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得数在5之内的加法教案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得数在5之内的

加法》教案、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进程,初步熟悉加法的含义;熟悉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按照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二、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彼此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之内的加法计算方式,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之内的加法。

教学进程:

一、温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咱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个数字吗?(多媒体出示5之内的分成与合成)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主题图。

一、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够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熟悉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五、读算式。

六、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八、小结:像这样把两部份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路来学习得数在5之内的加法。(板书:加法)(二)、学习试一试。

一、出示“试一试”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

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让学生说图意。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那么1加2等于几呢?你怎么算出来的?

4、读算式并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一、“想一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如何算出得数的。

二、“想一想做做”第2题。

按照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

3、“想一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如何想的?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这首歌。

五、学生按照手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玩“找朋友”游戏。

六、“想一想做做”第4题。(故事)

画外音: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已学着做一些事情”。小兔高兴地承诺了,它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野外。(出示小兔采蘑菇的

图)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思想教育。

7、“想一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连续,再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八、延伸:看图你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我反思如下:

一、目标定位全面合理。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了把两部份合在一路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进程。帮忙学生理解何时该用加法计算,为何要用加法,慢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材料选择简单、有效。

我是本着“关注常态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原则来合理选择教学材料的。①以简单的5道题(5之内的分与合)温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之内的加法作铺垫。②不改变教材用意。书本例题和“试一

试”切近学生生活,通过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③按照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书本的练习改编成故事和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踊跃性,整个练习设计如行云流水,活泼而不凌乱,让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取得了有效的反馈,师生配合默契、自然、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进程,彼此讨论分析,揭露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彼此帮忙,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和听、说、交往的能力。

4、存在的不足。

在“送信”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用尺还不够熟练。因此,学生在连线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致使课外延伸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假想是美好的,现实老是有点不尽人意。课后我感觉可以删除让学生连线这个环节,直接用游戏的形式牢牢围绕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这样更能表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进程,初步熟悉加法的含义;熟悉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按照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二、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彼此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之内的加法计算方式,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之内的加法。

教学进程:

一、温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咱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个数字吗?(多媒体出示5之内的分成与合成)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主题图。

一、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够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熟悉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五、读算式。

六、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八、小结:像这样把两部份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路来学习得数在5之内的加法。(板书:加法)(二)、学习试一试。

一、出示“试一试”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让学生说图意。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那么1加2等于几呢?你怎么算出来的?

4、读算式并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一、“想一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如何算出得数的。

二、“想一想做做”第2题。

按照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

3、“想一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如何想的?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这首歌。

五、学生按照手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玩“找朋友”游戏。

六、“想一想做做”第4题。(故事)

画外音: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已学着做一些事情”。小兔高兴地承诺了,它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野外。(出示小兔采蘑菇的图)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

填算式、算得数。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思想教育。

7、“想一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连续,再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八、延伸:看图你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我反思如下:

一、目标定位全面合理。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了把两部份合在一路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进程。帮忙学生理解何时该用加法计算,为何要用加法,慢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材料选择简单、有效。

我是本着“关注常态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原则来合理选择教学材料的。①以简单的5道题(5之内的分与合)温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之内的加法作铺垫。②不改变教材用意。书本例题和“试一试”切近学生生活,通过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

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③按照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书本的练习改编成故事和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踊跃性,整个练习设计如行云流水,活泼而不凌乱,让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取得了有效的反馈,师生配合默契、自然、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进程,彼此讨论分析,揭露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彼此帮忙,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和听、说、交往的能力。

4、存在的不足。

在“送信”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用尺还不够熟练。因此,学生在连线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致使课外延伸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假想是美好的,现实老是有点不尽人意。课后我感觉可以删除让学生连线这个环节,直接用游戏的形式牢牢围绕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这样更能表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进程,初步熟悉加法的含义;熟悉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按照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二、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彼此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之内的加法计算方式,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之内的加法。

教学进程:

一、温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咱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个数字吗?(多媒体出示5之内的分成与合成)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主题图。

一、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够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熟悉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五、读算式。

六、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八、小结:像这样把两部份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路来学习得数在5之内的加法。(板书:加法)(二)、学习试一试。

一、出示“试一试”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让学生说图意。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那么1加2等于几呢?你怎么算出来的?

4、读算式并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一、“想一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如何算出得数的。

二、“想一想做做”第2题。

按照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

3、“想一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如何想的?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这首歌。

五、学生按照手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玩“找朋友”游戏。

六、“想一想做做”第4题。(故事)

画外音: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已学着做一些事情”。小兔高兴地承诺了,它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野外。(出示小兔采蘑菇的图)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

思想教育。

7、“想一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连续,再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八、延伸:看图你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我反思如下:

一、目标定位全面合理。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了把两部份合在一路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进程。帮忙学生理解何时该用加法计算,为何要用加法,慢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材料选择简单、有效。

我是本着“关注常态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原则来合理选择教学材料的。①以简单的5道题(5之内的分与合)温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之内的加法作铺垫。②不改变教材用意。书本例题和“试一试”切近学生生活,通过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③按照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书本的练习改编成故事和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踊跃性,整个练习设计如行云流水,活泼而不凌乱,让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取得了有效的反馈,师生配合默契、自然、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进程,彼此讨论分析,揭露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彼此帮忙,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和听、说、交往的能力。

4、存在的不足。

在“送信”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用尺还不够熟练。因此,学生在连线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致使课外延伸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假想是美好的,现实老是有点不尽人意。课后我感觉可以删除让学生连线这个环节,直接用游戏的形式牢牢围绕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这样更能表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5篇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5篇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 《5以内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点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数的加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这一内容上来。 成功之处: 课堂上,我尽量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组内交流讨论,交流认识到:“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在老师小结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样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的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一方面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感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这一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通过计算,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

内的加法,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不足之处: 在操作中,用先后这两个顺序词误导了孩子,结果孩子们仅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造成后面环节的处理有些牵强。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2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运用数的分成,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课中操来引导学生用手指游戏写出不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 5以内的加法苏教版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由实际情境的具体现象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及加号,能根据生活情境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能画简单图形或用语言说明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能联系数的组成口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合”的思想,通过说明列加法算式理由和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发展初步的观察、判断、推理等能力,在理解算法的过程中,感受已有知识与新内容的内在联系。 3、使学生初步体会加法来自现实生活,现实情境里有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认真书写,细致思考等方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加法的含义,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口算。 【教学难点】 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填一填,说一说 2 4 □ 3 □□ 2 4 1 □2 1 3 3 □2 □□ 2、小游戏:教师随机拿出数字卡片,让学生很快回答出两张卡片上的数合成多少?(注意拿出卡片时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动作)、谈话: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分与合来解决问题。3 二、认识加法,学习计算1、理解题意位小朋友在浇出示例图,①(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3位小朋5位小朋友,现在有2又来了(继续播放动画,让学生自己说下去)花, 友在浇花。 ②回顾,小朋友们思考刚才我们一共说了几句话,(3句话)谁能站起来说一说吗?(教师引导第一句:有3位小朋友在浇花,第二句:又来了2位小朋友,第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1-5这些数字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小朋友不要说对于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成问题。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得心应手的“数学事实“。“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小棒。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本上,小组交流,抢答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第一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得数在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1+2=3”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 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篇一」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10以内的加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有些学生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在《5以内的加法》这节教学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看主题图,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再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 师:通过这个图意,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出“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感知如何提问) 师:“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就是把开始的4只小鸟和后来飞来的1只小鸟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 师:说的真好,那该怎么列式呢? 生2:4+1=5 师板书:4+1=5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2、全班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4+1=5了,我还会算很多的加法呢! (看到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他几句,听了我的夸奖,他乐滋滋地坐下去了。) 生2:我在心里想,就知道了4+1=5,所以4加1就等于5了。 (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我是想让学生说出诸如数数法、接着数、数的组成之类的算法,然后我好根据他们的多样的算法优化出用5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于是,我不甘心,还是硬着头皮接着问。) 师:大家都知道4+1=5,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在心里怎么算的跟老师说说吗?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了。) 师:好好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1-5加法》教学反思

《1-5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重在理解加法的含义。所以在学生通过实物与小松鼠图基本上了解了加法的意义、认识了加号、与加法算式后,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来解决问题的事例,请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并用学会的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信息的过程就是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过程,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重视生成资源的使用,不要怕学生说错,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一节好课不是做出来得,而是自然生成的。 2.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要灵活的使用教案。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太在意教案的设计,恨不得每一句话都要和教案上的一致,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机械。 3.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 4 .控制好教学节奏,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在这节课中,我的课堂节奏是前松后紧,整个课堂节奏有点慢,造成了虎头蛇尾的情况。特别是下课了,练习题还没有处理完,由于缺乏经验就草草收场了,也没有做小结。

《1-5的加法》教学反思

《1-5的加法》教学反思 1-5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初步的应用数学意识。 课前我将学生5以内的加法情况进行了调查,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加法除了知道计算结果是多少以外,其他都已忽视了。他们只认识加号,知道加法,却并不知道加法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此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充分运用,着重注意了“顺学而导”的层次教学,带着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观察画面入手逐步感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拓展举例。在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层层推进,通过动手、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叙述加法含义时有一定困难,也耽误了很多时间。练习时我重点解决了24页做一做,此题练习功能有三: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用自己理解的算法进行计算。如有的学生计算3+2时,用点数的方法算出得数,也有的通过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答案;通过对比 3+2=5 2+3=5和3+1=4 1+3=4这两组算式,使学生直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学中我没有满足于学生把答案填准确,而是引导学生先观察,轻声的在小组里说明图意,然后计算出得数。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掌握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的思维水平略高一个 层次的算法,我提问学生:“不看图,不数实物,你能算出3+2吗?”“你认为哪种算法更容易?”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由于练习题的处理比较全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 5以内的加法(教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左手拿3个圆片,右手拿2个圆片,合起来放在桌上。 提问:我们把几个和几个合起来了?(伴随提问,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小结并揭示课题:3个和2个合起来是5个,这个问题可以用加法来算。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提出要求: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能说说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认识加法。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引导学生从“合起来”的角度进行解释) 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一共是5人,也就是说3加2等于5。(板书:=5)

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并读算式。 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3.理解算法。 提问: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知道一共有5人的? 小结: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4.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左边来了1人,右边来了2人,把左边的1人和右边的2人合起来,能得到什么? 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 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5.小结。 “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以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这两幅图的图意,然后试着把算式填写完整。 交流时,让学生先说说3+1=4、2+2=4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以左边一题为例说明题目要求,弄清画○、填数的步骤,再要求完成另两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画了几个○,再画了几个○,得数是多少。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想一想,直接算出得数。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相机板书出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看图,要求依次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按图意在下面填算式,算得数。 说说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数是怎样变化的。读一读这三道算式。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3)班姚美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的意义2、学会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游戏的信封和邮箱。 学生: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吗?那你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里? 花果山可漂亮了,今天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让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出示猴子的画面 (1)、让学生叙述猴子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2)、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共有几只小猴?”的意思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4)学习加法算式3+2=5,认识“+”,学会读写加法算式,并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3、出示小鸟的画面 4、让学生从白云、小朋友和小花中,任选一个和同桌说说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写出数学算式 5、课间操 6、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 1、先说图意,再写算式 让学生先练习用三句话来叙述图意,再写出算式 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填空 要指导学生先看清楚第一小题先画几个圆片,再画几个圆片,一共画了几个圆片,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二小题 3、游戏:小小邮递员 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练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本课通过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2、为学生创设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修一条路甲队单独完成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30天,前4天甲乙合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有()个。 ①这条路还剩没修 ②已修的路占整条路的 ③剩下未修的路,继续由甲完成还需要天 ④甲、乙工作效率的比值是3:2 ⑤剩下未修的路,按照甲、乙、甲、乙、甲、乙……的顺序完成,则最后是由乙完成的。 A.4 B.3 C.2 D.1 2.把5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盐水重量的比是() A. 1:20 B. 20:21 C. 1:21 3.有一个小数7.12365365365365…,从小数点开始向右数64个数字,3有()个. A.19个 B.20个 C.21个 D.22个 4.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转动的角度是() A.90°B.60°C.30°D.10° 5.圆柱的侧面是() A.平面B.曲面C.圆D.无法确定 6.一张长10cm、宽8cm的纸,如果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那么剩下纸片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不确定 7.商家对某款手机销售的趋势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应该采用()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8.运输队的大卡车每次可运10吨,收费200元,小卡车每次可运4吨,收费90元。有62吨货物要一次运走,运输队安排了不同的出车情况,哪种最省钱?( ) A.6辆大车,1辆小车B.5辆大车,3辆小车C.4辆大车,6辆小车D.3辆大车,8辆小车 9.a,b,c是互不相同的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的因数至少有( )个。 A.6 B.2 C.3 D.4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玩具;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 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的分与合。小朋友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是什么?生回答。老师左手有几支笔?生回答,右手有几支笔呢?生回答,师:1支笔用数字几表示啊?生回答,2支笔用数字几表示啊?生回答,师:老师左手和右手的笔合在一起一共有几支笔?生回答。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引出课题并板书: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 三、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 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 3 2 师:谁能将这两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小结: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 3 + 2) 跟老师读: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讨论交流: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在一起,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为什么是5个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数学教案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数学教案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我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一个数字吗?(多媒体出示5以内的分成与合成)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主题图。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2)、认识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读算式。 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板书:加法) (二)、学习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图意。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那么1加2等于几呢?你怎么算出来的? 4、读算式并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这首歌。 5、学生根据手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玩“找朋友” 游戏。 6、“想想做做”第4题。(故事) 画外音: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已学着做一些事情”。小兔开心地答应了,它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野外。(出示小兔采蘑菇的图)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思想教育。 7、“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一连,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封面)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 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乃至心算习惯,草稿习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5以内的加法》教案和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教案和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以及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客人老师,咱们一块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好吗,(班长:起立转身,客人老师,您好。)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吗?(出示题目,指名4题,齐答2题。)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 3 2 (师:说的真好,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次,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小结: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 3 + 2) 跟老师读:加号。(板书: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算出它的结果吗?(3和2合成5)板书: 3 + 2 = 5 你会读吗?(生读) 读作: 3加2等于5。(齐读一遍) 3+2=5 是一个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2”表示什么?(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得数在5以内的加 法》教案、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我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一个数字吗?(多媒体出示5以内的分成与合成)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主题图。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读算式。 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板书:加法) (二)、学习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图意。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那么1加2等于几呢?你怎么算出来的?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5以内的加法5以内的加法》评课 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 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XXX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研究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研究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研究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在游戏中拓展、深化。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XXX设计了算一算、画一画、说一说和送信等多种形式的练活动,既注重实效,又对练的层次作了科学的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