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新教材教材知识点分析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2021最新版-林山杰2021-6-26修正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2021最新版-林山杰2021-6-26修正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阅读理解上对学生的考察不断提高要求,于是在原来的目录基础上我增加了阅读与思考等有关内容的整理录入,与原来的内容有增加与修改的部分,用红色字体标出。

林山杰2021-6-26】最简版本第1章有理数第2章整式的加减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11章三角形第12章全等三角形第13章轴对称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第15章分式第16章二次根式第17章勾股定理第18章平行四边形第19章一次函数第20章数据的分析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2章二次函数第23章旋转第24章圆第25章概率初步第26章反比例函数第27章相似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第29章投影与视图【以下是完整版】七年级上第1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 1.2.2 数轴 1.2.3 相反数 1.2.4 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 1.5.2 科学记数法 1.5.3 近似数第2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 3 .1.2 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 点、线、面、体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4.3.1 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 余角和补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角的位置关系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证明5.4 平移第6章实数【旧版在第13章】6.1 平方根6.2 立方根6.3 实数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2不是有理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7.1.1 有序数对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阅读与思考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9.1.2 不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直方图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第11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 三角形的内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11.3 多边形的内角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信息技术应用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3章 轴对称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3.2 画轴对称图形信息技术应用 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第14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4.1.2 幂的乘方 14.1.3 积的乘方14.1.4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14.2.1 平方差公式 14.2.2 完全平方公式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14.3 因式分解14.3.1 提公因式法 14.3.2 公式法阅读与思考 ()pq x q p x +++2型式子的因式分解第15章 分式15.1 分式15.1.1 从分数到分式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5.2 分式的运算15.2.1 分式的乘除15.2.2 分式的加减15.2.3 整数指数幂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5.3 分式方程八年级下第16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昭公式第17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阅读与思考费马大定理第18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1 矩形18.2.2 菱形18.2.3 正方形实验与探究丰富多彩的正方形第19章一次函数19.1 变量与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19.1.2 函数的图象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19.2 一次函数19.2.1 正比例函数19.2.2 一次函数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20.1.2 中位数和众数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程度的几种度量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21.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2.1 配方法21.2.2 公式法21.2.3 因式分解法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2章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1.1 二次函数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3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23.2.1 中心对称23.2.2 中心对称图形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阅读与思考旋转对称第24章圆24.1 圆24.1.1 圆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24.1.3 弧、弦、圆心角24.1.4 圆周角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验与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第25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1 随机事件25.1.2 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实验与探究π的估计九年级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第27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7.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观察与思考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山坡的高度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20修订)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20修订)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20修订)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1.2.2 数轴1.2.3 相反数1.2.4 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1.3.2 有理数的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1.5.2 科学记数法1.5.3 近似数第2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3 .1.2 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4.1.2 点、线、面、体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4.3.1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4.3.3 余角和补角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七年级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5.1.2 垂线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5.2.2 平行线的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第6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方根13.3 实数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数学活动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7.1.1 有序数对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阅读与思考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9.1.2 不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直方图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 三角形的内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 多边形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第12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3章轴对称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3.2 画轴对称图形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4.1.2 幂的乘方14.1.3 积的乘方14.1.4 整式的乘法14.2 乘法公式14.2.1 平方差公式14.2.2 完全平方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4.3 因式分解14.3.1 提公因式法14.3.2 公式法阅读与思考型式子的分解第15章分式(15)15.1 分式15.1.1 从分数到分式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5.2 分式的运算15.2.1 分式的乘除15.2.2 分式的加减15.2.3 整数指数幂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5.3 分式方程(3)八年级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第17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阅读与思考费马大定理第18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1 矩形18.2.2 菱形18.2.3 正方形实验与探究丰富多彩的正方形第19章一次函数19.1 变量与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19.1.2 函数的图象阅读与思考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19.2 一次函数19.2.1 正比例函数19.2.2 一次函数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20.1.2 中位数和众数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程度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21.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2.1 配方法21.2.2 公式法21.2.3 因式分解法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2章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1.1 二次函数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阅读与思考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第23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23.2.1 中心对称23.2.2 中心对称图形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24章圆24.1 圆24.1.1 圆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24.1.3 弧、弦、圆心角24.1.4 圆周角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验与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第25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1 随机事件25.1.2 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π的估计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第27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7.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注:2020年考纲基本没有变化。

精选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详细章节)

精选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详细章节)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七年级上(62)第1章有理数(19)1.1 正数和负数(2)1.2 有理数(4)1.2.1 有理数 1.2.2 数轴 1.2.3 相反数 1.2.4 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1.3.1 有理数的加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3)1.5.1 乘方 1.5.2 科学记数法 1.5.3 近似数数学活动小结(2)第2章整式的加减(8)2.1 整式(3)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4)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1)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9)3.1 从算式到方程(4)3.1.1 一元一次方程 3 .1.2 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5)数学活动小结(2)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16)4.1 几何图形(4)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 点、线、面、体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3)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5)4.3.1 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 余角和补角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数学活动小结(2)七年级下(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5.1 相交线(3)5.1.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5.2.1 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4)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2 命题、定理、证明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2)数学活动小结(2)第6章实数(8)13.1 平方根(3)13.2 立方根(2)13.3 实数(2)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数学活动小结(1)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7.1 平面直角坐标系(3)7.1.1 有序数对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7.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数学活动小结(1)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2)阅读与思考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数学活动小结(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9.1 不等式(3)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9.1.2 不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一元一次不等式(4)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数学活动小结(2)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0.1 统计调查(3)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直方图(3)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上)(62)第11章三角形(8)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11.1.1 三角形的边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11.2.1 三角形的内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11.3.1 多边形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数学活动小结(1)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12.1 全等三角形(1)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数学活动小结(2)第13章轴对称(14)13.1 轴对称(3)13.1.1 轴对称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3.2 画轴对称图形(2)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13.3 等腰三角形(5)13.3.1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2)数学活动小结(2)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1整式的乘法(6)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4.1.2 幂的乘方14.1.3 积的乘方14.1.4 整式的乘法14.2 乘法公式(3)14.2.1 平方差公式14.2.2 完全平方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4.3 因式分解(3)14.3.1 提公因式法14.3.2 公式法阅读与思考型式子的分解数学活动小结(2)第15章分式(15)15.1 分式(4)15.1.1 从分数到分式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5.2 分式的运算(6)15.2.1 分式的乘除 15.2.2 分式的加减 15.2.3 整数指数幂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5.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下(62)第16章二次根式(9)16.1 二次根式(2)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3)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2)第17章勾股定理(9)17.1 勾股定理(4)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阅读与思考费马大定理数学活动小结(2)第18章平行四边形(15)18.1 平行四边形(7)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18.2.1 矩形18.2.2 菱形18.2.3 正方形实验与探究丰富多彩的正方形数学活动小结(2)第19章一次函数(17)19.1 变量与函数(6)19.1.1 变量与函数19.1.2 函数的图象阅读与思考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19.2 一次函数(7)19.2.1 正比例函数19.2.2 一次函数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9.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数学活动小结(2)第20章数据的分析(12)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6)20.1.1 平均数20.1.2 中位数和众数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2)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程度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上(62)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21.1 一元二次方程(1)21.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7)21.2.1 配方法21.2.2 公式法21.2.3 因式分解法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22章二次函数(12)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22.1.1 二次函数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阅读与思考推测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23章旋转(9)23.1 图形的旋转(2)23.2 中心对称(3)23.2.1 中心对称23.2.2 中心对称图形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数学活动小结(2)第24章圆(16)24.1 圆(5)24.1.1 圆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24.1.3 弧、弦、圆心角24.1.4 圆周角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5)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验与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2)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2)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2)第25章概率初步(12)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5.1.1 随机事件25.1.2 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3)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3)阅读与思考π的估计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下(44)第26章反比例函数(8)26.1 反比例函数(3)26.1.1 反比例函数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27章相似(14)27.1 图形的相似(2)27.2 相似三角形(7)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7.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2)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28.1 锐角三角函数(6)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4)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数学活动小结(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0)29.1 投影(2)29.2 三视图(4)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合计:代数:165;几何:155;统计概率34:合计354。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数学总目录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数学总目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新)七年级上(61)第1章有理数(19)1.1 正数和负数(2)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 有理数(4)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3)数学活动小结(2)第2章整式的加减(8)2.1 整式(2)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5)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1)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3.1 从算式到方程(4)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实验与探究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数学活动小结(2)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3)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5)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数学活动小结(2)七年级下(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5.1 相交线(4)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5.3 平行线的性质(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2)数学活动小结(2)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数学活动小结(1)第7章三角形(9)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实验与探究多边形的三角剖分7.4 课题学习镶嵌(1)数学活动小结(1)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阅读与思考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8.4 三元一次方程组(2)数学活动小结(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9.1 不等式(4)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实验与探究水位升高还是降低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阅读与思考用不等关系分析体育比赛数学活动小结(2)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10.1 统计调查(3)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2)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上)(62)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1.1 全等三角形(1)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数学活动小结(2)第12章轴对称(13)12.1 轴对称(3)12.2 轴对称变换(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2.3 等腰三角形(5)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13章实数(8)13.1 平方根(3)13.2 立方根(2)13.3 实数(2)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数学活动小结(1)第14章一次函数(17)14.1 变量与函数(5)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4.2 一次函数(5)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数学活动小结(2)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15.1整式的乘法(4)15.2 乘法公式(2)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3 整式的除法(2)15.3 因式分解(3)观察与猜想型式子的分解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下(61)第16章分式(14)16.1 分式(3)16.2 分式的运算(6)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17章反比例函数(8)17.1 反比例函数(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1)第18章勾股定理(8)18.1 勾股定理(4)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阅读与思考再谈面积证法数学活动小结(1)第19章四边形(16)19.1 平行四边形(6)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3 梯形(2)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2)第20章数据的分析(15)20.1 数据的代表(6)20.2 数据的波动(5)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上(62)第21章二次根式(9)21.1 二次根式(2)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3)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23章旋转(8)23.1 图形的旋转(2)23.2 中心对称(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数学活动小结(1)第24章圆(17)24.1 圆(5)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24.3 正多边形(2)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2)第25章概率初步(15)25.1 随机事件(2)阅读与思考概率论的起源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 频率与概率(3)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下(48)第26章二次函数(12)26.1 二次函数(6)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数学活动小结(2)第27章相似(13)27.1 图形的相似(2)27.2 相似三角形(6)阅读与思考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2)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28.1 锐角三角函数(6)28.2 解直角三角形(4)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数学活动小结(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1)29.1 投影(2)29.2 三视图(5)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数学活动小结(2)总课时数 61×5+3+48 = 356代数课时数 163几何课时数 154统计概率课时数 39。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课件(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课件(新教材)

A
a
课文精读
7.读第四节诗,诗人使用了“伤痕累累的乳房”这一意 象,有什么作用?“伤痕累累”与前面哪节诗相照应? D 点拨:诗人借“乳房”一个意象,把祖国比拟为母 亲,诗人自己则成了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 a ,诗人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被揭示出来了。“伤痕 累累”揭示了祖国母亲在历史长河中所受的伤害,这
a 历史背景下,往往具有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表现出冷色调。注重主
题的创造和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表现自我意识的闪念和幻觉。这些
朦胧诗的意象往往带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广泛吸收现代主义艺术的经
验,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舒婷、北岛、顾城等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人物。
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但成诗却早在1976 年4月24日,其时正是“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a
暂时
覆盖我吧
拓展延伸
二 现在我可以做梦了吗
雪地、大森林
古老的风铃和斜塔 我可以要一株真正的圣诞树吗 上面挂满 溜冰鞋、神笛和童话
D
A a
迷惘(wǎng) 隧(suì) 洞
字词积累
2.词语积累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D
A a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课文精读
1、怎样理解诗中“我”这个形象?这个形象具有
什么样的内涵? 点拨: 在这首诗中,诗人反复使用“我是你……”或“ 我是……”这样的句式,强调了“我”和祖国一同走过 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 a 、血肉相连。从这里可以看出,“我”这个形象,代表
D
A
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下数学教学计划(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下数学教学计划(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下数学教学计划(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下数学教学计划(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背景: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81和85,85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20%;81班的总体水平比85班较好,但是从本次的考试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

及格人数只占到60%。

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

85班差生较多,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4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各章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各章复习课件

1、(x-1)2=4
√ 2、x2-2x=8

1
3、x2+ =1
× 4、x2=y+1
×
x
5、x3-2x2=1 × 6、ax2 + bx + c=1 ×
1、若 m 2 x 2 m 2 x 2 0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
方程则m ≠- 2 。 2、若方程 (m 2)xm 2 2(m 1 )x20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2 。
3.若x=2是方程x2+ax-8=0的解,则a= 2 ;
4、写出一个根为5的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关
典型例题显一显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 3x0 2(2x1)290
3x2 4x1 4x23x10
1x2 3x0
因式分解法:
1.用因式分解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能 够分解为两个因式的积,而右边等于0的 方程;
函数解析式是 y=2(x+2)2-3。
(6)已知二次函数y=x2-4x-5 , 求下列问题
①开口方向 ②对称轴
③顶点坐标
③最值
④怎样平移
⑥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⑤x在什么范围,y随x 增大而增大
⑦当x为何值时,y>0
⑧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B,与y轴的交点为C,则 S∆ABC=
⑨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S∆ABP是∆ABC面积的 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7)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顶点坐标(1,-2),求 b,c的值
(8)已知二次函数y=x2+4x+c的顶点坐标在x轴上, 求c的值
(9)已知二次函数y=x2+4x+c的顶点坐标在直线y=2x+1 上,求c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