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试论黑龙江塔源金银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试论黑龙江塔源金银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摘要:塔源金银铜矿位于塔哈河南岸,大兴安岭北麓。
矿床在南北方向上呈狭长条带状分布,总长度约2000m,最大宽度约230m,总面积为500km2。
从成因上来看,与岩浆热液入侵有直接关系。
综合该区域地质特征和物化探资料,以金、银、铜作为成矿指示元素,三种金属元素密集分布且套合较好区域为找矿重点区位。
关键词:金银铜矿;围岩蚀变;地质特征;找矿远景引言:黑龙江塔源地区的矿产资源中,主要以铜、金为主,另外伴生有银、铅、锌等多种金属。
虽然该矿区的成矿条件较为理想,但是由于地表原始森林覆盖较厚,加上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致使探矿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加。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分带特征等内容,结合找矿标志对找矿方向进行了预测。
一、区域成矿特征1、区域地层该区域的出露地层以中生界为主,新生界次之。
从岩性上来看,新生界第四系的主要有黄土状粘土、亚粘土。
中生界白垩系的有玄武岩、流纹岩和凝灰熔岩;侏罗系的有安山玢岩、灰色硫酸熔岩。
2、区域构造从整体上来看,整个矿区为南北向构造,同时在矿脉的北部及中部,伴生有两处东西向、北东-南西向的断裂带。
金、银、铜三种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矿脉的北部、中部,在另外两处断裂带上也有少量分布。
3、区域侵入岩矿区内侵入岩的类型,根据其发育程度不同,依次是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
其中,斜长花岗岩的总量占到了60%左右。
从侵入岩的形成原因上来看,主要是燕山期含矿热液侵入导致的。
整个侵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燕山早期的热液侵入主要形成了斜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斑岩;燕山后期的第二次热液侵入,主要形成了花岗斑岩、闪长玢岩、正长斑岩等。
金、银元素主要存在于斜长花岗岩中,铜、锌元素主要存在于斜长花岗斑岩中。
从侵入岩的演化进程来看,主要经历了从酸性到中性的过程。
二、矿石地质特征1、矿体形态矿体从北向南逐渐延深,北部及中部矿体出露于地表,至南部开始向深部倾伏。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通过分析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体产出特征入手,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矿区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标签:成矿规律找矿方向铜多金属矿床宝山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逊克县。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矿床今后的找矿方向,以期对矿床进一步勘查有所帮助。
1区域地质背景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加里东中期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乌底河断陷盆地中库尔滨凹陷与宝山隆起衔接地带。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额头山组(Pt32e),古生界铅山组(C1q)和红山组(P2h),中生界龙江组(K1l)、宁远村组(K1n)、九峰山组(K1j)及甘河组(K1g),新生界第三系孙吴组及第四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其中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侵入岩多呈岩基状产出,少部分呈岩株状产出,燕山晚期侵入岩规模小,多呈小岩株状或岩墙状产出,与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常与同时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相伴出现。
区内断陷盆地中隆起和凹陷发育。
受岩浆活动影响,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地层多呈残留体分布,褶皱残缺不全,难以恢复。
2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地层较为简单,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岩性组合为:砂岩夹角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灰—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夹薄层状变质砂岩。
为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赋矿围岩之一。
2.2 侵入岩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中奥陶世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
花岗闪长岩是铜矿内铜多金属矿体的主要围岩,与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2.3 构造NE向断裂是宝山铜矿主要的控岩控矿断裂,为阿廷河断裂的次级断裂。
为成矿前断裂,长大于3.5km,其控制了区内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的分布,受其影响区内铅山组地层中北东向层间破碎带发育。
2.4围岩蚀变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侵入岩主要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遭受了强弱不均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个旧陡岩地区锡-多金属矿矿床综合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个旧陡岩地区锡-多金属矿矿床综合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李国伟;李奕【摘要】介绍了个旧陡岩地区锡-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研究认为陡岩区域浅部矿体主要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同时提出该矿体深部区域有很好的找矿空间及远景。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in -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Douyan district,Gejiu cit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shallow ore bodies in Douyan region are mainly affected by formation lithology and structure.In addition,it’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 huge ore-prospecting space and good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deep part of the ore bodies.【期刊名称】《矿业工程》【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多金属;矿床地质;成矿规律;找矿前景【作者】李国伟;李奕【作者单位】云南锡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卡房分公司,云南个旧 661000;云南锡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卡房分公司,云南个旧 6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1.1 区域地质背景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与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区域地质背景密切相关。
区内北东向的五子山复式背斜、贾沙复式向斜是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燕山期花岗岩是成矿母岩,酸性岩浆沿五子山复式背斜和贾沙复式向斜轴部的侵入活动为矿床的形成带来了大量的物质,中生代巨厚的碳酸盐地层是最主要的容矿层。
广东省阳春市西岸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73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广东省阳春市西岸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黄 凯(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 广州 510030)摘 要:矿区区域地处于华南褶皱系南西段赣湘桂粤褶皱带,云开隆起与湘桂粤坳陷的衔接部位,在区域矿产上处于桂东-粤西成矿带东段和吴川—四会断裂带斜贯异常区。
通过地质测量,磁法剖面测量及物化探综合剖面测量等工作总结了区内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建立了区内找矿预测模型,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为后续项目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桂东-粤西成矿带;吴川—四会断裂带;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5-007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 of Silver Gold Deposits on the West Coast ofYangchu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HUANG Kai(Guangdong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Guangzhou 510030,China)Abstract: The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Jiangxi Hunan Guangxi Guangdong fold belt in the south-west section of the South China fold system, at the junction of Yunkai uplift and Hunan Guangxi Guangdong depression. In terms of regional minerals, 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East Guangxi -West Guangdong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oblique crossing anomaly area of the Wuchuan-Sihui Fracture zone. Through geological surveys, magnetic profiling, and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profiling,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in the area were summarized, and a prediction model for ore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was established, providing direction for the next step of ore exploration and providing strong guidance and guidance for subsequent projects.Keywords: Eastern Guangxi-Western Guangdong metallogenic belt; Wuchuan-Sihui Fracture zone; Prospecting direction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黄凯,男,生于1993年,汉族,江西抚州人,本科,地质矿产勘查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矿产勘查、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属于新生代与古生代的垮塌构造成矿带,是青藏高原腹部富集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如下:一、地质特征1.矿体与矿化类型: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体类型为脉状、管状和肢状。
矿化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石英闪长岩脉型、斑岩和蚀变岩型等。
2.岩石类型与构造类型:区内主要岩石类型为二叠-三叠系海相沉积岩和新生代火山岩。
其次是二叠纪花岗岩体和三叠纪花岗岩体。
矿区构造类型为多克隆构造和裂隙构造,属于垮塌构造较为活跃的地区。
3.矿体分布特点: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中的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央与西南部的山脊上,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4. 成矿物质来源: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区内分布广泛的古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和岩浆岩。
不同年代和类型的岩石经过动力学和热液作用后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矿化作用。
二、成矿模式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是沉积岩、火山岩和岩浆岩经历多种成因作用,形成围岩矿化,再通过蚀变作用,形成矿体矿化。
成矿过程包括多个阶段:1.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阶段:矿床区内广泛分布着富集钾、硅、钇等元素的花岗岩体和拉斑岩体。
这些岩浆的晚期阶段常常形成高温、高压和高盐度的热液,对周围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进行了充分的蚀变和矿化作用。
2. 较晚阶段的成矿作用:最后一次成矿作用主要以蚀变为主,使得矿床中的石英、斑岩和蚀变岩等围岩充分矿化,矿物种类更加丰富。
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造山带演化,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引发地壳重力坍塌,较为复杂的垮塌构造形成了多道断裂/岩浆通道,大规模热液流体在其中的运移作用下沉积于目的地,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床。
此外,在成矿过程中,蚀变作用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矿床的品位和规模。
总之,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一座具有高程度元素富集特点的新生代-古生代矿床。
其成矿过程表现为多个阶段的多样性作用控制,综合作用才能成功生成大规模的矿床。
西藏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西藏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西藏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有色金属成矿带中段,主要赋存岩石类型为英安岩。
该铅锌多金属矿体主要为热液改造(叠加)型。
矿床的产出除与岩浆岩有关外,与断裂构造存在密切关系。
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浅析,认为矿区一带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關键词]铅锌多金属矿断裂构造英安岩罗布真罗布真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北东方向直距约62km的德吉林乡罗布拉-阿当拉一带。
大地构造上位于印度陆块与冈底斯-拉萨陆块结合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部的雄巴-谢通门晚燕山-喜马拉雅期火山岩浆弧带上(图1)。
矿区位于冈底斯有色金属成矿带中段,嘎松多-则学铅锌(银)找矿远景区西侧。
已有资料显示,该地区拥有较高的地球化学异常。
目前已发现铅、锌、铜、银、金等矿(化)体。
矿体赋存于英安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了解该铅锌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有助于对该区找矿工作有进一步的突破。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白垩纪桑日群比马组灰绿色中-厚层状变质沉基性凝灰岩,因多期岩浆活动而被吞食,只留下少量且分散的残留体。
以及第四纪山麓冲洪积相砂、砾石及亚粘土、粘土。
1.2断裂构造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发育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及北北西向高角度断裂,晚期有近南北向构造活动(地震)叠加。
其中东西向断裂是主要构造(图2),其对岩浆岩就位与含矿热液的沉淀具有主要作用,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北东、北西向构造是破矿构造。
东西向断层以F1断层为例,断裂位于矿区南部,东段为弧形状,由北东东向逐渐转为北东向,走向80~50°,倾向170~140°,西段为近北西西向,走向285°,倾向195°,倾角一般25~35°,断裂破碎带宽4~19m不等,可见灰黑色粘土质断层泥,为张性断层,是岩浆和含矿热液的重要通道,也是容矿的主要空间,Ⅰ号矿体产出在此断裂中,受断层控制,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远景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远景北衙金多金属矿位于云南省鹤庆县境内。
综合研究北衙富碱斑岩体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可为今后工作提供找矿方向,丰富区内资源。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方向北衙1地质背景北衙金多金属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端,属藏东—滇西碱性斑岩多金属成矿带。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P2β)、三叠系下统青天堡组(T1q)、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第四系更新统蛇山组(Q1s)、更新统(Qp)及全新统(Q4)。
其中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地层。
矿区构造形态为一近南北向的复式向斜,核部为北衙组灰岩,两翼是下三叠系砂岩。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①成矿前断裂:如马鞍山断裂位于矿区西部,走向NNE,是主要的控矿、控岩构造。
②成矿期断裂:规模大小不一,多为右旋压扭性断层,断面见有擦痕,与矿化作用和成矿阶段关系密切。
③成矿后断裂:多为横断层,性质以压、扭为主,使矿体及早期斑岩体发生位移。
区内是喜马拉雅期浅成斑岩的主要活动带。
浅成斑岩体的分布主要受两条基底断裂控制,一为北北东向的马鞍山断裂,它斜切松桂向斜的西翼,自南而北依次控制老马涧、焦石硐、红泥塘、万硐山、狮子山、铺台山等岩体;另一是隐伏的东西向基底断裂,自西向东依次控制南大坪、马头湾、桅杆坡、白沙井等岩体。
在两条断裂相交的红泥塘地段有次火山角砾岩筒产出。
就北衙矿区内而言,目前已发现13个斑岩体,岩石类型有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黑云母正长斑岩、次火山角砾岩及煌斑岩脉五种。
经磁参数测定,铁矿和含磁铁矿斑岩具强磁性,灰岩具中等磁性,其它为弱磁性或无磁性。
金矿体主要产于褐-磁铁矿体(层)中,与围岩具明显磁性差异,磁异常与矿化对应较好。
1:20万、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矿区异常以Au、Ag、Pb为主,伴生As、W、Sb、Hg等异常。
金异常浓集中心常与矿(化)段相对应。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特征经近年勘查北衙金多金属矿目前已探明黄金储量达超大型,共伴生矿产铁、铜、铅锌、银、硫分别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区万硐山矿段Kl-44矿体特征及找矿前景

1 成矿地质概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德格—中甸陆块、扬子陆 块与兰坪—思茅陆块 3个Ⅰ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 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丽江—盐源中生代地块边缘拗陷 带南西缘,夹持在金沙江—红河断裂、宾川—程海断 裂和丽江—木里断裂之间(见图 1)。区域内岩浆 - 构造活动频繁,尤其是燕山期东西向挤压作用使脆性 碳酸盐岩内裂隙发育,喜山期大量富碱性岩浆上升, 发生火山 -侵入活动,为区域成矿提供了大量成矿物 质,形成了北西向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多金属成 矿带[1]。
中图分类号:TD15 P618.51
文献标志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章编号:1001-1277(2020)11-0026-07
doi:10.11792/hj20201105
北衙金多金属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 明朝万历年 间。2008年 以 来,云 南 黄 金 矿 业 集 团 股 份有限公司对该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重新梳理,持续 开展了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于 2012年提交金资源 储量大于 200t,矿床规模达到超大型[1-2]。目前,北 衙金多金属矿区划分为 6个矿段,分别为万硐山矿 段、红泥塘矿段、金沟坝矿段、锅盖山矿段、笔架山矿 段、桅杆坡 矿 段[3]。 万 硐 山 矿 段 随 着 设 计 境 界 内 保 有氧化矿石量逐渐减少,南部与西部采剥境界无法打 开,氧化矿 石 开 采 受 限,难 以 保 证 矿 山 日 常 供 矿[4]。 为保障生产,通过综合研究前期地质勘查资料、矿山 地质工作资料、最新科研成果,对该矿段内主矿体之 一的 KT44矿体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进行找矿前景评 价,以期实现 KT44矿体找矿突破。
限公司,650200;Email:1123488861@qq.co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现阶段矿产资源发掘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多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其直接影响到地质经济问题。
因此深入分析和总结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包括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重力场特征和区域磁场特征等,并且能够通过分析地质特征结合其他方法预测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标签: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前言:
由于地质构造、地理因素和气候环境的不同,矿区中均有可能出现不同品位的金属矿产,所以在很多矿区中都会存在多种金属矿产。
为了更加科学的对多金属矿产资源进行找矿、开发和利用,就必须深入研究多金属矿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从而更好的明确多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方向和前景。
一、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
一般来说,多金属狂都具有区域地球化学、区域重力场和区域磁场等抵制特征。
所谓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是指众根泳脑两岸有不规则三角状等异常现象出现,其中Ag、Mo、W等金属元素是规模最大的异常元素,Mo金属元素是这些异常金属元素中最主要的一种,该金属元素的异常往往与Pb、W、Cu等异常元素有较为复杂的联系,Pb、Ag元素的异常特征主要为浓集中心相同,剩余的异常浓集区域特征则表现為较为分散。
以上元素的异常点大多都会高于50%的浓幅分位值,同时所有异常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三级浓度分带性,并且主要的元素异常都具有异常点密集、峰值高、强度大的特征。
区域重力场特征是指以矿产区域内的异常重力布格表现为基础,可以从矿区内划出一条规模较大的重力梯级带以及多条次级重力梯级带,各重力梯级带之间会有一些相对平缓的重力地值区出现,通过分析大量梯级带发现,这些梯级带大多都表现出较深区域的断裂反映,结合已有的物探资料和现有矿产资料分析可以确定,区域构造往往和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
区域磁场特征是指多金属矿区有较大的几率产生万航磁异常想象。
该异常主要表现为会产生多条航磁异常带,导致航磁异常带出现的主要因素为时期不同的侵入岩[1]。
其中主要航磁异常带一般位于高强度异常的集中区域,该区域有非常复杂的碳元素组合,并且强度不高,同时表现出与化探磁异常圈定的银、钨、铜、锌、铅、钼吻合的特征,由此可以判断出,多金属矿化和航磁异常的关联较为紧密。
二、某矿区的基本地质情况
地质情况需要从区域地质概况,地层情况,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岩石结构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来阐释。
对于此矿区的地质情况,我们同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
从地质概况来看,此区域整体行迹复杂,断裂构造发育特点明显,成矿热流体的运移和赋集效果都能够达到最佳状态[2]。
首先,从地层情况来看,矿区内部有着大量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一套酸性火山岩,霏细斑岩、黑色凝灰质晶屑熔岩以及流纹斑岩是其主要岩性;其次是测区东南部分布有大量白垩系下统火山碎屑岩,凝灰熔岩和流纹斑岩是其主要岩性,和侏罗统表现出不整合接触。
其次,从构造上面来讲,在断裂作用下,其呈现出三组断裂情况:北西西-东西向性质的断裂,规模比较大,长度比较远,对于矿区的产状,矿化都起着关键性作用[3];北东向断裂,其呈现出破坏力大,断距较小,以切割作用发挥作用,使得断裂呈现出坡度;北西向断裂,其整体规模不是很大,在范围上疏于平推断层。
再次,从岩石性质来讲,此区域岩性为岩浆岩,呈现出一定的酸性,以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正长岩、石英斑岩、霏细斑岩、流纹斑岩等,多以岩株、岩枝等形式出现。
矿体的基本生产环境为片理化碎裂蚀变岩带,其特点主要呈现斜列式,其中区域A碎裂蚀变岩带总长1500米,宽40-100米,东西方向排列分布,其中一处被北东向断层错断,间距60米。
区域B矿体主要为北东东走向,同样为斜列式分布延续程度300米左右,矿化状态较为理想,多个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的矿化程度。
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后得出,浅井及槽深中的样本含金品味范围在27.1g/t到1g/t之间,银的品味在320g/t到40.8g/t之间。
矿体分布为东西向断裂羽状裂隙分布,表现出较为稳定的走向特点,并且具有尖灭再现的趋势。
在C 区域与F区域之间有较深的下垂现象,深度达到50米左右,中断取值1044米,保持40米的探矿坑道间距,能够较好的控制矿化作用,此处可以圈化12条矿体,其中矿体较大有3条。
D区域矿体的产生环境为碎裂蚀变岩带,并且呈现出断裂破碎带南侧倾向,通过测试发现此处金的品位范围最高在27.0g/t到0.12g/t,银的品位范围最高在146g/t到59.49g/t,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此处为矿体中最大的一处金银矿体,其分布为东窄西宽的纺锤形状,深部绵延千米才能看到矿体,其控制斜深度为50米,呈现分枝状,厚度逐渐变窄,最宽处不超过4米,铜的品位范围为6.1g/t到1g/t。
通过数据可以得知此矿体主要特点为有较大的倾向变化。
除此以外,在对碎裂蚀变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还有多条以窄小脉体群形式出现的金、银矿化体。
根据以上信息,最后从全局上审视碎裂蚀变岩带矿体,矿化体出现特点为密集型的,出要为小脉状、豆荚状、扁豆状等,单体规模较小,走向延长较小,倾向具有一定的延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尖灭再现趋势。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矿体中金、银属于中低品位,且存在较大的变化。
三、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通过分析多金属矿产区域地质特征以及与其他手段相结合能够对对金属矿产区域是哪些金属矿产的有利低段进行判断,并且对该金属矿产区域找矿前景进行推测。
针对多金属矿产区域,可以在区域展开中重点进行图谱,所谓区域展开,指的是圈定高级预测区,对其恰当新进行判断,再对可能的金属矿产分布范围进行仔细的划分。
重点突破指的是基于区域划分来勘测和开采矿脉。
除此以外,还应分阶段的普查地质工作,全面调查登记岩脉含矿量,进而对该地区多金属矿产
的前景进行更加有效的预测。
在多金属矿找矿中,可以将一些特殊地名或采炼遗迹作为找矿的方向,将其作为判断该区域找矿前景的一种依据,由于我国古代就具有了较为发达的采冶事业,所以有留下相关采炼遗迹的可能,因此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通过对这些采炼遗迹进行勘察,找到一些开采价值较高的多金属矿床。
其次,我国还有很多特殊的地名,如浙江的矾山和湖北的铁山等,这些都是由于当地某种矿产资源而得名的。
因此,找矿工作也可以从一些特殊地名字得到提示。
找矿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利用到工程技术,开展浅钻和地表坑道的方式,如浅井、剥土、探槽等[4]。
也可以大规模抽样调查金属矿矿体相关的地质环境,同时与其他的找矿方法相结合,从而快速获取多金属矿中的矿体规模和矿藏种类情报,有效提升找矿效率,节约人力及物力投入,进而实现多金属矿找矿前景的预判。
另外,在铜多金属矿区主要通过物探、化探以及地质综合进行找矿,主要的找矿手法包括激电物探测量、土壤化探测量、钻探工程、槽探工程、地质草测等。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多金属矿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多金属矿产找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多金属矿产地质特征,同时合理预测其找矿前景,从而有效的实现多金属地质矿产开发。
参考文献:
[1]罗美智.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J].决策探索,2018(5Z):22-23.
[2]陈鹏飞,张旭平,鲁小龙.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预测[J].中国金属通报,2018(7):228-228.
[3]余子昌.浅论新疆哈密市银帮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世界有色金属,2018(14):79-80.
[4]朱传宝,孙非非,周青禄,李有录,王伟.关于斑红山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3):100-100.
张衍焕(1989.1)男,甘肃酒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