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_长江和珠江三角洲近代沉积物的沉积化学特征

合集下载

珠江三角洲地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地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地理特征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

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

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

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从地形界限看,罗平山脉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罗平山脉以西为西江谷地区,习惯上称为粤西山地;山脉以北为北江水系,或称为粤北山地。

东侧罗浮山区是三角洲的东界。

(一)地貌特征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

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

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

如广州就有“三江汇总”之称。

但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在广宁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

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红色盆地。

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

并受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古火山)。

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角洲四周山地的1000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12丘,为反季节作物的良好基地。

罗平山脉主峰多在1000米上下,如高要鸡笼山(1007米)、清远大罗山(1024米),佛冈阿婆山(1224米)、新丰青云山(1246米)、连平九连山(1279米)等。

西江、北江和东江都是遗传下来的准平原遗传河。

珠江三角洲的陷落,使其成为低平的丘陵、台地区。

第四纪海进,大陆架下降,大陆上升,故第四纪阶地有向海倾没趋势,使溺谷湾基底有埋藏阶地存在。

潮土+褐土——精选推荐

潮土+褐土——精选推荐

土壤类型潮土+褐土 PH值5.0-8.5 有机质含量4.5-41 全N含量0.4-1.2 全P含量0.4-1.28 全K含量20.1-26.0 成土环境潮土是外国次要的旱耕地土壤资源。

河流泛滥堆积没有同沉积物的层理性,土壤地下水周期性升降变化、旱作条件下的低腐殖质积累是潮土形成的共同特点。

(一)沉积物的层理性,潮土主要成土母质是近古代河流冲积物,整体为古河流冲积物、洪积冲积物及浅海沉积物等。

但由于各水系沉积物的成因和性质没有同,正正在沉积历程中沉积物受水力分选作用调度,构成冲积高山区正正在水平面上有粗细颗粒之分,即沿河道或者许泛水主流两侧为粗粒质沉积物,远离河床或者许漫流区为细粒的砂质、壤质和粘质沉积物呈规律性分布。

同时,又因高山中地形的大平小没有平起伏的反响,河流泛滥与决口溃堤的改道,各种沉积物交互堆叠,固而正正在同一水平沉积地段的下切剖面中,常有没有同质地土层交互排列,构成了潮土质地土层排列的多样层理性,关于潮土的剖面形态、土壤理化特性、水盐运行及农业消耗性状带来重大反响。

黄淮海高山区的潮土,历史上受黄河以及淮河、海河的频繁泛滥、决口与溃堤的反响,砂壤粘沉积物的区域分布及垂直剖面中的质地层理分异尤为明显。

正常,正正在溃堤决口处及湍急水流的沿线为砂质与粉砂质沉积物,堆积成凹陷的带状砂垄砂岗。

离决口僻壤及正正在洪流两侧,激流呈锥形状股流,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以粉砂质与壤质沉积物为主。

甚至远离河床及主流的浅平洼地,水势减弱呈漫流状,或者许滞积于湖洼区,沉积物颗粒变细,属粘壤质或者许粘质沉积物。

由于频繁溃堤决口泛滥及河床改道,高山中没有同地形地位上各类沉积物的频繁堆叠,因而剖面中各质地土层的性状对于照差异明显长江、珠江冲积高山与三角洲的潮土,成土物质受河谷及河床下切的限制,以溢河槽漫流沉积为主,由上游携带来的泥砂正正在中下游地区沉积,沿水流两侧的水力分选作用相对于于较弱,也存正正在主流两侧沉积物由砂质至壤质与粘质的规律分布。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地球科学概论-第六章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PPT课件

地球科学概论-第六章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PPT课件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 重点掌握
搬运作用的概念,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地质营力 的搬运作用特点,机械搬运作用的分选、磨园和沉积分异,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的概念,河流机械沉积作用的原因,曲流 河的沉积模式,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冰川沉积作用特点,风 的剥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区别,海洋的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
■ 天然堤与决口扇-曲流河特点
■ 牛轭湖沉积-侧向加积的河道沉积+垂向加积;牛轭 ■ 三角洲沉积- 三层结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
曲流河模式
■ 边滩沉积-单向环流侧向加积的产物。 ■ 河漫滩沉积-洪水期溢出河床,较细物质
叠积在边滩之上,形成河漫滩,二元结构。
边滩和河漫滩
心滩
■ 心滩沉积-洪水期双向环流产物,辨状河的特点
第三节 成岩作用
定义: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 程称为成岩作用(diagenesis);由沉积物经 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实例:砂层→砂岩、粘土层→泥岩或页岩、 灰泥和介壳层→介壳灰岩。
分类:●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重结晶作用
一、压实作用(compaction) 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排水、孔 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过程,沉积物逐步密实、固结、变 硬、从而形成岩石。
2000m,相当于大陆坡; 深海-大于2000m,大陆
基、大洋盆地及海沟。
胶质软泥(地震勘测, 洋盆玄武岩基岩面上仅 覆盖 450m 的软泥)粒径 <0.005mm。
● 浊流沉积 (浊积物,鲍玛
序列)-深海扇
●锰结核 储量超过大陆已
知矿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 水深 4000 - 6000m ,形成条件: 锰质来源、氧化环境,海流 ●多金属软泥 2000 - 3000m 水深,金属主要以硫化 物形式,红海、东太平洋海隆 ●生物软泥

三角洲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

三角洲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

引言
三角洲沉积体系被识别的历史沿革
• 1885~1890,G. K. Gilbert. 美国邦维尔湖更 新世湖相三角洲,首次识别具三褶构造。
• 1912,1914. J. Barrel, 阿巴拉契亚上泥盆统 卡基尔三角洲,并划分出顶积层(Topset)、 前积层(Forset)和底积层(Bottom set)。
一、三角洲沉积的一般特征
• 定义:
– 在河流入湖(海)的河口区,河流水体能量 大于湖(海)水体能量,因坡降减缓,水流 扩散,逐渐将所携带的泥砂物质沉积于此, 形成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形态多呈朵 状或扇形(建设性三角洲)
• 影响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蓄水体的性质 • 水动力条件 • 坡度陡缓 • 物源远近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 要的沉积特征。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 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 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 的短暂河道产物。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 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物源近,物源丰 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扇三角洲: 以冲积扇入湖形成的由水上到
水下的中-粗碎屑岩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 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
➢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 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
➢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 些粗颗粒。
• 砂质砾岩, 扇三角洲平 原沉积,东 秋5井E底部
辫状河三角洲相
• 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包括三角洲平 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 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中 以辫状河道和越岸沉积为主。
辫状河道沉积
• 以河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沉积物为主。 • 河道砂坝岩性较粗,一般为砾岩、含砾砂岩及砂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土壤Pb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土壤Pb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土壤Pb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郭思雨;侯青叶;宗庆霞;唐志敏;韦彬;庞世琦【摘要】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为研究区域,对其7个区县102件水稻根系土样品进行土壤理化参数及Pb形态分析,探讨在第四系分布区土壤Pb全量及Pb活动态含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样品中Pb元素平均含量为46.47mg/kg,略高于广东省土壤Pb含量背景值(36 mg/kg),表现出一定的累积趋势.研究区自西北陆相沉积区至南部海陆交互相沉积区,元素含量增高.Pb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形态赋存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影响土壤Pb全量的因素主要有Al2O3、K2 O、Tl、Mo;影响土壤Pb活动态的因素有Pb全量、pH、有机质、CEC、P、TFe2 O3、Mn;其中,pH是控制Pb元素活动性的最主要因素.【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9(033)003【总页数】11页(P514-524)【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平原;土壤;铅;地球化学形态;影响因素【作者】郭思雨;侯青叶;宗庆霞;唐志敏;韦彬;庞世琦【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 6502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 21001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X1420 引言Pb广泛分布于环境中,是最具毒性的重金属之一,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5种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1]。

地壳岩石Pb平均含量为16 mg/kg,世界范围内土壤Pb平均含量通常为2~200 mg/kg,我国土壤Pb 背景值为26.0 mg/kg[2],广东省土壤Pb背景值为36 mg/kg[3]。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重金属_氮和磷污染研究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重金属_氮和磷污染研究

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872044)资助收稿日期:2000212215文章编号:100020550(2001)0420622208黄河三角洲沉积物重金属、氮和磷污染研究①李任伟1 李 禾1 李 原1 张淑坤2钱峥3 马在平3 姜在兴31(中国科学院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北京 100081) 3(石油大学地质系 山东东营 257062)摘 要 黄河三角洲河流、沼泽、潮坪环境主要为粉砂质沉积,重金属Cd 、Pb 、Z n 和H g 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0.30μg/g ,9.7~36.3μg/g ,37.4~110μg/g 和0.01~0.25μg/g ,Cu 、Ni 、C r 和Mn 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8.4~58.0μg/g ,17.9~43.7μg/g ,38.7~80.7μg/g 和423~980μg/g 。

由于Pb 、Z n 、Cd 和H g 的含量较低,Cu 、Ni 、C r 和Mn 的含量与背景值无明显差别,黄河三角洲沉积可能未遭受明显的污染。

黄河三角洲富粘土粒级的粉砂质沉积明显富集重金属。

但若排除其影响,黄河口沉积物剖面从下至上Pb 、Z n 、Cd 和H g 含量仍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自八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总氮含量一般较低(110~670μg/g),其中NH 3态氮的比例仅为0.01~0.06。

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430~760μg/g ,主要为钙磷酸盐,以FePO 4和AlPO 4形式存在的磷的含量仅分别占0.00~0.08和0.00~0.03。

因此,沉积物中的氮和磷不会对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沉积物 重金属 氮 磷第一作者简介 李任伟 男 1940年出生 研究员 沉积地球化学中图分类号 X 502 文献标识码 A1 引言黄河三角洲是环渤海重要的经济发展区。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缓慢下沉 均衡补偿
东经 116°
亚热带温
赣江中支
1、北纬
暖湿润季 右
665
20~ 100
500
28°40′~ 29°
风性气候
1 135 (赣江)
0. 038‰
赣江入鄱 阳湖三角 洲平原
相对稳定 微弱抬升
热带—南
珠江三角 东径 112°30′
亚热带温 22℃ 1
洲西北部 ~ 113°20′、北纬
图 2 赣江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体系 (据 1972 年地形图简化)
F ig. 2 Gan jiang delta p la in ana stom o sing fluvia l system
~ 47°52′之间, 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 型。年平均气温 3℃, 全年平均降水量为 438. 2 mm , 降 水一般集中在 6~ 8 月份, 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 的 69. 2%。 夏季干燥指数大于 1. 5, 属于干旱、半干旱 特征。
嫩江齐齐 哈尔网状 河
东经 123° ~ 124°、北纬 47°~ 47°52′
气候
中温带、半 湿润、大陆 性季风气 候类型
年平均 气温
年降 雨量 mm
年径流量 亿m3
沉积速率 cm 百年
415.
3℃
172
17~ 165
5
年输沙量 万吨
67 (江桥段)
坡降 0. 125‰
区域 位置
松嫩 平原
构造运动
人将网状河与分汊河区分开来。Sm ith & Sm ith 把网 2 网状河发育的一般特征
状河解释为: 低坡降、较深而窄的、顺直或弯曲的交织 河道, 它们具有细粒沉积物 (粉沙或泥) 和植被组成的 稳定河岸, 隔开这些河道的是由植被岛、天然堤和湿地 所构成的泛滥平原, 在湿地部位偶尔出现决口水道和 决口扇沉积物。河道宽深比小, 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垂向 加积。 Sm ith〔6〕强调网状河发育于潮湿环境, R u st〔9〕认 为相同的河型也可以出现在干旱地区。 由于网状河的 砂体也可以作为油气的储集体, 而其空间展布又与曲 流河和辫状河的砂体有着明显的不同, 所以对网状河 沉积特征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石油地质学家的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