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方言浅谈
语言学社会方言(地域方言)

• ②性别差异:各地方言中的性别差异是最 早引起方言学家注意的现象。例如,赵元 任在《现代吴语研究》中提到苏州话中的 “俏、好”等字,女性多读[æ ]韵,而男性 的发音部位则要比[æ ]略偏后。
• 3.地域方言的地理分布和方言地图:方言的 地理分布复杂,为使其更加直观,语言学 者绘制方言地图的形式显示同时期内各地 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 • 常见的方言地图四种:方言分区图、方言 分类图、方言特征图、方言同现图。
3.2.2 地域方言的社会变异
• 方言调查不仅仅要考虑地理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 素。 ①年龄差异:以上海话为例(上海老新少三代语音 系统)
3.2 地域方言
人类语言在时间 显著
索绪尔:“语言学最先看到的就是地理上的差异,它确定了对语言 的科学研究的最初形式”
3.2.1 地域方言的形成与分布
1.地域方言的形成:长期、语言分化(主要原因)、语言融合 →远古时期: ①人口增加→分散较多群体→来往减少(甚至隔绝),例,蒙 古语 ②扩张、迁居、垦荒:语言随使用者分离而分化,例,客家话 就是集体迁徙而形成。 ③地理因素:长江隔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分布区域;湘江流域 的人们逐渐形成统一的湘语
→现代汉语方言的形成:
①北方方言: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 ②南方汉语其他方言: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移民活动 北方汉语随着移民向南扩散:汉语分化成方言、汉语与当地原 住民语言融合的过程
• 2.地域方言的区划:每种地域方言都有特定的地 理分布区域,在地缘上形成特定分布格局。 ①现代方言学一般将方言分区设立为: “大区—区—片—小片—点”五个层次。 ②汉语方言区划20世纪50年代:七大方言区,北方 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 方言、闽方言 ③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 科学院合作编纂《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地域 方言区划分为十个区:官话大区、晋语区、吴语 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 平话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客家话区。
社会方言-语言学

Social dialect
Or sociolect, is a variety of a language (a dialect) used by people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social class.
The speakers of a sociolect usually share a similar socioeconomic and/o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ociolects may be classed as high(in status) or low( in status). The study of social dialects concerns a variety of social parameters Such as Social class and education Age and gender Ethnic background
如,标准意大利语相对于托斯卡纳语来说是一种地域 方言。但作为意大利民族的语言,它也是社会方言, 因为它被作为通用语在全国的广播,新闻媒体和上流 社会中被使用。
Social dialect
• • • • • • social class and education Age and gender Ethnic background Idiolect Style, register and jargon Diglossia
方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方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引言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方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方言社会实践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方言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三个城市进行调查,分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
在每个城市,我们随机选择了十个街区,并在街头对过路行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涵盖了方言的使用频率、使用场景、方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方言的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和上海,方言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只有约2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方言。
而在广州,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方言。
这说明方言在不同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存在差异。
2. 方言的使用场景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和上海,方言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家庭和亲友之间。
而在广州,方言的使用场景更加广泛,除了家庭和亲友,还包括工作场合和社交场合。
这反映了广州方言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3. 方言与身份认同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和上海,方言的使用与身份认同关系不大,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只是一种语言工具,不代表地域身份。
而在广州,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是广东人的象征,是彰显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四、分析与讨论1. 方言的使用频率差异方言的使用频率差异可能与城市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有关。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导致方言的使用受到限制。
而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方言的使用更加普遍,因为广东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低。
2. 方言的使用场景差异方言的使用场景差异可能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关。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导致方言的使用场景相对受限。
而广州方言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在各个场合都有机会使用。
3. 方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方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可能与地域文化的自豪感有关。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们更多地强调国家和城市的身份认同,而不太注重地域身份。
上海方言俗语趣谈

上海方言俗语趣谈上海话最新流行语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
月抛型:隐形眼镜一种,又指每个月要换个恋爱对象的人。
排骨美女:以瘦为美的女性。
黑暗料理:路边食摊。
Old three old four:老三老四。
根号3:尚嫌矮的男青年。
跟包:跟在后面拎包。
跌停板:运气差到极点;绝对不受异性青睐。
死机:一时呆住了,反应不过来。
本草纲目:又笨又吵又戆又木。
奥特曼:落伍的人(outman)。
小花:花痴。
免提听筒:经常自言自语,没人爱听。
上海特有词汇猪头三和寿头,洋盘和冲头,轧台型和出风头,大兴和大卡,赤佬、掼浪头、狗皮倒灶、扒分、吃生活,差头。
具体如下:外加:而且;另外撮几:吃饭雷响哗西:打雷闪电白相罐:玩具行尽行是:非常多熬少:赶快;抓紧贼特兮兮:轻佻;不正经闷特:吃瘪;没话说架梁:眼镜戳气:讨厌;烦人洋盘:外行辣手:厉害;特别麻烦老派/黑猫:警察;条子派派:堂堂;怎么说也算是...弄松:捉弄热昏:头脑发热或发晕,一时冲动缺西:傻瓜腻惺:恶心寿头:吃了亏的傻瓜敲边:托小赤佬/小棺材:市井对小孩子的俗称;骂(年轻)人的话夜壶蛋:胡混、搅局、混水摸鱼敲煤饼:嫖娼轧姘头:婚外恋,红杏出墙装无样:装傻人来疯:过度兴奋下的装疯卖傻触霉头:时运不济;倒霉头皮矫:刺头;不服软豁翎子:暗示骂山门:骂街饭泡粥:废话太多洋泾浜:不标准的外文拿母温:蝌蚪;后延伸为指旧时在上海的外国工厂内的监工内插袋:原指上衣内侧口袋,引申为通过关系做到一般做不到的事脑力衰:形容脑子有问题横竖横:豁出去了捉扳头:找茬敲竹杠:敲诈立壁角:罚站轧闹猛:凑热闹拎勿清:看不清形势、搞不清状况戆棺材(或戆大):傻瓜吾册那:受挫折后发出的语气词。
吃家生:吃大亏,倒大霉或被硬物撞到掼浪头:穷摆谱上街沿:人行道下街沿:车行道请吃生活:揍人龙头阿三:混混红头阿三:上海旧时外国租界内的印度巡捕、印度打手、印度门童,后也延伸为泛指印度人狠三狠四:态度凶巴巴老三老四:小孩装大,没大没小了末生头:突然,一下子投五投六:慌慌张张、不安稳神知无知:迷迷糊糊或胆大妄为一天世界:一塌糊涂猜东里猜:剪刀石头布木知木觉:不机灵、反应迟钝幺尼角落:不起眼的小角落年夜三跟:年底瞎七搭八:瞎说假姿假眼:装腔作势连档模子:合伙骗人奥斯两百开:暂停空麻袋背米:空手套白狼;不付出就想得回报五筋狠六筋:说话声调语气凶悍烂煳三鲜汤:做出的事情的不象样额骨头碰到天花板:撞到大运阿乌卵冒充金刚钻:外行冒充内行路道粗:有本事搞搞路子:让……搞清楚(事情的)状况上海话中的外来词上海话中存有不少由外语传入的词汇,bilge:蹩脚beg say:瘪三Corner ball:康乐球cement:水门汀chance:混“腔司”Cheat:“赤”佬colour:克拉Dear:嗲Dashing:着“台型”Fancier:“发烧”友Get:“轧”朋友轧闹猛Gander:戆徒Juice:退“招势”Kite:小“开”Leads:接“翎子”litter:邋遢(一说该词源自满语)let me see see:来特米西西,让我看看Microphone:麦克风Monkey:“门槛”精Much:麦克麦克on-sale:盎三Plug:插扑扑罗头roof window:“老虎”窗Simons:席梦思Smart:时髦society:十三点十三点以前也有“交际花”的意思。
各地地方方言趣谈:北京方言土话详解

1.“钢蹦⼉”,钢蹦礅⼉。
-----硬币⼀般指分币 2.“怂(song⼆声)”,正确写法为⼫字头下⾯⼀个从。
标准脏话,指责对⽅太窝囊,不成⽓候。
歇后语,武⼤郎卖⾖腐,⼈怂货拉了汤。
3.“⿊枣”,北京⼈调侃⼦弹的词,也可以叫“枪⼦⼉”。
4.吝,实际上是“论”的变⾳。
也就是说不论谁他都不会在乎。
造句:我不吝丫的。
5.“⼤发”,重⾳在⼤,发字弱读,例:这笔买卖可赔⼤发了。
6.套瓷——找⼈拉关系,尤其指陌⽣⼈之间的没话搭拉话,很可能对对⽅有所图 7.撮⽕⼉——某事做的不顺⼼,感到不爽,想砍⼈或想醢⼈的感觉。
8.“门⼉清”是指对某个⽅⾯或所有⽅⾯的情况都⼗分熟悉,不容易上当 9.棒槌——什么都不懂,⼿脚笨拙,可以说是个“⽣碴⼉”,骗 10.没咒⼉念----没办法了。
没辙了11.猫⼉腻,这个⼤家都知道的,但电视⾥的主持⼈⼀般都念错念成:“猫腻⼉”⼉字⽤错地⽅。
显着不伦不类的,不如不说。
12.过腻 两⼈串通或多⼈串通 13.起腻 ---骚扰,捣乱,⽆事⽣⾮。
14.⽿贴⼦ -----打⽿光 15.醢(hai⼀声)---拍,砸:⼤板⼉砖醢丫⼀满脸花。
16.满脸花---满脸是⾎ 17.茬架-----预约的打架,⼀般是打群架“阳光灿烂的⽇⼦”⾥有这个场⾯ 18.不尿你---不怕你,还鄙视你。
打架时经常⽤,不尿你丫的,打不出你屎来算你眼⼉紧,还没见过鸡撒尿。
19.尿(sui)了----服⽓了,怕了,软了。
:还没打呢,⼀看这么多⼈丫就尿了(丫字⽤的很频繁基本代替了他字) 20.菜货---软弱,新⼿,⽣⼿ 21.搓⽕,撮⽕⼉----不带⼉字的⽕⼉更⼤。
22.⼝⼉⾥⼝⼉外,⼑⼦板⼉带 -----打架之前向对⼿的叫嚣,相当于下战书。
是胡同⼝⾥,还是⼝外?是⽤⼑⼦,还是⽪带?(*时期最时髦的军⽤武装⽪带,红卫兵照⽚上都有) 23.前锛头,后勺⼦---形容脑袋的特征,贬义词。
还有个有趣的说法----后⼭⽐前⼭远⼋⼗(京剧智取威虎⼭的台词)后勺⼦太⼤了。
社会方言资料

社会方言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社会方言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 通过社会方言,人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 社会方言的使用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豪感
社会方言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 通过社会方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和顺畅 • 社会方言的使用有助于实现文化互补和共同发展
05
社会方言与语言认同
社会认同的关系 • 社会方言是地域认同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增强地域凝聚力 • 通过使用社会方言,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地区的文化 传统和价值观念
社会方言与文化认 同的关联
• 社会方言与文化认同的关联 • 社会方言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 • 通过使用社会方言,人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 传统和价值观念
04
社会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社会方言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社会方言保护的现状
• 目前,社会方言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但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 一些社会方言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
社会方言保护的问题
• 缺乏政策支持:政府对社会方言保护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 • 缺乏资金支持:社会方言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资金来源有限 • 缺乏人才支持:社会方言保护需要专业人才,但目前人才储备不足
社会方言与地域方 言的区别
• 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范围和社会属性 • 地域方言主要基于地理位置,适用于某一特定区域 • 社会方言主要基于社会群体,适用于某一特定社会阶层或职业
• 社会方言通常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而地域方言则更具多 样性
社会方言的特点与功能
社会方言的特点
• 地域性:局限于某一特定社会群体 • 社会性:与使用者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等特征密切 相关 • 独特性:具有独特的词汇、语法和发音特点
方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方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方言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区的方言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语言丰富多样的国家。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方言对于当地社会的影响以及方言使用的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下面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方言在当地社会的意义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地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方言是地方特色的象征,代表了当地人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方言中融入了地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元素,通过方言的使用,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地的独特魅力。
其次,方言在社交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地社区中,方言是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方言还被用于保留和传承家庭、村庄、社区的故事和传统,它是一种非常直接、亲切的交流方式,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方言使用的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方言的使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
在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外语的需求。
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方言的使用更为广泛,方言仍是当地居民工作、生活、交流的主要方式。
年龄也是决定方言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一代人较多地使用方言,而新一代人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
这一现象与当今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新一代人出于就业、教育等方面的考虑,普通话的使用习惯趋于增多。
教育程度也对方言的使用产生着影响。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倾向于使用方言。
这主要是因为教育能力和语言环境的限制所导致的。
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方言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方言的教育,包括将方言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中,加强对方言的宣传和培养学生的方言使用能力。
其次,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金用于方言的保护与研究。
此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将方言的知识和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使用方言。
社会方言举例

社会方言举例
社会方言常常指的是一个语言集团内部某一团体或者某一阶层通用的词语。
主要有阶层变异,行业变异,也就是行业语,隐语,黑话等等,还有就是性别变异和年龄变异,种族变异和民族变异。
1、“啊”的音变.当语气助词“啊”处在语句末尾时,由于受到前面那个音节末尾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音变.其规律是:
(1)前面的音素是i üa o(ao iao除外)e ê时,读ya.例:你到哪去啊?
(2)前面的音素是u (包括ao iao)时,读wa.例:您在哪住啊? (3)前面的音素是n(前鼻音的韵尾)时,读na 例:.好大的烟啊! (4)前面的音素是ng(后鼻音的韵尾)时,读nga 例:这有什么用啊!
(5)前面的音素是-i(后)时,读ra 例:这是一首多好听的诗啊! (6)前面的音素是-i(前)时,读za 例:你来过几次啊?
2、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方言浅谈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
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
志。社会方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成员聚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
生的。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在地域上的反映。地域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分化而产生的,是社会不完
全分化的结果。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
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
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
别则比较小。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但它在词汇、
语法上也存在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
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
言,变成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
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
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汉藏语系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
(1)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2)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
形态变化;
(3)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汉藏语系各语言的谱系分类较多地参考了这种结构类型上的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