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物质的状态汇总
基础化学:物质的三态与相变规律

基础化学:物质的三态与相变规律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性物质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状态,每种状态都表现出独特的特性。
固态•定义:固态是指物质分子间相对稳定排列形成的状态。
•特性:1.分子间距离近,排列紧密。
2.分子振动较小,位置固定不变。
3.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受外界变化影响。
液态•定义:液态是指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固态大,但仍存在相互吸引力使其形成流动性较高的状态。
•特性:1.分子间距离在可接受范围内,比固体更为松散。
2.分子之间通过相互吸引力保持接触,并可以流动。
3.不具有固定形状,但具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定义:气态是指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并且能充分扩散到容器内任何角落的状态。
1.分子间距离很大,紊乱排列。
2.分子运动剧烈,不受约束。
3.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相变规律相变是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下从一种态转变为另一种态的过程,并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固-液相变(熔化)•定义:固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到达熔点时,会吸收能量并转变成液体状态。
•规律:1.加热使固体分子振动增强,克服吸引力逐渐解除。
2.当分子振动能量足够克服吸引力时,固体融化成液体。
液-气相变(汽化)•定义:液体物质在被加热至饱和温度时,分子能量增加到克服表面张力后脱离液面进入气态。
•规律:1.加热使分子间距离扩大,分子之间的互相吸引力减弱。
2.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变成气体。
固-气相变(升华)•定义:固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无液态存在的过程。
1.加热使分子能量增加,跳跃式地脱离晶格进入气相空间。
2.当分子足够克服表面张力时,固体直接升华成气体。
结论物质的三态与相变规律是基础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了解和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以及更深入地探索化学领域。
通过研究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我们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水的冰饮料与沸水之间的转变,还对工业生产、天气现象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普通化学

+
1 2 1 − 2
代表电子自身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习惯以顺、 代表电子自身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习惯以顺、 习惯以顺 逆自旋两个方向形容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逆自旋两个方向形容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可用↑↑ 表示自旋平行 表示自旋反平行 表示自旋反平行. 可用 表示自旋平行,↑↓表示自旋反平行 n, ι,m, ms四个量子数确定电子的一个完整的运 动状态,以 ( 表示。 动状态 以Ψ(n,ι,m, ms )表示。 例:Ψ( 1, 0, 0, +
n,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等价轨道 轨道有1 等价轨道,表示为: s轨道有1个等价轨道,表示为: p轨道有3个等价轨道,表示为: 轨道有3 等价轨道,表示为: d轨道有5个等价轨道,表示为: 轨道有5 等价轨道,表示为:
4)自旋量子数 s={ 自旋量子数m 自旋量子数
20.原子序数为29的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排布应是: 20.原子序数为29的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排布应是: 29的元素 A.3d94s2 B.3d104s2 C.3d104s1 D.3d105s1 26.铁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 在轭道图中, 26. 铁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 3d64s2 ,在轭道图中 ,未配对 的电子数为: 的电子数为:____ C.4 D.6 A.0 B.2
最低能量原理: (2)最低能量原理:电子总是尽先占据能量 最低的轨道。 最低的轨道。
电子依据近似能级图由低到高依次排布。 电子依据近似能级图由低到能级图:
能量逐渐升高
7s…… 6s 4f 5d 5s 4d 5p 4s 3d 4p 3s 3p 2s 2p 1s
3.原子核外电子分布三原则
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 (1) 泡利不相容原理 : 一个原子中 不可能有四个 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一个原子轨道中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 一个原子轨道中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 个电子。 表示为: 个电子。 表示为:↑↓ 根据每层有n 个轨道, 根据每层有 2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能容纳 两个电子,由此可得出 两个电子, 每一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每一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2 n2。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化学复习资料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3.1.1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
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n的取值:n=1,2,3,4……∞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ι的取值: 1 , 2 , 3 , 4电子亚层:s, p, d, f……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图3-13)磁量子数m:m的取值:受ι的限制, m=0 ,±1,±2……±ι(2ι+1个) 。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n ,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41常见的物质状态(精)

一、常见的物质状态 二、气体的性质 三、液体的性质
科学练习册P39—P40 观看录像
压缩空气充气实验 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实验
1.请看下列装置:
一个储有压缩空气的塑料瓶,用 导管与一个憋的塑料袋相连,中间用夹 子夹紧。猜猜看,会有什么现象?
气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物体“有否固定的形状”是指物 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是否会自动改变形 状。如:橡皮泥受压力改变形状、挤压 塑料袋袋内的液体改变形状、手压皮球 球被压扁等例子不能作为物体能改变形 状的证据。 2.再请看下列装置:当抽出分隔气体的 玻璃片时,注意集气瓶内发生什么变化?
透明 透明 不透明
无 有 有
不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无 有 有
固定 固定 固定 固定
透明
无
有
如果表中同一列所填内容相同, 说明这些液体具有相同的性质。通过 以上活动你可以初步归纳得出液体的 性质是 体积固定 和 形状不固定 。
各种液体的 颜色 和 气味 。 液体 有 (有/没有)固定的体积, 可以 但 (可以/不可以)流动,形状 会(会/不会)改变。 也
辨认物质的三态 请把书本打开,翻到第96页,填表, 分辨几种不同物质的物态。
白糖 铜丝 木块 岩石 泡沫塑料 铝块 胶木棒 冰块 玻璃棒
蒸馏水 植物油 酒精
二氧化碳 氧气 氢气
其实,物质除了我们常说的三态 外,还有第四态,叫做等离子体;第 五态叫中子态(有多种说法)。
在以上活动中,我们尝试辨认物 质的三态。其实,物质的三态具有不同 的性质。现在就让我们来逐一探讨。
“棕色气体”一般用二氧化氮。 注意:二氧化氮有毒! 在抽取玻璃时尽 量不要使气体逸出。 棕
可以 改变 改变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1. 化学基本概念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组成。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1.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
2. 化学计量学2.1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1摩尔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2.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3 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涉及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浓度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摩尔计算,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
3.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3.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元素的科学工具,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包含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3.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周期性变化。
4. 化合物与化学键4.1 化合物类型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共价化合物由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的分子组成;金属化合物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
4.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5. 溶液与浓度5.1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
溶液的性质取决于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3、1、1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
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n的取值:n=1,2,3,4……∞ ,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 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 ι的取值:1 ,2 ,3 ,4电子亚层:s, p, d, f…… 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图3-13)磁量子数m: m的取值:受ι的限制,m=0 ,1,2……ι(2ι+1个)。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n,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s 轨道有1个等价轨道,表示为:p轨道有3个等价轨道,表示为:d轨道有5个等价轨道,表示为:……一个原子轨道是指n、ι、m三种量子数都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Ψ(n,ι,m),例如Ψ(1,0,0)代表基态氢原子的波函数。
(2021年整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状态颜色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状态颜色总结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状态颜色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状态颜色总结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状态颜色总结
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状态颜色总结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状态颜色总结〉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初中化学物质状态变化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化学物质状态变化复习资料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的状态变化问题。
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初中化学物质状态变化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1.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个基本状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气体具有较大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
2.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状态变化,主要有升华、凝华、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等过程。
升华是固态物质直接从固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如干冰在常温下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是气态物质直接从气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如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变成冰。
熔化是固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如冰加热到0℃时熔化成水。
凝固是液态物质在降温过程中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水在0℃时凝固成冰。
汽化是液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如水加热到100℃时汽化成水蒸气。
液化是气态物质在被加压或降温的情况下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如将气体液化成液体。
3. 状态变化图示状态变化可以用相图来表示,相图是描述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相互转变关系的图形表示。
例如,水的相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变。
二、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状态变化受到温度、压强和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 温度对状态变化的影响温度升高会促进物质从固态或液态向气态转变,温度降低则有利于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或固态。
不同物质的相变温度也不同,例如水的沸点为100℃,而铁的熔点为1535℃。
2. 压强对状态变化的影响压强的增大有利于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压强的减小则促使物质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