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点
八上历史《重要历史事件比较总结》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八七会议
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
战场范围
国统区内划分了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的进攻
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规模方式
大兵团、大会战
游击战、地道战等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创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抗英;江南提督陈化成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
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时期
口号
(目的)
活动
性质
特点
工业、企业名称
创办者
19世纪
60年代
“自强”
发展近代
军事工业
封建性企业
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共合作抗日 PPT课件

思考: “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 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 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 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 和国共内战。
(2009年江苏历史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 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日本大陆政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的努力,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政府政策的调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 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 话,8.14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八一三事变 后,改编工农红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 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从中国史角度
政治: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 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全民族抗战;统一战 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军事: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国民党反 共高潮;中共在军事上坚决回击。
外交: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发动侵 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兴起;国民政府收复部分 主权(治外法权)
4) 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 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 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 共产党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 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第14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3)经济层面 ①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 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②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 (4)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 族焕发出强大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5)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 。1942年,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并于战后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3年,中国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获得了一个独立主 权国家应有的尊严。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东北、台湾全岛及所有附 属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的主权,中国政府于战后收回了这些领土的主权。
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全民族抗战
(3)侵华罪行
①1937年12月制造了 南京大屠杀。
②1941年初制造了 潘家峪惨案 。
③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 2.全民族的抗战
七三一部队 ”。
(1)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①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
。
②新敌 四后军战开场展独:19立37自年主中的国游共击产战党争制,建定立人民战争路抗线日,即民。族统一战线 路线。八路军、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
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
重理解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 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 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 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考点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考点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1)局部侵华⎩⎪⎨⎪⎧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
②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 ①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②扩大:先后占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大片领土。
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抗战初期 ①共同抗日: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②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并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④抗战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比较辨析]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3.相持阶段(1)中国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国民政府: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作战。
4.国外战场: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历史专题复习之《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②落后性: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革命取得胜利
“自强” “求富”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 治
三民主义或新三民 辛亥革命、北伐战
主义
争
①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②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 行不通
马克思主义、民主 北伐战争、土地革
革命纲领、毛泽东 命、抗日战争、解
思想
放战争
①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具有革命性和彻底性; ②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胜利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
异同点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斗争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这一状况说明此时
A.侵华日军力量增强
B.中国共产党调整了抗战路线
√C.敌后战场地位上升
D.抗日战争转入局部反攻阶段
四、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结果
时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结果
国民革 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是两 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
命时期 战线
党共同的革命对象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 精神上
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2020·江苏卷,10)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
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国共的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内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国共的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知识点三
解放战争
高考透析、学科培优
深化拓展 讲史料、论从史出 跟进自测
深化拓展
1、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个核心: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 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四个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最高决策由错误到 正确;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 到“一致对外”。 六点实践: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 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
3.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和决策都是在共产国 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并且处理得很圆满 。 (3)这次会议后,红军长征的局面、党中央的领导出现了很大 的改观。 (4)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 日 战 争
深化拓展 讲史料、论从史出 跟进自测
深化拓展
1、日军侵华 (1)一个意图:征服中国。 (2)侵华罪行: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毒 气战,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课件)

成果
3.结果:失败 (1)标志: (2)原因
4.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功绩: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侵略势力。
教
训: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三、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工农武装割据” 1、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 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 地,并把这三者密切结合起来,进行反对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
1.(2013·凉山州一模)《新潮》2卷4号记载着这样一段
话:“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这次运动中大家直接向
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
险,直接问罪,是中国民众对内自决的第一声。所以这次运动是
“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这次运动”应该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
【解析】选C。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没有体现民众的 力量,排除A、B;五四运动中学生到外国使馆区,表达了中国人 民对巴黎和会无理决议的愤慨和抗议,同时工人罢工、商人罢 市,要求严惩卖国贼,这都体现了民众自决的精神,C正确;国民 革命运动包括1924-1927年的一系列人民斗争,而材料强调的是 “这次运动”,即指某一具体事件,故D不正确。答案为C。
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
(2)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成为激 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 神财富。
2、中共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
①标志:时间、地点。
②内容:党的任务和中心任务 ③意义:
人民战争——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

人民战争——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作者:暂无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5年第5期刘庭华一、“友退我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日军形成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就形成了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两个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军队所担负的抗击日军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日军后方进行广泛游击战的敌后战场。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显著特点。
正面对抗是战争中常见的最普遍的战争形态,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是日军处于战略进攻,中国军队处于战略防御,这是无从选择的。
而敌后战场则不然,它不能自然形成,必须靠战争指导者,在知己知彼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去开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抗战开始后,全面科学地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和敌、我、友三方的具体情况,认为:由于敌强我弱,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中国在军事上单靠正面防御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到敌人后方去发动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由于敌小我大,就决定了日军在中国占据的地域越大,其兵力就越不足,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城镇。
这样敌后广大乡村地带必然成了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区域。
友军是曾经打过10年内战的宿敌国民党军,控制着大部人力、物力、财力和地区,有200多万正规军;而我军数量少、装备差,抗战开始时,仅4万多人,不但没有飞机、坦克,连大炮也没有,只有步枪、手榴弹,但战斗力较强。
与国民党军队严重脱离群众不一样的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血肉联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牺牲的革命精神,有进行游击战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丰富经验。
敌后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怕敌人进行封锁。
所以,共产党领导的经过10年土地革命战争锻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必然能够成为抗战的火种和骨干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浩浩荡荡的人民抗日武装,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与正面战场相配合的广阔的敌后战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点,这两个时期,根据地
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相同点:
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不同点:
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
3.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政权性质:前者是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后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⑶.最终结果: 农村革命根据地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据地大都丧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
⑷.说明了: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方针和思想路线.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中共在抗战时期已更加成熟.更具有革命斗争的经验
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边区的区别?
革命根据地:在某些地区(如北岳区、太行山、山东)有了革命的武装、革命的政权、革命的群众组织、革命的政党——共产党(而且前面的三种组织都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这四种组织在一定地区能够公开的合法的存在,各自执行自己的职权(如政权执行自己的法令、纪律、各种制度),这样的地区,就叫做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后,中共为了反抗日军的围剿政策,决定在敌人占领区既敌后区开辟新的战场,这些中共指挥的军队开辟的新战场被称为武装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历史上,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称呼.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最终于1945年,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彻底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之后由于国共两党在由谁来统治全中国的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失败.从此,中国经历了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在这期间,由中国国民党控制的区域叫作国统区,因为他们是当时的执政党;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被称作解放区,因为该党以解放全中国为目.
边区:边区是相对于当时的中央政府而言的,因为当时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国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为取得共产党政府的合法性.只有称做边区,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