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

1 容量瓶的校正

1.1 将待校正的清洁、干燥的容量瓶恒重,称重。

1.2 测量纯化水的温度(可将纯化水置仪器室1小时以上,仪器室室温即为纯化水的温度)将纯化水注入容量瓶标线处,称重。

1.3 根据纯化水的温度,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该温度下该容量瓶标示刻度体积的水的质量,并称重,视水液的弯月面是否与刻度吻合。

1.4 校正刻线:若与刻度不符合,可用纸条与水液的弯月面成切线贴成圆圈,然后倒去内容水,在纸圈上,下涂以石腊薄层,再沿纸圈用别针刻一圆圈,涂上氢氟酸,几分钟后洗去过量的氢氟酸,并除去石腊及纸圈,即见容量瓶上的新刻度。

1.5 重复1.1和1.2步骤,取平均值计算容量瓶体积,算出允差,并填附表A。

2 移液管,刻度吸管的校正

2.1 在洁净的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内吸入已测过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2.2 将水放入预先恒重并称好重量的具塞小锥形瓶中,称量,计算,可得水的重量。(应测2次,得放出水的平均重量)。

2.3 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密度表(见附表B),计算,可得移液管或刻度吸管的体积。

2.4 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3 滴定管容积的校正

3.1 在洗净的滴定管内注入纯化水,使弯月面最低处与刻度零位相切。

3.2 由滴定管中放水到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

3.3重复3.1和3.2操作,取平均值。

3.4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质量及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表(见附录B),计算,可计算出滴定管该部分管柱的体积。

3.5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4 量筒、量杯的容积校正

4.1 将洁净的量筒或量杯注入已知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4.2 将水倒置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可得水的质量。

4.3 根据水温查附表B水的密度,可计算出该量筒或量杯的体积。

4.4 根据附表B规定的标准容量允差,判断被校正量筒或量杯是否合格,并将校正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附:

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的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用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容量大于分析天平最大称量范围)的方法,本法较传统之比较法准确、简便实用。

【关键词】电子天平玻璃量器校准衡量法测量不确定度

玻璃量器的校准在理化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校准在理化方法有衡量法、容量比较法和测量法,以衡量法较为准确。但由于受分析天平的最大量程限制,大容量的玻璃量器的校准一般采用容量比较法,而容量比较法由于受到多次计算读数及流出时间的影响,误差较大。笔者在工作中对用衡量法校准大容量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1 校准原理[1,2]

本校准方法的原理与一般衡量法相同,即称量一定体积的纯水,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将水的质量换成体积,最后换成为20℃时量器体积,并与待校准量器的标准容量比较,以确定量器的误差。

表1 水在18℃~22℃时钠钙玻璃的γ t 值(略)

2 校正方法

2.1 设备(1)最小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2)电子分析天平(通过检定),感量:0.1mg,称量范围:0~200g;(3)150ml小烧杯,玻璃棒,小滴管;(4)工作室温度为18℃~22 ℃且要稳定;(5)特级纯水,电阻率达16MΩ·cm以上。

2.2 方法

2.2.1 量出式的量器[3](1)按使用要求把容器充满纯水到刻度线;(2)把150ml

的烧杯和小玻璃棒一起放入天平称盘内,除皮;(3)把待校量器内的部分水小心转移至烧杯内(注意绝对不能溅出),准确称量烧杯、玻璃棒、水的质量;(4)弃去杯内的纯水;(5)重复2~4步骤直至把待校量器内的纯水完全按使用要求转移至烧杯并称量完毕为止;(6)把上述各次称量所得纯水的质量相加,求得待校量器总的量出水量,根据公式计算出待校量器在20℃时的实际体积。2.2.2 量入式的量器[3](1)把纯水加入150ml的带小滴管的烧杯中,准确称取质量;(2)把上述水小心转移入待校的量器中(注意:不能溅出,转移时小滴管可作玻璃棒用);(3)称取上述已把水(全部或部分转移后的烧杯及小滴管的质量;(4)重复1~3步骤,直至待校量器已按要求把水加至刻度线为止(最后一次用滴管加入);据上述求出每次加入待校量器内水的质量,并把各次质量相加,求得待校量器总加入质量,根据公式计算出待校量器在20℃时的实际体积。

3 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简单分析[4,5]

现在,简单地讨论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有下面几。

3.1 水的纯度使用特级纯水,电阻率达16MΩ·cm以上,其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水在温度200C时纯水的密度、体积膨胀系数、砝码密度、空气密度等常数,其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

3.2 水的质量主要因素有:重复性、电子天平的读数、灵敏度、线性。电子天平空盘、毛重二次就可以抵消灵敏度所引起的不确定度,而其重复性可以包含在整个校准实验的重复性中;电子分析天平感量是0.1mg,称量次数是n,所以其不确定度是:2n×0.029 2 mg;天平计量证书标明其线性为±0.15mg,K=3,称量次数是n,其不确定度是:2n×(0.153)2 mg。水的质量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设为U m,rel 。

3.3 水的密度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它主要由体积膨胀引起,而水的体积膨胀明显大于玻璃量器的体积膨胀,我们考虑前者就行了。而温度的影响,主要因素有:温度计、环境温度变化。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1℃,则其不确定度是0.029℃,比工作室温度变化小一个数量级,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温度计的校准不确定度,可参考计量证书,但一般地,可以忽略不计,而其重复性可以合并到整个校准实验的重复性中。工作室温度稳定在±1.0℃,温度变化导致体积变化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是:1.0×2.1×10 -43 ℃-1 。水的密度所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设为U γ,rel 。

3.4 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重复校准实验,求出标准误。其相对不确定度设为U r,rel 。

3.5 校准实验的合成相对不确定度U rel =U 2m,rel +U 2γ,rel +U 2γ,rel

3.6 本法与容量比较法的对比容量比较法在校准大容量量器时,由于要多次读数和多次控制水的流出时间,如果掌握不好,会带来相当大的测量不确定度,此外,用作比较的标准量器本身亦有一定的系统因素,而用衡量法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环境监测总局.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102-107.

2 叶世柏,白治安.实验室计量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1,96-141.

3 刘智敏,刘风.现代不确定度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12-23.

4 李慎安.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与表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27-56.

5 宋明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数据处理,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54-83.

(编辑子萱)

作者单位: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容量仪器校正SOP

程序:

1、玻璃容器的校正就是称量一定量水的体积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玻璃容器的体积也随温度变化,从而得出玻璃容器的准确容积。

2、不同温度时,1ml水在不同介质中称量数据如下表。应用此表来校正容量仪器,例如,在15℃时欲取得20℃时容量为一升的水,由于是在空气中称量,可查表计算得997.93(g)反之,也能从水中的重量换算成体积。

温度真空中重空气中重温度真空中重空气中重

10 0.99973 0.99839 21 0.99802 0.99700

11 0.99963 0.99831 22 0.99780 0.99680

12 0.99952 0.99832 23 0.99757 0.99661

13 0.99940 0.99814 24 0.99732 0.99639

14 0.99927 0.99804 25 0.99707 0.99618

15 0.99913 0.99793 26 0.99681 0.99594

16 0.99897 0.99780 27 0.99654 0.99570

17 0.99880 0.99765 28 0.99626 0.99545

18 0.99862 0.99751 29 0.99557 0.99519

19 0.99843 0.99734 30 0.99567 0.99492

20 0.99823 0.99718

3、需校正的玻璃容器种类

(1)滴定管的校正:将蒸馏水装入洗净的滴定管中,调节弧形液面至刻度零处,然后按照滴定速度放出一定体积的水到已称量的具塞锥形瓶中,再称量,两次重量之差,即为水重,然后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来除水重。即可测到真实体积。常量滴定管分五段进行校正,如25滴定管可按0—5ml,0—15ml,0—20ml,0—25ml等五段进行校正。允许误差(毫升)见附表.

一等二等

5 ml ±0.01 ±0.03

10 ml ±0.02 ±0.04

25 ml ±0.03 ±0.06

50 ml ±0.05 ±0.10

(2)移液管的校正:将移液管洗净,吸取蒸馏水至标线以上,缓缓调节液面弧形至标线,将水放入已称量的具塞锥形瓶中,再称量,两次重量之差为量出水的重量,以实验温度时每毫升水的

重量来除水重,即得移液管的真实体积,重复校正以得精密结果。允许误差(±毫升)见下表。

一等二等

1ml 0.006 0.015

2ml 0.006 0.015

5ml 0.01 0.02

10ml 0.02 0.04

15ml 0.03 0.06

20ml 0.03 0.06

25ml 0.04 0.10

50ml 0.05 0.12

(3)容量瓶的校正:将洗净的容量瓶在室温晾干,称空瓶重,注入蒸馏水至标线,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即为瓶中水量,以实验温度时每毫升的重量来除,即得该容量瓶的真实体积。允许误差(±毫升)见下表。

一等二等

10 0.02 0.06

25 0.03 0.10

50 0.05 0.20

100 0.10 0.20

250 0.10 0.30

500 0.15 0.60

1000 0.30

4、容量仪器校正注意事项:

(1)所用蒸馏水至少须在室内放置一小时以上。

(2)校正的仪器,应仔细洗净(常用清洁液洗涤),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3)滴定管和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后能校正。

(4)在开始放水前,滴定管或移液管尖端与外面的水必须除去。

(5)如室温扔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蒸馏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容量玻璃仪器的校正

容量玻璃仪器的容积并不经常与它所标出的大小完全符合,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温度下,其容积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必须对量器进行校正,容量器皿的校准方法通常有称量法和相对校准法两种。

(1)称量法

称量法是指在校准室内温度波动小于1℃/h,所用器皿和水都处于同一室时,用分析天平称出容量器皿所量入或量出的纯水的质量,然后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将水的质量换算为容积。

由于水的密度和玻璃容器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以及在空气中称量受到空气浮力的影响,因此将任一温度下水的质量换算成容积时必须对下列三点加以校正:

①校准温度下水的密度。

②校准温度下玻璃的热膨胀。

③空气浮力对所用称物的影响。

为了便于计算,将此三项校正值合并而得一总校正值(见表2-1),表中的数字表示在不同温度下,用水充满20℃时容积为1L的玻璃容器,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取的水的质量。校正后的容积是指20℃时该容器的真实容积。应用该表来校正容量仪器是十分方便的。

滴定管的校正:

将滴定管洗净至内壁不挂水珠,加入纯水,驱除活塞下的气泡,取一磨口塞锥形瓶,擦干瓶外壁、瓶口及瓶塞,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将滴定管的水面调节到正好在0.00刻度处。按滴定时常用的速度(每秒3滴)将一定体积的水放入已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注意勿将水沾在瓶口上。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盛水的锥形瓶重,读出水重,并计算真实体积,倒掉锥形瓶中的水,擦干瓶外壁、瓶口和瓶塞称量瓶重。滴定管重新充水至0.00刻度,再放另一体积的水至锥形瓶中,称量盛水的瓶重,算出此段水的实际体积。如上法继续检定至0至最大刻度的体积,算出真实体积。

表2-1 不同温度下用水充满20℃时容积为1L的玻璃容器,

在空气中以黄铜砝码称取的水的质量

温度/℃质量/g 温度/℃质量/g 温度/℃质量/g

0 998.24 14 998.04 28 995.44

1 998.3

2 15 997.9

3 29 995.18

2 998.39 16 997.80 30 994.91

3 998.4

4 17 997.6

5 31 994.64

4 998.48 18 997.51 32 994.34

5 998.50 19 997.34 33 994.06

6 998.51 20 997.18 34 993.75

7 998.50 21 997.00 35 993.45

8 998.48 22 996.80 36 993.12

9 998.44 23 996.60 37 992.80

10 998.39 24 996.38 38 992.46

11 998.32 25 996.17 39 992.12

12 998.23 26 995.93 40 991.77

13 998.14 27 995.69

重复检定一次,两次检定所得同一刻度的体积相差不应大于0.01mL,算出各个体积处的校正值(二次平均),以读数为横坐标,校正值为纵坐标,解校正值曲线,以备使用滴定管时查取。

一般50mL滴定管每隔10mL测一个校正值,25mL滴定管每隔5mL测一个校正值,3mL微量滴定管每隔0.5mL 测一个校正值。

计算方法举例:

在19℃时由滴定管放出0.00~30.00Ml水的质量为29.9290g,查表得19℃时水的密度为997.34g/L,滴定管的真实体积(20℃时)应为:

校正值=30.01-30.00=+0.01(mL)。

容量瓶的校正:

将洗涤合格,并倒置沥干的容量瓶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取蒸馏水充入已称重的容量瓶中至刻度,称量并测水温(准确至0.5℃)。根据该温度下的密度,计算真实体积。

移液管的校正:

将移液管洗净至内壁不挂水珠,取具塞锥形瓶,擦干外壁、瓶口及瓶塞,称重。按移液管使用方法量取已测温的纯水,放入已称重的锥形瓶中,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盛水的锥形瓶,计算在该温度下的真实容积。

(2)相对校准法

用一个已校准的玻璃容器间接地校准另一个玻璃容器,称为相对校准法。在滴定分析中,要求确知两种量器之间的比例关系时,可用此法,最为常用的是用校准过的移液管来校准容量瓶的容积,其方法如下:

用洗净的25mL移液管吸取蒸馏水,放入洗净沥干的100mL容量瓶内,平行移取4次,观察容量瓶中水的弯月面下缘是否与割线相切,若不相切,记下弯月面下缘的位置,再重复实验一次。连续两次实验相符后,用一平直的窄纸条

贴在与水弯月面下缘相切之处,并在纸条上刷蜡或贴一块透明胶布以保护此标记。以后使用的容量瓶与移液管即可按所标记配套使用。

表2-2 标准温度(20℃)时标准容量限差

容量V/mL 标准容量限差(±)/mL

无塞滴定管、具塞

滴定、管微量滴定

吸量管

容量瓶量筒量杯单表线者

有分度和无分度有二标线者

完全流出式

不完全

流出式

A 级

B 级 A 级 B 级 A 级 B 级 A 级 B 级 A 级 B 级 A B

2000 - - - - - - - - - 0.60 1.20 1020-1000 - - - - - - - - - 0.40 0.80 5.0101 500 - - - - - - - - - 0.25 0.50 2.5 5.06 250 - - - - - - - - - 0.15 0.30 1.0 2.03 200 - - - - - - - - - 0.15 0.3 - -100 0.10 0.20 0.08 0.16 - - - - - 0.10 0.20 0.5 1.01 50 0.05 0.10 0.05 0.10 0.10 0.20 0.10 0.20 - 0.05 0.10 0.20.51 40 - - - - 0.10 0.20 0.10 0.20 - - - - -25 0.05 0.10 0.03 0.03 0.10 0.20 0.10 0.20 - 0.03 0.06 0.20.5-20 - - 0.03 0.06 - - - - - - - 0 15 - - 0.025 0.05 - - - - - - - -11 - - - - - - - - - - - - - -10 0.025 0.05 0.02 0.04 0.05 0.1 0.05 0.1 0.100 0.02 0.04 0.10.20 5 0.01 0.02 0.015 0.03 0.025 0.050 0.025 0.050 0.050 0.02 0.04 0.00.10 4 - - 0.015 0.030 - - - - - - - - - -3 - - 0.015 0.030 - - - - - - - - - -2 0.01 0.02 0.010 0.020 0.012 0.025 0.012 0.025 0.025 - - - - -1 0.01 0.02 0.007 0.015 0.008 0.015 0.008 0.015 0.015 - - - - -0.5 - - - - - - - 0.010 0.010 - - - - -0.25 - - - - - - - 0.005 0.008 - - -- - -0.20 - - - - - - - 0.005 0.003 - - - -

0.10 - - - - - - - 0.003 0.004 -

-

- - -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 1 容量瓶的校正 1.1 将待校正的清洁、干燥的容量瓶恒重,称重。 1.2 测量纯化水的温度(可将纯化水置仪器室1小时以上,仪器室室温即为纯化水的温度)将纯化水注入容量瓶标线处,称重。 1.3 根据纯化水的温度,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该温度下该容量瓶标示刻度体积的水的质量,并称重,视水液的弯月面是否与刻度吻合。 1.4 校正刻线:若与刻度不符合,可用纸条与水液的弯月面成切线贴成圆圈,然后倒去内容水,在纸圈上,下涂以石腊薄层,再沿纸圈用别针刻一圆圈,涂上氢氟酸,几分钟后洗去过量的氢氟酸,并除去石腊及纸圈,即见容量瓶上的新刻度。 1.5 重复1.1和1.2步骤,取平均值计算容量瓶体积,算出允差,并填附表A。 2 移液管,刻度吸管的校正 2.1 在洁净的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内吸入已测过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2.2 将水放入预先恒重并称好重量的具塞小锥形瓶中,称量,计算,可得水的重量。(应测2次,得放出水的平均重量)。 2.3 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密度表(见附表B),计算,可得移液管或刻度吸管的体积。 2.4 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3 滴定管容积的校正 3.1 在洗净的滴定管内注入纯化水,使弯月面最低处与刻度零位相切。 3.2 由滴定管中放水到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 3.3重复3.1和3.2操作,取平均值。 3.4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质量及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表(见附录B),计算,可计算出滴定管该部分管柱的体积。 3.5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4 量筒、量杯的容积校正 4.1 将洁净的量筒或量杯注入已知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4.2 将水倒置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可得水的质量。 4.3 根据水温查附表B水的密度,可计算出该量筒或量杯的体积。 4.4 根据附表B规定的标准容量允差,判断被校正量筒或量杯是否合格,并将校正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检定、校准 管理规程 一、目的 为了对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进行管理,确保所有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正常、稳定的工作,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有效,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三、职责 QC检验人员:确保校准检查工作能够及时执行,使用前检查仪器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进行仪器的开机校准工作。 设备管理部:负责计量仪器设备的统计、编号、标志管理。负责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送检工作和有关计量设备档案的管理。 设备管理部部长: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QC主管: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质量管理部部长:负责本规程的批准执行。

四、内容 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1.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分为外部检定校验和内部校准。外部检定校验由具有计量检定资质的单位执行;内部校准主要针对必须进行开机校准才能运行的仪器的校准,该校准由QC检验员进行。 2.外部检定、校准的管理 2.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和公司统一要求进行计量检定及校准。 2.2质量管理部QC检验员每年年底对下年度需要购进并校准的玻璃器具(容量瓶、移液管等)提出计划,报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备案。 2.3质量管理部确定需要进行检定校验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目录、检定方式(见附表),且每年一次进行跟踪和修改。 2.4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负责编制检验用仪器设备的年度计量检测计划表,按计划定期组织进行检定或校准。在距检定日期一个月或半个月以前,由计量管理员统安排检定及校准,相关记录及校准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或校验证书由计量管理员统一保管。 2.5检验仪器设备的标识 2.5.1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检验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期间,均使用绿色的“合格”标识。且标识完好。 2.5.2标识粘贴在仪器设备的明显位置以表明其状态,标识上有仪器设备的检定编号及有效期。 2.6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 2.6.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 2.6.2未经计量检定合格或已超过有效期的仪器设备不得正式投入检测活动。 2.6.3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经自校、检定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进行检定或校准,待合格后方能再次使用。 2.6.4 QC检验员应熟练掌握所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正确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杜绝误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失效。 2.7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维修及报废 对检定或校准不合格或使用中损坏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仪器使用人员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设备部进行维修,修好后再次进行检定或校准;如不能维修,则由设备管理员按照《设备更新改造与报废调拨管理规程》执行。 2.8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搬运、防护和贮存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领取、送检和使用,应遵照生产厂家规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杜绝野蛮装卸和运输。贮存要满足计量检测设备存放的环境条件要求。 3.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内部校准

仪器设备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操作规程 1. 引言 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质量检测等行业中,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 结了一套仪器设备校准的操作规程,以期提高校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校准前准备工作 2.1 确定校准的目的和标准:在进行仪器设备校准之前,首先要明 确校准的目的和校准所依据的标准。只有明确了校准目标和标准,才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准操作。 2.2 准备校准工具和校准物:根据需要进行校准的仪器设备类型, 准备相应的校准工具和校准物。校准工具应该具备准确度高、稳定性 好的特点,而校准物则应具备已知准确值的特性。 2.3 确定校准环境:选择一个稳定的校准环境,远离干扰和噪声源。确保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校准要求。 3. 校准操作步骤 3.1 进行预校准操作:首先,对待校准的仪器设备进行预校准操作。这一步可以用于初步判断仪器设备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并可以为 后续校准步骤提供参考。

3.2 进行零位校准:根据校准目的和标准,确定需要进行零位校准 的项目。根据校准标准,使用校准工具和校准物进行准确的零位校准,并记录相关数据。 3.3 进行量程校准:根据校准目标和标准,选择需要进行量程校准 的项目。按照标准要求,使用校准工具和校准物,以不同的测量点进 行量程校准。同样,要记录相关数据。 3.4 进行灵敏度校准:确定需要进行灵敏度校准的项目,并按照标 准要求,使用校准工具和校准物进行灵敏度校准,记录相关数据。 3.5 其他校准项目:根据需要,进行其他需要的校准项目,如线性 度校准、频率响应校准等。根据标准要求,完成相应的校准操作,并 记录相关数据。 4. 校准结果评估与记录 4.1 校准结果评估:在校准完成之后,需要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 根据校准标准,对校准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判断仪器设备是否符合 要求,以及校准的有效性。 4.2 校准记录:在校准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校准的各项数据和结果,并进行签字和日期确认。同时,应建立校准记录档案,用于后续的追 溯和参考。 5. 校准后工作

仪器仪表校验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验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验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可靠使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的仪器仪表校验工作。 第三条仪器仪表校验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第四条仪器仪表校验工作应通过专门的设备和相关软件进行。 第五条仪器仪表校验工作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员负责。 第六条仪器仪表校验工作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第二章仪器仪表校验程序 第七条仪器仪表校验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准备工作:包括校验设备的准备、校验仪器的准备、校验标准的准备等。 (二)校验仪器连接:将待校验仪器与校验设备连接,并确保连接正确和稳定。

(三)校验仪器参数设置:根据校验要求,设置待校验仪器的相关参数,如量程、精度等。 (四)校验仪器操作:按照校验要求,进行仪器校验操作,记录校验数据。 (五)评定校验结果:根据校验数据,评定校验结果,判断仪器是否合格。 (六)报告生成:根据校验结果,生成校验报告,并妥善保存。 第三章仪器仪表校验要求 第八条校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检定。 第九条校验仪器应具备准确、可靠、稳定的功能,并定期进行检定和维护。 第十条校验操作应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第十一条校验标准应具备准确、可靠、稳定的特性,并定期进行检定和更新。 第十二条校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具备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第十三条校验报告应包括校验项目、校验数据、校验结果等内容,并由校验人员签字确认。 第四章仪器仪表校验管理 第十四条公司应制定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明确校验工作的组织、职责、流程等。

化验室一些常用分析仪器的自校准规程

化验室一些常用分析仪器的自校准规程 SDSM-IV定硫仪 (3) WS-S401自动测硫仪 (7) WS-M600全自动红外水分仪 (11) SDTGA300水分仪 (14) SDLA618工分仪 (17) SDTGA5000工分仪 (21) SDC311量热仪 (25) BT-9300H激光粒度分布仪 (29) SDAF-2000B灰熔融性测试仪 (31) MAI-50G型红外测油仪 (35) 880型BOD5测定仪 (39) HH—6化学耗氧量测定仪 (43) JPB—607型溶解氧分析仪 (46) WFY-108F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仪 (49) SYD—7305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试验器 (51) 气相色谱仪校准操作规程总则 (53) 第一类安捷伦6820气相色谱(以空分乙炔为例) (55) 第二类微量硫测定的方法建立示例 (60) 第三类煤气分析和变换气中A R+N2+O2、CO、CH4、CO2、H2的分析的方法建立 (67)

TG-1520型露点仪 (69) 汉普分析仪 (70) 氧含量分析仪 (71) PGM-1110型CO检测仪 (72) PGM-1120型H2S检测仪 (73) PGM-1191型NH3检测仪 (74) RH-31型测爆仪 (75) 1904型奥氏气体分析仪 (76) ZKF-1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 (77) WA—1C型水分测定仪 (78) DWS-51型钠离子浓度计 (79) SGZ-1A型数显浊度仪 (81) HK-508型铁含量分析仪 (82) HK—218型实验室硅表 (84) HD—2023铜含量测定仪 (87) FP—640火焰光度计 (89) 电导率仪 (91) 生化培养箱 (93) 电热鼓风干燥箱 (94) 湿式防腐气体流量计 (96) 数显恒温水浴锅 (98)

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一、概述 仪器校准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仪器校准的操作流程,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校准操作流程 1. 校准前准备 a. 确定校准的目的和标准要求。 b. 查阅仪器的操作手册以了解校准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c. 清洁仪器及周围环境,清除尘埃和杂物,确保校准环境整洁干净。 2. 校准前的检查 a. 检查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仪器是否存放在正确的环境条件下。 b. 检查仪器的各功能是否正常,如按键、显示和指示灯等。 c. 检查仪器的传感器和探头是否工作正常。 3. 校准操作 a. 根据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将仪器接通电源并打开仪器。

b. 进入校准模式或菜单,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步骤进行校准操作。 c. 根据校准标准和要求,调整仪器的参数或设置,使仪器符合校准要求。 d. 校准时需要注意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如温度、湿度等。 4. 校准结果的记录 a. 记录仪器的初始状态和校准前的参数设置。 b. 记录校准过程中的各步骤和操作,包括校准标准的使用和仪器参数的调整。 c. 记录校准后的仪器参数和校准结果。 d. 校准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确认,并签名确认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5. 校准结果的评估和处理 a. 比较校准结果与标准要求之间的差异,评估仪器的偏差。 b. 如果仪器的偏差超出了标准要求的范围,需要进行调整或维修。 c. 对于无法调整或维修的仪器,应根据仪器校准记录,重新计算其测量值的不确定度。 6. 校准后的验证 a. 校准后,使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验证,确认仪器的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和可比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的操作。 三、检定和校准的定义和区别 1.检定:利用已知标准或者物理常数等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一系列 的比较、测量,以确定仪器的测量精度和正确性。 2.校准: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测量误差调整到指定范围内,使其测量 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四、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周期 1.新购的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实验室后的一个月内进行首次检定和校准。 2.日常使用中的仪器设备应按照《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 定期检定和校准。 3.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被维修后,应进行检定和校准。 五、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步骤 1.准备工作 (1)查阅《相应仪器设备操作手册》和《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标准》。

(2)确保晴天时进行检定和校准,避免天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保持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2.检定和校准装置的选择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检定和校准装置,并确保其状态良好,符合相关 标准和规定。 3.检定和校准操作 (1)按照《相应仪器设备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检定操作。 (2)记录仪器设备的初始读数和检定装置的标准值,并计算出测量 误差。 (3)根据测量误差的大小,调整仪器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校准操作。 (4)再次记录仪器设备的读数和检定装置的标准值,并计算出校准 之后的测量误差。 4.结果处理和记录 (1)根据检定和校准之后的测量误差,判断仪器设备是否合格,如 不合格,应标示并进行相应的维修。 (2)将检定和校准的各项数据记录在《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记录表》中,并签字确认。 六、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操作规程,并经过专门 培训。

溶解氧仪的5个校准及操作规程

溶解氧仪的5个校准及操作规程溶解氧仪的5个校准 溶解氧仪的校准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是特别紧要的,通过下面的文章,信任在以后的使用中确定能够给您帮忙: 1.校准功能: 为了测得精准的测量结果,溶解氧电极测量前必需进行极化和校准,仪器具有多种校准功能,有零校准、满度校准、气压校准和盐度校准。极化:新电极、24小时以上不进行使用的电极或更换电解液的电极,电极需30—60分钟通电极化时间,电极离开仪器或关机1小时内需要5—25分钟通电极化时间,极化后,才能进行校准和测量。 2.零氧校准: 将溶解氧电极放入5%的新鲜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在仪器处于测量状态下,按“模式”键,仪器进入模式选择状态,按上键或下键选择“Zero”模式状态;或仪器处于模式选择状态下,直接按上键或下键选择Zero模式状态,按确定键仪器进入零氧校准功能状态。待读数稳定后按确定键,仪器退出Zero模式状态,进入模式选择状态,零氧校准结束。当仪器处于零氧校按时,在按下确定键之前,可以按测量键取消这一状态,进入测量状态。 3.气压校准 仪器测得的溶解氧值与大气压值有关,仪器内部预设的大气压值为101.3pa ,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气压值。在仪器处于测量状态下,按模式键,仪器进入模式选择状态,按上键或下键选择Air模式选择;或仪器处于模式选择状态下,直接按上键或下键选择Air,按确定键仪器即进入气压校准功能状态。此时,仪器显示当前预设

的大气压值,可以按上键或下键修改气压值,修改为实际气压值后,按确定键,则仪器完成气压校准设定功能,自动退出Air状态,进入模式选择状态。当仪器处于气压校按时,仪器显示当前的气压值,在按下确定键之前,可以按测量键取消这一状态,进入测量状态。 4.盐度校准 溶解氧值欲盐度有关,仪器内部预设的盐度0.0g/L,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盐度值。在仪器处于测量状态下,按模式键,仪器即进入模式选择状态,按上键或下键选择Salt模式状态;或仪器处于模式选择状态下,直接按上键或下键选择Salt模式状态,按确定键仪器进入盐度校准功能状态。此时,仪器显示当前设置的盐度,可以按上键或下键修改盐度值,修改为实际盐度值后,按确定键,则仪器完成盐度校准设定功能,自动退出Salt模式,进入模式选择状态。当仪器处于盐度校按时,仪器显示当前盐度值,在按下确定键之前,可以按下“/测量”键取消这一状态,进入测量状态。(注意: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盐度校准的,仪器预设值为0.0g/L。 5.满度校准 把溶解氧电极从溶液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当心吸干薄膜表面的水分,并放入盛有蒸馏水容器(如三角烧瓶、高脚烧杯中)靠近水面的空气上或者放入空气中,但电极表面不能占上水滴,在仪器处于测量状态下,按模式键,仪器即进入模式选择状态,按上键或下键选择Full键模式状态;或仪器处于模式选择状态下,直接按上键或下键选择Full模式状态,按确定键仪器即进入满度校准功能状态。待读数稳定后按确定键,仪器退出Full状态,进入模式选择状态,满度校准结束。当仪器处于满度校按时,在按下确定键之前,可以按测量键取消这一状态,进入测量状态。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一、前言 容量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和分配液体的体积。然而,由于使用和环境等原因,容量瓶的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为了保证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本文将介绍容量瓶 校正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校正前的准备 在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准备工作的完成: 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和容量瓶的量程,准备相应浓度的 标准溶液。 2. 清洗容量瓶:使用去离子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容量瓶,确保无残 留物。 3. 干燥容量瓶:将清洗后的容量瓶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确保容 量瓶内壁干燥无水迹。 4. 温度调节:将容量瓶和标准溶液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等待温度 稳定。 三、校正操作步骤 以下是容量瓶校正的操作步骤:

1. 第一次称量标准溶液: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并记录称量质量为m1(单位为克)。 2. 倒液操作:将标准溶液缓慢倒入容量瓶中,直到溶液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接近刻度线时,使用滴定管缓慢加液,直到溶液液面略高出刻度线。 3. 吸余液操作: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液面上方多余的液体,滴管胶头与容量瓶刻度线平齐时停止吸取。 4. 第二次称量标准溶液:将容量瓶与残余液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单位为克)。 5. 计算校正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校正因子K: K = (m1 - m2) / (m2 - m3) 其中,m3为容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6. 校正容量瓶体积:根据校正因子K,将容量瓶上的刻度值乘以K 得到校正后的体积值。 四、校正结果记录与报告 在校正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校正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使用和参考。以下内容需要记录和报告: 1. 校正日期和时间:记录校正操作的日期和时间。 2. 容量瓶信息:记录容量瓶的编号、型号和量程等信息。

常用玻璃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常用玻璃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确保常用玻璃量器测量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 适用于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量筒、容量瓶等玻璃量器的校准。 3(责任: 质检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 仪器、器具及校准条件: 4.1.1仪器、器具: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超级恒温槽(准确到0.1?)、温度范围0~50?且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容量瓶、离子交换纯水。 4.1.2 校准室温在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小时。恒温槽温度设定在20?,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4.2 校准准备: 将需校准的量器清洗干净,倒置沥干,。将纯化水提前置入已开启的恒温槽内,并记录恒温槽的温度。 4.3 衡量法校准: 4.3.1 将吸量管充纯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外壁的水,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量出式量筒充纯水至最高刻度线。在调整液面的同时,应观察并记录恒温槽的水温。 4.3.2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玻璃容器的容量瓶,称得空瓶质量。 4.3.3 将被检玻璃量器内的纯水放入或倒入容量瓶,称得纯水质量(m)。 4.3.4 对分度吸量管应选择3个刻度线进行校准,每个刻度线均应符合容量允差。

4.3.5 玻璃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V20,单位ml)按下式计算: 简化计算公式:V20=m)K(t) K(t)值可查附表3。根据测定的质量值(m)和测定水温所对应的K(t)值,即可由上式求出被检玻璃量器在20?时的实际容量。 4.3.6 校准次数至少2次,2次校准数据的差值应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K(t)值表 附表1-1: (钠钙玻璃体胀系数25×10-6?-1,空气密度0.0012g/cm 水 0.0 0.1 0.2 0.3 0.4 0.4 0.6 0.7 0.8 0.9 温 t/ 19 1.0026 1.00261.00270 1.00271.00274 1.0027 1.0027 1.00279 1.0028 1.0028 7 8 2 6 7 1 3 20 1.0028 1.0028 1.00281.0029 1.0029 1.00291.00296 1.00298 1.0030 1.0030 5 7 9 1 2 4 0 2 21 1.00301.00306 1.00308 1.00311.00312 1.00314 1.00311.00317 1.00319 1.00321 4 0 5 附表1-2: (硼硅玻璃体胀系数25×10-6?-1,空气密度0.0012g/cm3) 水 0.0 0.1 0.2 0.3 0.4 0.4 0.6 0.7 0.8 0.9 温 t/

仪器调校操作规程

仪器调校操作规程 一、背景介绍 在科学研究、实验室测试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中,仪器调校是确保仪 器设备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的关键步骤。本文将针对仪器调校的操作 规程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使用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仪器调校 操作。 二、调校前准备 在进行仪器调校之前,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需要进行,以确保调校 程序的顺利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 确认调校目标:明确仪器调校的目的,并确定需要调校的参数和 精度要求。 2. 检查设备完整性:仔细检查待调校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例如电源、连接线、传感器等是否齐全、无损坏。 3. 校准标准品:准备好经过校准和验证的标准品,确保其准确可靠。 4. 环境条件调整:根据仪器要求,调整好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调校流程 1. 连接仪器:将待调校仪器与电源、传感器等设备连接,并确保连 接稳定、无松动。

2. 启动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正确启动仪器设备,并等待其稳定运行。 3. 零点校准:根据仪器的要求和操作手册,进行仪器的零点校准。在校准过程中,应注意准确记录校准数据。 4. 量程校准: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仪器的量程校准。过程中,应使用准确可靠的标准品进行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5. 线性度检查:对仪器的线性度进行检查,使用标准品进行多点测量,记录并比对测量结果。 6. 稳定性验证:经过以上校准步骤后,进行仪器的稳定性验证,观察仪器测量值的稳定性,并与规定要求进行比对。 四、记录和验证 1. 记录数据:在调校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校准数据,包括仪器型号、校准时间、校准人员、校准参数等,并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对记录的校准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校准结果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进行重新校准。 3. 审核和验证:由专业人员对校准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校准结果准确可靠。 五、安全操作措施 1. 仪器操作规范:在进行仪器调校时,必须遵守仪器的操作规范,严禁任意更改参数或进行不必要的操作。

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容量仪器校订SOP 目的:建立容量仪器校订程序 范围: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校订。 责任者:中心化验室主任、相关化验员。 程序: 1、玻璃容器的校订就是称量必定量水的体积跟着温度上升而膨胀,玻璃容器的体 积也随温度变化,从而得出玻璃容器的正确容积。 2、不一样温度时,1ml水在不一样介质中称量数据以下表。应用此表来校订容量仪 器, 比方,在15℃时欲获得20℃时容量为一升的水,因为是在空气中称量,可 查表计算得997.93(g)反之,也能从水中的重量换算成体积。 温度真空中重空气中重温度真空中重空气中重 10 0.99973 0.99839 21 0.99802 0.99700 11 0.99963 0.99831 22 0.99780 0.99680 12 0.99952 0.99832 23 0.99757 0.99661 13 0.99940 0.99814 24 0.99732 0.99639 14 0.99927 0.99804 25 0.99707 0.99618 15 0.99913 0.99793 26 0.99681 0.99594 16 0.99897 0.99780 27 0.99654 0.99570 17 0.99880 0.99765 28 0.99626 0.99545 18 0.99862 0.99751 29 0.99557 0.99519 19 0.99843 0.99734 30 0.99567 0.99492 20 0.99823 0.99718 3、需校订的玻璃容器种类 (1)滴定管的校订:将蒸馏水装入洗净的滴定管中,调理弧形液面至刻度零处,而后依据滴定速度放出必定体积的水到已称量的具塞锥形瓶中,再称量,两 次重量之差,即为水重,而后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来除水重。即可 测到真实体积。常量滴定管分五段进行校订,如25滴定管可按0—5ml,0 —15ml,0—20ml,0—25ml等五段进行校订。同意偏差(毫升)见附 表. 一等二等 5ml ±0.01 ±0.03 10ml ±0.02 ±0.04 25ml ±0.03 ±0.06 50ml ±0.05 ±0.10

仪器设备校准操作规程

水泥厂企业标准 仪器设备校准操作规程(文书类别:内部管理类) 受控状态 —————————————————————分发号 —————————————————————持有人 —————————————————————持有人部门 ————————————————————

水泥厂2006年10月8日批准 2006年10月8日实施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处于校准状态,其精密度和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保证对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进行有效控制是各项质量活动提供可靠的质量信息的基础,对此ISO9002“4.11”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提出要求如下: a)、制定和执行校准程序,并按成文的校准规程校准; b)、标明校准状态; c) 、保存校准记录; d)、保证校准、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有适宜的环境条件。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企业自校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条件。 3、相关文件 程序文件《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4、职责和权限 4、1化验室为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的归口管理部门。 4、2计量管理人员有权制止一切未经检验的计量检测设备投入生产。 5、校准程序 5、1校准的依据:按1990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目录中的标准。 5、2检定与校准的形式 企业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分为“送检”与“自校”两种形式。 5、3量值传递 标准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经上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校准,不合格或超周期的一律不准使用。 5、4检定与检定周期 a)、依据建材工作计量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制定周期。 b)、企业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周期见附表一、附表二。 5、5标准状态标识 合格证(绿色)、准用证(黄色)、禁用证(红色)。 5、6校准的实施 5、6、1新购进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应由检定员进行入库检定或首检,不合格的应退还供应厂商。 5、6、2发放使用前,由计量管理部门发放登记,不合格的不准透入使用。 5、6、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搬迁、失准和损坏时,使用部门应立即报告计量管理部门,由计量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和重新校准,同时请使用人员对结果进行验收评价。 5、6、4检定后应分别填写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检验记录,粘上相应的标签。 5、7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如下措施: 5、7、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计量管

仪器校正方法

仪器的校正标准化操作规程

一、分析天平的校正: 1)内部校正/调整 在天平菜单上,需选择CRL.-RDJ:CRL.INT.。自动加载卸载内置式自动校正砝码,进行内部校准。 步骤: 1.天平去皮 2.开始校准内置式砝码自动加载 3.进行校正/调整 4.内置砝码卸载 2)外部校准 步骤: 1.天平去皮 2.开始校准一旦储存了零点,提示需要校准砝码(显示屏闪烁) 3.放置提示的校正砝码砝码太轻:显示负号“-”。砝码太重,显示正号“+”。砝码值一旦进入规定极限内,显示屏既停止闪烁。 4.进行校正/调整然后显示校准砝码 5.校准砝码去除 每次开机前应校正一次 二、电热干燥箱的检查和较正 1)放置位置标准化:

称取5份5.000g 分析纯硫酸铜(CuSO4· 5H2O ,过1mm 圆孔筛,不能有结晶、块状)于称量盒中,放在温度已 预热好(105—107℃)的干燥箱几何中间区域的前、 后、左、右、中(如图1:A 、B 、C 、D 、E )不同的位置干燥30min (从温度升至105-107℃计时),硫酸铜的失重在21—25%烘箱为合格,该区域范围是水分测定放置的标准化区域,失重至少不低于21%最佳为25%,否则应调整范围重新检查; 2)设定温度标准化: 干燥箱温度设定要保证在蒸发大部分水分的同时麦芽挥发分损失控制在最小,应选择107℃内干燥4小时与3小时所得水分之差达到0.1%以内的最低温度,按以下方法实验确定: 从104℃(由于现在实验室使用的大部分干燥箱是数显温度且没有预留温度计插孔,无法检查干燥箱的准确温度,如果能用标准温度计准确检查干燥箱温度则可从105℃)开始实验,麦芽干燥4小时后检测的水分如果比干燥3小时检测的水分增加了0.1%以上,则应提高1℃; 3)关键控制点 烘箱干燥效果的检查、标准干燥区域与标准干燥温度的校验至少每季度要进行一次,测量时样品尽可能放在标准区域的几何正中间位置,避免放在门口或箱壁; 样品烘干期间,烘箱门不得打开,烘箱内除麦芽样品外,不得同时烘其它物品; 称量盒统一使用铝制盒以保证干燥效果,称量盒的取放不能直图1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01 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A.将分光光度计接通电源预热二十分钟; B.将温度旋钮调至当时室内所示温度的刻度; C.通过打开和关闭吸光室的盖子,进行调节“零”和“满度”旋钮; D.重复调节,直至两个旋钮不再调动为止; E.将标准液/样液分别加入已用相应的标准液/样液洗过的比色皿中并将比色皿外部的液体用吸水纸吸干,尤其是光滑面需用吸水纸擦拭干净; F.将比色皿放入吸光室内,并盖好盖子,进行读数; G.读数完毕,将仪器擦拭干净并将比色皿用蒸馏水进行清洗。 02 pH计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A.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按下电源开关,预热30min; B.把选择开关旋钮调到pH档,并调节温度补偿旋钮,使旋钮指示线对准溶液温度值; C.在测量电极插座处拨去短路插座;

D.用蒸馏水清洗电极,清洗后用滤纸吸干; E.在测量电极插座处插上复合电极; F.标定: 一般来说,仪器在连续使用时,每天要标定一次; 1)把斜率调节旋钮顺时针旋到底(即调到100%位置); 2)把清洗过并吸干的电极插入pH=6.86的缓冲溶液中; 3)调节定位调节旋,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当时温定下降时的pH值相一致(如用混合磷酸定位温度为10℃时,pH=6.92); 4)用蒸馏水清洗过的电极,再插入pH=4.00(或pH= 9.18)的标准溶液中,调节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中当时温度下的pH值一致; 5)重复如上1~4直至不用再调节定位或斜率两调节旋钮为止。 G.测量: 将电极插入样液内,待显示屏上的数字不再跳动为止; H.读数; I.测量完毕,关闭电源。 03 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A.将电子天平置于稳固、平整的台面上; B.插上电源,打开开关;

实验室常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实验室常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1、标准: (1)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2~3个月)将粗滤布拆下清洗予以更换; (2)定期(一般为一周)对超净工作台环境进行灭菌,同时,经常用纱布沾上酒精或丙酮有机溶剂将紫外杀菌灯外表面揩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3)当加大风机电压不能使操作风速达到0.32m/s时,必须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4)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时可打开顶盖,更换时应注意过滤器上的箭头标志,箭头指向即为层气流流向; (5)更换高效空气过滤气后,应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四周边框密封是否良好,调节风机电压,使操作平均风速保持在0.32~0.48m/s范围内,再有用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洁净度。 2、操作规程: (1)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1小时开机,同时开启紫外灭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三十分钟后关闭杀菌灯; (2)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周围环境先用超净真空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台,再采用药物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3)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操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4)操作区内应尽量避免作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5)操作区内的使用温度不得大于60℃。 1、使用标准: (1)在冰箱接入电源之前,请仔细核对冰箱的电压范围和电源电压是否相等; (2)冰箱必须有干燥的接地,如果电气线路没有接地,那么必须请电工将冰箱单独接地; (3)不可将汽油、酒精、胶粘剂等易燃、易爆品放入冰箱内,以免引起爆炸; (4)冰箱不能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如发现可燃气体泄漏,千万不可拔去电源插头,关闭温控器或灯开关,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5)切勿用水喷洒冰箱顶部,以免使电气零件受损,发生危险; (6)清洁保养及搬动冰箱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小心操作,不让电气元件受损; (7)冰箱应放置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如放置不平,可调节箱底平脚; (8)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仪器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使计量器具满足规定要求,确保计量器具结果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等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3.职责: 使用部门:负责对计量器具日常使用、维护和检修。 工程部:负责组织或联系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4.工作程序 4.1计量器具的分类 依据计量器具的质量、性能及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使用地点、使用要求和频繁程度,将计量器具分为A、B、C三类。 A类计量器具 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包括标准器及标准物质)。 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能源及经营管理对计量数据要求高的关键部位的计量器具。 B类计量器具 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中计量数据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器具。 公司内部核算的能源、物资管理用的计量器具。 固定安装在连续运转装置或生产线上,计量数据准确度要求较高但平时不允许拆装的计量器具。 使用频次低、性能稳定的计量器具。 作专用的通用的计量器具。 C类计量器具 对计量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计量器具。 固定安装与设备配套不可拆卸的计量器具。 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使用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器具。 对计量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性能不易变化的低质易耗计量器具。 4.2分类管理方法 A类管理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登记造册,并向其指定的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制订计量器具管理目录,确定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周期并在规定的周期内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应严格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如无国家颁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公司可自行制定内控比对校准方法,经质量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B类管理 应在检定规程或内控校准方法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内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通用计量器具作专用计量器具使用时,可按其实际使用需要适当减少检定项目,但须在检定证书上做出说明并在计量器具上标上醒目的限用标志。 无计量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按A类计量器具相关条款管理。 C类管理 国家规定进行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及对计量数据准确度要求不高,性能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计量器具,可在验收后投入使用。 4.3计量检定/校准 4.3.1周期检定/校准 4.3.1.1本公司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包括两部分内容: 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包括A,B类); 4.3.1.3周期检定/校准计量器具台帐(包括器具编号、精度、使用地点等)。 4.3.1.4计量管理员负责编制计量器具校验计划并于每阶段提前分发至各相关使用部门,以提醒使用部门作好准备。 4.3.1.5使用部门按校准周期把待校准的计量器具送交计量管理员,由计量管理员请计量检定人员到使用点进行周期校准。 4.3.1.6经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必须换贴上新的校准标签。 4.3.1.7所有在用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周期检定/ /校准,以确保计量器具的工作准确、稳定。4.3.2临时检定/校准 4.3.2.1计量器具因特殊情况要求进行临时校准时,应及时进行校准工作。 4.3.2.2使用人员对所用计量器具发生怀疑时,可要求计量人员作临时性复检。 4.4计量器具的修理 4.4.1计量器具发生故障,应及时与计量人员联系,使用者不得擅自调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