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中的阅读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孟子》中的阅读观

摘要: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人物,孟子在其毕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

阅读思想。其关于阅读方面的经验,蕴含着非凡的智慧之光,对当今的教育实践

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孟子阅读教育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后世有着非常

大的影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保存在《孟子》一书中,他的思想精华较为集中地表现在政治、

经济、哲学、教育等方面。虽然有很多学者对孟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但是

对其阅读观探究甚少,所以本篇将对《孟子》中有关阅读方面的智慧进行论述。

一、阅读的目的——明人伦

孟子指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曰校……其所以明人伦也。”[1]在这里,“人伦’指人与人之间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准则,那么这些准则是什么呢?孟子指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2]使受教育者乃至天下人认识并遵循社会尊卑、贵贱、男女、长幼相互关系中的道德标准,人人依此行事。孟子希望通过阅读,使受教育者能够拥有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做到“明人伦”。只有能够“明人伦”,才可以慢慢地通过社会的磨练,成为一个君子,一个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贤之人。

二、阅读的态度

在阅读中,阅读者应该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下面论述《孟子》中关于阅读的态度问题。

(一)知羞耻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耻心矣。”[1]这句话孟子想说的道理是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的不知羞耻。这句话意在告诫学生要知羞耻,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118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125

只有“知耻”才能“后勇”。虽然孟子在这里讲的是个人在处理社会关系修养方面的所作的论述,但是他同样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阅读者在阅读学习中也要抱一个知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会进步的更多,更快。

(二)诚心诚意

孟子云:“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未有能动者也。”[2]孟子在这里强调诚是自然地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不诚是不能感动别人的。实际上孟子在这里也暗示了受教育者在进行阅读时要诚心诚意,要追求诚,脚踏实地的学习,只有坚持“诚”,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三)孜孜不倦

孟子教育学生在阅读时要孜孜不倦,他说:“术有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3]孟子说这句话,意图告诉学生,有些东西,探求了便会得到,放弃了,便会失去,他又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这就告诫阅读者要有一个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只有这样,才会收获更多。

三、阅读的条件

阅读者要想从书本中获取知识,除了识字,还需要哪些条件呢?孟子是这样论述的:

(一)树立远大的志向

孟子曰:“舜一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4]在这里,孟子先引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例子,为的是说明成大事前,必须要经历一番磨难,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怎么办呢?需要从容的对待问题,需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孟子说的这一段话,就是为了强调阅读者在进行阅读时要耐心,要知道凡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急于求成,只要自己努力了,只需待时机成熟,就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专心致志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弗若之矣。”[1]下围棋只是小技巧,但是如果不一丝不苟,也是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174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302

[4]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62

很难有成就的。奕秋是一个下棋的高手,两个弟子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向他学习棋艺,但是最后两人的收获却不一样。那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奕秋教授棋艺时,其中一个人学习十分认真,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听奕秋讲解棋艺,虽此时另一个人也在听老师授课,但心里却想着会有天鹅飞来,准备用箭把它射下来。比别人落后,并不是因为不聪明,自己没有学习下棋的天赋,而在于不专心致志。孟子用简单的下棋的例子,将专心与不专心分析的相当透彻,并将专心与不专心造成的结果告诫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阅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的阅读,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要求学生专心致志的同时,孟子反对自暴自弃。对于自暴自弃的人,不必要奢望他们能有什么作为,所以阅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既要做到聚精会神,还要防止自暴自弃,要“安然处之”。

(三)重视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读者都很熟悉,它使我们对坏境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孟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十分注重环境的作用。有一天,孟子从范邑到齐都,远远的就看见了齐王的儿子,长叹一口气的说道:“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度,奉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体质,一个人的生存发展环境真的非常重要,同样他也是别人的儿子,只是因为出生环境的有所不一样,所以地位、权利等等都不一样。孟子借以告诫自己的学生,环境的作用——环境能塑造人,环境能改变一个人。当阅读者在阅读时,更要注重环境的作用,要在适宜阅读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心无杂念,通过阅读,来培养心志,做个“圣贤”。

四、阅读的方法

前文,简要的论述了《孟子》一文中所提到的阅读的条件,接下来将探究《孟子》一文中有关阅读方法的问题。阅读方法涉及面比较多,下面将其卓越见识论列如下:(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中,孟子认为,一个学生如果要真正的有所得,就必须学会“自得”,也就是树立自求深造的主动学习意识。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知识日积月累,阅读也一样,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阅读的文章越多,成为“善士”的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