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特大桥高墩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阿蓬江特大桥高墩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阿蓬江特大桥高墩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阿蓬江特大桥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一、概述

阿蓬江特大桥是为左右分离式桥,其中主桥采用变截面预应力连续钢构箱梁,两岸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钢构。本桥主桥墩最高95m。主桥墩墩身形式为双肢变截面矩形空心高墩;墩顶尺寸为350×750cm,壁厚均为70cm。墩身除配备必要的护面钢筋和纵向主筋外,在四角部分另外配有断面劲性钢骨架,骨架为四肢角钢组焊而成的桁架结构,签于墩身重心偏高、柔度较大,底支撑面积相对较小;在施工中,受日照温差、大气对流、机械振动及荷载偏心等影响,容易造成轴线的弯曲和摇摆,直接影响墩身轴心施工精度。因此对超过60米的高墩,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上述因素对施工测量的干扰。为此对阿蓬江特大桥高墩施工测量控制作专门的技术报告。

二、影响施工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1、日照温差

日照温差造成墩身整体向背荫面弯曲。同时,有研究表明,对于空心薄壁墩而言,升、降温还会造成内外壁的环向应力差值,直接威胁墩身本身安全。

附:日照温差引起的偏离统计

2、大气对流

由于高墩施工地处跨越阿蓬江河谷,属“V”型狭谷,风力强劲。墩身会在风力作用下发生摆动,这种摆动,不仅有顺风相应,还有横风向相应。假如阵风的频率恰巧与墩身自振频率接近时,会发生共振。威胁到墩身安全。同时,摆动的墩身对于高精度的测量本身就造成一定的干扰。

3、施工偏心荷载

假如墩身断面上某方向的施工荷载长期对墩身保持偏心力矩,则当施工完毕,荷载撤除后,墩身轴线势必会回应这种撤除而发生弯曲偏移。

三、主要采取的对策

1、应对日照温差的对策

对于墩身因日照温差而发生的变形,一方面,我们通过设置墩身通风口,加强内外对流降低温差加以解决,同时,设计上增加环向构造钢筋,布设防裂钢筋网片,以控制温度应力和裂缝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墩身采取养护液养护,墩顶设置喷水系统,使日照时间长的墩身混凝土表面形成水幕,降低日照升温

加以改善。同时,针对施工控制测量,选取早晨光线明亮,同时日照时间不长的特定时刻进行。

2、应对大气对流影响的对策

首先,墩身上的施工设备,主要是模板、爬架、脚手平台。均应按照实际地貌、风压进行抗风验算。其次,必要时,可以通过增加临时抗风装置来抵抗风力。例如模板和平台等都设置抗风柱,与已成墩身刚性联结,将设备上的风载有效传递到已成墩身混凝土上。最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密切于当地气象水文站进行联络。及时掌握未来天气状况,对于超过4级以上大风天气,采取停工措施。

其次,施工测量,在风速<4m/s情况下进行。

3、选取刚度大、稳定性能良好的作业设备

施工中,对于模板、平台等设备,优先挑选刚度大、稳定性能好的。同时,加强对施工临时荷载的调配,避免长时间、大吨位的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暂时不用的机具、钢筋,应及时撤运下来。

本桥墩身模板采用钢模板(5mm)。结构形式为型钢焊制的正交异性板。在高度上划分为2.25×3m三层组成。每一循环浇注高度不大于6.75m,模板的拆装施工采取对称作业,保持墩身两侧菏载的平衡。

爬架悬臂爬模,重量轻,稳定性能好。

4、应对施工偏心荷载

施工过程中采取荷载对称布置,多余部分移弃,作业过程也采取对称施工,如模板对称拆装、爬架对称提升等。

四、高墩控制测量

采用分层投点测量,控制精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墩身本身轴线精度控制,二是前后浇注的混凝土相互的交接。

对于墩身轴线的控制,除了上述几点对策外,阿蓬江特大桥高墩施工因受施工干扰及场地的限制等不确定因素,测量控制主要从轴线控制、高程控制、墩身倾斜控制及沉降控制进行,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其中一种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为辅互相结合。

1、轴线的控制

1)方法一:方向交会法

方向交会法是测设桥墩位置的常用方法,如图一(DA、CA为基线):

计算式为:

αi = arctan[d i·sinθ1 /(D1 -d i·cosθ1 )]

图一

βi = arctan[d i·sinθ2 /(D2 -di·cosθ2 )]

为了检核α

i 、β

i

,参考求算α

i

、β

i

的方法计算ψ

i

、φ

i

:φi= arctan[D1·sinθ 1 /(d i -D1 ·cosθ 1 )]

ψi= arctan[D

2

·sinθ

2

/(di -D

2

·cosθ

2

)]

计算检核式为:

αi+φi+θ1= 180°

βi+ψi+θ2= 180°

施测过程为:

在A、C、D点分别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A 点标出桥轴线AB方向,在C、D点分别后视A 点,然后分别测设αi、βi角,此时三条线通常构成一个视误三角形,而不是一点。若视误三角形在桥轴线上的边长不大于规定数值(墩底2.5cm, 墩顶1.5cm),则取C、D点两测设方向交点在桥轴线上的投影点作为放样的墩位中心。

方向交会的精度与交会角(方向线CP与方向线DP之间的夹角)有关,交会角在90°~110°之间,交会精度最高。在选择基线和布网时尽可能使交会角在80°~130°之间,但不能小于30°或大于150°。

在交会出如图二所示的1~4点、1′~4′点后,在这三个控制点中选取观测时竖直角较小的一点架设全站仪,2测回精确测定控制点至放样点的距离。然后运用公式(1-1-1)将距离改正到桥面平均高程面H=660m上,将改化之后的距离与理论值相比较,如果较差小于1cm则认为交会点合格;否则应重测。

D=S[1+(660-Hm)]/637100 (1-1-1)

式中,S——实测距离;

D——经坐改正之后的距离;

Hm——设站点和放样点间的平均高程。

其中:

1、点1、3(点1'、3')为桥墩中心横轴线的放样点,

2、点2、4(点2'、4')为桥墩中心纵轴线的放样点,

3、点、(点、)为桥墩中心横轴线的控制点,

4、点、(点、)为桥墩中心纵轴线的控制点,

5、点、、(、、)同时作为主梁沉陷观测的水准基点,

6、点、同时作为向上传递高程的水准基点。

(图二)

2)方法二:铅直法

该法具体操作过程:在桥墩的非收坡面即横桥向的内侧建立如图二、三所示的两个基准点,在横隔梁的相应位置预留两个10~15 cm的预留孔;在无系梁的桥墩则在50m 高度处在桥墩相应位置锚固两个接收装置。在基准点B、D’上同时安置两台铅直仪,将基准点传递至固定在预留孔的接收装置上,然后将铅直仪安置在新投点上,在需要投点的相应高度上锚固接收装置接收投点,通过固定的尺寸关系用先钢尺确定2、4’点,然后这条基准线确定剩下的点。

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以动测动”的方法,在高墩下部施工时应加强观测,及时修正系梁上基准点的位置,应用方法一进行检核,实现分段纠偏,消除累计误差。

2、高程控制

1)方法一:水准传递的方法

高程基准的传递,常采用鉴定过的钢尺传递。传递时须同时设置两台水准仪,两根水准尺,一把钢尺。将钢尺悬挂在固定架上,零点端在下,下挂一与钢尺检定时同垂的重锤。

下水准仪1,在起始水准点上的水准尺3上读数得a,在钢尺上读取r

1

,上

水准仪2同时在钢尺上读取r

2

,在待定水准点上的水准尺4上读取b,并同时测定温度,则待定点的高程可用下式计算:

H B″=H

B

+a+〔﹙r

2

- r

1

〕+⊿l

t

+⊿l〕-b (2-1-1)

式中,⊿l

t

为温度改正;

⊿l为钢尺的检定改正数。

因钢尺一般水平悬空检定,在传递高程时钢尺垂挂,故此时除钢尺长改正⊿

(图二)l′外,还需加入垂曲改正⊿l1和由钢尺的自重而产生的伸长改

正⊿l

2

⊿l=⊿l′+⊿l

1+⊿l

2

⊿l

1=Q2L/24P2⊿l

2

=γ/E·l2/2

式中。L为钢尺总长;

Q为检定时的拉力;

γ为钢的比重;

E为钢的弹性模量。

为检核,后视尺3应分别立于上、下、南、北的4个水准点,钢尺应变换三次高度,再取均值作最后结果。

2)方法二: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主要有两种方法,同时对向观测法及中间法。结合本桥施工测量的实际,要实现对向观测是很困难的,而本桥四周的地形采用中间法是比较适合的,中间法可以有效消弱大气垂直折光对成果的影响,而且不必量取仪器高。当使用铝合金对中杆对中时,也无需要量取棱镜中心点高度,这都有利于提高精度及减少工作量。

中间法又称三角水准测量,它是把仪器置于两测点之间(图三),按下式计算两点间高差:

h AP =(d

2

·sinα

2

-d

1

·sinα

1

)+(1-K)/2R(D

2

2-D

1

2)+(v

1

-v

2

)(2-2-1)

式中:α——观测的竖直角;

v——觇标高;

d——两测点间的斜距;

D——两测点间的水平距离;

R——地球半径;

K——折光系数,采用0.13~0.14。

α1α2

(图三)

具体的做法是,在测点与水准点之间合适的位置(尽量取D1≈D2)设站,用直径10㎜的钢条焊成“丰”字形觇标,三根横条间隔15㎝~20㎝。再把觇标焊在事先选定的墩身钢筋上,作为观测竖角的观测点。觇标间距用钢尺丈量,

精确至毫米。竖直角最小读数为2″以下的经纬仪分别观测前后觇标的竖直角。至少观测6个测回。高差用式(2-2-1)计算。 3、 倾斜观测

测定高墩倾斜的方法中最简单的是悬吊垂线的方法,根据其偏差值可直接确定高墩的倾斜,但是由于在高墩上面无法固定悬吊垂线的钢丝,因此对于高墩,通常采用经纬仪投影、测水平角的方法或用光学垂准、激光铅直的方法来测定它们的倾斜。

(4)(3)(2)(1)

测站1

图(一)

(b )

(a )

α

图四

原理如图四,根据建筑物的设计,A 点与B 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当建筑物

发生倾斜时,则A 点对B 点移动了某一数值a ,则该建筑物的倾斜为

h

a

tg i ==α (3-1-1)

其中h 为建筑物的高度。对于a 值而言, 先在高墩上设置明显标志A ',然后用经纬仪将其投影到B 点的水平面上而量得。投影时经纬仪要在固定测站上很

好地对中,并严格整平,用盘左、盘右两个度盘位置往下投影,取其中点,并量取中点与B 点在视线垂直方向的偏离值a 1;再将经纬仪移移动到与原观测方向约90°的方向上,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与视线垂直方向的a 2值。然后用矢量相加的方法,即可求得该高墩的偏歪值a ,如图(四)所示。

亦可用测量水平角的方法来测定倾斜。图五是这种方法测定高墩倾斜的示意图(图示为横桥向示意图)。离高墩150~200m 远,在互相垂直方向很好地标定的两个固定标志作为测站。在高墩上标出观测用的标志点1、2、3和4,同时选择通视良好的远方固定点M 1和M 2。然后从测站1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1)、(2)、(3)和(4),知道测站1至高墩中心的距离,根据a 与b 的方向差和高墩本身的尺寸关系,可计算偏歪分量a 1。同样在测站2上观测水平角(5)、(6)、(7)和(8),根据同样的计算原理,得到另一偏歪分量a 2。用矢量相加的方法求得上部相对于底部的偏歪值a (还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计算高墩上部相对于基础底座的偏歪值A=a (h 1+h 2)/h 1)。利用公式( 3-1-1 )即可计算出双肢墩的倾斜度。

(8)

(7)

(6)

(5)

(b)

测站2

(4)

(3)

(2)

1)

测站1

图五

4、沉陷观测

根据实际地形本桥主墩沉陷观测主要采用陆地精密几何水准测量。精度采用三等水准测量、使用N3水准仪、精度采用三等水准测量。

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定期观测点图二所示的A,A’、B’、C’、C、D,求得这些点的绝对(或相对)高程的沉降量。

墩身模板的定位衔接是控制前后浇注混凝土共轴性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墩身平面几何尺寸控制的主要措施。施工中,利用最接近作业面的测量平台

向作业面设置铅垂线,指导模板的安装和定位。立摸标高的传递依靠经检定的

钢尺,配合经纬仪进行。

具体到本工程的实施,其测量工艺如下:

1、首先放出墩位十字线,做好劲性骨架,将墩身预埋钢筋准确定位并确保

施工过程中墩身钢筋不位移。

2、第一次立模时,采用平面坐标法(与控制点联测)准确放出模板四个控

制点的平面位置,采用三角高程法测放出模板顶面标高,然后在已安装好的模

板上口精确测定各角点的坐标,根据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值对模板进行调整直

到满足要求为止。

3、其后每次立模均与第一次一样测量放样

4、平面位置控制:采用全站仪,利用控制点和极坐标法来控制模板位置,

从而控制墩身平面位置。测量时线观测大气压表、温度计读数,输入全站仪进

行自动改正。

5、高程控制:运用三角高程法,精确测定模板上口各角点的高程,使之在一个水平面上,在运用三角高程法测量时,要尽量运用对向观测,在无法使用对向观测时则要使用中间法进行观测以消除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的影响;在墩顶施工完毕之后则需要在墩顶设置水准点,运用对向观测法精确测定该点高程以控制下一阶段施工。

6、测量时间固定,挑选温度、风速小的时段进行。

晚上墩周围温度相对稳定,温差造成墩身整体向背荫面弯曲很小,故选择每天早上日出前后无风的天气进行测量。

五、主梁线性控制

1、施工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我们在控制中采用主动控制理论的方法,所谓主动控制理论就是在准确的结构分析和充分的实验基础之上,同时采用先进的测试方法,事先确定施工控制参数并加强施工管理来达到施工控制的目的。

由于悬臂施工是一个动态系统,这就决定了施工控制是一个不断测量、分析对比、识别修正的循环过程。在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中,下一梁段混凝土是通过预应力筋与前面的梁段来连接的,使已浇筑梁段混凝土浇筑完后几乎不能调整,所以在控制中必须确定好下段混凝土的立模标高,因此控制的具体措施是以标高控制为主,应力、温度测试为辅,以确保成桥线形和受力与设计相吻合。

2、主梁的线形控制

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主梁悬臂施工中,通过在每一个现浇梁段前端设置标高观测点,测试各施工阶段主梁的标高变化,同时检测桥墩的沉降。根据施工阶段检测数据及施工控制分析结果,适时调整主梁立模标高,使得桥梁建成后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阿蓬江特大桥整个施工过程分为墩柱浇筑、主梁悬臂浇筑、梁体合拢(先边跨,后中跨)3个阶段。其中,主梁各节段悬臂施工又细分为挂篮移动、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等工序,初步的计算分析主要根据设计图纸对结构整体应力验算和主梁线形理想状态分析。

(1)立模预拱度

正确的设置立模预拱度对于主梁线形控制十分重要。立模预拱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成桥后期挠度;

②二期恒载挠度;

③l/2活载挠度;

④自重及预应力产生的挠度;

⑤挂篮等施工机具及其他施工临时荷载等产生的挠度;

⑥挂篮弹性变形产生的挠度;

在阿蓬江特大桥主梁的线形控制中,①项主要以经验值考虑,其余各项则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在各节段施工中,时实考虑②、④、

⑤、⑥项实际施工与理论的偏差,并在立模预拱度中加以修正。立模预拱度按下式计算:

立模预拱度=①+②+③+④+⑤+⑥ (2) 几何测量 主梁标高观测

主梁标高观测是为了反映各节段施工完成前后或某一特定时段内主梁的实际线形情况,为了大桥主梁线形控制的需要。须在主梁各悬臂节段设置固定的标高控制观测点。

① 水准点布设

标高观测的固定水准点设置在两岸公路边上永久不动的位置,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标高测量的基准均由此引出。

② 测量基点布设

测量基点应用钢筋设置在各主梁0#块上的中心位置,并做出明显标记,后续各节段的标高测量均由此引出,对该测量基点每悬臂浇筑1个节段应当校验一次,特别是主梁的边、中跨合拢段施工前,必须对其进行校验。 ③ 测量点布设

标高控制点布置截面距离每一悬浇段前端一般为20cm 。每一控制断面共设置7个测点,顶板为5个,以控制桥面横坡。底板2个,以控制底板曲线。在各测点设置固定的钢筋头,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其保护。

典型截面标高控制点布置如图1所示。

布点钢筋

布点钢筋

布点钢筋

布点钢筋

2020

20

20

280375

3752801

2

3

4

5图1 典型截面标高控制点布置图

A

B

20

20

20

10

98(单位:厘米)

布点钢筋

测量时间

高程观测原则上应安排在早上太阳升起半小时之前完成,使结构经过一昼夜的热交换后,大致处于均匀温度场的状态下进行高程观测。以消除温度对主梁挠度的大部分影响。

④ 观测频率

主梁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张拉前后,每节段4次。 3、应力控制

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边界条件和结构荷载的变化使得内力时刻都在变化。应力观测就是为了监测施工中主梁控制截面的应力状态,以及施工荷载的

对称性,使其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对于目前国内外的应力测试仪器,在长期的应力监测中发现,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观测时的实测读数值远大于结构的真实应力值或计算值。因此,必须对直接的应力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才能使得测试值与结构的真实应力值相接近。 (1)测试元件的应用

主要采用相对较为稳定的压磁应力计和钢弦式应力计来测量控制截面应力,对于可能的短期应力测量,则采用应变片来进行测量。 (2)测点的布置

经过对施工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主梁应力观测的截面应选择在0#块悬臂前端、6#中部以及跨中合拢段中部。

0#块悬臂前端应力测试元件布设如图2所示

1350/2

图2 0#块悬臂前端应力测试元件布设

190

190

50

50

钢弦式应变计钢筋式应变计绝对压磁应力计(单位:厘米)

15

15

15

36

36

悬臂第6#

块应力测试元件布设如图3所示

(单位:厘米)

钢筋式应变计

钢弦式应变计50

50图3 6#块悬臂前端应力测试元件布设

1350

202020

2015

15

15

15

跨中合拢段应力测试元件布设如图4所示

1350图3 跨中合拢段中部应力测试元件布设

50

50

钢弦式应变计

(单位:厘米)

15

15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因此在施工中应以不出现拉应力为基本控制条件,其次看实测应力和理论计算值的偏差程度。若偏差小于允许范围,则继续施工。否则需找出造成重大偏差的原因,重新调整有关参数后进行施工控制。 4、施工控制的误差调整

通过结构计算分析可以确定桥梁结构各施工阶段中间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是我们期望在施工中实现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总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施工中结构偏离目标的原因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设计参数误差(如材料特性、截面特性、容量等)、施工误差(如制作误差、架设误差、预应力索的张拉误差等)、测量误差、结构分析模型误差等,在桥梁施工控制中,我们可以利用误差分析理论,达到控制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使结构的成桥状态与设计相一致的目的。

阿蓬江特大桥的误差调整采用传统经典的最小二乘法,通过它对设计参数的识别与修正,可以使提前预测值不断向真实值逼近,随着数据量的增多,它的准确性也慢慢提高。而本次对阿蓬江特大桥的标高将采用H 实际挠度=A×H 理论计算+B×TIME 实测+C 的线性回归模式进行控制。在具体运用中,无需专门编写程序,只需运用Excel2000(比如LINEST )实施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通过对已知量的线性回归,在解出回归系数后即可按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未知量进行预测。

厂区测量控制方案

临西县地表水厂工程 厂区测量控制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说明 二、戒备工程概况 三、施工部署 四、施测原则及准备工作 五、施工测量控制网 六、工程主要项目测量方法 七、质量保证措施 八、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临西县地表水厂工程施工图 2、已批准的设计文件及合同文件 3、工程测量规(国家标准)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4、临西县地表水厂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5、临西县水务规划局控制点成果图。 (二)、编制围及容: 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计划安排,本着先控制再细部的原则,先后就工程控制网测量,工程主要项目的测量控制和施工中的监测进行编制。 二、工程概况 临西县地表水厂工程位于英华街与辽河路交界点西北角。厂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3401㎡。 本工程的建筑物有:综合办公楼、净水车间、清水池和二级泵房、调节水池和提升泵房、附属用房1、附属用房2、配电室、回收水池、干化场、臭氧反映池、仓库、门卫室等。 2014年7月市水务规划在工程现场移交测量控制点三个。在控制点复测后,本工程将以控制点为基础,进行加密工作和施工测量。 三、施工部署 (一)、施测程序 施工测量过程按以下形式进行: 施工前准备现场测量放样测量复核测量工作报验 报验合格进入施工工序 (二)、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根据项目部总体组织框架,项目技术部由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

组,各成员分工如下: 测量负责人()负责组织日常测量工作,检查复核测量成果。 测量组组长()负责落实每日的测量工作,复核测量成果。 测量员()现场施工测量一小组小组长,完成分配的测量工作 测量员()现场施工测量二小组小组长,完成分配的测量工作 测量员()测量一小组成员,协助配合完成测量作业 测量员()测量二小组成员,协助配合完成测量作业 测量组负责人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测量定位。 四、施测原则及准备工作 (一)、施测原则 1、根据招标文件及业主的要求进行施工测量工作。 2、严格执行测量规;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的定位放线。 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5、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6、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兰州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武威市盛达·城市花园(一标段)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兰州华夏房地产有限公司盛达·城市花园住宅小区,一标段由1#楼、2# 楼、8# 楼、9# 楼、10# 楼、13# 楼和地下车库、若干1-2层商铺构成,其中1# 楼、2# 楼、8# 楼、10# 楼、13# 楼均为地下1层地上28层框剪结构,9# 楼为地下1层地上16层框剪结构,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框剪结构。此工程位于武威市公园路南侧,西邻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东邻西凉南路、南邻体育东路,交通方便。由5栋地上28层(地下一层),地上28层、16 16层一栋(各地下1层),包括地下车库,剪力墙结构,场地根据拟建工程区场地地形及岩土分布判定,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综合确定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选用筏基、条基、独立基础。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选用基坑大开挖。-1.5000 以上采用一道防震缝将整体分为两个结构单元,-1.5000一下连为主体。地下一层平时为自行车库,战时为甲类六级人防地下室,层高3.600米。地面以上均为住宅,层高2.800米。各结构单元结构高度比为5.45.建筑抗震设防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特征周期0.45s。建筑结构的阻力比为0.05,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上部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均为二级,本

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水平多遇地震影响系数amQX=0.6.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0.000以上室外框架及栏板等外露构件为二b类,其余结构构件为一类。±0.000一下凡与水土直接接触的混凝土环境二b类,地下室内墙,内柱为一类。一~二环境的混凝土耐耐久性要求。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测量准备 1、测量依据 A、《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规程 A、《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 B、《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C、《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D、甲方给定的场区平面、高程测量及成果; 3、测量人员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部署,整个区域同步施工,测量工程师一人,主要负责核定和测量工序的协调。工程的测量人员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xx高速公路二期工程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xx高速xx标项目经理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控制测量 (1) 四、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4) 五、竣工净空测量 (4) 六、仪器配置 (4) 七、测量质量保证及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的措施 (5)

一、编制依据 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以及业主和总监办下发的文件和要求。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 4、xx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7、现场踏勘及调查了解的施工环境、条件等 二、工程概况 xx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位于平曲线上,左洞位于R=1120米曲线上,右洞位于R=1110米曲线上。右洞进口桩号为YKxx+xxx,设计标高为:xm,出口桩号为YKxx+xxx,设计标高为:xm,xxm,纵坡采用-1.555%、+0.577%;左洞进口桩号为ZKxx+xxx,设计标高为:xm,出口桩号为ZKxx+xxx,设计标高为:xm,长xm,纵坡采用-1.563%、+0.563%。 xx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位于平曲线上,左右洞均位于R=2500米曲线上。右洞进口桩号为YKxx+xx,设计标高为xm,出口桩号为YKxx+xxx,设计标高为xx,长xm,纵坡采用-2.67%;左洞进口桩号为ZKxx+xxx,设计标高为x,出口桩号为ZKxx+xxx,设计标高为x,长xm,纵坡采用-2.55%。 三、施工控制测量 1、洞外控制测量 1.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规定,本标段的xx隧道、xx隧道均采用一级附合导线作为洞外平面控制网。经过现场实际踏勘,在xx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各加设一导线点,并与设计院交设的已知点相通视,中间联测已知点19#、I机17。测量数据满足一级导线的各项限差规定,内业平差计算得相对误差1/33000,小于一级导线相对误差1/15000的要求。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燕前隧道进口和出口处与已知控制点通视条件良好,不需另加设布点。用已经复测的已知控制点就可满足施工精度的要求。具体控制点布设情况如下图所示: 快安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点布设图

路面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肇庆市城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BT项目 路面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随着肇庆市城东新区BT项目一期工程的施工进展,目前路基施工已逐渐进入尾声,即将开展路面结构层的施工,项目部测量组针对路面施工的特点,对路面结构层的施工制定了相应的测量控制方案,以利于施工更好的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一、主车道基层的测量放样 基层摊铺一般采用摊铺机或者人工配合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的摊铺方法,根据基层摊铺的施工特点,采用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一)、4%水泥稳定石屑(20cm厚)的测量放样 1、在已验收合格的路床顶面,根据4%水泥稳定石屑(20cm厚)的设计宽度,用全站仪精确放出道路中桩和边桩,边桩放样点为4%水泥稳定石屑(20cm 厚)的边坡坡顶点,38m宽道路主车道边桩的宽度根据设计为:设计主车道边线加60cm(见后附大样图)。中桩和边桩的纵向间距一般路段为整10m,小半径弯道为整5m,主车道宽度有变化及平交路口(喇叭口)位置,在变化点处加密桩,以确保道路线形达到设计要求。主车道半幅宽度过宽需分幅施工时,根据分幅宽度在中桩和边桩之间横向加密桩。 2、为保证高程测量的精度,放样桩用穿红色塑料袋的4~5cm长水泥钉钉入土基,钉入的钉子顶面基本与路床顶面保持平齐,用水准仪测出钉子顶面标高,然后根据4%水泥稳定石屑(20cm厚)的设计顶面高程计算出各测点的压实厚度。 3、根据各测点的压实厚度,计算4%水泥稳定石屑(20cm厚)施工时的松铺厚度。松铺厚度依据试验路段所总结出的松铺系数计算。 4、将计算出的各施工段的松铺厚度用表格的形式交给各施工路段的施工员现场控制施工。 (二)、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8cm厚)和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8cm 厚)的测量放样方案基本同4%水泥稳定石屑(20cm厚)的测量放样方案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8cm厚)的边桩放样宽度为边坡顶点,即:设计

房建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房建工程测 量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4) 3施工部署 (4) 3.1施测程序 (4)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5)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5) 4.1施测原则 (5) 4.2准备工作 (6) 4.4测量的基本要求 (8) 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9) 5.1工程定位 (9) 5.2平面控制网测设 (9) 5.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1) 6基础测量 (13) 6.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 (13) 6.2±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 (14) 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15)

7.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5) 7.2激光经纬仪选型 (16) 7.3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17) 7.4标高竖向传递 (18) 8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19) 8.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19) 8.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20) 8.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20) 8.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20) 9质量保证措施 (21) 10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22) 1编制依据 1.1由湖北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1.2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和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1.3 GB50300-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独山县毋敛大道环东路。包含望月楼、黑神庙、状元桥。 3施工部署 3.1施测程序 准备工作测量作业 自检报验 合格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给定的坐标

隧道测量方案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8.17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7%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065.696,全长405.696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69%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10.75m,隧道净高5.0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2.1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2.2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3.1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3.2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3.3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建立洞内的平面控制系统。根据洞内导线的坐标,测设隧道中线,放样隧道衬砌位置及其他附属设施,定出隧道开挖的方向,保证相向开挖的隧道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贯通。 洞内导线的布设形式

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测量控制施工方案

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测量控制施工方案测量先行是施工管理中的要求,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我公司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历来注重测量管理工作。除建立两级测量复核制度外,对本工程还将成立专职测量小组,以确保测量工作高效、优质。 一、测量工作程序 开工前对业主和监理单位移交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复测合格并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施工。 测点交接→测点复测→建立施工导线网,布水准控制点→测定雨污管线桩→局部放样。 二、控制系统的建立: 针对本工程规模及特点,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于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测量的控制。 1.平面控制系统 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一级导线平面控制系统,系统布设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为导线起始方向,施工过程中,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布设环形闭合导线并联测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导线点的位置应通视条件良好,间距50~100m,不易受道路交通的影响,并保护好定位桩。 2. 高程控制系统 建立以导线点为基础,等级为四等的高程控制系统,

采用高等级水准仪由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导线点上。 三、放线控制 本标段的放线控制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道中心线、检查井、化粪池、隔油池等的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 四、放线方法及施工工艺流程图 1. 排水工程 ⑴据已建立控制系统,进行局部放线控制点的测设。 ⑵据设计已提供的管线及各类井室的高程和坐标,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管道中心线、检查井等的平面测量。 ⑶由于管段各检查井之间的距离较短,管线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出井中心位置,管道线中心位置,在相应位置设置里程桩号,方便施工及防止出现错误,便于复测。 ⑷进行下一道工序前必须先复测数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不合格的工序必需返工保质量。 2.距离测量: 仪器采用全站仪,测量时照射二次读数取平均值为距离测量值(导线测量时须返方向测量作为校核)。小范围距离测量采用普通钢尺测距,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

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一、测量部署 (一)、测量目标:测量放线做到工程的定位准确,平面几何形状及尺寸正确,层高标高正确,竖向垂直,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 (二)、先建立一级控制导线,再测设二级导线并加密控制网,建立高控制网。 (三)、测量放线的要求是:“快、准、严、高”即放线快、点线准、要求严、标准高。 二、测量工艺及施工准备 (一)、操作工艺: 1 、平面尺寸定位放线施工流程: 2、高程控制放线施工流程: (二)、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

1 、熟悉施工图纸、测量内容。 2 、熟悉测量方案、掌握必要的施工方法。 (三)、测量仪器及误差估计 1、电子全站仪: 电子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测量仪器,它集测角、测距、放样等功能于一身,并能直接计算出坐标和高程。GTS-102N全站仪,测角误差为±20”,测距误差为±(1/500)mm。根据场地范围,测距长度不得超过250m, 建筑物的定位误差要求小于5cm,全站仪满足技术要求。 2 、水准仪DSZ2 水准仪是用来测量高程和计算高差的测量仪器,本工程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DSZ2 水准测量仪施测,每公里往返高差为±2mm,满足本工程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仪进行抄平,测设标高。 各测量仪器使用范围:

(四)、测量人员配备 测量人员: 3人,此三人负责整个建筑物的的投点验线及现场测量管理工作 测量放线工:2人,此二人负责弹线等辅助工作。 三、平面定位控制 (一)定位测量方案 1、定位依据的选择 根据我单位同类工程定位经验,本工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两个城市导线点Q2、S2为依据使用全站仪在施工现场测设一条闭合导线,作为一级控制;再以此精密导线为依据测设二级导线控制网。 2、作业依据 放线依据:本工程的起算导线点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导线点。 定位条件:根据最终施工总平面图,选取一点和一方向作为定位条件。校核:根据甲方所确定的放线依据和设计图纸确定的定位条件使用全站仪来校核导线点的坐标是否正确,同时确认定位条件是否满足四周边界尺寸不矛盾、且唯一。 3、建立平面控制网 一级导线控制网:根据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选择易于通视和保护的控制

道路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工程名称:重庆市巫山县建平乡柳坪村临时道路工程 测 量 定 位 方 案 编制单位:重庆英才园林景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2年3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监理表 -2致:(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工程概况简介 (一)工程地点及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点 重庆市巫山县巫峡南岸建平乡柳坪村鹰嘴岩(小地名杨柳 坪),是长江南岸近巫峡西口的依山傍水平缓地带,大宁河与 长江交汇处东岸江东嘴(巫山长江大桥以南 8km) 2、道路现状 原道路为碎石路面约4m宽。 3、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 巫山是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东 邻湖北巴东县,南界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 幅员面积2958 平方公里。因大巴山、巫山、七曜[y ào] 山三大山脉交汇县境,形成典型的喀斯特(karst )地貌,最低海拔仅73.1 米,最高海拔 2680 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巫山属亚热带季风 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 18.4 摄氏度,年平均 降水量 1041 毫米 . 一、起始测量控制 以业主及监理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作为起算控 制点。 二、平面定位测量及轴线控制 1、控制测量 ①、施工前,首先采用经检验合格的GPS复测测量成果,

测量放线施工专项方案

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厂房三期D地块 1#、2#、3#厂房工程 测 量 放 线 专 项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 日期: 2018 年 6 月 15 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项目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2) 四、测量程序 (2) (一)本工程施工测设的特点 (2) (二)施工测量的准备 (2) (三)工程定位 (3) (四)平面控制网测设 (4) (五)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 五、基础测量 (5) 六、砌体施工测量 (6) (一)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6) (二)垂直度控制 (7) (三)标高控制 (7) (四)标高传递注意事项 (7) (五)测量注意事项 (7) (六)测量精度要求 (8) 七、工程重要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8) (一)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 (8) (二)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8) 八、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8) 九、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 (9) 十、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9) (一)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9) (二)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10) (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0) (四)测量管理制度 (10)

一、编制依据 1、规划局放线办和建设方给定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 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工程定位图(总平面、首层建筑平面、基础平面、建筑场地原始地形图) 5、《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建设部)》 6、《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7、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厂房三期D地块1#、2#、3#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资料收集,土方开挖之前需收集的资料主要有:地质勘探报告、地下管线资料,根据上述资料查明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等实际情况,编制确定开挖路线、开挖方法等并编制详细的土方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厂房三期D地块1#、2#、3#厂房工程 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工业集中创新创业园内 建设单位:泸溪县富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湘西自治州鑫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总包单位: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施工分包单位(土建专业):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 质量监督机构:泸溪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建筑特征、外形及层高:本工程由3栋单层厂房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0702.75㎡。 各厂房建筑特征、外形及层高如下: 1#厂房:为一层门式钢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1685.3㎡,建筑占地面积11685.3㎡,建筑高度12.448m、±0.000=118.800m,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整栋建筑平面形状成长方形。 2#厂房:为一层门式钢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2946㎡,建筑占地面积12946㎡,建筑高度12.443m、±0.000=119.000m,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整栋建筑平面形状成长方形。 3#厂房:为一层门式钢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6071.45㎡,建筑占地面积6071.45㎡,建筑高度12.448m、±0.000=118.900m,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

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第一节 监测方案设计和测点布设原则 18.1.1 监测组织机构 18.1.2 设计原则 1、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如(明挖、暗挖、盾构)确定监护对象(建筑物、管线、隧道等),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2、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遥测技术等。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监测测量班 班 长 张孙 良生 李 毛纺 王 暖堂 梁 竹敏 李 强 蒋 明辉

4、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18.1.3 测点布设原则 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来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 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深层测点应在施工前30 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8.1.4 主要监测仪器 在本标中,若我局中标将采用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研制的“隧道形变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本标监测控制。 该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对整个被监测区域进行多点同时快速扫描式测量,测试的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因此所取得的每一瞬时观测值更真实、更可靠的反映当时被测目标的变形状态。 1、BOY—1 型臂式倾斜仪 该仪器具有传感器体积小,安装简单灵活,既能分散单个观测,又能多臂组合成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该仪器可用来监测隧道纵向倾斜(沉降)、环缝变形错位及隧道收敛变形等。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05mm—0.01mm(1—2 角秒) 测量范围:±5°或±10°(臂的最大倾斜度)

公路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控制测量等级 本标段首级控制点的等级为三等导线。导线点编号分别为: EA0732、EA0731 、EA073、EA074、EA075、EA076、EA077、EA078、EA078-1、EA087、EA088、EA089、EA090、EA091、EA092,为了便于施工测量控制,我们在各大桥附近加密了3个四等导线点和3个二等水准点。隧道进出口附近各加密3个四等导线点和1个水准点。涵洞附近设2个四等导线点和一水准点。路基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或采用后方交会法进行三维坐标控制。 施工控制测量等级是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的,加密等级精度要求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精密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测设。主要控制点和水准点数据见后附《七分部导线、水准点闭合成果汇总表。 三、人员设备配置 测量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其它工作,它要求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精度高,整体横向贯通中误差控制在£±25 mm,纵向贯通中误差控制在L/10000,我单位对测量工作非常重视,派遣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作,并配备进口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以满足工程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1 、仪器设备如下表 设备名称 产地及型号 数量 全站仪 2 、人员组织 组长: 成员: 四、精密导线加密点布置方法 (一)加密导线点选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边长平均不宜超过350 米,个别边长不宜短于100 米,长边与短边距离比控制在 1 : 3 。 2、点位应选在工程施工不易发生沉降变形区域以外的地方。 3、点位应避开工程施工现场 4、应充分利用控制的导线点。 5、如导线点位置不明显时,必要时设置指示桩。 五、精密高程加密点布置方法 1、高程控制点复测精度评定按照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规范要求,加密点精度要求及观测方法按照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规范要求,观测路线按照附合或闭合路线往返观测。 2、精密高程加密点应充分利用施工区域的导线点及水准点,这样便于长期保护和方便使用。 4、加密水准点间距平均控制在300m 左右,点位应选在离施工场地变形区域以外稳固的地方,墙上水准点应选在永久性构造物上。 5、水准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主要工程数量 (1) 2.编制依据 (2) 3.适用范围 (2) 4. 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 (2) 5.平面控制测量 (3) 5.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3) 5.2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5) 6.高程控制测量 (6) 6.1.技术设计 (6) 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 (6) 6.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 (6) 6.4.普通水准测量实施 (7) 6.5.精密水准测量实施 (7) 7.测量资料管理及上报 (8) 8.质量保证措施 (9) 1、全站仪、水准仪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在测量作业前也应按《测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9) 2、作业条件和操作程序必须严格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标准执行。 (9) 3、对外业实测成果,内业计算资料、现场放样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成果才能采用,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9) 4、由于诸多施工因素影响,在利用已测GPS点、水准点测量前,已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移、沉降,以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一旦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立即对原控制网进行复测。 (9) 5、导线测量中,坚持换手复测制度,减少人为误差(看错、读错、记错)的出现。 (9) 6、各种桩位、基点的埋设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并加强桩点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现象。 (9) 9.总结 (10) 本隧道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通过平差计算,精度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有关要求,洞内平面坐标成果和高程成果满足施工测量要求,可以采用。 (10)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 工 程 测 量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北中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8月2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六、±0.000 以下施工测量 七、±0.000 以上施工测量 八、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九、设备配置 十、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

一、编制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13) (二)、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图纸 (三)、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以上规范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1#、3#厂房。1#、3#厂房相同均为总长216m,宽60m,基础埋深不大于-3.0米,建筑檐口标高10米,建筑总高度12.0米,工程结构类型为轻钢结构,单层门式厂房,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000m.基础为混凝土结构。 三、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主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隧道测量方案

?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全长;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隧道净高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建立洞内的平面控制系统。根据洞内导线的坐标,测设隧道中线,放样隧道衬砌位置及其他附属设施,定出隧道开挖的方向,保证相向开挖的隧道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贯通。 洞内导线的布设形式 洞内导线必须随隧道的掘进向前延伸,而且是在隧道贯通之前,就得依据导线测量路线中线,进行隧道施工放样,因此,洞内导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应尽可能有利于提高导线临时端点(开挖面前的导线点)的点位精度。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米,红线宽32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米。陡茅路全长370米,红线宽18米,车行道12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五条道路总长3421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 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 二、测量方案 1、测量现有资料 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 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级点,选择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 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 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5.2.6导线测量之规定,进行布点测量。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经实测数据进行平差,其结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s/∑s=1/31157,测量成果详见后附件A。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5.2. 6-1 等级导线长度 (km)平均边长 (km) 测角中误 差(”) 测距中误 差(mm) 测回数 2”级仪器 方位角闭 合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备注 一级 4 0.5 5 1/30000 2 10√n≤1/15000 二级 2.4 0.25 8 1/14000 1 16√n≤1/10000 三级 1.2 0.1 12 1/7000 1 24√n≤1/5000 4、高程控制测量 按照由建设单位提供的GPS8点黄海高程点为基准点,分两个布点方案,方案一:由GPS8点开始沿陡茅路至迎宾路交叉路口至九里二

测量控制方案

国道321线球溪至隆昌段(资中至内江)改建公路工程项目F标段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中铁七局武汉公司国道321线F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0年一月二十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国道321线球溪至隆昌段改建工程(资中至内江段),路线起于资中县球溪镇经资中、市中区、东兴区,止于东兴区台子上。路线全长68.82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3.791公里,一级公路5.44公里,本标段段为二级公路与一级公路的衔接段,其中二级公路长291.46m,采用设计速度40km/h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8.5m,行车道宽度为2×3.75m;一级公路长964.54m,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22.5m,行车道宽度为6×3.5m 本标段为第F标段,起讫里程为K59+262~K60+500,线路长1.238公里。主要工程量四美大桥1座,长394.65米;中桥2座,分别长34m、29.78m,圆管涵1座。 二、测量及控制依据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三、测量控制任务 按照测量规范复测设计单位所交导线点及水准点,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导线点水准点加密,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施工控制。 四、测量所用仪器及人员

测量仪器为日本托普康GPT-3102N全站仪、科力达DSC432水准仪。 全站仪测角精度2”,2010年1月检较合格,有效期至2011年1月。 水准仪每公里中误差为1mm,2010年1月检较合格,有效期至2011年1月。 测量人员: 五、施工测量与施工监测 (一)施工测量方案 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时的平面位置、高程的准确及断面尺寸、线型等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本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将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精确的测量控制。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派遣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确保高精度地完成本工程的测量工作,测量中各项精度及技术要求须按有关规定执行。 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采用设计指定的测量体系,并根据设计图纸的道路设计中心线和桥梁设计中心线进行控制。 1、控制测量和辅助准备工作 ⑴我们将派施工和测量技术人员实地接桩。接桩时,对照资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 C19-26-05地块 工程测量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上海中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王进锋 编制日期: 2018年4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范围 (1) 1.2编制依据 (1) 2.工程目标 (1) 3.工程概况 (1) 3.1工程性质 (1) 3.2对测量的影响条件 (2) 3.3建筑结构设计简况 (2) 3.4基准点简况 (3) 3.5施工测量特点及难点 (3) 4.测量施工部署 (3) 4.1设计图纸审核 (3) 4.2测量控制点校核 (3) 4.3检定测量器具的选用 (5) 5.平面控制测量 (6) 5.1测量控制网建立 (6) 5.2建筑物控制测量 (6) 6.高程控制测量 (8) 6.1高程控制网建立 (8) 6.2建筑物的高程控制 (8) 7.沉降观测 (9) 7.1观测点布设 (9) 7.2观测周期与时间要求 (10) 8.分部分项工程的测量控制技术措施 (11) 9.测量放线精度要求 (12) 10.测量管理制度 (12) 10.1测量管理体系 (12) 10.2测量施工人员管理 (12)

10.3仪器管理 (13) 10.4资料管理 (13) 11.复核验线 (13) 11.1要求 (13) 11.2验线范围 (13) 11.2质量保证措施 (14) 12.附图 (15)

1.编制说明 1.1编制范围 本方案针对上海市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C19-26-05地块项目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制定相应技术与管理措施。 1.2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的实地踏勘、施工总承包合同、地质勘察报告等; (2)本工程建筑、结构、水电等施工图纸及文件; (3)业主提供的《测量成果报告》项目编号:2016230(上海城欣测绘有限公司); (4)现行国家、行业和上海市地方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我集团公司有效标准、文件等: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测量规范》DG/TJ08-86-2010 《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DGTJ08-2069-201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117-2012 2.工程目标 质量目标:确保本项目符合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标准。争创市优质结构和“白玉兰”工程 安全文明目标:无安全重大事故。争创上海市安全文明工地。 3.工程概况 3.1工程性质 建设单位:上海华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市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中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