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通盆地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

合集下载

盆地及其相关术语-2007

盆地及其相关术语-2007

盆地及其相关术语刘池阳(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710069 )第一部分一般概念一、基本概念1、盆地( Basin )基底( Basement ):褶皱基底( Fold basement)、结晶基底( Crystalline basement)、(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相同);含未变质的沉积岩(盆地研究专用),也可称盆底 ( Basin floor )。

盖层( Cover ):沉积岩地层(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相同);盆地发育期沉积的地层(盆地研究专用)。

2、地貌(地形)盆地( Morphologic basin ) 、沉积盆地( Sedimentary basin ) 、构造盆地( Structural basin ;Tectonic basin :常指受构造作用控制的盆地)。

二、与矿产有关的盆地含油气盆地( Petroliferous basin;Oil gas-bearing basin )、含煤盆地( Coal- bearing basin )、含盐盆地( Salt-bearing basin )等。

三、根据充填速度与盆地沉降速度的关系1、饱和盆地 ( Saturated basin ),或过补偿盆地,2、补偿盆地,3、饥饿盆地( Starved basin ),或欠(非)补偿盆地。

四、盆地剖面结构1、断陷盆地 ( Fault basin )、箕状断陷(盆地)、单断盆地、双断盆地,2、坳陷盆地( Down-warped basin ),3、下断上坳盆地。

五、盆地平面形态1、碟型(状)盆地,2、槽型盆地等。

六、盆地原型组合(同一或部分相同地区)1、复合盆地[Composite ( Compound) basin )](空间)----并列盆地(朱夏等),2、叠合(加)盆地(Superimposed basin, Superposed basin )(时间)----迭加盆地(朱夏等)、多旋回盆地( Polycycle basin, Polyhistory basin),继承(后继)盆地( Inherited 或 Inheritable basin ;Successor basin )。

塔里木盆地基本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基本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基本地质特征自震旦纪至第四纪,经历了不同的构造环境,发育古隆起,伸展构造、冲断构造和走滑构造。

盆地内部按基底顶面起伏划分成“三隆四坳”,即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塔中隆起、塔西南坳陷、塔南隆起、塔东南坳陷。

7个演化历史阶段。

(1)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

(2)震旦纪—奥陶纪:克拉通内坳陷与克拉通边缘坳拉槽发展阶段。

(3)志留纪—泥盆纪:克拉通内坳陷与周缘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4)石炭纪—二叠纪:克拉通边缘坳陷与克拉通内裂谷阶段。

(5)三叠纪: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此时塔里木盆地周缘均为陆缘隆起,盆地内部发育前陆盆地沉积,沉积类型主要为河湖相.(6)侏罗纪—早第三纪:陆内断陷—坳陷发展阶段。

(7)晚第三纪—第四纪:复合前陆盆地阶段。

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三叠—侏罗系3套烃源岩, 并以寒武—奥陶系为主。

前者是目前发现的海相油气的主要来源, 后者为盆地内陆相油气的主要来源。

(1)寒武—奥陶系储层:(2)志留—泥盆系储层:(3)石炭系储层:(4)三叠—侏罗系储层:(5) 白垩—第三系储层:(1)成藏组合主要为古生新储式组合(2)成藏史复杂, 具有多期成藏、多次运移再分配的特点3个成藏期:晚加里—早海西期, 晚海西—印支期及晚喜山期,与盆地烃源岩排烃主峰期大体一致。

震旦纪一显生宙以来,塔里木盆地经历了三造演化旋回,即震旦纪一泥盆纪的伸展一聚敛构造旋回、石炭纪一三叠纪的伸展一聚敛构造旋回与中一新生代的陆内弱伸展一挤压变形构造旋回。

震旦纪一早奥陶世,前震旦纪末形成的新疆古克拉由于岩石圈区域伸展作用而裂解,在塔里木克拉通周边形成裂陷槽盆地、大洋盆地。

在克拉通主体部位,由于岩石圈伸展减薄及热沉降,在东、西部分别形成了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和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发育欠补偿盆地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台地斜坡和台地边缘沉积。

早奥陶世末加里东中期运动以后,在中、晚奥陶世至志留一泥盆纪,塔里木克拉通周围的大洋盆地、裂陷槽盆地开始闭合,发育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四川盆地位于华南克拉通的西北部,是一个早期的内陆盆地。

震旦纪-早寒武世是盆地演化的关键时期,本文将从构造-沉积演化两个方面分析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的演化过程。

一、构造演化震旦纪-早寒武世是四川盆地发育的早期,桂东隆起因四川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相互碰撞而形成。

在此基础上,四川地块西北边缘与楚南地块发生了剪切作用,形成了大破断裂(汶川—平武断裂)。

四川盆地作为克拉通内陆盆地,地壳稳定,在海侵过程中,发育了以多组走向不同的断裂组成的岩体应力系统,形成了星状断裂带。

在此基础上,盆地內生岩浆活动形成了褶皱和垂向挤压带,形成了一系列构造组合。

这些构造组合控制了盆地沉积—堆积—侵蚀等历史过程。

二、沉积演化受华南克拉通西北部地壳稳定的影响,四川盆地早期以低粘度流体运动为主,沉积物以砾石为主,其中以角砾岩相、角砾砂岩相为主。

晚震旦世以后,盆地受到次级构造的控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晚震旦世时期,盆地深水区发育了大面积的全球性寒潮,盆地沉积区南部也发生了显著的后碎屑流沉积。

早寒武世初期,盆地南部深水区发生强烈的浊化作用,形成了滑液沉积。

在滑液沉积的同时,盆地的浅水区发生了显著的澄清作用,发展了大面积的滩地沉积。

早寒武世中期,盆地的滩地和主要的深海有了明显的生物群落区分,并且开始发育富含有机质的黑烃层。

晚期则发生了多期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作用,形成了较厚的砂岩—泥岩地层,其期间还有断续的斜坡碎屑流沉积。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的构造和沉积演化过程是相互交织的。

构造控制了区域沉积环境和沉积剖面的展布,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也反过来记录了盆地演化的历史过程。

这种相互关系对于我们研究华南克拉通内陆盆地和华夏地区地质演化的规律和历史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10章含油气盆地

第10章含油气盆地

二、盆地的基本概念
朱夏(1965): 在地质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运动体制下形成的统 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 A.W.Bally(1975): 包含有超过1km厚沉积物的沉降体制,它现今仍或多或 少保存有原来的形状; Fischer(1975): 对于地貌学家或地理学家,盆地为岩石圈表面在三度空 间上的凹地,其中充满了水或空气; 对于地质学家,盆地还具有第四度空间即时间概念,并 包含有厚达数千米的沉积物及火山岩;
在沉积作用发生时,沉积盆地可以具有盆形地貌,
也可以不具有盆形地貌,如大陆坡的沉积作用 就发生在斜坡上;
构造盆地 (沉积后盆地)
在这种盆地中,岩相带的走向、古水流
的方向与盆地的现存构造无关;


形成盆地的沉降运动发生在变形岩层沉积之后;
当构造盆地(相对于早期沉积盆地而言)又接受 沉积后,构造盆地也可以说是后期的沉积盆地;
指盆地中地层和岩性单元的几何形态及其配置关系
(Conybeare,1979),是一种三维概念;

以标准露头剖面或基准井为基础来划分、建立地层序列;
借助地震地层学方法,快速识别出盆地内不整合间断面 及其相应的整合面,划分对比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 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进一步研究沉积体系和相,重建各地质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
2、盆地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元
构造格架(structural framework)
指盆地演化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构造所 构成的系统;
识别和划分盆地中隆起和坳陷等构造单元,分析
其配置关系是构造格架分析的最重要内容; 如裂谷或断陷类盆地中最重要的是对盆地形成 演化起重要作用的主干断裂系统,它们将盆 地划分出一系列断隆带和断陷带,构成盆地 构造格架;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克拉通是指大陆板块的核心地区,通常被认为在长时间的板块碰撞和地壳运动的结果下形成。

克拉通地区主要由古老的岩石构成,其厚度较大并具有高密度的岩石层。

克拉通内的地壳相对稳定且没有明显的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坚固而不易破坏的岩层。

克拉通也会发生一些破坏,其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壳运动是克拉通破坏的主要成因之一。

克拉通地区周围的板块与其发生碰撞或挤压,这会导致地壳的受力变化,从而引起克拉通地区的地质变动。

这种地壳运动可以产生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进而破坏克拉通内的岩石构造。

长时间的侵蚀也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因素。

克拉通地区通常位于高海拔地区,受风化、溶解、冰川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侵蚀作用仍然会对岩石造成损害。

岩石中的裂缝会随着侵蚀的发展而扩大,最终导致岩石的破坏和崩塌。

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克拉通地区的破坏。

长期的气候变化可以引起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和冻融作用,这些作用会使岩石发生碎裂和剥离,最终导致地表的崩塌和破坏。

极端的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等也会给克拉通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人类活动也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工业活动、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污染都会对克拉通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下沉,最终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过度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开发也会对克拉通地区造成负面影响。

克拉通破坏的成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侵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

了解和研究克拉通破坏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持其重要的生态和地质特征。

也有助于提醒人们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进一步加剧克拉通破坏。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克拉通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地球上不同地质时代的大陆块的地质形态。

克拉通破坏是指克拉通地壳发生变形、破裂和抬升,这种变化通常与板块构造、火山活动和地震有关。

克拉通破坏的成因可能涉及多种地质和地球物理过程,包括板块构造演化、地壳运动、构造应力和地热活动等。

本文将对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这一重要地质过程的基本了解。

克拉通是大陆地壳中的一种特殊地质形态,通常具有广泛的地质年代和复杂的地质构造。

克拉通地壳通常经历过多次的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形,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样的地质岩石和丰富的地质资源。

随着地球板块构造的演化和地球内部地质过程的活动,克拉通地壳可能会发生变形、断裂和抬升,从而产生克拉通破坏。

克拉通破坏的成因可能涉及多种地质和地球物理过程。

板块构造演化是导致克拉通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上的大陆与大陆板块、大洋板块或地幔柱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可能导致地壳应力的积累和释放,从而引发克拉通地壳的变形和破坏。

地壳运动也可能是克拉通破坏的成因之一。

地球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可能受到地球内部地热活动、地壳物质变质和构造变形的影响,从而导致克拉通地壳的变形和破裂。

地热活动也可能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地壳的热液活动、热液透过和热液充注可能导致地壳物质的变质和断裂,从而引发克拉通地壳的变形和破坏。

克拉通破坏可能会产生多种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

克拉通地壳的变形和破坏可能导致地表隆起或下陷,引发地表地震或火山爆发,从而影响当地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

克拉通破坏还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如地表裂缝、地面崩塌和地质涌水等,对当地的居民生活和生产造成影响。

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过程,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综合分析。

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工程学等学科都在对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对克拉通破坏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地壳的演化和地球内部地质过程的活动,为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大地构造学-板块与盆地


三、沉降
沉降与隆升:地壳垂直运动有两个方向, 其中顺重力方向、使高程降低的运动称为沉降, 反之,即称为隆升。盆地的沉降和隆升都是相 对于某个参照面和时间来说的。
盆地沉降包括了沉积物负荷沉降与构造沉 降。前者是沉积物负荷的均衡响应,后者是深 部地球动力学作用(热冷却、扩展、地幔隆升、 岩浆底辟、地壳拆沉等)和构造环境施加的影 响(伸展、挤压或走滑)的综合反映。因此, 构造沉降变化体现出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演变, 具有丰富的地球动力学信息。
2)据盆地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根据盆地形成的动力学环境划分为 引张型(或裂陷型)、挤压型、扭动型 和混合型盆地等。 根据热流值和地温梯度:高温盆地、 正常温度盆地、低温盆地; 根据岩浆活动:优地槽、冒地槽和 熔岩盆地。
3)据盆地形态结构
依据盆地规模划分:超巨型盆地,面积 大于100×104km2;巨型盆地,面积为50~ 100×104km2; 大型盆地,面积为10~ 50×104km2;中型盆地,面积为1~ 10×104km2;小型盆地,面积小于 1×104km2。
第四章 沉积盆地及与板块关系
第一节 盆地和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一、盆地概念 朱夏(1965):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 一定阶段的一种洼陷构造,或,在地质发展历史 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成发展的统一的沉 降大地构造单元。 叶连俊(1980):持续的接受沉积的地区称 为沉积盆地。
M.T.Halbouty(1979):盆地是一定的时期,
陆克政等(2003)关于沉积盆地:
1)物质:沉积盆地是由沉积层 组成的(厚度超过1000m); 2)地质时代:沉积盆地发生在 一定的地质时代; 3)空间:沉积盆地是具有盆状 形态的地壳构造单元。
二、沉积盆地分类原则

第八章 8.2 含油气盆地


青城低凸起
花1 高5
樊2 草1
100
博2 草谷1 柳参2 金浅1
草2
金1 金3
广3
义深3
柳1
博1
单 位 :1 0 t / Km
4
2
单 位 :1 0 4 t / Km 2

西



东营凹陷沙三下生烃强度等值线
东 营凹 陷 沙四 上 生 烃强 度 等值 线
凹陷内最有利的烃源岩部位位于四个小洼陷中心,其中利津洼陷的生烃强度最大,对 于生烃层段来说,沙四上亚段的生烃强度高。




西



东营凹陷生烃强度等值线
沙5 100 阳1 阳15 沙4 沙3 洼1 钟参1 郑2 郑4 坨5 坨121 坨9 东风2 丰1 盐2
东 营凹 陷沙 三中 生烃 强度 等值 线
凸 起 青 坨 子 凸 起
东风6 莱1 东科1 王1 通61 官2



单2
林樊家低凸起
林气1 惠深1 滨18 滨229 滨1
樊11
20
0
10
0
通1
通5 纯2 纯1
1000 300
草1 高5
青城低凸起
花1 高5 金1
樊2 草1 博2 草谷1 草2 柳参2 柳1 博1
500
博2
草谷1 义深3 广3
草2
100
金1 金浅1
柳参2
柳1 博1

金3
单 位 :1 0 t / Km
4
2
金浅1 金3
广3
义深3
西
单 位 :1 0 4t / Km 2

盆地

水位高低不同时,可造成含水层间通过弱水层或断层“天窗”而发生水力,形成含水层间的补给关系,高水 位含水层补给低水位含水层。自流盆地按向斜构造的封闭程度,分为封闭自流盆地和开放型自流盆地。前者为向 斜构造比较完整的承压盆地,地下水径流条件差,水交替程度弱,水矿化度提高。后者常被断层或水文切割,承 压水常沿断层或河谷排泄于地表。
12.走滑作用方式:走滑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平移扭动、聚敛扭动(压扭)、离散扭动(张扭)。出现何种 走滑作用方式主要取决于A、块体间断层线方向的变化B、块体相对于断层线活动的变化。
油气资源
油气储藏特点
油气开发
油气储藏特点
一是盆地纵向含油层系多,油藏埋深跨度大。从太古界、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辽河盆地共 发现19套含油层系,油藏埋深从550米到4050米,是典型的小而肥的复式油气区。
槽盆
5.槽盆(trough basin):指小型的窄长盆地,受压扭力作用和边缘构造因素控制。沉降速率快、活动性 强、振荡频繁、快速充填和呈饥饿状态为特征。如华北地区始新世(沙河街组下亚段)盆地。广盆(open basin):以缓慢垂直沉降和脉动应力为主。较大型的宽阔盆地,以沉降速率慢、稳定、连续沉积为特征。如松 辽中白垩世—古新世(泉头组—明水组)盆地。台盆:基本上依古地形展布,为地台向陆盆发展过渡阶段,以升 降应力为主。具有多个沉积凹陷的不均一发育。这三个概念是根据盆地发展的时空辩证关系来定义的。
10.正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组合类型:按照断层两盘岩层及断层面本身是否发生旋转运动分为“非旋转的” 和“旋转的”。据此将正断层划分为四类: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旋转平面式正断层、铲式正断层、坡坪式正断 层。
11.走滑断层的称呼和排列:左行,对盘向左手移动(逆时针);右行,对盘向右手移动(顺时针)。左阶, 顺断层走向观察,当一条断层尖灭后另一条断层出现在其左侧(即各断层顺走向观察向左错列);相反的排列方 式成为右阶。

全球主要盆地油气分布规律

全球主要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康玉柱【摘要】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有上千个,根据盆地结构特征可将含油气盆地分为3大类型: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

笔者按这3大类型盆地论述其油气分布规律。

克拉通盆地:油汽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的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的构造带、陡坡带和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摺带、斜坡带、逆埯带及坳陷帶。

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对全球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ccording-to-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petroliferous-basin-can-be-divided-in-to-three-major-basins:Craton-basins,Rift-basins-and-Foreland-basins,thousands-of-which-de-veloped-in-the-global.-The-distribution-of-oil-gas-is-discussed-in-the-three-major-basins.-Oil-and-gas-is-mainly-distributed-in-the-paleo-uplift,paleo-slope,regional-unconformity,fault-belt-of-the-Craton-basins,and-is-also-distributed-in-the-structural-belt,steep-slope-belt,gentle-slope-belt-of-the-Rift-basins-and-in-the-fault-folded-belts,slope-belt,overthrust-belt,depression-belt-of-the-Foreland-basins,which-proved-that-it-has-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in-the-oil-gas-ex-ploration.【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12页(P14-25)【关键词】含油气盆地;油气田;油气分布规律【作者】康玉柱【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TE3全球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多构造体系发育,形成了七大地块,各地块之间地质条件和成藏条件均有较大差别,为搞清油气的分布规律,笔者经多年研究和实践认为,以盆地类型为基础,以油气成藏因素为核心,以构造体系控油为条件,进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
克拉通是指地壳上已经达到稳定,并在漫长的地质时期(至少是 古生代以来)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Kober(1921)用Kratogen表示地壳较稳定部分,与造山是对 照。 Stille(1936)改称为Craton,它包括大陆地盾和地台。 地台:具有双层结构,下部为褶皱变质基底,上部为沉积盖层。 地台以升降运动为主,岩相和厚度稳定,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 都较弱。 地盾:克拉通内部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它们长期隆起, 遭受剥蚀,缺少盖层或仅在局部有沉积,如加拿大、波罗的等地盾。

年青地台:是形成于显生宙期间的地台,如西西伯利亚地台、
西北欧地台等。 中国三个主要的古地台,即中朝地台、扬子地台和塔里木地台。 中朝:早元古代末固结,扬子和塔里木地台:晚元古代固结。
一、基本概念
地质历史时期,围绕陆 核的活动带不断转变为稳 定的地壳单元的过程称为 克拉通化。 有3个克拉通化过程。
但到后期受到严重的破坏,如山西沁水、湘鄂西、滇黔桂等地区。 3.克拉通演化与造山带的演化有密切关系。
在造山带前身大洋发育期,克拉通形成被动边缘,物源来自克拉通,
以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 板缘俯冲和碰撞作用在克拉通内可以产生远距离效应,不仅产生挤
压,而且还产生滑移线场、张裂、大陆逃逸和重力滑动等各种变形。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
三、克拉通的后期变形
1.克拉通的后期变形可以有多种样式:产生隆升剥蚀、褶皱、断裂 。
中国的克拉通受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活动影响而发生活化。 2.克拉通后期变形,是多期叠臵和复合的:古生代克拉通沉积区在中
、新生代印支、燕山、喜山期发生强烈反转,早期生烃、成藏的过程,
四、克拉通盆地的分布
南美洲:巴拉那、北亚马逊盆
地。
非洲:锡尔特、伊利兹、撒
哈拉、乍得等盆地。
欧洲:北海 ;西北德盆地。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波
罗的盆地。
澳洲:鲍恩、坎宁、库珀、
瑟拉特等盆地。
中国:塔里木、四川、鄂尔
多斯盆地。
震荡-破裂幕,是导致克拉通相对于海平面的总体上升的脉动垂直运动, 常伴有高角度的块断隆起和互补的盆地,并伴有火山作用。在克拉通的边缘, 差异大的升降造成克拉通边缘扩张和弧间盆地发展。持续时间为106-107a。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克拉通盆地构造环境
Sloss ( 1978 )对比了撒哈拉、 西内陆、湾岸、阿基坦、伏尔加- 乌拉尔、西西伯利亚等六个中新生 代盆地,同样指出了盆地间沉积和 侵蚀幕明显的一致性。 Sloss认为,一方面沉积和剥蚀受 全球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克拉通下 降幕与陆缘板块聚敛期相一致,也 与板块扩张加速、洋脊抬高、海洋 高水位期一致。另一方面也应考虑 克拉通内垂直运动的某种全球性机 制。 有学者不同意全球海平面变化 周期性和克拉通幕同时性的观点。
武系结晶基底的地台之上,或古生代褶皱变质基底之上。
一、基本概念
地台按其形成时期有古地台和年青地台之分。因此,既有古老 克拉通,也有年青的克拉通。 • 古地台:形成于古生代以前的(元生宙期间)地台,其基底由
前寒武系组成,盖层由寒武系及其以后地层组成。世界上各大陆的
核心都是由古地台所构成的,如东欧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北美地 台等。
古生代以来,主要表 现为冈瓦那大陆的分解、 离散和亚洲大陆的增生 和造山
冈瓦那 联合古 陆
二、克拉通的旋回性和幕
Sloss(1974),大陆克拉通上的显生 宙历史中有三种类型的全球幕,即上升 幕、下降幕和震荡-破裂幕。
同时性
二、克拉通的旋回性和幕
下降幕,在海平面下逐渐差异性下沉形成广阔的陆表海,形成盆地和隆起。 它可能是与克拉通同大洋间板块聚敛的时间相一致。幕的持续时间是107-108a, 亚幕持续时间是106-107a。 上升幕,是以1Km/(106-107)a的速率相对于海平面的相对缓慢上升,继续 慢下降后发生。在上升幕时,克拉通表面无明显的构造和地形起伏。上升幕 是以一个大型不整合为代表,以侵蚀作用为主,无沉积物保存在克拉通内部, 只是在克拉通边缘形成成熟砂岩。持续时间为106-107a。
一、基本概念
板块构造中的克拉通主要是指大陆板块内的稳定大陆块体。 克拉通盆地(craton basin):在长时间内变形很小的稳定地壳 (克拉通)上,形成的面积广、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 拗陷为主要特征的盆地。
地质历史时期,围绕陆核的活动带不断转变为稳定的地壳单元的
过程称为克拉通化。大陆地壳通过克拉通化不断增生扩大,有时也 将古生代增生褶皱带包括在克拉通内,即克拉通盆地可以位于前寒
四、克拉通内盆地的分布
克拉通内盆地出现于远离板 块边缘的地区,其底部为大陆壳 。这种盆地在各大陆上都有广泛 分布。
如北美洲的克拉通内盆 地有伊利诺斯、威利斯顿、 密歇根、哈德逊湾等大型盆 地。
非洲的克拉通内盆地 有锡尔特、乍得、刚果、 阿尔及利亚等盆地,其中
锡尔特、伊利兹、撒哈拉、
乍得等盆地具大型和较大 型油田。
克拉通盆地的初始发育 时间一次为早古生代(540520Ma),与Laurasia大陆的 裂解有关(580-500Ma),形 成了北美克拉通。 另一次开始于二叠纪末 泛大陆的裂解,发育了非洲、 澳大利亚等一系列克拉通盆 地。 塔里木、鄂尔多斯盆不同,不具有 巨型的前寒武纪克拉通, 而是有一些微小的克拉 通块体和其间由许多造 山带组合而成的拼贴大 陆或复合大陆,呈现出 复杂的镶嵌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