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的微创(mis)技术

合集下载

髋关节微创置换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髋关节微创置换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自从1941年美国骨科医生Moore 研制出第一个人工股骨头,并将其用于临床以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被认为是过去半个世纪来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

大量临床证据表明,目前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式仍为经典的髋关节置换术式,大量研究表明其术后长期随访优良率高于90%[1-2],但该术式术区软组织损伤大,术后疼痛症状重、功能恢复慢,术后假体脱位、感染、移位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3]。

近年来,手术过程不断向精细化、精准化发展,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微创术式则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最新技术[4],这类术式通过更小的软组织肌肉创伤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的下地时间和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5]。

国内学术界最早有采用小切口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报道[6-7],均取得不错的效果。

理论上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应该不光是切口小,而且手术操作应从肌肉间隙进入从而不损伤肌肉,这有别于将传统入路切口变小,深部操作与传统手术一样的小切口手术。

目前常用的微创术式主要包括直接前方入路(DAA)、微创后外侧入路、直接外侧入路、前后双切口入路以及前外侧入路,下面就以上术式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

DOI:10.16662/ki.1674-0742.2021.34.195髋关节微创置换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彭磊,曹治东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重庆400014[摘要]自从1941年美国骨科医生Moore 研制出第一个人工股骨头,并将其用于临床以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人工关节置换在髋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各类骨关节炎等疾病已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长期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但由于传统手术入路存在切口软组织损伤大、术后疼痛较重、并发症多等一系列问题,给骨科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种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应运而生。

该文通过检索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外侧入路、前后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入路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阐述其发展、各自优势及弊端,给广大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和学习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髋术后强化康复锻炼

全髋术后强化康复锻炼

BJJ综述:全髋术后强化康复锻炼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积极的疼痛干预以及有助于恢复的干预措施的采用,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恢复干预措施包括:多学科团队的术前教育、多模式的疼痛干预以及促进恢复方案。

当前的经济环境、紧张的财政预算要求在缩短住院日期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医疗费用。

这迫使医院在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以及缩短住院日期的同时,保证其获得极好的临床疗效。

在该综述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常用干预措施和方式。

包括:术前病患教育、超前镇痛、局部渗透止痛、术前营养、脉冲电磁场的应用、围手术期的康复、伤口敷料、不同的手术技术、微创手术以及快速关节置换元件。

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全髋置换手术可有效的提升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生命质量。

根据英格兰及威尔斯国家人工关节注册中心2012年的年度报告,在2011年全年共进行了71672例全髋关节置换。

较2005年的560000例增长明显。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提出了多种多模式技术以提升手术疗效和促进术后恢复。

并由此产生了几个新词组:“快速康复(fast track)”、“快速恢复”、“促进康复方案(ERP)”。

在1997年,于哥本哈根提出了一种利用ERP促进结直肠术后恢复的临床路径,该路径随后被骨科医生采用。

通过运用ERP,极大的降低了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

英国的医院同样采用“快速康复”原则。

在该综述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常用干预措施和方式。

以期望促进恢复、降低住院时间以及获得更好的功能效果。

材料和方法:研究人员检索了MEDLINE,、EMBASE、AMED 和Cochrane library等医学数据库,检索范围为过去十年发表的研究论文。

同样对网络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查找。

其使用的关键词包括:增强恢复、促进恢复、快速流程、快速恢复、全髋关节置换以及全髋关节成形术。

提取了所有关于ERP和全髋置换的研究,剔除了非英文文献。

正确认识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正确认识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追求小切 口, 只会带来更大的内在手术创伤 , 甚至不 必要 的并发 症 。 其次就 目前 国 内状 况 而 言 , 创 关 节 置换 技 术 微 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 由于小 切 口微 创 置 换 的技 术 要 求 高, 医师手 术 的操作 需要 熟练 的过 程 , 手术切 口逐 渐
越 来越 多 的医 院和 医疗 中心 开 展 了这 项 技 术 , 以此
再者 , 需要 严格 掌握 手 术 的适 应证 , 以确保 良好 的术 后近 、 远期 临床 效 果 。MI—HA 的 手 术适 应 证 ST
包括 : 患者 体 重 指 数 ( o ymasid x B ) 0 b d s n e , MI ≤3 ,
为 主 的髋关 节置 换 国 际交 流 也 越 来 越 多 。在 我 国 , 微创 人 工关 节置换 技 术亦 经历 了从 无 到有 的发 展过
程, 其普及和应用速度 比想像 的更加迅速。在 20 01 年 第七届全 国人 工 关 节 年 会 上 , 尚无 一 篇 有 关 M S I
的文章 交流 。到 2 0 0 4年 全 国骨 科年 会 以及 2 0 0 5年

— — —
・1 ・



专 家 述 评

正 确认 识 微 创 人 工 全 髋 关 节 置 换术 和髋 关 节 表 面 置 换 术
张 先 龙
近年 来 , 工 髋 关 节 外 科 的 发 展 迅 速 , 型设 人 模 计、 假体 材料 、 物力 学 、 件 可调 换 性 、 生 部 手术 器 械 、 手 术技 术等 方 面都 有 了很 大 进 步 , 术 效 果 和假 体 手 存 活率 令人 鼓 舞 , 中主 要 的进 步 之 一 就 是微 创全 其 髋 关节 置换 术 的开展 。微 创全 髋 关节 置换 包含 软 组 织的微 创和 骨 的微 创 , 而后 者 就 是 指 髋 关 节 的表 面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技术特点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技术特点
用 Wi. 可 l t
术并发症、 降低治疗费用, 这是作为脊柱外科 医生的
最 高追 求。
微 创 小 切 口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手 术 的 技 术 特 点
广 西骨伤 医院 ( 南宁 50 1) 陈海 涛 302
作者简介 : 陈海涛 , ,96年 l 出生 , 男 16 0月 广西贵港 人。医学学士 , 主任 医师。 18 副 9 9年毕 业于右江 民族医学院医疗 系, 从事骨科I 临床工作近 2 0年。在 四肢 骨折 内固定 创伤修复 、 畸形矫 正及人 工关节置
换方面有丰富 的I床经验 , 临 手术精湛 。曾在华西 医科大学 附~院骨科进 修深造 , 近年再 赴 日 国熊本机 本 能病院整形外科研修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公 开发表文 章 l 篇, 8 参与编写《 国老 年骨科 I 中 临床与康 复》 一
书 , 持 在研 项 目 1 , 加 在 研 项 目 6项 。 现 任 广 西 骨 伤 医 院 骨 外 科 副 主 任 、 一 科 主任 , 广 西 中西 主 项 参 外 为
313 k ~S >5m 或终 板 成 角 >1。 1 , 11 1 m 0。对 于腰 椎 管 狭 窄症 最新 提 出椎 间 孔 外 型 , 于腰 椎 管减 压 术后 见
式 的金属 或非金 属 内植 物 或 固定 物 应 用 于临 床 。创
新技 术应 当 经得 起 长期 认 真 的 实践 检 验 , 当有 充 应

念 的兴起 , 导航 系统及 骨科 器械 的 不 断发展 和 更 新 ,
结合笔者 近 几年 的临床 体会 , 为 不适 用 T A( I) 认 H M S
微创 小切 口全 髋 关 节置 换 术 ( nm lnio ugr Mi a ici sre 的有 : i sn y ①过 于肥 胖 的 或需要 翻修 的 患者 ; 有 内固定 ②

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2 术 前计 划
在过 去 5年 中, 创 直 接 前 人 路 (i c at i 微 dr t ne o e rr apoc ,AA 在世界 范围 内获得 了广泛 的共 识 。与另 p rah D ) 个真正从 肌间隙进入的微创人路 WasnJns t - e 人路 相 o o 比, A D A不 容易损 伤运动 神经 。其 实在过去 的几 十年 , 全世界许多医学 中心都 已报 道过使用 D A进行人 工髋 A 关节置换术。奥地利 Inbuk大 学附属 医 院发展 了阔 n src 筋膜 张肌和股直肌 间隙的人路 , 系统地描述 了微创 D A A 的标准手术技术 、 特殊手术器械 的使用 方法。截 止 目前 , Inbuk大学附属医院 已经培训来 自全球 3 n src 2个 国家 的 70多名 关 节 外 科 医 生。经 过 近 4年 的 临 床 实 践 , 0 Inbuk大学附属 医院 已经使 用此 入路进 行大 约 2 0 n src 50
教授 同意 , 报告 内容 翻译 整理 如 下 , 肉也往 往并 不发达 。与肥胖相 比, 过度强壮的肌 肉往往会影 响手术显露 。 习惯于此入路 的关节外科 医生基 本上有 一共识 , 即
显露与股骨侧准备是手术的要点和难点 。无论使用何种 假体 , 手术器械必 须带有一 定 的偏 心距 以获得准确 的角 度和对线 , 尤其是在 股骨侧 。骨 水泥 型或生 物型假体 都 适用于 D A, A 还可 以使用各种加强环和植骨 。
DOI1. 9 9 jis. 6 37 8 .0 0 0 . 0 :0 3 6 /.sn 1 7 —03 2 1. 5 0 2
21 年 5月 1 00 9日至 2 2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第一人 民 医院主 办的 第一届 全 国微 创直接 前 方入路 人 工髋 关 节置 换 学习班顺利举行。受马金 忠教授的邀请, 国际著名微 创 关节置换专家—— 来 自 奥地利 Inbuk大 学附属 医院的 nsrc Mi al o e 教授专程前来为全体 学员作 了关于微创 前 c eN l r h g 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精彩报告 。此次有幸征得 N l r og e

微创手术器械在髋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

微创手术器械在髋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

微创手术器械在髋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髋关节成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炎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器械在髋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创手术器械在髋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髋关节成形术是通过手术去除或修复受损的髋关节器官,以改善疾病症状,并恢复关节功能。

传统的开放手术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伤害,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而微创手术器械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切口的大小,并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确和安全。

在微创髋关节成形术中,常用的器械包括微创手术器械、内窥镜和骨科手术机器人等。

微创手术器械是通过一系列特殊设计的工具和设备来完成手术,可以分为切割器械、吸引器械、照明器械和缝合器械等。

这些器械可以通过小孔或切口插入患者的身体,完成髋关节的修复或重建。

使用微创手术器械进行髋关节成形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微创手术切口较小,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

其次,微创手术器械可以提供较好的术中视野,使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手术区域,精确地进行髋关节的修复。

此外,微创手术器械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然而,在微创手术器械在髋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微创手术器械的高昂成本限制了其在一些医疗机构的应用。

其次,微创手术器械的操作技术对医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技巧。

此外,微创手术器械的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需要医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练习。

针对上述挑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微创手术器械在髋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

首先,可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操作微创手术器械的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降低微创手术器械的成本,使其更加普及和可负担。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微创手术器械的设计和功能,提升其操作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器械在髋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

国内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国内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从其中间切开并与肌纤维分离, 暴露 S i —e r n间隙, mt Pt s h eo
分离切开股直肌 和关节 囊之间的筋膜 。屈曲髋关节 , 股外 在
该手术可减少切 口周围组织的创伤和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 扰, 缩短康复时间, 目前该技术已经发展为关节置换中热门
的研究方向。促进这个技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术
术前测量和计划于小转子上方约 1 m处将股骨颈切断, c 将 股骨头碎成几块后取出。 此入路的最大缺陷是手术对稳定髋 关节的臀中肌破坏较大 , 术后容易造成患者的跛行 - 。 23 微创的后侧入路 . 患者全麻 , 以大粗隆为标志, 斜切口 长约 8 O m。 ~1 切口长度 6 在大粗隆顶点的远端,5 c 5 3%在
郭宏军等_ 】 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为 3 4例患者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 术后骨盆及双侧股骨中上段 x线片示假 体位置 良好, 双侧小转子位于同一水平 , d可扶拐下床活 8 动, 随访 4 周后可正常负重行走, ~6 髋关节活动良好。髋关 节功能按 H rs ar 评分标准评价 , 2 i 优 1例, l 良 2例, 1例, 中 取得满意疗效。 李华等口_ H ri 入路对 2 例高龄(5 1 采用 a n dg 5 8
侧肌的近侧可触及局部柔软的区域, 进行钝性分离。需要注
意的是, 如果拉钩置于髂腰肌下方并且与腹股沟韧带垂直,
即可避免损伤股血管神经结构。奥地利 I src 大学附属 n buk n 医院系统地描述了微创 D A的标准手术技术。经过近 4 A 年 的临床实践, nbuk大学附属医院已经使用此人路进行 I src n
总失血量方面少于传统长切口, 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面,
两种切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_ I 】 。其最大优点是:) 口 a切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养成 功 的关 键 。
参 考 文 献
l 周 业 平 , 朱 明 , 永华 . . 重 烧 伤 病 人 肠 黏 膜 通 透 性 变 化 的 蒋 孙 等 严
研 究 , 中华 医 学 杂 志 , 0 2 8 ( 3 2 0 , 2 2 ):1 4 — 6 0 6 915 .
断 、 流量 喂养较 少发 生腹 部不适 . 低 在注 入前 及翻 身
作者简介 : 茜( 3 ) 女 , 科 , 主 任 护 师 , 士 长 , 方 16 一 , 长 9 副 护
而降低 了 费用 。 方 法 简 单 。营养 治疗 已成为 严 重 且 烧 伤病 人 治 愈 的 重 要 手 段 。 营 养 治 疗 一 旦 方 案 确 定, 护理 就 显得 尤 为重 要 , 为营 养 治疗 的 过程 , 因 基 本上 就是 护理 的过 程 , 周 到细 致 的 护理 是 肠 内营 故
创 研修复 、 障病 人恢 复 , 供 了物质基 础 。 保 提
4 2 肠 内营养 大大 缩 短 了病 程 , 短 了住 院 日, . 缩 从
至处 于 嗜睡状态 , 肠蠕 动 减弱 、 麻痹 、 肠 胃储 留。中 、
重度 吸人 性损 伤 的病 人 , ~5d会发生 坏 死气 管 黏 3 膜脱 落 ( 蜕膜 )伴 随蜕膜 的脱落会 有血性 分 泌物 , , 痰 多 , 引起 呛咳 , 发 胃肠反 流 。给气管 切开 的病 人 易 诱 吸痰 时易 引起 病人发 生 呛咳 , 发呕 吐 , 诱 以上几种 情 况均 易发 生 胃肠 反 流 , 成 误 吸 。常 规 用手 推 注 射 造 器 的方法 给病 人注入 营养 吸 。肠 内营养使 用营养 泵 , 续 、 持 间
2 倪 元红 , 南 海 .临床 营 养 支 持 的 护 理 [] 中 国实 用 护 理 杂 志 , 彭 I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S技术高度
1. 组织创伤范围小,皮肤 切口短、瘢痕小;
2. 失血少;
微创全髋关节 3. 术后切口疼痛轻; 4. 术后并发症少;
置换术具有 的技术优势
5. 住院时间短; 6. 功能恢复快,能迅速恢
复工作,降低了医疗及 护理成本;
7. 具有“进可攻,退可守” 的特点,操作困难时可 改为常规全髋关节置换 术。
MIS技术高度
微创全髋置换术:在一个小于10cm甚至更 短的切口内通过特制的器械完成具备常规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的手术。通过微创, 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创伤及对生理功能的 干扰。
微创全髋置换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 生理干扰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的外科技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广泛应 用于:骨折-老年性股骨颈 骨折,股骨头骨折,肿瘤,
退行性变及先天性关节病 变。
关节置换技术临床研究目的
基本目的:切口小、术野暴露清晰、出血少、手术 时间短,充分掌握微创器械,术者有相当丰富的 常规关节置换的临床经验。
具体要求:术者充分掌握髋关节的解剖结构,特别 是髋周围血管网的结构。了解Watson-Jones入 路,MIS采用改良的入路,长约7~10cm,从髋 周围肌间隙进入到关节囊前方,保留并在术后原 位修复关节囊组织,术后不会发生关节脱位,尤 其是常见的后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的微创(MIS)技术
MIS项目背景
全髋关节置换术---经40 余年的发展,治疗髋关节 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年,国内50万余例。
入路有多种,国内多以后 入路居多。优点:易学便 于推广。不足:切口长, 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 易并发神经血管伤,特别 是后脱位,恢复时间长。
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 研究---骨科热点之一
MIS手术切口:7~10cm。 传统的切口:>12cm。我 们的标准:±8cm.
MIS手术简介 人员配置
MIS手术简介 患者体位及消毒包扎范围
MIS手术简介 触摸解剖标志
MIS手术简介 切口体表投影
MIS手术简介 切口的X投影标示
MIS手术简介 由肌间隙进入
MIS手术简介 前方关节囊的处理
MIS手术简介 股骨头截骨-二步法
MIS手术简介 髋臼的暴露及处理
MIS手术简介 髋臼假体的安置
MIS手术简介 股骨假体的安置
MIS手术简介 股骨假体的安置
MIS手术简介 股骨头的安置
MIS手术简介 髋关节置换术后X投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IS手术简介 单切口-直形(Link)
MIS手术简介 单切口-斜形(Zimmer)
MIS技术高度
MIS技术难度:术者应有相当的临床关节置 换手术经验;充分掌握髋关节的解剖结构, 特别是臀肌、阔筋膜张肌和股四头肌的彼 邻关系——切口到达髋关节囊的间隙的通 道;掌握MIS特殊器械的使用。
谢谢
临床结果:患者术后康复非常快---原则上术后次日 或三天即可下地行走或出院或到康复科锻炼机能。
髋部手术切口
前外侧-Smith-Petersen 后外侧-Gibson 外侧‘‘U”-Ollier 后侧-Moore 外侧-Watson-Jones
MIS技术关键 髋关节血供
MIS与THA的切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