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变质岩区地质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质岩区地质调查

变质岩, 地质调查

【变质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以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理论为指导,以同一成因类型原岩建造的变质岩石或变质岩石组合为填图单位,以构造分析方法为手段,以地质事件为主线的填图方法体系。根据原岩建造的性质和改造作用的程度,可分为:1构造-地层-事件法;2构造-岩层-事件法;3构造-岩石-事件法。

【区域变质岩分类】区域变质岩包括范围较广,生成条件比较复杂,分类及命名方案很多。程裕淇等(1963)以变质原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与变质后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为依据,并参加格鲁宾曼的化学矿物分类法、尼格里的化学分类法,以及哈格尔、埃斯科拉、巴特尔等人的分类法,将区域变质岩石分为九个常见类型和五个不常见类型。其中常见的有九类:碱长片麻岩类、云母片岩及云母片麻岩类、斜长片麻岩类、含云母变粒岩及云英片岩类、斜长角闪岩及角闪片岩类、钙硅酸盐岩类、大理岩及白云石大理岩类、石英岩类、滑石片岩及蛇纹片岩类。不常见的有五类:钠闪石岩及硬玉岩类、磁铁岩类、刚玉岩类、变质磷块岩类、变质砾状碎屑岩类。

【变质侵入体类型】经变形变质改造后的侵入岩。按其原岩类型分为:变超镁铁质岩、变镁铁质岩、变中性岩及变花岗岩石等;按变质程度分为:高级变质侵入岩,中低级变质侵入岩。高级变质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麻粒岩-片麻粒岩区等,一般以长英质片麻岩为主体,与层状橄榄岩、辉长岩、斜长岩及不同性质的表壳岩等组成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系或正常的钙碱系列岩系。中低级变质侵入岩主演是花岗质类岩石,常具多期侵位特征,除分布在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外,常见于一些年轻造山带核部。

【变质深成侵入体】形成于地壳深处(>2-3千米),由岩浆缓慢冷却凝固生成的全晶质粒状岩石(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再经变形变质改造而成的侵入岩体。深成侵入体的产状主要有:1简单深成岩体;2复杂深成侵入体;3复式深成侵入体;4叠加复式深成侵入体;5环状花岗岩类杂岩体。变质深成侵入体,主要指分布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麻粒岩-片麻岩区内的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花岗质-闪长质片麻岩。其次为造山带核部变形变质花岗岩中具深成侵入体产状特征的岩类。

【变质表壳岩系】经变形变质改造,原岩为沉积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变质岩层。其中时代较老(一般为前寒武纪),分布在麻粒岩-片麻岩区及造山带核部的深成侵入体内,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难以建立层序的变质岩层的包体与捕虏体等,称表壳系。表壳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富硅铝的变粒岩、浅粒岩、石英岩及部分钙质岩石、斜长角闪岩、超镁铁质岩等。时代较新,成片、成带分布,可以建立层序的常称变质岩系。

【动力变质岩分类】指发生在强烈地壳错动带内,由机械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的变质岩分类。按其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分为由脆性破碎形成的碎裂岩和由塑性变形形成的糜棱岩,还可进一步按其结构构造、基质性质和重结晶变质在详细划分。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作如下具体划分(见表)

【动力变质岩野外分类命名】对动力变质岩野外宏观特征、结构、构造关系进行的分类。如在山西省五台山1:5万试点图幅变质岩区,依据五台山岩群中动力变质岩的野外宏观特征,以片状、柱状、线状及瘤疖状(或斑块状)四种结构的配比关系,以及原岩类型与结构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瘤疖岩类、特殊构造片岩类(麻片岩、英片岩、粒片岩、纹片岩)、线片岩类(线麻岩、线片岩、线柱岩)、构造片岩类。

【灰色片麻岩】又称长英质片麻岩。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片麻状岩石。它们呈大面积出现在太古宙的高级变质区,其中常有大小不等的各种变质岩的夹层或包体。岩石外表为灰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酸性斜长石和石英,不含或含很少量钾长石,常含有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含少量辉石和石榴子石。一般为中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变质作用为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构造变形作用十分强烈。目前对灰色片麻岩的成因尚存在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岩经变质和变形作用所形成,也有些是由中酸性火山岩或沉积岩经变质和变形作用所形成,还有些是由区域变质岩经混合岩化作用所形成。

【基性岩墙群】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出露的基性岩墙。其特征是产状陡立、边界清楚,常具冷凝边,延伸稳定,一般成组、成群出现。主要岩石类型有粗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以及苏长岩、苦橄榄岩等。其化学成分相当于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或更基性岩石。经角闪岩相变质后为斜长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在片麻岩相条件下,含紫苏辉石变成基性麻粒岩。详细研究基性岩墙的矿物组成、分布规模、产状形态、围岩关系、构造变形、地球化学特征等,对确定区内填图单位划分、地质时将序列、构造环境分析及地质找矿均有重要意义。

【变质原岩恢复】变质岩的原岩成因类型有岩浆凝结的(包括侵入岩和熔岩)、火山碎屑的(有火山作用堆积的火山碎屑岩)、过渡型的(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正常沉积的四类。上述岩层在经受多期变形变质改造后,其原岩面貌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特别是在变形、变质较强的地区,反映原岩成因的特征可逐步消失,并形成一些与原生结构、构造相混淆的构造,给变质原岩恢复带来了困难,但可通过对变质岩的地层产状、岩石共生组合、原生残余机构、构造、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组合与标型特征等的详细研究,恢复变质岩类型,并对原岩共生组合与建造类型进行分析。这个研究过程称变质原岩恢复。

【变质相带】不同变质相或同一变质相中有关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现象。变质作用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不同原岩可同时形成各种矿物共生组合,组成一个变质相。各个矿物组合与各自原岩的总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温压条件及原岩成分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特征,既不同的变质相。在某些区域变质岩石和接触变质岩石分布地区,可划分出由不同变质相组成的几个变质程度不同的带,并依据初次出现的标志矿物或矿物组合命名名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矽线石带等。几个不同的变质带在空间上构成由低级、中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则称为“递增变质带”或“渐进变质带”。

【变质岩“物态”】指由变质岩层中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化学成分等的差异反映出来的变质岩层物质属性特征。因经受多期变形变质作用的改造,变质岩区不同成分的原岩,可变成“物态”相似的变质岩;或相似成分的原岩,可变成“物态”不一致的变质岩。不同“物态”特征的变质岩,在变形变质过程中,对其变形构造样式、变质矿物组成,均有重要影响。

【变质岩“位态”】指由变质岩层相互间的空间叠置状态反映出的变质岩层的有序性特征。正常的沉积、火山沉积岩系,因受叠覆沉积原理的控制,通常保持下老上新的地层序列关系。在变质岩区,特别是在造山带内,残存的变质岩层之间的空间叠覆关系,由于构造作用可出现上老、下新,中间老、上下皆新,以及新、老相互叠置,形成总体有序、局部无序或局部有序、总体无序以及总体无序等复杂情况。

【变质岩“形态”】是由变质岩层在三度空间内的延伸状态反映出的变质岩层变形改造的程度。正常的沉积、火山沉积岩系,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延伸,保存很好的层理及原生沉积构造。在经受多期变形变质作用改造的变质岩层中,由于受多期叠加褶皱和顺层韧性剪切影响,常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布丁”、“透镜状”、“蛇曲状”、“红绸舞状”等复杂形态。原生层理及沉积构造被置换,改造成置换条带、假交错层理、假透镜体等。通过对变质岩“形态”的研究,可以为重建地层序列,查明构造变形特征等提供依据。

【动态重结晶作用】在变形变质过程中,由于原岩中化学成分的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矿物,或原有矿物晶体重新生长而粒度变粗,称重结晶作用。据结晶过程的习性差异,可分动态重结晶、静态重结晶等。在动态重结晶过程中,因消除了应变晶粒的内应力,使变晶的大小和形状,产生优选方位。静态重结晶矿物颗粒通常具压扁或拉长形态,边界不规则,有多边形结构,多呈平行排列。

【矿物稳定结构】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热能的供应,使结晶颗粒在固体状态下可以调整到稳定颗粒形态。在区域变质岩中,经静态重结晶之后的动力变质岩中,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