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研究进展(黄胜炎)

合集下载

硫酸安普霉素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硫酸安普霉素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硫酸安普霉素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摘要:硫酸安普霉素是新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对细菌内酰胺酶稳定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但由于其存在吸收差、半衰期短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硫酸安普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得到了较大提高。

本文对硫酸安普霉素及其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硫酸安普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用药剂量的选定、硫酸安普霉素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硫酸安普霉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硫酸安普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及更好地发挥其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硫酸安普霉素;制剂;研究进展引言:安普霉素是美国开发的畜禽专用抗菌药物,又名“阿泊拉霉素”,是一种由暗黑链霉菌族菌产生的氨基环醇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影响原核生物的核蛋白合成来抑制细菌增殖,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而且不容易发生耐药,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厂家开发成功。

一、硫酸安普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用药剂量的选定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硫酸安普霉素主要经胆汁、尿液、粪便和胎盘吸收,口服给药后,药物很快分布到血浆和组织中,在血液中浓度迅速增加。

因此,硫酸安普霉素的给药方法和剂量的选定应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临床特点而定。

硫酸安普霉素主要经肝脏代谢,肝脏是其主要的代谢器官,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为半合成状态。

有研究表明,硫酸安普霉素在口服后约有90%可由肾脏清除。

因此,从药物排泄和消除的角度看,口服硫酸安普霉素的最大生物利用度为仅为10%。

在相同给药剂量下,口服给药硫酸安普霉素的生物利用度仅为静脉注射的60%左右。

因此,硫酸安普霉素静脉给药应为其最常用的给药方式。

临床实践表明,在静脉注射硫酸安普霉素时,由于药物快速清除使疗效迅速提高并保持较长时间。

临床上使用硫酸安普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一次给药后可维持数周至数月以上的疗效。

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新型给药系统的应用
新型给药系统是现代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 机遇。其中,纳米给药系统具有靶向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高等优点, 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已有研究将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成功制备出具有稳定药效的纳米中药制剂。此外,口腔黏膜给药系统、鼻腔给 药系统等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 向。
此外,药效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中药制剂的疗效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 中药制剂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缺乏系统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新型制剂的 开发不足,以及药效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
展望未来
未来中药制剂研究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首先,应注重建立全面的质量控 制标准,通过制定严格的原料药材质量标准、制备工艺参数和成品质量检测方 法,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其次,积极开发新型中药制剂,如纳米制剂、 微球制剂等,以满足临床需求,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
4、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整体 调节等优势。近年来,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例如,有研究通 过对经典名方进行剂型改革和质量控制研究,成功研制出具有稳定药效和安全 性的中药复方制剂。此外,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揭示其作用机制和开发新药提供了支持。
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摘要
03 研究进展 05 结论
目录பைடு நூலகம்
02 引言 04 展望未来 06 参考内容
摘要
中药制剂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质量控制和功效评估等方面仍 有不足。本次演示对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和挑战。通过对各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技术和功效评估的总结, 分析了中药制剂的优缺点。展望未来,中药制剂研究应注重质量控制标准的制 定、新型制剂的开发和药效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219391864_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研究进展

219391864_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研究进展

体和H1受体ꎬ对兔离体肠的平滑肌进行抑制ꎮ造模不同胃肠功能状态下的家兔和小鼠ꎬ考察其在离体和在体情况下的影响变化ꎮ温克等[31]对比发现藿香正气滴丸对肠平滑肌正常的生理收缩无明显影响ꎬ而对病理状态下则有抑制作用ꎬ可充分对抗胆碱药物引起的肠痉挛ꎮ表2 藿香正气方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药品名称有效成分测定方法文献来源藿香正气水橙皮苷㊁芸香柚皮苷㊁甘草酸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22]藿香正气滴丸和厚朴酚高效液相双波长指纹图谱结合回归方程和外标法[23]藿香正气片苍术素高效液相色谱法[24]藿香正气口服液甘草香豆素㊁异甘草素㊁芹糖甘草苷等9种高效液相色谱法[25]藿香正气软胶囊甘草苷㊁柚皮苷㊁橙皮苷㊁新橙皮苷等10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6]藿香正气胶囊白术总黄铜可见光光度法[27]藿香正气颗粒厚朴酚与和厚朴酚高效液相色谱法[28]3.2㊀双向调节胃肠蠕动作用㊀一氧化氮(NO)作为调节胃肠动力的重要分子ꎬ当其升高时可通过抑制平滑肌的神经递质ꎬ从而达到减缓胃肠蠕动的目的ꎬ同时ꎬ胃肠道动力是否正常与5-HT信号系统也息息相关ꎬ藿香正气提取物通过激动大鼠血清NO水平和5-HT信号系统ꎬ作用于大鼠的平滑肌[32-33]ꎬ调节胃肠活动ꎮ付丽娜等[6]探讨藿香正气对家兔和小鼠肠运动的影响时ꎬ结果发现藿香正气口服液在10~50mL kg-1范围内ꎬ有较稳定的促进肠蠕动的作用ꎬ当剂量增加100~200mL kg-1时ꎬ伴随着灌胃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ꎬ肠活动逐渐减少ꎬ甚至出现中枢抑制的现象ꎮ3.3㊀止呕作用㊀研究表明[34]ꎬ藿香正气方止呕作用的发挥主要原因在于ꎬ方中半夏含有的生物碱㊁多糖及水溶性有机酸均可对呕吐有一定的防治作用ꎬ不仅可以抑制回肠收缩ꎬ还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ꎬ进行中枢抑制ꎮ王明军[35]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ꎬ对照组采取5%葡萄糖和抗生素治疗ꎬ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口服藿香正气丸ꎬ比较两组总有效率ꎬ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ꎬ说明藿香正气丸对改善呕吐症状ꎬ临床效果显著ꎮ3.4㊀保护胃肠黏膜作用㊀感染等外部原因或内部刺激使腺苷酸活化酶激活ꎬ导致胃肠黏膜细胞中的钾离子外流ꎬ钠离子㊁氯离子㊁水分等渗出ꎬ细胞肿胀坏死ꎬ严重破坏了胃肠黏膜屏障[36]ꎮ刘瑶等[37]考察了藿香正气口服液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ꎬ以葡聚糖硫酸钠致小鼠结肠炎为模型ꎬ发现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使黏膜中的人封闭蛋白1(Claudin-1)㊁紧密连接蛋白1(ZO-1)及细胞骨架蛋白均匀分布ꎬ提高蛋白的表达水平ꎬ使肠黏膜紧密连接ꎬ从而修复黏膜屏障ꎮLi等[38]探讨藿香正气滴丸对中暑造成的大鼠急性肠损伤的预防作用时ꎬ结果发现藿香正气滴丸可以通过增加claudin-3(人封闭蛋白3)的表达ꎬ保护大鼠胃肠屏障ꎬ增强其耐热性ꎬ有效预防急性肠道损伤ꎮ3.5㊀抑菌作用㊀在组方配伍中ꎬ广藿香的挥发油和水提物均具有抗菌作用[39]ꎬ甘草和厚朴的提取物以及二者的复配物都对变异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有抑制作用[40]ꎮ同时ꎬ李焕丹等[41]提出在藿香正气水的药物组成中ꎬ广藿香㊁厚朴㊁白芷㊁陈皮㊁苍术几种药物均可在其石油醚层发现具有抑菌作用的单体化合物ꎮ张洪坤等[42]将藿香正气水的指纹图谱与其在大鼠肠内代谢物的药效与进行谱-效相关分析ꎬ证明藿香正气水中指标性成分异甘草素与和厚朴酚对可诱发胃肠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㊁革兰阴性菌㊁革兰阳性菌㊁真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ꎮ在研究藿香正气对健康成人肠道菌群的影响时ꎬGao等[43]采用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进行对比验证ꎬ研究结果证明藿香正气不仅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组成的多样性ꎬ还可以在病理状态下ꎬ调节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而发挥抗炎作用ꎮ4 临床应用4.1㊀急性肠胃炎㊀藿香正气系列制剂在消化内科应用广泛ꎬ在中医角度ꎬ脾胃属中焦ꎬ 中焦如沤 中焦可以腐熟水谷ꎬ而中焦病变多由于中焦气机不利ꎬ脾胃运化失调ꎬ治宜理气调中ꎬ调和脾胃ꎻ根据西医理论ꎬ消化系统疾病多由于胃肠黏膜屏障㊁胃酸分泌以及胰腺功能等的病变[44]ꎮ张栋等[45]以急性肠胃炎为观察对象ꎬ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ꎬ以抗生素治疗对照组ꎬ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藿香正气液ꎻ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ꎬ治疗组为91.1%ꎬ结果表明ꎬ藿香正气液在治疗急性肠胃炎上ꎬ有显著成效ꎮ4.2㊀感冒㊀韩晓平[46]以78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ꎬ前者口服磷酸奥司他韦治疗ꎬ后者叠加使用藿香正气液ꎬ结果观察组97.44%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ꎬ并且症状缓解时间也短于对照组ꎮ张声生等[47]将240例胃肠感冒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㊁低剂量组和安慰组ꎬ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ꎬ结果发现治疗3d后的痊愈率分别为72.00%㊁37.33%㊁14.29%ꎬ治疗5d后单项症状消失率ꎬ高剂量组也明显高于低剂量和安慰组ꎬ所以表明藿香正气口服液在改善胃肠感冒症状上有显著效果ꎮ4.3㊀术后胀气㊀手术后胀气属于术后常见的不良症状ꎬ是麻醉的不良反应之一ꎮ 六腑以通为用 ꎬ攻补交互ꎬ藿香正气制剂以平和的药性秉持这一治法ꎬ对胃肠道发挥双向的调节作用ꎮ张奉先[48]选择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胀气的患者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ꎬ分别在术后8h和20h口服藿香正气加味汤剂100mL治疗ꎬ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ꎬ优于对照组的78.4%ꎬ且治疗组术后腹痛腹胀恶心症状缓解时间也短于观察组ꎬ证实了藿香正气制剂在改善手术后肠胀气的症状和体征上有确切疗效ꎮ4.4㊀头痛㊀李毅[49]监测40例门诊头痛患者ꎬ观察疗效发现藿香正气散治疗湿邪壅滞的顽固性头痛ꎬ临床效果显著ꎬ有效率高达97.5%ꎻ罗琼等[50]在临床实践中ꎬ采用外涂加味藿香正气液治疗头痛ꎬ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均得到认可ꎮ4.5㊀皮肤病㊀据现代药学研究证实ꎬ藿香正气制剂种的广藿香属于抗菌药ꎬ其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对金色葡萄球菌㊁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ꎬ因此对细菌感染的皮肤科疾病有疗效[51]ꎮ廖剑敏[52]随机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ꎬ对比其单用氯雷他定片和联合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愈后情况ꎬ结果发现联合用药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缩短ꎬ愈后效果更是良好ꎮ4.6㊀其他疾病㊀王宇等[53]报道藿香正气散通过加速周围毛细血管血液循环ꎬ可以很好地缓解急性中暑ꎻ王辉[54]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发现ꎬ藿香正气在治疗热痱㊁空调综合征等夏季病方面ꎬ临床疗效明显ꎮHuang等[55]以特有的方案设计为藿香正气可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ꎮ胡梦妮等[56]研究发现ꎬ藿香正气散可快速缓解脾胃虚弱㊁痰湿内阻所致的妊娠恶阻ꎬ而且较为安全ꎮGuo等[57]采取双盲㊁随机㊁安慰剂对照实验的方式ꎬ评估藿香正气对腹泻型肠应急综合征(IBS-D)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ꎬ为藿香正气治疗IBS-D提供了理论依据ꎮXiao等[58]对照283例患者ꎬ随机分为藿香正气滴丸联合连花清瘟颗粒组ꎬ连花清瘟颗粒联合西药组和西药组3组ꎬ治疗结果提示藿香正气滴丸在改善临床症状ꎬ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ꎬ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优势ꎬ可为新冠肺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ꎮ5㊀不良反应藿香正气制剂源于我国传统的经典古方ꎬ因其疗效显著ꎬ价格便宜ꎬ携带便捷等的优点ꎬ广泛应用于临床中ꎬ然而在使用过程中ꎬ不良反应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ꎮ5.1㊀全身性损害㊀雷关远等[59]在分析101篇藿香正气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时得出结论ꎬ藿香正气药品的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占比最多ꎬ常表现为潮红㊁发热等过敏样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㊁双硫仑样反应㊁死亡等ꎮ藿香正气系列制剂并非对所有人都有适用性ꎬ要注意对藿香正气用药后的监测ꎬ不断完善药品使用说明ꎮ5.2㊀神经系统损害㊀刘松松等[60]提取101例藿香正气水治疗病例ꎬ总结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ꎬ分析发现藿香正气水发生在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尤为广泛ꎬ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㊁烦躁不安㊁抽搐㊁昏迷等ꎮ多与藿香正气水的溶剂有关ꎬ乙醇代谢物乙醛的过多口服吸收会对神经系统直接产生抑制作用ꎮ5.3㊀其他㊀除上述不良反应外ꎬ还有部分藿香正气系列制剂导致消化系统㊁心血管系统和皮肤损害等的报道ꎮ其中口服藿香正气出现的恶心㊁呕吐等消化道系统的不良反应ꎬ研究表明[61]多与方中半夏有关ꎬ半夏会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性ꎬ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的活性ꎮ6㊀展望藿香正气作为 千年古方 ꎬ在千年传承中加减化裁ꎬ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ꎮ经典老方与现代制药工艺相碰撞ꎬ藿香正气丸㊁藿香正气水㊁藿香正气胶囊㊁藿香正气散等各式各样的剂型接连出现ꎮ国内外学者对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的成分分析㊁作用机制㊁制剂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ꎬ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盲区ꎬ藿香正气系列制剂作为中药复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问题悬而未决ꎮ对于上述问题ꎬ我们提出以下展望:①在复方的定性鉴别上ꎬ依据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ꎬ对原有药典中的薄层色谱技术进行升级优化ꎻ②补充建立藿香正气系列制剂HPLC指纹图谱ꎬ定性鉴别方中药材ꎬ保证原药材和成品制剂的质量ꎻ③对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的定量研究ꎬ采用高效液相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新技术ꎬ不断丰富有效成分的已知ꎬ不断探索复方中有效成分的未知ꎮ将复方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ꎬ建立专属于复方的质量控制与疗效双向互联的体系ꎬ完善藿香正气方的现代药理体系研究ꎬ为藿香正气系列制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ꎮ参考文献:[1]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2020:1882-1884.[2]孙夺.藿香正气水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ꎬ2022ꎬ37(15):2685-2687.[3]瓮勃ꎬ韩卫平.藿香正气散(水㊁胶囊)临床研究进展[J].中草药ꎬ2002ꎬ33(6):97-99.[4]马洪霞ꎬ刘闵.藿香正气散组方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ꎬ2014ꎬ33(35):116.[5]房志鑫ꎬ刘瑞丽ꎬ武辉ꎬ等.藿香正气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河南中医ꎬ2015ꎬ35(6):1434-1436.[6]付丽娜ꎬ张启堂ꎬ庞榕.藿香正气四种制剂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J].广东化工ꎬ2014ꎬ41(14):35-37.[7]胡云峰.浅谈藿香正气软胶囊的临床应用[J].北方药学ꎬ2014ꎬ11(10):86-87.[8]杨勇ꎬ张灵ꎬ姚敏ꎬ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联合用药潜在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ꎬ2020ꎬ29(7):22-26.[9]陈芙蓉ꎬ刘彤ꎬ岳南ꎬ等.藿香正气不同剂型产品药效比较实验[J].现代药物与临床ꎬ2010ꎬ25(6):434-439.[10]谢黛.论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的特点与临床选用[J].亚太传统医药ꎬ2013ꎬ9(10):68-70.[11]孙武千ꎬ陈杰ꎬ欧阳伟虹ꎬ等.藿香正气淀粉胶囊性能的测定[J].中成药ꎬ2018ꎬ40(7):1632-1635.[12]王琦ꎬ曾志坚ꎬ林伟斌.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组方㊁制法及剂型分析[J].中国药业ꎬ2010ꎬ19(20):76-77.[13]王艳宏ꎬ张利那ꎬ邢希旺ꎬ等.中药浓缩丸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ꎬ2021ꎬ38(17):2180-2184.[14]杜文炜.中药滴丸剂的研究开发进展[J].中国药业ꎬ2013ꎬ22(5):1-3.[15]黄雍ꎬ胡楚琦ꎬ李玉星ꎬ等.藿香正气方不同组方及剂型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ꎬ2017ꎬ19(12):1385-1388.[16]刘宝河.藿香正气诸多剂型ꎬ如何选?[J].中医健康养生ꎬ2020ꎬ6(9):30-33.[17]万焱ꎬ马国柱ꎬ徐鹏ꎬ等.藿香正气片质量标准研究[J].中医学报ꎬ2012ꎬ27(11):1448-1450.[18]陈雪琴ꎬ周仔莉ꎬ贾文江ꎬ等.藿香正气丸的质量标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ꎬ2019ꎬ34(1):20-24.[19]刘征辉ꎬ叶挺祥ꎬ赵洪芝ꎬ等.藿香正气水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对质量控制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ꎬ2012ꎬ32(11):2064-2067.[20]罗廷顺ꎬ石桂兰ꎬ耿玲.藿香正气系列制剂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ꎬ2020ꎬ37(14):1714-1718.[21]曹团武ꎬ罗浩ꎬ肖礼娥ꎬ等.对«中国药典»中藿香正气口服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华西药学杂志ꎬ2019ꎬ34(5):505-511. [22]郑新元ꎬ王静ꎬ张茉ꎬ等.基于UPLC-QTOFMS/MS及组学分析技术对不同厂家藿香正气水的质量评价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ꎬ2022ꎬ42(7):1266-1277.[23]朱俊平ꎬ梁慧慧ꎬ文雯ꎬ等.藿香正气制剂中和厚朴酚及总多糖快速测定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ꎬ2019ꎬ26(5):78-82. [24]周军ꎬ赵晨ꎬ王杰.藿香正气不同制剂中苍术素的含量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ꎬ2012ꎬ32(8):1476-1478.[25]陈金凤ꎬ郭大乐ꎬ董自亮ꎬ等.HPLC法同时测定藿香正气口服液中9种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ꎬ2019ꎬ30(21):2957-2962. [26]张强ꎬ张纯刚ꎬ郭勇ꎬ等.UPLC-MS/MS法同时测定藿香正气软胶囊中10种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ꎬ2022ꎬ33(3):287-292. [27]王婧.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藿香正气胶囊中白术总黄酮的含量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ꎬ2018ꎬ5(9):25-27.[28]张程.藿香正气颗粒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质量标准的研究[J].化工管理ꎬ2014(36):129-130.[29]许东航ꎬ徐翔ꎬ陈翠萍.藿香正气胶囊的体外溶出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06ꎬ31(14):1201-1202.[30]李焕丹ꎬ李康ꎬ吴韶辉ꎬ等.藿香正气水有效成分的解痉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ꎬ2012ꎬ23(6):652-654.[31]温克ꎬ焦建杰ꎬ刘印忠ꎬ等.藿香正气滴丸对正常及乙酰胆碱刺激下动物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ꎬ2011ꎬ20(7):635-639.[32]只德广ꎬ刘彤ꎬ岳南ꎬ等.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ꎬ2010ꎬ25(4):282-285. [33]吕妍ꎬ李丹ꎬ唐方.藿香正气提取物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动力调控机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1ꎬ31(7):941-945.[34]王依明ꎬ王秋红.半夏的化学成分㊁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ꎬ2020ꎬ31(21):2676-2682.[35]王明军.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1ꎬ9(25):125-126.[36]黄庆芳ꎬ龚梦鹃ꎬ陈艳芬ꎬ等.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20ꎬ45(9):2144-2150.[37]刘瑶ꎬ卢素宏ꎬ林华景.藿香正气口服液对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ꎬ2021ꎬ32(4):473-478.[38]LIYNꎬTAOHꎬHONGJHꎬetal.TheChineseHerbalFormulaHuoxiangZhengqiDroppingPillsPreventsAcuteIntestinalInjuryInducedbyHeatstrokebyIncreasingtheExpressionofClaudin-3inRats[J].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ꎬ2022(2022):9230341.[39]TANGZꎬXIEXꎬHUANGWꎬetal.ExploringtheantibacterialtargetofthemainconstituentofPogostemoncablinbyusingmolec ̄ulardockingandnetworkanalysis[J].LatAmJPharmꎬ2016ꎬ35(3):502-509.[40]蔡昀盈ꎬ吴梦琪ꎬ夏玮ꎬ等.甘草与厚朴复配物对变异链球菌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1ꎬ47(2):202-208.[41]李焕丹ꎬ张洪坤ꎬ黄洋ꎬ等.藿香正气水抑菌作用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ꎬ2013ꎬ33(8):663-666.[42]张洪坤ꎬ黄洋ꎬ李康ꎬ等.藿香正气水抑菌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草药ꎬ2012ꎬ43(7):1349-1354. [43]GAOMꎬDUANXꎬLIUXRꎬetal.ModulatoryEffectsofHuoxiangZhengqiOralLiquidonGutMicrobiomeHomeostasisBasedonHealthyAdultsandAntibiotic-InducedGutMicrobialDysbiosisMiceModel[J].FrontPharmacolꎬ2022(13):841990.[44]张慧ꎬ李诗畅ꎬ肖洪彬.藿香正气类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ꎬ2018ꎬ34(3):203-205.[45]张栋ꎬ李旭成ꎬ张彩凤ꎬ等.藿香正气液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ꎬ2019ꎬ16(8):29-30.[46]韩晓平.磷酸奥司他韦辅助藿香正气液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ꎬ2016ꎬ10(18):139-141.[47]张声生ꎬ吴咏冬ꎬ冯培民ꎬ等.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胃肠型感冒暑湿证的多中心㊁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ꎬ2020ꎬ61(11):964-970.[48]张奉先.藿香正气散加味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胀气102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ꎬ2017ꎬ9(29):47-48.[49]李毅.藿香正气散治疗顽固性头痛40例[J].北方药学ꎬ2012ꎬ9(9):14.[50]罗琼ꎬ程挺.外用加味藿香正气液治疗头痛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ꎬ2014ꎬ12(15):17-18.[51]CHENJRꎬXIEXFꎬLIMTꎬetal.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andmechanismsofactionofPogostemoncablinBenth:areview[J].ChinMedꎬ2021ꎬ16(1):5.[52]廖剑敏.藿香正气口服液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9ꎬ17(32):174-175.[53]王宇ꎬ王六群ꎬ陈建佩ꎬ等.藿香正气散救治急性中暑42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ꎬ2014ꎬ21(2):222.[54]王辉.用藿香正气水治疗夏季常见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ꎬ2015ꎬ13(4):13-14.[55]HUANGQꎬGUOXꎬXUANMꎬetal.ChineseHerbalFormulaHuox ̄iangZhengqiforDampnessPatterninAtopicDermatitisandDiar ̄rhea-PredominantIrritableBowelSyndrome:RationaleandDesignofaMasterProtocol[J].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ꎬ2021(2021):5125568.[56]胡梦妮ꎬ马骏.马骏应用藿香正气散化裁治验3则[J].江苏中医药ꎬ2020ꎬ52(8):59-60.[57]GUOXꎬXUANMꎬZHENGHꎬetal.TheChineseherbalformulaHuoxiangZhengqifordiarrhea-predominantirritablebowelsyndrome(CHAIRS):astudyprotocolforadouble-blindedran ̄domizedcontrolledtrial[J].Trialsꎬ2021ꎬ22(1):491.[58]XIAOMꎬTIANJꎬZHOUYꎬetal.EfficacyofHuoxiangZhengqidroppingpillsandLianhuaQingwengranulesintreatmentofCOVID-19: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PharmacologicalRe ̄searchꎬ2020ꎬ161(4):105126.[59]雷光远ꎬ雷招宝.藿香正气水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101例分析[J].中成药ꎬ2012ꎬ34(11):2268-2270.[60]刘松松ꎬ谢益明.101例藿香正气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ꎬ2017ꎬ14(5):317-320.[61]黄凤英ꎬ高健美ꎬ龚其海.半夏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ꎬ2020ꎬ32(10):1773-1781.(收稿日期:2022-11-07)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872930)作者简介:龙涛ꎬ男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氧化应激ꎬE-mail:1182892124@qq.com通信作者:丁启龙ꎬ男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心脑血管药理学ꎬTel:138****3902ꎬE -mail:dqlcpu@163.com水飞蓟素在慢性疾病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概述龙涛ꎬ张慧丹ꎬ孟璐ꎬ宗艺璇ꎬ丁雅雪ꎬ丁启龙(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ꎬ江苏南京211198)摘要:水飞蓟素(silymarin)作为护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肝病ꎬ其护肝作用与水飞蓟素强大的抗氧化㊁抗炎和抗脂质沉积等作用有关ꎮ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在氧化应激引发的如心血管疾病㊁代谢综合征㊁神经退行性疾病㊁癌症和并发症等慢性疾病都具有良好治疗效果ꎮ本篇列举了近5年水飞蓟素治疗慢性病的通路研究ꎬ重点阐述慢性疾病与氧化应激的损伤机制和水飞蓟素的抗氧化能力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ꎬ以期为水飞蓟素的临床使用提供用药思路ꎮ关键词:水飞蓟素ꎻ抗氧化ꎻ氧化应激ꎻ慢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91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3)05-0335-005doi:10.13506/j.cnki.jpr.2023.05.009AntioxidanteffectsofsilymarininchronicdiseasesLONGTaoꎬZHANGHuidanꎬMENGLuꎬZONGYixuanꎬDINGYaxueꎬDINGQilong(PharmacyExperimentTeachingCenterꎬ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ꎬNanjing211198ꎬChina)Abstract:Silymarinhasbeenwidelyusedasahepatoprotectiveagentinvariousliverdiseasesꎬanditshepatoprotectiveeffectseemstobeattributedtoitspowerfulantioxidantꎬanti-inflammatoryandanti-lipiddepositioneffects.Moreandmorestudieshaveshownthatsilymarinhasagoodtherapeuticeffectonchronicdiseasescausedbyoxidativestressꎬsuchascardi ̄ovasculardiseaseꎬmetabolicsyndromeꎬneurodegenerativediseaseꎬcancerandcomplications.Thisarticlereviewedtheresearchonthetherapeuticpathwaysofsilymarinforchronicdiseasesinthepastfiveyearsꎬfocusingonthedamagemecha ̄nismofchronicdiseasesandoxidativestressandthekeyroleplayedbytheantioxidantcapacityofsilymarinꎬinordertoprovideideasfortheclinicaluseofsilymarin.Keywords:SilymarinꎻAntioxidantꎻOxidativestressꎻChronicdiseases㊀㊀水飞蓟素是一种自水飞蓟种子中提取的类黄酮化合物的混合物ꎬ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㊁抗炎活性成为广为人知的护肝药物[1-2]ꎮ水飞蓟素由多种成分共同构成ꎬ包括水飞蓟宾(silybinA&B)㊁异水飞蓟宾(isosilybin)㊁水飞蓟宁(si ̄lydianin)㊁水飞蓟汀(silychristin)和其他黄酮类物质等[2]ꎮ其中silybinA占总提取物的50%~70%[3-4]并发挥主要药理活性ꎬ因此silybinA常作为水飞蓟素的代表化合物进行研究(下文提及的水飞蓟素包含或代指水飞蓟宾)ꎮ水飞蓟素的低毒性使它几乎没有副作用ꎬ只有当剂量超过10g d-1时才可能产生不良反应[3]ꎮ水飞蓟素过去在临床上常作为慢性肝损伤的治疗药物和肝保健品使用ꎬ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进行ꎬ水飞蓟素不再局限于肝脏疾病ꎬ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对其他慢性疾病同样具有治疗效果ꎬ本文总结了近年水飞蓟素通过其强大的抗氧化活性来治疗氧化应激引发的慢性疾病的药理研究ꎮ氧化应激ꎬ指人体内原本处于动态平衡的氧化还原态ꎬ因体内外因素如年龄㊁致病㊁药物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ꎬ引起产生过多氧化态物质 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将还原态物质消耗殆尽ꎬ原本的动态平衡趋向氧化态而引起的应激损伤ꎮROS被定义为含有氧的不稳定分子ꎬ常见的ROS种类包括单线态氧㊁过氧化氢(H2O2)㊁羟基自由基(OH-)㊁超氧化物(O2-)㊁一氧化氮(NO)和过亚硝酸根(ONOO-)等ꎬ长期处于氧化应激态会引起机体细胞功能障碍㊁蛋白质和脂质过氧化㊁DNA损伤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损伤和死亡[5]ꎮ水飞蓟素可通过发挥自身强大的抗氧化能力来治疗各类慢性疾病ꎬ因此抗氧化机制如何发挥效果是我们首先探讨的重点ꎮ1㊀水飞蓟素的抗氧化作用机制1.1㊀抑制ROS产生1.1.1㊀抑制线粒体ROS产生㊀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的重要场所ꎬ同样也是产生ROS的最主要内源性来源ꎬ线粒体在呼吸氧化过程中ꎬ其产生的能量会以电化学势能储存于线粒体内膜ꎬ在内膜两侧造成质子及其他离子浓度的不对称分布而形成线粒体膜电位(mito ̄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ꎬMMP)ꎮ在收到其他因素如缺氧㊁自噬或是病理性损伤可导致MMP异常下降[2ꎬ6]ꎬ使得呼吸链中的电子与复合体Ⅰ㊁Ⅲ中的氧气直接反应ꎬ形成超氧阴离子(O2-)ꎬ进而产生过氧化氢(H2O2)[7]ꎮ在氧化应激受损的HepG2细胞和PC12细胞中ꎬ水飞蓟素处理后可以使造模细胞的异常下降的MMP和失活的复合体得到恢复[1]ꎬ并有助于调节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2]ꎮ1.1.2㊀抑制ROS合成酶表达㊀ROS的主要来源酶有:①NADPH氧化酶(NOX)ꎬNOX引起的ROS产生受核因子Nrf2调节ꎬ核因子Nrf2是介导抗氧化保护的关键转录因子[2ꎬ8]ꎻ②黄嘌呤氧化酶(XOs):是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的一种形式ꎬ多位于内皮细胞中ꎬ是心脏病发作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ROS产生的重要来源ꎻ③一氧化氮合酶(iNOS)解偶联:机体受损导致NO释放不完全导致iNOS变得解偶联和结构不稳定ꎬ引起ROS的产生增加[2ꎬ5]ꎮ水飞蓟素处理可以抑制NOX2/4㊁XOs或通过抑制iNOS的解偶联来防止ROS过度产生ꎬ并且可以激活Nrf2和抑制NF-κB来调节信号传导抑制ROS合成酶的表达与活性[2]ꎮ1.1.3㊀抑制芬顿(Fenton)反应[2]㊀Fenton反应是指在细胞膜转铁蛋白(SLC11A3)作用下ꎬ将Fe2+转化为Fe3+ꎬ并将H2O2自发地转化为羟基自由基(OH-)ꎬ导致Fe3+和ROS累积的过程[9]ꎬ同样是ROS的一大来源ꎮFenton反应的发生会引发细胞铁死亡(ferroptosis)的发生以及重要器官中的铁离子异常蓄积进一步导致器官衰竭[10]ꎮ水飞蓟素作为良好的金属螯合剂和抗氧化剂ꎬ能有效地螯合游离Fe2+/3+㊁Cu2+等金属离子ꎬ减少Fenton反应的发生来发挥抗氧化作用并降低细胞铁死亡的概率ꎮ1.2㊀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1.2.1㊀增强抗氧化物酶的表达㊀水飞蓟素可通过增加抗氧化物酶体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体(GPX)㊁谷胱甘肽合成限速酶(GCL)以及核因子(Nrf2)的表达ꎬ并增强抗氧化物的生成如GSH的合成以及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ꎬ与多余产生的ROS进行氧化还原反应[2]ꎮ1.2.2㊀改善脂质过氧化ꎬ抑制脂质沉积㊀水飞蓟素处理可以促进脂质分解代谢和抑制脂肪生成途径而显著减少甘油三酯(TG)蓄积ꎬ上调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㊁改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水平来减轻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的NAFLD的改善作用[11]ꎮ1.3㊀清除自由基㊀水飞蓟素自身就具有强大的清除自由基功能ꎬ这似乎归功于其所有成分均含有4~6个酚羟基(Ph-OH)ꎬ这个结构给予了水飞蓟素较强的还原性ꎬ可以直接清除体内的氧化态自由基ꎮ经过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ꎬ20-OH基团被确定为最活跃的自由基清除功能基团ꎬ也是负责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的最重要基团[12]ꎮ2㊀水飞蓟素在慢性疾病的药理学研究慢性疾病是指一类病程长ꎬ病因隐匿而复杂ꎬ且有尚未完全被确认疾病的概括性总称ꎮ膳食不合理㊁身体活动不足㊁吸烟和过度饮用酒精是慢性疾病的四大致病因素ꎬ这些因素均能导致机体呈偏氧化应激态进而诱发多种慢性疾病的发展ꎮ水飞蓟素具备的强抗氧化性让其不再限制于护肝药的应用ꎬ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在其他慢性疾病中都可以发挥良好治疗作用ꎮ包括动脉粥样硬化[13]㊁慢性阻塞性肺病[14]㊁肾脏疾病[15]㊁心血管疾病[2]㊁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16]和各类癌症如胰腺癌[17]㊁胃癌[18]等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ꎬ下面集中对这些疾病的影响机制进行归纳阐述ꎮ2.1㊀抗慢性肝损伤㊀作为传统的护肝药物ꎬ水飞蓟素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导致的肝炎㊁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高胆碱㊁高蛋氨酸持续8周喂食诱导的小鼠NAFLD模型中ꎬ水飞蓟素可与橘皮素(TangeretinTG)联用共同调节氧化应激㊁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以及提高生物利用度来增强水飞蓟素对NASH的治疗作用[19]ꎮ服用水飞蓟素和维生素D和维生素E复合体(Realsil100D )6个月对NAFL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代谢标志物㊁内皮功能障碍和疾病恶化标志物的影响结果均为改善[20]ꎮ也有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可以逆转果糖与脂肪共同造模的NAFLD症状[21]ꎬ高果糖过去被认为不会引起血糖增高ꎬ近期研究表明过度果糖摄入会刺激肝细胞脂质的从头生成过程ꎬ水飞蓟素可通过下调脂肪生成基因的主要转录因子PPARγ的表达来减少果糖/游离脂肪酸(Fru/FAAs)组合导致的大量肝细胞甘油三酯积累ꎮ类似的发现水飞蓟素调抗脂质过氧化也在Vecchione等[11]建立的在脂肪变性(SS)和NASH的体外模型中ꎬ发现水飞蓟素也可防止过多的甘油三酯积累ꎬ已经证实了其可调控转录因子PPAR和FAs线粒体㊁过氧化物酶体和ER氧化酶的表达变化ꎬ特别是改善了FFAs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ꎬ以及SH条件下的凋亡信号和氧化应激标志物ꎮ而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损伤中ꎬDemiroren等[22]提出水飞蓟素可改善谷丙转氨酶(ALT)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㊁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㊁白介素-6(IL-6)和总氧化状态(TOS)的水平ꎬ并显示对肝谷胱甘肽(GSH)水平㊁炎症和坏死的积极作用ꎮ2.2㊀抗心血管疾病㊀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㊁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是关键致病因素之一[23]ꎬ在砷诱导的心脏毒性模型中ꎬ水飞蓟素显示出对氧化应激和心脏损伤显著的保护作用ꎬ并有助于恢复心脏组织的抗氧化状态和正常的组织学结构ꎬ这可能归功于其抗氧化和稳定细胞膜稳态作用[24]ꎮ2.3㊀抗代谢综合征㊀许多研究揭示了水飞蓟素可作为代谢综合症的有效治疗方法ꎬ显示了其在肥胖㊁胰岛素抵抗㊁Ⅱ型。

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不断进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纳米药物制剂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可望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纳米药物制剂的定义及研究背景所谓纳米药物制剂,即把药物包裹到纳米粒子内,形成一种新型的药物传输系统,能够突破传统药物分子的限制,达到更好的药效和安全性。

而纳米粒子的制备大致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种,其中物理法包括球形凝胶、超声波制备等,化学法包括共沉淀、乳液法等,生物法包括胶体溶胶法、纳米乳状药物等。

当前,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纳米粒子具有大比表面积、高稳定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可通过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

2. 实现针对性治疗:通过规定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对靶细胞的有选择的选择性输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3.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可以防止药物在体内沉淀和失活,从而进一步提高药效。

4. 实现药物的联合治疗:通过将不同的药物共同包装到纳米粒子内,可以实现对多种疾病的联合治疗。

二、纳米药物制剂的应用领域基于其出色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药物制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治疗:通过实现靶向药物输送、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降低药物副作用,纳米药物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比如说,纳米粒子可传递光敏剂等药物,能够在肿瘤中发挥特定治疗作用,可以充当肿瘤光热治疗的一种有力手段。

2. 心血管疾病:纳米粒子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

比如说,纳米粒子可以制造一种新型的药物释放系统,能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释放药物,从而进一步减轻心脏受损。

3. 治疗神经疾病:纳米药物为治疗神经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通过包装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纳米粒子可以实现对神经细胞的有选择的输送,从而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HPMC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简介

HPMC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简介

HPMC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简介摘要:药用辅料系药物制剂中除活性成分以外所有物料的统称,其功能除赋形外,还能保持或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1] HPMC全名羟丙甲纤维素,是纤维素的部分甲基和部分聚羟丙基醚,作为药物制剂中常用的辅料,对药物的性质有很大改善和提高。

本文就HPMC作为药用辅料的常用功能及其研究发展做一概述。

关键词:羟丙甲纤维素、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凝胶骨架片缓释制剂引言:羟丙甲纤维素作为药剂辅料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具有的其他辅料所没有的优点使其近年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医药行业,其作为辅料具有很大优越性,研究它,开发它,使其被更广的行业所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羟丙甲纤维素的理化性质羟丙甲纤维素为白色粉末, 无味、无臭、无毒,在人体内完全无变化而排出体外。

该品易溶于水,水溶液为无色透明黏稠物。

羟丙甲纤维素具有优良的增稠、乳化、成膜、分散、保护胶体、黏合、耐酸碱、抗酶等性能, 广泛用于建筑、涂料、医药、食品、纺织、油田、化妆品、洗涤剂、陶瓷、油墨及化学聚合反应过程中。

[2]由于能源的可再生意识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天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得到发展。

[3]羟丙甲纤维素能作为目前国内外用量最大的药用辅料之一,其具有许多其它辅料所不具备的特性。

①羟丙甲纤维素有优异的冷水水溶性,只要将它加入冷水中,稍加搅拌便能溶解成透明的溶液,相反在60 ℃以上热水中基本不溶解,仅能溶胀。

②羟丙甲纤维素是一种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不与金属盐或离子有机化合物作用,从而保证羟丙甲纤维素在制剂生产过程中不与其他原辅料反应,增加其稳定性。

③羟丙甲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性,并随着分子结构内取代度的增加,抗过敏性也增强。

采用羟丙甲纤维素为辅料的药品,相对采用其他传统辅料(淀粉、糊精、糖粉等)的药品,其有效期内质量更稳定。

④羟丙甲纤维素具有代谢惰性,作为药用辅料,不被代谢,不被吸收,故在药、食品中不提供热量,对糖尿病人需用的低热值、无盐、无变原性药食品具有独特适用性。

药物制剂开发

药物制剂开发

市场调研MAR KET IN G INVES T IGAT ION药物制剂开发黄胜炎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0-0453-06 近年来,全球前50强制药公司均已将药物制剂开发广泛融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据统计,2002-2005年所有上市的产品中有39%是通过制剂改进才将产品推上市场的。

1 瞄准战略高地释药系统是创造畅销药品的重要保障之一(见表1)。

1986年,我国首次将制剂研究课题列为“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物制剂研究课题的设立,以及《国家级药物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第一、二辑和《国家级化学医药与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2002年版)》的出版大大推动了我国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表1 2007年美国零售额超10亿美元的药物制剂 品名 商品名(英文名)零售额(亿美元)年增长率(%)埃索美拉唑镁(缓释胶囊)Nexiu m43.567.3复方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粉雾剂Advair D iskus33.918.8兰索拉唑(口腔速崩片、缓释胶囊和缓释干混悬剂)Prevacid33.160.3文拉法辛控释胶囊Effexor XR24.649.7泮托拉唑钠(控释片)Pr ot onix21.375.7复方伊泽替米/辛伐他汀片Vyt orin19.3932.0复方重酒石酸氢可酮/对乙酰氨基酚片Hydr ocodone/AP W P17.367.0盐酸度洛西丁缓释胶囊Cy mbalta17.3359.8混合苯丙胺盐控释片Adderall XR12.8913.9羟考酮缓释片Oxycodone ER12.5322.6非诺贝特纳米粒片剂Tri Cor11.0714.6复方缬沙坦/氢氯噻嗪片D i ovan HCT10.5221.4盐酸羟考酮缓释片OxyContin10.4452.8盐酸哌甲酯控释片Concerta10.3110.1 随着知识产权的发展,我国药品市场的分布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专利药物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9%上升至2010年的21%(见表2)。

药物制剂中的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的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的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药物制剂中的酶制剂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特异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药物制剂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酶制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一、酶制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酶制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首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的大规模生产和纯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酶制剂的成本。

其次,通过酶的工程改造和改良,可以获得更高效、更稳定和更具特异性的酶制剂。

此外,酶的包埋和固定化技术使得酶制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更加便捷和可行。

二、酶制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2.1 酶制剂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酶制剂在药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酶的催化反应,可以合成出高效的药物化合物。

酶制剂可以用于制备药物前体,通过选择性的催化反应,可以在合成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副反应,提高反应的产物选择性和产物纯度,从而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和质量。

2.2 酶制剂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酶制剂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通过酶制剂的载体化和包埋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酶制剂还可以制备纳米酶制剂,通过纳米载体的保护,增强了酶的稳定性和活性,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2.3 酶制剂在药物代谢与排泄研究中的应用酶制剂在药物代谢与排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酶制剂在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代谢动力学过程。

此外,酶制剂还可以用于药物的体内排泄研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可以提高药物的体内清除率,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三、酶制剂的挑战与展望酶制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酶制剂的稳定性和储存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长期保存和运输的需要。

其次,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再次,酶制剂的成本仍然是一个制约因素,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来降低成本。

靶向制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全)

靶向制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全)

靶向制剂的应用于研究进展(全)从剂型的发展来看,人们把药物剂型人为地划分为四代:第一代是指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汤、酒、炙、条、膏、丹、丸、散剂。

随着临床用药的需要,给药途径的扩大和工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产生了以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和气雾剂等为主的第二代剂型。

以后又发展到以疗效仅与体内药物浓度有关而与给药时间无关这一概念为基础的第三代缓控释剂型,它们不需要频繁给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

第四代剂型是以将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器为目的的靶向给药系统。

显然,这种剂型提高了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浓度,减少在非病灶部位的分布,所以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指数并降低毒副作用。

对于药剂学的发展, 第一代: 常规制剂, 以工艺学为主, 生产以手工为主, 质量以定性评价为主; 第二, 缓释长效制剂, 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理论指导, 生产以机械化为主, 质量控制定量、定性结合; 第三代, 控释制剂, 制剂质量控制要求有体内的生物学指标; 第四代, 靶向制剂, 将有效药物通过制剂学方法导向病变部分, 防治与正常的细胞作用, 以降低毒性的最佳的质量效果。

缓释制剂(SRP):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加的治疗效果的制剂,但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率受到外界环境如PH 等因素影响。

《中国药典》规定,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其他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每24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控释制剂(CRP):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缓释和控释制剂的主要区别是在药物释放速度方面缓释制剂是药物在体内先快后慢地缓慢释放,常为一级过程;控释制剂是控制释药速度一般是恒速的.为零缘或接近零级过程.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