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血液学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指导老师:实验名称:血液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实验用兔颈动脉采血的方法

2.了解红细胞比容及其测定方法

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血凝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将抗凝血放在特制有刻度的玻璃管(温氏分血管)中,经过离心沉淀,使血细胞线

与血浆分离。红细胞下沉,彼此压紧而又不改变每个血细胞的正常形态。根据玻璃管刻度的读数,可以计算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即红细胞比容。

血液凝固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第Ⅰ阶段是凝血因子FX激活成FXa并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第Ⅱ阶段是凝血酶原(Prothrombin,FⅡ)激活成为凝血酶(thrombin,FⅡa)第Ⅲ阶段是纤维蛋白原(FI)转变成纤维蛋白(filbrin,FIa)

在这三个主要步骤中都需要Ca离子的参与

三、主要仪器设备

大兔一只,兔手术保定台,

烧杯(500ml,50ml),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刀、毛剪、手术剪、止血钳),线动脉套管,动脉夹

温氏分血管,长颈滴管,5毫升试管,离心机,天平,5ml 注射器

试管,试管架,吸管

2%戊巴比妥钠,3.8%柠檬酸钠,肝素,1%氯化钙,5%草酸钾,液体石蜡,带有开叉橡皮管的玻棒等。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手术操作

2%戊巴比妥钠按1ml/kg的剂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实验用兔

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同时准备实验用试管等)

剪去颈部术野的被毛,切开皮肤,找出两侧颈动脉

将颈动脉剥离2厘米左右,然后在颈动脉下面穿两条线。将一侧颈动脉在远心端用线结扎,再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结扎处与动脉夹之间最好不少于 1.5厘米

用眼科剪刀在这段动脉上靠近结扎处1/4的地方,斜向近心方向剪一小口,将动脉套管插入,用线扎好,以免滑脱,待用(需采集血样时打开动脉夹即可)

比容的测定:(1)用配有长注射针的注射器吸取含肝素的抗凝血,然后将注射针插入温氏分血管的底部,缓缓地将滴管内的血液注入分血管内(不得有气泡),使血液正确地装到刻度10处。

(2)离心:将温氏分血管放入离心机中,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30分钟。取出分血管,观察红细胞所占的容积并记录其数值(不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沉积所形成的灰白色薄层)。然后再以3000转速度离心5分钟,如红细胞的容积与上次记录相同,表明红细胞已被压紧,读数即为红细胞的比容(如读数为4. 0,

即表示100毫升血液中,红细胞容积占40毫升)。

影响血凝的物理因素

a 取试管3支,一支管内加少量棉花,一支管内壁涂少许液体石蜡,一支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

b 将以上三支试管分别加入新鲜血液2毫升,每30秒轻轻地倾斜试管一次,分别记录三支试管的凝血时间。

温度对血凝的影响

取试管两支,分别加入新鲜血液2毫升。一管置于常温或37℃水浴中,一管放在低温或冰箱内,记录两支试管的凝血时间。

钙离子对血凝的影响

1.取试管3支,一支放入3.8%柠檬酸钠3滴,一支加入5%草酸钾3滴,一支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与1共用)。然后,再向各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血液,混合后观察并记录血凝情况。

2.将加入柠檬酸钠管和草酸钾管分别再加1%CaCl2 1—2滴后,观察并记录血凝情况。

肝素的作用

取一支试管放肝素8单位,再加入新鲜血液1毫升,摇匀后,观察其结果。

取新鲜血液50毫升,放入烧杯中用带有开叉橡皮管的玻棒搅动,以除去其中的纤维蛋白;将除去纤维蛋白的血液静置之,观察其能否凝固。

五、实验结果与处理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一组实验:从理论教学书中查阅得,兔的血液比容为35~45ml/100ml,实验数据符合理论值

第二组实验对比: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棉花会促进凝血作用,而石蜡削弱了凝

血作用。

1.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了一个粗糙的表面,容易使血小板发生黏

着,聚集,然后方冉生解体,释放许多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子;

另外棉花含有许多负电荷和植物纤维,也能够激活FXII,启

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因此加快了凝血速率

2.石蜡是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黏着,无法发挥凝血作用,

并且石蜡为绝缘体,把试管表面所带负电荷覆盖,不利于FXII

的激活,所以相比正常对照组要慢

第三组实验对比:试验中发现单单草酸钾或者柠檬酸的情况下,血液都未发生

凝血作用,而加入氯化钙后,凝血作用较为迅速。

1.凝血中Ca2+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在是试管中加入了草酸钾以后,

草酸钾与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血液中没有钙离

子,故血液难以发生凝固

2.柠檬酸与钙离子结合则成可溶性络合物,同样可以起到抗凝血作用

第四组实验对比:实验发现37℃下凝血作用较快,而4℃下则很慢,其原因分析如下:

1.血液凝固的过程中有许多蛋白质酶的参与,所以当温度降低的

时候,酶的活性降低,因此放置在冰水中的试管长时间不凝固 2.室温大致低于体内温度,所以将血液放于37℃的时候恰好

到达酶活性最高的状态,因此加速了血液的凝固

第五组实验: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与抗凝血酶III结合,可使抗凝血酶III 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

第六组实验:橡皮管在搅拌过程中,将形成的纤维蛋白收集到橡皮管上,没有纤维蛋白网罗作用的血液无法凝固,同时橡皮管上缠绕上了

白色丝状的物质

实验结论:

1.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主要阶段,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破坏,

血液凝固过程都会终止,血液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纤维蛋白的形成过程

2.血液凝固手接触面、温度、钙离子等理化因素的影响,血液接触面粗糙,能

加速血液凝固,而血液接触面光滑,降低温度则使血凝减慢,此外加肝素等抗凝剂,加草酸钾出去血液中的钙离子等课延缓血液凝固

试验中部分操作失误之处:

1.实验中加入草酸钾溶液后再加入氯化钙,发现血液未发生凝血,经过排查发

现使用的试管在之前使用时使用过肝素,由于未清洗赶紧,可能导致血液无法发生凝结。

2.实验开始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操作幅度过大等原因惊吓到了兔子致使兔

子两次尿液失禁。

在参阅其他实验资料以后还发现有2种其他的采血方法:

1、心脏采血法

将兔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把左侧胸部相当于心脏的部位的被毛剪去,用碘伏、酒精消毒皮肤。实验者用左手触摸左侧第3-4肋间,选择心跳最明显处作穿刺。

一般由胸骨左缘外3mm处将注射针头插入第三肋间隙。穿刺时最好用左手触诊心跳,在触诊的配合下穿刺。

经6-7天后,可以重复进行心脏穿刺术。家兔一次可采取全血量的1/6-1/5。

2、耳缘静脉采血法

穿刺采血法:是家兔最常用的采血方法。具体方法同耳缘静脉注射给药。此法一次可采血5~lOml,可多次重复使用。针头不可连接注射器,直接让血液滴在有抗凝剂的试管内。

切割采血法:当兔耳部血管被充分扩张后,可用刀片割破耳缘静脉,或用注射针刺破耳缘静脉,让血液自然流出。采血穿刺和注射穿刺方向不同。采血穿刺逆血流方向行针,采血量越大,越要靠近根部行针。

个人认为上述两种方法较本实验中的颈动脉采血法的优点在于兔子无需处死,可以多次取血。心脏采血法不容易控制,不能很准确得将针头插入心脏中。

动物生理学血液学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指导老师:实验名称:血液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实验用兔颈动脉采血的方法 2.了解红细胞比容及其测定方法 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血凝的一些因素 装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订 将抗凝血放在特制有刻度的玻璃管(温氏分血管)中,经过离心沉淀,使血细胞线 与血浆分离。红细胞下沉,彼此压紧而又不改变每个血细胞的正常形态。根据玻璃管刻度的读数,可以计算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即红细胞比容。 血液凝固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第Ⅰ阶段是凝血因子FX激活成FXa并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第Ⅱ阶段是凝血酶原(Prothrombin,FⅡ)激活成为凝血酶(thrombin,FⅡa)第Ⅲ阶段是纤维蛋白原(FI)转变成纤维蛋白(filbrin,FIa) 在这三个主要步骤中都需要Ca离子的参与

三、主要仪器设备 大兔一只,兔手术保定台, 烧杯(500ml,50ml),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刀、毛剪、手术剪、止血钳),线动脉套管,动脉夹 温氏分血管,长颈滴管,5毫升试管,离心机,天平,5ml 注射器 试管,试管架,吸管 2%戊巴比妥钠,3.8%柠檬酸钠,肝素,1%氯化钙,5%草酸钾,液体石蜡,带有开叉橡皮管的玻棒等。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手术操作 2%戊巴比妥钠按1ml/kg的剂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实验用兔 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同时准备实验用试管等) 剪去颈部术野的被毛,切开皮肤,找出两侧颈动脉 将颈动脉剥离2厘米左右,然后在颈动脉下面穿两条线。将一侧颈动脉在远心端用线结扎,再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结扎处与动脉夹之间最好不少于 1.5厘米 用眼科剪刀在这段动脉上靠近结扎处1/4的地方,斜向近心方向剪一小口,将动脉套管插入,用线扎好,以免滑脱,待用(需采集血样时打开动脉夹即可) 比容的测定:(1)用配有长注射针的注射器吸取含肝素的抗凝血,然后将注射针插入温氏分血管的底部,缓缓地将滴管内的血液注入分血管内(不得有气泡),使血液正确地装到刻度10处。 (2)离心:将温氏分血管放入离心机中,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30分钟。取出分血管,观察红细胞所占的容积并记录其数值(不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沉积所形成的灰白色薄层)。然后再以3000转速度离心5分钟,如红细胞的容积与上次记录相同,表明红细胞已被压紧,读数即为红细胞的比容(如读数为4. 0,

动物生理学4血液

---------------------------------------------------------------最新资料推荐------------------------------------------------------ 1 / 3 动物生理学4血液 第四章 血液 学习目标 掌握 血浆的组成与生理机能 血细胞生理 血液凝固与抗凝 血型 了解 血液的理化特性 输血 第四章 血液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血液概述; 第二节 血浆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血纤维溶解与抗凝系统; 第五节 血型与输血 第一节 血液概述 一、体液(body fluid )与血液(blood ) 1 、体液进化及其意义 多细胞动物: 单细胞动物直接与环境进行交换,多细胞动物出现细胞外液,最初的细胞外液是由海水形成; 血液循环系统: 细胞外液分化为血浆和组织间隙液,组织间隙液仍然是盐溶液; 淋巴液和脑脊液: 血管内液体溶入了多种蛋白质,出现各种血细胞,形成了血液。 第一节 血液概述 2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体液: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总称,约占机体总重量的60% 。 细胞内液 : 存在于细胞内部的液体,是细胞内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场所。 占人体重约40-45 %(约占体液的62 %)。 细胞外液 (内环境): 组织间隙液、血浆、脑脊液、淋巴液,占人体体重的20-25 %(约

占体液的38 %)。 。 内环境紊乱: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是机体独立生活必要条件。 第一节血液概述体液组成(将体液作为 100 %)第一节血液概述上次课内容回顾 1 、小脑对躯体运动机能调节; 2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技能的调节; 3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 4 、锥体系统与锥体外系统; 5 、自主神经系统的起源与分布; 6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7 、体液与血液(体液、内环境、稳态)。 第一节血液概述 3 、稳态(homeostasis )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着动态平衡。 稳态的维持: 消化道: 营养物质;肺: 补充O 2 和排出CO 2 ;肾和鳃: 排出代谢产物;皮肤: 散失热量;血液: 含有多种缓冲物质。 第一节血液概述 4 、稳态的生理学意义生物化学反应: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养料和运走代谢废物,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生活环境,保证酶促反应正常进行。

动物生理学实验

?麻醉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正确选用麻醉药品、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2、密切观察动物麻醉状态及反应,以便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如麻醉较浅,动物出现挣扎或呼吸急促等,需补充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一次补充药量不宜超过原总用药量的五分之一。 ?4、麻醉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温。 ?5、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实验时间较长或麻醉深度不理想等情况下,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 ?6、实验中注意液体的输入量及排出量,维持体液平衡,防止酸中毒及肺水肿的发生。 实验一血液的组成 [实验原理]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 成。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称为红细胞 压积,又叫红细胞比容。 要求与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哪些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释放因子 实验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常随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因而不利于比 色,但血红蛋白与稀盐酸作用后,能使亚铁血红素变成不易变色的棕色

的高铁血红蛋白,用水稀释后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注意事项] 1.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不可少于10分钟,否则,血红蛋白 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2.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稍多加几滴,随后则不能过快,以 防稀释过头。 3.比色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 响结果。 4.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应注意避免起泡 实验三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 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 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凡上层溶液开始微呈淡红色,而极大部分红细胞下沉,称开始溶血或最小抗力(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凡液体呈均匀红色,管底无红细胞下沉,则称完全溶血或最大抗力(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 第6章:血液

血液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 1.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 A 铁的吸收 B VitB12的吸收 C 雄激素的释放 D 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 【正确答案】 D 2. 用罗马数字Ⅰ-XⅢ表示凝血因子,其中因属于V因子活化而来,从而已经被取 消因子命名的是()× A 因子Ⅵ B 因子Ⅲ C 因子Ⅳ D 因子Ⅴ E 因子XⅢ 【正确答案】 A 3. 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 A 氯离子偏高 B 钙离子偏高 C 钾离子偏高 D 钠离子偏高 【正确答案】 C 4.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注:选项中Na+、Cl-=Na+、Cl-)()× A 各种正离子 B 各种负离子 C Na+和Cl- D 氨基酸和尿素 E 葡萄糖和氨基酸 【正确答案】 C 5. 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注:选项中Na+、K+、Ca2+、Cl-、HCO3-=Na+、 K+、Ca2+、Cl-、HCO3-)()× A Na+ B Ca2+ C K+ D Cl- E HCO3- 【正确答案】 C 6. 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葡萄糖通过哪条途径产生()× A 糖原分解和有氧氧化 B 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 C 糖原分解和无氧氧化 D 糖原异生和磷酸戊糖旁路

E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 【正确答案】 E 7. 成年人骨髓中储存的中性粒细胞约为血液中的()× A 1-5倍 B 10-20倍 C 50-150倍 D 500-1000倍 E 5000-10000倍 【正确答案】 C 8.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失血性贫血 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 D 9. 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含有()× A 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B 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 C 过氧化物酶和溶酶体酶 D 前列腺素E和多集落刺激因子 E 组胺酶,碱性蛋白溶酶体酶 【正确答案】 A 10. 红细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 A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 B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减慢 C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减慢 D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加快 E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正确答案】 A 11. 正常情况下出血时间为()× A 0-0.5min B 1-3min C 5min D 6min E 10min 【正确答案】 B 12.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现象称为血小板()× A 粘附 B 聚集 C 释放 D 凝集 E 激活

动物生理学4血液

动物生理学4血液 动物生理学:血液 血液,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理液体之一,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可以在动物体内循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并参与免疫和凝血等生理过程。本文将对动物血液的组成、功能和生理调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先来看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其中血浆是血液的液体基质,占据血液总体积的55%左右,主要包括水、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等成分。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红细胞负责携氧,白细胞参与免疫和抗炎过程,血小板则主要参与血液凝固的过程。 血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红细胞携带的血红蛋白能与氧气结合,在肺部从气体中将氧气吸收,并在全身循环中将氧气输送至组织和细胞,供其进行有氧呼吸。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也可以被吸收并运输至细胞,供能和合成新的物质。 血液还能够帮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血液循环能够将体温分布到全身,使得机体各部位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同时,血液还可以通过碳酸氢盐体系调节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保持血液pH值的稳定,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此外,血液也参与免疫和凝血过程。白细胞是机体的免疫细胞,

能够识别和攻击入侵的病原体,维护机体免受感染。血小板则可在血液受伤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的流失。凝血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依赖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形成凝血酶,最终使伤口形成坚实的血栓,帮助伤口愈合。 血液的生理调节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例如,当体内发生出血状况时,机体会通过肾上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和其他途径激发血液凝固的过程,起到止血的作用。另外,在高温或剧烈运动等情况下,机体会通过扩张毛细血管调节血液的流通量,以防止体温过高和体力透支。 总结起来,血液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理液体,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它不仅能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机体的基本代谢需要,还能够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参与免疫和凝血过程等。血液的组成和生理调节具有很高的复杂性,为动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对于深入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和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血液在动物体内的循环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液通过心脏的推动,经由动脉和静脉网络流动,不断向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回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这个循环系统保障了身体各部分的供需平衡,维持了整个机体的正常运作。 血液循环通过两个主要的循环系统实现: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的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各个细胞和组织,同时收集并带回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血液经由静脉回流回到右心房,再经由肺循环进入肺部。

生理学实验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9493288.html,/p-33978287536.html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2010-01-07 21:16:05| 分类:医学相关|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生理学实验课题 1.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心音听诊、呼吸通气量测量。 2. 视力、视野、盲点测定、瞳孔对光反射。 3. (血涂片制作)、ABO血型鉴定、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4.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5.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6. 骨骼肌单收缩分析、收缩总和与强直收缩。 7. 蛙类心博的观察与描记。 8. 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9. 蛙类心脏的神经支配。 10.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11.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12. 蛙类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 13.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14.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15. 神经干的动作电位观察、坐骨神经不应期的测定。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规范 1、严格遵守上课纪律,不迟到。 2、实验前要做好预习,并填好预习报告。 3、实验中操作严谨,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4、实验后各组做好清洁卫生,值日生做好公共卫生。 5、实验报告认真完成,并按时上交。 6、实验物品要轻拿轻放,损坏要登记赔偿。 7、垃圾和废品入桶。不乱扔乱丢。 体育学院实验课题 1.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肺通气功能测定。 2. 视力、视野、色盲的测定。 3. ABO血型鉴定、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4.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5.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6. 蛙类心博的观察。 7.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8. 动物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

动物生理学实验 蛙心实验

动物生理学实验蛙心实验 蛙心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蛙心的功能和结构,探究心脏的生理学特征。 实验步骤: 1、制备蛙心。实验开始前要确保蛙被安乐地安乐地处死亡。安乐死后,用注射器将冰冷的人工淋巴液(Ringer液)注入蛙的心室,使心脏充分冲洗,去除余下的血液。 2、将蛙心安置在相应的实验台上。将一个彩色双光子显微镜置于蛙心中,以便观察心脏的各个部分。开始记录实验数据。 3、记录蛙心的心室压力水平。使用一个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放置在蛙心的心室中,并记录下带与不带阻力的压力水平。 4、记录蛙心的DEP变化。使用双光子显微镜来记录心脏的动作电位,以计算蛙心的DEP。 5、记录蛙心的收缩力和舒张性。所有的压力传感器和收缩和舒张力测量仪都可以被用来记录心肌的力量测量。实验者可以通过对每个机器的结果进行比较来检查收缩力与舒张性的变化。 6、记录蛙心的信号传输速率。将两个电极分别接在蛙的心室和心房内,记录信号的传输速率。信号传输速率能够揭示心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速度。 7、分析蛙心每个部位的工作特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蛙心的功能和结构特点,探究心脏的生理学特征。 实验环境安全措施: 1、预先进行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前,应先了解并遵循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 2、使用安全仪器和耗材。需要使用合格的实验器材、试剂和化学药品。避免使用过期或腐化的试剂。 3、使用必要的个人保护装备。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穿戴适当的实验服、实验手套和专业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并配备仿生学的手套和人工呼吸器等急救设备。 总结:

通过蛙心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心脏的生理学特征、功能和结构特点,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独特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人道 主义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蛙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

动物生理学实验研究动物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

动物生理学实验研究动物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和数据分析 动物生理学实验: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1. 引言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理功能和适应性变化的科学。实验研究在动物生理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方法可以获取关于动物器官、系统和机制的有价值的数据。本文将介绍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常用方法和数据分析。 2. 动物实验的伦理和法规 动物实验在进行前必须符合伦理和法规的规定。研究者应该遵循动物保护和福利的原则,确保动物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获取正当的实验数据。此外,研究者还需要获得实验动物的合法使用许可,确保实验过程符合法规的要求和标准。 3.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对于动物生理学实验至关重要,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实验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研究目的和假设: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确保实验设计方向的一致性。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研究需要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实验数据来评估实验效果。

c) 样本大小和随机分组: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样本大小,并进行随机分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效力。 d) 实验环境和条件:确保实验环境和条件的一致性,避免外界因 素的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实施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关键步骤。根据研究的具体目 的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但不 限于: a) 生理参数测量:如体温、心率、呼吸率等生理参数的测量可以 通过体内或体外传感器来实现。 b) 组织采集和标本处理:通过手术或无创方法采集动物组织样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并进行标本处理以获取所需的生理指标。 c) 药物实验:通过给动物注射不同药物或植入药物供给器来研究 药物对动物生理反应的影响。 d) 神经生理学实验:通过记录神经元活动、电信号或脑电图等方 式来研究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5.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统计处理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实验结果的规律和关联性。常用的数据分析 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探究

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探究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内部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 关系的分支学科。它旨在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 的方式进行探究。本文将从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探究两个方 面展开叙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 1. 细胞生理学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部发生的各种反应决定着生物体的 正常功能。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内物质的代谢过程、能量的转化等基 本原理,为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基础。 2. 神经生理学 神经系统是控制机体内部各个器官和组织相互协调的关键。神经生 理学研究神经元的组织结构、传递信号的方式以及神经系统对外界刺 激的感知和反应机制,通过揭示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更好地理解动 物的行为和运动能力。 3. 循环生理学 循环系统负责将血液和养分输送到整个机体,维持物质代谢的平衡。循环生理学研究心血管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探索血液的循环机制以及 心脏、血管等器官对血液循环的调控作用。 4. 呼吸生理学

呼吸系统负责机体的气体交换和氧供应。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器官 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机制,以及机体如 何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气体交换。 5. 消化生理学 消化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生理学研 究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分解和吸收过程,揭示胃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作 用机制,以及消化系统对食物成分的利用和排出的调控机制。 二、动物生理学的实验探究 1. 实验设备和技术 动物生理学的实验通常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和技术,例如生理记 录仪、显微镜、离心机等。实验人员需要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原理和 使用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动物模型的选择 在动物生理学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人 员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选择与人类生理相似的动物来进行实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3. 生理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动物的生理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例如,通过 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来评估动物的生理状态,或使用电 生理技术研究神经元的活动和传导。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21640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 课程属性:必修实验属性:独立设课 开课学期:3学时:24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学分:1.0 开课部门:生科院考核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课程简介: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动物的器官、系统为中心向细胞、分子水平及整体、环境水平延伸,并向相关学科渗透,是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动物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宽厚的基础理论。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动物体温的测定

机体各部存在着温度差异,体表温度一般较体内温度低。健康动物体表各部皮肤的温度也有差异,皮肤温度主要取决于局部的血液供给情况,以及皮肤的裸漏程度、被毛的厚度等。皮肤温度还与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环境温度不仅能直接影响皮肤的散热,而且还可通过刺激皮肤的温度感受器,反射性地改变皮肤血管的口径和影响竖毛肌的舒缩,从而增加或减少体热的散失 2、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动物的体温状况及影响体温的因素 (2)熟悉各种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3)掌握动物体温的测定方法 实验项目2:胃肠运动的观察 1、教学内容 观察相对正常情况下胃肠运动的形式,注意胃肠的蠕动、逆蠕动和紧张性收缩,以及小肠的分节运动等用连续电脉冲作用于膈下迷走神经1~3分钟,观察胃肠运动的改变。用连续电脉冲刺激内脏,观察胃肠运动的改变。耳廓外缘静脉注射肾上腺0.5毫升,观察胃肠运动的变化。将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分别滴在小肠上,观察小肠运动的有何变化? 2、教学目标 (1)了解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胃肠运动的调节 (2)熟悉观察胃肠道各种形式的运动 (3)掌握各种胃肠运动形式的机理 实验项目3:生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1、教学内容 学习使用常规手术器械,了解常用的生理学实验动物的种类,动物捉拿和保定方法及注射给药、麻醉、采血、插气管及肌肉血管及神经的分离操作,认识PClab、听诊器等常用生理仪器的认识。 (1)了解实验动物种类 (2)熟悉手术器械使用 (3)掌握注射、麻醉、插管等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项目4:血红蛋白的的测定 1、教学内容 血红蛋白的颜色常与氧的结合量多少有关。但当用一定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时,可使其转变为稳定、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而且颜色与血红蛋白(或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可与标准色进行对比,求出血红蛋白的浓度,即每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1)。 (1)了解血红蛋白剂的组成及使用方法 (2)熟悉血红蛋白含量的计算方法 (3)掌握比色法测定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 实验项目5: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动物生理学-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1、正常心搏曲线 2、滴加0.65%NaCl溶液 3、滴加2%CaCl2溶液2滴 4、滴加1%KCl溶液 5、滴加0.01%Adr溶液 6、滴加0.01%Ach溶液

二、分析与讨论 1、正常心搏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组牛蛙心跳比较微弱,再结合本组牛蛙心脏外表上有不规则小黑斑这一点,可推断出这只牛蛙可能患有心脏疾病。 2、滴加0.65%NaCl溶液 滴加0.65%NaCl溶液后,心跳减弱,这是由于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时,灌注液中缺乏Ca2+,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期内流Ca2+减少,细胞质Ca2+浓度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 3、滴加2%CaCl2溶液2滴 加入CaCl2后,心跳略微增强。细胞外Ca2+在细胞膜上对Na+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Ca2+浓度增高时,Na+内流受抑制,细胞0期除极速度与幅度减小,使兴奋性及传导性均降低。Ca2+浓度增高使Ca2+内流增多,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4、滴加1%KCl溶液 滴加1%KCl后,曲线的频率逐渐减小,愈来愈疏,幅度也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当细胞K+浓度增高时,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使进入细胞内Ca2+减少,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所以心搏曲线振幅减小。 5、滴加0.01%Adr溶液 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描记的心搏曲线幅度明显增大。其作用机理是,肾上腺素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Ca2+通透性,导致肌浆中Ca2+浓度增高,使心肌收缩增强。另外,肾上腺素还有降低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促使肌钙蛋白对Ca2+的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浆网膜摄取Ca2+的速度,刺激Na+与Ca2+交换,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Ca2+的作用加速,这样,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整个舒张过程明显增强。 6、滴加0.01%Ach溶液 滴加乙酰胆碱后,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其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Ca2+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 7、加2滴0.01%阿托品和0.01%Ach 与只加乙酰胆碱相比,加了阿托品后再加乙酰胆碱的牛蛙心脏跳动无明显变化。因为阿托品能与心肌细胞膜的M胆碱受体结合,妨碍乙酰胆碱与其结合,从而起抗胆碱作用,但由于心脏本身的缘故使每次收缩的时间增加了。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该牛蛙的心脏时不时的会停止跳动,影响实验结果。

畜禽血制品加入氯化钙原理

畜禽血制品加入氯化钙原理 畜禽血凝固的概念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现象,称为血液凝固,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正常为2~8min 。 凝血过程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a 、Ca2+、V 、PF3)、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畜禽血制品凝固如下图: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ⅫⅫa Ⅸ Ⅺa Ⅺ Ⅹ Ⅹa Ⅴa Ca 2+PL 组织损伤 Ⅱ ⅩⅡa Ⅰ 胶原、玻璃、异物 Ⅲ ⅦCa 2+PL Ⅸa Ⅷa Ca 2+PL 二、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一、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三、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三个阶段 两条途径 Ⅰa 在我们自然界畜禽血凝固原理如下:血液中有游离的钙离子将凝血酶原进行激活使血液中的凝血酶释放出来,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从而达到血液凝固。 在目前的畜禽血血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畜禽血的收集过程加入柠檬酸钠,由于柠檬酸钠与血液中游离钙离子进行结合形成比较稳定的柠檬酸钙。由于血液中缺乏游离的钙离子,致使凝血酶原不能被激活,从而达到延长畜禽血的凝固时间。

畜禽血制品进行灌装时由于血液中不能快速进行凝固,造成封口后畜禽血不易脱去包装盒,因此要求通过外部对畜禽血中加入游离的钙离子促使凝血酶原进行激活,造成畜禽血凝固的目的。 注:本文参考北京大学陈守良编写的《动物生理学》第十一章血液的机能

鸭血添加氯化钙实验报告 目的:确定在鸭血中添加氯化钙溶液的含量 实验方法:使用1:150的氯化钙水溶液分别加入不同重量的氯化钙水溶液,观察鸭血的凝固效果及鸭血颜色变化。 实验人员:许继存付娜任红星陈璐璐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10日上午9:00 实验地点:一分厂鸭血车间 实验过程: 一、在容积一样的鸭血盒中分别加入0克、10克、15克、20克、25克、30克1:150的氯化钙水溶液。 图 1 图1分别为每盒鸭血添加氯化钙溶液量:0克、10克、15克、20克、25克、30克。

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三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

实验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 一、目的 要紧通过检测哺乳动物骨髓细胞中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显现率,间接反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发生率的高低,从而判定受试动物是不是具有致突变作用。要紧用于测试干扰细胞有丝割裂的物质。 二、原理 微核实验是用于染色体损伤和干扰细胞有丝割裂的化学毒物的快速检测方式。微核是指存在于细胞中主核之外的一种颗粒,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呈圆形或杏仁状,其染色与细胞核一致,在间期细胞中能够显现一个或多个。一样以为微核是细胞内染色体断裂或纺缍丝受阻碍而在细胞有丝割裂后期滞留在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因此微核实验能检测化学毒物或物理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 微核能够出此刻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相区别。红细胞在成熟之前最后一次分离后数小时可将主核排出.而仍保留微核于PCE细胞中,因此通常计数PCE细胞中的微核。 三、器材与试剂 器材 手术刀、手术剪、无齿镊、小型弯止血钳、干净纱布、带橡皮头吸管、台式离心机、刻度离心管、晾片架、电吹风机、玻璃染色缸、2ml注射器及针头、载玻片及推片、按时钟、带油镜头显微镜、细胞计数器。 (二)试剂 甲醇(分析纯)、甘油(分析纯)、小牛血清、生理盐水。 1.吉姆萨(Giemsa)贮备液取Giemsa染料1g,甘油66ml,甲醇60ml, 先将染料置于研钵内,加入小量甘油混合研细,再分次倾人剩余的甘油继续研磨,然后转移至烧杯内,盖上玻璃表面皿,置60℃水浴2h,掏出待冷却后加入甲醇,混合静置2周后,过滤于棕色瓶内,寄存阴凉处。该贮备液寄存的时刻越长,染色成效越好。临历时用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为10%的应用液。2.磷酸盐缓冲液 (1)甲液——1/15mol/L磷酸氢二钠(Na2HP04) 称取无水Na2HPO4溶于l000ml蒸馏水;含 二、7和12份结晶水时,那么别离称取、和。 (2)乙液——1/15mol/L磷酸二氢钾(KH2PO4)溶于1000ml蒸馏水。称取KH2PO4 为配制吉姆萨染液和吖啶橙染液,需配制3种磷酸盐缓冲液:①磷酸缓冲液,取甲液20ml 和乙液80ml混和即可;②磷酸缓冲液,取甲液30ml和乙液70ml混和即可;③磷酸缓冲液,取甲液和乙液混和即可。 各类pH的磷酸缓冲液配成后,可用pH计加以校准,调剂至所需的pH。 3.吖啶橙染液 (1)吖啶橙染液以%吖啶橙水溶液作为贮备液。称取吖啶橙溶于100ml蒸馏水中。置褐色瓶内,在4下可保留数周。 (2)吖啶橙工作液以0,24mmol/L吖啶橙磷酸缓冲液作为工作液,临历时配制。取2份%

动物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研究《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以案说教】动物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研究——《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 学时:48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 授课对象:三年级水产类专业本科生 1.案例主题 动物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研究 2.结合章节 第一讲绪论之“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3.案例意义 通过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威廉·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和心脏的功能,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的科学故事,展现哈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用实验证明猜想,并开启了实验生理学的新纪元,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并用科学事实去验证。 4.案例描述

血液循环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医学实践和动物实验观察积累的结果。古希腊的医生们因为在解剖尸体时,动脉中的血液都流入静脉,动脉是空的,因此认为动脉内充满着由肺进入的空气。二世纪罗马医生盖伦(Claudius Galen,公元129-199)在解剖活动物时,先将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再剪破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从而纠正了古希腊传下来的错误看法;同时他认为,血液是由消化道吸收食物,经门静脉运送到肝脏,由肝脏转变为血液。血液由腔静脉进入右心室,其中一部分通过心室中隔膜上的无数小孔进入左心室,与血液混合,通过热作用获得流向身体各处的动力,使身体各部分能执行生命机能;然后再退回心室。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中,如同涨潮和退潮,这就是几乎统治西方医学近1500年之久的“盖伦血液潮汐理论”。 16世纪比利时解剖学家唯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认真地从事尸体解剖,指出在心室中隔上并没有小孔,纠正了许多错误说法,奠定了近代解剖学基础,也促进了近代生理学的诞生。1553年,西班牙神经学家 Michael Servetus(1511-1553)再次否定了盖伦的错误理论,提出血液从右心室经过肺到左心室的看法,首次提出肺循环的概念。意大利博物学家、医生 Caesalpinus(1519-1603)提出有别于盖伦理论的看法,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排放到动脉(包括肺动脉),而心脏舒张时血液则从静脉回到心脏,提出了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概念。作为盖伦理论的崇拜者、解剖学家 Fabricius(1537-1619)发现了静脉中的瓣膜结构,认为瓣膜可以对血流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这对血液循环学的建立是一重大进步。 英国学者威廉·哈维(William Harey)不受前人思想的约束,致力于在动物身上用活体解剖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血液循环。他证明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汇总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 09 生物技术 摘要:血液在体内承担着物质运输、免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比较不同动物的血液组成和血细胞的差异,对了了解血液的功能以及不同动物体的特征有重要意义。制作血涂片用于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计算分别得到红细胞、白细胞数目。 关键字: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计数血涂片 第一章前言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运输、缓冲、防御等功能。比较不同动物的血液组成和血细胞的差异,对了了解血液的功能以及不同动物体的特征有重要意义。 动物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目与动物的进化和生态适应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红细胞的数目越多,而体积越小,同时血细胞也高度分化;白细胞体积(除鱼类)比红细胞大,但比重却比红细胞小。白细胞按其组成又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白细胞数目波动较大。 通过观察不同脊椎动物的血涂片,并在镜下计数,即可初步观察到不同脊椎动物血细胞形态变化即数目变化。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 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2.1.1 材料

鲤鱼、牛蛙、家鸽、家兔、小白鼠血液样品,洁净载玻片,毛吸管,瑞氏染液,蜡笔 2.1.2方法 取末血样少量置于玻片的一端,左手 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 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 散开,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30-45度平稳 地向前移动,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 待干后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以防染液 溢出。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 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固定 0.5-1.0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 馏水。与染料混匀染色5-10分钟。当液 面浮现一层金黄色金属状物质,表示染液 起了作用。用蒸馏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 后,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红细胞 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颗粒白细胞 嗜中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白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1-2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微米。 淋巴细胞 胞质少,常为围绕细胞核的一薄层,其中无颗粒细胞核是肾形或马 蹄形,染成蓝紫色。 血小板 血小板体形甚小,形态不规则,染淡蓝色,内含紫色颗粒,无核,常聚集成团。

动物生理学试验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刖百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从发展上看,它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归功于17世纪英国著名医生威廉•哈维(Willian Harvey)。哈维采用活体解剖法和动物实验法在多种动物体上进行研究,并在人体上进行观察,才得出血液循环的正确结论,并于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这标志着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所以,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的。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生理学实验对生理学创立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国内外生理学家无不重视生理学实验,因为一个只能记忆生理学概念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可能对实验性学科做出贡献的。 一、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生理学常用仪器、器械的使用,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中的主要基本理论。 2.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提高对实验中各种生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在科学工作中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 4.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5. 了解生理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作初步尝试。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课程学习和知能掌握中具有重要作用。动物生理学实验独立设课能强化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培养目标的落实。教程所列实验项目为学生操作或教师示范的选择内容,对不同专业可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际行课时,课程结构中的实验概述、基本操作、综合实验和录像示教内容宜混合编排、有机组合,一次实验可安排一个或多个项目,甚至跨章的综合性内容。实验设计在课程进程中间布置、课程末尾答辩。实验课成绩评定强调全面性与全程性,包括每次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自行设计实验和期末考核。期末考核由口试、准备器具和操作组成。 二.生理学实验课的要求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因此,实验课教师必须坚持预试、认真备课、熟悉课堂理论。在此前提下,严格要求学生,凡参加实验课的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前必须复习有关理论,以提高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效率。并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 2.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基本原理以及简要的操作步骤,没有预习的同学一经发现,停止实验,以免因学生准备不足,浪费实验材料,造成实验动物无价值的牺牲。 3.爱惜实验器材,爱护实验动物。 4.保持安静,坚持独立思考,忠实记录。 5.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学会讨论分析实验生理现象。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 目的要求 1.1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2了解生理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 实验器材 手术器械、刺激器、四通道生理记录仪、换能器等。 3.实验内容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 2、生理仪器: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 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报告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教案 动物生理学研究性实验的程序与基本要求 《动物生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而且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理论都来自科学实验结果。因此,在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动物生理学》理论的学习和一定的实验基本技术操作训练与经典性实验实践之后,进一步进行有关的《动物生理学》研究性实验的基本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实验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在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综合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撰写研究性论文使学生学会用逻辑性语言表达研究结果的能力;为今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一实验技术与实验仪器 一、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并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实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方法,以与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实验课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能学科实验方法的更新和发展方向,启发学生在机能学科实验研究中的创新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习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要求 1.做好实验前理论与操作准备 (1)熟悉相关理论知识,以明确相关实验的设计目的、实验原理以与正确的实验结果。 (2)预习实验教材中拟进行的实验容,掌握实验目的与原理,了解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 2.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 (1)实验中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小组各成员合理分工并密切合作,

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 (2)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主动联系理论思考、分析实验结果和各种实验现象。认真总结实验成败原因。培养实事的科学作风。 (3)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均应完整记录。整理分析其结果后书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结果的记录方法与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实验结果表示方法 (1)图形表示法:实验结果如以图形记录在实验仪器上的,可通过输出设备打印,再附在实验报告上。如神经肌肉的电活动记录,心肌、肠肌收缩曲线,血压曲线等。某些数据亦可经统计学处理后做成图形表示。如不同血药浓度与相应时间的对应关系,此时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描记出药时曲线图形。 (2)数据表示法:实验结果以测定数据记录的,也可以统计数据表格形式表示, 如:各组动物不同情况下的血液、体液电解质浓度,PC0 2、P0 2 等数据。 2.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在实验报告封页上应写上、学号、年级、班次和实验组别。字迹清楚,工整。按格式要求逐一书写 (1)实验题目:一般将实验题目放在实验报告纸的第一行或第一行正中。(2)实验目的:字数不宜繁多。一般用1~2句话阐明实验所要证实的论点或要研究的容即可。 (3)实验方法:应注明实验动物名称,麻醉方法。其余实验操作如实验仪器、实验药物或试剂、实验步骤与过程等,可用“按XX章XX实验项下的实验方法进行”等字样表示。 (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真实、完整地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表示出来。如因操作失误或实验动物发生意外未能完成所需观察的实验结果,应在实验报告中如实说明。 (5)讨论和结论:讨论应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宜简明扼要。主要是分析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和现象,如为预期结果,应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其作用、作用机制的阐述。如未达预期结果,应找出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 结论放在实验讨论后,作为结尾完成。结论应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在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结果的论点或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