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张居正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张居正改革

教学目标:

课标:未作要求。

本课目标:知道张居正改革的背景,了解整顿吏治、实施边防新政的原因、内容和影响,识记一条鞭法的内容及影响,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一条鞭法的内容和意义;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

教学准备:插图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指出明代有位改革家,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

一、背景:

1、社会背景:明中期以后内外交困的危局

①外部危机: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葡萄牙趁虚占据澳门。

②内部危机:

经济上,由于嘉靖、隆庆年间边防庞大、皇室开支膨胀,赋役紊乱,财政严重亏空;政治上,催征搜刮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以至于地主阶级改革派哀叹:除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否则很难扭转,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应运而出。

2、“救时宰相”张居正:

简介:是少有的一位出身寒微而力挽狂澜的宰相。他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在明朝万历王朝初年当了十年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所以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

①嘉靖26年考中进士,开始关注国计民生。

②隆庆元年进入内阁,次年上《陈六事疏》,提出改革方案,未被采纳。

③隆庆六年,穆宗病故,年仅10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升任首辅,在全国发起一场力挽狂澜的变法革新运动。

二、改革内容:

(一)政治上,整顿吏治:

1、背景:

①张居正认为“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因此先从吏治入手,为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奠定基础;

②嘉靖后期统治机构腐败混乱,陷于瘫痪

2、内容:

①“尊主权”、“信赏罚”,以法理政。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来整顿风纪,如神宗刚登基他就以皇帝的名义召集群臣,严明法纪,并惩治了一些抗命犯法的官员。强调治理天下必须以法理政,才能使天下信服,效果明显:分析方框中的材料。

②推行考成法。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通而颁行。分析方框中材料——考成法的内容,关键是各部衙的文簿必须送内阁查考,以此决定奖惩,这就使内阁直接掌控了各级部门,既可监督考核,又可推行新法。

3、作用:使内阁直接控制了地方各级部门,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有三层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的制度,也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从而为全国推行新法而铺平了道路。

(二)军事上,实施边防新政:

1、原因:边防残破,蒙古、倭寇不断侵扰。

2、措施:

“内修守备”:启用戚继光等著名的边将,操练兵马、增修加固长城,提高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

“外示羁縻”: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如与鞑靼俺答汗和好,见课本小字资料。

3、作用:

内修守备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和整体防御能力,取得了不少边防战事的胜利,如朵颜部南犯失败永不犯边;戚继光、俞大猷等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外示羁縻节省了军费,密切了汉蒙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呼和浩特城的崛起。

第二课时

(三)经济上,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1、清丈田亩:(为一条鞭法作铺垫)

①原因:阅读清初任源祥的话,导入。明中期由于土地兼并、豪强瞒漏,大量徭役负担转嫁户小力单的穷人,农民纷纷逃亡;农民逃亡造成农业荒废,生产力萎缩,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朝廷控制的田亩、认定日益缩短,财源入不敷出;

②实施:1578年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均田税足民”。

③结果:查出豪强隐瞒的土地300万顷,但也引来了地主的反对。

2、推行一条鞭法:

①实行:曾经在局部地区试行,遭到豪强强烈反对而停止;1576年在湖广地区试行一年后才向北推广,1581年正式颁行全国。

②内容:见教材方框中的材料。

归纳变化分析作用:征税的依据变化:“计亩”,主要按田亩核算,有利于打击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征收的程序变化:简化手续,一条鞭,合并统

一征收,限制盘剥,减轻农民的负担;力役变化:力役由官府统一征银,使农民安心生产,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时间;赋税的形式变化:“征银”,由实物地租变为货币地租,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

③作用:根据以上分析由学生归纳。总之,这项措施不但减轻负担、缓和矛盾,还使政府收入增加、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恢复。一条鞭法发挥了神奇的作用,使“积重之弊皆反”。

三、评价:

1、结局: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保守派反扑,抄没其家,身后鞭尸,全家遭难。见课本材料即可。接着名将戚继光、治河的潘季驯等他任用的变法派被削官,考成法等措施被废除,改革失败,“救时者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2、失败原因:

一是变法触动了豪强权贵、贪官污吏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二是明朝已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地主阶级统治的活力减退,积弊日深,地主阶级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统治危机(根本原因);

三是直接原因明神宗的变卦反悔,抄家并废除变法措施。

3、积极作用:

结合各项措施的作用归纳,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

总之,张居正当政十年,是明代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否定变法的结果是明朝日益衰败。崇祯皇帝后来虽然为他平反昭雪,然而为时晚矣。他个人的结局与商鞅、王安石等改革先辈一样坎坷,遭遇到不幸。耐人思索的是,导致他身后“鞭尸”,全家遭难的,是他一手提拔、重用的继任首辅张四维,而为他平反昭雪,奔走呼号的,竟然有当初被他廷杖致残的反对派,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邹元标。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在中国改革史上也属闻所未闻。小结: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张居正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只能做一些修补性的改革,挽救不了封建王朝必然灭亡的历史总趋势。

板书设计:

第9课张居正改革

一、背景

1、明朝的社会危机:

2、“救时宰相”张居正:

二、内容

1、整顿吏治

2、实行边防新政

3、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三、评价

1、结局:

2、失败原因:

3、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