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构造演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沉积经历多期构造演化而形成的叠合盆地,在地质盆地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构造运动各具特色。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基底形成期、克拉通演化期、盆地形成期三个演化期与五个演化阶段。

1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期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陆上第二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35-38]。目前,认为盆地基底是由阴山块体、阿拉善块体、银川块体、伊盟块体、晋陕块体、豫西块体经历阜平、五台和中条运动的变质、变形和花岗岩侵入及混合岩化作用后,于早元古代末期逐步固化、链合、拼接形成典型的不均一性的镶嵌陆块基底结构,在盆地沉积盖层的演化中,这些基底结构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2 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克拉通演化期

该时期是比较重要的时期,它是盆地沉积盖层以及下古生界储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元古代,中国陆块构造活动强烈,其中华北地块两侧发育了规模较大的裂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裂谷系,从西至东分别有贺兰、晋陕坳拉槽,与秦祁海槽相连接从而组成了三叉裂谷系。晚元古代,盆地周缘裂谷系大为萎缩或开始闭合,盆地内部已经闭合,较稳定的克拉通已初步形成[40,43]。该期在盆地西缘沉积厚度巨大,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稳定,沉积厚度小,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盖层。

早古生代时期,盆地东北地区接受来自于华北海沉积,而西缘和南缘受秦祁裂谷海槽的影响,发生了构造沉降。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三次海侵海退,呈现隆起与坳陷并存的构造结局,至奥陶纪,盆地西南部呈“L”型的中央古隆起基本形成。之后,由于加里东运动,海槽关闭,鄂尔多斯盆地整体隆升遭受了剥蚀,至晚古生代晚石炭系,才又发生沉积,中间发生了沉积间断,长达1.2亿年,形成了上、下古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古岩溶带因强烈的溶蚀作用,发育了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近些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3 晚古生代—新生代盆地形成期

该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时期,沉积相和构造格局分布以及中央古隆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积从滨海相沉积转变为海陆过渡相至稳定的内陆盆地沉积,根据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对盆地的演化进行阐述。

1.晚古生代滨海平原阶段

晚古生代经历了滨海到陆相的过渡。石炭纪时期,构造格局基本继承了早古生代的格局,表现为西部断陷沉降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浅坳带的格局。石炭纪晚期,盆地接受来自西北和东北部的海侵,中央古隆起逐渐被海水淹没;早二叠世太原期,海侵范围继续扩大,此时中央古隆起残留范围较小。随着东西海域的扩大,至早二叠世山西期,中央古隆起完全淹没于水下消失。中二叠世石盒子期海水逐渐退出本区,气候逐渐变得干旱,盆地进入内陆湖泊、河流与滨浅海沉积共存阶段。一直到晚二叠世石千峰期,水系萎缩,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逐渐萎缩,沉积环境完全为陆相沉积,由此开启了中生代盆地的陆相沉积时期,同时发生的海西运动标志着晚古生代演化的结束。本阶段的太原组和本溪组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可作为气源岩储集层,是鄂尔多斯盆地的第二大含油气系统,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标层位。

2.中生代内陆盆地阶段

中生代时,鄂尔多斯盆地依然是大华北盆地的一部分,至白垩纪时演变为一个独立的内陆盆地。中晚三叠世沉积格局在晚二叠世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三叠纪末,受区域性的印支运动影响,本区随着华北地区一起隆升抬起,形成了西南高、中部低的古地貌特征。早侏罗世,盆地发育了大型内陆河流相沉积,大量的沉积物进行沉降充填。至侏罗纪末,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盆地的东部,整体抬升形成了斜坡,在盆地的西缘,出现了大规模的推覆与冲断,盆地东部整体发生抬升从而形成了大型斜坡。根据大量的勘探成果和研究,表明中生代的延长组和延安组可作为良好的储集层,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新生代周边断陷阶段

新生代以来,在特提斯域闭合和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盆地进一步抬升,同时气候变得干旱炎热,另一方面在盆地周边地区发生断陷,形成一系列地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