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指南》课本知识整理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基础知识指南》课本知识整理二

专题五小学课程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概念: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填空)

2、课程分类【按照各种标准分类】

学科固有属性

a 学科课

b经验课程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a 必修课

b选修课

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a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

课程任务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课程呈现方式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常出选择)

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

学科课程论:

(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主张课程分科设置

活动课程论:(杜威,克伯屈)强调顺应学生心理因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个性,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教材

结构课程论:(布鲁纳)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重视掌握概念,主张把学习重点放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上,强调通过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及其结构。

3、课程设计的实质: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4、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课程计划【整体规划: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学科设置、学年假期划分】

课程标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与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核心是课程目标】

教科书【详细规定教学内容】

(填空、选择)

5、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二、小学新课程改革(这,题很少出)

1.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A.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B.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的时代的联系

D.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E.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F.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小学综合;中学分科;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小学新课程体系的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简答、填空。多选)

4、三级课程管理

a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

b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

c 学校对课程的管理

(填空、多选)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专题六小学教学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内涵: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教学过程的特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简答)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1、小学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实物、模象、语言】

启发性原则【承认学生主体】

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

循序渐进原理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相统一的原则

(重点:常考简答、选择、案例分析。各种出啊)

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1.明确目的,掌握原理和方法2.练习难度和题量适度】

(选择、填空)

3、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 a分组教学b设计教学法 c 道尔顿制

4、班级授课制

a.概念

b.产生与发展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

c.优越性——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d.局限性【难以照顾到个别差异性】

e.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

f.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钻研教材(选择、填空、案例分析、简答)

专题七小学德育(重点看吧)

一、小学德育概述

1、小学德育的定义:

广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小学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品德教育

3、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4、小学德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