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目标】1.了解日本侵华的战略部署与敌后战场的影响。
2.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活动。
3.了解抗战期间的游击战争与地下抗战。
【导学步骤】一、导入主题(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提问学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势力范围有哪些?为什么中国的抗战不均衡?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展开对敌后战场的讨论。
二、敌后战场的影响(15分钟)1.学生围绕敌后战场的概念展开思考,了解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2.教师用PPT介绍日本对华战略部署,对敌后战场的影响进行解释。
3.学生分组讨论敌后战场给中国抗战带来的挑战,并总结出结论。
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活动(20分钟)1.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军的历史,并重点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
2.教师以小组形式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中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战中的活动相关的内容。
学生分析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的贡献,形成共识。
四、游击战争与地下抗战(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的概念,并说明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在抗战中的典型案例。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总结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战对抗战胜利的贡献。
五、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强调抗日战争中各方的贡献,引导学生感受到抗战的艰辛与困难。
六、课后作业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准备一个五分钟的展示,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等。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材的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程内容重点介绍了日本侵华的战略部署与敌后战场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活动,以及游击战争与地下抗战。
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战中不同方面的贡献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含答案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学习目标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
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
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
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
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
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
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
(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导学案战法?(3)两段材料共同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一优秀品质?四、随堂演练1.“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问题导学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问题导学案(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情景导学情景导引呈现核心问题《鬼子“拜师”八路学游击》(抗战时期)驻扎山东的日军第59师团被八路军寓兵于民的游击战术困扰不堪,驻守文登的日军就组织了个便衣队,并弄了两个汉奸当教练,封闭训练,要求举止神态都要学中国人,特别是便衣队内部不允许说日本话。
不久,日军认为侦察队可以出动了。
但没想到第一仗就被“土八路”给打了埋伏。
后来日军彻查原因,原来日军的条令有规定——现役军人出军营必须戴帽穿鞋,违者送军事法庭。
于是便衣队就每人买了顶瓜皮帽。
八路军一看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却人人头顶崭新统一的瓜皮小帽,立马就识破了鬼子的伎俩。
——根据日军后勤史专家青木孝治《陆军铁帽物语》中的记载整理自主学习自学释疑初探问题自学导读1.七七事变后,日军企图速战速决,3个月灭亡中国。
8月,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
9月,日军进攻山西,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
使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无法实现。
请阅读教科书【平型关大捷】这一子目,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时间、领导人、参战部队及战术特点等几方面简要介绍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概况。
(2)平型关大捷在中国抗战历程中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国民政府组织全国各派武装力量,在正面战场英勇奋战。
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请阅读教科书【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这一子目,参考“知识链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其中哪些与山西有关?(2)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哪些战法打击日军?为巩固根据地建设,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3.日军侵占中国大片国土后,为应对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困境,采取了对国民党诱降为主、进攻为辅的战略,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体会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抵抗侵略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部署和主要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图、抗日战争相关图片。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a. 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解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敌后战场的形成。
b.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c.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敌后战场上的一个战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a. 发展进步势力b. 争取中间势力c. 孤立顽固势力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4. 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部署。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开展敌后战场的抗战。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优课导学案_0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学习目标:1.了解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情况;掌握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识读《平行关大捷示意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示意图》等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内容,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导学设想:1.教材简析:本课以敌后战场的抗战为题,教材安排了平行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百团大战三个学习内容。
教学中要首先明确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才能让学生理解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2.学习重难点: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而全面把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
3.导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设问导学法、列表归纳法4.课前准备:阅读P100—102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事件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搜集阅读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史料和图片5.课型:授新课导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复习回顾: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大的战役或者会战?然后归纳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修,交流学习成果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战役?是谁指挥了这次战役?2.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什么地方?3.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了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4.为了有效的打击敌人,抗日敌后根据地军民采取了哪些作战方法?5.为了巩固抗日敌后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6.谁在什么区域指挥了规模空前的百团大战?三.从师学艺,释疑解惑,提升自己(一)平型关大捷1.观看PPT结合课本P100第一段内容,描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什么时间,谁指挥哪支部队在何地设伏打击日军,取得了怎样的战果?)1937年9月,林彪指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设伏打击日军,经过一天激战,取得了歼敌1000多人辉煌战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

岗子九年制学校导学方案年月①《地道战》②《血战台儿庄》③《铁道游击队》④《小兵张嘎》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
忠勇之气,益寒敌胆。
”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战役,主要是因为【A】A.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B.它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思以及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霾一致收。
英帅朱彭筹此役。
竞扶危局定神州。
”这百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这场战役是【B】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四、拓展延伸阅读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开赴华北、华中前线之后,坚决地贯彻执行全面抗战的路线,迅速地打开了敌后抗战的局面。
【首战告捷】材料一(1)材料一图中反映了哪场战斗?请简要介绍一下该战斗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
答: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五师在师长林彪的带领下,于平型关设伏,以打击板垣师团。
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材料二在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八年级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封面)
八年级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课《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3、课型:新授课
4、时间:第周,年月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黄续宏
7、授课教师姓名:
一、预习导学
1.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2.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
2.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3.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4.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重难点:
重点: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设;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四、精讲释疑: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
2.经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展开肉搏战。
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进入伏击圈的1000多日军全部歼灭。
3.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粉碎
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6 21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姓名:学科:历史第周八年级班授课时间:课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型:新课第 1 课时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识记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
二、学习重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三、学习难点: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四、“五步导学”流程(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1.敌后战场(1)平型关大捷时间:1937年9月。
战果: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指挥下,在平型关附近设伏,歼敌千余人。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百团大战背景: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逐步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日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的: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
概括:1940年秋,在朱德、彭德怀指挥下,八路军集中了105个团的兵力,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敌后战场的意义: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的生力军。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多种资料下的敌后战场环节一:歌曲下的敌后抗战歌曲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曲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
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
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
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
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
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
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
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
(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
导学案
战法?
(3)两段材料共同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一优秀品质?
四、随堂演练
1.“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该是()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平津会战
2.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军团长楚云飞联合作战的情景只能出现在:()
A. 北伐战争中
B. 长征途中
C. 抗日战争中
D. 解放战争中
3.“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4.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质是()
A.废除农村的地主上地所有制
B.抵制官僚资本的渗透
C.削弱和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D.削弱日伪的经济基础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平型关大捷
2.延安
3.减租减息
4.囚笼政策
三、合作探究
1.(1)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敌人分别是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四、随堂演练
1.C
2.C
3.C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