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系统PPT资料57页
给水工程规划PPT课件

绿地 特殊用地
用水量指标
0.20-0.50 0.30-0.60 0.20-0.30 0.25-0.50 0.10-0.30 0.50-0.90
注: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第32页/共129页
总体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续)
3. 年递增率法(4%~6%)
• 2.一区包括: 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 重庆; 二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 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 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三区包括: 新疆、青海、西 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
第20页/共129页
5.消防用水量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第21页/共129页
6.未预见用水量
《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按最高日可用水量的15%~25%计算。 总结:
• 城市用水量标准有总体规划使用的标准(综合用水量指标)、详细规划使 用的标准(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市政用水量标准、消防用水标准等)和建 筑设计使用的标准(住宅、公建和单个用水器具用水定额等),在使用中 应注意。
第24页/共129页
总体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续)
1.人均综合指标法
确定出规划期末人均用水量指标,根据规划确定 的人口数,计算出用水总量。
规划人口数 ×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 规划期末城市总用水量
区域
表1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
(万立方米/(万人·d))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第二章 给水系统

输水管渠和管网,输水管渠是将原有水送到水厂 的管渠,管网是将处理后的水送到各个给水区的 全部管道。
调节构筑物,包括各类贮水构筑物(如高地水池、 水塔、清水池等),用以贮存和调节水量。
水塔可根据城市的地形特点,设在管网起端、中 间或末端,分别构成网前水塔、网中水塔和对置 水塔的给水系统。
特点: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客观上反映工业用水 水平;对比性强(即本市、本行业、本单位当年 与上年或历年相比),可看出节约用水水平的提 高或下降。
缺点:横向可比性差,一般不用该指标考核城市 之间、行业之间、单位之间的用水水平。
3)职工人均日生活取水量。每个职工平均每天用 于生活的取水量。用Q生表示(单位:L/人.d)。
多水源给水系统的优点: 便于分期发展,供水可靠,管网内水压比较均匀; 与单一水源相比,经济合理。
3、地形的影响
中小城市:如地形较平坦,工业用水量较小、对水 压无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统一给水系统。
大中城市:被河流分隔时,首先供水给两岸工业和 居民,自成给水系统;然后将两岸管网相互沟通, 成为多水源给水系统。
用水量定额是确定设计用水量的主要依据。
1、居民生活用水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城市人口、每人每日平均 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给水普及率等因素确定。
我国东南地区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高于西北地 区。
生活用水量设计时,如缺乏实际用水量资料,居 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用水定额可参照《室外给 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城市综合用水量:水厂总供水量除以用水人口的 水量,包括综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 水及其他用水。
地下水为水源的给水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件一、引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废水排放。
本课件旨在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设计原则和运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学习者对该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系统概述1. 给水管网系统给水管网系统是将水源地的水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市各个用户的系统。
它包括水源地、水处理厂、输水管道、水塔、水泵站等组成部分。
2. 排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是将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经过收集、处理后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系统。
它包括污水管道、检查井、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组成部分。
三、系统设计原则1. 给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1) 水源充足可靠: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避免用户用水不足的情况发生。
(2) 压力稳定合理:保证给水管道中的水压稳定,以满足用户的正常用水需求。
(3) 管道布局合理: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地理条件,合理布置管道,降低输水阻力。
(4) 防止污染交叉:采用适当的阀门和设备,防止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污染。
2. 排水管网系统设计原则(1) 正确计算流量:根据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业用水量等因素,合理计算排水管道的流量。
(2) 正确选择管材:根据排水管道的使用环境和排水水质,选择合适的管材,以确保管道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3) 合理设置检查井:设置足够数量的检查井,以便检查和维修排水管道。
(4) 合理设置泵站:根据排水管道的高度差和流量要求,合理设置污水泵站,以确保废水能够顺利地流入污水处理厂。
四、系统组成部分1. 给水管网系统组成部分(1) 水源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作为城市供水的水源。
(2) 水处理厂:对水源进行净化、消毒等处理,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输水管道:将经过处理的水输送到城市各个用户。
(4) 水塔:储存处理后的水,以应对高峰用水时的需求。
(5) 水泵站:负责将水从水源地或水塔抽送到输水管道中。
2. 排水管网系统组成部分(1) 污水管道:将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给水系统概述》课件

饮用水给水系统
专门供给饮用水给水系统的给水 系统,包括自来水、纯净水等。
非饮用水给水系统
专门供给非饮用水给水系统的给 水系统,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 水、消防用水等。
PART 03
给水系统的工艺流程
取水构筑物
取水构筑物是给水系统中的第一道工序,负责从水源中取水,为后续的净水工艺提 供原水。
取水构筑物应具备足够的取水能力,能够根据水源的水位、水质等情况进行调节, 保证原水的供应。
水阀
总结词
水阀是控制水流大小和方向的设备,在 给水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VS
详细描述
水阀是一种控制水流大小和方向的设备, 通常由阀体、阀芯和阀杆等部件组成。水 阀的作用是调节水流的大小和方向,以满 足用户的需求。在给水系统中,水阀通常 安装在管道上,用于控制水流的方向和流 量。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水阀可以分 为闸阀、截止阀、球阀等类型。
给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 基础。
给水系统的组成
取水设施
负责从水源(如水库、 河流、地下水等)提取 水,是给水系统的起点
。
水处理设施
对提取的水进行净化和 处理,以满足用户的需
求。
输配水管网
将处理后的水输送到用 户,一般由管道、泵站 、调节构筑物等组成。
用户施
水塔
总结词
水塔是给水系统中用于储存和调节水压的重要设备。
详细描述
水塔是一种用于储存水的建筑物,通常由混凝土或钢材制成。水塔的作用是调节水压,保证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当水泵将水输送到水塔后,水会通过重力作用从塔顶流到底部,同时通过出口管道供给用户。水塔的容量和高 度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以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给水系统设计》课件

根据供水需求和储备时间等因素计算所需的水池容量和进出水口的尺寸。
净水泵房的设计
净水泵房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供水压力和流量,确保供水质量和供水稳定性。
1 净水泵房的作用
通过水泵提供足够的供水压力,以满足用户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2 净水泵房的设备
主要包括进水泵、增压泵、消防泵和备用泵等。
3 净水泵房的设计要求
地下水来源稳定,水质相 对较好,但开采和处理成 本较高。
2 河流水
3 湖泊水
河流水量充足,易于获取, 但需进行严格的水质处理 以确保供水安全。
湖泊水源一般稳定,但需 要密切关注湖泊富营养化 和水质变化。
水处理
水处理是确保供水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去除污染物和消毒等步骤,提高水质。
1 水处理的必要性
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和卫生,减少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包括物理处理(过滤、沉淀)、化学处理(消毒、软化)和生物池在给水系统中起到缓冲和储备的作用,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水池。
1 水池的类型和作用
包括清水池、沉淀池和浓缩池等,用于储备清洁水和处理废水。
2 水池的设计原则
根据供水量、峰谷差以及其他因素设计水池的容量和结构。
保障健康
给水系统的适当设计和水质处理能够确保供水安全,有效防止水源污染和传播水源性疾病。
支持发展
合理建设和规划给水系统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基础,它为各行业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
给水系统的组成部分
1
水处理
2
采取合适的水处理方法,确保供水质量
符合卫生标准。
3
净水泵房
4
配置适当的净水泵房设备,提升供水压
力和流量。
《城镇给水工程》PPT课件

❖ 一级泵站的任务:把水源的水抽升上来,送至净化构筑物。
❖ 二级泵站的任务:由清水池抽吸并送入配水管网供给用户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五、输配水工程
Logo
❖ 输配水工程是解决如何把净化后的水输送到用水地区并分 配到各用水点。
❖ 输配水工程通常包括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加压泵站、调 节构筑物等。
Logo
以地面水为水源的给水系统一般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 输配水工程以及泵站等;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给水系统一般包括:取水构筑物〔如井群、 渗渠等〕、净水工程〔主要设施有清水池及消毒设备〕、 输配水工程。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go
三、水源及取水工程
❖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形式与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厚度等水 文地质条件有关。管井用于取水量大,含水层厚大于5m 而底板埋藏深度大于15m的情况;大口井用于含水层厚度 在5m左右,其底板埋深小于15m的情况;渗渠用于含水 层厚度小于5m底板的情况。泉室适用于有泉水露就其露 层厚度小于5m的情况。地表水取水构筑的形式很多,常 见的有河床固定式、岸边缆车、浮船活动式取水构筑物以 及在山区仅有溪小河的地方取水,常用低坝、底栏栅等取 水构筑物。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件

按管径分类
DN15-DN1000等不同规 格。
按压力分类
低压管、中压管和高压管 。
给水管道的材料与配件
常用材料
铸铁、钢管、塑料(PVC、PE)等。
管件
弯头、三通、四通、异径管等。
阀门
截止阀、闸阀、球阀等。
给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
设计原则
确保供水安全可靠,满足用户需 求,经济合理。
施工方法
开挖沟槽、下管、连接、回填等。
明确管道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 和维护流程。
安全培训
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 训,提高安全意识。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管道系统突发事件的 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
定期安全检查
对管道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检 查,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05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未来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
耐腐蚀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耐腐蚀、防锈的新型管道材料成为研 究重点,如不锈钢、玻璃钢等,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减少 维护成本。
分类与组成
分类
根据用途和材质的不同,给水排水管 道系统可以分为金属、混凝土、塑料 等多种类型。
组成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主要由输水管、配 水管、污水管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相 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早期的管道多为砖石和土质,现代则多采用高强度、耐腐 蚀的塑料和金属材料。
趋势
未来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智能化。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管道系统的 耐久性和性能,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监测和维护提供更 高效和精准的手段。
《给水系统》PPT课件

加压:深井泵站、一泵站、二泵站、中途泵站; 保证水量、提供适当的压力;
输送:输水管、配水管网、明渠; 形成水流通道,维持合理的流速;
调节:清水池、水塔、高地水池、屋顶水箱; 调节取水、净水与用水之间的数量差
异, 储备事故及消防用水。
水塔 高地水池
设计用水量偏小:不能满足生活和 生产的用水要求,出现年年需要扩建的被 动局面。
一、用水量定额
用水量定额(标准):设计年限内 可能达到的最高用水水平,是确定设计用水 量的主要依据。
①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是指居住区、工业企业 以及公共建筑内用于饮用、洗涤、烹饪和清 洁卫生等用途的水量。
生活用水量定额:城镇居民是指每 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工业企业是指每一 职工每班的生活和淋浴用水量。
二 140~200 110~160
三 140~180 110~150
大城市 最高日 平均日
160~250 120~190 120~180 90~140 120~160 90~130
中、小城市 最高日 平均日
140~230 100~170 100~160 70~120 100~140 70~110
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
生活用水量定额受生活习惯、气候、 水资源、经济因素、居住条件等因素影响。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采用每人 每天25~35升,淋浴用水采用每人每班40~ 60升。
公共建筑内的生活用水量,应按现 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执行。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L/cap·d)
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
分区 最高日 平均日
一 180~270 140~210
设计年限: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在符 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正常使用的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