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所谓文艺学,是对研究文学的各门学科的总称,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二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文学本质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以生发展论。
3、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四要素:宇宙、作者、作品、读者。
4、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文学的本呈是它的审美性。审美:将文学与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因此,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6、审美性的具体表现在:A、形象性:文学是以诗意、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诗意、感性的把握世界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象。文学中的世界总是具体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形象并不限于视觉方面,它诉诸于整个感官的心灵。B、情感性:首先,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再次,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C虚拟性:首先,语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其次,即使是这表现形态,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必然有所变动。
7、艺术分类主要有:A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B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C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以艺术构成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为标准,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
8、语言艺术是把以语言为材料构建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其特点:A形象的间接性:第一层含义是把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到,第二层含义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文学形象并不是一种精确的和定型的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另外每个人看到的文学形象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间的限制。语言是心灵的表现。人的心灵的领域是极其广阔的,因而,语言活动的领域也是极其宽广的,另一方面,语言是一种人为的,它一般都能够加以表现。C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灵,特别适用于表现缺乏感官直接性的人的内心世界,另外,文学表现人的内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0、“意象”的观念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易经*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最早把“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范畴提出来的是刘勰。《文心雕

龙*神思》中说“窥意象而运斤”。
12、意象的定义:意象应该是主体和客体、心和物、意与象的统一。意象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摹仿,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创造。文学意象是不同于一般形象的,它是更具有内涵和意蕴的形象。
13、从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意象的表现功能方面来看,意象大体可以分为描述型、比喻型、象征型。
14、柏拉图大概是最早把“典型”用于艺术理论之中的人——《理想国》、
15、所谓典型,最简明的概括就是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内涵,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16、典型的基本特征:A、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会停留在对一般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提示上,总是试图提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如鲁迅所塑造的阿Q。B、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典型人物首先要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阿Q鲜明的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C、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最富于独创性、新颖性的艺术创造是最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的。
17、所谓典型环境,是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
18、意境理论正式形成于唐代。其定义:意境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的丰富意蕴。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和联想。
20、意境的特征:A、情景交融,如何情景交融:第一种、景中生情。这是在形象构成的外观上以对客观自然景物的关照和描绘为主,读者在诗中很少读到主体的精神和感情,但物以情观,景中含情,句句关,情藏景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种,情中含景。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明显偏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即情重于景,情中见景。第三种,情景并茂。B、虚实结合。所谓“实”,是笔墨所到的实象、实境,是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作品中实存的景、形、境的描写。所谓“虚境”,是指由作品实境所诱发和激起的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是读者随实象实境描绘所产生的无限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虚实结合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一种是“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C、含蓄空灵之美。
21、王国维从意境的主体和客体、心与物关系的角度对意境所作的分类,即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

按王国维所说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帮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人的情感在诗中不直接显出,诗人所融注的主体情感色彩较蕴籍淡泊,造成一种仿佛无我的印象,但并非真的无我。有我之境的特点:王国维认为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帮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的主体意志较为显豁,融注的主体情感色彩为强烈的境界。
22、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强调文学的教育功能。
23、中国文学批评上,强调文学社会政治功能“教化说”一直是儒家文论的重心。
24、孔子总结了诗歌具有的多方面的社会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5、梁启超提出小说影响人的“熏、侵、刺、提”四种力。
26、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文学社会功能的核心。
27、所谓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把文学作品能够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它具体包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
28、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文学所反映的生活和作家对它的审美评价的有机统一。
29、文学作品与科学内容相比,特点更为明显。首先,文学所反映的对象与科学不同,科学是分门别类的研究,文学是把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把握的。其次,文学内容具有科学内容不可比拟的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其次,科学内容以抽象概念的方式存在,以逻辑力量作用于人的理智,文学作品的内容则是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着,显现于具体的艺术形象之中,以情感人。
30、文学作品的形式,就是把文学作品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的统一。
31、题材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提炼和改造而成,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是生活现象,题材不等于素材。
32、文学作品的题材,一般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
33、人是题材的中心。人物的塑造有不同类型: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心态人物。扁平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单一、鲜明和缺少变化。圆形人物性格表现大致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是富于变化和流动性的人物,第二、圆形人物容量大,性格具有多质、多问、多义的特点;第三、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和多义性并不意味着其性格的对立和分裂。
34、环境可以分为定实的环境、假托的环境和虚幻的环境。
35、情节是指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6、文学休息日的主题是作品形象体系所显示出来的主导情感和主导思想,这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和主旨。
37、主题的特点:主题是情与理的统一,主题始终是蕴含

在艺术形象中的,统一性和多义性,主题意蕴的客观性。
38、“陌生化”又称为“反常化”,文学的基本功能是骊受日常生活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过程起反作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使我们对熟悉的东西“陌生化”,从而更好的唤起人们的意识得到升华。
39、文学题材是构成文学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由一定作品群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共同特征所构成的一种形式规范。
40、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说到“文”就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41、“三分法”主要是以文学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方式作为分类的标准的,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42、“四分法”注重从文体的形态出发进行分类,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43、最初,诗歌和音乐、舞蹈合为一体。
44、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重在抒情的文学样式。其特征:浓郁的抒情性;形象创造的特殊性;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
46、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
47、小说是最重要的叙事文体,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以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48、戏剧文学的特点:A、用人物展示剧情塑造形象;B、具有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C、适应舞台时空的戏剧结构。
49、戏剧冲突:就是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它是人物思想性格在特定戏剧情境中相互撞击、相互影响的结果。
50、西方古典注意主义戏剧根据其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理解,提出了“三一律”:时间的一律、地点的一律、动作的一律。
51、悲剧,是指内容严肃、格调崇高,表现正面主人公失败或毁灭的戏剧。悲剧的一般特征:首先是冲突的性质,只有正面主人公在出于自己意志的行动中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或者是遭遇到不可避免的不幸时才可能成为悲剧。其次,悲剧产生的应该是严肃、沉郁并倾向崇高之美的感情,使人超越日常生活态度和道德水平。鲁迅把悲剧概括为“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52、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
53、创作过程分为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54、艺术构思指的是作家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围绕一定创作目的,在内心世界孕育艺术形象的过程。它包括艺术形象的孕育、主题意蕴的提炼、情节结构的酝酿、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探讨等内容。
55、艺术思维的规律和特征表现在:以感性意象为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艺术思维的中心环节;情感是艺术思维的原动力

;抽象思维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辅助作用)。
56、直觉是一种不经分析和推论而直接抵达事物底蕴的心理能力。
57、灵感是情感和思想高度集中而产生的一种意识飞跃升华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积极、肯定和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其思维特征是:偶发性;创造性;亢奋和忘我性。
58、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理论。
60、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
61、文学创作活动总的来说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作家创作作品其总体设想和基本构思,都应该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而创作过程中某些具体的环节和细节则可以是无意识的。无意识作为实践经验的沉积物,曲折地反映意识发展所达到的水平。
62、创作方法,就是作家在创作过程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63、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分为:一、现实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它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基本精神就是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第二、现实主义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要求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但不是要作家表现自己的主观倾向性和理想,只是要求这种主观性和理想的表现深隐在对客观对象的描绘中。第三、现实主义注重写实,追求细节描写的真实必和典型性的统一。
64、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
65、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浪漫主义突出的特征表现为它的浪漫精神,也就是理想主义的精神。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生活理想的追求,用美丽的理想来代替不足的现实,都不是已有的生活,而是作家理想的生活,是人类应该有和可能存在的生活;第二、把人物理想化;第三、浪漫主义作家侧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心灵;四、作家多采用大胆的和夸张的手法。
66、后期现代象征主义被视为现代派文学的第一个主流。
67、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点:一、它着重写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下扭曲了的人与社会、 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二、现代派文学在艺术表现主体的本能和潜意识,重视心理的真实;三、在艺术形式上强调创新,对传统多持否定态度。
68、文学风格,就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作家精神个体性和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风貌。
69、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主体心理结构和特征,它是作家兴趣爱好,气质性格,修养和才能禀赋等方面因素的总和。
70、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表现关系是:从艺术感受力看,有创作个性的作家的艺术感受总是很独特的;从艺术趣味来看,创作个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从艺术气质方面来看,创作个性的影响就更不

可忽视了;从艺术传达上来看,一个成熟的作家在作品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总是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影响作品的风格。
71、主体因素,即创作个性,是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72、文学有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
73、时代风格:就是一定时期的主导的矛盾、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总会影响到这时期的作家,是他们形成相同或相近的风格。如:“汉魏风力”“建安风骨”“盛唐之音”等。
74、一些思想倾向,艺术倾向,文学观点,审美趣味相同或相近的作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创作风格表现出鲜明的一致性。这种创作倾向相近、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家群或作家结合体,被称为文学流派。
75、文艺起源的几咱主要学说:一、摹仿学,是最为古老的艺术起源说,主要代表 人物有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观点认为:摹仿是人的本能,艺术起源于对于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二、游戏说,代表人物席勒和斯宾塞,也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观点认为:艺术活动就是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或冲动;三、巫术说,是十九世纪末以来在西方兴起的有影响的艺术起源理论,首创者是英国的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又被称为“泰勒—弗雷泽理论”。巫术说从原始人类的巫术活动中寻找艺术的起源,认为最早的艺术是原始人巫术意识的产物,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巫术的目的,艺术就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四、表现说。
76、劳动是人类最主要、最基本的生存活动。
77、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主要功因。
78、经济对文学发展起最后的决定作用。
79、社会生活中,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最大。
80、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消费,表现在:一、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纯粹的商品交换关系;二、文学消费必须服从一般商品消费的规律;三、商品消费的所有动作方式在文学消费中也同样存在。
81、文学消费之所以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而具有精神享受的性质,原因在于:一、一般的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二、文学产品的消费具超时空性。三、文学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并却具有参与性。要求消费者投身其中。
82、文学接受,是读者面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参与其中,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填补、创造、生产或译解的种种活动的统称。
83、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

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把握艺术形象,玩味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而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84文学鉴赏的创造是一种再创造。
85、再创造:是指作家写出作品已是一次创造,而读者在文学鉴赏中要根据作者的文本发挥想象,再进行一次创造。这种创造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作品中的形象的补充、丰富与改造,一是对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的挖掘、归纳与提炼。
86、期待视野:是德国的尧斯提出来的,意思是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的过程中,接受主体由于本身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经验、欣赏习惯等,会综合形成一种对于文学作品的期待、思维定势和欣赏水平。
87、文学鉴赏的过程:一、感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学去把握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二、体味阶段。任务是读者还必须走进文学作品,去体验形象所包孕的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三、领悟阶段。任务是对内蕴和它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等更深入的理性的把握和领悟。
88、文学鉴赏的心理特征: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充满了联想和想象;文学鉴赏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文学鉴赏过程中情与理是互相渗透的。
89、文学鉴赏有差异性和一致性。
90、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是指在文学鉴赏中,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产生了感应关系,从而导致主客体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大,达到高潮。
91、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价的科学活动。
92、文学批评的性质:一、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客观公正地说明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二、文学批评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其职能有三个:阐解和说明;判断和评价;引串和发挥。
93、批评标准有相对性和客观性。
94、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高标准,它要求把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作为评价作品的主要尺度。
95、恩格斯把“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确立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