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仪器校准规程

检测仪器校准规程

文件审批表

日志

检测仪器校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定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所测试的量值,是否偏离正常状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测量设备自校准使用,并开展自行校准的专用检验、测量设备周期校准、日常校准和不定期的校对,具体有:光时域反射仪、CD300、光纤几何尺寸测试仪、光纤综合参数测试仪、游标卡尺等检测设备。

3、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

3.1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等。

3.2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质检部指派专人进行操作。

3.3校准后将校准记录记录在校准表上,该纪录由质检部保管,保管期为1年。

3.4当校准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质检部长汇报,并把该校准设备进行隔离并标识其检验状态。4、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周期校准校准规程

4.1OTDR校准规程

4.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购、使用中和修理后的OTDR的校准。

4.1.4校准方法

4.1.4.1打开OTDR主机,预热30分钟后进行;

4.1.4.22根据《光时域反射仪操作指导书》规定进行操作,测量标准光纤的1310nm、1550nm衰减值,并确认标准光纤需设定量程、脉冲等测量参数;

4.1.4.3将实测值与标准光纤的标准值及该设备的修正值进行比较其测试误差是否在其精度范围内。4.1.5校准时间

4.1.

5.1连续上班,OTDR连续开机时,由每白班检验员于早10:30前进行OTDR校准测试并及时填写OTDR日校准表;

4.1.

5.2OTDR不连续开机时,由开机检验员在开机后半小时进行OTDR的校准测试并及时填写OTDR

日校准表。

4.1.

5.3OTDR除每天校准外,应在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全面比对校准测试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

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于规定的测量活动,并保存自校记录。

4.1.

5.4运行检查规定每季度末进行一次设备运行检查,用本年度比对标准光纤进行设备测试,通过对

比标准标准光纤,确定被检设备结论,当一旦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可追溯至已检产品。

4.2光纤几何参数测试仪校准规程

4.2.1必要时将检测仪器处于规定的环境下: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无振动;

4.2.2电源电压应稳定在200V±10%,无外电磁干扰;

4.2.3打开PMD440系统所有电源开关,预热30分钟以上;

4.2.4将模拟器用尾纤串接于测试系统,在Windows活动桌面上点击进入PMD400快捷文件;

4.2.5点击屏幕下方“输入”按钮,填写相关信息及选择测试光纤类型;

4.2.6输入信息后,点击“采集”按钮,调整镜头将光纤图像在屏幕上完全显示,进入待测状态;

4.2.7点击“显示”按钮,屏幕上显示被测光纤的数据;

4.2.8校准完成后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并进行记录和标识;

4.2.9校准时间:每年3月份。

4.2.10除在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全面比对校准测试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

于规定的测量活动,并保存自校记录。

4.2.11运行检查规定每季度末进行一次设备运行检查,用本年度比对标准光纤进行设备测试,通过对比

标准标准光纤,确定被检设备结论,当一旦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可追溯至已检产品。

4.3光纤综合测试仪校准规程

4.3.1必要时将检测仪器处于规定的环境下: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无振动;

4.3.2电源电压应稳定在200V±10%,无外电磁干扰;

4.3.3打开光纤综合参数测试仪系统所有电源开关,预热30分钟以上;

4.3.4点击屏幕下方“输入”按钮,填写相关信息及选择测试光纤类型;

4.3.5输入信息后,点击“测试类别”按钮,调整镜头将光纤图像在屏幕上完全显示,进入待测状态;

4.3.6点击“显示”按钮,屏幕上显示被测光纤的数据;

4.3.7校准完成后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并进行记录和标识;

4.3.8校准时间:每年3月份。

4.3.9除在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全面比对校准测试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于

规定的测量活动,并保存自校记录。

4.3.10运行检查规定每季度末进行一次设备运行检查,用本年度比对标准光纤进行设备测试,通过对比

标准标准光纤,确定被检设备结论,当一旦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可追溯至已检产品。

4.4游标卡尺校准规程

4.4.1除在每年6月份进行外部送检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于规定的测量活

动,并保存自校记录。

4.4.2运行检查规定每月进行一次游标卡尺运行检查,通过标准量块进行运行检查校准,若发现设备功能

失效时,可追溯至已检产品。

4.5标准光纤比对测试程序

4.5.1每年3月份进行标准光纤的比对工作,质检部指定专人进行;

5、不定期校准规定

5.1当出现以下情况任一种时,需进行不定期校准:

5.1.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

5.1.2某一被“测试品”是一个测试项目在测试过程中的测试值出现异常情况时;

5.1.3多个相同的被测试品在测试相同测试项目时,连续出现超出允许偏差范围的现象。

6、质量记录

6.1标准光纤测试报告6.2OTDR校准记录表6.3比对光纤测试记录6.4仪表自校记录

6.5设备运行检查记录

仪器仪表校验检定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验检定操作规程 一、前言 为了保证各种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满足国家和企 业的质量管理和监管要求,进行仪器仪表校验检定是必不可少的。 本规程将介绍仪器仪表校验检定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正 确地进行校验检定工作。 二、基本要求 1. 对需要校验检定的仪器仪表必须了解其使用范围、精度等基 本参数。 2. 校验检定需要的测试设备、工具和质量标准要符合国家和企 业要求。 3. 校验检定员必须熟练掌握检定方法、检定步骤和操作流程, 并具有一定的检定经验。 4. 校验检定记录必须准确完整、规范、清晰,便于审查和管理。 三、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1)根据校验检定要求和计划,确定校验检定内容和标准。 (2)对校验检定仪器仪表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检测,检查其是 否完好、清洁和运转正常,对于存在问题的仪器仪表应当予以处理 或更换。 (3)准备好校验检定需要的测试设备、工具、质量标准和相关 文献资料等,确保测试设备可靠、正常运行。 2. 校验检定操作

(1)将需要校验检定的仪器仪表连接到测试设备上,并按照校 验检定要求和标准进行测试和比对。 (2)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判断校验检定对象的精度和 误差,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和评价。 (3)如果校验检定对象的精度和误差符合标准要求,应当在校 验检定报告中注明正常,并写明具体的校验检定数据和结果。 (4)如果校验检定对象的精度和误差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当 在校验检定报告中注明不合格,并记录具体的校验检定数据和原因;当校验检定对象的误差比标准要求大得多时,应当第一时间报告相 关负责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处理。 3. 结束工作 (1)清理测试设备,将其放置在规定的存放位置。 (2)对校验检定报告进行归档处理,确保记录完整、规范、清晰。 (3)对存在问题的校验检定仪器仪表进行维护、更换或送修, 并告知相关人员。 四、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仔细阅读仪器仪表的使用说明书和校验检定标准, 了解其使用和校验检定要求和规范。 2. 测试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和企业的安全要求,不得存在故障、 不稳定等问题,操作时应当谨慎。 3. 在进行高电压、高温、高压力等危险操作时,必须穿戴符合 安全要求的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规范操作流程。

仪器仪表行业仪器校准规程

仪器仪表行业仪器校准规程 引言: 在仪器仪表行业,仪器校准是保证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各类测量仪器的校准流程、方法和标准。本文将从仪器校准 的目的、标准和流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行业内从业人员更好地 了解仪器校准规程。 一、仪器校准的目的 仪器校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校准能够验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度,以提供客观可靠的测量 数据。 2. 校准能够发现和排除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保障其在使用 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3. 校准能够确保仪器设备的测量结果与国家或行业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保证所测量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4. 校准能够提供基准值和误差值,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参考,以及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调整提供依据。 二、仪器校准的标准 仪器校准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或行业标准:校准过程中,仪器设备的测量结果应与国家或行业标准之间保持一致,确保所测量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2. 设备生产商的规格和说明书:校准过程中,需要参考仪器设备生产商提供的规格和说明书,了解其技术参数以及校准方法和要求。 3. 校准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要求:校准过程中,需要选择具备相关认证和资质的校准实验室,以确保校准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仪器校准的流程 仪器校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前期准备:校准前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并且能够满足校准要求。 2. 校准计划制定: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型和规格,制定校准计划,明确校准的目标、方法和流程。 3. 校准执行:按照校准计划和标准,进行校准操作,包括校准样品的选取、校准仪器的调整和测量数据的记录等。 4. 校准结果分析:对校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度,得出校准报告。 5. 校准报告编制:将校准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包括所校准仪器的基本信息、校准方法和过程、校准结果和误差分析等。 6. 后续处理:根据校准结果,对仪器设备进行调整、维护或保养,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检定、校准 管理规程 一、目的 为了对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进行管理,确保所有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正常、稳定的工作,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有效,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三、职责 QC检验人员:确保校准检查工作能够及时执行,使用前检查仪器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进行仪器的开机校准工作。 设备管理部:负责计量仪器设备的统计、编号、标志管理。负责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送检工作和有关计量设备档案的管理。 设备管理部部长: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QC主管: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质量管理部部长:负责本规程的批准执行。

四、内容 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1.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分为外部检定校验和内部校准。外部检定校验由具有计量检定资质的单位执行;内部校准主要针对必须进行开机校准才能运行的仪器的校准,该校准由QC检验员进行。 2.外部检定、校准的管理 2.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和公司统一要求进行计量检定及校准。 2.2质量管理部QC检验员每年年底对下年度需要购进并校准的玻璃器具(容量瓶、移液管等)提出计划,报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备案。 2.3质量管理部确定需要进行检定校验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目录、检定方式(见附表),且每年一次进行跟踪和修改。 2.4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负责编制检验用仪器设备的年度计量检测计划表,按计划定期组织进行检定或校准。在距检定日期一个月或半个月以前,由计量管理员统安排检定及校准,相关记录及校准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或校验证书由计量管理员统一保管。 2.5检验仪器设备的标识 2.5.1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检验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期间,均使用绿色的“合格”标识。且标识完好。 2.5.2标识粘贴在仪器设备的明显位置以表明其状态,标识上有仪器设备的检定编号及有效期。 2.6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 2.6.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 2.6.2未经计量检定合格或已超过有效期的仪器设备不得正式投入检测活动。 2.6.3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经自校、检定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进行检定或校准,待合格后方能再次使用。 2.6.4 QC检验员应熟练掌握所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正确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杜绝误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失效。 2.7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维修及报废 对检定或校准不合格或使用中损坏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仪器使用人员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设备部进行维修,修好后再次进行检定或校准;如不能维修,则由设备管理员按照《设备更新改造与报废调拨管理规程》执行。 2.8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搬运、防护和贮存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领取、送检和使用,应遵照生产厂家规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杜绝野蛮装卸和运输。贮存要满足计量检测设备存放的环境条件要求。 3.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内部校准

仪器设备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操作规程 1. 引言 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质量检测等行业中,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 结了一套仪器设备校准的操作规程,以期提高校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校准前准备工作 2.1 确定校准的目的和标准:在进行仪器设备校准之前,首先要明 确校准的目的和校准所依据的标准。只有明确了校准目标和标准,才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准操作。 2.2 准备校准工具和校准物:根据需要进行校准的仪器设备类型, 准备相应的校准工具和校准物。校准工具应该具备准确度高、稳定性 好的特点,而校准物则应具备已知准确值的特性。 2.3 确定校准环境:选择一个稳定的校准环境,远离干扰和噪声源。确保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校准要求。 3. 校准操作步骤 3.1 进行预校准操作:首先,对待校准的仪器设备进行预校准操作。这一步可以用于初步判断仪器设备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并可以为 后续校准步骤提供参考。

3.2 进行零位校准:根据校准目的和标准,确定需要进行零位校准 的项目。根据校准标准,使用校准工具和校准物进行准确的零位校准,并记录相关数据。 3.3 进行量程校准:根据校准目标和标准,选择需要进行量程校准 的项目。按照标准要求,使用校准工具和校准物,以不同的测量点进 行量程校准。同样,要记录相关数据。 3.4 进行灵敏度校准:确定需要进行灵敏度校准的项目,并按照标 准要求,使用校准工具和校准物进行灵敏度校准,记录相关数据。 3.5 其他校准项目:根据需要,进行其他需要的校准项目,如线性 度校准、频率响应校准等。根据标准要求,完成相应的校准操作,并 记录相关数据。 4. 校准结果评估与记录 4.1 校准结果评估:在校准完成之后,需要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 根据校准标准,对校准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判断仪器设备是否符合 要求,以及校准的有效性。 4.2 校准记录:在校准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校准的各项数据和结果,并进行签字和日期确认。同时,应建立校准记录档案,用于后续的追 溯和参考。 5. 校准后工作

检测仪器校准规程

检测仪器校准规程

文件审批表 日志

检测仪器校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定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所测试的量值,是否偏离正常状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测量设备自校准使用,并开展自行校准的专用检验、测量设备周期校准、日常校准和不定期的校对,具体有:光时域反射仪、CD300、光纤几何尺寸测试仪、光纤综合参数测试仪、游标卡尺等检测设备。 3、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 3.1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等。 3.2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质检部指派专人进行操作。 3.3校准后将校准记录记录在校准表上,该纪录由质检部保管,保管期为1年。 3.4当校准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质检部长汇报,并把该校准设备进行隔离并标识其检验状态。4、专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周期校准校准规程 4.1OTDR校准规程 4.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购、使用中和修理后的OTDR的校准。

4.1.4校准方法 4.1.4.1打开OTDR主机,预热30分钟后进行; 4.1.4.22根据《光时域反射仪操作指导书》规定进行操作,测量标准光纤的1310nm、1550nm衰减值,并确认标准光纤需设定量程、脉冲等测量参数; 4.1.4.3将实测值与标准光纤的标准值及该设备的修正值进行比较其测试误差是否在其精度范围内。4.1.5校准时间 4.1. 5.1连续上班,OTDR连续开机时,由每白班检验员于早10:30前进行OTDR校准测试并及时填写OTDR日校准表; 4.1. 5.2OTDR不连续开机时,由开机检验员在开机后半小时进行OTDR的校准测试并及时填写OTDR 日校准表。 4.1. 5.3OTDR除每天校准外,应在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全面比对校准测试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 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于规定的测量活动,并保存自校记录。 4.1. 5.4运行检查规定每季度末进行一次设备运行检查,用本年度比对标准光纤进行设备测试,通过对 比标准标准光纤,确定被检设备结论,当一旦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可追溯至已检产品。 4.2光纤几何参数测试仪校准规程 4.2.1必要时将检测仪器处于规定的环境下: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无振动; 4.2.2电源电压应稳定在200V±10%,无外电磁干扰; 4.2.3打开PMD440系统所有电源开关,预热30分钟以上; 4.2.4将模拟器用尾纤串接于测试系统,在Windows活动桌面上点击进入PMD400快捷文件; 4.2.5点击屏幕下方“输入”按钮,填写相关信息及选择测试光纤类型; 4.2.6输入信息后,点击“采集”按钮,调整镜头将光纤图像在屏幕上完全显示,进入待测状态; 4.2.7点击“显示”按钮,屏幕上显示被测光纤的数据; 4.2.8校准完成后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并进行记录和标识; 4.2.9校准时间:每年3月份。 4.2.10除在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全面比对校准测试外,还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以判断测量设备能否用 于规定的测量活动,并保存自校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验证规程

测量设备校准验证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编号:AK/JC-2010-() 2010年11月1日 温州安科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校准结果验证规程 校准人员在取得相应的《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时,应按下列规则进行符合性评定。 一、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可以有选择地排除校准仪器一些工作中不使用的档位及功能。 二、测量设备U95≤1/3MPEV(被评定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示值误差符合性评定若出具校准证书机构评定的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U95小于或等于被评定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的1/3 (即U95≤1/3MPEV) ,则可不考虑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校准人员根据《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内页中“校准结果”栏内的数据,对给出最大示值误差的,可直接与测量设备说明书或原技术指标相比较;若无误差值的,则要使用证书/报告中校准数据计算最大误差值(可采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引用误差等表达) ,将计算结果与测量设备说明书或原技术指标相比较, 若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Δ)在其最大允许误差限内时,即(Δ≤MPEV)满足测量设备示值误差符合性评定的基本要求后,则该测量设备可判为满足技术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三、测量设备U95 >1/3MPEV(被评定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示值误差符合性评定当U95>1/3MPEV时,须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因素影响, 其示值误差就不能根据相应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校准规范要求简单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一般可按以下判定。 A、合格判定 被评定测量设备的最大示值误差(Δ)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其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 与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95之差时可判为合格,即:|Δ| ≤MPEV - U95 ,则为合格。 B、不合格判定 被评定测量设备的最大示值误差(Δ)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其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与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95之和时,可判为不合格,即:|Δ| ≥MPEV +U95,则为不合格。 C、待定区 当被评定测量设备的最大示值误差既不符合“合格判定”又不符合“不合格判定”时,为处于待定区。这时不能下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即为待定区。

仪器校准规程

仪器校准规程 一、引言 仪器校准是确保仪器装置能够准确测量并满足预定要求的重要步骤。本文将介绍仪器校准的规程和步骤,以确保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校准的目的 仪器校准的目的是保证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校准可 以帮助我们发现仪器的误差和偏差,并进行相应的修正,从而提高测 量结果的精确度。 三、校准的基本原则 1. 校准的周期性:仪器校准应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周期性 执行,以确保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校准的跟踪性:仪器校准应按照国际或国家标准进行,确保校准 结果的可比性和互认性。 3. 校准人员的资质:仪器校准应由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校准记录的保存:校准结果和过程记录应合理保存,以备查阅和 验证。 四、校准步骤

1. 准备工作:确认要校准的仪器和相关标准仪器。检查校准仪器的状态和准确性,确保其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2. 校准计划:根据校准周期和实际需求,制定校准计划,并确定校准的频率和方法。 3. 校准环境:校准应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稳定的实验室或设备中进行,以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校准操作:按照校准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校准操作。比较被校准仪器和标准仪器的测量值,记录差异和偏差。 5. 校准结果评估:根据校准的结果和标准要求,评估被校准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校准或修正。 6. 校准报告和记录:根据校准结果,生成校准报告和记录,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方法、校准结果和建议等信息。 7. 校准认证:根据相关要求,对校准结果进行认证和核准,以确保校准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五、校准的频率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仪器的使用环境、要求和周期性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仪器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校准,或根据生产工艺或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调整。 六、校准结果的处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和可比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的操作。 三、检定和校准的定义和区别 1.检定:利用已知标准或者物理常数等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一系列 的比较、测量,以确定仪器的测量精度和正确性。 2.校准: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测量误差调整到指定范围内,使其测量 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四、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周期 1.新购的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实验室后的一个月内进行首次检定和校准。 2.日常使用中的仪器设备应按照《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 定期检定和校准。 3.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被维修后,应进行检定和校准。 五、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步骤 1.准备工作 (1)查阅《相应仪器设备操作手册》和《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标准》。

(2)确保晴天时进行检定和校准,避免天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保持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2.检定和校准装置的选择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检定和校准装置,并确保其状态良好,符合相关 标准和规定。 3.检定和校准操作 (1)按照《相应仪器设备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检定操作。 (2)记录仪器设备的初始读数和检定装置的标准值,并计算出测量 误差。 (3)根据测量误差的大小,调整仪器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校准操作。 (4)再次记录仪器设备的读数和检定装置的标准值,并计算出校准 之后的测量误差。 4.结果处理和记录 (1)根据检定和校准之后的测量误差,判断仪器设备是否合格,如 不合格,应标示并进行相应的维修。 (2)将检定和校准的各项数据记录在《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记录表》中,并签字确认。 六、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操作规程,并经过专门 培训。

仪器仪表校验检定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验检定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验检定操作规程 1. 引言 仪器仪表校验检定是保证仪器仪表正确度和准确性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为了确保仪器仪表校验检定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制订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仪器仪表的校验检定工作。 3. 校验检定的目的 校验检定的目的是验证和确认仪器仪表的测量能力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以确保仪器仪表的使用结果准确可靠。 4. 校验检定的内容 校验检定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仪表的量程、精度、灵敏度等测量范围参数的验证; (2)仪器仪表的稳定性、重复性、回归性等性能的检测; (3)仪器仪表的线性度、分辨率、漂移等指标的测试; (4)仪器仪表的校准曲线的制定与验证; (5)仪表的标定与调整。 5. 校验检定的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了解被校验仪器仪表的使用说明书、校准标准和校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校准标准器具; (2)检查仪器仪表的外观和连接:检查仪器仪表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连接是否紧固可靠; (3)进行零点校准:使用校准标准器具对被校验仪器仪表进行零点校准; (4)进行量程校准:根据校准要求和校准标准器具的量程进行校准; (5)进行性能检测:对被校验仪器仪表的稳定性、重复性、回归性等性能进行检测; (6)进行指标测试:根据校准要求对被校验仪器仪表的线性度、分辨率、漂移等指标进行测试; (7)制定与验证校准曲线:根据测试数据绘制校准曲线,并对曲线进行验证; (8)标定与调整:根据校验结果对仪器仪表进行标定和调整; (9)记录校验检定结果:将校验检定的各项结果记录在相关的校验报告中。 6. 校验标准与接受标准 校验标准是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的,对仪器仪表的各项性能指标有详细的要求;接受标准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制定的,使得仪器仪表的使用结果符合要求。 7. 校验检定的周期

仪器仪表校准、校验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仪器、仪表管理规程,使生产过程中的计量、化验的指标,设备对应产品的工艺控制参数符合国家计量法的要求,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在传送过程中的准确一致,并符合GMP相关规定。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用仪器、仪表。 三、责任:设备管理员、QA、计量员。 四、内容: 1.仪器、仪表台账的建立 1.1将公司内所有用于采购、生产、质检、贸易的计量仪器、仪表做专一的台账。 1.2建立仪器、仪表台账,将仪器、仪表划分等级,将其进行分类管理。 1.3分类依据: A 类仪器、仪表是指有计量保证要求、国家列入强制检定、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仪器、仪表。对A类仪器、仪表应进行周期检定计划,检定时要严格执行,校准、校验时也要明确规定。A类仪器、仪表规定等级为Ⅰ级 B 类仪器、仪表是指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对产品质量有明确影响的仪器、仪表。此类仪器、仪表的检定周期原则上不应超过检定规定的最长周期,如工作需要对其可适当减少检定项目或只作部分检定,可使用校准,经评估测试后可延长校准周期。B类仪器、仪表规定等级为Ⅱ级 C 类仪器、仪表是指国家规定进行一次性检定和国家暂无要求的仪器、仪表。对此类仪器、仪表可在入库验收检定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可进行功能检查。尤其是附在设备上的仪表。C 类仪器、仪表规定等级为Ⅲ级 1.4新购入的仪器、仪表,需增加到《仪器、仪表台账》上,并建立其相关资料,如说明书、合格证、操作手则等的档案。 1.5台账的所有仪器、仪表应与生产要求相配套。 2.仪器、仪表的使用 2.1经过检定或校准、校验合格后的仪器、仪表,在其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方可使用。

2.2仪器、仪表的使用严格遵守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不允许超量程,超范围使用。 2.3使用精密的仪器、仪表操作人员,需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 2.4使用过程中依据等级的不同,测量精度、范围要求不同,可作降级使用,并做变更处理。 2.5仪器、仪表使用人员不得私自拆装,更换以及改变其中的电(气)路部分。 2.6未经检定、校准及校验合格的仪器、仪表,严禁投入使用,以免造成产品质量事故或设备事故。 2.7仪器、仪表操作使用人员填写《仪器、仪表使用记录》。 3.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及维修 3.1仪器、仪表要在其规定的环境下保存,并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对不常用的仪器、仪表需装入专用的工具箱或用干净的布罩盖其表面。 3.2仪器、仪表的存放按其具体要求摆放整齐,有序,且具备存放仪器、仪表的辅助设施。 3.3需要有保护措施的仪器、仪表,按其使用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4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仪表出现异常或故障,需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修,维修结束需做校准、校验工作,达不到使用要求的,作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3.5精密仪器、仪表的维修,需要求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由设备部负责联系。 4.仪器、仪表的检定、校准及校验 4.1依据仪器、仪表台账的分类,制定《仪器、仪表检定周期计划表》。 4.2属于A类的仪器、仪表,送检人员需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送到指定的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定、校准。 4.3属于A类的仪器、仪表需按检定周期,及时送检,不得无故拖延。 4.4属于A类的仪器、仪表未经周期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在台账不得投入生产、检验使用,岗位人员有权拒绝使用。 4.5属于B 类仪器、仪表的检定及校准,需有资质的单位及人员(计量员)进行,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及校准。 4.6属于B 类仪器、仪表检定及校准,需按计量法相关规定制定检定及校准的标准操作规程,计量员严格按照规程对此类仪器、仪表进行检定及校准工作。 4.7属于B类的仪器、仪表,在更改检定周期,减少检定项目时,需经过相关人员评估或由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 4.8属于B类的仪器、仪表,在生产过程中用于装量检测的,每班使用前需用标准砝码做校验工作。 4.9属于C类的仪器、仪表,需做好校验工作或日常巡查工作,以确保其使用功能符合要求。 4.10所有的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或偏差,需计量员做校准及校验工作,确定是否仍然可继续投入使用。

环境检测仪器设备自校准规程

文件编号:GXHT/ZY-03-2023 版本/修改:C/0 受控状态:目受控□非受控发放编号: 环境检测仪器设备自 校准规程 编写:XXX 审a:XXX 批准:XXX XXX华泰检溺有限公司实验室 目录

仪器设备自校验规程 (3) 自动监测仪校验规程 (4) XH2000A型SO 2 自动监测仪校验规程 (6) XH2000B型NO x XH2000D型PM1O自动监测仪校验规程 (8) XH2000J型动态气体校准仪校验规程 (9) WTW-PH校验规程 (10) WTW-D0校验规程 (11) 岛津TOC—4100校验规程 (12) WTW-TresConNH4-N校验规程 (14)

仪器设备自校验期程 1目的 对于无法溯源至国家基准的仪器设备,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监测活动量值必须追溯至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有证标准物质、约定的方法或协定标准。使实验室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时可以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不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2范围 适用于所有无法溯源至国家基准的在用环境监测分析仪器设备。 3职责 3.1由仪器使用人员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要求及仪器说明书、相应的溯源方法,编写出简要的仪器设备文件化的自校规程或比对方法。 3.2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负责量值溯源的资源配置,批准自校规程、比对方法及记录确认。 3.3质量负责人审定确认校准总体计划并组织实施。 3.4质量管理室负责组织制定仪器设备校准的总体计划。 3.5相关科室按批准的自校规程组织实施仪器设备校准工作。 4仪器设备自校规程名录 5支持性文件 各种设备自校准规程

XH2000A型Sθ2自动收厦仪校验现程 XH2000A型SO2分析仪原理是基于SO?分子接受了紫外线能量成为激发态的SOz分子,在返回低能态时产生特征荧光,所发出的荧光的强度与SO?分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利用检测光强来进行SO?的检测,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SO 2+hv 1 -------- >SO 2 * -------- >SO 2 +hv 2 2技术要求 2.1重复性要求:相对标准偏差V2.5%(80%满量程)。 2.2整机多点校准控制指标: 要求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5 0.85≤斜率b≤1.15 满量程的-3%V截距aV满量程的3%o 2.3采样流量:相对误差V仪器测定值的±10%。 3校验条件 2.4实验室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2°C±5°C;环境相对湿度V80% 3.2工作电源 电源220±10%V∕50Hz 3.3校准用设备 1.1.1 3.1SO2钢瓶标准气国家一级工作标准 1.1.2动态气体校准仪 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量程01—IO1 2.0级 标气质量流量控制器量程OiTI1—100IT1I 2.0级 1.1.3零气发生器 零气中SO2含量小于0.003mg∕m3 HC含量小于0.1mg∕m3 4校验项目及校验方法 4.1耐压与密封性检查 将仪器所有出口密闭,打开进气阀门,开启空压机给仪器通入1.5倍标称压力气体,关闭进气阀门,历时5分钟后,压力表显示压力值不下降,则为合格。

仪器仪表内部校准规程

仪器仪表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建立测量/计量仪器的检定和校准管理规范,对公司内部的所有测量/计量仪器进行有效的校准管理,使其能客观正确的反应生产中的实际数据和信息,有效的管控产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用于物料接收、产品制造、质量检验、验证实验等工作的测量/计量仪器仪表的校准。 3.定义 3.1仪器仪表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仪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2仪器仪表校准目的:通过与标准比较确定测量装置的示值。 4.职责 各区域仪表工按规定的标准及制成文件进行内部校准。 5.程序 5.1 仪器仪表校准前准备 5.1.1 校准工具:仪器仪表校准前,选用相对应的标准器具,而且所有标准器具都经具有检定资质的机构进行过检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才可作为校准工具。(按检定标准使用的器具需在器具上标明具体误差)。 5.1.2 校准环境条件基本要求:校验区域的温湿度、噪音、防尘、防腐蚀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所有检定项目和计量标准器具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1.3 校准人员资格要求:按国家、地方检定规程从事检定/校准工作的人员,应按国家制订的有关检定员管理办法,按所能够从事的检定项目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检定员证。也可由本单位编制校准规范,并对从事此项测量仪器校准的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然后考核通过,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颁发校准人员证。 5.2 仪器仪表校准 5.2.1 各部门仪校人员将新采购回的仪器仪表领出,参照相关校准作业规范对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并填写《内校记录表》。填写字迹要求工整规范,无涂改,每月月底将记录表交由工艺设备部统一存档。 5.2.2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各部门仪校人员在仪器到期前20天,陆续将需要校准的仪器仪表收集齐全,并负责完成所有的校准工作。 5.3.3 对于需送出外校的仪器仪表,使用单位必须提前5天将仪器仪表标准器具送至供应处,便于供应处提交仪器仪表校验计划和准备。外校必须送政府部门认可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校准合格后用标签来表明其校准状态,有关证书由工艺设备部保存,并将外校合格的仪器仪表登入《仪器仪表外校总表》,注明测量仪器的详细相关资料信息。标准器具则由品质部保存。 5.3 仪器仪表校准标识管理 5.3.1 对于外校合格的仪器仪表,贴上检定机构给予的合格标签,标签上记录:出厂编号、校准日期、有效期、检定员等信息,见图一。

检测设备校验计量和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计量和校验的操作程序 1、目的 为了对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进展管理,确保所有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正常、稳定的工作,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有效,制定本操作规程。 2、围 本规程适用于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质量科:负责公司所有仪器校准工作,包括送外 校准、检查及对不合格器具的处理与保存校验的相关记录。 3.2仪器使用部门:负责保管和维护本部门使用的仪器、试验设 备。 3.3仪器使用者: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 损坏或是否符合产品检测要求,一旦发现不良情况必须停顿使用该仪器设备,并通知技术质量科设备员处理 4、程序 4.1仪器量具的登记 建立公司仪器量具的登记系统:对所有需要校验及检查的仪器量具,登记注册于计量仪器统计表中予以追溯。 这些登记,由技术质量科设备员保存和更新。 公司新购仪器或量具时,应先交到技术质量科登记和安排送外校验。所有用来做测量和测试仪器都必须被标识和校准。仪器上必须标识校验状况和有效期。 4.2仪器送校 技术质量科设备员需在仪器、量具、试验设备未过有效期前,安排送校事宜,应送往有国家认可资格的计量所进展校验。 仪器量具送校合格后,将检定证书并将校验结果填写在?设备台账表格?,将仪器量具、试验设备贴上合格证送回使用部门。 假设送校结果不合格,则贴停用证,并将校验结果报技术质量科处理,决定该仪器的处理方法并将处理方法记录于?设备台账

表格? 假设送校结果合格,但实测值与标准值有偏差时,由设备员根据该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产品的检测要求,决定该仪器是否 继续使用,假设能继续使用则连同证书复印件一齐交回使用 部门,使用者参照校验结果使用;假设不能继续使用,则贴停 用标识,并将校验结果报技术质量科处理,决定该仪器的处 理方法并将处理方法记录于?设备台账表格?。 由于长期使用或自然原因造成的设备精度下降的,技术质量科联系检定机构检定校准,并出具相应精度等级证书,随设备保管 使用 由于长期停用而重新启用的检测设备在使用前一律进展校准前方可启用。 4.3仪器校 非强检的检测设备或无标准可依的设备,可由技术质量科到扬子质检站进展校核。并保存校正记录于?设备台账表格?。 4.3.2校仪器校正后应提供校正合格标识将仪器的使用状态清 晰标识。 4.4仪器量具的校验周期。 技术质量科设备员根据?设备台账表格?,安排定期送校各类仪器量具和试验设备,一般校验周期为一年/一次。 4.5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管 .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 未经计量检定合格或已超过有效期的仪器设备不得正式投入检测活动。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经自校、检定不合格时,应立即停顿使用,报告技术质量科设备员进展检定或校准,待合格前方能再次使用。 操作员应熟练掌握所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正确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杜绝误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设 备损坏或数据失效。 对已校验的仪器、量具,由使用部门落实到具体使用人员 妥善保管,确保仪器、量具不被损坏和校验合格证不被丧失;

金属探测仪的校准和操作规范

金属探测校准与操作规范 监控人员:现场品管员 监控方法:金属测试板/目视 监控频率:1次/小时,开工前和结束后各一次 监控内容:金属探测器灵敏度监测记录 一、操作规程:使用前先检查探测仪,避免有异物存在。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开启后观察其是否运行正常,作业前机器预热半小时。 1、使用开始前,需要测试其灵敏度。 2、在生产过程中,每袋产品均过金属探测器,品管员每隔1h用标准探片 测试一次,在测试过程中呈金属反应,能够检测出探测片的,表示运行良好,如果未检测出探片,调查其原因并调整敏感度,再次测试。三次测试若出现金属反应,即可使用。 3、生产结束后,品管员对金属探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与使用前检测 一致。 二、测试金属探测器灵敏的方法: 1、校准环境:检测仪器确认220V电压,并要有接地保护装置,撑紧输送机架四根撑脚,机架保持水平,四角牢固,无摇晃感。检测时四周一米范围内不能有大型金属,如铁架、机床等。机架上各种螺丝不能有松动。 1)将标准探测片放在传送带中心线测试,测试金属探测器空载时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若能够检测出探测片的,表示运行良好,如果未检测出探片,调查其原因并调整敏感度,再次测试。测试若出现金属反应,即可使用; 2)在生产过程中每隔1h用标准探片测试验证一次,在测试过程中呈金属反应,能够检测出探测片的,表示运行良好,如果未检测出探片的,调整其原因并调整敏感度,再次测试。测试若出现金属反应即可使用。 3)模拟金属检测:分别将三个试块放在检测产品的上部、左补、右部,通过设备传送带的中间位置,金属检测仪应能报警并停止运行(每种试块3次)。检测完成后,再检测一次产品是否正常通过金探机。 4)以上每次测试试块金属检测仪均可报警并停止运行,则说明设备的灵敏度合适。若是任何一次检测出现不报警的情况,则说明灵敏度不稳定,这时应该在同一位置再连续检测3次,3次都能检岀方可证明灵敏度合格,若还是出现无报警的情况则需要停下进行调整和检查! 2、对于大包装的冰鲜产品,(有些机型不适合于冰鲜品)如果生产中有金属探测器经检测失灵的情况,品管员应报告HACCP小组。由HACCP小组对产品的安全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确定合适的处置措施。若作正常产品发货,则必须总经理的签字许可方可放行。 三、安全质量经理每天对监控记录审核和验证。 极限值:冻品:FeΦ≥1.5mm,Non-FeΦ≥2.0mm,SUSΦ≥2.5mm 鲜品:FeΦ≥2.5mm,Non-FeΦ≥3.0mm,SUSΦ≥3.5mm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一、引言 检测仪器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工具,为了确保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验和维护。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以确保校验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适合范围 本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校验的检测仪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计、压力表、 电子秤等。 三、校验周期 1. 校验周期应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重要性和精度等级来确定。普通情况下, 校验周期为一年,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仪器,可以缩短至半年或者更短。 2. 新购或者修理后的仪器应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校验。 四、校验方法 1. 校验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校验方法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规范,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 校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校验程序进行操作,记录每一步的操作细节和结果。 五、校验内容 1. 校验内容应根据仪器的类型和用途来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 仪器的基本参数,如测量范围、精度等; b. 仪器的功能和性能,如显示准确性、稳定性等;

c. 仪器的操作和控制,如按键、指示灯等; d. 仪器的安全性和防护措施,如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等。 六、校验记录 1. 每次校验应制作校验记录,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仪器的基本信息,如型号、出厂编号等; b. 校验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c. 校验的结果和偏差值; d. 校验人员的姓名和签字; e. 校验仪器的有效期限。 七、校验结果处理 1. 如果校验结果符合要求,应在校验记录上签字确认,并将记录存档备查。 2. 如果校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者更换仪器,并重新进行校验。 3. 对于严重偏差的仪器,应即将住手使用,并进行维修或者报废处理。 八、校验管理 1. 建立完善的校验管理制度,明确校验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2. 对校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定期对校验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4. 建立校验仪器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仪器的购置、维护、校验记录等。 九、附则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

仪器设备校准规程目录 一、压碎指标值测定仪校准ZJ-01 二、工作温度计校准ZJ-02 三、坍落度筒校准ZJ-03 四、洛杉矶磨耗试验机自校ZJ-04 五、灌砂筒自校ZJ-05 六、摆式磨擦仪校准ZJ-06 七、混凝土及砂浆、无侧限试模自校ZJ-07 八、容量筒校准ZJ-08 九、环刀自校ZJ-09 十、标准筛自校(计量所检)ZJ-10

压碎指标值测定仪校准 本方法适用于压碎值试验仪的校准。 一、技术要求 1.1压碎值试验仪由钢制圆试筒、压住、地板组成,外表光滑、平整、压碎值试验仪不得有凹凸、啃边等缺陷。 1.2、压碎值试验仪的压头应平整、光滑,使用后不得产生凸陷。 1.3、GB/T 14685和JTG E42-2005压碎值试验仪规格。

GB/T 14685 JTG E42-2005 1.4金属捣棒:直径(10±10)mm ,长 450mm-600mm ,端部加工成半球形。 1.5金属筒:内径(112±0.2mm ),高度(179.4±0.2mm ),(JTG E42-2005压碎值试验仪专用,下同) 二、校准项目 2.1外观检查。 2.2试筒、压柱和底板。 2.3金属捣棒和金属筒尺寸。 三、校准环境及校准器具 3.1游标卡尺:量程不小于20mm ,分度值0.02mm 。 四、校准方法 4.1外观检测:按照本方法2.1条、2.2条要求进行外观检查。 4.2试筒尺寸小组:用游标卡尺测量试筒的内径、壁厚和高度,每120°测量1次。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4.3压柱尺寸校准: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压柱头直径、压杆直径、压柱总厂、压头壁厚,每120°测量1次,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4.4底板尺寸校准: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底板的厚度和边缘厚度、用钢直尺测量底板的直径,每120°测量1次,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4.5金属捣棒直径校准:用游标卡在金属捣棒端部测量捣棒直径,每120°测量1次,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4.6金属筒尺寸校准:用游标卡分别测量金属筒内径和高度,每120°测量1次,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五、自校周期 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六、结果处理 填写校准记录表,提交审核确定。 压碎值试验仪校准记录表(GB/T 14685压碎值试验仪)

试验仪器校准规程

1一、建筑用砂试验筛检验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建筑用砂试验筛的检验。 一、总则 建筑用砂试验筛系用于按JGJ52-92测试建筑用砂粒径的专用设备。检验周期半年。 二、技术要求 1、仪器应有铭牌,包括制造厂、出厂日期、规格。 2、筛框平整光滑,无变形及折痕。 3、筛面封接处应能防止被物料堵塞。 4、一套试验筛包括8个筛及筛底、筛盖、筛框,内径均为300mm,试验筛基本尺寸如表1。 表1 5、圆孔筛的直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6、方孔筛筛孔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7、单个筛孔尺寸不能大于基本尺寸W+最大允许偏差X。 8、筛孔平均尺寸不能大于基本尺寸W+平均偏差Y,并不得小于W-Y。 9、筛孔尺寸在(W+X)和(W+Z)之间的数不得超过筛孔总数的6%。 三、检验用标准器具 10、刻度放大镜。 四、检验方法 11、目测或手感应符合二、1、2、3的要求。 12、用刻度放大镜按二、4~9的要求检验。 13、筛板上沿夹角为90°或60°的两边直线方向进行测量,每一直线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至少含有5个孔。 五、检验结果评定 14、试验筛必须满足技术要求的全部指标。 六、附录 检验记录表。

砂试验筛检验记录表 检验日期:年月日

二、建筑用石子试验筛检验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建筑用石子试验筛的检验。 一、总则 建筑用石子试验筛系用于按JGJ53-92;测试建筑用石子粒径的专用设备。检验周期半年。 二、技术要求 1、仪器应有铭牌,其中包括制造厂、规格、出厂日期。 2、筛板平整无毛刺,安装时冲孔面朝上。 3、一套试验筛为孔径ф2.5~100mm的13个筛(如表1)及筛底、筛盖组成,筛框内径250mm。 一套试验筛各号筛的孔数、孔径、孔距及筛板厚度如表1。 三、检验用标准器具 4、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四、检验方法 5、目测检查筛板总的状况,如没有发现孔形不规则,孔距不一等明显缺陷,应按下条方法检验。 6、圆孔直径的测量。 圆孔尺寸偏差

全套试验仪器自校规程和记录

1、目的: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分析天平校准规程,确保其称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范围:化验室所有的电子分析天平的校准。 3、职责人:校准人员。 4、校准条件 4.1 环境条件 4.1.1 电源电压应在220V±10%之间,电源频率在50HZ±2%之间。 4.1.2 室温10~30℃,相对湿度小于65%。 4.1.3 室内应无腐蚀性和影响测定的气体。 4.1.4 周围应无影响校正的强电场、强磁场、气流和振动等。 4.2 校准工具:镊子; 砝码:5mg、10mg、20mg、50mg、100 mg、500 mg、1g、5 g、10g、20g、 50g,200g标准砝码。 5、天平的每月校验Electronic analytical balance monthly calibration 5.1 准确度误差 5.1.1 开启分析天平前确定天平水平,零点正确。 5.1.2 开启分析天平电源,预热1小时以上。 5.1.3 校验员校验时,必须戴上手套,使用镊子夹取砝码。依次将标准砝码放于天平 上称重,记录称量值。

5.1.5结果判定:经校验称量结果符合上述要求的天平判为正常;经校验称量结果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天平判为不正常。 5.2 四角误差(偏载误差) 5.2.1对电子天平进行四角误差测试时,标准砝码加在秤盘不同位置上,天平的示值均应保持在最大允许误差之内。 5.2.2 对于方形秤盘,砝码应放在中心、左前角、左后角、右前角、右后角五个位置;对于圆形秤盘,砝码应放在中心、前、后、左、右五个位置(成十字形)。 5.2.3四角误差为各点示值与中心点示值之差中绝对值最大者;分度值为万分之一的天平选取20mg的标准砝码,四角误差应不大于0.5mg,分度值为十万分之一的天平选取10mg 的标准砝码,四角误差应不大于0.05mg。 5.3 校验周期:每月一次,每月的校验结果记录在“分析天平月校验记录表”上。 6、天平的每个工作日校验 6.1每个工作日,用天平常用的量程范围的三个标准砝码(如分度值为万分之一的用500mg、50g和200g的砝码,分度值为十万分之一的用20mg、500mg和50g的砝码)对天平进行校验,校验的过程和可接受标准均同2.1规定。 6.2每天的校验结果记录在“分析天平日校验记录表”上。 7、本文件产生的记录与表格 电子分析天平日自校记录(JL-7.6-0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