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三唑的制备

合集下载

3氨基-1、2、4-三氮唑质量标准

3氨基-1、2、4-三氮唑质量标准

3氨基-1、2、4-三氮唑质量标准3氨基-1、2、4-三氮唑(简称3-ATZ)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2H4N10,分子量为152.08 g/mol。

下面将介绍3-ATZ的质量标准。

首先,3-ATZ的外观是白色结晶粉末状,呈现出典型的有机氮化合物特征。

其熔点为193-194摄氏度,沸点约为310摄氏度。

热稳定性较高,不易挥发。

其次,3-ATZ的纯度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3-ATZ的纯度需要达到99%以上才能满足一般实验或工业生产的要求。

这是因为较高的纯度可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合成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实验室合成的3-ATZ通常会通过结晶和纯化等步骤进行纯化,以获得较高的纯度。

除了纯度,3-ATZ的含水量也是其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含水量的3-ATZ容易吸湿,影响其质量和储存稳定性。

一般来说,3-ATZ的含水量应控制在0.5%以下,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反应效果。

此外,3-ATZ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也是其质量标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可能会对3-ATZ的性质和反应产物产生影响,降低3-ATZ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3-ATZ的生产和分析中,需要进行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限制,保证其满足质量标准要求。

最后,3-ATZ的质量标准还包括其包装和储存要求。

由于3-ATZ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化合物,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的包装和储存措施,避免其与空气、水分或其他有机物接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3-ATZ的质量标准主要涉及其外观、纯度、含水量、重金属离子含量以及包装和储存要求。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3-ATZ 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其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1-苯基-5-芳基-1,2-二氢-1,2,4-三唑-3-硫酮的合成

1-苯基-5-芳基-1,2-二氢-1,2,4-三唑-3-硫酮的合成


P h

6 %,但是反应时间太长,为 8h 鉴于此,我们 以取代 4 .
苯 甲酰氯() 1与硫氰 酸钾 反应,得 到 的中间体进 一 步与 苯肼 反应合成 了 1苯 基一一 一 5芳基一, 二氢一,4三 唑一一 1一 2 1, 2一 3
硫 酮 () 收 率 为2, 5 5 化 R H
摘要
将 取代苯 甲酰氯 l  ̄ l a f与硫氰酸钾 反应,得 到的中间体不需纯化直接与苯肼反应,成功地合成 了 1苯基・一 一 5芳 1 , 三 唑一(H 一 ,4 2一 32 )硫酮;取代苯 甲酰氯;苯肼
基一,一 氢一,, 三 唑一一 酮 (a 2) 化 合 物 2的 结构 通 过 红外 光 谱 、核 磁 共 振光 谱和 高 分 辨质 谱进 行 了表 征 . 1 二 2 1 4 2一 3硫 2  ̄ f.
E m al t n a l 9 9 1 6 c m — i i b oi : a u1 7 @ 2 .o
a R =P H: =o CH3 c R =P— — bR - ; OH3 d R =o OCH3 ; - e R =P CI fR =P— — : Br
S h m e1 ce
关键 词
S n h ss o - e y- 一 r l , - i y r - , , 一 iz l。 -ho e y t e i f1 Ph n l a y- 2 d h d o 1 2 4 t a o e 3 t i n 5 1 r
Der a ie v t s i v
LI . i n Ba , U Ta — o P N G, n F n E Ya — e 。 ZOU . i n P n Ja . i g
Abs r t S bsiu e e z y hl rde e e r a t d wih p a su s t i ya t ,a d t e u tn n tac u tt td b n o lc o i sw r e ce t ots i m io h oc nae n he r s li g i —

5,6,7,8-四氢-3-三氟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盐酸盐的合成

5,6,7,8-四氢-3-三氟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盐酸盐的合成

E t h y l t r i l f u o r o a c e t a t e a s t h e s t a r t i n g ma t e i r a l ,c o mp o u n d 2 wa s o b t a i n e d b y r e a c t i n g wi t h h y d r a z i n e,c h l o r a c e t y l a t i o n,
第4 l 卷第 1 3 期
2 0 1 3年 7月
广



Vo 1 . 41 N o . 1 3
Gua n g z ho u Che mi c a l I n d us t r y
J u l y . 2 01 3
5 , 6 , 7 , 8一四 氢 一3一三 氟 甲基 一1 , 2 , 4一三 唑 并
c y c l i z a t i o n u n d e r p h o s p h o r u s o x y c h l o r i d e ,w h i c h w a s s u b j e c t e d t o e t h y l e n d i a m i n e ,d e h y d r a t i o n a n d r e c y c l i z a t i o n u n d e r
a c i d c o n di t i o n t o g i v e t h e t i t l e c o mpo u nd . Ke y wo r d s:t y p e 2 d i ab e t e s ;DPP —I V i n hi b i t o r s;S t i a g l i p t i n Ph o s ph a t e;s y n t h e s i s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中间体8-甲基-1-苯基-[1,2,4]三唑[4,3-a]喹啉的合成研究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中间体8-甲基-1-苯基-[1,2,4]三唑[4,3-a]喹啉的合成研究

称 取 苯 甲酸 乙酯 ( )83 ,水 合肼 5 g 25 . g 0 于 20 l 口瓶 中 , 5m 三 升温 至 回流 反应 约 2h 停止 反 0,
喹啉 , 合成路线见 图 1 所示 :
应 。将 反应改为蒸馏装 置 , 除去低沸 物 , 自然冷却
至 3 ℃ ,过 滤析出的 固体 ,水 10 l 0 0m 2淋洗 , X 抽 干, 常压烘 干得粗品 4g H L >4 以 甲苯重结 0 , P C 8 %, 晶 , 白色精 品 3 g H L > 8 熔点为 16 。 得 0 , P C 9 %, 8℃
( 西安瑞联近代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 西安 7 0 5 ) 1 o 5
摘要 : 以苯 甲酸乙酯与水合肼反应得苯 甲酰肼 、 再与 2 一氯 一 一甲基 喹啉得 到 目标产物 8 7 一甲基 一 一苯基 一1 ,】 1 t, 4三唑【,一a 喹 2 43 】
啉, 其结构经 I N R确认。考察 了水合肼用量对苯 甲酰肼产率 的影响 、 HM 不同溶剂对 8 一甲基 一 一 1 苯基 一l , 三唑【 3 a 喹啉产率的 【2 1 ,4 4一 】 , 影响 。结果表明, 水合肼与苯 甲酸 乙酯摩尔比为 2 制备苯 甲酰肼结果最佳 , . 1 正丁醇作溶剂制备 8 一甲基 一 一 l 苯基 .l , 三唑[ 3 】 【2 】 ,4 4 一a ,
喹啉效果更好 。
关键词 : 甲酸 乙酯 ; 甲酰肼 ;8 苯 苯 -甲基 一 一 1 苯基 一1 , 三唑[, a 喹啉 【2 】 4 ~ 】 ,4 3
中国分类号: Q T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6 2 8 1(0 0 —0 0 0 17 — 142 1 】5 0 3 — 3 o
的首 要 任 。本 文 设 计 并 给 出一 种 有 望 成 为 红

含1,2,4-三唑环的亚胺及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含1,2,4-三唑环的亚胺及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含1,2,4-三唑环的亚胺及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杨海葵;许万福;段安娜;游文玮;赵培亮【摘要】According to active groups combination principle, a series of novel imine and imide derivatives bearing 1,2,4-triazole moiety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 key intermediate 3-substituted phenyl-4-ami-no-1,2,4-triazole-5-thiones was synthesized by esterification, hydrazinolysis, salt and cyclization reactions, and then was condensed with aromatic aldehydes and isobenzofuran-1 , 3-dione to obtain imine and imide derivatives, which were subjected to the thioetherification with suitable halides ( RX ) to produce the corre-sponding 24 novel imine and imide derivatives bearing 1,2,4-triazole moiety. The structures of target com-pound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1 H NMR, IR, mass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preliminary bio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compounds possessed certain fungicidal activitie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50 mg/L,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compounds 9a, 9d and9e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were very similar with the commercial fungicide Flusilazole. Meanwhile, the preliminary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AR)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ssential structures required for their bio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ir in vitro antitumor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three cancer cell lines [ human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 A549 ) ,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 MD-MBA-231 ) and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 ( PC-3 M ) ] by the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 chromatometry method with Fluorouracil as a positivecontrast drug. The bioassay data indicated that compounds 7c, 7f and 9k showed similar antiproliferation with Fluorouracil against A549 cell lines with IC50 values of 38.3, 44.6 and 36.7μmol/L, respectively. Most interestingly, compound 9k also exhibited a broad spectrum of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MCF-7 and MKN45 with IC50 values of 147.5 and 60.7μmol/L, respectively.%以取代苯甲酸为原料,经酯化、肼解、成盐和环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4-氨基-3-芳基-1,2,4-三唑-5-硫酮,再分别与芳醛和邻苯二甲酸酐缩合得到亚胺及酰亚胺,最后经硫醚化反应合成了24个新型的含有1,2,4-三唑结构单元的亚胺及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确认。

l苄基4苯基1H-1,2,3三唑的合成

l苄基4苯基1H-1,2,3三唑的合成

l苄基4苯基1H-1,2,3三唑的合成1 引言1,2,3-三唑由于具有杀菌、消炎、调节植物生长、抗血小板凝聚等广谱的生物活性[1-3],故成为目前该类化合物研究的热点;一直以来许多化学工作者都致力于在三唑类化合物中寻找活性高、毒性低、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农药或医药,如Camarasa研究小组[4]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抗HIV-1的TSAO-T三唑衍生物。

通过三唑环上的N原子发生取代反应或者用叠氮化合物与炔通过“Click”反应[5-12]可以比较简便的合成1,2,3-三唑类化合物。

与前者相比“Click”反应选择性较高,条件温和,应用范围广,原料便宜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底物合成不同系列的化合物。

叠氮化合物一般通过重氮化反应或卤代烃与叠氮化钠或叠氮化锂反应获得,然而,反应条件比较苛刻,不易纯化而且产率也不高,因此通常以溴代烃为原料在DMF 中通过与叠氮化钠的反应制备叠氮化物[13]。

本工作以卞溴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叠氮卞,进而与苯乙炔进行“Click”反应,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产物1-苄基-4-苯基-1H-1,2,3-三唑,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合成路线如图1: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XT-4双目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FT-IR-20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KBr压片);Bruker Avance 400 MHz型核磁共振仪(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

试剂均为市售分析或化学纯,未进一步纯化。

2.2 化合物1的合成[11]将2g(30.77mmol)叠氮化钠溶于9mL DMF中后,在搅拌下滴加1.84mL(15.38mmol)苄溴。

在70℃条件下反应3天后,将反应液倒入100mL去离子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3×100mL),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0.5h,浓缩,粗产物经柱层析得黄色液体 1.60g,收率80%。

IR v:3027,2930,2871,2094,1598,1502,1453,753,705。

5-氨基-3-硝基-1,2,4-三唑(ANTA)的合成工艺改进

5-氨基-3-硝基-1,2,4-三唑(ANTA)的合成工艺改进
参考文献:
[ + ]T ;U JAA,1 V -CFD"$ O7 W"!DFXAS @R7CYA@6@ FG &;H"67F;*;76CDF;+(; ), 3;CD6HIFJA( O’NO) ,O E@AGEJ 67CAD"AS6HCA GFD CYA !DA!HDHC6F7 FG +, [ [] $ &’()*+, ’- .*/)0/123 4+1/)2+,5, +... , . 67@A7@6C6XA Y6=Y AZ!JF@6XA@ (&) : 3++ 9 3)%$ [ ) ]\ ? -6"!@F7,> < >H=FD6H$ -R7CYA@6@,!DF!ADC6A@ H7S !ADGFD"H7BA FG CYA Y6=Y AZ!JF@6XA O’NO [ [] $ 6)’7/,,+*15, .87,’529/5, 6:)’1/3;*2/5, +..3 , +. (3) : +43 9 +4.$ [ * ], , -C67AB6!YAD$ W7XA@C6=HC6F7 FG CYA >YR@6BHJ H7S ]Z!JF@6XA@ >DF!AD; C6A@ FG CYA ]ECABC6B ]Z!JF@6XA O""F76E" ’6CDHCA L O""F76E"* , &; ), 3;CD6HIFJA [ \] $ ?F@ OJH"F@ ’HC6F7HJ ?H^FDHCFDR, ?O; S676CDF;+ , .)#4 , _1;3& , [E7A+.%)$ [ 3 ]T ;U ?AA,1 V -CFD"$ >DA!HDHC6F7 H7S >DF!ADC6A@ FG *;H"67F;&;76CDF; ), 3;CD6HIFJA [ \] $ ?F@ OJH"F@ ’HC6F7HJ ?H^FDHCFDR, \A!FDC ?O; +(;+ , ++.24;"@,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1,2,4,-三唑的制备
一,前言
1.2.4一三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lll、消炎l 2l、抗癌_3j等。Catheyl4j指出,
含有C—C—N—N骨架的有机分子对植物有促进生长的作用。Pathok等指出1.2.4一三唑硫
醚类的抗菌性比硫醇类高[5I。考虑到羟基等基团能增加分子水溶性及负电性、有可能提高
药物活性。

二.目的与要求
了解无取代三唑环的合成与应用
三、实验原理
1,2,4-三唑环中有两个相邻的氮原子,在合成上可以由NH2NH2来提
供,通过和其他带有活性基团的化合物如甲酰胺缩合而成。甲酰胺法是目前工业
上生产1,2,4-三唑常有的方法。另一类方法是通过1mol的甲酰胺和1mol
甲酰胺环和而成。但用这种方法,甲酰肼尚有需要由甲酸甲酯肼来制备,路线较
长,成本较前类方法为高。用肼的衍生物(如酰肼)代替肼,可用类似的方法合
成取代的三唑化合物。

[应用与发展]
三唑是含有三个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其药效团呈现出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真菌、抗
菌、抗结核、抗病毒等。含三唑的化合物已成为近几年来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和重点领域
之一。目前已有众多的含三唑的抗微生物药物用于临床,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近年已有
文献综述了含三唑的化合物抗真菌研究的情况[1~3],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专门报道
含三唑的药物在整个微生物领域的研发概况。

4 含三唑的抗病毒剂
传统的核苷类衍生物具有强的抗病毒活性,主要通过与病毒细胞DNA或RNA的5′-三磷
酸根相互作用,改变DNA或RNA聚合酶的活性,发挥抗病毒作用。病毒唑(ribavirin,24a)
是目前用于抗病毒的含三唑的药物,是1970年合成的嘌呤核苷类衍生物。病毒唑对靶点酶
的选择性较低,且容易被水解,将病毒唑磷酸化后,可以使其不易水解,增加了其抗病毒活
性。如病毒唑的二磷酸酯衍生物(24b,IC50=180μmol/L)和三磷酸酯衍生物(24c,
IC50=40mmol/L),其活性强于病毒唑(IC50>500mmol/L)[25]。目前对病毒唑的其它衍生
物也有研究,但均无显著抗病毒活性,如其己糖醇衍生物。

病毒唑的类似物25也具有强的抗病毒活性,能够显著抑制牛痘苗病毒,其EC50为
0.4μmol/L,选择性指数SI>750,中等强度的抑制牛痘病毒(EC50=39μmol/L,SI>7.7)和剧烈
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CoV)(EC50=47μmol/L,SI>2.1)[26]。用S替代O后核苷26,可
增加抗病毒活性,可以减小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性,且无细胞毒性[27]。苯并三唑替代三
唑后的类似物27可作为一些黄病毒科的病毒核苷磷酸化酶和解旋酶抑制剂,抑制丙型肝炎
病毒(HCV)、西尼罗病毒(MNV)、登革热病毒(DENV)和乙型脑炎病毒(JEV)。苯并三唑的
N-烷基化可以显著增强抑制活性,选择性的抑制核苷磷酸化酶和解旋酶的活性,降低细胞
毒性。

甲酰胺法
3HCONH2 + NH2NH2 .H2O
+ 2H2O + HCOOH + 2NH
3

N

N
HN

180℃

甲酰胺沸点:210 C 水合肼的沸点118.5 C
四、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带机械搅拌回流装置(尾气吸收),蒸馏装置等。
2.试剂
水合肼(C.P.80%或工业品),甲酰胺(C.P.99.5%或工业品),无水乙醇。
五、实验步骤(实验室的制备)
1、1,2,4_三唑制备
将21ml(1.2mol)甲酰胺加入四颈瓶,加热至180℃,保持温度170-185℃
边搅拌边滴入15ml(0.54mol)85%的水合肼(当温度低于170℃时,改滴加装
置为蒸馏装置,蒸出反应生成的低沸点物质水),滴加时间约为3h。加完后,在
180℃下继续搅拌反应30min。将反应物冷却至130-140℃出料,将反应物用冰水
混合物冷却静置,有大量晶体生成。

2、乙醇重结晶
量取无水乙醇1ml加入磨口三角瓶中,加入粗产品,震荡、摇匀。用水浴加
热,如没有溶解完全补加少量乙醇,直至完全溶解。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却静置,
抽滤。得重结晶产物。

六、实验记录

时间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50 安装带有温度计和机械搅拌的回流冷凝装置(四口烧瓶,应带有尾气吸收装置)。
2:30 往四口烧瓶中加入21ml甲酰胺,打开搅拌器、加热。 有白雾在尾气吸收装置中逸
出。

2:50 温度到180℃时,缓慢匀速滴加水合肼(3.5小时左右滴加完毕)。 温度下降至140℃左右。

3:50 水合肼加入完毕,开始回流。 温度在140-170℃间波动,溶液
量略有减少。

4:00 改换仪器为蒸馏装置,并保持搅拌。 有无色液体馏分蒸出,温度计
示数不断上升,溶液最后出现
粉红色。

4:20 熄灭酒精灯,将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冷却至室温。 有白色物质析出,一搅拌成白
色乳状结晶物。

4:30 将结晶物减压过滤。
4:50 将滤饼用乙醇1-2ml溶解可在热水浴中。 白色晶体逐渐溶解。

5:00 冷却至室温,再次减压过滤。 得到白色晶体。
5:30 压干称量。 产品质量为g。

七、实验结论
1.产率=(g/11.178g)×100%=13.4%
2. 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20~121℃。沸点260℃(分解)。易溶于水、醇
等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八、1,2,4-三唑的工以年产三百吨设计实验方案
理论上需要甲酰胺的质量=300*135/69=586.9吨
水合肼的质量=300*50/69=217.4吨
在实验中 三唑的理论产量为27.6g 实际产量为6.3g
所以产率=6.3/27.6=23%但工业上的产率在55%-60%之间,所以甲酰胺需
1232.5吨 , 水合肼需456.5吨,由实验中知此反应需在温度为185以上反应才
可生成三唑,因此在工业上应许采用非连续进料的方法进行生产,

若计算全塔物料衡算 三唑产出速率=300*1000/365/24=34.2kg/h
甲酰胺进料率=34.2*135/69=67kg/h
水合肼进料率=34.2*50/69=24.7kg/h
在91.7吨中有34.2吨的三唑。
以每天一吨的产量计算;甲酰胺=135*1000/69=2000kg
水合肼=50*1000/69=720kg
试验中先通入甲酰胺 2000kg在温度达到186C 以上时 缓慢通入水合肼
720kg(每次滴入10kg-15kg)且温度应该保持在186C 因为此反应在此温度下才
能从分反应生成产品,如果温度在此之下加入的水合肼立刻汽化未与甲酰胺反
应而变成尾气, 所以反应温度对于此实验很重要,加料完之后 使其充分反应
约3h-4h 之间,将反应物冷却到130C-140C时出料,冷却静置有大量晶体析出。
加入乙醇使其充分溶解(微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