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类型

合集下载

盆地分类的依据

盆地分类的依据

盆地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 规模大小:根据盆地面积可以将盆地分为超巨型(>100万平方公里)、巨型(50万~100万平方公里)、大型(10万~50万平方公里)、中型(1万~10万平方公里)和小型(<1万平方公里)等。

2. 平面形态特征:按照盆地的形状,可划分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三角形、菱形等多种类型。

3. 剖面形态特征:根据盆地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特点,可分为对称型盆地与不对称型盆地,其中不对称型又可根据两侧断层的差异进一步细分为单断(箕状)型和双断(地堑)型盆地。

4. 形成机制与沉积作用关系:按盆地内沉积作用与盆地形成时间的关系,可分为先成盆地、同生盆地和次生盆地。

此外,也可根据地貌形成过程分为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和构造盆地。

5. 地质时代与构造背景:盆地可以根据其形成的地质年代或构造阶段划分,如元古宙盆地、古生代盆地、中生代盆地、中新生代盆地,以及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构造时期形成的盆地。

6. 下伏地壳结构:根据盆地下面的地壳性质和所处板块构造位置,可区分出克拉通内部盆地、克拉通边缘盆地、克拉通/增生边缘盆地和大陆裂陷盆地等。

7. 充填补偿情况:根据盆地形成过程中物质充填和沉降平衡状态,可分为过补偿盆地、补偿盆地和补偿不足(饥饿)盆地。

8. 水文循环与地理环境:还可根据盆地内的水体性质和水文循环模式,将其分为外流盆地、内流盆地等。

通过以上多个角度的综合分析,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盆地进行细致的分类和描
述。

中国的盆地有哪些

中国的盆地有哪些

编号: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盆地有哪些中国的盆地有哪些盆地,主要特征是四周高,中部低,因盆状得名。

是世界五大基本陆地地形之一,在全球分布广泛。

下文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盆地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到您哦!中国四大盆地介绍塔里木盆地早在5亿年前,塔里木和准噶尔是一片汪洋中的两大片陆地。

大约距今2~3亿年前,地层发生急剧变动,沉陷的海底隆起成高山。

这样,塔里木和准噶尔便成了众山环抱的两个盆地,并为天山所分隔。

“塔里木”维吾尔语意为“无缰之马”。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以南、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近似菱形,仅东端有宽约70公里的缺口与甘肃河西走廊相连,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盆底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

盆地地面由西向东微微倾斜,西部海拔可达1300米,东部的罗布泊则降低到768米。

塔里木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地理带。

从盆地边缘向中心,环带的变化规律是:高山带、山麓砾石(戈壁)带、绿洲带、沙漠和盐湖带,各地带的景色截然不同。

高山顶部有无数冰山雪峰,天山山脉多苍郁深密的森林,山地生长着茂盛的牧草,是优良的天然牧场。

砾石带的水均渗入石砾地下,地面草木不生,非常荒凉。

绿洲带田园阡陌相连,渠道密如蛛网,盛产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

所产棉花纤维细长,质地优良。

沙漠和盐湖带占有很大面积,在罗布泊以东主要是戈壁,罗布泊以西广大地区则主要是流沙,沙层极厚,沙丘重重,一般植物难以在这种极端干燥的沙丘上生长。

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西北、东北和南面均为高山所包围,成一不等边的三角形,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

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东端海拔高度可达千米,而西部的湖沼洼地已下降到200~400米,艾比湖水面高程仅189米,是盆地最低部位。

准噶尔盆地的地形结构与塔里木盆地相似,但四周的山岭有许多缺口,所以盆地形状不如塔里木完整。

不同类型盆地沉积特征

不同类型盆地沉积特征

1colites(沙蚕迹)
4 6
5-Backfilled burrow(倾斜具回填潜穴)
深湖相
6-Planolites(漫游迹) 7-Cochilichmus(螺丝迹) 8-Teichnus(墙迹) 10-Fish(鱼) 11 9-Chondrites(丛藻迹) 11-Skolithos(浊积岩中))

Sq5 Sq4 Sq3 Sq2 Sq1
注:电测曲线左侧为自然电位,右侧为视电阻率
LHST 扇三角洲 LLST
图3-15 车镇凹陷车西地区车2井---车32井连井剖面地层对比图
扇三角洲-冲积扇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下切谷
552 552.8 553.5 554.875 555.925 556.875 557.525 558 558.6 559.1 560.6 560.05 561.2 562.1 563 564 564.7
165.09
166.09
167.09
168.09
169.09
170.09
171.09
172.09
173.09
174.09
175.09
176.09
176.44
ON
ON ON ON T4 沙 三 下 层 序 T 6 沙 四 T' 上 6 层 序 沙 四 下 层 序
TE 1 一 层 序 T1 东 2 东 二 层 序 T1 3 东 三 层 序 T1 沙 一 层 序 T2 沙 二 上 层 序 ON 沙 二 下 层 序 T 3 N O 沙 三 上 层 序 沙 三 中 层 序 T T1
二、裂陷盆地
P2剖面
P6剖面
P12剖面
岩 大 类 岩 相
相 单 元

挤压盆地演化与构造分析

挤压盆地演化与构造分析

弧后扩张中心

弧前盆地
海沟
1 4
2 1 5
3
E– 分离的 例:日本海
1、弧前沉积物 2、火山成因的岛弧壳 3、大陆壳 4、洋壳 5、岩石圈地幔部分
弧前盆地的演化
综合的弧前体系模式
Km
横切巽他弧俯冲岩体地震横剖面
西 太 平 洋 部 分 地 区 地 貌 略 图
1、鄂霍茨克海
2、日本海
3、南中国海
4、苏禄海
5、苏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西海 6、班达海 7、菲律宾海 8、安达曼海
现 代 弧 前 盆 地
巽 他 弧 前 地 区 构 造 和 沉 积 体 系
f
e
d
c
b
a
加利福尼亚旧金山统混杂岩与大谷地岩系地层柱状略图
安达曼群岛外侧的巽他弧前区(上)中苏门答腊(中) 和爪哇(下)的概略深度剖面
北 美 西 部 构 造 概 要 图
摩因逆冲带袄纳万复式逆冲断层体横剖面
3、背冲式逆冲断层
由若干条背向逆冲断层组成。 扇状
背冲式
上图:褶皱造山带扇状逆冲断层 下图:西天山背冲式逆断层
4、反冲式逆冲断层
由一条或几条主逆冲断层和次一级反向逆冲断层组成。
冲起构造
构造三角带
反冲断层----是因逆冲滑动中受断坡或峰缘前侧阻抗而反冲, 形成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反向逆冲断层。
1、俯冲扩展(背式扩展) 1 a 2 b 晚 c 早 1 扩展方向
2、超覆扩展(仰冲扩展)
扩展方向 1
a
1 b 早 晚 2
c
两种俯冲的差异
大陆边缘弧沟系
弧后褶皱 冲断层带 弧 弧前盆地 海沟 弧后陆架海 岛 弧前盆地 海沟

盆地的矿藏与资源

盆地的矿藏与资源

盆地的矿藏与资源盆地是地质构造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地貌特征呈现出中央深陷、周边高原的形态,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样的地理环境对于矿藏的形成和资源的积累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盆地中的矿藏类型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探讨盆地成矿规律的特点。

一、盆地矿藏类型1. 油气矿藏盆地是油气资源的重要聚集区,其中油气矿藏是盆地特有的矿产资源。

盆地中的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是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如中国的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

这些盆地积累了大量的沉积物质,形成了丰富的烃类物质和富含石油、天然气的地层。

盆地的结构特点保证了沉积物质在地层中的保存和富集,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煤炭矿藏盆地中的煤炭资源丰富,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盆地地形的深陷特点使得局部形成了湖泊沼泽环境,有利于植物遗体的储存和煤炭的形成。

同时,盆地周边的高原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质源,为煤炭形成提供了原始条件。

中国的鄂尔多斯盆地、澳大利亚的悉尼盆地等都是著名的煤炭产区。

3. 金属矿藏盆地中也存在一些金属矿产资源,如铜、铁、铝等。

这些金属矿藏通常与盆地内外构造的活动及岩浆活动有关。

盆地底部的沉积物质在结构和热力活动的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构造和成矿环境,为金属矿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同时,盆地周边的构造和地质活动也会进一步富集和改造金属矿藏。

二、盆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盆地中的矿产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还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 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盆地中的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对于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和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各国在盆地中积极开展油气勘探和开发,以保障能源的供给。

在油气开发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盆地中的煤炭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运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四大盆地

中国四大盆地

中国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导读——中国的盆地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为中国四大盆地。

此外,还有一些面积较小的次一级盆地,如吐每番盆地、哈密盆地、江汉盆地等,面积约180多万平方千米,占国土地面积的19%。

盆地是中国自然资源的聚宝盆。

这些盆地都有长久的发育历史和形成过程,生成各种矿床,如石油、天然气、钾盐、钠盐、煤层和砂矿等。

许多盆地地表有河流与冲积平原,保留有湖泊沼泽。

其特殊的地下矿产与地表土地资源,水文、气候资源成为人类早期活动的场所,是近代工农业集中地区和未来经济开发的资源宝库。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米2000~3000m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邓峡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一、盆地成因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卜升为陆。

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

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

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

在中生代漫长的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旅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二肴纪和侏罗纪时形成。

东起长寿、垫泪,西到江油、邓峡,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

年在我国合州发现的“合州“当门溪龙”身长米,高米,是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盆地类型

盆地类型

2、与弧后扩张、地幔上隆、地壳减薄、裂陷机制有关的盆地类 此类盆地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引起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 弧后扩张性 陆内裂谷盆地 主指松辽、渤海湾、苏北、江汉、洞庭湖等盆地。其分 割性强、发育历史较短,故盆地的中、新生代地层中 可寻找到小而肥的气田。 陆缘海裂谷盆地 其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是弧后地幔上隆、地壳拉张减 薄、裂陷作用。
二、盆地的类型
1.与地壳拉张、地幔上隆、地壳伸展减薄和裂陷机制有关的盆地类

(1)大陆内部裂陷型 克拉通沉降盆地 指前震旦纪古老结晶基底之上,由早古生代大陆裂解形 成的盆地。其形成与塔里木华北、华南等古老大陆板块内部。早期的地壳伸展、 减薄、裂陷作用,使盆地多发育地堑-地垒、伸展断层等拉张型构造;后期的热 收缩及沉积载荷作用引起盆底整体沉降,沉积层平缓,构造不发育。 (2)陆内扩张型 拗拉骨盆底 指三岔裂谷系中废弃的伸展大陆板块内部的一支死亡谷。初 始的地壳拉张减薄、裂陷和幔隆作用,使坳拉谷盆地总体呈地堑形态,张性断 裂发育;随裂谷系发展,盆地失去地幔柱支持,开始热收缩沉降,由断陷型演 变为拗陷型。 (3)大陆边缘裂陷型 被动陆缘盆地 位于稳定的离散型大陆边缘,基底为陆壳或过度壳,形态 以向海洋中心区倾斜为特征,沉积体呈向洋一侧加厚的楔形。
造山型盆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1.岩浆弧 2.蛇绿岩及其混杂岩 3.沉积 场所
周缘前陆盆地 形成于大陆碰撞阶段并在此后的造山环境中发展演化,其特点是冲断 带与缝合带为邻。 冲断前陆盆地 主要形成与中、新生代。其特点是冲断带既与岩浆弧生成无联系,也 与碰撞缝合带发育无关,是造山带后期发展的产物。 (2)造山带内盆地性 山间地块盆地 其发育在稳定的中间地块之上,大都经历了断陷盆地、不对称挠曲盆 地、冲断前陆盆地等发展阶段。 山间拗拉盆地 在造山及其后的挤压环境中形成,以褶皱带为基底,范围较小,结 构构造复杂,分割性强。 山间断陷盆地 其形成与造山环境有关,但其动力学机制却较为复杂。可以是造山 带顶部引张条件下的重力塌陷作用所致,也可由造山过程中垂直于区域挤压应力的拉张 作用形成;前者盆地走向大致同造山带,后者走向则垂直于造山带。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解析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解析

不同基底的克拉通盆地含油气性不同
裂谷拉张型> 拼接缝合型 褶皱造山型> 稳定结晶型
>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4、克拉通盆地的不整合
A、伴随造山带变形作用隆升剥蚀的结果,不整合面上下变 形作用、变质作用、研究作用存在巨大差异;
不 整 B、常见与洋盆、陆坡与陆隆的地层中,与海底侵蚀有关, 合 可由地球旋转引起的等深流、温盐海流、浊流及海底相对于 类 溶跃面的变化引起的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形成; 型
1、形态特征
平面形态多样,有圆 形、椭圆形、不规则 形等。 长宽比为1:1或者2:1, 面积可大可小。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剖面形态 一般为碟盘
状,显示了盆 地的不对称和 基底的不平整 性。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沉积特征
A 沉积环境 沉积相:大面积的滨浅海为主
海陆交互相 横向上变化不明显 沉积中心与盆地的沉降中心基本一致
区际不整合是克拉通范围的,即从克拉通内部至克拉通陆架沉积 棱柱体,并不局限于克拉通的某些部分。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2)、几何变量
A、构造不一致性 大多数克拉通不整合可能为平行不整合。实际上,所有区域范围的不
整合若追至相当距离也表现出角度不一致性。一些克拉通不整合(尤其是 在快速的、断层伴生的克拉通隆升期形成的)表现为构造角度不整合。
第二节 克拉通盆地分类和特征
3、新生代强烈的改造
A 古近纪-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东部-盆岭构造 B 古近纪末到新近纪初-喜马拉雅褶皱带-裂谷系
反转和改造 C 新近纪到第四纪
➢中东部隆起剥蚀 ➢西北部克拉通 ➢西藏隆起为高原
块体间复活山系 块体为沉降坳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陆盆地:波斯湾盆地
1、概念:位于褶皱山系和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
2、构造特征:形成于挤压环境中,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变形作用强烈;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②深凹(拗)带;③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

一般存在一套或几套由细变粗的反旋回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和边缘尖灭线不断向克拉通方向迁移。

3、石油地质条件:
①具有两类烃源岩系:为被动的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拗陷型,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

成熟的生油中心总是靠近深拗带一侧,所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储集层向上或向克拉通一侧进行运移。

②储集岩有两大体系:下部以台地相的碳酸盐岩为主体
上部以陆相的碎屑岩为主体
③易于形成油气藏的圈闭类型以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圈闭和地层圈闭为主。

4、油气藏分布模式:
油气分布主要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
①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
②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性或张扭性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
③在前缘斜坡带也存在因基底冲断作用形成的基底卷入型厚皮构造圈闭。

在平面上,前陆盆地内的油气围绕生油中心呈条带状盆地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

由于造山带活动以及冲断不断挤压,盆地内油气藏会受构造运行而不断调整、改造和再分布,因此,前陆盆地都是油气藏遭破坏比较严重的一类盆地。

二、裂谷盆地
1、概念:因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而形成的长型断陷或拗陷,具有陡而长、两壁平行的沉降谷
2、构造特征:裂谷是张性作用的结果,构造形态多种多样,有断槽状、锯齿状、雁裂状、三叉状等。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大体可划分为:
①裂谷前期;②裂谷断陷期;③裂谷拗陷期。

不同阶段的石油地质特征差异较大。

3、石油地质条件:
1、油气生成特点:在世界主要裂谷盆地中,从寒武系至下第三系都有烃源岩分布,岩性以泥岩、页岩、碳酸盐岩为主,含有大量水生生物为主的有机物质。

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拗陷期,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多的特点,地热较高,故有机质演化成烃条件优越。

2、储集条件:拗陷型裂谷,由于沉积环境稳定,储集层发育、规模大、横向稳定、成熟度高。

断陷盆地,储层发育规模小、横向变化大、储集层成因类型多。

3、盖层条件:岩石类型以泥岩、页岩、盐岩、石膏和裂缝不发育的致密碳酸盐岩为主;区域性盖层宏观上控制了盆地内的油气运聚和分布,直接盖层直接影响着油气藏内油气的聚集。

4、运移特点: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具有多期运聚、重新分配、多期成藏以及一源多藏的特点。

5、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多,以背斜、断块、岩性、地层不整合以及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

4、油气藏分布模式:
①拗陷型裂谷盆地中部一般发育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

②断陷盆地陡坡带则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在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发育,缓坡带则以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

三、克拉通盆地
1、概念:形成于克拉通周边环境和克拉通内部的盆地
2、构造特征:①块体相对破碎,盆地规模相对偏小;
②经历了多开合旋回的叠合发育;
③遭受了新生代强烈的改造。

3、石油地质条件:
烃源岩:岩石类型以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厚度变化大,有多期生烃特点,生烃和成藏具有多期性。

储集条件:储层类型丰富多样
纵向上储层和盖层有多种匹配形成,侧向上,储集层可相变为非渗透性岩层,形成侧向储盖组合。

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具有多期运聚、重新分配、多期成藏以及一源多藏的特点。

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地层圈闭为主,有五种主要类型:与基底隆起有关的潜山圈闭油气藏、基底隆起之上的构造、岩性圈闭、背斜圈闭和地层–岩性复合圈闭。

4、油气藏分布模式:
①油气田发育具有分区性,主要表现为油气藏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围绕优势运移方向展布;②油气田分布具有分层性,往往发育有多套产油气层。

四、叠合盆地
1、概念:指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不同时代的相对独立盆地上下沉积叠置而成且构造复杂的组合盆地。

2、特征
①各时代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结构明显不同
②发育多套烃源岩,可有多个生油凹陷,具有多个生排烃期和成藏期
③纵向可划分出多套储盖组合
④不同烃源岩形成的油气可独立成藏,形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又可在某些
层序和区带混合,构成复杂含油气系统
⑤构造演化历史复杂
⑥含油气系统复合、叠合、混合现象普遍
⑦多期生排烃并多期运聚散
⑧目的层理深大,油气成藏机理复杂
2、油气分布规律
①放射状运移和环状聚集模式
②前陆运移模式
③克拉通运移模式
国内外典型盆地实例:
1、前陆盆地:波斯湾含油气盆地
2、拗陷型裂谷盆地:松辽盆地
3、断陷型裂谷盆地:渤海湾盆地
4、克拉通盆地:威利斯顿盆地
油气在地壳中分布规律:
总体分布规律: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和不均一性
分布区特点:地壳长期以来以沉降为主,一侧相对稳定,一侧相对活动
1、油气在地域上的分布
2、油气在地史上的分布
从震旦系(前寒武系)至第四系均能生油气,但不同世代的地层,油气分布不均一,中新生代油气含量最大。

3、油气在深度上的分布特征
①石油储量的深度分布特征
油主要集中于3000m以上的范围
油藏平均深度:浅于生油门限深度
②天然气储量的深度分布:气主要集中于5000m以上
4、油气分布其它特征
①单井日产量:各国很不平衡,说明各地区储集条件的差异性
②天然气分布比石油分布广泛的多
时间上:Z-O、Z、pt—产油少,主要产气层
深度上:Q浅层—8088m以上(甚至更深)
断陷型裂谷盆地:
定义:指在前震旦系(或前寒武系)古老结晶变质基底或古生代褶皱变质基底上,受基底断裂作用而下陷的沉积盆地
①单断裂谷盆地在盆地一侧被断距很大的同生基底断裂所限,与周缘出露的基岩呈断层接触,另一侧为平缓斜坡,与周缘基岩逐层超覆接触。

盆地呈断超式的明显不对称状,沉降中心常在近断裂一侧,有时盆地内侧出现同生断层控制的滚动背斜,而在另一侧斜坡区形成受地层圈闭和断层圈闭控制的单斜油气田。

②油气分布模式:
a陡坡带是断陷的深陷带与凸起的突变带。

靠近物源区,水下扇和冲积扇发育,地层超覆普遍,断层发育,在其内侧同生断层下降盘分布滚动背斜带,在其外侧断块圈闭发育,油源条件好,有利于多种类型圈闭油气藏的形成。

在其边缘地带分布地层超覆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断块-岩性油气藏,在其内侧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和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b深陷带
是断陷内部油源条件最有利地带,由于地质结构变化大,易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主要有五种:古潜山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和透镜状岩性油气藏。

c 缓坡带
为断陷中基底时期较浅、沉积盖层较薄部位。

主要的油气藏类型包括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沥青封闭不整合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和粒屑灰岩岩性油气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