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亲和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12第十二章醛和酮核磁共振谱(第5轮)答案

1. 2-丁烯醛
CH3CH=CHCHO
2,4-戊二酮
4-氯-4-甲基-2-戊烯醛
14. CH3COCH2CH2OH 15. (CH3)2 CHCH2CHO
4-羟基-2-丁醇
4-甲基丁醛
2. 二苯甲酮
C O
3. 2,2-二甲基环戊酮
O
C
CH3
CH3
4. 3-(间羟基苯基)丙醛
5. 甲醛苯腙
6. 丙酮缩氨脲
)。
A.糠醛
B.甲醛
C.乙醛
D.苯甲醛
9. 醛.酮与锌汞齐(Zn-Hg)和浓盐酸一起加热,羰基即被( C )。
A.氧化为羧基 B.转变成卤代醇 C.还原为亚甲基 D.还原为醇羟基
10. C6H5COCH2CH2C6H5 的系统命名法名称应该是:(B )
A.1,3-二苯基-3-丙酮
B.1,3-二苯基-1-丙酮
8.
CHCHO
CH3
2-环己基丙醛
9.
O CH3
CH3 C CHCH2CHO
3-甲基-4-氧代戊醛
10. CH3CHCH2COCH2CH3
CH2CH3
11. CH3COCH2COCH3
Cl
12.
(CH3)2CCH CHCHO
5-甲基-3-庚酮
13.
CH3 CH3C N OH
丙酮肟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结构式
R CH R' OH
R CH2 R'
NH2NH2 , NaOH (HOCH2CH2)2O
R
CH2
R'
还原能力较强,还能还原碳碳不饱和键。 还原能力较弱,仅能将羰基还原成羟基。 还原能力比四氢硼钠稍强,能还原羧基。 Clemmensen 还原法 黄鸣龙还原法
有机化学徐寿昌第二版第12章醛和酮核磁共振

◆醛酮的红外光谱
羰基化合物在1680~1850cm-1处有一个强的羰基伸 缩振动吸收峰。醛基C-H在2720cm-1处有尖锐的特征 吸收峰。
乙醛的红外光谱
1
2
羰基若与邻近基团发生共轭,则羰基吸收频率降低: 苯乙酮的红外光谱
12.4.1 亲核加成反应 ◆烯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 ◆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易与HCN、NaHSO3、
R1 R2
例如:
C=C
R1 R2
+Ph3P=O
=O + Ph3P=CH2
=CH2
CH3CH=CHCHO+ Ph3P=C(CH3)2
CH3CH=CHC=C(CH3)2
该反应1945年由德国化学家Wittig发现,对有机合成特别是 维生素类的合成做出了巨大贡献。1979年Wittig 在82岁时获得了 Nobel化学奖.
◆反应历程(亚硫酸氢根离子为亲核试剂):
O
◆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 被氰基取代,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 产率也比较高。
PhCHONaHSO3PhCHSO3NaNaCNPhCHCNHCl/△ PhCHCOOH
OH
OH
OH
பைடு நூலகம்
◆醛酮与NaHSO3的加成反应活性: 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环戊酮>苯乙酮(不反应).
◆希夫碱还原可得仲胺。在有机合成上常利用芳醛与 伯胺作用生成希夫碱,再还原来制备仲胺。
⑦醛酮与Wittig试剂的加成:
Wittig试剂为磷的内蓊盐,即磷叶立德.由三苯基磷 与卤代烷反应得到磷盐.磷盐与碱作用得到Wittig试 剂: Ph3P+—C-R1(R2). 反应通式为:
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反应条件反应

一、概述共轭二烯烃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具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其中,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是共轭二烯烃的两种典型反应。
本文将就这两种反应的条件、机理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12加成反应1.定义12加成反应是指加成试剂(如溴、卤代物等)在共轭二烯烃的12位置上发生加成的反应。
2.条件(1)溴和卤代物:在适当的溶剂(如二甲基亚硝胺)中,与共轭二烯烃在室温下反应即可发生12加成。
(2)催化剂:有机铍试剂、三乙基铝等催化剂也可催化12加成反应的进行。
3.机理12加成反应的机理是共轭二烯烃中π电子云在加成试剂的作用下,在12位置上发生亲核加成,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4.应用12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构建含有羰基或羟基的有机分子,制备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醛、羰基酸等。
三、14加成反应1.定义14加成反应是指加成试剂在共轭二烯烃的14位置上发生加成的反应。
2.条件(1)氢化试剂:氢气或金属氢化试剂(如Pd/C、PtO2)在适当的溶剂和温度条件下,与共轭二烯烃发生氢化反应,进行14加成。
(2)硫醇和亚硫酸盐:硫醇和亚硫酸盐也可以与共轭二烯烃进行14加成反应。
3.机理14加成反应的机理涉及氢化试剂或硫醇亲核进攻共轭二烯烃的14位置,形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4.应用14加成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重要反应之一,可以制备烷基化合物、硫醚化合物等有机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12加成与14加成反应条件反应比较1.温度12加成反应多在室温下进行,而14加成反应往往需要加热反应。
2.加成试剂12加成反应通常使用溴、卤代物等加成试剂,而14加成反应则主要使用氢化试剂或硫醇类试剂。
3.机理12加成反应以π电子云的亲核加成为主,而14加成反应则涉及氢化试剂或硫醇的亲核攻击。
4.应用12加成反应常用于合成羰基、羟基等有机化合物,而14加成反应则在制备烷基化合物、硫醚化合物等有机分子时有更广泛的应用。
亲核反应的五种反应名称

亲核反应的五种反应名称亲核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其特点是亲电子试剂与亲核试剂之间发生电子亲核配对而形成新的化学键。
下面将介绍亲核反应的五种常见反应名称,并对其进行拓展解释。
1. 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亲核反应,指的是酸和醇(或酚)反应生成酯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酸性条件和催化剂的存在,例如酸催化剂或酸酐。
酯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合成酯类化合物,如香精、染料和药物。
2. 醇醚反应:醇醚反应是一种亲核取代反应,指的是醇与亲电试剂(如烷基卤化物、醇基卤化物)反应生成醚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碱性条件和催化剂的存在,如碱催化剂或亲核试剂的过量使用。
醇醚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合成醚类化合物,如溶剂、溶媒和表面活性剂。
3. 酮醇互变异构反应:酮醇互变异构反应是一种重要的亲核反应,指的是酮与醇之间发生互变异构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酸性或碱性条件的存在,以促进酮与醇之间的质子转移或亲核取代反应。
酮醇互变异构反应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可用于生成不同的酮或醇异构体,从而获得具有不同性质的化合物。
4. 羧酸酯化反应:羧酸酯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亲核反应,指的是羧酸与醇反应生成羧酸酯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酸性条件和催化剂的存在,如酸催化剂或酸酐。
羧酸酯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合成酯类化合物,如涂料、塑料和染料。
5. 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一类亲核取代反应,指的是亲核试剂与亲电试剂之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的化学键。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如烯烃与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可用于构建碳-碳和碳-杂原子键,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有机化合物。
总的来说,亲核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通过亲电子试剂和亲核试剂之间的反应生成新的化学键。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构建有机分子结构、合成药物和化学品,并推动有机化学的发展。
炔烃的亲核加成

炔烃的亲核加成炔烃是一类含有碳碳三键的有机化合物。
由于其特殊的碳碳三键结构,炔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以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引入各种官能团。
在有机合成中,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可以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可以分为酸催化和金属催化两种机制。
1. 酸催化亲核加成反应酸催化的机制是通过质子化炔烃中的碳碳三键使其亲电性增加,进而与亲核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例如,乙炔(C2H2)与水发生酸催化的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乙醛(CH3CHO):C2H2 + H2O → CH3CHO2. 金属催化亲核加成反应金属催化的机制是利用金属离子作为中间体,促进炔烃与亲核试剂的反应。
常见的金属催化亲核加成反应包括氢化反应、卤化反应和环加成反应。
(1)氢化反应炔烃可以与氢气在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氢化反应。
最经典的例子是乙炔与氢气在铂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乙烯:C2H2 + H2 → C2H4(2)卤化反应炔烃与卤素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烃。
例如,乙炔与溴在存在铁为催化剂下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C2H2 + Br2 → BrCH2CH2Br(3)环加成反应炔烃可以通过环加成反应形成环状化合物。
例如,乙炔与氢氰酸(HCN)在酸的存在下发生反应,生成丙烯腈(CH2=CHCN),即将乙炔中间的碳原子和氰基(CN)中的氮原子连接起来形成环状化合物:C2H2 + HCN → CH2=CHCN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不仅可以生成单官能团的化合物,还可以进行多组分亲核加成反应,生成多官能团的化合物。
例如,炔烃可以与醛、酮等亲电试剂同时发生加成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酮、酸等化合物。
总结起来,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手段,可以通过酸催化或金属催化的方式与亲核试剂发生反应,生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这些反应为有机合成提供了丰富的化学方法学,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材料化学等领域。
亲核加成机理

肟
(3).
与肼、苯肼、2,4- 与肼、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
NH2
H 2N R C O (R')H
R C N NH2 (R')H
R (R')H
腙
H2N NH R C O (R')H
O2N
C N NH
苯腙
NO2
R C O (R')H
H2N NH
O2N R C N NH (R')H NO2
2,4-二二二苯腙
COOH CH3 C CH3 OH
5 -H2O
CH2=C-COOH CH3
α-羟基酸 羟基酸
α,β-不饱和酸 不饱和酸
反应机理
CH3 CH3
-
C=O
CN
可逆
CHC OH O- 不可逆 CH3
反应条件 反应必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实例
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
R H
(1). 与胺作用生成希夫碱(Schiff base)
(Ar)R
H2O (Ar)R H2N R'' (Ar)R OH C C O C (R')H NHR'' (R')H (R')H
NR''
只有伯胺可发生此反应
希夫碱
(2).
与羟胺(H2N-OH)作用生成肟 OH) 与羟胺(
R R H2N OH C O C N (R')H (R')H OH 白
甲醛 > 乙醛 > 脂肪醛 > 苯甲醛 > 丙酮 > 环戊酮 > 脂肪族甲基酮 > 苯乙酮 > 芳基烷基酮 > 二苯甲酮
羧酸和取代羧酸亲核加成-消除反应
R CH2OH
1. LiAlH4 2. H2O
直接还原羧酸: LiAlH4用量多, 反应开始剧烈, 后较慢,
先酯化再还原: 反应较易进行,产率较好, 反应条件相对比较温和, LiAlH4用量较少
➢ 合成上由羧酸 制备伯醇,宜先酯 化再还原
补充内容:能被LiAlH4还原的化合物及其产物类型
O R CH
✓ P-π共轭=> C=O键增长:120—>123 pm
✓
C—O键缩短:143—>136 pm
✓ 使得羧基碳原子上的正电性削弱 ✓ —>亲核加成比醛酮难
✓ O—H键极化加大,键变弱,H+易离去—>酸性
✓ α—H受C=O吸电子的影响,仍有酸性,但比醛酮弱
1、酸性:
羧酸根负离子的共振式与稳定性
O
B:
-溴十一碳酸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1、分子中有两个部位可形成H-键,常以二聚体存在。
R-C
O H-O O-H
O
C-R
1)、b.p很高(比M相近的醇高)
例:
M甲酸 = M乙醇,
b.p 100.7℃ 78.5℃
2)、与水形成H-键=>易溶于水
C1—C4 的酸与水混溶,R增大,水溶性↓
波谱性质:
IR:特征吸收: νC=O: 缔合 1725-1700cm-1 不饱和芳香 1680-1700 cm-1
COOH OCOCH3
阿司匹林 (解热镇痛)
(CH3)2CHCH2—
CH3 CH-COOH
布洛芬(抗炎镇痛)
O CH2–C–NH—
O
S CH3
N
CH3 COOK
青霉素G钾(抗菌剂)
一、分类和命名: O
亲核加成反应速率的判断
亲核加成反应速率的判断亲核加成反应速率的判断是化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化学反应中,亲核加成反应是指亲核试剂与底物之间的加成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
亲核试剂是具有亲核性质的物质,能够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子对给底物,从而促使化学反应的进行。
亲核加成反应速率的判断对于合成有机化合物和理解化学反应机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判断亲核加成反应速率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亲核试剂的性质:亲核试剂的性质决定了其与底物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速率的快慢。
一般来说,具有强亲核性质的试剂反应速度较快,而亲核试剂的浓度越高,反应速度也越快。
2. 底物的结构:底物的结构对于亲核加成反应的速率有着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底物的活性位点越易于受到亲核试剂的攻击,反应速率也越快。
同时,底物分子中的其他基团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一些特殊的基团或官能团可能会提高反应的速率。
3. 溶剂的选择:溶剂不仅对于化学反应的溶解度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都会对亲核加成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通常来说,极性溶剂会促使反应速率加快。
4. 温度的控制:温度对于亲核加成反应速率的判断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为高温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使得原子和分子活跃,从而促使化学反应的进行。
综上所述,在判断亲核加成反应速率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亲核试剂的性质、底物的结构、溶剂的选择以及温度的控制。
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亲核加成反应速率的快慢。
这对于合成有机化合物和理解化学反应机理都至关重要,可以指导我们在设计合成路线和优化反应条件时的决策。
亲核加成——精选推荐
亲核加成反成(简单的)一般是指醛、酮与氢氰酸、亚硫酸氢钠等的加成。
现以醛、酮与氢氰酸加成反应历程为例讨论如下。
实验表明,醛、酮与氢酸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快慢,与介质的pH 值有关,如碱可使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加酸则使反应速度减慢、其历程为:上述加成反应是可逆的,亲核试剂CN-进攻醛、酮分子中羰基碳原子是决定反应速度一步。
由于氢氰酸是一个弱酸,不易离解成氰离子,加碱有利于CN-的生成,因此可使加成反应速度加快。
反之,加酸抑制氢氰酸的离解,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因素除试剂外,还与羰基的活性有关。
而羰基的活性主要取决于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电子效应亲核试剂与醛、酮加成,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越难进行;电子云密度越小,则反应越易进行。
而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主要取决于连接在羰基上的基团,如果基团是吸电子的,则会降低羰基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从而有利于亲核加成反应。
如果基是供电子基团,所以连接在羰基碳原子上的烷基越多,电子云密度就越高,则越不利于亲核加成反应的进行。
这就是为什么酮比醛反应活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羰基与碳—碳双键或芳环直接相连,由于π-π共轭效应的结果,使羰基碳原子上的部分正电荷离域到比键或芳环上,因此不利于亲核核试剂的戟。
这就是芳香醛或酮一般比脂肪醛或酮活性差的原因。
空间效应随着醛、酮羰基上所连接的烃基的体积增大,空间位阻增大,使亲核试剂难于接近羰基碳原子。
另外,随着加成反应的进行,羰基碳原子由sp2杂化变化成了sp3杂化,键角由接近于120o 变成接近于109.5o,即分子内与羰基相连的烃基距离小,相互排斥力增加,不利于加成反应。
所以,醛比酮活泼。
可以预料体积小的甲基酮比一般酮要活泼,环酮比相同碳原子的烷基酮活泼。
综合上述因素,醛、酮对亲核试剂加成的反应活性次序为:亲核加成反应动态演示。
高等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苯炔
第十二章苯炔苯炔(benzyne) 又称脱氢苯。
为比苯分子少两个氢的化合物。
苯炔及其衍生物是从某些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研究中发现的。
1953年美国的J. D.罗伯茨用氨基钾处理1-位碳上用14C 标记的氯苯,得到1-位和2-位碳上含有等量14C 的两种苯胺。
12.1 苯炔的定义这一反应的第一步发生卤化氢的消除反应产生苯炔,然后苯炔再与氨发生加成反应,得到1-和2-位碳上都有14C 标记的苯胺。
这一中间体的证实可以解释许多芳香亲核反应在过去难以解释的现象。
苯炔的一个C≡C连结在苯环中,C≡C 两端的键被迫弯曲,不能保持线型构型,环张力很高。
苯炔极不稳定,至今尚无法在一般条件下将苯炔分离出来,不过有人在8K的低温下于氩模床中获得稳定的苯炔。
苯炔亦能与碘代二羰基镍形成稳定的二聚π络台物。
实验研究也发现其他的芳炔,如萘炔(1,2)、吡啶炔等等。
N12.2 苯炔的结构关于苯炔的结构,可以设想有两种情况。
首先,如下图所示,分子具有一个三键;两个碳原子有sp杂化轨道。
结构式1这里,sp2杂化轨道和sp杂化轨道之间得到重叠则必须有很大的扭曲;因此,苯炔是非常活泼的。
在另外一种结构里,除了脱掉两个相邻的氢原子以外,苯环基本上没有被扰乱。
在相邻的sp2杂化轨道之间必然有些重叠,这样形成一个很弱的键,这种情况和观察到的活泼性是一致的。
结构式2至于苯炔的结构到底属于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倾向性的意见属于后者,红外光谱也表明苯炔应具备结构式2所示的结构。
=140.4036KCal/mol 理论计算几何构型Hf理论计算HOMO轨道12.3 苯炔的生成在许多反应里,苯炔是作为中间体存在的。
但是在所有的例子里,反应都是从邻位脱掉了一个电负性的基团和一个电正性的基团。
(1)脱卤化氢F>Cl、I烷基锂在-30°C 处理卤代芳烃(2)邻卤代金属有机化合物-70 °C 稳定、-60 °C 分解成苯炔-70°C 副反应F>Cl 、Br(3)脱掉中性基团亚硝酸异戊酯苯并二氧化噻二唑(4)环状化合物的分解一个特别缓和的方法是:在0°C,用四氢呋喃覆盖盐(湿的时候是稳定的),使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化合物分解,形成苯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效应:具有较小体积的亲核试剂, ③ 空间效应:具有较小体积的亲核试剂,利于反 应进行。 应进行。
三. 亲核加成反应实例 1. Wittig 反应 Ph P C R 3 2
C O Ph3P C R' R C
Ph3P CH2
C R R'
膦的内 盐 即:膦叶立德 (ylide)
1) 反应机理
-H
H2O CR3
碱催化( 碱催化(BAC2): :
O RC OR'
OH
慢
O R C OR' OH
RCOOH R'O
RCOO + R'OH
由于羧酸根离子的生成,使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不可逆, 由于羧酸根离子的生成,使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不可逆, 不可逆 可逆的。 称为皂化;但酸催化的酯水解反应是可逆的 称为皂化;但酸催化的酯水解反应是可逆的。
CCl3CHO
OH Cl3C C OH H
空间效应:与羰基相连的基团空间效应越大, 空间效应:与羰基相连的基团空间效应越大,越不
利于反应进行。 利于反应进行。
Nu
R R'
C
O
O R C R' Nu
sp3杂化 四面体
sp2杂化 平面三角型 不同羰基活性: 不同羰基活性:
O H C H >R O C H > O > C R > O>R O C O C
络合金属氢化物: LiAlH4 络合金属氢化物:
O C H O C R O C Cl O C OR' O C OH C C C C
NaBH4
还原
还原 LiAlH4 不 还 原
NaBH4 不
还 原
六. 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
C C C O R
Nu
Nu
O
Nu C C C O R
OH R C OR' O H H
OH R C OH O
R' H
RCOOH + R'OH + H
三级碳原子时 在酸催化时常发生烷氧键断裂 烷氧键断裂( 若R’ 是三级碳原子时,在酸催化时常发生烷氧键断裂(AAL1): :
OH RCOOCR3 H R C O CR3
OH R C O + CR3
H 2O
HO CR3
CH2CH2COOC2H5 CH2CH2COOC2H5
CH2CH2COOC2H5 CH2 CH2CH2COOC2H5
O
(1) NaOC 2H5, C6H6, 80℃ ℃ (2) H+, 80% %
H COOC2H5
O
(1) NaOC 2H5, C6H6 (2) H+, 78% %
H COOC2H5
五. 金属氢化物与羰基的加成反应
A C B OH
A
A C B + HA OH
二. 羰基的活性
1. 底物
Y
C O
HCOH > RCHO > RCOCH3 > RCOR > C6H5COR
电子效应:反应活性取决于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 电子效应:反应活性取决于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 当Y为 C C, C C, Ph 时,具有 效应,羰基 具有+C效应 效应, 为 活性降低。 活性降低。
O OH
CH 3 CHCH 2CH
CH 3CHCH 2 CH
四. 羧酸衍生物与亲核试剂的反应 反应机理
R L C O Nu Nu R L C O
Nu R
C O + L-
属于加成-消除型反应,羧酸衍生物的活性为: 属于加成-消除型反应,羧酸衍生物的活性为:
RCOCl>(RCO)2O>RCOOR>RCONH2
Nu C C R
H
Nu C C C OH R
H
1,2-加成 -
C O R
C C C R
C O
Nu
C C
影响加成方式因素
1. 2.
Michael加成 1,4-加成 加成 -
底物和亲核试剂活性:羰基活性大,试剂的亲核性强时,1,2-加成 底物和亲核试剂活性:羰基活性大,试剂的亲核性强时,1,2-加成 空间位阻都小时, , 加成 空间位阻都小时,1,2-加成
-I效应: 效应: 效应
- Cl > - OCOR > - OR > -NH2
离去倾向: 离去倾向: Cl > RCOO > RO > NH2
1. 酯的水解
一般酰氧键断裂
OH
酸催化( 酸催化(AAC2): :
RCOOR' H
快
O R C O R'
OH R C OR' OH2 +
R C OR'
慢 H2O (慢)
第十二章 亲核加成反应 (Nucleophilic Addition) 反应机理: 碱催化: 碱催化:
O Nu A C B
慢
δ+ δ - C O
O A C B Nu
H A
O A C B Nu
-A
H 或 E+
OH A C B Nu
A C OHNu酸催化: 来自催化:AC B O
A C OH
Nu H
B
B
A C B + H Nu OH
C O + Ph3P
CR2
C O R2C PPh3
C O R2C PPh3
C O C + PPh3 R R
C O R2C PPh3
例如: 例如:
CHO Ph3PCHCH3 COOCH2CH3 COOCH2CH3 CH CHCH3 Ph3P O
O
Ph3P CHOCH3
H+ H2O
CHOCH3
CHO
2. 羟醛缩合 (Aldol Reaction)
2. Claisen 酯缩合及相关反应
O O O -OC2H5 CH3CCH2COC2H5 2 CH3COC2H5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二步:
O CH3 COEt O
NaOC2H5 C2H5OH
O CH2 COEt
CH2 COEt
O
O
O CH3 C OEt CH2 COEt + OC2H5
O CH3 > R C R
2. 试剂的亲核性
对于同一羰基化合物,试剂的亲核性越强, ① 对于同一羰基化合物,试剂的亲核性越强,反应 的平衡常数越大。 的平衡常数越大。
C > N > O > X
试剂的亲核性依次减弱
② 试剂的可极化度越大,则利于亲核加成应的进行。 试剂的可极化度越大,则利于亲核加成应的进行。 CH3CH(OH)2 K≈ 1 CH3CHO + H 2O K≈ 104 CH3CHOH CH3CHO + HCN
CH3CHO
PhCHO
HCN
OH H C CN CH3
K>104
HCN
OH H C CN Ph
H 2O
K=210
是强吸电子基团, ① Cl3C 是强吸电子基团,使羰基 带有更多的正电荷; 带有更多的正电荷; 产物中形成分子内氢键, ② 产物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产物 稳定,平衡向右移动。 稳定,平衡向右移动。
PhCH
O CHC R
EtMgBr
Et PhCHCH2COR
PhCH2
Et CH C R OH
R 1,4-产率 产
H 0%
Me 60%
Et 71%
i-Pr 100%
醛:1,2 - 加成,酮:1,4 - 加成 , 加成, ,
CH3CHO + CH3CHO
OH
碱催化机理: 碱催化机理: 机理
Step 1
O HO + H CH 2CH HOH +
O CH3CHCH2C H OH
O CH 2 CH CH 2 O CH
O
O CH2 CH CH2 O CH
O
O
Step 2
CH3CH
CH3CHCH2CH
Step 3
O
O HOH
OH
C2H5OH
CH3 COEt + CH2 COEt O O CH3 C CH2 COEt
O
第三步: 第三步:
O CH3 C CH2
O COEt + OC2H5
O
O
CH3 C CH COEt O CH3C CH O COEt
分子内酯缩合反应- 反应: 分子内酯缩合反应-Dieckmann反应: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