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意境篇(教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意境(教师版)

一、意境的概念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如何鉴赏分析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的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如何从意境入手,并结合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呢?这就必须先搞清意境的结构。

1.意境结构的第一个层面,是将思想情感寄托于某种景象而形成意象,这个意象具有情与景的不同方式的交融。

首先,是情景交融式。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借景抒情式。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悲壮崇高,体现了进取旺盛的生命活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画面辽阔,感情豪迈,表现了生命的坦荡与生活的富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情感,这是景物结构与情感结构的交融。

第三,是触景生情式。如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在情与景的融合中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才形成了文学特有的意境。

2.意境结构的第二个层面,是境生象外,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使读者通过对意象的理解达到韵味无穷的境界。

首先,是景理结合。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意象雄浑,动静结合。后两句诗如何升华呢?诗人由实入虚,由景入理,将情、景、理融为一体,构成了对生命的超越,意味深长。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将描写和议论融为一体。理之于诗,如水中盐,无痕有味。

其次,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如《陌上桑》中对罗敷形象的侧面描写是一种虚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兹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是侧面烘托罗敷的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化虚为实的艺术效果。

第三,是想像与联想的妙用。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由所见到所想,这是联想的手法,也体现了以实显虚的特点。司空图对虚境作了这样的描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3.意境结构的第三个层面,是形神兼备的韵外之致。意境除了带给读者像外之像,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

首先,是描写外部形象和动作神态表现内心情感。如柳永在《雨霖霖》中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以这样的神态动作,将两人内心的千言万语,不忍分别的深厚之情,隐于言外。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等豪迈的形象

和场景,把内心的雄心壮志显露出来。辛弃疾笔下的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看一拍,就把内心的无奈与悲愤由外而内地表现出来。这个动作也几乎成了词人的象征。

其次,是托物言志。这是形神兼备的特殊方式。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的优美姿态和浓郁的花香,显露出诗人“梅妻鹤子”的闲逸高洁。陆游的梅花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此比喻词人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毛泽东的梅花反其意而用之,“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梅花卓立合群的品质。

诗词的意境至少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此外,比兴、用典、比喻、数字、衬托、对比、炼字、通感、叠词、渲染、对仗、象征、拟人、夸张等手法,都有助于营造诗词的意境。

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弄清楚:①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抒发了什么情、志?②怎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③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这三步缺一不可。找出作品中的形象, 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 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全面把握作品。

三、【操作示范】阅读唐人张旭的《桃花溪》,然后回答问题。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过程展示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高山深谷,云雾缭绕,小桥横跨山溪,忽隐忽现,水中岩石磷峋,清澈的水面上飘着片片落花,有渔船在远处轻轻摇荡。诗人站在石矶旁,望着溪上源源不断地飘来的桃花瓣和渔船,迫不及待地问道:“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

第二步: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概括景物的氛围特点——清远含蓄或清幽明丽。

第三步:根据景物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理想境界难求的惆怅。

答案展示:高山深谷,云雾缭绕,透过云雾远远望去,只见小桥横跨山溪,忽隐忽现,恍若一道霞光在空中腾跃。近处,水中露出磷峋的岩石,清澈的水面上飘着片片落花,有渔船在远处轻轻摇

荡。诗人站在石矶旁,望着溪上的桃花和渔船,突然觉得眼前的渔人就是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于是就迫不及待地问:“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哪里?”画面清丽,构思婉曲,情意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和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惆怅心情。

【高考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全国卷Ⅰ)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2、2004广东卷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

风”“老马”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