和吉祥如意的图案,古朴典雅,别具风格,在全国也颇有名气。

有的回民还在大门口做一照壁,照壁用石灰石或水泥装饰,绘上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各式图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