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背诵篇目.tx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分析诗歌前两句写景的雄阔苍凉境界。

(3)说明“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双重含义。

原文:

王之焕《凉州词》(背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提示:

一、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焕齐名,共诣旗亭贳酒。忽有伶官十数人会宴,三人私约曰:‘我辈各擅诗名,今观诸伶讴,若诗入歌辞多者为优。’俄一伶唱‘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又一伶讴‘开箧泪沾臆’,适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又画壁曰:‘二绝句。’之涣因指诸妓中最佳者曰:‘此子所唱,如非我诗,终身不敢与争衡矣’。须臾双鬟发声,则‘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涣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饮醉竟日。”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虽未必实有,但也足见此诗在当时已广为传唱。

二、首句的异文(“黄沙直上”)出现较早,现在已经很难断定何为原文。不必即以空间悬隔(黄河与玉门关相距遥远)、无法落实诗人“视点”为由,而否定“黄河远上”的合理性。唐人写景,往往只取兴会神到而“绘千里于尺幅”,而未必是写景实写。诸如王之涣“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绝句》)之类诗句所写的景象,均非目力所及。

三、此诗亦曾被奉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首两句写景,取象宏大,境界雄阔苍凉。后两句感念塞外艰苦,委婉深刻。明杨慎《升庵诗话》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万里了”,别有会心,可以参考。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归纳并评说历来关于此诗旨意的几种认识。

(3)说明此诗用典型事物表现边塞军旅生活。

原文:

王翰《凉州词》(背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提示:

一、对此诗的主旨和情调,历来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人认为,此诗体现了马革裹尸、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壮怀激烈,情调豪放;有人认为,此诗反映了士卒对戎马生涯的厌倦及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忧伤深沉,情调悲凉,还有人认为,此诗“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又有人认为,对此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

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清施补华《岘佣说诗》)……因为作者在有意无意之间巧妙地隐括了当时人们对这种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与危害性和残酷性这两个方面的认识,所以才会引起后人对此诗见仁见智领悟不尽相同的情况。“诗无达诂”,不同的诠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融汇了看,可使此诗的意蕴更丰富。

二、此诗末句的标点,有的选本作“!”,有的选本作“?”。标点的差别反映了对此诗旨意理解上的差异。我们这里作“。”,以便读者自行取舍。

王昌龄《出塞》(背诵)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理解此诗言少意多、内蕴丰富。

(3)认知诗中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

(4)分析此诗发兴高远、感慨深长的特点。

原文:

王昌龄《出塞》(背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提示:

一、此诗前两句从写景入手,以“秦”、“汉”二字互文见义,统领“明月”和“关”,概括了千年以来边境不宁、战氛难靖、士卒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后两句由“人未还”三字生发,以怀念李广揭示边塞不宁的原因是将领无能,朝廷用人不当,强烈希望有英才良将出镇边塞,克敌制胜,卫国安边。清沈德潜说:“……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说诗晬语》)。

二、此诗极为精练。短短二十八字,有对关塞悠久的时间追溯,有广袤辽阔的空间的展示,有征人的边愁、思妇的悬念,有对戍卒的同情和对边将无能的不满,有对英才良将的企盼,也有诗人自身跃跃欲试、横槊卫边的渴望……言少意多,内蕴丰富。尤其是开头两句,囊括古今,包举万里,令人情思飞越,遐想千古。明代李攀龙推崇此诗为唐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三、此诗主旨及写作意图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写来却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落笔,“兴发高远”而感慨深长,形成了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

王维《山居秋暝》(背诵)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

(2)辩证评价诗人的归隐意愿。

(3)认知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

(4)分析本计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

原文:

王维《山居秋暝》(背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提示:

一、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诗人笔下的秋景,洗去了前人诗文中习见的感伤色彩和悲凉情调,显得清新、优美、恬静而颇有生气。诗的最后两句,表示了乐于归隐的意愿,其中固然不无躲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

二、这首五律首联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次联顺势描写“空山”的夜景,“明月”承“晚”字,“清泉”暗中应承“新雨”。第三联由物及人,描写山间居民的日常生活图景,“浣女”、“渔舟”,见生活之纯朴宁和;青莲翠竹,见自然之清幽恬静。尾联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外物揭示内心,揭明主旨。

三、本诗写景纯用白描,轻描淡写,笔致简约。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动静相衬,视听结合,不但画意盎然,且流溢着诗人陶然其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为一体。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背诵)

大纲要求:

(1)识记这是一首送别诗。

(2)认知此诗情调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低回伤感,并分析其原因。

(3)阐明“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深厚意蕴。

(4)说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暗示作用。

原文: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背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提示:

一、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了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诗中虽有分手在即的忧伤、惆怅,但更可见对友情的诚笃和相知相契之深。情调与一般送别诗的低回伤感、缠绵呜咽不同。

二、前两句布景,叙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气候、环境氛围。“客舍”暗示客中送客;“柳色新”则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唐诗宋词中常借杨柳以寓别意)。后两句抒情,“更尽一杯”,见出此前虽已多次同饮,现在依然离情难舍。“西出阳关无故人”,包蕴了对友人前路珍重的真诚祝愿,情韵深长。

三、此诗因情意殷切、韵味深永,落成以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至北宋时,已被翻演成《阳关三叠》而极负盛名。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怀麓堂诗话》)。

四、盛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南宋陆游《塞上曲》:“老矣犹思万里行,翩然上马始身轻。玉关去路心如铁,把酒何妨听渭城!”二诗立意虽与王维此诗不同,但显然都受到此诗影响。

李白《将进酒》(背诵)

大纲要求:

(1)理解此诗主旨是借酒浇愁,抒发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