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一个列管式冷却器,冷却器的年处理能力为19.8×104 t。
将煤油液体从140℃冷却到40℃。
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40℃。
要求设计的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的压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要求(1)换热器工艺设计计算(2)换热器工艺流程图(3)换热器设备结构图(4)设计说明目录一、前言 (3)二、方案设计 (5)1、确定设计方案 (5)2、确定物性数据 (5)3、计算总传热系数 (6)4、计算传热面积 (6)5、工艺结构尺寸 (6)6、换热器核算 (8)三、设计结果一览表 (11)四、对设计的评述 (12)五、参考文献 (12)六、主要符号说明 (13)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一、方案简介本设计任务是利用冷流体(水)给煤油降温。
利用热传递过程中对流传热原则,制成换热器,以供生产需要。
下图(图1)是工业生产中用到的列管式换热器.选择换热器时,要遵循经济,传热效果优,方便清洗,复合实际需要等原则。
换热器分为几大类: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
不同的换热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而列管式换热器在生产中被广泛利用。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大、操作弹性较大。
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
所以首选列管式换热器作为设计基础。
二、方案设计某厂在生产过程中,需将煤油液体从140℃冷却到40℃。
冷却器的年处理能力为19.8×104 t 。
冷却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要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的压降不大于100kPa 。
试设计能完成上述任务的列管式换热器。
1.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流体。
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流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

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
《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列管式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列管式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实现不同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引言: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传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工业领域。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特性,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目的:通过对列管式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探讨不同流体在换热器中的传热特性,分析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了一台标准的列管式换热器设备,实验中使用了水和油作为传热介质,通过调节流体的流量和温度,观察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实验步骤:
1. 将水和油分别加热至一定温度。
2. 调节流体的流量,将水和油分别导入换热器的两侧。
3. 通过测量流体的温度差和流量,计算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4. 观察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列管式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实现不同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通过调节流体的流量和温度,可以改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不同流体之间的传热效率也存在一定差异。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列管式换热器在不同流体传热过程中的特性,对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进行了初步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合适的流体和操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研究,能够进一步探讨换热器的传热机理,为工程领域的传热技术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际应用价值。
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

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一、引言换热是工程中常见的过程,而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探究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性能参数测试方法;3. 分析不同操作条件下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列管式换热器、水泵、流量计、温度计等设备;2. 实验方法:首先,将冷水和热水分别通过水泵送入列管式换热器,通过调节流量计控制水流速度。
然后,分别测量冷水和热水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并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五、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操作的限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例如,温度计的精确度、流量计的准确度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多次重复实验、使用更精确的仪器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列管式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实现冷热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2. 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受到流速、温差等因素的影响;3. 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需要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
七、实验应用与展望列管式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节能性能。
八、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测试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结果对于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九、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列管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 45(3): 56-60.[2] 王五, 赵六. 列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测试与分析[J]. 热力学与能源工程, 2019,52(2): 78-82.以上是对列管式换热器实验的简要报告,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对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一.任务书 (2)1.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2.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1.3.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1.4.设计任务和操作条件1.5.主要设备结构图1.6.设计进度1.7.设计成绩评分体系§二.概述与设计要求 (4)2.1.换热器概述2.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3.设计要求§三.设计条件与主要物理参数 (5)3.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3.2.确定物性参数3.3.计算热流量与平均温差3.4.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与流速确定3.5.计算总传热系数3.6.计算传热面积§四. 工艺设计计算 (9)4.1.管径和管内流速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与壳程数4.4.换热管选型汇总4.5.换热管4.6.壳体内径4.7.折流板4.8.接管4.9.壁厚的确定、封头4.10.管板§五.换热器核算 (14)5.1.热量核算5.2.壁温核算5.3.流动阻力核算§六.设计结果汇总 (18)§七. 设计评述 (19)§八.工艺流程图 (19)§.九.符号说明 (21)§.十.参考资料 (22)§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以与化工原理课程以后,进一步学习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和相关选修课程的知识,联系生产实际,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的实践。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标准,正确选用公式和数据,运用简洁文字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和结果;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尊重实际问题向实践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经济观点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并解释其设计参数对换热效率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和数学原理分析换热器内的热量传递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基本的性能分析。
2.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软件或手动计算,完成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方法,评价不同设计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转换和利用中换热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热能工程领域的热情。
2.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换热器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工业节能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负责任的工程伦理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结合学科特点,课程性质偏重于应用实践。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及工程制图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换热器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列管式换热器基础理论- 换热器概述:定义、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 工作原理: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关系。
2.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及设计参数- 结构特点:管壳式换热器的构造,管程与壳程的设计。
- 设计参数:影响换热性能的主要参数,包括换热面积、流体流速、温差等。
3. 换热器内的热量传递计算- 热量传递方程: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方程。
- 换热系数:不同流体和工况下的换热系数计算。
4.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设计步骤: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换热面积、管径、管长等计算。
- 性能分析: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方法,评价设计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与实操练习- 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
列管式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2016 年学年第1 学期目录设计任务书 (3)前言 (4)一.工艺说明及流程示意图 (5)1. 工艺流程 (5)1.1酒精的工艺流程 (5)1.2 冷却流程图 (5)1.2.1白酒加工工艺流程 (5)1.2.2 冷却流程 (5)2. 工艺说明 (6)2.1 流体流入空间的选择 (6)2.2 出口温度的确定(含算法程序) (6)2.3 流速的选择 (7)2.4 计算平均温差 (8)二.流程及方案的论证与确定 (8)1. 设计方案的论证 (8)2. 确定设计方案及流程 (8)2.1 选择物料 (8)2.2 确定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9)2.3 确定流程 (9)2.4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9)三.设计计算及说明 (9)1. 流体物性的确定 (9)1.1 水的物性 (9)1.2无水乙醇的物性 (9)2. 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类型和尺寸 (9)2.1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9)2.2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水流量 (10)2.3 传热面积 (10)2.4 选择管子尺寸 (11)2.5 计算管子数和管长,对管子进行排列,确定壳体直径 (11)2.6 根据管长和壳体直径的比值,确定管程数 (12)3. 核算压强降 (12)3.1 管程压强降 (12)3.2 壳程压强降 (12)4. 核算总传热面积 (14)4.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α0 (14)4.2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αi (14)4.3 污垢热阻 (15)4.4 总传热系数K’ (15)4.5 传热面积安全系数 (15)4.6 壁温的计算 (15)4. 7 偏转角的计算 (15)四.设计结果概要表 (16)五.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的讨论 (17)1.对设计的评价.................................................................................. . (17)2.问题的讨论.................................................................................. .. (17)六.参考文献 (18)1七.致谢八.附录: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图、花板布置图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组装:将管子和管板组装成换热器
焊接:将换热器焊接成一体
检验:对换热器进行压力试验、泄漏试验等检验,确保其 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焊接工艺和要求
焊接方法:采用电弧焊、气焊或激光焊等方法
焊接材料:选用耐腐蚀、耐高温、高强度的合金材料
焊接工艺参数:控制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焊接检验:进行无损检测,如X射线、超声波等,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 求
Part Four
列管式换热器的传 热计算
传热系数的计算
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包括 流体的性质、流速、温度、 压力等
传热系数的定义:表示单位 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量
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 实验法、理论法和数值法
传热系数的应用:用于计算 换热器的传热量、传热面积
等参数
传热面积的计算
传热面积的定 义:换热器中 流体与壁面接
触的面积
计算公式: A=πD*L,其 中A为传热面 积,D为管径,
L为管长
影响因素:流 体的种类、温 度、流速、压
力等
计算方法:根 据流体的种类、 温度、流速、 压力等参数, 选择合适的计 算公式进行计
算
流体阻力的计算
流体阻力的定义:流体在流动 过程中产生的阻力
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 f=1/2*ρ*v^2*A
检验和试验要求
压力试验:进行压力试验, 检查换热器是否泄漏
尺寸检查:检查换热器尺寸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外观检查:检查换热器外观 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变形 等
热工性能试验:进行热工性 能试验,检查换热器传热效
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耐腐蚀试验:进行耐腐蚀试 验,检查换热器是否耐腐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工程的原理和实践,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学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它主要是用来进行温度控制和物质传热。
在化工流程中,温度的控制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换热器则可以将热量从一个物质传递到另一个物质中,从而实现温度的调节。
因此,列管式换热器在化工工程中非常重要。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中有几个主要的环节,分别是热传递面积、传热系数、管子数量、管子长度和热传递系数。
下面我们将分析这些方面的设计。
首先是热传递面积。
热传递面积越大,传热效率就越高。
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尽量增加热传递面积。
一般来说,在热交换器中管子的数量和长度是确定的,而直径可以调整。
因此,如果要增加热传递面积,就要增加管子的数量或长度,或通过增加多级或换热器面积。
接下来是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决定了传热的效率,对于流体的传热系数和热传递系数是在化工原理课程中讲解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传热系数主要决定于流体的粘性、密度和流量,以及管子的尺寸和布局。
在设计中应该优化这些参数,以获得尽可能高的传热系数。
然后是管子数量和长度。
管子数量和长度也是影响热传递的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更多的管子和更长的管子可以提高热传递面积和传热系数,从而提高热传递效率。
但是,管子数量和长度也会影响流体的流动性能和系统的压降,因此在确定这些参数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最后是热传递系数。
热传递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热量从一个管子通过换热器传递到另一个管子的能力。
热传递系数的大小受到流体、管子材料和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设计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子材料和流量,以获得最佳的热传递效果。
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安装和维护的便捷性。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概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将多个平行管道嵌入到圆柱形壳体中、同时将流体分别流过内、外两侧实现热量传递的设备。
本次课程设计将要探讨的是该设备的设计过程。
二、设计过程1. 确定设计参数设计前需要先确定所需的设计参数,如换热器的设计热负荷、流量、压力等,这些参数将决定换热器的尺寸和布局,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
2. 换热器类型选择根据设计参数、使用场景、材料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如单相流、双相流、冷凝器、蒸发器等。
3. 确定材料和尺寸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尺寸以满足设计参数,同时考虑生产和运输的成本和实际情况。
4. 确定管束参数确定管束长度、管束密度、管道直径和布局等参数,保证管束的压力和流速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最佳热传导效果。
5. 热传导计算进行热传导计算,以确定管束长度和直径,根据流动状态和温度场计算出换热系数、平均温差和热效率等参数。
6. 设计壳体结构设计壳体的结构和尺寸,确定支撑方式和绝热方式,同时考虑安全和易于维护的因素。
7. 流体力学分析进行流体力学分析,确定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以保证衬里的材料和厚度设计得足够坚固,以避免漏泄和磨损。
8. 设计精度分析进行精度分析和优化,以确定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并满足设计和生产的要求。
9. 制造和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和安装换热器,并进行预试运行和调试,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三、总结以上是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该过程需要深入掌握流体力学、热传导学、结构力学等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设计合理的列管式换热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并为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班级:化工103班学号:2010160303姓名: 高珍琪指导教师:朱芳坤日期:2012 年5月15 日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1、处理能力:9.5 x105t/年煤油2、设备型号: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35℃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每年按330天计建厂地址:新乡三、设计要求1、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2、要进行工艺计算3、要进行主体设备的设计(主要设备尺寸、横算结果等)4、编写设计任务书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目录一、设计方案 (3)1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3)最后,非常感谢我的同组人员,正是有他们在一起讨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使我更快更顺利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本设计。
(11)一、设计方案1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在本次设计任务中,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在固定管板式式换热器中,对于流体流径的选择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XXXXXXX学院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时 间: 年 月 日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 …………………………………. 1
(一)设计题目 ........................................................................................................................................... 1
(二)设计认务 ........................................................................................................................................ …1
(三)设计条件 ...................................................................................................................................... …..1
(四)设计要求…………………………………………………………………………………1 (五)设计进度安排……………………………………………………………………………1 二.概述.....................................................................................................................................................2 1.豆奶粉概述………………………………………………………………………………..….2 2.换热器概述………………………………………………………………………………..….2 三.工艺流程及方案………………………………………………………………………………..3
1.工艺流程图…………………………………………………………………………………...3 1.1豆奶粉的工艺流程……………………………………………………………………….....3 1.2流程图…………………………………………………………………………………….....3 1.2.1豆奶粉加工工艺流程图………………………………………………………..................3 1.2.2冷却流程图……………………………………………………………………...…....…...4 2.方案说明…………………………………………………………………………...............….4 2.1流体流入空间的选择………………………………………………………...............……..4 2.2载热体的选择…………………………………………………………………………...…..5 2.3出口温度的确定及热源温度的选择…………………………………………...............…..5 2.4流速的选择……………………………………………………………………...............…..5 2.5换热器类型的选择……………………………………………………………………………..6 四.设计计算及说明……………………………………………………………………..................6
1.流体物性的确定……………………………………………………………………...............6 1.1水的物性………………………………………………………………………….................6 1.2豆奶粉的物性…………………………………………………………………….................6 2.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类型和尺寸……………………………………………………...............6 2.1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水流量……………………………………………………….................6 2.2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7 2.3传热面积………………………………………………………………………….................7 2.4选择管子尺寸…………………….….………………………………………..….................7 2.5计算管子数和管长,对管子进行排列,确定壳体直径………………………………......8 2.6根据管长和壳体直径的比值,确定管程数……………………………………..................8 2.7壳体直径的计算………………………...………………………………….…….................8 2.8壳体壁厚的选择……………………...…………………………………….…….................8 2.9其他附件尺寸的选择…………………………….………………………………...…...…..9 3.核算压强降…………………………………………………………………………...............9 3.1管程压强降……………………………………………………………………….................9 3.2壳程压强降………………………………………………………………………….……..10 4.核算总传热面积……………...………………………………………………….….............10 4.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10 4.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o……………...……………………………………..……….............10 4.3污垢热阻……………………………………………….……....…………………….……11 4.4总传热系数oK………………………………………….……………………….................11 4.5传热面积安全系数……………………………...…….…………….……………..............11 五.主体设备结构图………….………………………………………………………...................12
六.设计结果概要表………………………………….………………………………....................12
七.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的讨论…………………………………………………...............12
参考文献………………..……………………………………………………………….........................13
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图……………….………………………………….............14
花板布置图……………………………………………………………...……………...............15 第一节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将自选物料用河水冷却至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 三、设计条件:1.处理能力:G=16×300 t物料/d; 2. 冷却器用河水为冷却介质,考虑广州地区可取进口水温度为 20~35℃;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 Pa;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四、设计要求:1.对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论述;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确定列管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4.计算阻力; 5.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6.用Autocad绘制列管式冷却器的结构图(3号图纸)、花板布置图(4号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任务书);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包括校核);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五、设计进度安排:一周内完成(按10个工作日计算)
设计阶段 内 容 工作日
1 准备 布置任务、现场参观,老师介绍有关情况,借阅资料 0.5 2 拟定设计方案 阅读有关资料,确定自己的流程及设计方案、步骤 2.0 及设计步骤 3 设计计算 进行具体计算并调整 3.0 4 编写说明书 整理计算结果并绘图 4.0 5 交流总结 0.5 2
第二节 概述 1. 豆奶粉概述 豆奶是将大豆浸泡后磨碎,滤去豆渣,再经均质后制得。在植物性食品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大豆中富含磷脂,磷脂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长发育和神经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豆奶与牛奶相比,两者的营养价值各有千秋。牛奶含钙量高,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A 和D。豆奶中含铁量和铁吸收率高于牛奶;豆奶含有植物固醇,人体吸收植物固醇后可以降低对胆固醇的吸收;豆奶中还富含维生素E。 中老年豆奶粉是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设计的,以大豆为主料,麦芽糖、麦芽糊精、乳糖为糖料,辅以全脂奶粉、脱盐乳清粉、精炼植物油等,同时强化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其配制比例为大豆255kg、麦芽糖75kg、麦芽糊精120kg、乳糖25kg、全脂奶粉3.60kg、脱盐乳清粉28.00kg、精炼植物油6.00kg、复合维生素0.54kg、复合微量元素4.73kg、苏打粉1.09kg。 2.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 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