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作者:————————————————————————————————日期:

?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一胡适: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 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附: 胡适先生的演讲是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 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校务实际由王抟沙主持。革命党人于右任、马君武、陈伯平等任教员。 4月10日开学后,共招学生318人,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 胡适先生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2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 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

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王伟迪13124157 理科基础班) 摘要: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博学多才,在众多领域均有涉猎,获得了三十二个博士学位。同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本文首先介绍胡适的人生经历,然后说明胡适的学术成就,最后探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意义。 一:胡适简介 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所以,对于胡适而言,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但是在胡适的记忆中,他仍然记得父亲教他写字。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文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决定赴京报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梦想,死在厦门。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养育他。 胡适五岁开始在私塾里上学,学了九年的古文,为他后来的人生辉煌奠定了基础。早年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影响。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后来赴美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学习。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1917年胡适回归祖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

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二:胡适的学术成就 (1)儒学成就: 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 (2)哲学成就: 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方面,是较早引入西方方法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他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他以其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为基础,编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3)古典文学成就: 胡适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三侠五义》《老残游记》等小说研究均有卓越成就。胡适是新红学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胡适对《水经注》也有过很深的研究。 三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当胡适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求学,面对着孕育和萌动着的文学革

解读毕加索阅读答案-毕业阅读题答案

解读毕加索阅读答案-毕业阅读题答 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

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2) 12 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2) 13 阅读2、3、4、5 段答题(6) (1) 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即使,既,也。2(1)若是错过了青春,时间也不会再重来。(2)你们会被认为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学识资历浅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本篇发表于1929年,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诸位毕业同学们: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为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3年5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

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有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 《毕业赠言》胡适习题答案《毕业赠言》胡适诸位毕业同学: ⑴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 要抛弃学问。⑵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之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⑶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 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⑷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⑸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 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万页书。 ⑹诸位,***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 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自己的选择!⑺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⑻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⑼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毕业赠言》习题1.这篇演讲 的中心话题是什么2.古诗文中,有很多同文段⑵中的划线句子意思相同的名言,请写出两句或两句以上这种名言。(如果所写名言是上下句的,两句算一句;如果名言是单名的,一句算一句。)3.根据上下文说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这句话的含义。 4.文段⑸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再分别补充一个类似的事例和名言。 5.请你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6.请给你的同学写一段毕业赠言。 7.设想一下十年后你的工作或生活情景。 《毕业赠言》答案: 1.不要抛弃学问。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篇一: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诸位毕业同学: ⑴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⑵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之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⑶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⑷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⑸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⑹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 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自己的选择! ⑺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⑻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⑼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2.古诗文中,有很多同文段⑵中的划线句子意思相同的名言,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 至201 学年第学期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课程名称近代史纲要 指导教师洪飞 系别/班级 12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姓名(学号)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一.调查背景 经过一学期的近代史学习,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巨大,自然不必多说。那么,胡适对新文化运动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着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在十八大召开后这样一个新的大背景下,追根溯源,回顾历史,我们小组查阅了一些关于新文化运动关于胡适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分析,以求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胡适和新文化运动,以及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调查内容 (一)胡适其人 胡适,原名胡洪骍、洪马辛、嗣穈、字希疆,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的故乡是安徽绩溪上庄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1917从美国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二)胡适的思想 胡适一生受自由主义、科学主义,尤其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践主义的影响,竭力追求自由、民主,主张独立思考,是中国鲜有的划时代具有独立思想的先哲。 胡适是开一代风气之人。他奉信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对人权、法治、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观,他终其一生坚守不渝,宣扬实践。胡适给中国指出的路,想民主与科学,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其历史贡献无人能出其左右。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是胡适留给我们的最大的历史遗产。这些思想充分体现着民主、科学、革新、进取得精神,他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形态,倡导以人格自由独立、个性价值尊严为精神内核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哲学,并向青年发出“个性解放、独立人格、精神自由”的号召。这一思想几乎贯穿在胡适一生的言论中。 1、国民性改造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始终坚持从作为文明主体的人(国民)的角度探求昆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根本道路,也即其反复强调的“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国民素质的时代性转换构成了胡适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胡适从“新民”到“立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转换的逻辑,揭示了胡适所试图建构的符合工业文明时代要求的文明主体的素质结构及其建构途径和方式。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他异常丰富的学术和文化思想中,国民性改造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胡适始终坚持从作为文明主体的人(国民)的角度探求民族复兴同家崛起的根本道路,也即其反复强调的“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国

毕业阅读题答案范文

毕业阅读题答案范文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 * 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⑥诸位,11万页

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 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2) 12 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 (2) 13 阅读2、3、4、5 段答题 (6) (1) 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即使,既,也。 2(1)若是错过了青春,时间也不会再重来。(2) 你们会被认为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学识资历浅的人而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剔除淘汰。 3(1)拾芝麻凑斗--非一日之功;积少成多(2)4.4米,88部 4不能,因为书也分很多种类型,有对一个人待人处事,修心养性等有用的,也有对人用处不大的甚至无用的,读无用的书也是浪费光阴的一种表现,本句特指‘有用’不仅有力地论证观点,而且为下文的“成为学者”作铺垫。若删去与文意不符。 5即 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实验室,哪做学问 6.围绕“不

毕业赠言

毕业赠言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材简析: 《毕业赠言》这篇文章是胡适先生1929年在中国公学18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它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给人以启迪。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不要抛弃学问。全文思路清晰,

行文流畅,层次分明。即:提出赠言→论说学问的重要性→指出怎样做学问→表达希望与祝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3)学习课文针对性强,用语得体,有真情实感等表达方法。 2、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学习,不要抛弃学问,树立终生学习观。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不要抛弃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终生不要抛弃学问。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采用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提出赠言,揭示中心话题:不要抛弃学问。 第2段:论说学问的重要性。在这段中,能凸现全段的主要意思的句子是: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第3--6段提出怎样做学问。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采用总分式,就做学问表达的看法是: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 第7--9段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与祝愿。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作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50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生活就是这样。盼望它飞跃时,它总是慢悠悠;等体会到个中滋味,想多留它须时,它却如落花流水匆匆逝去。时慢时快时疾时缓,时悲时喜时乐时苦。愁与苦为伴,欢与乐同行。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情谊悠悠,岁月如流,蓦然回首,却已人去楼空,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阳光为你壮行,清风为你送行,蝉鸣为你歌唱,鸟儿为你鼓掌,绿荫为你庇护,雨露伴你清爽。毕业了,真诚的说一声:一路走好,愿你一路顺风。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

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表达希望与祝愿。

教育家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参考

教育家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参考 关于教育家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参考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毕业赠言的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教育家胡适于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是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6月)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

依据自己的,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摘要:1917年7月胡适由美国回到中国,8月份来到北京,任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学研究所主任。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漩涡当中,对于具有新思想、又抱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胡适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变中国的时机。于是胡适精神抖擞投入到新文化运动当中,并在这划时代的时期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成为在中国政治思想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政治学术等思想是如何呢?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又是如何呢?本文章在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当中,一群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具有新思想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知识分子成为这场运动中的领导者,他们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他们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他的思想观点以及所做的贡献给当时的旧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我们不断回望“五四”,并且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作用,这给当代的我们带来不少的启示。 在政治上,胡适反对封建主义,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些思想观念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胡适一直都以民主和科学为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基础。自从由美国留学回来后,胡适就十分欣赏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面对腐败的北洋政府,他曾经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提倡民主政治。他曾经起草过《争自由的宣言》。文章指出“应废除北洋政府的‘警察条例’,废除所谓的‘出版法’和‘报纸条例’。文章主张: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移以及人身自由等这些‘基本的最小限度的自由权’,应得到充分保障。1在思想上,胡适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打倒孔家店”,宣扬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胡适一直都十分反对封建主义传统思想对个人思想的束缚,他赞成广大人们争取自己的个性自由。胡适认为中国的个性发展受到孔教礼仪的严重束缚,他认为要重新创造出新文化思想,就要“打倒孔家店”。他曾经在《吴虞文录序》说过,“何以那种种吃人的礼教制度都不挂别的招牌,偏爱挂孔老先生的招牌呢?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2这反映出胡适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儒家孔学的态度十分鲜明。 胡适还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从贞操问题中解救了女子,解放了女子。胡适在留美时就十分关心女子解放的问题。他在《女子解放从那里做起》和《女子问题》等一系列的文章中就提出要解放女子,强调女子应该要自由独立,强调女子在教育、政治等方面都拥有跟男性同样的权利。这对于促进当时的女子解放运动起了较大的作用。除此,胡适写了《论贞操问题——答蓝志先》、《贞操问题》等文章,抨击当时的“贞操论”,认为“贞操论”是一种“不合人情、不合天理的罪恶”。他认为女子被污辱,不是女子的责任,不应该用“贞操论”来衡量。胡适这些观点都有力抨击了当时的旧道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在文学上,胡适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胡适在文学改革当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胡适留美的时候,就开始提倡白话文了。他第一本的白话诗集叫做《尝试集》。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文的宣言——《文学改良诌义》。他在文章当中提出八条温和的改革建议:(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呻吟。(五)务去烂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3在创作实践方面,胡适以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创作倡导白话文,显示白话文的强大生命力。 1朱文华著《胡适评传》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107页 2胡文生著《向西方学习——走近胡适》2005年第30页 3胡适口述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2005年第151—152页

毕业赠言之教育家胡适

毕业赠言之教育家胡适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毕业赠言的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教育家胡适于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是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6月)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

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

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毕业赠言的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教育家胡适于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是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6月)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方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之所以成为白话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和新文化的播种者,可以说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5月9日下午,在省图书馆的二楼报告厅,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陆发春用近两小时的精彩演讲,让到场读者重新认识了“胡适”这一颇受争议的人物。“千帆过尽皆不是,世上流行白话文”,陆发春借用这一“改造”过的诗词,评价了安徽人胡适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关键年代的“关键人物” 众所周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年份可以称得上历史的关键年代,1915年就是这样一个年份。24岁的安徽留美学生胡适在这年的暑假,得出了“文言是半死的文字”这一结论,进而提出要以白话为正宗的“文学革命”主张,吹响了新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序曲。 胡适的白话文学革命主张因新文化大潮的兴起而脱胎换骨,并在成长中为新文化的广泛传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效用,开辟了中国大众便利使用语言文字的现代语体文时代。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评述道:“白话文运动实际上就是使书面文字现代化,而它在我国学术文化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没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中国文化的提高,接受外来文化,都是通过白话文的翻译进行的,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用部分,也用的是白话文。不论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接受外来文化,白话文都提供了最便利的工具。这个作用没有法子用什么东西来衡量。” 白话文传播“一日千里” 1915年,留美安徽籍学生胡适,就中国的文字改良问题,在与旅美的中国同学任鸿隽、梅光迪、杨杏佛等相互辩论过程中,得出了“文言是半死的文字”的结论。1917年1月,胡适把自己的“文学革命八条件”主张,改用《文学改良刍议》为题,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胡适提倡的白话文学革命,为以创造新文化为己任的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一批社会革新者,找到了一个新载体。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促成白话报刊进一步流行大众社会。因为在社会政治运动中,动员社会大众的演说和口号、标语、传单,都不可能用文言文,白话是最好的表达工具。有人不完全统计,在1919年之内,全国就出版了400多种白话报刊。当时著名的刊物有《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建设》《解放与改造》;报纸则有北京的《晨报》副刊等。

胡适毕业赠言:答案

胡适毕业赠言:答案 学生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纪念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深情,能给人以启迪。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胡适给毕业生们的人生启迪。 > 毕业赠言胡适答案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经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阅读答案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都做了哪些工作?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阅读材料1917年7月,胡适撰写了大量有关白...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都做了哪些工作?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阅读材料 1917年7月,胡适撰写了大量有关白话文运动及文学革命的文章。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大力推广白话文。 胡适身体力行,创作出版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在中华诗国开创了一个以"胡适之体"为特色的白话自由体新诗流派;他创作出中国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开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他的散文,"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他热心提倡传记文学,所写的白话传记,文字清新晓畅,具冲淡自然之美;他还率先用白话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出版了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译本。 由于胡适的倡导和朋友们的努力,白话文学很快取代了文言文学的地位,风行全国。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明令规定,小学教材一律采用白话新课本。胡适的白话革命大获成功。 在北大教英国文学和英文修辞学,对留美7年的胡适来说毫不费力,难

的是教中国哲学史。原先教这门课的陈汉章功底扎实,但思想陈旧。他从传说中的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洪范》。有同学问他:"照如此讲法,一门中国哲学史何时才能讲完?"他回答:"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说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说讲不完,那就永远讲不完。"胡适接课后,学生对他表示怀疑:"一个从美国新回来的留学生,如何能到北京大学讲中国的东西?况且才二十几岁!"谁知胡适一上来就非同凡响。这位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新派教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上了讲台。他抛开以前的课本,重编讲义,劈头一章是"中国哲学胚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样一改,给那些言必称三皇五帝的旧脑筋以沉重的打击,用当年听课的学生顾颉刚的话说,"骇得一堂中舌桥而不能下"。 顾颉刚听过几堂课后,认为胡适讲得不错,便找到当时最敢放言高论的同学傅斯年,要他去听一听,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老师从哲学系赶走。学历史的傅斯年听后果然觉得不错,便对那些"不以为然"的学生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就这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课程取得了成功,那些思想保守的教师不仅没看成他的笑话,相反,选修胡适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外校学生乃至社会青年也慕名来旁听,26岁的胡适因此成了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国哲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长蔡元培亲自作序,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不到3年就再版7次,影响空前。年纪轻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