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采茶戏公园设计心得
茶室设计心得体会

茶室设计心得体会在茶室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空间的布局与氛围的打造对于茶客体验的重要性。
通过精心考虑茶室的装饰、音乐、照明和家具等方面,营造出一个独特而宜人的环境,以满足茶客的身心需求。
首先,在茶室设计中,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茶室的布局应该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使茶客在茶室内可以自由舒适地活动。
我发现将主要茶席设置在茶室的中央位置,既能够方便茶客的互动,又能保持一定的私密性。
此外,茶室的布局还应包括一个专门供茶师准备茶水的区域,以及一个静谧的休息区,让茶客可以放松身心。
其次,茶室的装饰和氛围是营造茶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我选择了自然素材如木材、竹子和石头等,以展现茶的朴素之美。
墙壁上的装饰品可以选用与茶文化相关的绘画、字画或者茶具展示,以增添茶室的文化内涵。
同时,在茶室内设置适当的绿植,能够提供一片清新的环境,让茶客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第三,音乐和照明也是茶室设计中不能忽视的环节。
在音乐方面,我选择了舒缓、柔和的音乐,使茶客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好地享受茶香。
而照明的打造也需细致入微,光线的柔和度和方向的把握都会影响茶客的感受。
我尝试使用柔和的灯光和散射的光线,通过光影的变化营造出温馨而舒适的茶室氛围。
最后,茶室的家具设计直接关系到茶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茶室的家具应该注重质感和舒适度,并且与茶室整体风格相协调。
茶桌是茶室中最为重要的家具之一,我选择了纹理优美的木制茶桌,以凸显茶文化的内涵。
此外,茶室的座椅应该舒适而稳固,以供茶客长时间坐下品茗。
综上所述,茶室设计的关键是通过空间布局、装饰、音乐、照明和家具等方面的精心设计,打造出一个独特而宜人的环境,以满足茶客的身心需求。
只有在舒适、宜人的环境中,茶客才能够享受到茶的香气和文化带来的愉悦。
茶室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体现茶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为茶客提供独特的体验和舒适的休憩场所。
园林设计的心得体会

园林设计的心得体会园林设计是一门独特而美好的艺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的综合考虑,创造出令人愉悦和舒适的户外空间。
在我从事园林设计这个行业多年的经验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园林设计需要深入了解和熟悉自然环境。
只有真正了解自然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合理利用自然元素和资源,创造出和谐的园林空间。
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测和研究。
了解土壤质地、气候条件、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
其次,园林设计需要注重人们的需求。
园林空间的设计不只是为了装饰和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创造舒适和宜居的环境。
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活动方式、习惯和需求,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目标,合理划分和布置园林空间。
例如,根据游客的需求,将座椅、休息亭、步道等设置在适当的位置,方便游客休息和观赏。
此外,园林设计需要融入艺术与创新。
园林设计既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活。
通过艺术的手法和创新的设计思维,可以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空间。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的景观元素,如水景、石景、花卉等,来增加园林的美感和艺术性。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最后,园林设计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园林设计是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破坏自然的平衡和生态系统。
在设计中,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自然元素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植物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本土植物,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园林设计还可以结合节能和环保的理念,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节水设施,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园林设计是一门融合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我们对自然环境、人类需求和艺术创新都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园林设计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园林设计对我们环境的重要性和美好的价值。
公园景观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公园景观培训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颇丰,不仅对公园景观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如何打造美丽公园有了自己的见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公园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公园规划、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施工技术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我明白了公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环境,还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需求。
此外,还要考虑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公园景观设计需要关注细节。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
例如,在植物配置上,要注意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花期、色彩搭配等;在景观小品设计上,要注重实用性、美观性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将细节做到极致,才能打造出令人满意的公园景观。
再次,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园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培训中,老师鼓励我们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观念,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公园景观。
这让我明白了创新是公园景观设计发展的动力。
此外,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人性化。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多次强调设计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
例如,在公园规划中,要合理设置出入口、休息区、儿童游乐场等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人群的需求,让公园成为人人皆宜的休闲场所。
最后,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生态保护。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生态园林的理念,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选择、水体的处理、土壤的改良等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这次公园景观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打造美丽公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几点总结:1. 公园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细节性、创新性、人性化、生态性很强的工作。
2. 关注细节,将细节做到极致,是打造美丽公园的关键。
园林设计心得体会

园林设计心得体会我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在这些年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艺术基础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
这些年来,我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些园林设计的心得体会。
一、勤于观察园林设计师要善于观察,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地形地貌等特点,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条件进行设计。
在实践中,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各种自然环境中考察,通过观察和记录,不断积累经验和素材,以便在设计中有的放矢。
二、尊重自然园林设计的出发点是对自然的尊重和理解,设计师要善于与自然“对话”,倾听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的美好。
在进行设计时,我总是尽量保留自然的原始状态,尊重和保护植物、地形等自然元素,力求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美感。
三、注重功能性在美学追求的同时,园林设计更要注重功能性。
园林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更要考虑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设计园林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使设计更贴近生活,更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四、注重实践园林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因此,我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实践,不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积极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和项目,通过实践检验设计思路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五、保持创新园林设计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设计师需要注重创新,在设计中融入新的思想和理念。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始终保持对创新的追求,不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领域,努力为每一个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六、注重团队合作园林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同专业和技能的人的协作。
在项目中,我始终重视团队协作,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共同完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实现优势互补,力争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
七、坚持学习园林设计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设计师要不断保持学习的状态,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
景观设计公园活动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景观设计水平,促进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于近期举办了一场以“景观设计公园活动”为主题的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为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心得的平台,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场视觉盛宴。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总结。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景观设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优秀的设计作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师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如何提高设计质量、如何创新设计理念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举办本次景观设计公园活动。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主办方对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到场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2. 设计作品展示本次活动中,共有20余位设计师提交了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公园、广场、住宅区等多种类型,充分展示了设计师们的创意和才华。
活动现场,观众们对每一件作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3. 设计交流在活动期间,设计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大家针对设计中的难点、痛点进行了探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此外,还邀请了一些资深设计师为年轻设计师们答疑解惑,助力他们快速成长。
4. 现场互动为了提高市民的参与度,活动设置了现场互动环节。
观众们可以现场体验景观设计,与设计师们互动交流。
此外,还有亲子活动、亲子游戏等环节,让市民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增进亲子感情。
5. 颁奖仪式在活动最后,主办方对优秀设计作品进行了表彰。
经过评委们认真评选,共有10件作品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获奖设计师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收获颇丰,激发了他们继续创作的热情。
四、活动成果1. 提升了景观设计水平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设计师们相互学习、借鉴,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设计水平。
同时,活动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有助于他们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园林景观设计心得体会

园林景观设计心得体会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精神,旨在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美观的室外空间。
我作为一名热衷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设计师,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我认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例如,在设计一个公园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设施;在设计一个住宅区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便利性,提供合适的绿化空间和休闲设施。
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和尊重人的需求,以人为本,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空间。
生态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设计已经成为了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
生态设计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
例如,在设计一个生态公园时,我们可以采用本土植物,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吸引野生动物,提高生态多样性。
我们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化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魂。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这些文化元素应该被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体现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例如,在设计一个历史文化公园时,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展示出当地的历史文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雕刻、壁画等形式,展示出当地的文化故事和传统习俗。
这样,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和传承本地文化,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我会继续关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生态性和文化性的融合,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与思考

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与思考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场所和社交空间,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景观设计是为了提升公园的美观性、舒适性和功能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会文化等,以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理想公园。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公园景观设计,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公园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创造出一个和谐、宜人的空间,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社交交流等多种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有几个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首先,公园景观设计应尊重自然。
自然是公园的灵魂,设计师应该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元素和景观来打造和谐的环境。
例如,保留原有的树木、草坪和水体,尽量减少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
其次,公园景观设计应顾及社会文化。
公园不仅是一个功能性场所,也是一个记录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设计师可以通过考虑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遗迹等元素,来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公园。
最后,公园景观设计应追求人性化。
公园是为了人们而设计,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习惯。
比如,在公园中设置休息区、运动设施、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
二、公园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1. 花园城市公园花园城市公园是一座位于某大城市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较大,内部包含了众多功能区域和景观点。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以自然与人文融合为主题,将公园打造成一个兼具自然美丽和文化氛围的场所。
通过合理布局花坛、草坪和湖泊等自然元素,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公园中设置了博物馆、音乐喷泉和儿童乐园等功能区域,满足了公园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2. 钢铁公园钢铁公园位于某钢铁厂旧址,设计师通过景观设计,将这片钢铁遗迹转化成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工业美的公园。
公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钢铁的相关元素,如钢铁管道景观、钢铁雕塑等。
设计师保留了部分厂房的废墟,作为公园的一部分,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茶室设计心得体会

茶室设计心得体会茶室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涉及到空间规划、装饰材料、灯光照明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茶室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践经验,特此总结与分享。
1. 创造舒适的空间布局茶室的空间布局是设计的核心,要考虑茶室功能需求和人流线路,以及提供充足的空间给客人活动。
可以采用开放式设计,让客人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
同时,在空间布局中要注意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接待区、茶具展示区、品茶区等,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2. 考虑光线与色彩搭配茶室的灯光与色彩是创造舒适氛围的重要元素。
光线要柔和而温暖,可以运用暖色调的灯具,照亮茶室整体空间,并给人以温馨舒适感。
色彩上,可以以自然、清新、雅致的色系为主,如浅蓝、淡绿、米黄等,来呈现出茶文化的韵味。
3. 选用符合茶文化的装饰材料茶室的装饰材料要体现茶文化的内涵和传统特色。
可以运用木材、竹子、石材等天然材料,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
另外,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织品,如锦缎、莎草编织品等来增加茶室的文化气息。
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
4. 设置舒适的座椅和桌面茶室的座椅和桌面是客人品茶的重要场所,要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确保客人在品茶过程中能够得到舒适的支撑。
座椅的选择可以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和客户需求来确定,可以运用木质椅子、软包椅等不同风格的座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桌面要宽敞平整,方便客人放置茶具和杯盏,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品茶动作,如泡茶、倒茶、闻茶等。
5. 考虑茶具展示与收纳茶具是茶室的重要元素之一,要考虑到茶室空间的茶具展示和收纳。
可以设计专门的展示柜或墙面橱柜,方便展示各类茶具,并通过巧妙的灯光照明来突出茶具的文化价值。
此外,也要设置储物空间,方便茶室工作人员收纳和管理茶具,保持茶室整洁有序。
6. 融入自然元素自然元素是茶室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引入植物、自然景观等方式来营造自然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安远县采茶戏公园设计心得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园林设计多年工作经验,针对赣州市安远县采茶戏公园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园林设计;设计心得; 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采茶戏公园位于安远县行政中心南面,东面有体育馆,西面是文化馆,公园呈“甲”字型,东西长约440余米,南北长约570余米,规划面积约20公顷。 (二)、自然历史人文条件 赣南山区,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交通闭塞,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客家先民驻足的良地。赣南自古盛产名茶,安远九龙山茶为清朝贡品。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插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赣南的“茶篮 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 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采茶戏因是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赣南是较早的客家聚集区与聚散地,也是当今客家人的大本营之一。全区18个县(市)均属客家,除赣州市及信丰嘉定镇外其他基本为纯客县。700多万人口95%是客家人。客家人以其勤劳勇敢的精神开僻了赣南这块古老的山地,在创造了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又创造了自已的精神财富——赣南采茶戏。这是一个在江西土生土长的古老剧种,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江西采茶戏是中国采茶戏的始祖,赣南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的始祖,采茶戏与秧歌戏是中国南北两大民间戏曲。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赣南采茶戏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规划依据与基本设计理念 (一)、规划依据 1、安远县城市总体规划 2、安远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安远县行政中心区规划 4、安远县志 5、国家及江西省有关公园规划设计的法规、法则、规则。 6、安远县建设局关于采茶戏公园的规划设计意见。 (二)、设计理念 1、基于城市发展脉络,完善现有绿地系统,促进未来城市绿地系统的良性发展,将自然和未来城市溶为一体,促进安远成为美丽而宜人的山水园林城市。 2、突出表达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充分体现地方历史文脉。
3、基于生态原则,设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采茶戏公园对安远城市的生态改善作用。设计以营造绿色环境为主要宗旨,注重种植设计、利用当地乡土树种,创造复层混交的植被群落,使采茶戏公园成为安远城市的绿肺。 4、设计要追求时代风格,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游憩需要。采茶戏公园的设计要利用现代规划设计理念,使用现代新材质,创造公共游憩空间,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三、设计目标 采茶戏公园的规划建设既是安远城市景观的主景,又是安远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安远的城市建设,并充分利用安远县特有的采茶戏历史人文景观,以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进行规划,以创造出符合当地人文特征及特定生态关系的和谐并富有生机的公共环境,为安远市民提供一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具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生态型开放式活动场所。 四、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一)、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以安远县行政中心规划框架为依据,将整个规划结构总结为“一线、二轴、五区”。一线是以采茶戏历史文脉为主线贯穿公园南北主轴线的步游道系统,二轴是横穿公园东西向轴线,一条是文化广场轴线,一条连接体育馆和文化馆的轴线,五区则是公园的五大功能区。 (二)、功能分区 采茶戏公园分为采茶戏文化娱乐活动区、采茶戏文化观光游览区、采茶戏文化展示宣传区、健身休闲区和安静休息区五个功能区。 五、总体布局及景点规划
(一)采茶戏文化娱乐活动区 采茶戏文化娱乐活动区位于安远行政中心建筑南面,平面布局以蝙蝠展翅造型为骨架,在骨架围合的绿地空间中栽植祥云状的灌 木模纹,象征采茶戏给安远人民带来无穷的祥瑞“福”气。活动区的核心是下沉式采茶戏文化广场,广场北面树立四根文化柱,柱体以采茶戏号称“四大金刚”的剧目《大劝夫》、《上广东》、《卖杂货》、《四姐反情》为主题,展现采茶戏悠久的历史底韵。广场在晚上可以露天戏台为舞台,下沉广场为看台,为市民表演采茶戏,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也为振兴采茶戏提供机遇。 (二)采茶戏文化观光游览区 采茶戏文化观光游览区位于体育馆和文化馆中间的绿地,与采茶戏文化娱乐活动区隔路相望。游览区中心是采茶戏脸谱广场,采茶戏是以丑角为中心的戏曲,广场铺地采用简单的脸谱造型,中心树立一座采茶戏鼻祖雕塑,雕塑周围围合八根脸谱文化柱。脸谱广场周围是以“如意”形状的水面,预示安远居民幸福如意的生活前景。在水面的东西两侧安置了小游园供居民观光游览,而脸谱文化长廊则为游客提供了休憩的空间。该区也是联系体育馆和文化馆的纽带,为这两个场馆提供了集散空间。 (三)采茶戏文化展示宣传区 采茶戏文化展示宣传区位于采茶戏文化观光游览区的南面,呈带状的空间。展示区是以采茶戏“三子”和唱腔为题材的景观序列。赣南采茶戏的“三子”即矮子步、“袖子”、 “扇子”。“三子”中的“步子”即矮子步。生活在大山中的客家人,出门就要弯腰屈膝地爬山,由此而创造的矮子步成了天下独一无二的采茶戏的舞蹈基 本步。“三子”中的“袖子”是表演服装中单单只有一个的左袖筒,这一只 袖子的上抛、下甩、缠腰、屈膝的诸多动作,又成了国内艺术中的一个绝门。“三子”中还有一个“扇子”,曾庆池风趣地说:“扇子是采茶戏的固定道具,如果表演时没了扇子就会像人吃饭时没有筷子一样不可或缺。多达几十种的扇子动作,以极强的表现成就了赣南采茶戏的又一绝技。采茶戏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其表演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设计通过“三子”文化广场和配乐文化广场、南入口广场形成景观序列,在广场上以铺地景观和文化长廊的景观形式展现浓郁的采茶戏文化特色。两侧的绿化带也以栽植茶叶来衬托景观序列。
(四)健身休闲区 该区位于采茶戏文化娱乐活动区西侧。为了取得较独立的活动空间,在该功能区东部设置了一座以“九”字为造型的茶山景观,有效地分隔了喧闹的空间。茶山西面则安置了林荫广场和健身广场,供来此游玩的居民提供简易实用的健身和休闲场地。 (五)安静休息区 该区是与健身休闲区相呼应的功能区,位于采茶戏文化娱乐活动区东侧。同样为了取得较独立的活动空间,在该功能区西部设置了一座以“九”字为造型的茶山景观,营造安静祥和的空间,同时居民还可以漫步河边,休息赏景,惬意悠然。 六、种植设计 作为整个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植物种植设计力求在公园内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对总体景观功能和规划地形地貌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景观绿地构建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观带。通过对当地乡土树种的合理选用和搭配,达到园内生物的多样性、协调性,逐步建立一个生态型、景观型、环保型的整体植物群落景观。 安远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植物种植规划遵循当地的片段植被特征以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作为主要的片林植被类型,并以乔、灌、草立体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植物品种选择以当地乡土树种为先,以榕树、香樟、银杏、黄栾、枫香、水杉、桂花、茶花为主要绿化树种,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为辅,并通过不同景观功能区块不同特色的植物配置,使整个公园的植物景观既体现自然生态,又能达到植物季相景观丰富多彩,形成四季有景可观的整体植物生态系统。 一、种植规划总体原则 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植物种植规划与整个公园的景观布局相结合,绿化随景而置,因景而异。 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植物选择当地抗逆性强、地域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为主。 3、合理配植,体现生态。 以组建相对稳定的乔、灌、花、藤、草等多种复层种植结构的植物栽培群落为目的。 二、总体植物群落分区 根据公园规划功能景观分区特色,通过在各个不同生态环境区域中选择适合该环境条件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搭配,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特征的不同植物群落特色景观。 采茶戏公园的总体植物群落分区主要为密林地区和疏林草地区。 密林地区主要要为本方案行政中心两侧,以密林的形式为主体,乔木种植类型为针阔混交林为主,通过不同针阔乔木的混交栽植形成环绕行政中心的背景林。植物群落结构以乔、灌、草为主。并在特殊地段成片栽植具独特季相景观的树种,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景观密林(如竹林等)。 疏林草地区主要位于靠近人工湖区两侧,在设计中注重不同色叶乔木的种植搭配,植物群落结构以乔草为主。并通过营造不同类型的疏林草地小空间,为游人提供林下休憩、活动的理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