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假体安装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肢体软组织平衡策略和髋臼假体的正确安装

– 更好的外展肌力
– 更好的稳定性
– 减少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
– 减少磨损
– 提高假体的远期生存率
2020/9/12
生物力学重建的关键
• 重建、恢复肢体长度与偏距
2020/9/12
肢体不等长
• 美国髋关节置换相关医疗诉讼的首位原因
(Clark CR, Huddleston HD, Schoch EP 3rd, Thomas BJ. Leglength discrepancy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6;14(1):38-45.)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肢体软组织平衡 策略和髋臼假体的正确安装
女性患者,48岁,右髋疼痛25年, 加重1年
术后5天,脱位切开复位Fra bibliotek术后4月,再一次脱位
屋漏偏遭连夜雨
髋关节重建最重要的目标:
• 长久稳定固定的髋臼和股骨假体 • 髋关节的动态稳定性——不脱位 • 双下肢等长 • ……
(Keith R. Berend, et al. Achieving Stability and Lower-Limb Length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J Bone Joint Surg Am. 2010;92:273752)
• 定义:差多少算不等长——没有明确统一的 定义
• 一般认为:<10mm为可接受 • 发生率:10%-30% • 结构(解剖)不等长 vs 外观(功能)不等长
2020/9/12
肢体不等长
• 长度差异在1.5—2cm以上时,可引起许多临床症 状 (如破行、继发性腰部疼痛等) ,也可改变人工 关节的受力特征,影响假体使用寿命。
如何做好一台完美的初次髋关节置换,技巧全在这!

如何做好一台完美的初次髋关节置换,技巧全在这!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精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决定因素每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前至少需要回答以下问题:•该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并且排除了禁忌症。
(经得起同行评议)•该患者术前身体状况是否已调整到耐受麻醉和手术风险的状态。
•该患者的手术难以程度(常规与非常规),以现在的医院设备、技术团队、器械商准备假体种类和配合能力是否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完成手术,并保证至少八成以上优良率,如果不能,请不要尝试冒险。
•非常规手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后有个预判,如果不能获得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信任理解,不要尝试挑战高难度。
如何制定手术方案?1.怎么样才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初次全髋置换?•合适的外展角、前倾角、联合前倾角(防止脱位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正确的旋转中心(将髋臼放入真臼、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合适的偏心距、保持臀中肌张力(良好步态和远期假体生存率);•尽可能多保留骨量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促进骨长入及为下次翻修保留骨量);•在骨性结构改造与软组织松解间取得某种平衡(不能为了恢复长度牺牲过多软组织)。
2.如何设计一个完美的髋关节置换?入路选择,后外?前侧?前外?•术前模板测量,假体安放设计:(可借助模板或CT测量)•髋臼侧:需要多大的臼,是涂层还是金属骨小梁,是否需要加强杯;准备把髋臼放在什么位置?(旋转中心)多大角度?(前倾,外展),有没有足够的骨量(是否需植骨);•股骨侧:是否存在明显畸形,需要准备何种假体,是否需要股骨近端截骨、骨重建?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四步曲髋关节术前计划髋臼侧操作股骨侧操作术后影响学评估1.术前评估:如何从一张普通骨盆片中获取足够信息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外上缘到股骨头中心连线与垂线所成之角,正常20°~30°,DDH患者此角变小,反应股骨头旋转中心移位程度,小于20°提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Sharp角:在骨盆正位片上,双侧泪滴下缘连线与泪滴下缘至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正常值为33°~38°,此角大于40°提示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

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解和假体松动的情况,通常是由于耐磨颗粒所导致的。
生物固定假体一般是通过骨床及假体之间的紧密压配实现初步固定的,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通过骨长入使骨面和假体相互结合,形成长期稳定性。
对于青中年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目前普遍接受生物固定假体,对于老年患者,一般可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和生物固定假体,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问题,则可以选择骨水泥固定假体。
而骨水泥假体松动时,会出现较大的骨溶解量,若患者有翻修需要,则可以优先考虑生物固定假体。
在确认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的情况下,可对骨水泥的第三代技术进行使用,有利于骨面及骨水泥的紧密结合,形成一层完整的水泥壳,一般厚度为2~3 mm。
如果骨水泥厚度不达标,如过厚或过薄都表面微孔。
正常情况下,近端固定假体,可以避免出现应力遮挡的情况,在手术以后患者出现痛感的概率相对较低,所以患者在股骨近端没有骨缺损的情况出现,通常都是建议其采用近端固定肢假体。
若患者在股骨近端存在缺损问题,且假体无法保证良好的初始固定效果,如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与粗隆间骨折合并,一般建议患者选择远端固定假体。
对于骨质疏松比较严重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要尽快地恢复活动,并逐渐接受髋关节置换。
二、如何合理的选择摩擦界面如果股骨头直径比较大,一般不容易出现人工关节脱位的问题,且关节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能(下转第43页)4143格外关注,避免其产生自残自杀等行为。
同时,需要保持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如患者情绪综上所述,情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临床发病率比较高,家中如果出现精神病患者,需要第影响。
两者相比,大直径股骨头发生碰撞的概率更低,因此,对于一些对骨头活动有较高需求的年轻患者,建议其选择大直径假体。
三、特殊的髋关节置换假体对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而言,组配式股骨柄假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假体主要对一个完整的股骨柄进行分解,使其成为2~3个部件,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股骨的前倾角进行调整。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发表时间:2016-07-21T10:56:58.2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作者:张伟[导读] 总之,在行THA时,应正确处理髋臼,合理放置髋臼假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张伟大屯营卫生院湖南宁乡县 410600 【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121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X线、Harri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讨论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
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arris评分为(42.98±8.97)分,低于治疗后的(85.37±4.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42例优,32例良,20例中,6例差,优良率为74.00%;X线评价:优良75例,差25例,优良率75.00%。
结论: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的处理及假体正确放置,有利于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髋臼假体;放置方法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骨科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肿瘤等方面具有不错的效果[1]。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目的在于模拟人体髋关节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减轻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难度系数高,术中应正确处理髋臼、安放髋臼假体,从而达到良好的软组织平衡,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收集了100例(髋121)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髋臼处理和髋臼假体放置的正确方法,情况如下。
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121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性54例(髋65),女性46例(髋56),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4.87±1.33)岁;单侧86髋,双侧35髋;其中股骨头坏死49例,原发性关节炎20例,髋臼发育不良31例。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点ppt课件

1
手术入路
2
前外侧入路
3
4
5
6
7
后外侧入路
8
9
外侧入路
10
11
微创入路:
DAA SuperPath
12
需要保护的重要结构
•一块肌肉 •一根神经
•两个血管
13
臀中肌力臂对抗身体重力作用
-臀中肌步态 -Trendenlenberg征(+)
14
解剖学位置的重要作用:入路围绕臀中肌转
19
“缘”的意义有哪些
•髋臼安放角度的参考平面 •判断剩余骨量 •保证挫“圆”
20
髋臼安放角度要求:
前倾:15°-20°髋臼开口平面与身体矢状面夹角
外展:髋臼底面与身体横轴面的夹角35°-45°
21
前倾角
完整暴露髋臼,可通过髋臼横韧带进行参考确定前倾角, 正常情况下髋臼假体下缘与横韧带走形方向平行。
29
髋臼上移对安全区及螺钉的影响
髋臼中心上移,螺钉安放安全区明显减小
高脱患者、应用JUMBO杯时,需注意考虑
30
螺钉数量? 角度?
31
股骨准备
32
股骨颈截骨
根据假体设计的要求 一般小转子上1.5cm-2.0cm(尽量 显露小转子) 垂直于股骨颈轴线方向
33
开口
清理梨状窝软组织,尽量靠后外,逐级进行扩大
A为正常偏心距(可参考对侧)
A’为假体偏心距(Medial offset) L为正常侧股骨旋转中心至股骨小转子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l为股骨头加减值
A为假体颈干角补角
H为股骨假体垂降(vertical height) D为股骨颈截骨平面距小转子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假体固定要点精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假体固定要点精析根据固定原理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机械固定,一种是生物固定。
机械固定相对出现的时间更早,依靠假体的几何形状固定,如:柱形设计、螺旋线形设计等。
而生物固定设计更现代化一些,是靠骨小梁长入多孔表面获得假体的固定。
机械固定Morscher归纳了机械固定中曾使用过的5种不同形状的非骨水泥髋臼假体:1、圆柱形髋臼 2 、方形髋臼 3 、圆锥型髋臼 4、螺线形髋臼 5、半球形髋臼。
结果是:半球形设计的髋臼,对髋臼的生理性应力传导影响最小,临床效果最好。
生物固定为了提高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长期临床效果, 1983年以后引入了生物固定的概念,即通过骨小梁长入多孔金属表面来获得髋臼假体的固定。
通过动物试验,多孔表面的髋臼假体和股骨柄假体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髋臼设计为半球形,植入容易;同时髋臼设计为组配型,可以更换髋臼内衬。
多孔表面的髋臼假体PCA(Porous-Coated Anatomic)和Harris-Galante多孔表面髋臼假体都是这种设计理念的早期产品,具有良好的骨长入效果。
前者臼缘设计有两个小圆柱可控制假体的旋转,后者臼杯设计有钉孔可通过螺钉固定假体(原始设计内锁机制存在问题,现已作出改进)。
组配型(modular)髋臼假体聚乙烯内衬和金属外杯之间通过机械性扣锁组合在一起,形成组配型髋臼假体。
此外,组配型髋臼的内衬常常设计有防脱位的“高边”,但是这种高边”设计的内衬在增加稳定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撞击”的可能性。
研究翻修术中回收的髋臼假体时,聚乙烯内衬背面的磨损和钉尾造成的磨痕引起了医生对“组配问题”的关注。
聚乙烯内衬与金属外杯之间的微动会产生磨屑,同时也会产生“泵”效应,促使磨屑通过钉孔进入骨-假体界面,从而引起组织细胞反应,产生骨溶解现象,导致假体的松动。
尽管制造商努力改善内衬与外杯之间的形合度和接触面,优化聚乙烯内衬的扣锁机制,但是仍然存在骨溶解现象。
长按二维码查看髋臼假体周围骨溶解保留臼杯还是进行置换中英双语讲解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常用于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所以对于这种现象应更加重视。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方法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需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4例(髋100),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均进行了置换手术,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骨赘的清理和软组织的松懈,另外还有假体的放置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用Harris评分法和X线进行评估。
结果:有33例髋关节Harris评分法评分大于90分的患者,其中27例X线评价为良好,7例X线评价为差;有19例Harris评分法评分在80分到90分间的患者,其中有14例X线评价为优良,6例为差;有17例Harris评分法评分在70分到79分之间的患者,其中有9例X线评价为优,7例为差;有15例Harris评分法评分小于70分,其中X 评价6例为优,8例为差。
在X线评价优与差的不同等级间,患者的功能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
标签: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髋臼假体;放置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是治疗中期和末期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肿瘤以及骨骨头坏死等病的首选方法,效果很好,一些症状明显甚至是功能严重丧失的髋关节,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都能恢复大部分的功能[1]。
但有些THA是高难度的手术,手术中需要细心正确地处理髋臼和髋臼假体的放置,还要保证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减少或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研究中,我们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患者进行追踪,并用Harris评分法和X线进行评估[2],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方法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并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4例(髋100)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询问病史、临床症状检查、实验室检查。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及手术配合资料讲解

关节囊
递甲钩、中深拉钩牵开,充分曝露髋关
4 股骨头脱位
节递骨撬 2 把协助脱位
5 于股骨颈与大转子移部切断股骨颈 取出股骨头,暴露髋臼 6 髋臼置换: ⑴.削磨髋臼
⑵.更换髋臼锉型号继续向内削磨, 至髋臼壁周围露出健康松质骨为止 ⑶.选择与最后一次髋臼锉型号相同 的 髋臼杯的型号。冲洗已削磨好的髋臼 ⑷.将髋臼杯置于已锉好的髋臼中心
8.复位,检查关节紧张度和活动范围
冲洗,吸引器吸净。
9.放置负压引流或不用 10.缝合切口
递组织钳钳夹酒精纱球消毒皮肤,递 11 号刀
刺口,放置负压引流管,9×24 角针 7 号线缝
扎固定。 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
收集于网络,置换术 手术步骤及手术配合
精品文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及手术配合
手术步骤 1.髋关节外侧切口,术野贴手术 薄膜
手术配合 递手术膜、血垫或无菌治疗巾 1 块协助贴 膜。
2 分离臀大肌与阔筋膜间隙,显露
递中弯钳分离,中深钩牵开显露。
关节 3.切开臀中肌、臀外侧肌,切开
递电刀切开、有齿直钳,切除关节囊。
递电锯、宽骨凿、骨锤切开,取头器取 出股骨头,洗盐水纱布包裹保存,以备 植骨,递髋臼拉钩牵拉暴露髋臼。 根据术者所需,将髋臼导向锉与手持动力 系统连接好递交术者时行削磨
卸下髋臼导向锉,将髋臼锉由小到大依次更 换,与动力系统连接好递术者 递髋臼杯假体,吸引器头吸干净,干纱布拭 干髋臼。
将髋臼杯连接于专用的工具上递于术者
递骨膜起子用力刮衬的边缘,以检查固
定的衬是否牢固。
递开髓器、骨锤
将髓腔锉与滑动锤连接后递术者 由小到大,依次更换髓腔锉递术者 递与假体柄大小一致的试柄、轴向打入器骨锤。 根据颈长不同,递与术者所需试头、复位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不同点
可交替打入和拔出髓腔锉以拓宽髓腔 对锉在髓腔内的稳定性不作严格要求
仍要求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锉能充满髓腔并可使假体柄周围形成 完整的骨水泥套
股骨髓腔处理
适当保留股骨近端的松质骨
股骨近端髓腔松质骨提
操作注意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以髋臼为参照确定股骨柄前倾角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操作注意
打入过程始终保持前倾 角不变 打入深度应至锉锯齿缘 与股骨颈截骨面平齐的 位置或略深1mm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逐渐增大髓腔锉,打入 时保持完全相同的方向 和旋转度
每个尺寸的髓腔锉均只 能打入一次,勿为使其 完全到位而反复打入和 拔出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勿直接使用与髓腔钻相同 大小的髓腔锉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髓腔成形
沿扩髓形成的 隧道前进,手 柄仍需向外偏 向大粗隆方向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髓腔成形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髓腔锉长轴方向应始终与股
骨颈截面的长轴方向准确一致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活动受限
关节脱位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试样检查
一般要求双下肢等长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和生物力学条件 特殊情况下宁可使下肢轻度延长或短缩也不能有不稳定的危险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头臼适配检查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髓腔处理
股骨颈截骨
操作步骤
不可用骨刀直接截骨,否则有可能造成对侧股骨颈皮质打劈
股骨髓腔处理
操作步骤
充分显露股骨颈截骨面及股骨近端
对股骨假体前倾角作初步判断
股骨髓腔处理
操作步骤
髓腔探查
是否在髓腔内
初步判断远端髓腔宽度
进入点:弯柄假体可在截骨面中心;直柄假体在截骨面后外方、靠大粗隆侧
股骨髓腔处理
股骨假体柄植入
大粗隆本身发生骨 折时可按粗隆截骨 的方法固定
关于骨折
重新判断植入柄的 稳定性,如不稳定 则改用骨水泥固定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假体柄植入
操作步骤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擦净假体颈Morse锥部,将选好的假体头球安装于柄上,打紧
股骨假体柄植入
骨水泥技术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不稳定不能纠正者 改用骨水泥固定
股骨假体柄植入
关于骨折
立即停止操作,向远端完 全显露骨折,取出假体柄
小粗隆以上的不全骨折, 可在小粗隆上方绕股骨作 一环扎钢丝固定,再次植 入假体柄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延伸至小粗隆以下的骨折,
需改用长柄假体和辅助固 定
操作注意
在骨水泥成团后期切除假体边缘 溢出的多余骨水泥
清理时勿从假体下将骨水泥扯出, 否则假体近端会失去支撑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假体柄植入
软组织保护 再次干燥髓腔
注骨水泥
排除枪嘴末端空气
注入深度 平稳而连续地注入,自行后 退,过快易留空隙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假体柄植入
注骨水泥
注意!
注入时骨水泥粘度过低
可在加压时溢出股骨而掺入血液和碎屑,削弱骨水泥套,危及骨水泥-骨界面 有可能造成骨水泥单体入血危及生命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前倾角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切勿因恐前倾角不足而将锉置于过度前倾的位置,否则可导致插入 的假体柄偏小和缺乏旋转稳定性,并当股骨负重时有后倾的趋势。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前倾角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后 脱 位
前倾角
前 脱 位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前倾角
先手动将柄由骨水泥的中央平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稳均匀地加压插入髓腔,在继
续深入困难时再用打入器将其 击打到位
股骨假体柄植入
操作注意
勿触摸假体柄表面或任其沾染血液或碎屑 勿在假体柄上遗留用以安装中位器的孔洞 去除溢出的骨水泥以查明柄是否插入到位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假体柄植入
操作注意
注意试样颈领与股骨颈截面的关系,以确定最终选定的假 体柄植入时的轴向和旋转位置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颈领的内缘与内侧皮质平齐或略突出一些均可接受,但最 终假体植入时如颈领略突出有利于防止柄发生内翻或外翻
股骨假体柄植入
操作步骤
脱位拔出髓腔锉,选择与其匹配的假体柄
清除髓腔内的任何碎屑但勿损伤处理好的骨床
股骨假体柄植入
操作步骤
有领假体
可先植入假体柄再安装头球
无领假体 须先安装头球再植入假体柄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假体柄植入
操作注意
骨水泥成团中期插入假体柄 始终保持正确的前倾角及内外 侧位置
按照试样颈领与股骨颈截骨面的位 置关系来安装假体柄有助于掌握正确 的插入方向,如植入过程中发生方向 和旋转改变均可在骨水泥中产生空隙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操作注意
遇到较大阻力时可略作停顿或回
敲以使骨质适应锉的膨胀应力
髓腔锉不可超过最后一次扩髓钻
的大小,必要时再次扩髓
锉前进完全受阻,不可暴力打入, 应再次判断远端扩髓程度及锉的 方向和旋转度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用咬骨钳或磨钻清除颈后侧阻挡 的骨质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股骨假体柄植入
堵塞髓腔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可与髓腔锉或假体柄比较确定植入深度,但应将中位器增加的柄长考虑在内 植入髓腔栓后应再次插入髓腔锉或柄试样以确保将植入的假体柄能完全到位
股骨假体柄植入
髓腔冲洗
彻底冲洗髓腔,清除 碎屑、骨髓和渗血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洁净的骨小梁网有利于骨水泥的嵌入
德国纪行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蔡 谞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髋臼
假体的安装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蔡 谞
髋关节的显露
切口
髋关节的显露
切口
髋关节的显露
切口
髋关节的显露
髋臼缘的处理
彻底清除关节 囊和盂唇,显
露骨性臼缘
髋关节的显露
髋臼缘的处理
髋关节的显露
操作注意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整的骨水泥套
股骨髓腔处理
操作注意
对假体周围骨水泥套厚度的要求
近端2~5mm、远端2mm为宜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髓腔处理
操作步骤
将最后使用的髓腔锉打入至 暂定股骨颈截面以下约2mm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平台锉磨平截骨面
股骨髓腔处理
钻插到适合假体的深度
逐号增大钻的直径直至 感到磨及坚硬的骨皮
磨至计划确定的髓腔 锉不能插入而过度磨削 远端髓腔 终止扩髓时应判断髓腔 钻在髓腔内的稳定性 钻头顶端不应在任何平 面发生倾斜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远端髓腔处理
磨削股骨干髓腔的宽度应比圆柱形的假体柄远 端直径小0.5mm,以达到柄与髓腔的紧密配合
扩髓注意
常需一定程度的过度扩髓以适应其轻微的屈度, 一般扩大比预选柄末端大0.5~2mm即可
无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股骨近端髓腔处理
髓腔成形
假体近端形状设计不同髓
腔锉不同
由小号髓腔锉开始 可根据最后一次使用的扩 髓钻及股骨颈截面的大小, 以小于该大小的髓腔锉进 行操作,但一般要比预选 假体至少小两个号
保留股骨颈的股骨柄假体
股骨颈截骨
操作步骤
电凝标记
切骨标记
股骨颈截骨
操作步骤
有 建 议 在 确 定 的 截 骨 平 面 上 方 2mm 截 骨
截 骨 勿 失 控 进 入 大 粗 隆 致 骨 折
股 骨 颈 外 侧 与 大 粗 隆 结 合 部 的 纵 向 截 骨
截 骨 方 向 应 与 股 骨 颈 纵 轴 垂 直
股骨颈截骨
原位截骨
髋关节僵直/强直或因骨赘阻挡不易脱位者可先做截骨 用取头器或分块将股骨头取出
股骨颈截骨
截骨平面
股骨颈上缘大粗隆交界至小 粗隆上方1.5cm左右的连线 直接按试样颈基底定截骨线
股骨颈截骨
截骨平面
股骨颈截骨
截骨平面
肌肉-杠杆-力臂
轴点及下肢长度
股骨颈截骨
截骨平面
股骨假体柄植入
髓腔干燥
髓腔内填入浸 有1:500000 肾上腺素溶液 的纱布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
抽干法
注入骨水泥前彻底擦干髓腔
股骨假体柄植入
调骨水泥
清洁手套 骨水泥用量 大髓腔和加压注入用量大 骨 水 泥 股 骨 柄 假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