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双轮驱动”与“一线贯穿”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ppt课件

▪ 上古——口头歌谣 ▪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
▪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
▪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旧调唱新 歌,完成了“宫体诗的自赎”,让唐朝的“月亮” 富有了“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
14
尽性、尽情、尽才的盛唐飞歌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 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闻一多先生对于《楚辞》里的”兮“字有特殊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骚体诗”奠基人、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
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 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 祭祀之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 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
▪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
▪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
▪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旧调唱新 歌,完成了“宫体诗的自赎”,让唐朝的“月亮” 富有了“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
14
尽性、尽情、尽才的盛唐飞歌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 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闻一多先生对于《楚辞》里的”兮“字有特殊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骚体诗”奠基人、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
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 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 祭祀之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 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
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ppt课件

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 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 二.手法技巧题(分析技巧) ❖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 提问变体: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方法点拨: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
.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表现手法:
❖ 1.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
❖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物言 志(象征) ,融情于景、寓情于理 、寓情于事 、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思想感情? ❖ 方法点拨: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 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1)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 2)描摹出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
歌主旨的关系 ❖ (3)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七.比较评价题
❖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 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 答题思路: ❖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
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
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 词的差异性。 ❖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 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 二.手法技巧题(分析技巧) ❖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 提问变体: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方法点拨: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
.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表现手法:
❖ 1.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
❖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物言 志(象征) ,融情于景、寓情于理 、寓情于事 、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思想感情? ❖ 方法点拨: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 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1)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 2)描摹出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
歌主旨的关系 ❖ (3)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七.比较评价题
❖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 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 答题思路: ❖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
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
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 词的差异性。 ❖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 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古诗词鉴赏 (共38张PPT)

例: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①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 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②“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 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
③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 “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 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 程恍惚如梦之意。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 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 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 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 主旨等。
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咏素蝶诗》——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 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 缺憾;幽静、美好
杨
柳
离别、留恋、伤感、春 天的美好;
菊 花 高洁、隐逸
梧 桐 凄凉悲伤
浮 云 漂泊
意象与情感
杜 鹃 凄凉、哀伤 鹧 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 蝉 悲凉 鸿 雁 思乡怀亲之情、 羁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浅析(共31张PPT)

在描写景物时,可以通过先扬后抑的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和美感。
褒贬
• 褒贬是通过评价事物的好坏、善恶等价值判断,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在写作中,褒贬可以通过直接评价或 通过对比来表现。例如,在评论一部电影时,可以通过直接评价电影的好坏来表达作者的态度。
• 在比较两个人物时,可以通过对比他们的行为和品德来表达作者的评价。 • 褒贬是一种表达作者态度和情感的手段。在写作中,褒贬可以通过直接表达对事物的评价或通过对比来表现。
渲染
渲染是通过加强描写某一事物或情境 的氛围和细节,以达到强化表现力的 效果。在写作中,渲染可以通过多种 手法来实现,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例如,在描写暴风雨时,可以通过 加强描写风声、雨声、雷电等细节来 强化表现力。
渲染是一种通过加强描写某一事物或 情境的氛围和细节来强化表现力的写 作手法。在写作中,渲染可以通过比 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描写一场战斗时,可以通过 加强描写战斗的惨烈、战士的英勇等 细节来强化表现力。
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 • ④以哀景衬乐情: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如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品格,表
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之徒为伍的铮铮傲骨。例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 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在评论一部小说时,可以直接表达对小说的喜爱或厌恶之情。 • 在描写两个人物时,可以通过对比他们的行为和品德来表达对他们的评价。
衬托和对比
衬托是通过描写一个事物来突出另一个事物的特点或 情感。在写作中,衬托可以通过正衬和反衬两种方式 来表现。正衬是通过描写与主要形象相似的形象来突 出主要形象的特点,反衬是通过描写与主要形象相反 的形象来突出主要形象的特点。例如,在描写山峰时 ,可以通过描写山脚下的溪流来突出山峰的高耸挺拔 。
褒贬
• 褒贬是通过评价事物的好坏、善恶等价值判断,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在写作中,褒贬可以通过直接评价或 通过对比来表现。例如,在评论一部电影时,可以通过直接评价电影的好坏来表达作者的态度。
• 在比较两个人物时,可以通过对比他们的行为和品德来表达作者的评价。 • 褒贬是一种表达作者态度和情感的手段。在写作中,褒贬可以通过直接表达对事物的评价或通过对比来表现。
渲染
渲染是通过加强描写某一事物或情境 的氛围和细节,以达到强化表现力的 效果。在写作中,渲染可以通过多种 手法来实现,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例如,在描写暴风雨时,可以通过 加强描写风声、雨声、雷电等细节来 强化表现力。
渲染是一种通过加强描写某一事物或 情境的氛围和细节来强化表现力的写 作手法。在写作中,渲染可以通过比 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描写一场战斗时,可以通过 加强描写战斗的惨烈、战士的英勇等 细节来强化表现力。
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 • ④以哀景衬乐情: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如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品格,表
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之徒为伍的铮铮傲骨。例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 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在评论一部小说时,可以直接表达对小说的喜爱或厌恶之情。 • 在描写两个人物时,可以通过对比他们的行为和品德来表达对他们的评价。
衬托和对比
衬托是通过描写一个事物来突出另一个事物的特点或 情感。在写作中,衬托可以通过正衬和反衬两种方式 来表现。正衬是通过描写与主要形象相似的形象来突 出主要形象的特点,反衬是通过描写与主要形象相反 的形象来突出主要形象的特点。例如,在描写山峰时 ,可以通过描写山脚下的溪流来突出山峰的高耸挺拔 。
古诗词鉴赏PPT教学课件

辞)手法把江上景物当人写,使景物描写
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更显出生机勃勃的
自然情趣(表达作用),两句结合在一起,
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自然变
化的哲理(抒发情感)。
2021/01/21
4
赏析《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 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
答:诗中的“争”字用拟人的
手法,把“早莺”当人写,生动形
2021/01/21
9
晏殊的词《浣溪沙》中“一曲新词酒一 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使用了什么写法?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词“新”与“旧”使用了
对比的写法,再联系内容,作者通过对比
表面上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
时,感到这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
景物也依旧,实际上是抒发一种哀叹惆怅
7
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有: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想象、平实、典雅、华丽、雄浑、沉 郁、自然、清新、优美、质朴、风趣等。
作用:
2021/01/21
古诗词鉴赏点评 专题复习
2021/01/21
1
如何做好古诗词鉴赏题?
一、如何审题——分析考点
1、品味关键词句 2、理解内容情感 3、赏析表达技巧
2021/01/21
2
二、怎样答题——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
答题格式一般为:
(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 +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一)品味关键词句
这类题多以诗词中有特色的字词或句子作
为考察对象,这些字词或句子在诗词中具有特
古诗词鉴赏专项课件PPT(初中语文)

诗词名句赏析
典型例题2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诗词名句赏析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解答: “竟挑蝴蝶下山来”“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 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2、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用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表现手法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解答: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表现了作
(二)诗词名句赏析
答题步骤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句的内容+作者的情感 如果没有手法,可以从关键词入手分析
诗词名句赏析
典型例题1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 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对比答题方法
用xx的xx和xx的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表达了……情感
虚实结合答题方法
①点关系:动静结合 ②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③效果:烘托出了……氛围;渲染了作者……情绪;突出……主旨。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3、衬托(正衬、反衬)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渔家傲》 《江城子·密州出猎》 《雁门太守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杜甫
范仲淹 苏轼 李贺 辛弃疾
唐
宋 宋 唐 宋
古诗词鉴赏
即景抒情 / 言志
《登飞来峰》
《望岳》 《使至塞上》
王安石
杜甫 王维
宋
唐 唐
《观沧海》
曹操
三国
唐 唐
抒发对自身遭 《酬乐天扬州初逢 刘禹锡 遇的感慨 席上见赠》 《行路难》 李白
七、方法小结
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 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 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八、练一练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 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 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5、对比鉴赏题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 同?
[答案: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 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 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温馨提示: 诗歌对比赏析类的试题通常给出两首相关的诗歌, 它们或者主题相同或者意境相近。答此类题,需 仔细阅读所给诗歌,提炼意象,从写法、语言、 主旨、情感等方面细心比较其异同,答案往往就 在比较中。例如本题,即可从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等意象看出马致远的凄苦与感伤;而刘禹 锡的《秋词》里,春潮、晴云等意象让人看到的 则是乐观豁达、昂扬向上
杜甫
范仲淹 苏轼 李贺 辛弃疾
唐
宋 宋 唐 宋
古诗词鉴赏
即景抒情 / 言志
《登飞来峰》
《望岳》 《使至塞上》
王安石
杜甫 王维
宋
唐 唐
《观沧海》
曹操
三国
唐 唐
抒发对自身遭 《酬乐天扬州初逢 刘禹锡 遇的感慨 席上见赠》 《行路难》 李白
七、方法小结
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 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 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八、练一练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 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 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5、对比鉴赏题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 同?
[答案: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 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 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温馨提示: 诗歌对比赏析类的试题通常给出两首相关的诗歌, 它们或者主题相同或者意境相近。答此类题,需 仔细阅读所给诗歌,提炼意象,从写法、语言、 主旨、情感等方面细心比较其异同,答案往往就 在比较中。例如本题,即可从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等意象看出马致远的凄苦与感伤;而刘禹 锡的《秋词》里,春潮、晴云等意象让人看到的 则是乐观豁达、昂扬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双轮驱动”与“一线贯穿” 诗歌鉴赏题目一直是个“鸡肋”,分数不算很多, 但是比较难得分,可谓吃之无肉,弃之可惜。其 实,诗歌鉴赏的复习,只要得法,也是可以取得 很好的效果的。 双轮驱动——夯实基础与重视规范 双轮驱动,一轮是指按诗歌的题材类别来进行复 习,一轮是按考纲的考点,尤其是按诗歌提问方 式的类型来进行复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 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 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 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 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怀古诗
(二)鉴赏语言 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 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 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映”字的巧妙之 处。 “映”为“映衬”之意, 写出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 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 表达了诗人的怡悦之情。
(2012湖南)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 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 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 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 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 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意境=生活图景+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①选取了……等意象; 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渲染了……的氛围(意境); ③抒发了……的情感。
送别诗
如鉴赏咏史怀古诗可关注下面术语:
情感: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统治
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古地——昔盛 今衰,人事沧桑;古人——壮志难酬,报国 无门,怀才不遇,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诗”与“史”:化用用典,比喻双 关;“咏史”与“言志”:借古讽今,借景 抒情;“古”与“今”:虚实结合,对比衬 托 语言:含蓄蕴藉
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 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不舍——低沉哀婉,伤 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送别 留别)
一、诗歌的题材类别
一是要了解诗歌按题材来划分,大概有哪
几种;二是要掌握每一类别的诗歌的共同 点,如什么题材的诗一般写的内容是什么, 通常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等等。 掌握了这些分类和每一种类别的共同特点, 那么做题时,能先确定题目中的诗歌是那 一类,答题时起码就不会偏差太远了。
类别
内容特点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包括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歌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性情放纵,屡试不第。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 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位落魄潦倒而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 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 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 狂放不羁的个性。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本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柳州之后。 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渔翁(隐者) 形象。
二、诗歌鉴赏常见类型
双轮驱动中的另一轮是按考纲的考点,
尤其是按诗歌提问方式的类型来进行复 习。 掌握了每种提问方式和如何答题后,答 题时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并且 在答题时答得比较规范,不会出现缺乏 逻辑的问题。
(一)鉴赏形象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 “赏析”,需要结合诗句阐释。答题时要结合整 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①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 特点。 ②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 何展现的。③指出形象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 品性等)。 【答案】本诗三四句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 士形象。诗中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 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生活,表现了其隐 逸、随性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咏物诗
写景诗 边塞诗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 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 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行旅诗 闺怨诗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
古代诗歌中的景象分析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 熙十四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景象)? 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
——“双轮驱动”与“一线贯穿” 诗歌鉴赏题目一直是个“鸡肋”,分数不算很多, 但是比较难得分,可谓吃之无肉,弃之可惜。其 实,诗歌鉴赏的复习,只要得法,也是可以取得 很好的效果的。 双轮驱动——夯实基础与重视规范 双轮驱动,一轮是指按诗歌的题材类别来进行复 习,一轮是按考纲的考点,尤其是按诗歌提问方 式的类型来进行复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 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 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 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 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怀古诗
(二)鉴赏语言 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 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 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映”字的巧妙之 处。 “映”为“映衬”之意, 写出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 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 表达了诗人的怡悦之情。
(2012湖南)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 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 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 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 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 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意境=生活图景+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①选取了……等意象; 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渲染了……的氛围(意境); ③抒发了……的情感。
送别诗
如鉴赏咏史怀古诗可关注下面术语:
情感: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统治
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古地——昔盛 今衰,人事沧桑;古人——壮志难酬,报国 无门,怀才不遇,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诗”与“史”:化用用典,比喻双 关;“咏史”与“言志”:借古讽今,借景 抒情;“古”与“今”:虚实结合,对比衬 托 语言:含蓄蕴藉
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 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不舍——低沉哀婉,伤 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送别 留别)
一、诗歌的题材类别
一是要了解诗歌按题材来划分,大概有哪
几种;二是要掌握每一类别的诗歌的共同 点,如什么题材的诗一般写的内容是什么, 通常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等等。 掌握了这些分类和每一种类别的共同特点, 那么做题时,能先确定题目中的诗歌是那 一类,答题时起码就不会偏差太远了。
类别
内容特点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包括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歌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性情放纵,屡试不第。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 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位落魄潦倒而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 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 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 狂放不羁的个性。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本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柳州之后。 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渔翁(隐者) 形象。
二、诗歌鉴赏常见类型
双轮驱动中的另一轮是按考纲的考点,
尤其是按诗歌提问方式的类型来进行复 习。 掌握了每种提问方式和如何答题后,答 题时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并且 在答题时答得比较规范,不会出现缺乏 逻辑的问题。
(一)鉴赏形象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 “赏析”,需要结合诗句阐释。答题时要结合整 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①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 特点。 ②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 何展现的。③指出形象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 品性等)。 【答案】本诗三四句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 士形象。诗中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 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生活,表现了其隐 逸、随性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咏物诗
写景诗 边塞诗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 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 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行旅诗 闺怨诗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
古代诗歌中的景象分析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 熙十四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景象)? 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