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P等离子体显示器

合集下载

LED,DLP,LCD,PDP的比较1

LED,DLP,LCD,PDP的比较1

PDP等离子、DLP、LCD液晶、LED的比较PDP即等离子显示屏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技术,其工作原理与日光灯很相似。

它采用了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屏幕上每一个等离子管对应一个像素,屏幕以玻璃作为基板,基板间隔一定距离,四周经气密性封接形成一个个放电空间,放电空间内充入氖、氙等混合惰性气体作为工作媒质在两块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涂有金属氧化物导电薄膜作激励电极。

当向电极上加入电压,放电空间内的混合气体便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现象,也称电浆效应。

气体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涂有红绿蓝荧光粉的荧光屏,荧光屏发射出可见光,显现出图像。

当每一颜色单元实现 256 级灰度后再进行混色,便实现彩色显示。

DLP数字光处理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讯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

说得更具体些,就是 DLP 投影技术是应用了数字微镜晶片( DMD )来做主要关键元件以实现数字光学处理过程。

其原理是将光源藉由一个积分器( Integrator ),将光均匀化,通过一个有色彩三原色的色环( Color Wheel ),将光分成 R 、 G 、B 三色,再将色彩由透镜成像在 DMD 上。

以同步讯号的方法,把数字旋转镜片的电讯号,将连续光转为灰阶,配合 R 、 G 、 B 三种颜色而将色彩表现出来,最后在经过镜头投影成像。

LCD 液晶显示器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LCD由两块玻璃板构成,厚约1mm,其间由包含有液晶材料的5μm均匀间隔隔开。

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两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而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景光源。

LCD拼接(液晶拼接)是继DLP 、PDP之后的拼接。

不能做到无缝拼接,如单个21寸的液晶屏的边框一般有6-10mm,两个液晶屏接起来的缝就有12-20mm。

几种显示技术的比较

几种显示技术的比较

几种常见显示技术的比较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器件(LCD)、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LED),场发射显示器件(FED )、表面传导发射显示器件(SED )、无机电致发光器件(IOE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 等。

下面就其中的几种做简要的介绍。

1、液晶显示器件(LCD )液晶显示器件是液晶应用的主体,发展很快。

液晶显示器的优缺点:(1)结构和产品体积。

传统显示器由十使用CRT,必须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到屏幕,因而显像管的管颈不能做得很短,当屏幕增加时也必然增大整个显示器的体积。

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只增加尺寸不增加厚度所以不少产品提供了壁挂功能,可以让使用者更节省空间),而且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CRT显示器要轻得多。

同时液晶显示器由十功耗只在十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传统CRT显示器也要小得多。

(2)辐射和电磁波干扰。

传统CRT显示器由十采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在打到屏幕上后会产生辐射,尽管现有产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把辐射损害降到最小,但不可能根除。

在这一点上,液晶显示器具有先天的优势,它根本没有辐射可言。

至十电磁波的干扰,液晶显示器只有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只要将外壳严格密封即可排除电磁波外泄,而传统CRT显示器为了散热,不得不将外壳钻上散热孔,所以电磁波干扰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液晶显示器也被称为冷显示器或环保显示器。

(3)平面直角和分辨率。

液晶显示器一开始就使用纯平面的玻璃板,其平面直角的显示效果比传统显示器看起来好得多。

不过在分辨率上,液晶显示器理论上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但实际显示效果却差得多。

而传统显示器在较好显卡的支持下达到完美的显示效果。

(4)显示品质。

传统显示器的显示屏幕采用荧光粉,通过电子束打击荧光粉显示,因而显示的明亮度比液晶的透光式显示(以口光灯为光源)更为明亮,在可视角度上也比液晶显示器要好得多。

DID / DLP / PDP 三者的比较

DID / DLP / PDP  三者的比较

PDP拼接(等离子拼接) 拼接(等离子拼接)
目前,用于拼接的等离子面板大多由韩国欧丽安公司提供,欧丽安生产的 42英寸M-PDP等离子面板,采用欧丽安独有DZF(Dead-Zone Free)工艺 生产,成功去除普通等离子面板四周3-4cm宽的玻璃边,即所谓的“显示死 区”,屏幕边缘每一个像素点都可清晰显示。拼接后,各显示单元之间缝隙 小于3mm,实现最佳的等离子拼接效果,幕墙画面完美无缺。 等离子显示屏机身超薄,占地面积小、适合壁挂、从而适合在任何面积的 场所安装,就算您的空间非常小,安装等离子显示屏也是完全可以的,就安 装空间来说,比 DLP要节省的多。但是等离子屏产品像素点缝隙大,可靠性 能相对于其他产品较低,耗电也比较高,寿命有先天不足,使用500010000小时后屏幕亮度就会衰减一半,并难以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方正常 工作,其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在长时间显示计算机图像或静态图像时容易灼烧 (所谓灼烧现象 灼烧现象是指等离子电视在长期处于图像静止状态时屏幕内部等离子 灼烧现象 体发生变化导致不能正常工作,直观表现为在屏幕的特定位置会留有图像的 残影,且无论更换任何片源都无法去除)。
非常小了,所以大家也都叫“无缝”拼接,但实际是有缝隙的。
大屏幕无缝拼接技术
而采用边缘融合技术的投影机拼接是用多台投影以1×N或M×N的模式 在一块大的投影幕上做投影拼接。 投影机+边缘融合器+拼接器的方式能实现真正的无缝拼接。相应的拼接 屏就由对应的拼接方式拼接而成。
一、大屏幕显示墙硬拼接技术 大屏幕显示墙硬拼接技术 硬拼接
DID拼接(液晶拼接) 拼接(液晶拼接)
DLP拼接、PDP拼接、LCD液晶拼接性能对比 拼接、 拼接、
优点:
DLP拼接 大尺寸、拼缝小 数字化显示亮度衰减慢 像素点缝隙小,图像细腻 适合长时间显示计算机和静态图像 PDP拼接 单屏均匀度高 安装初期亮度高 对比度高、图像细腻 像素点缝隙大 显示计算机图像或静态图像容易灼烧 亮度衰减快且无法提高 可靠性较低,耗电极高 亮度比等离子低 拼接数目多了,会出现亮度不均匀 占用空间比较大 功耗大,后期维护成本高

等离子电视原理与维修

等离子电视原理与维修

等离子电视原理与维修----f6e529f0-7162-11ec-aafc-7cb59b590d7d等离子电视原理与维修(pdp维修)2022-11-0414:01等离子电视原理与维修(pdp维修)等离子显示器又称等离子显示器,是继阴极射线管(CRT)和液晶显示器(LCD)之后的最新一代显示器。

它的特点是非常薄的厚度和良好的分辨率。

在工作原理上,等离子技术与其他显示方式有明显区别,在结构和组成上都领先一步。

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普通荧光灯和电视彩色图像。

它由独立的荧光像素组成,因此图像明亮、明亮、干净、清晰。

此外,等离子显示设备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超薄,可以轻松实现40英寸以上的全平面大屏幕,厚度小于100毫米(事实上,这也是它的弱点之一:无法缩小。

目前,最小成品只有42英寸,只能满足大屏幕、家庭影院等用户的需求)。

等离子显示器(pdp,plasmadisplaypanel)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商业化生产以来,其性能指标、良品率等不断提高,而价格却不断下降。

特别是2021年以来,其性价比进一步提高,从前期以商用为主转变成以家用为主。

PDP主要用于大屏幕和多媒体显示设备,可以节省空间。

本文介绍的PDP采用交流子场驱动和双扫描电路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PDP器件中;它还使用realpack驱动技术和等离子人工智能技术。

pdp基本原理PDP是一种通过气体放电产生光发射的平板显示设备。

在彩色PDP中,气体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光由惰性气体在一定电压下产生,激发发光体G和B,并间接发光,实现彩色显示。

表面放电AC-PDP以其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放电效率高等优点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主流技术。

表1显示了CRT显示模式和PDP显示模式之间的比较。

crt和pdp显示方式的比较PDP新技术pdp基本结构PDP由前玻璃板、后玻璃板和铝基板组成。

对于具有vga显示水平的pdp,其前玻璃板上分别有480行扫描和维持透明电极,后玻璃板表面里有2556(852×3)行数据电极,这些电极直接与数据驱动电路板相连。

精心整理的PDP讲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精心整理的PDP讲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2019/4/8
图1 辉光放电_辉光球
3
4.1 引言
什么是等离子体( plasma )?
在物理学中指 正、负电荷 浓度处于平衡状态的体系, 即等离子体就是一种被电离,并 处于电中性的气体状 态。 由于电离气体整体行为表现出电中性,也就是电离气 体内正负电荷数相等,因此称这种气体状态为等离子 体态。 在近代物理学中把电离度大于 1%的电离气体都称为 等离子体。
2019/4/8
21
4.2.1 低压气体放电的基本特性
阿斯顿暗区:电子从阴极出来立刻进入场强很大的 区域而被电场加速,但在阴极附近电子速度很小。由于电 子能量小于最低激发电位,还不能产生激发,因此该区域 是暗的。 阴极暗区:从阴极光层起的电子具有更大的能量, 阴极光层:该区域电子能量达到激发电位,产生 甚至超过激发几率,因此激发减少,发光强度变弱。该区 一层很薄很弱的发光层。 域中,电子能量已超过电离电位,产生大量的碰撞电离, 雪崩放电集中在这个区域发生。
2019/4/8
31
4.2.2 彩色PDP的发光机理
30
4.2.2 彩色PDP的发光机理
彩色PDP虽然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但其放电发光的 机理是相同的。彩色PDP的发光显示主要由以下两个基 本过程组成: ①气体放电过程,即隋性气体在外加电信号的作用下 产生放电,使原子受激而跃迁,发射出真空紫外线 (<200nm)的过程; ②荧光粉发光过程,即气体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激 发光致荧光粉发射可见光的过程。
2019/4/8
11
电离气体按电离程度可分为弱电离气体(只有很少的
原子或分子被电离)、部分电离气体(部分原子或分子 被电离)和完全电离气体(几乎所有的原子或分子被电 离)三种。弱电离气体主要由中性粒子组成,它与完全 电离气体在基本机理和行为方面的区别很大。

MPDP欧丽安等离子产品介绍

MPDP欧丽安等离子产品介绍

超宽观看角度

由于PDP自身带有发光源,无需外部光源来发光,这种主 动发光的特性使PDP的可视角度极为宽广,在水平和垂 直双方向上都高于160度。
全制式接收

等离子显示器能接驳多数常用视频信号源。包括复合视 频(NTSC/PAL/SECAM),标准AV信号(Video&Audio) ,DVD/HDTV以及计算机输出的VGA信号。
PC
DVI-D
Inpu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utput
控制功能

电源:可控制电流开关

输入孔:可控制PC、DVI、DTV、DVD、S-Video、Video的信号 输入。画面调整:可调整画面的对比度、亮度、敏感度、颜色 、色彩。
画面位置调整:可上、下、左、右调整画面。 显示墙:可控制显示墙的构成方式。 白色平衡:可调整白色屏的平衡。
亮度均匀

大多数其他主流显示技术都存在屏幕亮度不均匀的现象 (如投影、液晶、CRT 等),而由于PDP独特的显示原 理,等离子显示器的亮度非常均匀,不会出现边角部分 发暗的情况。
超薄的机身设计

PDP 在拥有超大显示面积的同时,机身超薄,方便安置 在任何场所和位置。一般等离子显示器机身厚度仅为 8~11cm,42”等离子的整机重量也仅为30Kg左右。超轻 超薄的优点使等离子显示器成为室内大屏幕显示的最佳 设备。
Multi Displays systems
显示面积的可扩展性(根据要求定制 )
﹤2mm拼接缝隙

欧丽安42英寸 M-PDP等离子面板,采用欧丽安独有 DZF(Dead-Zone Free)工艺生产,成功去除普通等离子 面板四周3~4厘米宽的玻璃边,即所谓的"显示死区", 屏幕边缘每一个像素点都可清晰显示。拼接后,各显示 单元之间缝隙小于2mm,实现最佳的等离子拼接效果, 幕墙画面完美无缺。

PDP显示原理

PDP显示原理

PDP显示原理1.什么是等离子等离子体是由自由流动的离子(带电的原子)和电子(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气体。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个分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原子,而一个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和若干个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呈电中性。

气态时,电子在电场束缚下围绕原子核旋转。

如果气体被加热、加电场磁场或照射(紫外线、放射性射线等),其电子的热运动动能就会增加。

一旦电子的热运动动能超过原子核对它的束缚,电子就成为自由电子,这种过程称之为电离。

如果气体中的所有原子都被电离,就称为完全电离,如果只有部分原子被电离,则称为部分电离。

被电离的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称为电离度。

电离度为100%时,即气体被完全电离,就成为等离子态,也称为等离子体。

这是最严格定义的等离子体,在实际应用中,部分电离的气体,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也通称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中,失去电子的原子称为离子。

2.等离子是如何发光的在稳定等离子体中如果有电流穿行其中,那么带负电的粒子就会冲向那些带正电粒子的区域,而带正电的粒子也会杀向那些带负电粒子的区域,双方的粒子不断地进行着撞击。

这些撞击激发了等离子体中的气体原子,促使它们发出了光。

这个工作原理很类似于普通日光灯。

在等离子体状态时,离子与电子的结合会发出紫外线。

3.等离子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Plasma Display Panel,简称PDP)。

等离子显示器是利用气体放电原理实现的一种发光平板显示技术,故又称气体放电显示(Gas Discharge Discharge Display)。

这种屏幕采用了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

大量的等离子管排列在一起构成屏幕。

每个等离子对应的每个小室内部充有氖氙气体。

在等离子管电极间加上高压后,封在两层玻璃之间的等离子管小室中的气体会产生紫外光,从而激励平板显示器上的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每个离子管作为一个像素,由这些像素的明暗和颜色变化组合,产生各种灰度和色彩的图像,与显像管发光相似。

等离子显示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0131204

等离子显示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0131204

国内液晶面板发展现状及OLED发展现状
1 3、等离子显示器优缺点分析 PDP显示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显示无拖尾 保护眼睛 可实现小缝 大尺寸拼接 响应速度快 运动画面效果好
等 离 子 显 示 器

3、PDP独特的优势
动画性能好、响应速度快、显示无拖尾、更适合3D显示 PDP
Vc
V
这是一层很薄、很弱的发光 层。电子在通过阿斯顿暗区以后, 从电场中获得了一定的能量,足以 产生激发碰撞,使气体发光。但电 于数量不大,激发很微弱。
EZ
n+ n_
1、等离子体显示器概述 气体放电物理基础
(3)阴极暗区 电子离开阴极后,到这里获得的能量愈来愈大,甚至超过了激发几
率的最大值,于是激发减少,发光减弱。在这个区域内,电子能量已
(1)阿斯顿暗区
它是紧靠阴极的一层很薄的暗 区。在这里由于受正离子轰击从阴 极发射出来的二次电子初速很小, 不具备激发条件。由于没有受激原 子,因而是暗区。 (2)阴极辉区
辉光放电的 光区分布
阿斯顿暗区 阴极暗区 法拉第暗区 阳极暗区 阴极辉区 负辉区 正柱区 阳极辉区
I
光 强 电 位 场 强 空间电 荷密度
3、等离子显示器优缺点分析 PDP的性能优势——与LCD的对比 “内行看等离子,外行看液晶”
对比度:PDP电视更适合家居使用
商场使用的全高清播放器,将LCD的亮度和分辨率得到最大释放,所以看上去 比PDP清楚;但在家庭电视信号的环境下,PDP的亮度、对比度和分辨率等则可 得到最佳的表现,PDP比LCD更适合家居使用。
5、PDP发展史 彩色PDP发展与特点
2000 量产合格率不佳延续到一直到 1999年底,各厂商不论在设备、 材料与驱动电路的设计上都有重大改善与突破,在2000年纷 纷建立新的量产线。 新的量产厂开始正式运作,使得PDP产品不论在尺寸的规格 与品质及价格上都有相当的竞争力。因此日本将2001年称为 “PDP-TV元年”。 韩日成功举办足球世界杯,并以此为契机宣传 PDP 电视, 2002 年下半年, PDP 销量猛增。同时 PDP 也感受到了 LCDTV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气体种类和成分
– 气体原子电离能较低,Vf较低 – 气体纯度,基本气体混入微量杂质气体降低V,潘宁效应
• 阴极材料和表面状况
– 汤生系数越高,着火电压越低
• 电场分布
– 电极结构电场分布汤生、系数的分布
• 辅助电离源
– 加热、光照射等方法,降低着火电压
26
27
28
潘宁(Penning)电离
9
用于计算机视频终 端的单色PDP
• 2000s 早期, PDP 被认为是高清平板电视的最佳选择, LCD 被认为只适合小尺寸电视。
– 响应时间、色彩效果、视角、尺寸、成本、功耗
• 2006起,随着大面积VISL技术的发展,LCD逐渐挤垮PDP。 • 2008,松下发布150英寸PDP,当时LCD最大尺寸为108寸。 • 2010,PDP电视全球发货量达到1820万台,仅为LCD发货量 1/10。 • 2010,松下展出152英寸4倍高清3D PDP。 • 2013,松下宣布从2014年3月起停止生产PDP电视。
23
巴刑定律
• 在冷阴极、均匀电场的条件下,着火电压 Vf 是放 电管内气压 (p) 和电极间距 (d) 的乘积 (pd) 的函数, 而不是分别随p, d变化。 • 着火电压随pd变化时存在一个最小值。
24
巴刑定律简单推导
• 根据汤生放电理论 =Apexp(-Bp/E)
– 不考虑空间电荷对电场的影响 – p为气体气压,E 为电极间电场强度, A,B 为与气体有 关的常数
等离子体显示器
1
主要内容
• • • • • • 1 PDP简介 2 气体放电特性 3 AC-PDP的结构和特性 4 AC-PDP的驱动方法 5 PDP 面临的挑战 6 AC-PDP的制作工艺
2
1 PDP简介
• 1.1 PDP的定义与分类 • 1.2 PDP的发展历史
3
1.1 PDP的定义与分类
• 在给定的基本气体A中加入少量的杂质气体B,如 果B的电离能量小于A的亚稳态激发能量,亚稳态 原子 A* 与基态原子 B 碰撞时,就可使 B 电离, A* 降低到低能状态。 • A*+B A+B++e • 亚稳态原子(10-4~10-2s)相对激发态原子 (10-8~107s)具有较长的寿命,潘宁电离几率较高
使基本气体A的有效电离电位明显降低 AB 混合气体的着火电压会小于基本气体 A 的着火电压。
29
几种气体的亚稳态能级和电离电位
• Ne Ar,He Xe,Ne Xe,ArHg 混合可产生潘宁效 应。这些混合气体常称为潘宁气体。
30
Ne-Xe混合气体放电的主要电离过程
• 电子碰撞电离
– 电子被电场加速到21.6eV,可与基态Ne原子发生电离碰 撞–e+Ne Ne++2e – 电子被电场加速到16.6eV,可使基态Ne原子激发到亚稳 态(Nem)–e+Ne Nem+e
表面放电型AC-PDP结构示意图
37
3.2 AC-PDP工作原理
• 当气体两端无壁电荷、所加电压小于阈值电压 (着火电压),气体不发生放电现象。 • 气体两端所加电压超过着火电压时,气体放电迅 速形成。 • 放电一段时间后,电子和正离子聚积在正、负电 极对应的介质表面,形成壁电荷。
• PDP:Plasma Display Panel
– 所有利用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而发光的平板显示器 件的总称
• 等离子体
– 被激发电离气体,达到一定的电离度(10-4),气体处 于导电状态。 – 电离气体中每一带电粒子的运动都会影响到其周围带 电粒子,同时也受到其他带电粒子的约束。 – 电离气体整体行为表现出电中性,也就是电离气体内 正负电荷数相等,称这种气体状态为等离子体态。
• • • •
结合自持放电条件: n0(ed -1)=1 Vf= Bpd/{ln(Apd)-ln[ln(1+1/)]}= f(pd) 当pd=2.72ln(1+1/)/A时, Vfmin=2.72Bln(1+1/)/A
25
影响气体放电着火电压Vf的因素
• pd值
– pd,碰撞次数 ,有利于放电 – pd ,电子在一个自由程中获得的能量,不利于放电
4
等离子体——物质第四态
5
• 看似“神秘”,其实是宇宙中 一种最常见的物质形态
– 在太阳、恒星、闪电中都存在等 离子体,它占了整个宇宙的 99%。
• 根据工作温度分类
– 高温等离子体,极高温度,原子 中的电子获得足够动能发生电离 – 低温等离子体,利用电场、磁场 等手段产生
太阳表面
• PDP :属于冷阴极放电,在阴 极和阳极间加一定的电压,使 气体辉光放电。
– Xe**为Xe原子2P5, 2P6能级的激发态,很不稳定,极易跃迁 到谐振态Xe*(1S4能级),并发出波长为828nm的红外线。
• Xe从谐振态跃迁到基态 Xe*(1S4) Xe+hv(147nm) • 147 nm 的真空紫外光激发三基色光致发光荧光粉。
Ne-Xe气 体放电 能级跃 迁与紫 外发射 示意图
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
17
弧光放电现象
闪电,大气弧光放电
两灯丝间的弧光放电
18
PDP的工作区域
• 要求:
– 放电发光较强 – 维持电压低 – 放电不损伤电极(阴极)
• 气体稳定放电(发光)区域
– 正常辉光 PDP的工作区域 – 反常辉光 – 弧光放电:大电流,容易烧毁显示器
19
2.2 气体击穿理论
– 非自持放电 – 自持放电
13
非自持放电
• 带电粒子依靠空间存在 的自然辐射、照射阴极 所引起的电子发射和气 体的空间电离产生。 • 0A 段,电场极低,空间 带电粒子浓度不变,电 流正比于电子的迁移速 度,从而正比于场强和 电压。 • AB段,所有带电离子在 复合前都被电极收集, 电流饱和,受限于产生 电子和离子的速率。饱 和段(盖革区) • BC段,电子从电场获得 足够能量,产生电子碰 撞电离。非定义与分类
• 单色PDP
– 直接利用气体放电发出的 可见光实现单色显示 – 放电气体:氖(Ne)、氖 -氩(Ne-Ar)
• 彩色PDP
– 气体放电发出紫外线 – 紫外线激发红、绿、蓝三 色
彩色PDP结构示意图
• 荧光粉实现彩色显示
– 放电气体:Ne-Xe、He-Xe、 He-Ne-Xe
35
交流型AC-PDP
• 电极用覆盖介质与 气体相隔离
– 介质层、耐轰击保护 层、荧光粉
• 需要加交流电才能 保持稳定放电 • 对向放电型:
– 放电电极位于显示屏 两基板 – 结构简单,易实现高 分辨率 – 离子直接轰击荧光粉, 显示寿命较短。
36
表面放电型AC-PDP基本结构
• 显示电极包括ITO透明电极和 汇流电极。 • 像素之间,与电极平行方向 制作有黑色介质条,用于提 高显示对比度。 • 介质和黑条之上,是透明介 质,最上层是用于降低工作 电压和对介质进行保护的 MgO 层。 • 障壁位于寻址电极之间,用 于防止单元间光串扰和控制 基板间隙。 • 障壁的底部和侧面涂覆的是 真空紫外光致发光荧光粉。 相邻三个障壁槽内分别涂覆R G B 三基色荧光粉,形成一 个彩色像素。
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
15
• 正常辉光放电。
– 阴极表面只有一部分阴极 表面发射电子,只有一部 分发光。阴极斑点。 – 放电电流增加,阴极斑点 面积按正比例增加,而 U 保持不变。
16
• FG 段,阴极斑点(辉光) 覆盖整个阴极表面后。 电流随电压的增加而增 加,阴极出现溅射现象。 反常辉光放电 • GH段,放电电流急剧增 加,电压迅速下降。辉 光放电和弧光放电的过 渡区 • H 段后,阴极 被轰击 加 热到较高温度,以热发 射的形式产生二次电子。 发射呈现点状、耀眼的 弧形光辐射。弧光放电
14
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 横坐标:放电气体两端电压,线性坐标 纵坐标:放电电流,对数坐标
自持放电
• 带电粒子通过电场产生, 无需外接输入电离源 • CD 段,放电电流迅速增 加,产生微弱的光辐射。 自持暗放电。 • C点:击穿(着火)电压 • DE 段,电流急剧增加, 电压急剧下降。很不稳定 的过渡区。 • EF 段,电流急剧增加 , 电压基本不变,伴有较强 的光辐射,正常辉光放电。
7
• 直流型DC-PDP: 电极与放电气 体直接接触
• 交流型AC-PDP:电极用覆盖介 质层与气体相隔离
– 对向放电型:放电阴、阳极位于 显示屏两基板 – 表面放电型:放电阴、阳极位于 显示屏同一基板
8
1.2 PDP的发展历史
• 19世纪,开始气体放电试验 • 1936 , 匈 牙 利 工 程 师 Ká lmá nTihanyi 提出了等离子体电视的原理。 • 1954,发明DC-PDP • 1964,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制作出具有 存储特性的单色 AC-PDP ,并用于计 算机。 • 1968 , Phillps 用 DC-PDP 进行电视放 映 • 1970,日本开始彩色PDP的研究 • 1984,三电极表面放电单元结构发明 • 1990,富士通公司开发寻址与显示技 术分离的驱动技术 • 1990s,彩色PDP在提高亮度、实现多 灰度显示、延长寿命取得重大突破, 开始批量生产
31
Ne-Xe气体放电能级跃迁与紫外发射示意图
• 潘宁电离
– Nem寿命10-4~10-2s,与其它原子碰撞的几率很高,当与 Xe原子碰撞时使其电离 – Nem+Xe Ne+Xe++e – 潘宁电离使气体有效电离电位(着火电压)明显降低
Ne-Xe气体放电能级跃迁与紫外发射示意图
32
• 电子与Xe+碰撞形成Xe的激发态 e+Xe+Xe**+hv (828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