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期偏 早 ,易早发 ,开 花结铃集 中的品种应 配套适 当 推迟播 期 ( 前 采用 9 5 克黄 枯 s 播 .% D拌 种 抑 制苗 期发病 ) ,适 当增 加 密度 ,以密 补迟 。尽量 避 开易
迟后,棉花现蕾后开始发病 ,初花期形成第 1 次发 病 高峰 ,梅雨期 会加剧 发生 。9月 份若 遇 低 温 阴雨 “ 露风 ” 寒 ,并 会 再 度 发 生 ,形 成 第 2次 高 峰 ,对
2 “ 两萎病 ” 发生规 律
有 机质抑 制枯黄 萎病 的发 生有 良好作用 。
3 3 选 用 抗 耐 性 较 强 的 品 种 .
棉枯萎病 发生较 早 ,从 棉苗 2叶期 至初花 期均
可发病 ,尤 以移栽后 遇干旱 天死 苗较重 。黄萎 病稍
抗耐 性较好 的品种应 要求根 系发达 ,生长势 旺 盛 ,耐病 性或病 后恢 复能力 强 ,早 熟性好 ,现蕾 上 桃 快 ,不 易早衰 ,耐 高温湿 热和低 温 阴雨 。对成熟
秋 “ 两萎病 ”仍 坚持 “ 以预 防为主 、综
收稿 日期 :20 07—1 — 9 1 2
感期与发病高峰期相吻合 ,减少感病机率,降低感
病 程度 。



——
维普资讯
r 北桓保 鲳
开好 棉 田—— 套 沟 ( 三沟 ” ,深 沟抬 田 ,降 “ ) 低地 下 水 位 ,做 到 明 水 能 排 、暗 渍 能 滤 ,提 高 地
由于 目前 大力推广 杂交 棉和抗 虫杂 交棉 ,农业
温 ,排除 土体 有 害 物质 ,诱 导 根 系深 扎 。俗 话说 : “ 深 叶茂 ,本 固枝 荣 。 因 此 ,培 育 壮 苗 必 须从 根 ”
在 2 % ~3 % ,严 重发 生 年份 可达 6 % 以上 。 因 0 0 0

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

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
生 盛 期 ,可 喷 施 4 %乐 杀 螨乳 油 20 0倍液 、3 % 0 0 0
颈 至 离 地面 1 处 及 大 的枝 桠 上 绑 麻 袋 片 m
或 草把 ,引诱 成螨 到此 越 冬f 一 并 防治 云 可 斑 天 牛等 害虫) ,翌 年 3月上 旬 ,将 麻 袋 片 或草 把集 中火烧 ,可 明显减 少害虫越 冬基 数 。 1 清 园 、刮 皮 、培 土 。果树 休 眠 期 ,彻 底 清 理 . 2
23 剖 层 不 同 。枯 萎 病 棉 花 维 管 束 变 为深 褐 色 , _
黄 萎病 则为 淡褐色 。
24 发 病 高 峰 期 不 同 。枯 萎 病 在 现 蕾 期 为 发 病 高 . 峰 期 ,黄 萎病 发病 高峰 期在 8月下旬 的花铃 期 。
3 防治措 施
菌 类 在温 度 低 于 2 ℃时 比较 活 跃 ,容 易 发 病 , 致 8 使棉 株生长 延缓 。 1 种植 密 度 过 大 ,容 易造 成 封 垄 ,形 成遮 阴 不 . 3 通 风 ,导致 植株 生长 缓慢 ,枝 干 生长幼 嫩 ,降低 抵 抗 力 ,容 易感病 。 1 水 肥 过量 。6~8月份 遭遇 暴 雨 或灌 溉 后 棉 田 . 4
0 3 0 河 北 省 衡 水 市林 业 局 杨 宗 光 500
翘 皮 ,集 中深埋 ,并用铁 刷刷 死越 冬成 虫或 卵 ,减 少越 冬 虫 口数 量 。新植 幼树基 部 培细土 2 m 并 拍 0 c
1 其 他 原 因 。种 植 易 感病 品种 ;浇 后 没 有 及 时 . 5 中耕等 也会感 病 。 随着棉 花种 植面 积 的逐年 增长 ,棉 花枯 、黄 萎 病 的发生 愈来 愈重 , 已经 成为 影 响棉花 产量 的主 要
果园杂草 、碎砖 瓦 ,刮 除树干 、主 枝分 权 以上 的老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 土壤湿度与不同栽培方式也会影响微菌核的数量, 水旱轮作、病田长期淹水、微菌核数量下降较快, 如果重病田与一般旱作物轮作,由于大丽轮枝菌 寄主范围广,对土壤微菌核的密度影响不大。土 壤内的化学农药也会直接影响微菌核的数量,如 土壤处理剂棉隆可减少微菌核的数量,三环唑是 抑制微菌核黑色素的形成:同样土壤内的微生物 分泌的胞外毒素,也可以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形成, 如棉田青霉菌、黑曲霉菌、黑根霉菌等。
(2)病原轮枝菌变异的研究:
• 轮枝菌系半知菌真菌,菌丝融合产生异核现象和 准性生殖已经被证明(Puhalla 1994),任何阻 碍菌丝间菌丝融合,异核体的形成均会引起遗传 性变异。在自然界,异核体很不稳定容易恢复为 它的同核体,影响异核体现象环境条件也有其重 要作用。黄萎病菌在21-34℃条件下,21℃异核 是稳定的,30℃菌丝不能融合,异核体不能形成, 葡萄糖和矿物质营养有利于异核体的形成,而光 则抑制菌丝融合。
• 病原菌的同工酶分析在真菌遗传变异中的应用已 被广泛应用,这是生化分析病菌变异;近几年普 遍应用根据菌系在温度、光、PH值、矿物营养等 条件下生长情况来确定菌株的生理生化,利用抗 药性作标记,判断是否有异核体产生,利用互补 性营养缺陷型菌株在最低生长培养基上配对培养, 两菌株的生长菌丝在相接处发生菌丝融合,形成 异核体或野生型省长,表明菌株间亲和,反之, 则不亲和。王克荣曾应用此技术开展不同菌株的 亲和性区划的研究。如对13种寄主植物上的57黄 萎病菌菌株进行亲和性测定,结果可区划为3个亲 和群;而分离来自常熟、南通棉株上的落叶型菌 株可与美国T9归一群,而分离来自辣根上的菌株 与南京棉花上的菌株归一群,其余46个分离自茄 子、辣椒、向日葵、芝麻、红麻、黄蜀葵、紫丁 香、翠菊、甜叶菊等上的菌株另归一群,等等。 亲和性强弱则可反映遗传亲缘关系的近,这是应 用生理测定遗传变异。

安阳地区防治棉花黄萎病综合措施

安阳地区防治棉花黄萎病综合措施
3 8— 2 0 1 3年 第 6期

/ 览/ 种 /业
尽 / 在 /大 /观
于室 温下 浸 种 2 4 小时。 3 . 8 保健栽培。减少辛硫磷 、 甲胺磷等有机磷 黄萎病一般在 3 ~ 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 , 生长 中后期棉花现蕾后 田问大量发病 ,初在植株下部 农药用药次数及浓度 ,防止棉株受药害降低 自身 过 施 氮肥 , 做好 氮磷 钾 配合 施 叶片 上 的 叶缘 和 叶 脉 间出现 浅 黄 色斑 块 ,后 逐 渐 抗病 力 。不要 偏 施 、 注意增施钾肥 , 提高抗病力 。改善棉 田生态环 扩展 , 叶色失绿变浅 , 主脉及其 四周仍保持绿色 , 用, 使 棉 田土 温 较 高 , 但湿度不宜过大 , 忌 大水 漫 病 叶 出现 掌 状 斑 驳 , 叶 肉 变厚 , 叶缘 向下 卷 曲 , 叶 境 , 可 减少 发 病 。 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 , 仅剩顶部少数小叶 , 蕾铃稀 灌 ,
因素。
1 . 暴发 原 因
3 . 防治 措 施
3 . 1 保护无病区。做好检疫工作 , 严防病 区扩
1 . 1 品种 抗 性 差 是 棉 花 黄 萎 病 易 暴 发 的 主 要 大 。
3 . 2 选用抗病 良种 。建立无病 良种繁育基地 , 5 、 效 手段 。 但 由于黄 萎病 抗性 育 种进 展 不 大 , 目前 安 实 行产 地 检 疫 。选 用 抗 耐病 品种 ,如 中棉 所 4 G K 3 2 1 、 鲁 棉研 1 8 号 等 品种 。 阳县使 用 的棉 花 品种 大多 对枯 萎 病抗 性 强 ,而对 S 3 _ 3 轮作换茬。 这是 目 前 防治黄萎病最有效的 黄 萎病 抗性 差 , 甚 至 高感 黄 萎病 。 1 . 2 连 作是 棉 花黄 萎 病发 生 的重 要病 因 。 近年 措 施 。提倡 与 禾本 科作 物 轮作 , 禾 本科 的小 麦 、 大

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措施

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措施
克。

高于 9 %或低于 3 %不利于病害发生 。 5 5
根 据临猗 县棉花 枯黄萎病 不 同年 份发生 的轻重 ,总 体来
看 , 年重 , 年轻 , 涝 旱 5—8月 份 低 温 多 雨 高 湿 发 生 严 重 , 温 少 高
雨干旱发生轻 , 特别是 7—8 月为多雨 的年份 , 发生更为严重 。 据 2 0 —20 0 1 0 7年的气象资料 ,0 3 20 2 0 、0 4年平均温度均 比 其余 5 年低 , 降雨量除 20 年 外 , 07 比其他 年份均多 , 的气 两年 候条件有利于枯黄萎病发生与蔓延 。 但与 2 0 0 4年相 比,0 3年 20 5—8月份降雨量多 5 . 22毫米 , 7—8月降雨量多 172毫米 , 0. 因 此 20 0 3年发病重于 2 0 0 4年, 为大发生 。2 0 0 7年虽然温度较高 , 但降雨量较 多 , 特别 是 7—8月降雨量达 7年之最 , 利于枯黄 有 萎病大发生 , 2 0 年 以来发生最重一年 。 是 01 4病残体是 枯黄萎病 传播 来源之一 病根茬 、 , 残枝落 叶 、
烂 铃等遗 留田间 ,与健株根 系接 触 可引起该病 的发生 。近年 来单

发 生 原 因 分 析
1连作年限长是枯黄萎病发生的基础 据 2 0 , 0 7年对 4 4块
棉 田的调查 , 中连茬 2— 其 4年 1 2块 , 连茬 5 —9年 1 , 6块 连茬
1 年 以上 l O 6块 , 合计 连茬 5年 以 上地块 占到 7 .%, 28 为大发生 创造
纯 强调 有机 质 ( 柴 ) 田 , 利 棉 还 有 于土壤 中积存病菌 。同时 , 用病残 体 沤肥上地 , 带病种子壳 、 子饼 棉

棉花黄萎病菌

棉花黄萎病菌

棉花黄萎病菌摘要:棉花黄萎病菌是由境外引入的一种植物病菌,尤其是对棉花的影响较大,而且对产量的影响正在逐年加重。

国内已经对该菌作出了大量研究,而且不同地区的该病菌有其不同的特性及致病性。

棉花中还未发现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但可通过生物防治等方法来处理。

关键字:大丽轮枝菌菌丝菌核致病木霉菌生物防治温度培养防治中文名:棉花黄萎病菌拉丁文名: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门:真菌门亚门:半知菌亚门纲:丝孢纲目: 丛梗孢目科:丛梗孢科属:轮枝孢属原产地:美国弗吉尼亚州入侵地:80年代末,发病遍及18个省(市、自治区)的478个县(市),93年发病面积达270余万hm2寄主:棉花黄萎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寄主植物达250种以上。

形态特征:大丽轮枝菌培养基上形成大量黑色微菌核。

微菌核近球形。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

分生孢子无色,单孢,长卵圆形菌落类型根据培养基中菌落的特点,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3种培养类型,即菌核型,菌丝型,中间型。

菌核型:在菌落上产生菌丝和大量微菌核,菌落中间产生白色气生菌丝团,基质内布满黑色微菌核。

菌丝型:菌落上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培养两周后仍未有黑色微菌核出现。

中间型:菌落上气生菌丝少,有黑色微菌核。

菌落类型和致病性强弱有一定的相关性。

一般的菌丝型致病性较弱或属于中等致病性,而菌核型和中间型有强的致病性。

江苏省对采集样本的分析的黄萎病菌丝型菌株占45.5%.早期分离鉴定出的落叶型菌株Vi51和VDs属于菌丝型,用于棉花品种抗病性病圃鉴定的菌株BP2属于中间型菌株.液体培养时,菌丝型菌株培养液的颜色呈淡黄色或黄绿色.苗期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型菌株与中间型菌株BP2相比,表现出发病早的特点.症状类型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开始发生,开花结铃期达到高峰。

根据其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普通型和落叶型.但两者其根,茎维管束均变为褐色。

棉花黄萎病防治

棉花黄萎病防治

数量 ,降低 棉花发病 程度 ,降低发病株率 。在深层土壤 中,致 病菌和病株残体将会 加速消解 ,有 利于保持 土壤 的健康 。相关 研究指 出 ,深翻土 壤 2 0 e a,能 够有效 降低 2 r 2 . 5 % 左右 的植株 发病率 ,减 轻 1 5 % 左右 的植 株发病 程度 ,能够 取得较好 的棉 花黄萎病防治效果 。
棉 花黄萎 病 防治 喻梦花
棉 花 黄 萎 病 防治
喻梦花
( 新疆石河子 1 4 7团 4 连 ,新 疆维吾 尔 自治 区 石 河子 8 3 2 0 0 0)
摘 要:黄萎 病威胁 着棉花 生产 ,黄萎病 防治一直是棉花种植业关注的焦点 问 题。目 前 ,棉花黄萎病防治的主要 措施 包括 :加 强预防 ,
强化检 疫 ;轮 作倒茬 ,改造病 田;选用抗病 品种 ;加 强田间管理 ,健株栽培等。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 4 8 1 +. 9 文献标识 码 :A
1弓 I 言
棉花黄萎病流行性强 ,发病范围广 ,在我 国各个 产棉区均 有 分布。由于棉 区多年连作、大面积推广抗 虫棉、病菌致病力 多变、环境 条件 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棉花黄萎病出现了危害加 重 的趋 势。黄萎 病已经成 为了我国棉花优质、稳产、高产的瓶 颈 ,因此探究棉 花黄萎病 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 的。 2加强预防 。强化检疫 旦棉花黄萎病菌进入土壤后 ,就难 以根除。因此 ,棉花 黄萎病 防治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强预防 ,强化检疫。采取相应的 保 护措 施严格施 行无病 田田间管理 ,防治带病土壤或种子进入 无 病区 , 特别是我 国西北内陆棉 区需要 高度重视种子检疫工作 。 为此 ,必须做好普查工作 ,对棉区情况进行评估 ,合理划分重 病 田、轻病 田和无病 田,并且建立完善的病 田档案 ,打下坚实 的 良种繁育 、品种布局 、植物检疫基础。必须做好无病 良种繁 育工作 ,建立无病供种基地。在引种、调种时 ,需要根据检疫 要求 ,对棉种进行消毒处理。在试种、繁育、鉴定后 ,才能够 在无病区进 行推广。 3轮作倒茬 。改造病 田 目前 , 轮作倒茬是棉花黄萎病防治经常采用重要措施之一 。 在出现黄萎病的棉 田,特别是叶落型黄萎病的棉 田和重病 田, 必须 开展轮作 倒茬 。轮作倒茬 通常 以水旱 轮作 为主 ,3 — 5 a后 方可种棉花。连年植棉的 田地 ,在水稻调茬改种后 ,棉花产量 能够获得可观的提升 ,通 常增 产约为 2 0 %。在干旱地区 ,可 以 通过小麦 、谷子 、高粱 、玉米和棉花轮作的方式 ,进行轮作倒 茬。值得一提的是 ,棉花轮作倒茬应当尽量避免和蔬菜进行轮 作 ,特别是不能够和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一般情况下 ,轮 作1 a 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 2 0 %,轮作 2 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

棉花枯、黄萎病防治办法

棉花枯、黄萎病防治办法
维普资讯
江西棉花
vl2 ,N 。 o。8 o6




20 0 6年 1 2月

棉 事 指 导 ・
头 发 脱 落 。 在 采 摘 、贮 藏 、运 输 、加 工 过 程 中 尽 量 避 免 化 纤
袋 的 使 用 ,采 摘 、加 工 人 员 在 穿 衣 戴 帽 方 面 具 体 要 求 如 下 。
11 采 摘 环 节 一 是 化 纤 尿 素袋 的 使 用 。 由 于 化 纤 尿 素 袋 相 .
对 于 布 袋 而 言 成 本 低 ,易 于 直 立 ,便 于 操 作 ,所 以 很 多 农 户
在采收棉花时不 用布袋 而选 择化纤 袋。化纤袋 在使 用 过程 中
因经 常 挪 动 而 破 损 ,开 边 后 化 纤 丝 混 人 棉 花 纤 维 中 , 造 成 了 原 棉 污 染 ,这 是 当前 造 成 棉 花 原 棉 异 性 纤 维 污 染 的 最 主 要 原
不 少 棉 花加 工 收 购 企 业 不 得 不 在 棉 花 收 购 后 专 门 雇 用 劳 力 进
行”拣三丝” ,费 时 费 力 ,且 效 果 不 是 很 好 ,要 彻 底 解 决 原 棉
异 性 纤 维 污 染 的 问 题 ,必 须 从 源 头 上 抓 起 ,必 须 严 把 收 购 质
据调查 ,敦 煌棉 异 性纤 维主要 产生 在 田问采摘 和 家庭贮
入 。近年来 ,虽然各 级相 关部 门在这 方面 做了一些 引 导和 宣
传 ,但 由于 没 有 形 成 切 实 可 行 的 监 督 措 施 ,多 数 农 户 和 企 业 仍 按 老 习 惯 进 行 采 摘 、贮 藏 、运 输 、收 购 、加 工 籽 棉 ,这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1、保护无病区。做好检疫工作,严防病区扩大。
2、选用抗病品种。高抗品种有新陆中2号。抗病品种有辽棉5
号,辽棉10号,辽棉7号,中棉9号,中棉12号、19号,中棉99
号,中3723,中8004,中8010,晋68—420、86—4、86一12,晋
棉21号、16号,湘棉16,鄂抗棉3号,临66610等。耐病品种有晋
无2031、中棉18号、晋无252、鲁343等。在黄萎病、枯萎病混合
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耐)黄萎病、枯萎病的品种。如陕1155,辽
棉5号,辽棉7号,中棉12号(381),豫棉4号,冀棉15号,中棉
17号,中棉16号等。
3、实行大面积轮作。提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尤其是与水稻轮
作,效果最为明显。
4、铲除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对病株超过0.2%
的棉田采取人工拔除病株,挖除病土,或选用16%氨水或氯化苦、
福尔马林、90%~95%棉隆粉剂等进行土壤熏蒸或消毒。一般在6~
7月发病高峰期以病株为中心,每m2内打深为20cm的孔25个,每
孔中灌入氯化苦5ml共125ml,边灌边覆土踏实、泼水,防其蒸发,
再用粗二二乳剂120倍液或含氨16%以上的氨水1:9溶液5L进行
铲除,可消灭病点中的枯黄萎病菌,一般每m2病点灌药液45L。也
可用90%~95%棉隆每667m2用有效成分3.6kg处理土壤。9~10
月第二发病高峰期,均匀注入氯化苦原液90ml,能收到显著效果。
对病株在0.2%~5%的轻病田主要采用种植无病、抗病或耐病品种
基础上,采取无病土精加工棉种育苗移栽,可控制该病发生;开沟排
渍,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耐病能力,清除病残体。
病株在5%以上的重病田,主要靠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及轮作等有效
途径。近年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发病初期、盛
期各灌1次,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l00ml,防效80%~90%。
5、棉种消毒处理。取比重为1.8上下的浓硫酸放入砂锅等容器
中加热到110~120℃,按1:10的比例慢慢倒入棉籽中,边倒边搅
拌,等棉籽上茸毛全部焦黑时,用清水充分洗净,然后再用80%的
抗菌剂402,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5~3倍加热至55~60℃后浸泡棉
籽30分钟,可有效地杀灭棉种内、外的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也可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0g溶在25ml的10%稀盐酸中,对水
975ml,再加0.39平平加(棉纺用渗透剂,也可用海欧牌洗涤剂替代)
配成1000ml药液,再按每5kg棉种用药液17.5~20kg于室温下浸
种24小时。还可把多菌灵配成0.3%悬浮剂于室温下浸种14小时。
6、保健栽培。减少辛硫磷、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用药次数及浓
度,防止棉株受药害降低自身抗病力。不要偏施、过施氮肥,做好氮
磷钾配合施用,注意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改善棉田生态环境使棉
田土温较高,但湿度不宜过大,忌大水漫灌,可减少发病。
7、生物防治。放线菌对大丽轮枝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细菌中
Bacillus和Pseudomonas的某些种能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菌丝散发。
木霉菌THchoderma lignorum对大丽轮枝菌有较强拮抗作用,可用以
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而减轻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