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管理部门需要会计提供更广泛、更有效的成本信息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控制,而制造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作为当前成本会计核算的两种重要方法,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两者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相辅相成,在实际业务中可以灵活运用。由于个人水平限制,本人就大学本科所学知识及实际进行浅析制造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但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均有其独特的计算特点和程序,在

一、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特点比较

制造成本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整个工厂仅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如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等)它们通常缺乏同质性;

2、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是产品数量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成本分配基础与间接成本集合之间缺乏因果关系。

3、着眼于生产制造阶段,对产品开发设计、产品销售、售后技术后援等基本不作考虑。

4、着眼于成本发生之后的计算—产品成本结果,对产品成本的预测,成本目标的锁定基

本没有涉及。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法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2、作业成本法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

3、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它首先根据市场发出信息,决定该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接着分析需要哪些作业及其数量,然后再分析需要哪些资源。这一系列分析为管理者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详、准确的资料,计算过程体现了对成本计算结果和成本发生过程的双重关注。二、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比较

制造成本法:

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除了把直接费用追溯到产品之外,还要把不同性质的各种间接费用按部门归集在一起;第二步是以产量或相关因素为基础,将制造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成本中,但最终表现为“资源→产品”,并且间接费用选择单一分配基础均匀计入各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涉及的动因有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作业动因计量了每类产品消耗作业的频率,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由于上述两个阶段双重因果连动,使服务于最终产品的作业非常多,选用的作业数越多,计量成本也就越高。鉴于成本—效益原则,初次建立作业成本计算制度时,应当注意选用较少种类的但较为典型的作业,一般取20~30种为宜,这样通过控制作业数而防止系统监控成本过高。

三、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析的不同

(一)二者在提供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不同

制造成本法:立足生产过程归集生产费用,并按单一产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因果关系、收益原则,是一种近似的分配方法,因而决定成本信息不够准确。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成为“作业链”。作业成本法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进行间接费用分配,使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特别是使比重日趋增长的固定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化的过程明细化,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二)二者成本分析关注的重点不同

制造成本法:关注的重点是成本,而不涉及作业,取得的仅仅是产品成本信息,尽管可以得到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标准成本、可控成本等信息,但均是以产量为基础分摊到产品的成本,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在准确性方面遭到质疑,在信息的广泛性、相关性、及时性等方面也都存在一定问题。利用他们实施成本控制,进行决策,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就成本论成本”,尤其不适于那些制造环境先进、产品品种多且更新换代较快、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分析关注的不仅是产品,重点是作业,作业引起成本,所以对作业进行管理效率更高,就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通过作业管理,对作业进行分析,可以将管理引入更深层次,发现影响成本的根本原因,从而解决影响成本的实质问题。

四、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某机械制造公司制造普通型和豪华型两款型号的产品, 2009年8月这两款产品的资料如表1。

(一)采用制造成本法

该公司一直采用制造成本法,按直接人工时分配制造费用,其直接人工工时分别为:

普通型1.5工时×6000=9000(工时)豪华型1工时×2000=2000(工时)

合计11000(工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1560000/11000=141·82元/工时

采用制造成本法分配产品单位成本计算,如表2。

(二)采用作业成本法

1、确定作业和作业成本动因根据成本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分析,该公司的费用由

材料处理、质量控制、设备维修3种作业引起,与各项作

业相关的成本数据,如表3.

2、按成本动因确定制造费用分配率通过分析,材料整理成本与材料使用量有关,以成本动因材料整理数量为分配基础;质量控制与产品抽检台数相关,质量控制以成本动因产品抽检数为分配基础;设备维修成本与设备维修次数相关,以成本动因维修次数为分配基础。

3种作业按成本动因计算的分配率,如表4。

3·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分配制造费用,如表5。

4·计算单位产品成本,如表6。

通过上面计算可以发现,在制造成本法下,普通型号和豪华型的单位成本分别为292.73元和242.82元;作业成本法下,普通型号和豪华型的单位成本分别为242.66元和392元,列表分析比较如表7。

表7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表

按制造成本法计算的两种产品的成本,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成本的确被扭曲了。同时,通过分析也发现了造成豪华型成本过高的问题,占总工时的18.18%,可是生产过程中材料处理占33.3%、质量控制抽检占40%和设备维修占40%等都超过工时比例,从而导致在制造成本法下一律按工时比例18·18%分配计算的产品成本明显偏低151·18元,比实际成本偏低38.57%,造成定价失误。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产品盈亏分析,揭示了当前普通型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