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一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

2020年春季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跟大家交流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说起统编教材,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已经顺利地使用了统编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新学期,我们将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一年级下册的教科书。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螺旋上升,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板块进行汇报。一、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二、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三、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及教学建议。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动物儿歌》中的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

字谜》第二则字谜的谜底是“青”,谜面呈现了“青”字族的形旁和字义之间的关系,利用了有趣的猜字谜这一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以往的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的文章数量大幅减少,但古诗却有所增加。像一下课文中编排了三首(《静夜思》、《池上》《小池》),语文天地日积月累中编排了四首《春晓》、赠汪伦》、《寻隐者不遇》、《画鸡》,共学习七首古诗。同时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词语、民谚、古代名言、歇后语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

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到交际规则,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

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的内容。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集中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集中识字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了93个识字任务。用蓝色凸显出来,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六个阅读单元,用红色凸显出来,每单元3-4篇,共21篇。口语交际共四次,安排在1、3、5、7单元课文后面。在第一单元语文天地后面,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和上册一样,只安排了一次。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灵活安排常用字,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识字54个字)、字词句运用(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字词和句式,适度拓展、综合运用)、书写提示3次(学习笔顺规则,强调重视书写,打好写字基础,养成一看二写三对照的良好写字习惯)/ 我的发现2次(鼓励学生发现汉字规律,感知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提高识字率和发展识字能力。)/展示台2次(提供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世界,在生活中学语文)、日积月累(集中安排了古诗诵读、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内容)、和大人一起读(选编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儿歌,是幼小衔接,口语向书面语的过度的重要桥梁)

板块一:识字写字

一、识字写字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

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

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

识字教学的几点建议,部编教材非常重视识字写字,要利用好教材,打好坚实的识字写字基础。

学好形声字:识字方面,一年级下册开始接触大量合体字,其中很多是形声字,教材通过识字课、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比如,语文园地五,安排了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3组字,都与身体某个部位有关;语文园地八,安排了反犬旁、鸟字旁、虫字旁的3组字,都与动物有关,旁边都有泡泡提示,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反犬旁的字大都和兽类有关、鸟字边的字大都与鸟类和禽类有关、虫字旁的字大都与昆虫有关。案例:《小青蛙》节选(发现形声字规律。)师:河水是那么清澈,天气是那么晴朗。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游来了,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生:清、晴、睛、请

师:观察这些字的字形上有什么规律。

生:(思考)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青”字。

师:观察这些字的读音上有什么规律。

生:他们的读音都和“青”相同或者相近。

师:(请学生分别观察“氵”“日”和“目”“言字旁”四个偏旁,猜一猜带有这些部首的字都与什么有关系。)

生:带“氵”三点水的都与水有关,带“日”的与太阳有关,带“目”

的与眼睛有关,言字旁与说话有关。

……

师: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的也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生:偏旁不同。

师:哦,原来偏旁具有表意特征。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氵、目、日、讠”它们叫形旁,它们帮我们辨字义。

师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

生读儿歌体会形声字特点。

掌握偏旁:掌握:熟知并运用,熟知要达到四知:名称、字形、意思、例字。我们在上册教材分析时提到偏旁及偏旁的价值。偏旁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偏旁是部首查字法的基础,上册结合识字我们学习了36个常用偏旁,本册继续结合识字学习28个常用偏旁。新偏旁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部编教材把每课新学的偏旁在生字条上呈现出来,一课不超过3个。书后还附有常用偏旁名称表,列举了本册新学的28个常用偏旁,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识记。在实际的上课中,教师对偏旁的重视还不够,容易视而不见,见而不教,教而不到位。下面我举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案例:《春夏秋冬》节选

①合图片,认识生字。

课件分别出示四幅扇形图画,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根据学生说话内容,相机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卡。学生根据拼音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重点指导风、霜、冬的后鼻

音。“春风、夏雨、冬雪”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老师重点让学生理解“秋霜”一词。

②们见过大自然里的秋霜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寒冷的早晨,户外植物上通常会结霜。然后出示各种秋霜图片。重点强调树叶周围一层晶莹透亮的东西就是霜。天气变冷时,他经常出现在地面、窗户上、树叶上。霜经常出现在秋天,所以把它称为“秋霜”

③着,课件出示霜、雪、雨三个字。老师让学生观察霜字。它与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都有雨字头)雨字做偏旁后有什么变化。要点:雨字作偏旁后变扁啦,第一竖变为了左点。横折钩变成了横钩。雨字头做偏旁的字一般与天气有关,如“雷、雾”等。

不难看出,老师的识字教学很扎实,结合着识字,学习了偏旁“雨字头”,重点讲了“雨”做偏旁时,发生了那些变化。

音序查字法:一下教材还安排了学习音序查字法。这一安排也是前有铺垫,后有巩固。先安排了大写字母表的学习,它是音序查字法的基础。语文园地一中对字母表的学习提出来明确的目标:1.认识字母表。2.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3.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4.熟记大写字母表。大写字母里的字母怎样读?大家自己读一读。按汉语拼音方案的要求读,学习时可以学科融合,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

既然是为查字典打基础,建议开学伊始,就让学生家长买好字典,最好统一用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方便老师、学生上了使用。为什么这样建议?因为新华字典和教材中查字典步骤相匹配。不要用新华书店配备的字典,里面缺少难检字的查法。借助字典这一工具书,让学生动手找一找字母表,更加直观地感受字母表在字典中的用处。语文园地二中,通过打乱字母

顺序,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连线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大写字母的识记,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这道题安排得很巧妙,所出现的字母都是大小写差异很大的字母,也就是说是记忆“形”的难点,采用了找朋友这“游戏”一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语文园地三中,通过三个步骤学习音序查字法。语文园地五中,用比赛查字典的方式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也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任何知识和方法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渗透。怎么让学生查字典有速度?怎样养成查字典习惯?实践。在课文里让学生给重点的字组词,组你能理解的词语,既落实了查字典,又巩固了生字。

生活中识字:要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材中安排了7次“识字加油站”,每一次“识字加油站”的安排,都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园地四安排的与人体部位有关的词语,这些字都带“月”字,月字旁、月字底、让学生发现规律,感受月字旁的字与人体有关。两次“展示台”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语文园地二是引导学生从其他学科的课本中识字,语文园地六是引导学生从食品包装上识字。生活处处都是识字的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乃至义务教育阶段。

写字版块:

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年级上册写字训练的基础上,一年级下册的写字也应有重点的转移和要求的新变化。其中重点是:

1.写字数量。新教材规定,汉字教学“识写分离,多识少写”。一

年级下册要识生字400 个,要写的汉字却是200 个。每篇课文教学要写6-7 个汉字,以7 个为多。这200个要写的字怎样进行课堂的安排?提出三个建议:

(1)随机写字。有的在随文识字时及时书写。这样通过及时练习,当堂巩固。如第4 篇阅读课文《四个太阳》,“太阳”一词可在教课题后当场书写。

(2)集中写字。对于一些有规律性特点的字可以集中在一起,设计一个书写环节,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如第3 篇识字课文《小青蛙》要求书写的5 个汉字:“青、清、晴、情、请”。第14 篇阅读课文《要下雨了》要写的4 个汉字“吗、呀、呢、吧”。都可以进行集中写字指导,一次指导,同时书写。

(3)课后写字。对于一些结构简单、容易书写的字可以布置学生课外抄写或安排选择性书写。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否书写这些简单易写的字。如第13 篇阅读课文《荷叶圆圆》,要求全文背诵,而且要仿写句子,对写字则可减少内容,适当降低要求。除了重点指导“美、亮”字的写法外,其他几个汉字“台、鱼、机、放、朵”可让学生课后抄写。

2.写字内容。从写字的学理上来说,学习是可以迁移的,并不是每个字都要在课堂练写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发现写字的规律和特点。对于确实要在课堂上练写的字,则一定要确保写字的机会和时间,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一年级下册写字的主要内容是:

(1)汉字类型。一是独体字。如:入、为、乐、也、乡、米、夕、

身、之、无、已、七……;二是合体字。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一般不会写错,由撇、捺笔画组成的字比较难写,主要是笔画的位置关系难以把握。如:冬、飞、这、成、包……

(2)偏旁变形。这指的是把独体字作为偏旁时,这个独体字要变小、变短、变形。这是写字训练的难点,要从一年级下册开始逐步练习并落实。根据课文出现的先后排序,偏旁变形的字主要有:雪、双、睛、种、样、校、秋、地、玩、思、看、晚、相、树、机、美、爬、您……

(3)笔顺规则。为了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写字的质量,统编版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在有关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中专设“书写提示”栏目。一年级下册设置了3 个“书写提示”栏目,其主要内容是提示笔顺规则。

3.写字训练。一年级下册的写字训练要在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主要是:

(1)重结构。一年级上册写字训练以笔画为主,一年级下册则应以结构为重。“整体决定成败”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写字训练。从根本上说,写好字主要不在于字的笔画,而在于字的整体结构。所以,对一个字的整体布局、框架结构、空间距离、笔画位置等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2)重指导。一年级下册写字要逐步关注汉字的细微部分。“细节体现品质”,对于汉字书写的一些关键细节(主笔、笔画长短、难写的笔画等),要进行重点提示和训练。如“真、直”两字中间的三“横”是一样长的,是一种对称美。而“美、非”两字中的“横”是不一样长的,先长后短……体现了汉字的节奏变化的美感。

(2)重指习惯。写字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态度。古人云:字如其人,练字先练人。先有好的人品才有可能写出好的字品和字型。所以,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显得尤其重要。主要是:写字的坐姿、执笔的方法、注意力的集中、细心的书写,还有“提笔即是练字时”,应使其成为小学生的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常态。

板块二:阅读教学

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

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阅读教学编排

1.阅读教材的双线编排。

统编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人文主题”是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明线,语文要素是暗线,注重语文知识体系。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

2.统编教科书语文要素体现。

第一是教师用书。每学段、每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知识,进

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第二是课后思考题,文中的泡泡里,也指向于相关语文要素。

三、阅读教学要点

朗读

朗读训练要把握标准、科学指导。

对于第一学段来说,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朗读就是目的,朗读就是结果。也就是说,低年级学习朗读,高年级才通过朗读学习语文。

1.读好轻声:我们一册上已经接触过轻声的朗读,为什么又强调,是因为本册课文中有许多带轻声的词语,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怎样把轻声读好?把前一个字拉长,后一个字轻轻带过,这样就能都好了轻声。例如眼睛、大眼睛,事情,好事情,另外还想说一下“了”字,读“了”的时候,不能平均用用力,要读得又轻又快,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了字,但读得时候还是要注意,另外,“的、得、地”在很多时候也要都成轻声,这样才能读得自然,就像我们说话一样自然。教学中可以通过老师范读,学生的跟读来读好轻声。让学生在跟读中,感受轻声的特点,感受前后轻重的变化。本册教科书第四单元字词句运用里对于轻声的学习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1.把轻声读到位。

2.发现轻声规律。后缀为“子”的轻声词有三个,叠音轻声词有3个,其他类型的轻声词有3个。

3.拓展其他的轻声词词语。

2.读好长句子:在《端午粽》《彩虹》都有这样一个习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怎样读好长句子?

方法1:铺垫①铺垫一——词语。有的句子里带有陌生的新词,学生学起来有难度,教学中,可以先读好词语,再连起来读句子,以便减轻难度。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句子: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词语:瑞金城外、村子、沙洲坝,再来读好句子。②铺垫二——短语。有的长句子由一些偏正短语组成,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读好偏正短语,然后再读好长句子。如“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就可以先让学生读好: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三个偏正短语,然后连起来读读这个长句子。

方法2:借助停顿符号。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这个句子是儿童诗《一个接一个》长句子,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可以借助停顿符号,指导学生恰当地把握停顿,帮助把长句子读通顺。

方法3:教师范读。读好长句子停顿,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倾听,关注停顿;学生自由根据句子的意思做出自我判断,读出恰当的停顿。我们用上面的方法试着读读《端午粽》中的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长长的句子由外及里介绍了关于粽子样子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朗读时,可以先指导读好偏正短语,然后再读这个长句子。也可以借助停顿符号来读,试试吧!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学生合理停顿,但不能机械操作,否则,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朗读。长句子的朗读切忌整齐划一的齐读训练,应在学生理解的意思基础上,用朗读的方式来学习好长句子。

3读好问句:《四个太阳》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出现了两个春天,读第2个要加强语气,读句子时语调微微上扬,读出疑问,可借助范读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读出语气、语调。《姓氏歌》怎么读出一问一答的对话语感呢?同学们之间互相问一问,说一说,这样,就能找出问话的感觉,掰着指头数一数,这样就能读出列举的感觉。试试看吧!

4.读感叹句:《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朗读重点是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就是一个感叹句,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只要我们想象着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美丽的雪山,洁白的雪莲,就能激发出我们想去看看的愿望,这样就能都好这句话,千万要注意,不要刻意做出有感情的样子,朗读要自然。

5.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读好对话,对学生来说,不是零起点,上册《小雨点》已经进行了学习和练习,学生已经有了角色意识,本课学习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怎么读好对话?比如第三单元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朗读重点是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对话朗读主要集中在第三段。建议指导学生经历“读正确——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三个步骤。①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对话读正确、读通顺。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区分清楚不同角色对话。②读好对话,建议用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学生想象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情、动作,进行角色体验,加上不同的提示,分句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话。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先把第三段中的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挑出来,一共有3句话。第一句是“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第二句是“我也去。”第三句是“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我们怎样才能读好三句话呢?首先看第一句:“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联系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公鸡和小鸭子是非常好的朋友,当小鸭子在草地上捉不到虫子时候,小公鸡一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说明他们之间非常友爱,所以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出小鸭子对小公鸡的关爱。再看第二句,小公鸡说:“我也去。”小公鸡一听说小鸭子去捉鱼,觉得很好玩,便兴奋地嚷

出这句话,读这句话时,我们要在其中读出兴奋和迫不及待的感觉。接着,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该怎么读呢?请大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想一下这句该怎么读?要读出小鸭子对小公鸡的担心。

许多朋友老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因为考试不考,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朗读往往被大家所忽视。虽然每节课都在读,但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够,而且,存在着许多偏误。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一顿一顿地读,比如两字一顿,有的孩子们读得很快,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还有的孩子喜欢用某种不自然的腔调来读,比如说一种做作的腔调,这就使朗读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那么朗读有什么作用呢?好的朗读,是讲求画面感的,他是用有声语言向大家传递信息,那么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朗读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想象画面,经常这样地去训练就可以在画面和文字之间架设桥梁,这样以来,我们的想象力、理解力以及语感都会大大提高。在大量广泛的朗读中,我们还能积累词句,潜移默化地学会语言的运用,那么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只要脑海中出现了画面,文字就会如泉水般自然地流淌着。于永正老师教导我们:“把课文读好了,至少能少教三分之一。”

词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下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学习这些词语,可以联系上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如《树和喜鹊》一课。课文第2自然段有一个小泡炮提示学生: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①找出孤单一词,试着说说“孤单”的意思。②引导学生读第一段,联系“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了解“孤单”就是一个。③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

三个“只有”,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

2.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经验理解。

《要下雨了》中的“闷”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经验来理解:夏天,天快下雨了,教室里会怎么样啊?很闷,透不过气来。再看课文,要下雨了,水里透不过气来,所以小鱼游出水面.

2.积累词语:一年级下册特别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A.积累生词。(是该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几个生字的组词,意在让学生读中识记和积累,并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说句子,在语境中加强理解和运用。

B.积累短语。引导学生在认读中发现短语的特点,感受构词方式多样化,学习表达的丰富性。动宾短语,前面是动词,后面跟着名词,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的基础上,并能适当拓展,除了这些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地积累;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词赋予事物具体的形象,可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渗透偏正短语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出短语的韵味。如,老师问:什么样的小路?学生答:弯弯的小路。什么样的雪莲?学生答:洁白的雪莲,让学生整理、积累并鼓励拓展说说还有哪些此类短语。3.积累句子。借助读一读,句子比较,学习具体表达。多上偷偷地一词,小公鸡了调皮、淘气的样子就呼之欲出。多了飞快一词,我们仿佛看到小鸭子救小公鸡时急切的样子。通过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体会其作用,感受句子表达的生动形象。写话时让学生也像书上一样把句子说清楚,说具体。

内容理解:

找出课文中的明显的信息,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一分钟》课后练习,这个练习采用半填空形式让学生说一说,意图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明

显信息,能在这个句式中选择恰当的信息、灵活运用。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

长课文的编排:

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相应有所增加。大多课文长度是200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

教材中安排的长课文,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裁多为童话,内容活泼有趣,容易引起阅读兴趣;二是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学生阅读了第一个环节之后,比较容易推测出下面的情节,并且能用前面的方法进入下面的学习;三是配有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好长课文的这几个特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适度放手,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连环画课文的编排

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2篇连环画课文,《咕咚》《小壁虎借尾巴》,除了继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生还可以运用更多的阅读策略猜读生字。《咕咚》教材采用难字注音而不是全文注音的方式,难字注音中的“难字”是指:(1)不要求认读的生字(即见面字);(2)要求认读的生字中,学生凭借上述识字策略无法猜读出来的字,教材中全部标注了拼音。对于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不标注拼音,放手让学生去猜读。“咕、咚”两个字,学生从上下文可知,这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大体可以推测出:比较重的东西掉到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声音;再利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拟声词的读音。生活中,经常会说:

你吓我一跳。学生调动平时的口语经验就可以推测出,“什么了一跳”?应该是“吓”字,再利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词的读音。“鹿、象”两个字,学生借助插图,看图即可知字。“拦”字,借助第2幅插图,可以看出野牛是站在其他动物的对面,挡住其他动物的去路;再利用形声字规律,可以推测出是“拦”字。在猜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而学会今后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并不简单地指向学习的结果——认识汉字,而是同时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设的栏目,目的是照顾此时还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采取大人伴读、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听读故事、听读儿歌童谣。“和大人一起读”提倡无压力阅读,不着痕迹地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快乐读书吧”:一册书仅安排一次,语文园地一,内容是“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材内容由一本翻开的书页呈现,由两首儿歌和童谣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文前和文后的三个泡泡,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这是在一上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之后,开始循序渐进、按类别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步。

版块三:口语交际

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一下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及建议

一下的四次口语交际,包括两次独白类话题“听故事,讲故事”和“一起做游戏”,一次功能类话题“打电话”,一次交流类话题“请你帮个忙”。每一次口语交际,都以小贴士的方式列出一至两项一般性的、可以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原则,使学习重点一目了然,目标体系一清二楚。

“听故事,讲故事”本课是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老鼠嫁女》,情节生动有趣,学生愿意倾听。第一部分语言描述,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任务:意识看图听故事。而是尝试讲故事,中间部分是图画,8幅连环画。图画是帮助学生记忆故事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让学生将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一一对应,起到帮助听懂故事和记忆故事内容的作用,讲故事的扶手。教材下方提示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要求: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些,让别人听清楚。本课学习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大胆当众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次口语交际主题是“请你帮个忙”,教材先用一句话介绍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下面配有三幅图画,每幅图都创设了一种请人帮忙的情境,分别是问路、借东西和请别人帮忙捡球。在图画下方还提示了6个礼貌用语。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学会请别人帮忙,请别人帮忙时要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请别人帮忙时,首先大致把自己的请求说清楚,其次用上礼貌用语,最后还要态度诚恳,眼睛看着对方。建议教学中①设计学生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景。②将口语交际中的求助功能进行整

统编一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

2020年春季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跟大家交流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说起统编教材,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已经顺利地使用了统编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新学期,我们将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一年级下册的教科书。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螺旋上升,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板块进行汇报。一、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二、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三、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及教学建议。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动物儿歌》中的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

字谜》第二则字谜的谜底是“青”,谜面呈现了“青”字族的形旁和字义之间的关系,利用了有趣的猜字谜这一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以往的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的文章数量大幅减少,但古诗却有所增加。像一下课文中编排了三首(《静夜思》、《池上》《小池》),语文天地日积月累中编排了四首《春晓》、赠汪伦》、《寻隐者不遇》、《画鸡》,共学习七首古诗。同时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词语、民谚、古代名言、歇后语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部编本”教材的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

统编教科书部编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教科书部编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材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结构进行编写。“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编排从一年级教材开始,在课后的练习、语文园地等处陆续渗透,在三、四、五、六年级下册则以一个学习单元的方式集中呈现。站在课程高度,细读中、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呈现有着鲜明的特点。 1.穿插与集中呈现结合,体现梯度提升。 三下的《中华传统节日》、四下的《轻叩诗歌大门》被称为“小综合”。这两个“综合性学习”穿插在单元教学中,与阅读教学、语文园地同在,且分别在课文的后面分散出示了两个“活动提示”,单元传统板块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未作安排。 五下的《遨游汉字王国》、六下的《难忘小学生活》被称为“大综合”。这两个“综合性学习”,完全取代了常规单元的教材内容,未编入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是对综合性学习的整体设计。 从教材内容的显性取舍来看,似乎省略了某些内容的教学,但细致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被舍去的教学内容全部涵盖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如口语交际,四个“综合性学习”都安排了班级或小组的商量、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真实情境下的口语交际过程,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明确的任务完成中得到发展;习作教学,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根据实际活动任务相机安排了练笔,《中华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轻叩诗歌大门》“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遨游汉字王国》“尝试着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难忘小学生活》“写一份策划书”,这些都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除了搜集大量的资料需要阅读外,两个大综合的“阅读材料”都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空间。因此,教者首先要确立一种意识,即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程诸多内容的整合,该教、该学的一样都没有少。

(完整版)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重点)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重点)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重点) 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难点) 6.口语交际要求能认真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难点) 7。学习音序表,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 8。朗读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三、教学方法 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和已学的生字、偏旁开展自主识字,不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识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既发挥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时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的效率。 四、课时安排(合计12课时) 1《春夏秋冬》—--————-—-—-————-2课时 2《姓氏歌》-——----——-——-—---—-2课时 3《小青蛙》—-----—-—-——---———-2课时 4《猜字谜》-—----—---——----—-—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统编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 二、单元及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三、总结

专家简介 唐燕,女,教育学博士学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基本理论、德育课程与教材研发。先后在《道德与文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等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教育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及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 教学建议 一、探寻教·学要义 1. 让教材成为“学材” 2. 让教材牵引“教学”

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3. 让教学引领“学习”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 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开启学科之眼 1. 道德与法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 生活与德育 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 3. 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 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三、把握教学之法 1. “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 2. “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单元整体解读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识字单元。一年级下册共有两个识字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这两个单元从常规意义上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阶段的起始位置,这与一年级上册的编排特点是一致的。第一个识字单元(即第一单元)安排在新学期伊始,而第五单元恰好是期中检测后的第一个单元,也算得上是一个小阶段的开始。从编排上来说,这种安排恰恰呼应了低学段以识字为主要目标的特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练习,一年级的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的状态,这种状态包括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而对于识字单元,学生们已经不在陌生,早在一年级上册他们已经接触过识字单元,并且学会了一些识字方法。这其中包括在有趣的情境中认识象形字,感受汉语的音韵特点(一上第一单元);初步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一上第五单元)。 本单元为一年级下册的第一个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重点。旨在让学生通过看图、韵文、字族、字谜等多种形式认识生字。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生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共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4篇识字课文,4篇课文各有特色,内容丰富,包括了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和字谜识字等方法,充分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此外,课文在编排方面充满了传统文化色彩。以《春夏秋冬》为例,课文插图以扇形图画的形式呈现,与中国传统书画作品排版形式相关联,为学生了解并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铺垫。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无论是《春夏秋冬》《姓氏歌》还是《小青蛙》和《猜字谜》,4篇课文均从贴近儿童生活的场景和事物出发,在心理上易于引起儿童的共鸣,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识字写字”这一语文要素,统编版教材在一二年级的上下册中均有体现,其中一年级上下册中各安排了两个识字写字单元,二年级上下中各安排了一个识字写字单元。见下表: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结构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教材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展开,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单元内的课文和语文园地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单元主题的内容。此外,教材还设置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栏目,这些栏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单元主题与课文安排 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悯农”、“古对今”、“人之初”、“端午粽”。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围绕着主题展开,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生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生字和词语,覆盖了常用的汉字和词语。在生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字的音、形、义的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字的用法。在写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正确的笔画顺序和书写姿势,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书写水平。 四、拼音教学 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拼音教学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拼音的发音和拼写规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拼音的用法。 五、阅读教学 本册教材的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六、口语交际与语文园地

本册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的内容。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语文园地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快乐读书吧 本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快乐读书吧中,学生可以阅读到经典的童话、故事、寓言等作品,这些作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部编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部编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材分析 (教学计划)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材进行分析,制 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2. 教材内容分析 下册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践活动知识点 教材中介绍了一些与实践活动相关的知识点,如科学实验、手 工制作、体育运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和运用。 2.2 实践活动设计 教材中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设计,包括活动的目标、过程、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等,这些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进行实践活动,并提供评估依据。

2.3 实践活动案例 教材中附有一些实践活动案例,通过案例的引导,学生可以模 仿和参考,培养实践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计划 根据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如下: 3.1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3.2 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知识点和设计,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并结合实践活动案例进行引导。 3.3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践、讨论等,以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4 评价方式

通过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小组合作评价、个人反思等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表现和研究效果。 4. 总结 部编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和指导,通过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上为《部编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的内容,供参考。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21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所得的舞台。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课本中汉字的编排,与上册的认写分开有所区分,请求会写的字在课文中有体现,全册请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从前认识的字。请求认识的字和请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放置了少量请求认识的字。 二、教学目标: 1、复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研究普通话。 2、学会200个生字,认识40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准确认读 3、连续学惯用铅笔写字。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请求学会的字。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请求。 4、能借助汉语拼音,用普通话朗诵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豪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朗诵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读能力。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拼音读物。连续认识逗号、句号、叹号、问号。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析及教学建 议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是“养成好惯”。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从“与家人相处的好惯”这个维度,回应整册教材的教育主题。 家庭主题是统编教材非常强调、占比很重的内容。家庭是儿童基本的生活空间,“指导儿童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家庭,有效的家庭生活指导有助于儿童完成由家庭向未来公众生活的良好过渡。 本单元与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单元形成螺旋上升的渐进关系。旨在引导儿童反思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建立与家人血脉相依、共生共存的基本情感,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生命来历,寻找与家人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似性,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初步了解家庭的结构。

本单元一共4课,形成鲜明的递进关系。下面逐一进行解析及提出教学建议。 第9课《我和我的家》的编写目的是:让儿童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连,感受家的温暖,初步懂得家的构成。 第二课时的第一个栏目“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意在通过儿童的讨论,寻找一家人之间在性格、脾气和做事惯等方面相互影响的现象,引导儿童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意义。比如眼睛长得像妈妈,脾气急躁像爷爷,做事认真像爸爸等,小主持人的设问“我身上为甚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实践上就是在引导儿童通过相似性探究关联性。第二课时第二个栏目“家人的故事”,意在组织儿童交流本人家中的小故事,引导他们对家庭糊口予以存眷。教材中的小故事涉及的视域非常开放。如交流奶奶小时候的故事,这是时间上的开放;交流远方的叔叔站岗的故事,这是空间上的开放;交流家人的拿手,如“妈妈织毛衣可快了”,这是内容上的开放。教材通过这样开放的交流,引导儿童了解本人的家庭,存眷本人的家人,从而增进爱的情感。 本课的副教材补充的是“我”和双胞胎弟弟XXX的故事,这是对家庭关系和家庭故事的特例补充。既可在第二课时第二

最新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为本册的第二个识字单元,由四篇识字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五”组成。 识字课文包括《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动物儿歌》通过儿歌的形式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古对今》以对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操场上》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描绘了下课后学生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看图学习,了解体育锻炼的知识。《人之初》选自传统读物《三字经》,传播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懂得人生的道理。 口语交际以打电话为主题,思考应当怎样打电话,打电话时应当怎样介绍自己,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增强沟通交往能力。 “语文园地五”由“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个栏目构成。增加学生的字词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与建议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识字教学是重点教学内容,大部分生字是形声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要鼓励学生从生字和已经学过的字中寻找联系,温故知新,发现识字规律,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形式进行生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本单元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懂易记。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读句子、读韵语的过程中,

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突破“音”和“形”的难点,并鼓励学生边读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发现,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在学习课文时可采用多读、大声朗读来熟悉感知课文并熟读成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部编本”教材的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初探)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初探) 第一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是本册的第一个识字单元。主要由《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4篇识字课组成。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单元重点: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识字,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谜语》是字谜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想象画面,感受事物的特征和美好。 3.单元教学建议: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还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是围绕主题“心愿”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和《四个 太阳》4篇课文组成。激发学生向往外面的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 2.本单元重点之一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四个太阳》教学中要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吃水不怕挖井人》学习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信息,学会阅读理解课文。 本单元重点之二是继续学习读好词语和句子的节奏,不连读,唱读,读破句。《吃水不忘挖井人》要求读正确、流利,后3篇节奏明快,尝试读出节奏。 3.单元教学建议: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情感共鸣,结 第三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围绕“伙伴”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3篇课文组成。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感受中体会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 2.本单元重点之一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树和喜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意思;《怎么都快乐》也用了这种方法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本单元重点之二是词句的积累和运用。《小公鸡和小鸭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会使句子更生动形象;《树和喜鹊》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AABB结构的词语;《怎么都快乐》积累动宾短语,并能拓展积累更多的动宾短语。 3.朗读的重点是读好角色的对话,读出儿童诗的情趣。《小公鸡和小鸭子》读出不同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作者:张敏华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7年第1期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一年级上册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在语文要素的安排上,与一年级上册作好承 接和提升。全册教材由“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以及“快乐读书吧”等五 个主要板块组成,具体安排了2个集中识字单元、6个阅读单元共、8个语文园地、4次口语交 际和1个快乐读书吧。下面就从五个主要板块来谈谈如何正确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以落实语 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教材编排仍然遵循“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生字, 会写200个生字。识字的渠道分布在集中识字、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之中。识字教材的编排体现 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传统与现代元素交融,体现识字形式多样性 从8篇集中识字教材的编排看,既有现代儿童生活题材的儿歌识字,又有以汲取传统识字 教材之精华,以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改编的选文。尤为突出的是后者,它使识字教 材的意义显得更为深远。如,《2.姓氏歌》《8.人之初》是由传统蒙学识字教材《百家姓》和《三字经》改编,《6.古对今》由《笠翁对韵》改编。这是继上册《对韵歌》之后,部编教材 第二次出现对韵形式的韵文识字。这些识字教材不仅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也为 儿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1.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但课文含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词语和短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这些词和短语 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教学时,提倡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以 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二)识字与生活链接,体现识字实用性 部编教材倡导语文学习与生活链接,这种理念无所不在,特别体现在汉字的学习中。以 “语文园地”为例。《语文园地二》的“展示台”,让学生从其他学科的课本中识字;《语文 园地四》的“趣味识字”,让学生根据人体部位识字。这些教学资源,既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识 字提供材料,又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识字活动要从课内延伸到 课外。 (三)重视识字基础知识的呈现,展示汉字构成的规律性 部编教材力求使教材既成为教师的“教本”,也成为学生的“学本”。它从一年级开始就 注意呈现或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便于学生循规而学。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 “书写提示”揭示汉字书写的一些规律。如,“先外后内再封口”“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等。 2.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如,《语文园地五》中的“趣味识字”:“有饭能吃饱,有谁把 茶泡。有足快快跑。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以形象有趣的顺口溜揭示了形声字形旁表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新教材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新教材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大改进。 (一)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没有设置专题,而是识字和课文穿插着。但是,每个单元内涵都比较广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每组包括“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吧”。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下面就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各项内容提出具体建议。 一、识字教学; 本册教材安排了400个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要求写的字。 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 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力求每次写的几个字有一定的规律。写的都是本课出现的字,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课文中出现的字,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师指导。 识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1) 要求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多认少写”是为了扩大初入学儿童的认字量,提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所以,只要儿童能够把所学的汉字运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教师不要对认字提出过高的要求,模糊识记;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进行繁琐的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自然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像教材中的《姓氏歌》《春夏秋冬》就渗透着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选编的《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外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较为丰富,如诵读《论语》积累成语,以及节假日根据主题举行的相应活动,教材与实践的的现结合更能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播。) 2.保护儿童天心,做好幼小衔接。 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3.全面夯实基础 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和巩固,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 4.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生活实践。 引导学生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端午节》 5.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和大人一起读等) 6.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倡导自主学习。

7.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二、教材概览 一年级下册集中识字2个单元8课,课文6个单元21课,还有口语交际1.3.5.7单元间隔安,排,共4次,语文园地每单元一个,共8次,快乐读书吧仅第一单元安排一次。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阅读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对感兴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部编本”教材的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 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 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 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 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 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 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 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 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 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 中明显的信 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 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 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 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 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 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 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 性。 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 活,容易 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 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 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 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 对应的

人教版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一)集中识字形式多样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专门的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集中识字学习。 教材中的识字课大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呈现,文辞优美、韵律和谐,适合学生朗读、背诵,而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识字加油站”这个栏目,每一次都设置了一个小的情境、小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一些常用汉字。 从识字途径上来讲,这一册教材的集中识字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1)字理识字。如《小青蛙》《“包字族”识字》《动物儿歌》《操场上》。 (2)传统蒙学识字。如《姓氏歌》《三字经》《古对今》。 (3)事物归类识字。如《操场上》《天气词语》《卫生间》。 (4)看图识字。《春夏秋冬》《夏天事物》。 (5)儿歌识字。如《小青蛙》《动物儿歌》。 (6)趣味活动识字。如《猜字谜》,利用字谜的形式认识合体字和形声字。 (二)关注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1.了解识字规律。 教材编排了一些字理识字的内容。比如,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展示了象形的造字方法,《日月明》展示了会意的造字方法,非常有趣,又可以加深记忆。这样的安排,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 一年级下册主要以呈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主,如《小青蛙》和“包字族”识字,通过“青”“包”与不同形旁的搭配,构成不同意义的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动物儿歌》通过展示各种由虫字旁的字组成

的动物名称,让学生继续体会这一规律;《操场上》编排了一组提手旁的字、一组足字旁的字,也在突显形声字规律;语文园地中还安排了两次“我的发现”,其中,语文园地五安排的字与身体器官有关,语文园地八安排的字与各种动物有关,并且旁边有泡泡提示,反复强调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性。学生会发现,女字旁的字很多与女性有关,提手旁的字很多与手部的动作有关。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会发现汉字是有系统性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规律的,可以成类地认识。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这样的规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识字过程同时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2.学习新偏旁。 新偏旁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教材把每课新学的偏旁在生字条上呈现出来,一课不超过3个。偏旁的构字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偏旁构字能力强,有的偏旁构字能力弱,一年级学习的新偏旁都是构字能力较强的常见偏旁,而且同时是字典中的部首。学习这些偏旁对提高识字效率很有意义。书后附有常用偏旁名称表,列举了本册新学的28个常用偏旁,方便教师教学,方便学生巩固识记。 3.学习音序查字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一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学习音序查字法。这一安排也是前有铺垫,后有巩固。语文园地一中,通过大小写字母对照呈现,让学生学习并熟记大写字母;语文园地二中,通过打乱字母顺序,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连线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大写字母的识记,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语文园地三中,学习音序查字法;语文园地五中,用比赛查字典的方式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任何知识和方法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渗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利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生字,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个识字方法。 4.了解汉字书写规则。 一年级下册教材继续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专门的“书写提示”栏目,每次学习一种汉字笔顺书写规则,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提供凭借。 (三)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材中的每一个“识字加油站”都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各

统编一下语文教科书内容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统编一下语文教科书内容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一年级下册教材是对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继承、延续和发展。总体上说,一年级下册教材和教学有三个基本特点: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难点,以口语交际为基本点,以阅读教学为引渡点。现分述如下: 一、识字教材的设计 一年级下册要学习生字400 个,分散在识字教材、阅读课文和“语文园地”之中。其数量分布如下表: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1)大数量的识字。一年级下册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 400个,包括字的音、义、形三个元素,其难点是字形。(2)提高性的识字。一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是一种更规范性的识字。已有一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经历,一年级下册属于一种提高性的识字教学类型。(3)环境中的识字。一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提倡“大环境识字意识”,在特定的情境、规范的语境、良好的心境中识字。把握好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的以上三个基本出发点,是进行有效识字教学的成功保证。下面提出一些具体的识字教学建议: 1.识字教材。一年级下册共编排了 2 个单元的识字教材,有 8 篇课文,共识生字 93 个。其中,第一个识字单元有课文 4 篇,识生字 44 个。第二个识字单元有课文 4 篇,识生字 49 个。顾名思义,识字教材就是以识字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关于识字单元的编写有三种类型:

(1)词语。如识字课文 1、7。这类识字课文的教学,要求先创设主题情境,后学习词语,最后构建主题词串(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提倡在专题性口语交际(课文 1 的主题是“春夏秋冬”,课文 7 的主题是“操场上”)中学习词语。应该提示的是:一年级下册学习词语,要尽可能以词为单位,少出示独立的汉字。 (2)儿歌。如识字课文 2、3、5、6、8。可见,一下年级的识字教材大多是通过儿歌、对韵歌学习生字。这些识字课文的教学,要求有三:一要多读背课文,在朗读、吟诵、歌唱、背诵中学习课文;二要多认识生字。创设学习汉字的情境,让学生多与生字接触。通过多种样式(听、读、说、记、画、猜、写等),使学生逐步熟悉生字;三要加入多种活动。多用孩子喜欢的语文游戏、操作活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语文学习,以形成活泼、灵动、愉悦的学习氛围。 (3)字谜。如识字课文 4。编排这篇《猜字谜》的识字课文,其教学意义重大。从语文教学价值看,这是一个关于汉字的字谜,为的是学习汉字。它不是一般的生活类、常识类谜语。从学生思维发展看,猜字谜是一种猜测、推理等思维训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从中华文化传承看,汉字的字谜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样式,理应感受和学习。本课的教学可采用以下程序:介绍字谜(包括谜面和谜底)→猜测字谜(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编制字谜(合作性学习和竞赛性学习)。当然,猜字谜要落实到汉字音、义、形的学习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