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半知菌3-10
真菌半知菌

分生孢子的形态变化很大,可分为单胞、双胞、多胞,砖隔 状、线状、螺旋状和星状等7种类型
第4页,共98页。
分生孢子形态
第5页,共98页。
2. 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110页)
按照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的基本形 式,其形成方式分为:
体生式(thallic )分生孢子 芽生式(blastic)分生孢子
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和分生孢子阶段的学
名是禾本科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但均承认, 且后者应用更普遍
第24页,共98页。
(二)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 中,半知菌亚门分3个纲:
芽孢纲(Blastomycetes ):营养体是单细胞 或发育程度不同的菌丝体或假菌丝,产生 芽孢子繁殖。
菌丝在分技处缢缩,褐色;
菌核表面粗糙,褐色至黑色,
表里颜色相同,菌核之间有
丝状体相连,菌丝组织疏松。
常见种是立枯丝核菌(R.solani) 引起作物立枯病和纹枯病.
丝核菌属示意图
第29页,共98页。
丝核菌属显微照片 第30页,共98页。
水稻纹枯病症状
第31页,共98页。
湿度低
湿度高
第32页,共98页。
(三) 丝孢目
分生孢子直接从菌丝上产生或从散生的分 生孢子梗上产生 丝孢目的分科: 淡色孢科: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色淡 暗色孢科: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色暗
第39页,共98页。
1. 淡色孢科的重要属
梨孢属(Pyricularia ) 青霉属(Penicillium) 粉孢属(Oidium) 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 葡萄孢属(Botrytis ) 柱隔孢属(Ramularia )
半知菌亚门(Deutero mycotina)

(2) 丝孢目(Hyphomycetales)
• 链格孢属(Alternaria): • 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多胞,具纵、横隔膜成砖格状,孢子长圆形或棒
形,顶端尖细,串生。
• 很多是常见的腐生菌。 • 如香石竹叶斑病、圆柏叶枯病菌等。 • 尾孢属(Cercospora): • 分生孢子梗黑褐色,不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线形,多胞,有多个横隔膜。 • 如樱花褐斑病、丁香褐斑病、桂花叶斑病、杜鹃叶斑病菌
(1) 菌丝分枝 基部隘缩 (2) 菌核(3) 菌核 组织的细胞
• 2.小核菌属:
(1) 菌核 (2) 菌核部分 切面
(2) 丝孢目
(Hyphomycetales)
• 菌丝体发达, 呈疏松棉絮状, 有色或无色。 • 分生孢子直接从菌丝上或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分
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不分枝或上部分枝。
• 分生孢子与分生孢子梗无色或有色。 • 粉孢属(Oidium ): • 菌丝表面生。 • 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串生。 • 分生孢子梗丛生与菌丝区别不显著。 • 如瓜叶菊白粉病、月季白粉病菌等。
椭圆形,稍弯曲。
• 如葡萄黑痘病、柑橘疮痂病菌等。 • 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 • 分生孢子盘有刚毛,孢子单胞,无色,圆形或圆柱状。 • 如兰花、梅花、茉莉花、米兰、山茶、樟树炭疽病菌等。
(4) 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
• 盘圆孢属(Gloeosporium ): • 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孢子单胞,无色,圆形或圆柱状。 • 如橡皮树、仙人掌炭疽病菌等。 • 射线孢属(Actinonema): • 分生孢子盘埋于角质层下,盘下有放射状分枝的菌丝。 • 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色,双细胞,分隔处缢缩。 • 如月季黑斑病菌等。 • 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 • 分生孢子多胞,两端细胞无色,中部细胞褐色,顶端有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痂圆孢属(Sphaceloma)
分生孢子盘半埋于 寄主组织内,分生 孢子较小,单胞, 无色,椭圆形,稍 弯曲。 如葡萄黑痘病、柑 橘疮痂病菌等。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
分生袍子盘生于寄主 表皮下,有时生有褐 色、具分隔的刚毛; 分生孢子梗无色至褐 色,内壁芽生瓶梗式 产孢;分生孢子无色, 单胞,长椭圆形或新 月形,萌发后芽管顶 端常产生附着胞。
链格孢属(Alternaria)
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 单生或串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多胞,具纵、 横隔膜成砖格状,孢子 长圆形或棒形,顶端尖 细,串生。 很多是常见的腐生菌。 如香石竹叶斑病、圆柏 叶枯病菌等。
尾孢属(Cercospora)
分生孢子梗黑褐 色,不分枝,顶 端着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线形, 多胞,有多个横 隔膜。 如樱花褐斑病、 丁香褐斑病、桂 花叶斑病、杜鹃 叶菌丝表面生。 分生孢子,单胞, 椭圆形,串生。 分生孢子梗丛生与 菌丝区别不显著。 如瓜叶菊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菌等。
葡萄孢属(Botrytis)
分生孢子梗细长,分 枝略垂直,对生或不 规则。 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 形,聚生于分枝顶端 成葡萄穗状。 如菊花、牡丹、芍药、 四季海棠、仙客来灰 霉病菌等。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分生孢子盘与分生孢子器
丝核菌属(Rhizoctonia)
菌丝细胞短而粗, 褐色,分枝多呈直 角,在分枝处较细 缢,并有一隔膜。 菌核表面及内部褐 色至黑色,形状多 样,生于寄主表面, 常有菌丝相连。 引起多种植物猝倒 病、立枯病。
小菌核属(Solerotium )
产生较有规则的 圆形或扁圆形菌 核,表面褐色至 黑色,内部白色, 菌核之间无菌丝 相连。 引起兰花等多种 花木白绢病。
第二章真菌半知菌41

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椭圆 形或卵圆形。
引起白菜黑斑病、番茄早 疫病等。
链格孢属示意图
链格孢属显微照片
白菜黑斑病
番茄早疫病
(3)黑星孢属(Fusicladium )
分生孢子梗黑褐色, 分生孢子脱落后有明显 的孢子痕,分生孢子梗 的生长尖上又可形成新 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梭形,基部平 截, l~2个细胞,深褐 色。 引起梨黑星病。
全壁体生式节孢子
全壁体生式节孢子:是由菌丝细胞 整个地转化而来的,产孢菌丝的完 整细胞壁形成了节孢子的壁。 有的是同时形成的,有的是从产孢 菌丝顶端向下依次先后形成串生的 白粉菌的分生孢 节孢子,这种节孢子又称为粉孢子, 子和分生孢子梗 示意图 如白粉菌的分生孢子 。
内壁体生式节孢子
内壁体生式节孢子在形成过程中,产孢菌丝外 壁不转化为孢子的壁,因此这类节孢子是在菌 丝细胞内形成的。
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 ) 引起玉米大斑病。
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 )
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 ): 分生孢子梗粗状,顶部合轴 式延伸;分生孢子芽殖型, 圆筒状,多细胞,深褐色, 脐点腔孔状,凹陷于基细胞 内;分生孢子第一个隔膜分 隔出基细胞。
大麦条斑病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丝核菌属示意图
丝核菌属显微照片
水稻纹枯病
湿度低
湿度高
茄基腐病
(2)小核菌属(Sclerotium)
菌核不规则形,外表 黑色,内面色浅。菌 丝组织紧密。 不产生无性孢子。 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绢 病。
小核菌属示意图
马铃薯白绢病
水稻小球菌核病
微生物 10-4、5、6第十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工程菌的稳定性问题
由工程菌产生的珍稀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 人生长激素、乙肝表面抗原、人促红细胞生成 素、重组链激酶等都已先后供应市场,不仅保 证了这些药物的来源,而且使成本大大降低。 但工程菌在发酵生产和保存过程中表现出不稳 定性,具体表现为:质粒的丢失;重组质粒发 生DNA片断脱落;表达产物不稳定。 工程菌的稳定与否,与重组质粒本身的分子组 成、宿主细胞生理和遗传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 素有关。
性状稳定的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否 则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影响微生物菌种稳定性的因素:a)变异;b)污染; c )死亡。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衰退:菌种出现或表现出负变性状
菌种衰退的原因: ①大量群体中的自发突变
自发突变
纯菌种
不纯菌种
传代增殖
衰退菌种
原始个体
突变个体 菌种衰退的原因: ②分离现象。 菌种衰退的原因: ③培养条件与传代。
准性杂交育种
第五节 分子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一、基因工程 定义:在基因水平上,改造遗传物质,从而使 物种发生变异,创建出具有某种稳定新性状的 生物新品系。
特点:可设计性、稳定性、远缘性、风险性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获得目的基因
选择基因载体
体外重组 外源基因导入 筛选和鉴定
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改变后的菌株被称为“工程菌”, 工程菌已逐渐应用于药物的微生物发酵生产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加生物合成基因量而 增加抗生素产量;②导入强启动子或抗性基因而 增加抗生素产量;③把两种不同的生物合成基因 在体外重组后再导入受体而产生杂交抗生素;④ 激活沉默基因,以其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提 高抗生素产量;⑤把异源基因克隆到宿主中表达, 以期彻底改变生产工艺。
半知菌类分类

半知菌亚门分类(2012-03-21 11:23:34)转载▼标签:杂谈半知菌亚门分为:3纲,8目,1880属, 26000种(Ainsworth1973).半知菌亚门分纲检索表1.营养体是单细胞或发育程度不同的菌丝体或假菌丝体,以芽孢子繁殖…… 芽孢纲(Blastomycetes)1.营养体是多细胞的菌丝体,以分生孢子繁殖 (2)2.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丝孢纲(Hyphomycetes)2.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腔孢纲(Coelomycetes)丝孢纲(Hyphomycete)本纲真菌有发达的菌丝体,分生孢子直接生在菌丝或分生孢子梗上,不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有的不产生分生孢子.根据分生孢子形成和着生情况,分为4目.丝孢纲分目检索表1.除产生厚垣孢子外,不产生其它孢子………………………… 无孢目(Agonomycetales)1.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梗上 (2)2.分生孢子梗散生丛梗孢目(Moniliales)2.分生孢子梗不散生 (3)3.分生孢子梗形成束丝束梗孢目(Stilbellales)3.分生孢子梗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一,无孢目(Agonomycetales)菌丝不发达,不产生分生孢子,有的属能形成厚垣孢子,有的属只形成菌核,本目仅一科——无孢科(Agonomycetaceae),28属约200种.1.丝核属(Rhizoctonia):菌丝褐色,直角分枝在分枝处略缢缩,离此不远处形成隔膜.菌核扁形,黑色,褐色或棕红色,内外颜色一致,常生于寄主表面,有菌丝连接.1.丝核属(Rhizoctonia):有性阶段为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不形成无性孢子.主要种: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主要引起植物苗期的立枯和猝倒病.水稻纹枯病2.小菌核属(Sclerotium):菌核圆形,椭圆形或长形,隆起或扁平,褐色至黑色,组织致密,干时极硬,内部颜色浅或无色,无菌丝连接.代表种:稻小菌核(S. oryzae),引起水稻杆腐病.整齐小菌核(S. rolfsii Sacc),大豆,向日葵,烟草,致猝倒,根腐,基腐等.二,丛梗孢目(moniliales)菌丝发达,呈疏松的棉絮状,有色或无色.根据孢子梗,孢子的形态,颜色分为2科.菌丝,孢梗及分生孢子无色或色鲜……丛梗孢科(Moniliaceae)菌丝,孢梗及分生孢子暗色或其中之一无色…… …… 暗色孢科(Dematiaceae)1.丛梗孢科的主要属:(1)粉孢属(Oidium)菌丝白色生于寄主体外,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外表呈白色粉层.分生孢子梗直立,无分枝,顶生椭圆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串生或单生,自上而下先后成熟.(1)粉孢属(Oidium)多数是子囊菌中白粉菌科的无性阶段.代表种:Oidium monilioides串珠状粉孢菌,引起小麦白粉病.有性时期为Blumeria graminis禾白粉菌.月季白粉病(2)丛梗孢属(Monilia)菌丝体白或灰色,生长茂盛,分生孢子单胞串生,短圆形到园形,向顶而生.孢子成团时为粉状,灰色或黄褐色.分生孢子梗丛生,与成熟孢子难区别.(2)丛梗孢属(Monilia)有性阶段为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及脉孢菌属(Neurospora)代表种:M. fructigena仁果丛梗孢,造成苹果,梨的褐腐病.桃褐腐病桃褐腐病杏褐腐病(3)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轮生,顶端小梗下部膨大而尖端细削;分生孢子单生,很快脱落,单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或梭形,无色或略带褐色.(3)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种:V.albo-atrum黄萎轮枝孢V. dahliae 大丽花轮枝孢侵染植物维管束组织,引起萎蔫,如茄子黄萎病,棉花黄萎病.茄子黄萎病(4)梨孢霉属(Piricaulalia)分生孢子梗细长,淡褐色,分枝少,合轴式延伸,曲梗状,有孢子脱落留下的疤痕.孢子梨形,无色至淡橄榄色,2—3个细胞.(4)梨孢霉属(Piricaulalia)危害禾谷类作物,如谷子,水稻,造成谷瘟,稻瘟等.种P. Setarae粟梨孢,引起粟瘟病.稻瘟病(5) 小尾孢属(Cercosporella)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枝或有短分枝,枝顶产生孢子;孢子单生,无色,多胞,长圆形,圆筒形至丝状,直或弯曲.种:(C. albo-maculans)白斑小尾孢,危害大白菜,引起白菜白斑病.(6) 葡萄孢属(Botrytis)分生孢子梗粗大,顶部分枝,分枝未端膨大,细或平截,常有小突起,从膨大体或突起上产生多数分生孢子(外观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圆形,无色或淡色,基部细.种:灰葡萄孢(B. cinerea)引起黄瓜,番茄灰霉病.2,暗色孢科主要属:(1)黑星孢属(Fusicladium)孢梗棕褐色,直立或弯曲不分枝,尖端稍钝,有少数横隔或明显的孢痕.分生孢子暗色,卵圆形,倒梨形,1—2个细胞,在孢梗顶端单生.有性阶段为黑星菌属(Venturia)种:(F. Pyrinum)梨黑星孢,引起梨黑星病.(2)枝孢属(Cladosporium):孢梗橄榄色,近顶端或中部分枝,分生孢子褐绿色,1—2个细胞,单生或簇生,卵圆,圆筒或不规则形.有性阶段为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种:C. fulvum黄枝孢,引起蕃茄叶霉病.(3)尾孢属(Cercospora)孢梗不分枝或分枝,常成丛自叶片气孔伸出,青黄色至褐色.分生孢子线形或尾形,有数个横隔,无色至浅褐色.(3)尾孢属(Cercospora)种:C. beticola甜菜生尾孢,造成甜菜褐斑病.C.apii芹菜生尾孢,危害芹菜,烟草,蕃茄,莴笋等.菜豆尾孢①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离蠕孢属)②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德氏霉属)③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以上三属过去均为长蠕孢属(蠕虫孢属)(Helminthosporium)①分生孢子具假膜;②产孢细胞多芽生或全壁产孢,合轴延伸,孢子梗曲膝状弯曲;③孢子脱落后产孢细胞上留下齿状突起等特征又另分出以上三属. 三属共同点:分生孢子梗粗壮,顶部合轴式延伸.分生孢子芽殖型.分生孢子深褐色.三属形态区别玉米大斑病菌(E. turcicum)玉蜀黍平脐蠕孢(B. maydis)(玉米小斑病)大麦条纹病菌(D. graminis)大表网纹病菌(D. teres)代表种亚中部出现在中部至亚中部分隔出基细胞分生孢子第一个隔膜位置强烈突出平截,稍突起腔孔式,向内凹陷脐点梭形,圆筒形,倒棍棒形长梭形圆筒状形状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突脐蠕孢属玉米大斑病平脐蠕孢属水稻胡麻叶枯病(6)链格孢属(Alternaria)孢梗暗色,单枝,长短不一,顶生不枝或偶尔分枝的孢子链.分生孢子暗色,有纵横隔膜,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形,常成链,单生的较少.顶端有喙状细胞(附属丝).(6)链格孢属(Alternaria)种:茄链格孢(A. solani)引起马铃薯,蕃茄早疫病及茄子轮纹病.云苔链格孢(A. brassicae)造成白菜黑斑病.番茄早疫病(7)褐孢霉属(Fulvia Ciferri)分生孢子梗基部细,上部较粗,具多数分隔,许多细胞上端向一侧膨大.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圆柱状或椭圆形,淡褐色至褐色或橄褐色,光滑,具0—3隔膜. 种:褐孢霉F.fulva,寄生在番茄上,引起叶霉病.三,束梗孢目(Stilbellales):分生孢子梗聚合起成束状,在其顶部或侧面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棍棒形,单孢,淡色,鲜色,暗色均有.本目只有一科——束梗孢科(stilbellaceae)170属.500种.拟棒束孢属(Isariopsis)孢梗束暗色,由疏松孢梗组成,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暗色或淡色,双胞或多胞,圆筒形至倒棍棒形,常弯曲.种:褐斑拟捧束孢(I.clavispora)引起葡萄褐斑病,莱豆角斑病.四,瘤痤孢目(Tuberculariales)分生孢子产生在垫状的菌丝结构上,这个结构称为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座的颜色,质地有各种.分生孢子梗短(个别种较长).本目有一种——瘤痤孢科(Tuberculariaceae),160属,600种.多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镰孢霉属(Fusarium)该属真菌一般称作镰刀菌,多为土壤习居菌,有腐生,也有寄生的.分生孢子梗单生或集成分生孢子座,细长或粗短,单枝或分枝.分生孢子无色,有两种:①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椭圆形,多细胞,微弯或两端尖而弯曲显著.②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圆形,单细胞(个别双胞)许多菌种在菌丝顶端或中间(有的大型分生孢子上)形成单生,对生,成串或成团的厚垣孢子. 菌丝体繁茂,絮状,在人工培养基上常产生红,紫,黄等色素.有性阶段为:赤霉属(Gibberella)赤壳属(Calonectria)丛赤壳属(Nectria)菌寄生属(Hypornyces)等子囊菌.代表种:F. oxysporum尖孢镰刀菌,引起瓜类枯萎病.棉花枯萎病腔孢纲(Coelomycetes)分生孢子各形,大都产生于无性孢子果中,孢子果有两类:①半球形的分生孢子器.②盘状的分生孢子盘.多为子囊菌的无性时期,有的是腐生菌,有的是寄生菌,引起病害.本纲分为2目,5种,870(+420)和属,约7000种.腔孢纲分目检索表1,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内…………………………黑盘孢目(Melanconicales)1.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一,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分生孢子盘在寄主表皮或角质层下形成,孢梗紧密排列在孢盘上.分生孢子单个生在梗顶,成熟时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一般具胶粘物质,主要靠雨水和昆虫传播.引起植物的"炭疽病".本目只一科——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120属,1000种.(1)痂圆孢属(Sphaceloma)孢盘内盘状或垫状,腊质,分生孢子梗紧集,不分枝,分生孢子卵形或长圆形,单胞,无色.有性阶段:痂囊腔菌属(Elsinoe)种:柑桔痂圆孢(S. fawce ttii)引起柑桔疮痂病.葡萄痂圆孢(S. ampelinum)葡萄黑痘病.痂圆孢属(2)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分生孢子盘平坦,上面敞开,下面略埋生于基质内.分生孢子自茁壮的梗上顶生,单孢无色,长椭圆形或弯月形,萌发后产生附着胞.有黑褐色刚毛生在分生孢子盘四周或混杂在孢梗中间.种:棉刺盘孢(C. gossypii)引起棉花炭疽病瓜刺盘孢(C. orbiculare)引起瓜类炭疽病.棉花炭疽病(3)盘二孢属(Marssonina)孢子盘小,位于寄主角质层下,分生孢子双细胞,椭圆或卵形,无色,分隔处溢缩.种:苹果盘二孢(M. mali)引起苹果褐斑病.盘二孢属二,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本目真菌大部分是植物寄生菌.分生孢子器各形,有孔口或无孔口,内壁生长长或短的分生孢子梗,其上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生于基质内或表面,有的产生于子座中.(1)茎点霉属(Phoma)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内或处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孔口.分生孢子小,长不到15 ,无色,单胞,卵形,椭圆形或长方形,孢梗短,不分枝,不明显. 多寄生于茎枝上.代表种:甜菜茎点霉(P.beta)引起甜菜蛇眼病.(2)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孢梗短或细长,分生孢子长于15 .代表种:轮纹大茎点菌(M. kawatsukai)引起苹果,梨的轮纹病.(3)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在同一孢子器内产生两种分生孢子:①甲型孢子:纺锤形或椭圆形,一端较窄,含有两个油球.②乙型孢子:细长如线形,一端弯曲,有时呈钩形.有性阶段多为间座壳属(Diaporthe)代表种:茄褐纹拟茎点霉(P. vexans)引起茄褐纹病.(4)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形似Phoma,孢器黑色,有孔口,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小,单胞,无色.寄生性较强,多寄生在叶片上.代表种:桃叶点霉(Phyllosticta ),引起桃穿孔病.(5)壳囊孢属(Cytospora)分生孢子器位于瘤状或球状子座器,不规则地分为数室,有一个共同的出口.分生孢子梗排列紧密,栅栏状,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香蕉形或腊肠形.多寄生在树皮上,造成腐烂.代表种:梨壳囊孢(C. carphosperma)引起梨树腐烂病.壳囊孢属(6)色二孢属(Diplodia)分生孢子双细胞,长于15 ,深褐色至黑色.玉米色二孢(D. zeae)引起玉米干腐病.(7)壳二孢属(Ascochyta)分生孢子双胞,无色或浅色.高粱壳二孢(A. sorghi)引起高粱粗斑病.壳二孢属蚕豆褐斑病(8)壳针孢属(Septoria)分生孢子多细胞,无色,狭长至线形,直或弯曲. 番茄壳针孢(S. lycoyxersici)引起番茄斑枯病。
第二章真菌半知菌4-1

小 麦 白 粉 病
(4)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 产孢细胞基部略膨大。 分生孢子为内生芽殖 型,单细胞,卵圆形 至椭圆形,单生或聚 生。 引起棉花等黄萎病。
轮枝孢属示意图
茄子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
(5)葡萄孢属(Botrytis )
分生孢子梗无色,顶端细胞 膨大成球形,上面有许多小 梗;
属于子囊菌亚门,少数属担子菌亚门的真菌; 目前这类真菌也称之为“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Kendrick,1989)
分生孢子的形态
2. 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
按照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的基本形式,其形成 方式可分为: 体生式(thallic )分生孢子 芽生式(blastic)分生孢子
(1)体生式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单细胞,近球形, 无色。引起柑桔青霉病和 绿霉病。
青霉属示意图
柑橘青霉病
青霉属扫描电镜照片
柑橘绿霉病
(3)粉孢属(Oidium)
菌丝体表生; 分生孢子梗直立,顶部产生 体生式的分生节孢子(粉孢子)。 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引起植物的白粉病。为大多
数是白粉菌的无性阶段。
粉孢属示意图
粉孢属扫描电镜照片
水稻胡麻叶斑病
玉米小斑病
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 )
突脐蠕孢属 (Exserohilum ) 分 生孢子梗形态与产 孢方式与内脐蠕孢 属相似。脐点强烈 突出;引起玉米大 斑病。
内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和突脐蠕孢属 病原形态
内脐蠕孢属示意图
平脐蠕孢属示意图
突脐蠕孢属示意图
内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和突脐蠕孢属 引起的病例
常见种是立枯丝核菌 (R.solani)引起作物立枯 病和纹枯病.
半知菌介绍及知识

苹果褐斑病菌 (示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苹果褐斑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苹果褐斑病
壳囊孢属(Cytospora)
分生孢子器着生在瘤状或球状
子座组织内; 分生孢子器腔不规则地分为数 室; 分生孢子梗不规则分枝,分生
孢子香蕉形;
[苹果壳囊孢(C. mandshurica) 引起苹果腐烂病]。
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器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
分生孢子盘生在寄主表皮,有时
生有褐色、具分隔的刚毛;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
或新月形。
胶
孢
炭
疽
菌
(C.
gloeosporioides ) 引 起 苹 果 、
梨、棉花、葡萄、冬瓜、黄瓜、
辣椒、茄子等的炭疽病]。
分生孢子盘及其刚毛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大茎点属(Macrophoma )
分生孢子器球形,褐色,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较
大,一般超过15μm。
[ 轮 纹 大 茎 点 菌 (M.
kawatsukai )引起苹果、
梨的轮纹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8-3 苹果轮纹病菌 左:子囊壳(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 右: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 芹 菜 小 壳 针 孢 (S. apii) 引起芹菜斑枯病]。
色二孢属(Diplodia)
分生孢 子 器 散 生 或 集生 , 球形或扁球形,暗褐色;
分生孢 子 初 时 单 细 胞 ,无 色, 椭 圆 形 或 卵 圆 形 ,成 熟后转 变 为 双 细 胞 , 深褐 色至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