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湿材料的研究现状
硅藻泥研究报告

硅藻泥研究报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各种环保材料也应运而生。
其中,硅藻泥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硅藻泥是一种天然的无机材料,主要由硅藻、海藻、藻泥等海洋植物和动物的遗骸组成。
硅藻泥具有吸湿、调湿、除味、防霉、防菌等多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材料、家居用品等领域。
本文将对硅藻泥的研究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硅藻泥的特性和应用。
一、硅藻泥的特性硅藻泥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以下特性:1. 天然无污染:硅藻泥主要由海洋植物和动物的遗骸组成,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无机材料,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2. 吸湿调湿:硅藻泥具有良好的吸湿调湿功能,可以有效控制室内湿度,缓解湿气对人体的影响,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爽。
3. 除味防霉:硅藻泥具有除味防霉的功能,可以有效去除室内异味和霉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爽,减少疾病传播。
4. 防火防水:硅藻泥具有良好的防火防水性能,可以有效防止火灾和水灾的发生,提高室内安全性。
二、硅藻泥的应用硅藻泥具有吸湿调湿、除味防霉、防火防水等多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材料、家居用品等领域。
1. 室内装修材料:硅藻泥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室内装修材料,用于墙面、地面、天花板等装修,可以有效控制室内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爽,减少疾病传播。
2. 家居用品:硅藻泥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居用品,用于制作浴室垫、餐垫、花瓶等家居用品,可以有效吸收水分,保持物品干爽清洁,减少异味和霉菌的滋生。
三、硅藻泥的研究进展硅藻泥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硅藻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硅藻泥的制备技术:硅藻泥的制备技术是硅藻泥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主要有溶剂法、水热法、微波法等多种制备技术。
2. 硅藻泥的物理化学性质:硅藻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吸湿性、调湿性、除味性、防霉性、防火性、防水性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来探讨其物理化学性质。
单向导湿面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4隶体屈枚 2021年第3期
科技博览
重点研发方向 .
参考文献:
[1] HARMATHY T Z. Simultaneous Moisture and Heat Transfer in Porous System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Drying] 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Fundanientals,1969,8(1):92-103.
-54 -
结形式有关,接结点数目的增加有利于表里层之 间的水传递。 2 .3 .2 针织物
贺建国,章为敬[10]选用湿态保形性良好的 PBT长丝和具有吸湿快干功能的Cooldry长丝 为原料,通过两种长丝的组合和浮点型结构设计, 开发出具有持久单向导湿功能、优良快干性和服 用舒适性的针织面料。刘红玉等人「心采用涤纶 与阳离子改性涤纶作为织物外层,导湿性较好的 丙纶纱作为织物内层,在双面大圆机上开发了一 款具有单向导湿功能和提花效果的菱形方格针织 面料。 可实现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物组织结构相 对较多,专利[12]中设计了一种双面平纹组织结构 的棉/锦复合针织单向导湿面料,面料内层为棉 纱,面料外层为超细旦锦纶长丝。专利[3]公开了 一次成型单向导湿的双针床经编面料及其制备方 法,采用双针床经编机织造的三层网布结构具有 良好的单向导湿排汗效果和透气性。 2.3.3 非织造织物
非织造织物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单向导湿功能 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一些学者采用静电纺丝法 制备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非织造织物。其中, WUJ等人山]通过静电纺丝法,用聚氨酯和聚乙 烯醇纺制了双侧结构亲疏水不同的纳米纤维膜 , 由于两层纤维结构疏松程度不同,其形成的差动 毛细效应增强了单向导湿效果,使该纳米纤维膜 具有“导湿二极管效应”。WANG XF等人[15]通 过静电纺丝技术构筑树状分叉网络及表面能梯 度,制备了仿生多孔Murray单向导湿纤维膜,其 大孔-微米孔-亚微米孔特征的多级连通孔道网络 具有类似于植物蒸腾效应的多级分叉结构,遵循 Murray定律最大化物质输运原则。该纤维膜兼 具自驱动、可逆重力定向导水、快速吸放湿以及优 异的内层速干性能。
锂电池用除湿空调应用状况与发展方向

锂电池用除湿空调应用状况与发展方向【文/普沃思环保科技贾新】全球锂电池生产用除湿空调伴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已有20多年,总体分为两大类,单转轮低露点和双转轮低露点机组。
一、单转轮低露点机组优点: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维护维修方便(原因是单转轮低露点机组只有一个处理风机、一个再生风机、一个转轮电机)日本、韩国的锂电池企业以单转轮低露点机组应用为主,结构上以焊接式空调箱为主,内部进行保温,隔绝冷热传导。
制冷方式以传统的集中式供冷水为主,7/12℃标准冷水通过表冷器对新风进行降温和除湿预处理。
再生能耗由于处理空气进入转轮含湿量偏高导致,再生风量与能耗也随之偏大。
(一)未来单转轮低露点除湿空调的发展方向会从两个方面迭代进步。
1.制冷系统的优化大冷量的集中式供冷水在运行成本上已经较低了,提供的冷水是7/12℃,经过表冷器后,空气温度12℃,从焓湿图分析来看,标准大气压下,12℃空气含湿量是8.3g,与回风混合以后进入除湿转轮的含湿量按新风量10-50%计算(送风露点-60℃、房间露点-50℃、回风露点-40℃),进入转轮的含湿量1.87g-4.5g,含湿量偏高,会导致再生风量和再生能耗偏高。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将新风冷却换成直接蒸发制冷系统,直接蒸发制冷通过控制技术可以将空气温度稳定控制在8℃、含湿量6.3g,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新风带来的含湿量负荷对除湿转轮的影响,除湿转轮的再生风量和再生能耗随之降低,当然对制冷系统设计和控制技术要求比较高,缺乏高素质的研发、设计人才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很难做得到。
制冷系统中的冷凝热可以维持在50℃、75℃、90℃,这些冷凝热通过控制技术优化以后,可以用在转轮再生当中,实现制冷系统冷热平衡利用,最大程度利用能源,可大大降低单转轮低露点的再生能耗。
2.新型除湿转轮在除湿材料方面的创新除湿转轮的新材料如同锂电池新材料一样,都是基于物理化学、物理表面力学等基础理论之上获得技术上的突破。
提高石膏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技术研究现状与问题

提高石膏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技术研究现状与问题摘要:石膏胶凝材料的低强度和耐水性差是其两大缺点,本文从在石膏中添加有机防水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及石膏含水率等三方面入手,探讨了提高石膏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的几种方案。
关键词:石膏;强度;耐水性。
石膏作为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被广泛用作各类建筑制品的原材料。
但是由纯建筑石膏制造的石膏建筑制品存在两个很大的缺点:强度低和耐水性差。
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面,因此通常只是把建筑石膏制品应用于室内粉刷。
其具有轻质、防火、保温隔热、调湿、隔音等功能,且有装饰性好,不收缩、不开裂、施工方便、环保无味等特点。
传统的水泥砂浆抹灰材料,存在着易开裂、空鼓、落地灰多、凝结硬化慢等缺陷。
粉刷石膏的应用,明显地消除了传统抹灰材料的通病,并且增添了许多特种功能。
但是,软化系数低(一般在0.2~0.45 之间)、吸水率高、耐水性差、强度低等缺陷,使普通粉刷石膏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为了扩大石膏的范围,则必须提高粉刷石膏的强度和耐水问题。
这主要有两条途径:即掺加有机防水材料或无机胶凝材料。
加入有机防水材料固然能够提高石膏的耐水性,但是有机防水剂薄膜阻隔了硫酸钙晶体之间的结合,削弱了石膏制品的强度,另外防水剂填充或堵塞石膏的孔隙,降低了石膏的“呼吸”调湿功能。
石膏中掺加适量的无机胶凝材料,既可提高其耐水性,又可提高强度,同时还能保持其原有的特种功能,且成本较低。
一.无机胶凝材料对建筑石膏的强度及耐水性影响无机胶凝材料对石膏的改性主要是在石膏材料内加入水硬性掺合料。
常用的掺合料有:石灰、水泥、粉煤灰、化铁炉渣和高炉水淬矿渣粉。
改性机理为水泥和石灰的水化产物Ca2+、Ca(OH)2 能够将矿渣微粉和粉煤灰颗粒表面激活,在激发剂的配合下使其分解出(SiO4)4-、(AlO4)5-离子团进入液相,与Ca2+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进而与石膏中的硫酸钙发生水化反应,促进石膏胶凝体的初期强度;新生成的水化铝酸钙等又与半水石膏水化后生成的二水石膏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填充、密实石膏孔隙,进一步增进强度。
功能性调湿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楠 等: 功 能 性 调 湿 材 料 的 制备 与 表 征
2 . 1 . 2 设 备
ME T TL E R AE 2 4 0型 电子 分 析 天 平 , 梅 特 勒一 托 利 多仪 器上 海有 限公 司 ; DHG 一 9 1 2 3 A 型 电热恒 温鼓 风 干燥 箱 , 上海 精宏 实 验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 挤条机 , 上 海 连 富机 械有 限公 司 ; Ni c o l e t 3 8 0型智 能 傅 立 叶 红外 光 谱 仪, 美 国热 电集 团 ; J S M一 6 3 6 0 L V 型扫 描 电子 显 微 镜 ,
湿 容量 :
DM  ̄ / 0一 XR 6 H 一 XR H
I
( 2 )
式中, X 为样 品在 RH。 下 调 湿材 料 的 吸湿 量 ; X 为样 品在 RH 下调 湿材料 的吸湿 量 。
2 . 6 金 属 的 加 速 腐 蚀 性 测 试
ga n i c s a l t s
表 1 不 同盐饱 和水 溶液 饱和 蒸汽 压所 对应 的湿 度
Ta bl e 1 The hum i di t y c o r r e s p on di n g t o v a po r pr e s s u r e o f di f f e r e nt s a t ur a t e d s a l t s ol u t i o n
合均 匀 , 然后 把 样 品挤 成 l c m 左 右 长条 , 置 于 烘 箱 中 1 2 0 ℃干燥 2 h , 然后 对其 各 种性 能进 行测试 。
2 . 3 材料 的表征 方法
中羟 基 的亲水 作 用 , 使 水 分 子 向羧 甲基 纤 维素 钠 内 部
潮湿环境下常见服装面料热湿舒适性研究

潮湿环境下常见服装面料热湿舒适性研究
潮湿环境对人体的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
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容易出现不适感,特别是穿着不透气的服装时。
因此,研究潮湿环境下常见服装面料的热湿舒适性,对于提高人体舒适感、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热湿舒适性是指在潮湿环境下,人体通过排汗和蒸发来调节体温和湿度的能力。
常见的服装面料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如棉、麻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可以帮助人体排汗和蒸发,从而提供较好的热湿舒适性。
而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等则因其较差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容易在潮湿环境下产生不适感。
研究表明,面料的结构和纤维类型对热湿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面料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取决于纤维的细度、纺纱方式以及织物的结构。
较细的纤维和松散的织物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有助于排汗和蒸发。
此外,一些特殊的面料处理技术,如纳米技术和功能性涂层等,也可以改善面料的热湿舒适性。
除了面料的特性,服装的设计也对热湿舒适性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适当的通风设计和人体工程学剪裁可以提高空气流通性,促进汗液蒸发。
此外,合理的层次叠加和调节装置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湿度和温度调节服装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总之,在潮湿环境下,要提高服装面料的热湿舒适性,我们可以从面料的选择、面料处理技术以及服装的设计等方面入手。
通过研究不同面料和设计的热湿舒适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穿着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面料和技术,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对热湿舒适性的需求。
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第三代是焦 炉烟道气调湿 , 此工艺 在对第二代 C MC技术实 践和总结的基础上 , 根据具 体 的生产实践 研究 总结而 出 的。该 工艺 的热源是焦炉烟道废气 , 温度 在 2 0~30℃ 。首 先抽风机 0 5 抽 吸焦炉烟道废气 , 送往流化床干燥机 , 经袋 式除尘器 过滤后 的 废气 由抽风机抽送 至烟 囱外排… 。同时设 有热风炉 , 当煤 料水 分过高或焦炉烟道废 气量不 足或烟 道废气 温度过低 时 , 将抽 可
低 , 20 于 0 1年相继停用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主流煤调湿工艺方式
第一代 C MC是采 用导热 油干燥 煤。利用 导热 油 回收焦炉 烟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 的显 热 , 然后 , 在多管 回转式 干燥机 中 , 热油 对煤料 进行 间接 加热 , 而使 煤料 干燥 。18 导 从 9 3年 9 月, 第一套导热油煤调湿装置在 日本大分厂建成投产 。“ 日本新 能 源 产业 技 术 开 发 机 构 ” 简 称 N D ) 于 19 ( E O , 9 3~19 在 我 国 96年
・
14・ 6
广州 化工
2 1 年 3 第 3期 01 9卷
煤 湿 术 的发 展 和 实 际 生产 中 的 问题 调 技
赵 海 军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焦化产业发展部,山西 长治 060 ) 424
摘 要 : 简要介绍了煤调湿技术发展过程和我国现有煤调湿技术应用现状, 同时简析了煤调湿技术的优缺点, 以及采用煤调湿
ZHAO Hai一
( oigId s yD vlp e t eat e t S ax L ’nE v omet n r ee p e t o , t. C kn n ut ee m n D p r n , hn i u a n i n na E eg D vl m n C . Ld , r o m r l y o S a x C a gh 0 6 0 C ia h ni h nzi 4 2 4, hn )
调湿材料对室内湿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chambers are built.The variation o f indoor relative humidity is gain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cha m ber,the humidity controlling materials have certain effects of mo isture b ̄ffer especially MgO,while the ability of humidity controlling by rank is MgO boards,gypsum boards,diatom pla stered boards.The various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humidifying effect ofexperimenta l envelope a lso ana lyzed, which are the area o f the wa ter,the intermittent ventilation,the intermittent moisture source,and the area o f the humidity controlling materia ls.
关键 词 : 调 湿 ; 湿环境 ; 调 湿效果 中图分类 号 : TU111.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673—7237(2016)02—0048—04
Experim ental Research on the Efect of Hum idity Controlling M aterials on Indoor Hum idity Environm e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湿材料的研究现状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of humidity-control materials 侯国艳,冀志江,王继梅,王晓燕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4) 摘要:本文阐述了发展调湿材料的意义,简要介绍了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指出需进一步加快调湿机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发展经济且性能良好的调湿建材产品。 关键词:调湿材料;湿度调节;节能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时社会中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公众话题,相对于绿色无污染、可持续性发展等环保概念而言,湿度调节显得陌生且往往容易被忽略。近年来,湿度的作用和危害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关于湿度控制和调节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少亦即干湿程度的物理量。过高或者过低的湿度影响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对物品的保存、仪器的寿命等等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湿度由过高(低)至过低(高)交替变化时的危害更为严重。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6BAJ02A09、2006BAJ02B02)
注:三角形的高度表示发生的量和程度
图1相对湿度对卫生安全及健康的影响 Fig 1 influence of air humidity on sanitation safety and health 图1是加拿大学者Anthony V.Arundel等[1]考虑各种因素后,推荐的最佳相对湿度范围: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可使环境中细菌、病菌、霉菌, 寄生虫的总数量最少,将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症、气喘病、化学作用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且能保证空气中臭氧的一定发生率,使空气清新净化。
2目前调节湿度的办法及展望 外界温度变化是引起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温度与湿度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2]:如果在密闭系统中没有任何吸附与解析水份的物质,当短时间内温度由10-40℃变化时,会使系统内相对湿度降低到原来的1/6的水平,反过来同样如此。
目前,实现湿度调节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利用当今先进的空调技术,但是常用的空调技术要消耗大量能源,除直接或间接引起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热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外,还会引发 “室内空气质量” 和“建筑综合症(SBS)”等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使用机械技术控制湿度并非长久的根本方法,而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来调节室内热湿环境。
在日益要求与地球环境相协调、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为核心、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为目标、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下,对具体实现具有自我修复、自我诊断、环境应答或学习功能等特点,与人为善的、可信赖的、节能的、省资源的智能化材料的期待日益高涨。研究具有自动温湿调节能力的材料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3]。使用调湿材料是调节湿度的另一种方法,国内早期大多采用的变色硅胶[4],但因其价格较贵,且存在只能吸湿的不可逆现象,不能广泛使用。国内目前关于调湿材料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未来系统建筑的智能型调湿材料特点就是智能化。智能调湿建材在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浓度上升时,自身可感知并开始吸收水蒸汽,防止室内湿度的上升,相反湿度下降产生过干燥时,材料自身可感知并开始放出水蒸汽,防止室内过干燥,从而能够很好地将空气湿度保持在比较适于人生存的范围内。
3 湿度调节材料的研究现状 具有调湿功能的材料大多为一些多孔材料,以及通过化学反应来调节水份含量的一些化学材料,或者是两者的复合材料。调湿材料首先是在日本发展和应用起来。图2是近十几年来每年批准的直接关于湿度调节方面的专利数目,资料源于欧洲专利网[5]。 从图中可以看出湿度调湿的研究从1982年开始逐步趋于热门,在1990、1991年达到一个高峰,随后热度慢慢下降。直到1998年,关于湿度调节方法及材料的研究突然再次热门,并维持着较高热度直到现在。
3.1 调湿材料的分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调湿材料的作用机理因种类差别而不同,调节湿度材料主要分为四类:无机调湿材料、有机高分子调湿材料、生物质调湿材料和复合调湿材料。无机调湿材料和生物质调湿材料主要用于建筑材料,硅胶和有机高分子调湿材料主要用于工业和食品包装。硅胶调湿材料虽然吸湿能力比较大,但放湿再生能力较差;有机高分子调湿材料的吸放湿能力都比较强,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质调湿材料吸湿量较强,放湿能力较弱;无机调湿材料的吸湿量有限,放湿再生能力比较强。故研究考虑采用不同孔道结构和尺寸的无机调湿材料进行匹配,以达到高效吸放湿并快速再生的目的。
无机非金属调湿材料的调湿能力主要依靠内部较多的孔道与极大的比表面产生的水分子吸附、脱附作用。吸附现象主要有三类: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
有机高分子调湿材料的吸湿性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渗透分子进入高分子内取决于两个因素:(1)在聚合物内有合适的孔径;(2)渗透分子与高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高分子极性越大,与吸附
图2专利数目年表 Fig 2 chronological table of patents amount 物质水分子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吸湿量也越大 ;反之,如果是非极性分子,则吸湿量几乎为零。理论上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胺基、羟基等亲水基团的高分子材料都可以作为调湿剂,亲水基团越多,吸湿量就越大[6]。按照有关高分子结构单元物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结晶度,分子越规整就越不利于吸湿[7]。
1997年,渡材信治等对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所划分的等温吸附曲线种类进行分析,并用开尔文关于毛细管凝结理论,以两端开口的圆柱毛细孔为模型,考虑到吸附与脱附毛细管中弯月面有所不同,得出:孔径在3.0nm~7.4nm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材料,在相对湿度40%~70%之间具有最佳的调湿性能[8]。
3.2 调湿材料研究的现状 事实上,任何无机或有机多孔材料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吸放湿性能,生物质材料尤其是木材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最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到了传统材料(包括无机材料及生物质材料)的调湿性能。直到现在,一些传统材料依然作为调湿材料而进行改进使用。传统材料的吸放湿量有限,即平衡含湿量低,尤其是放湿能力较弱。同时,还存在着吸放湿速度慢,耐久性和耐腐蚀性较差的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调湿材料势在必行。
3.2.1国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新型无机非金属类调湿材料的研究,起源并主要集中在日本。国内关于调湿材料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1990年7月清华大学土木系建材研究室开展了调湿材料的研究。上海博物馆罗曦芸(1997)论述了调湿材料的开发[7],详细介绍了特种硅胶、无机盐类、蒙脱土类及有机高分子类调湿材料的调湿特性,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华侨大学建筑系冉茂宇(2001)研究了硅胶的吸放湿性能,同时探讨了材料的吸湿机理[9]。2003年河北工业大学梁金生、梁广川等人利用海泡石、木质纤维、复合磷酸盐、纤维素、活性炭、无机抗菌剂及防霉剂通过海泡石族矿物的酸洗、活化以及各组分的混合、制浆、成型、焙烧和破碎等工艺制成了一种具有自调湿功能的建材添加剂[10]。吕荣超等(2005)以纯海泡石和白水泥为主复配成的样品可使10L密闭容器内部湿度控制在47%-51%[11]。侯国艳,冀志江等(2007)利用硅藻土与海泡石配制出一种调湿腻子粉,与普通腻子相比吸湿能力高5%,放湿能力高7%[12]。
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中目前被用做湿度调节的材料有海泡石、高岭土、蒙脱土、沸石等,但都没有形成较大的研究气候和成熟的建材产品。
3.2.2国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从1980年开始至1987年,日本在大约近百项工程中使用了调湿材料,对文物及重要的美术书刊的保护与保管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日本的调湿材料研究专利呈上升的趋势,主要是无机调湿材料。日本的INAX公司(2002)用石灰、铝英矾土、砂等通过混炼制成湿度控制抹面材料;国立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前田雅喜将水玻璃和氢氧化铝与高岭土经800-1150℃共同烧结成型,制成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铝基调湿材料;JANIS公司(2002)利用海泡石、硅藻土、沸石和轻质混凝土的一种或几种和无机粘结剂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制成湿度控制材料。日本INAX公司最近研制开发出一种"健康建材",不仅降低了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且更具有调节室内湿度作用[13]。此外,日本还申请了多项关于湿度调节或控制材料的专利,奠定了日本作为调湿材料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近几年来美国在调湿薄膜方面的研究报道,主要是用做航天器的冷凝器涂层,用于水分回收。西班牙F. Caturla和M. Molina-Sabio(2003)对海泡石以及与活性炭复合材料做为调湿材料进行了研究[14]。Rogatkin, M. V. Malle等学者对蒙脱土类调湿材料也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15,16]。
4结语 国外关于调湿材料的研究远远领先于国内,日本的研究又远远领先于其他的国家,尤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更是拥有相对先进的理论基础,在所能查阅到的资料看来,欧美的国家对调湿材料的机理做的研究远不如日本来的详细和具体。目前,日本所选用的湿度调节建材有硅藻土、沸石、海泡石、蛭石、水铝英石等等。目前,具有湿度调节建筑材料的种类有地板、墙体隔板、天花板、墙体材料等。但从当前国内市场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既经济又具备良好调湿性能的建材的出现仍需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Anthony V.Arundel, Elia M.Sterling, Judith H.Biggin, and Theodor D.Sterling. 1986. Indirect health effects of relative humidity in indoor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65:351-361. [2] 国外自然科学与文物.1996.考古技术.(2):1 [3] 冉茂宇.2003《封闭空间调湿材料新的调湿特性指标及其理论基础》.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1):64-69 [4] 崔明煊. 1996.能吸水性物质的应用.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7(1):60-61. [5] http://www.european-patent-office.org [6] 罗曦芸,金鑫荣.2000.文物保护用复合型调湿剂的机理研究.化 工 新 型 材 料.(12):15-17 [7] 罗曦芸.1997. 调湿材料的开发.化工新型材料.(3):9-12 [8] 渡村信治,前田雅喜等.多孔质セラミックスによる调湿材料の开発.机能材料,1997.17(2):22 [9] 冉茂宇,曹学功.2001.周期性热湿作用下多孔吸湿体吸解湿性能的实验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2):31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