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栽培技术
白灵菇的主要栽培技术难点有哪些

白灵菇的主要栽培技术难点有哪些
白灵菇与其他菇种不同之处是,菌丝有明显的生理后熟期,并且
需要0-13℃的低温环境和10℃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逼使菌丝
纽结原基,然后分化成菇蕾。
但这些特性许多菇农没掌握。进入冬季出菇时,往往只顾关门保
温控温,形成恒温培养,结果原基难现,菇蕾不见。按白灵菇特性要
求,菌丝经过40-50天发菌培养后才能进入生理成熟阶段,必须由发
菌室转移到出菇房(棚)内开口,并经3-7天的“养精蓄锐”或称“炼
菌”,也就是菌丝从袋内到露空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然后再进行低
温和变温刺激催蕾。可是有的菇农菌袋一开口,就迫不及待进行催蕾。
以致菌丝生理积累养分不足,抗逆力差,一经低温变高温,逼使原基
过早分化,影响菇蕾正常形成,或长菇量少而小。
白灵菇栽培管理技术

白灵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菇类。
种植白灵菇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在种植白灵菇的时候,如果想要提高其产量以及品质的话,那么其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白灵菇栽培该怎么去管理呢?1、成菇期管理在白灵菇的菌盖直径大约在4cm左右时便逐渐进入到了白灵菇的成菇期。
这个时候我们要根据白灵菇的形状差异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
如果是律状的话,那么白灵菇的生长温度应控制在10度左右。
做好通风工作,提高控制质量,空气相对湿度则要保持在85%左右。
如果湿度低的话,那么产量也会随着下降,不过白灵菇的耐贮运性以及保鲜期可有所延长。
相反,湿度越高的,那么其产量也会越高。
而其贮运能力以及货架寿命都会受到影响而下降。
如果是伞形白灵菇的话,那么其温度则应控制在15度左右。
同时要注意加强光照,促进白灵菇的生长。
并且也要注意通风,保持菇房内的空气新鲜。
空气湿度相对于律状白灵菇来说要提高5%左右。
可有效提高白灵菇的品质,保证片大质量好。
2、幼菇期管理在白灵菇的原基膨大到直径大约为2cm左右的时候。
将栽培袋多出的塑料制品剪除,然后从下降其挽起,让原基充分暴露在空气当中。
要仔细观察栽培袋的情况,如果栽培袋生出了边壁菇的话,那么我们便要及时在其周围的塑料上划出一个十字形的开口,将菇体露出来。
在白灵菇幼菇期的时候,温度不可过高,保持在13-14度左右即可,然后空气湿度则不可低于90%。
这个时候与成菇期不一样的是,我们要尽量减少通风量,就算要通风的话,那么在通风时也不可进行对流通风,避免出现死菇现象。
然后还要注意控制好光照,光照对于白灵菇子实体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
光照越强的话,那么子实体的生长就会越好,生长更为健壮。
相反,如果光照变暗的话,那么对子实体便会越长越细长,影响生长。
在正常光照环境下,大约4天左右后便会进入到成菇期。
白灵菇种植技术

白灵菇种植技术一、原料的配制配方:①棉子壳100千克,款皮10千克,玉米粉5千克,饼粉2千克,石灰3~5千克;②玉米芯100千克,款皮15千克,尿素0.2千克,磷酸二氢饵0.1千克,生石灰5千克;③玉米芯50千克,棉子壳50千克,款皮10千克,尿素0.2千克,磷酸二氢饵0.3千克,石膏l千克,生石灰3千克;④杂木屑78%,款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千克加过磷酸钙0.25千克;⑤杂木屑68%,棉子壳10%,款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千克加过磷酸钙0.25千克。
二、菌袋制作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筒袋,装料高度18~20厘米。
料袋装好后在6小时内进行灭菌,将料袋装入周转铁筐或塑料编织袋内。
要求常压100°;C维持14小时以上;高压灭菌,排尽冷空气后在压力达到0.15兆帕维持2小时。
对常压限3~4小时达到100°C,高压限1~1.5小时达到0.15兆帕。
待袋温降到60°;C左右时出锅,运到己消毒的冷却室冷却。
当袋内料温下降至30°;C以下时接种。
采用两头接种方式,每瓶500毫升菌种接15~20袋。
快解袋口,快接种,快扎口,待一室箱接完后,及时运往发菌场所堆放。
三、菌丝培养栽培袋排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3~7天内温度保持在24~26°C,不通风或微通风。
接种7天后翻堆1次,视情况再翻堆1~2次。
发菌后期控温在18~22°C,空气相对温度60%~65%,每天通风1~2小时,保持黑暗环境。
接种后30~40天,菌丝长满袋便可移放到栽培室进入出菇管理。
菌丝满袋后,降温至20~22°C,料温在28°C以下。
每天通风1~2小时,蔽光,空气相对湿度65%~70%,保持30~40天。
四、出菇管理可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内出菇。
将菌袋中间约1/3的塑料袋环剥,单排一层袋一层泥堆放,垒5~6层高,堆上有泥水槽。
以弱光、低植和温差直接剌激菌丝体,进行袋内催蕾。
白灵菇有哪些科学配方?附送栽培技术实际操作

白灵菇有哪些科学配方?附送栽培技术实际操作白灵菇栽培需遵循科学设计配方:(一)棉籽壳主料的基本配方:棉籽壳225千克,麦麸25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2千克,复合肥(氮磷钾三元素各15%~18%)1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直接拌料装袋等操作即可,无需等待。
(二)棉渣主料的基本配方:棉渣100千克,玉米芯50千克,木屑50千克,麦麸50千克,豆饼粉3千克,石灰粉13千克,石膏粉4千克,复合肥3千克,三维精素120克。
三种主料单独进行拌料,玉米芯和木屑应提前进行拌料处理,分别堆闷3~5天和5~15天,棉渣根据情况可以提前拌料堆闷1~2天,也可直接拌料,原则是:必须打散,吸水均匀,不得有干料。
其中令人担心的主要是废棉成绺,难以吸水。
(三)玉米芯主料的基本配方:玉米芯120千克,棉籽壳100千克,麦麸30千克,豆饼粉4千克,复合肥2千克,尿素2千克,石灰粉7千克,石膏粉2.5千克,三维精素120克。
玉米芯加入5千克石灰粉先行堆酵3天左右;豆饼粉、复合肥提前2天浸泡;然后再按常规拌料。
(四)棉秆粉主料的基本配方:棉秆粉100千克,玉米芯50千克,棉籽壳50千克,麦麸50千克,豆饼粉5千克,复合肥4千克,尿素1千克,石灰粉7千克,石膏粉3千克,三维精素120克。
棉秆粉和玉米芯原料,应分别加入石灰粉4千克、2千克进行拌料后堆闷,分别堆闷5天和3天,然后再行常规拌料。
(五)豆秸粉主料的基本配方豆秸粉:150千克,玉米芯50千克,木屑50千克,复合肥3千克,石灰粉10千克,石膏粉5千克,三维精素120克。
豆秸粉、玉米芯、木屑等原料参考前述按比例加入石灰粉分别进行堆闷处理,一般情况下,木屑7天左右,豆秸粉、玉米芯各3天左右,然后再予常规拌料即可。
(六)蔗渣主料的基本配方:蔗渣100千克,棉籽壳50千克,废棉渣50千克,米糠50千克,复合肥4千克,尿素1千克,石灰粉10千克,石膏粉4千克,三维精素120克。
白灵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刺芹侧耳、翅鲍菇等,在分类学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大型真菌。
白灵菇菇体肥大!盖厚柄粗!颜色洁白!肉嫩可口!味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
白灵菇子实体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白灵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侧耳状。
有菌盖、菌柄、菌褶三部分组成。
白灵菇菌丝体的菌丝白色棉线状由不同性别的孢子萌发后,有亲和性的单核菌丝相互结合大量繁殖而来,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较粗。
白灵菇是一种腐生、寄生兼有的菌类,常生长在大型植物阿魏、刺芹、拉瑟草等根茎上。
人工栽培常用的培养料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秸秆等"辅助材料有麸皮、玉米面(糁)、石膏、硫酸镁等#$生长条件白灵菇菌丝是在%&'(度下均可生长,% )以下菌丝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 )以上菌丝停止生长,在(*+(, )最好、最适宜生长。
菌丝长满袋后,温度在(% )以上极易形成厚菌皮。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子实体分化和生长要有一定散射光,在直射光和弱光中均不宜形成子实体,且易形成畸形菇。
白灵菇属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都需要新鲜的空气。
菌丝在供氧正常情况下菌丝粗壮、洁白,反之纤细、稀疏或不生长。
子实体生长时期通气不良,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菇柄粗长。
在化学常用氢离子浓度德对数值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就是-.值。
-.值通常在/+$*之间,以0为中性,低于0为酸性,高于0为碱性,培养料的-.值会影响菌丝细胞内酸的活性,细胞膜的渗透性以及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建棚栽培大棚作为冷却、接种、发菌的场所,所用房间的面积要有(/平方米左右,通风便利,干燥,清洁卫生。
灭菌设备用来杀灭培养料中所夹杂的杂菌、病源微生物,一般采用导气灭菌灶灭菌,其特点是升温快、易操作、投资少,一个灭菌灶用三个白铁油桶,两个用来产气,一个用来预热水。
白灵菇栽培怎么管理

02
栽培过程管理
接种与发菌管理
接种
选择优质菌种,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 进行接种,确保菌种纯度和活力。
发菌
将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下进行发菌,控制好发菌室 内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促进菌丝 健壮生长。
出菇期管理
01
02
03
温度管理
出菇期间要控制好温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促 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
03
病虫害防治
白灵菇栽培怎准备 • 栽培过程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栽培环境调控 • 采收与加工技术 • 经济效益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
01
栽培前准备
场地选择与准备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环境清洁、通风良好 、便于管理的场地。
场地准备
对场地进行清扫、消毒,确保无杂菌 污染。
菌种选择与准备
菌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优质白灵菇菌种。
菌种准备
对菌种进行纯度检查,确保菌种无杂菌污染。
培养料准备
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处理
根据白灵菇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 培养料配方。
灭菌后的培养料需冷却至适宜温度后 才能使用,避免高温对菌种生长的影 响。
培养料制备
按照配方比例将原料混合均匀,加入 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装入塑料袋或 木桶中,进行高压或常压灭菌。
湿度管理
保持适宜的湿度,通过喷 水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 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
光照管理
出菇期间需要一定的散射 光,控制好光照强度和时 间,促进子实体的正常生 长。
采收与加工
采收
当子实体长到一定大小、颜色鲜艳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 伤子实体。
加工
第二节 白灵菇栽培技术

白灵菇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前五天进行搔菌。搔菌的方法是:将菌袋两头打开,用已经75%酒精消毒过的小钩,扒掉料面中央部位直径为3—4㎝范围内的菌种。注意尽量不要伤害菌丝并迅速将袋口拧死,以防料面水分蒸发。搔菌的目的就是防止白灵菇原基在老菌种块上形成,以便幼菇生长健壮。白灵菇菌袋搔菌五天后进入催菇管理阶段。
授课题目
授课教师
课时
1
教学目标
了解白灵菇的营养价值、分布和生物学特性;掌握白灵菇的生活条件;掌握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难点
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课程设计
白灵菇是一种品质特优的大型肉质伞菌,其子实体洁白如玉,质地细腻,味如鲍鱼,久煮不烂,食之脆嫩可口。
白灵菇蛋白质含量高达14。%,在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以谷氨酸含量最多,可达1707毫克/100克,精氨酸含量高达1002.3毫克/100克。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此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
野生白灵菇是生长在中药阿魏植物上,因而具有中药阿魏相同的医药疗效。
1、营养基质:白灵菇在自然界主要生长在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上。
2、温度:白灵菇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菇蕾分化温度为0-13℃,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5-18℃,但在6-25℃均能生长
3、空气湿度:白灵菇菌丝体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湿度,培养料含水量为65%,空气湿度不得高于70%。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5%。若湿度过低,菌盖表面易生龟裂。
(八)白灵菇的催菇管理:
(九)白灵菇的出菇管理:
(十)白灵菇覆土出菇:
思考练习
白灵菇的栽培应注意那些事项?要点有那些?
白灵菇“短育”栽培方法

当菌袋 色泽 放人冷 库前更 加 洁 白, 敲击时发出空心木 的声响 ,手感硬度较 高且弹性 较强 时 ,即可将其 移 出冷 库 , 置入塑料大棚 中 ,尽量提高棚 温 ,加大 湿度 ,给予适量 的强光刺激 和较大的通 风量 。1周左右 ,接种块处 即 出现 微黄 色菌液 ,此后应尽量 降低 温度 ,待其现 蕾 。该时段保持 温度 在 l5℃以下 ,加强 早晚及夜间 的通 风 ,同时加强地面浇水 和 空 间喷水 。仅需 l一2天短 时 l0℃以 下 ,菇蕾很 快形 成。一般 每个 出菇面有 1~3个菇 蕾 ,在其 完成 分 化前 给 予疏 蕾处 理 ,只保 留 1个 ,常规条 件下 ,即 可 长出个大 、均 匀 、端正 、色 自的优质 菇 品。
l5—20厘 米 时 采 收 ,普 通 品种 高 8— 15厘 米 时采 收 。采 收后要 清 除菇 床 中 的 菇 根 ,整 平 畦 面 , 洼 处 补 土 、整 平 、喷水 。给 菇床 补水 ,补水 量 以喷 透 土层 为宜 。之后 进 行保 湿 、通 风 和 温 差 刺激 ,继 续 下潮 出菇 管 理 7~l0 天 后 ,第 2批 鸡 腿 菇 相继 长 出 。一 般 可采摘 3—5潮菇 。 20 /NONGCUN XIN JISI忆J/农树新技术
(钟 素 旺 )
腐烂 。适 当透 光使 微弱的散射光照射到 菇床 ,这样 子实体会色 白肥厚 ,但要避 免强光照射 ,强光 对子实体生长有抑 制 作用 。
九、采收及收 后管理 鸡 腿 菇最 佳 的采 收 时期 是 子 实体 菌 盖 边缘 菌 环 刚开 始松 动 但还 紧包 菌 柄 时 ,采 收 时手 捏 住菌 柄 下 部轻 轻旋 转 拔 起 即可 。菇 体 大 的鸡 腿 菇 品种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灵菇栽培技术
123456
2004-04-29 09:47:23 访问次数:161 信息来源:京郊日报
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
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排,侧面打2~3排。
发酵时间视室温而定,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一些,以7~8天为宜;温度低时可适当增加天数,并加盖塑料薄膜。
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每隔1天翻1次,发酵透的料应呈棕褐色,无酸臭味。
3.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需重新测水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二、栽培料的配制及灭菌
1.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麸皮5公斤、石灰3公斤、石膏2公斤。
2.堆制发酵:堆制发酵的用料最好在300公斤左右,堆高1.2~1.4米,宽1.1~1.5米,长度不限。
发酵料拌水60%~65%,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
建好堆后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分,并将含水量调至55%~60%,pH值调至8~8.5。
塑料袋选用17×33厘米规格的折角聚乙烯袋,装0.75~1公斤湿料。
手工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压紧,机装时可根据机器动力情况掌握紧实度。
将装好的料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灭菌要彻底。
三、接种培养
等灭好菌的菌袋冷却到30摄氏度时,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接种量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
接种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人为的杂菌污染,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室内培养。
接种后前3天不要动菌袋,1周后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晾干灭菌后可再次使用。
培养过程中注意避光,空气湿度应在65%以下,温度尽量保持在25~28摄氏度,45~60天后菌袋可发满,此后可转入出菇阶段。
四、出菇管理
待菌丝发满后,再让菌丝进行1周的反丝生长,使菌丝发透,然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对出菇棚进行反向操作,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并加大通风,进行低温刺激,结合喷水促进菇蕾形成。
等菇蕾长到拇指大小时进行开袋处理,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尽量保持在8~15摄氏度。
当菇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将其放出袋口,并增大通风量,以保证菇形正常。
五、及时采收、清理
当白灵菇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防止孢子散落,影响产量及质量。
一般每袋可产1个菇,每个菇的重量为150~250克,只出一潮菇,但经过进一步的管理可出两潮菇。
采收后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污染。
摘要:一、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一般在种麦前后即9月初至10月底栽培白灵菇。
品种选耐高温、出菇集中、菇形相对较好的白灵2号或手掌状白灵,并搭配菇型大、产量高的中熟品种。
二、培养料配方棉子壳50%~60%,玉米心30%~40%,花生糠1
一、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一般在种麦前后即9月初至10月底栽培白灵菇。
品种选耐高温、出菇集中、菇形相对较好的白灵2号或手掌状白灵,并搭配菇型大、产量高的中熟品种。
二、培养料配方
棉子壳50%~60%,玉米心30%~40%,花生糠10%~15%,玉米麸皮5%~10%,其他微量元素适量,加水量130%~140%。
棉子壳、玉米心要新鲜、干燥,部分陈料一定要在阳光下暴晒;发霉的花生糠不能使用,要选用未经雨淋、新鲜的黄白色花生糠,注意不能太细。
三、拌料与装袋
(一)拌料。
先将1000公斤培养料掺和均匀,花生糠要围在料的四周,这样拌料时可使水不外溢。
然后,将所需药剂、营养剂等一次性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用小型水泵向料中冲泼,随即用铁锹或铲斗将培养料放入拌料机中拌匀,拌后堆闷发酵即可。
装袋前进行调料,保持pH值在8~9。
(二)发酵。
在前期栽培的,由于温度高,培养料要进行发酵;在后期栽培的,为赶时栽培,可不进行发酵直接栽培,在培养料中加入0.2%的抑菌剂,然后在夜间堆闷12个小时,让料吃透水且多余水份自然沥掉方可开始装袋。
(三)装袋。
采用装袋机进行装袋,一组3~4人,袋宁紧勿松。
有个别损坏的菌袋应及时用胶带贴住并缠绕一周。
装完袋后就地铺砖,将菌袋堆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垛,中间要留有空隙,以利蒸汽穿透,最后用塑料薄膜将垛盖好,四周用砖压紧。
四、灭菌与接种
灭菌时可采用常压土蒸锅,有条件的可采用常压卧式蒸汽锅炉,也可因陋就简用柴油桶焊接成蒸汽发生器。
点火后应大火猛攻,4小时内温度升至90℃时,将塑料薄膜的一角掀开,让蒸汽缓缓放出,注意不要放得太快,以气包能够上鼓为准。
待到气包上鼓、放上几块砖而砖不下陷时开始计时,发酵过的培养料灭菌12~15小时,未经过发酵但加抑菌剂的培养料灭菌8~10小时。
灭菌时间根据料的多少灵活掌握。
灭菌期间要根据水位计中水的多少及时从预热箱中向锅炉内加开水,要做到勤加少加,加水的同时要大火猛攻。
菌袋灭菌结束后在夜间闷12个小时,然后倒垛放入冷却室降温。
在前期栽培的,接种要用接种箱,在后期栽培的,接种可用接种室或接种帐。
接种前用气雾消毒盒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手,以刚上色为准。
也可用消毒大王及金星消毒液等药剂消毒。
每瓶菌种可接10~15袋,温度适宜时接种,18~25天即可长满菌袋,在后期栽培的,接种后45天可长满菌袋。
五、养菌与出菇
(一)养菌。
养菌期间最好是中温发菌,使料温保持在20℃~25℃,不要单看棚内的温度,还要看袋温,环境应尽量偏干,空气湿度保持在70%以下。
菌袋下要辅地膜,工人进棚要在
脚上套袋。
在后期栽培的,菌袋上还应加盖塑料薄膜以提高料温,尽可能不翻袋或少翻袋,并定期消毒。
烧菌的预防办法:垛要低,要留空隙,品字形摆放,杜绝像栽平菇那样大堆大叠。
(二)出菇。
出菇前要及时将菌袋归垛,要剔除白灵菇多余的子实体,每头只留一个。
要让子实体边长边挽口,不能像其他菇类那样一次性挽口或割掉袋口,否则很难出菇。
出菇期尽量少喷水,环境偏干些、温度低些,白灵菇才可长得又厚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