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预测与决策基本概念定义

统计预测与决策基本概念定义
统计预测与决策基本概念定义

统计预测的概念 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统计预测属于预测方法范畴,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预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统计预测方法是一种具有通用性的方法。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模型是预测的手段,它们共同构成统计预测的三个要素。统计预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测的作用是通过各个企业或行业内部的行动计划和决策来实现的。统计预测作用的大小取决于预测结果所产生的效益多少。影响预测作用大小的因素:预测费用的高低,预测方法的难易程度,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预测方法分类:1、可归纳分为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定量预测又可分为回归预测法和时间预测法。2、按预测时间分为近期、短期、中期、长期预测。

3、按预测是否重复分为一次性预测和反复预测。统计预测方法的选择主要考虑(原则):合适性、费用和精确性。步骤:1、确定预测目的 2、搜索和审核资料 3、选择预测模型和方法

4、分析预测误差,改进预测模型

5、提出预测报告。

自适应过滤法原理:就是从自回归系数的一组初始估计值开始利用公式i t t t i X ke --+Φ=Φ2)1('it 主次迭代,不断调整,以实现自回归系数的最优化。基本步骤:1、首先确定模型阶数P 2、选择合适的滤波参数k 3、计算每一次残差e 4、根据残差e 以及调整公式i t t t i X ke --+Φ=Φ2)1('it 计算下一轮的系数 5、迭代直到取得合适的系数。特点:经过逐次迭代,自回归系数可以不断调整,以使自回归系数达到最优化。优点:1、简单易行,可采用标准程序上机运算 2、适用于数据点较少的情况 3、约束条件较少 4、具有自适应性,能自动调整回归系数,是一个可变系数的数据模型。

干预分析模型简介:1、干预的含义:时间序列经常会受到特殊事件及态势的影响,称这类外部事件为干预。

2、研究干预分析的目的: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评估政策干预或突发事件对经济环境和经济过程的具体影响。干预事件按其影响的形式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种:1、干预事件的影响突然开始,长期持续下去。2、干预事件的影响逐渐开始,长期持续下去。

3、干预事件突然开始,产生暂时的影响。

4、干预事件逐渐开始,产生暂时的影响。

景气和景气预测:景气是对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性描述,用以说明经济的活跃程度。经济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上升趋势,经济不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下滑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扩散指数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总体经济状态进行全局的判断和预测,即所谓的景气预测法。景气指标:经济的景气状态时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来描述的,称为景气指标。景气指标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景气循环又称经济波动,也称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分为古典周期和现代周期,通常包括扩张和收缩两个时期,分为四个阶段:复苏、高涨、衰退和萧条。经济周期按类别分为:古典周期,现代周期 按长度分为:1,短:基钦周期 2、中:尤格拉周期 3、中长:库兹涅周期 4,长:康德拉提耶夫周期。景气指标选择原则:

1、重要性和代表性

2、可靠性和充分性

3、一致性和稳定性

4、及时性和光滑性。合成指数:合成指数又称综合指数,其计算方法是先求出每个指标的对称变化率;然后求出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三组指标的组内、组间平均变化率,使得三类指标可比;最后,以年为基年,计算出其余年份各月(季)的(相对)指标。预警系统原理:选择一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指标,运用有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将多个指标合并为一个综合性指标,通过一组类似于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灯的标识,利用这组指标和综合指标对当时的经济状况发出不同的信号,通过观察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经济增长的趋势。预警系统作用:1,正确评价当前宏观经济的状态,恰当地反映经济形势的冷热程度,并能承担短期经济形势分析的任务。2,能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的轨迹,预测其发展趋势,在重大经济形势变化或发生转折前,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决策者要制定合适的政策,防止经济发生严重的衰退或发生经济过热。3,能及时地反映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判断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是否运用恰当,是否起到了平抑经济波动幅度的效果。4、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5,有利于改革措施出台时机的正确决策。

预测精度:是指预测模型拟合的好坏程度,即由预测模型所产生的模拟值与历史实际值拟合程度的优劣。组合预测:是一种将不同预测方法所得的预测结果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预测结果的方法。组合预测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等权组合,即各预测方法的预测值按相同的权数组合成新的组合预测值;二是不等权组合,即赋予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值的权数是不一样的。组合预测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

统计决策理论的五条公理:1、方案的优劣可比较和可判别2、方案必须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3、分析方案时有不同的结果才需要加以比较4、主观概率和方案结果之间不存在联系5、效用的等同性(效用的替换性)。同步指标:指景气指标中与总体经济变化相一致或同步的那些指标。劣势方案:统计决策中,如果一个方案在任何自然状态下的结果都劣于其他方案结果,则该方案称为劣势方案。层次分析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个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有方案。敏感性分析:是分析概率值的变化对最优方案取舍的影响程度。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应遵守两个基本原则: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扩散指数:是在某一时期,景气指标中处于扩张或办扩张状态的指标占全部指标的数量比例。卡尔曼滤波:它的实质是由量测值重构系统的状态向量。它以“预测-实测-修正”的顺序递推,达到对状态空间模型的优化拟合。贝叶斯决策:根据各种事件发生的先验概率进行决策一般具有较大的风险。减少这种风险的办法是通过科学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得较为准确的情报信息,以修正先验概率。利用贝叶斯定理求得后验概率,据以进行决策的方法,称为贝叶斯决策方法。

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依靠熟悉业务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与专家,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材料,运用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然后,再通过一定形式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性质方面的预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且简单迅速,省时省费用。其缺点在于: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从而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多少大小的束缚和限制,尤其是缺乏对事物发展做数量上的精确描述。定量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数量方面的分析,重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做数量上的描述,更多地依据历史统计资料,较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缺点在于:比较机械,不易处理有较大波动的资料,更难以预测事物的变化。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实际预测过程中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正确的使用。定性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领先指标法、厂长(经理)评判意见法、推销人员估计法和相互影响分析法等。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也称专家调查法。1964 主观概率法的主要步骤:(1)准备相关资料(2)编制主观概率调查表(3)汇总整理(4)判断预测。情景预测法:是对将来的情景做出预测的一种方法,他把研究对象分为主题和环境,通过对环境的研究,识别影响主题发展的外部因素,模拟外部因素可能发生的多种交叉情景,以预测主题发展的各种可能前景。常见的情景预测法有:未来分析法、目标展开法、间隙分析法三种。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灰色系统内的一部分信息是已知的,另一部分信息是未知的,系统内各因素间具有不确定的关系。白色系统:是指一个系统的内部特征是完全已知的,及系统的信息是完全充分的。黑色系统:是指一个系统的内部信息对外界来说是一无所知的,只能通过它同外界的联系加以观测研究。灰色预测检验一般包括:(一)残差检验、(二)关联度检验、(三)后验差检验:(1)计算原始序列的标准差:(2)计算绝对误差序列的标准差:(3)计算方差比:(4)计算小误差概率。态空间模型:是动态时域模型,以隐含着的时间为自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包括两个模型:一是状态方程模型,反映动态系统在输入变量作用下在某时刻所转移到的状态;二是输出方程模型,他将系统在某时刻的输出和系统的状态及输入变量联系起来。状态空间模型按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分为:(1)确定性状态空间模型(2)随机性状态空间模型。按数值形式分为:(1)离散状态空间模型,(2)连续状态空间模型。按所描述的动态系统可以分为:(1)线性的与非线性的,(2)时变的与时不变的。状态空间模型的假设条

件:是动态系统符号马尔科夫特性,即给定系统的现在状态,则系统的将来与其过去独立。状态空间模型的特点:(1)状态空间模型不仅能反映系统内部状态,而且能揭示系统内部状态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联系。(2)状态空间模型将多个变量时间序列处理为向量时间序列,这种从变量到向量的转变更适合解决多输入输出变量情况下的建模问题。(3)状态空间模型能够用现在和过去的最小信息形式描述系统的状态,因此,它不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资料,既省时又省力。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 统计学得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得概念:总体就是指客观存在得、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得许多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得目得与任务居于支配与主导得地位,有什么样得研究目得就应该有什么样得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得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就是研究得总体,其中得每一位教师就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得学习情况,则总体就就是该班得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就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得得不同,我们要选取得研究对象也就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得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就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就是有限得总体。 如一个企业得全体职工、一个国家得全部人口等都就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目就是无限得,或准确度量它得单位数就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得,这样得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得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得鱼得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得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得特征: ★大量性:就是指构成总体得单位数要足够得多,总体应由大量得单位所构成。大量性就是对统计总体得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得现象或表现有很大得偶然性,而大量单位得现象综合

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得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得汇总综合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得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得总体得特征,达到我们得研究目得。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就是构成统计总体得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得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她方面具有一定得差异。差异性就是统计研究得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得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就是该总体得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就是个体之间得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就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就是它得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得三个问题: ★变异就是客观存在得,没有变异得事物就是不存在得;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就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得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与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就是错误得。 2、总体单位 就是构成总体得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得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就是什么?总体单位就是什么? 总体得同质性就是什么?变异性就是什么? 3、总体与总体单位得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就是十分重要得,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得与认识对象得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得得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就是不容混淆得,二者得含义就是确切得,

统计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社会性、综合性 3、统计工作的职能: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统计监督职能 4、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5、统计调查的质量要求: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 6、专门调查的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7、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实验调查法、网上调查法 8、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9、统计表的结构,从组成要素看,由总标题、横行与纵栏标题、指标数值等三部分组成 10、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宾词两部分构成 11、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相关回归、抽样推断 12、综合指标从它的作用和方法特点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13、相对指标的种类: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14、平均指标的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15、测定标志变动度的主要方法: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16、动态数列按构成其指标数值的性质不同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

17、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18、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9、测定长期趋势常用的主要方法: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 20、指数按其反映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1、指数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22、相关关系按其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23、相关关系按其涉及因素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4、相关关系按其形式不同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25、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26、总体参数的抽样估计方法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统计分析 1.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5万吨,假定每天产量相等,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吨)。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56 58 62 第四年一季二季三季四季 16 17 18 18 第五年一季二季三季四季 19 19 20 23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讲课讲稿

1.2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2.1 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

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三个问题: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2.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什么?总体单位是什么? 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变异性是什么?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Foundational Concept of Multi-criterion Decision-making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68, 111, 112 §7.0 概述 一、特点 1.目标多于一个 2.目标间不可公度(Non-commensurable) 3.目标间的矛盾性 例:毕业分配的去向: 收入、工作强度、学术性、社会地位、地理位置… 接班人的选择: 德、才、年龄、健康状况… 水库库容( 坝高)的选择发电、防洪、淹没(移民)、投资… 扩建学校: 地点、质量、投资… 买衣服价廉、物美(尺寸、款式、颜色) 、面料结实、加工质量… 二、分类 1.按方案个数分 MC: MA(multi-attribute) :决策变量离散,方案有限……方案评估、排序 MO(multi-objective):决策变量连续,方案无限……向量优化,数学规划 2.按自然状态分:确定型 非确定型风险型 不确定性 3.按决策者个数: 单人 多人 三、几个术语的含义 1.属性(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 essential quality 是备选方案的特征、品质或性能参数 2.目标(objectives) final aim

是决策人所感觉到的比现状更佳的客观存在 表示决策人的愿望或DMer所希望达到的方向 例:制定发展规划:经济增长、生活改善、社会安定、对外援的依赖小、失业率低 3.目的(Goals) 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状态下,DMer所期望的事情目标给出预期方向,给出希望达到的水平。 但目标与目的两个词的区别已模糊,常常互换使用. 4.准则(Criterion) standard of judgment; principle by which sth. Is measured for value 准则是判断的标准或检验合意性的规则。兼指属性及目标我国现状:多目标分成①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②无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7.1 多目标决策与多目标评价 一、多目标决策的求解过程 启始 构造问题 系统建模 分析评价 图7.1 多目标决策的求解步骤

第六章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计算。 2.了解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3.掌握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4.了解最大次序统计量和最小次序统计量的分布。 本章重点:统计量的概念及其分布。 二、主要内容 1.总体与个体 我们把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称为个体。在实际问题中,通常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几个数值指标,因而常把总体的数值指标称为总体。设x为总体的某个数值指标,常称这个总体为总体X。X的分布函数称为总体分布函数。当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时,称X的概率函数为总体概率函数。当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时,称X的密度函数为总体密度函数。当X服从正态分布时,称总体X为正态总体。正态总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未知,但已知; (2)未知,但已知; (3)和均未知。 2.简单随机样本 数理统计方法实质上是由局部来推断整体的方法,即通过一些个体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要作统计推断,首先要依照一定的规则抽取n个个体,然后对这些个体进行测试或观察得到一组数据,这一过程称为抽样。由于抽样前无法知道得到的数据值,因而站在抽样前的立场上,设有可能得到的值为,n维随机向量()称为样本。n称为样本容量。()称为样本观测值。 如果样本()满足 (1)相互独立; (2) 服从相同的分布,即总体分布; 则称()为简单随机样本。简称样本。 设总体X的概率函数(密度函数)为,则样本()的联合概率

函数(联合密度函数为)

3. 统计量 完全由样本确定的量,是样本的函数。即:设是来自总体X 的 一个样本,是一个n 元函数,如果中不含任何总体的未知参数,则称 为一个统计量,经过抽样后得到一组样本观测值 ,则称 为统计量观测值或统计量值。 4. 常用统计量 (1)样本均值: (2)样本方差: (3)样本标准差: 它们的观察值分别为: 这些观察值仍分别称为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4)样本(k 阶)原点矩 1 1,1,2,n k k i i A X k n ===∑L (5)样本(k 阶)中心矩 1 1(),2,3,n k k i i B X X k n ==-=∑L 其中样本二阶中心矩21 1(),n k i i B X X n ==-∑又称为未修正样本方差。 (6)顺序统计量 将样本中的各个分量由小到大的重排成 (1)(2)()n X X X ≤≤≤L 则称(1)(2)(),,n X X X L 为样本顺序统计量,()(1)n X X -为样本的极差。 (7)样本相关系数: 1 1 2 211 ()()()() 11()()n n i i i i i i xy n n x y i i i i x x y y x x y y r S S x x y y n n ====----= = --∑∑∑∑

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多目标决策的 Foundational Conce pt of Multi-criterion Decision-making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68, 111, 112 §7.0概述 一、特点 1.目标多于一个 2.目标间不可公度(Non-commensurable) 3.目标间的矛盾性例:毕业分配的去向:收入、工作强度、学术性、社会地位、地理位置… 接班人的选择:德、才、年龄、健康状况… 水库库容(坝高)的选择发 电、防洪、淹没(移民)、投资… 扩建学校:地点、质量、投资… 买衣服价廉、物美(尺寸、款式、颜色)、面料结实、量… 1、分类 1.按方案个数分 评估、排序 化,数学规划 2.按自然状态分:确定型 不确定性 3.按决策者个数:单人 多人 三、几个术语的含义 1■属性(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 essential quality 加工质 MC: MA(multi-attribute) :决策变量离散,方案有限……方案MO(multi-objective) :决策变量连续,方案无限……向量优 非确定型风险型

是备选方案的特征、品质或性能参数 2■目标(objectives) final aim 是决策人所感觉到的比现状更佳的客观存在 表示决策人的愿望或DMer所希望达到的方向 例:制定发展规划:经济增长、生活改善、社会安定、对外援的依赖小、失业率低 3.目的(Goals) 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状态下,DMer所期望的事情目标给出预期 方向,给出希望达到的水平。但目标与目的两个词的区别已模糊,常常互换使用. 4.准贝y (Criterion) standard of judgment; principie by which sth. Is measured for value 准则是判断的标准或检验合意性的规则。兼指属性及目标 我国现状:多目标分成①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②无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7.1多目标决策与多目标评价 、多目标决策的求解过程 图7.1多目标决策的求解步骤 二、多目标评价 通常针对现有系统或设计中的系统 (例外: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研究,评价的是各种设计方案与不兴建三峡 工程的利弊得失) 关于价值判断 1.元素的分类 factual (事实元素)可以用科学手段、方法检测或通过变换成为可检测的因素 ? value (价值元素)无法用任何科学手段来检测或处理的因素 决策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根本因素在于决策科学要考虑价值元 素,要作价值判断.

统计学基本概念

日志吕品吕品的日志当前日志返回日志首页? 较新一篇/ 较旧一篇 分享 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 如果你也考统计学~~~~~网上搜索到的统计学基本概念~~~~~ 2011-05-28 12:06 | (分类:默认分类) 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 1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 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 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汇总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population)nbsp;nbsp;指同质的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研究指标变量值的集合。总体通常限定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之内,且为有限数量的观察单位,称为有限总体;有时总体是假设的,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观察 ? 总体(population)指同质的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研究指标变量值的集合。总体通常限定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之内,且为有限数量的观察单位,称为有限总体;有时总体是假设的,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观察单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样本(sample)医学实践与研究中,要直接研究无限总体通常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有限总体,由于人力、物力、时间、条件等限制,要对其中每个观察单位进行研究或观察,有时也是不可能的,也不必要。而只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变量实测值构成样本,目的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特征。这种推断不要经过严谨的实验设计,以样本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为基础。样本的可靠性:主要是使样本中每一观察单位确属同质总体。样本的代表性:使样本能充分反映总体的实际情况,要求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目的是使每个观察单位被抽得的机会相等,避免主观取舍及偏性;还要保证足够的样本量,即保证足够的观察单位个数。? 参数(parameter)统计学上描述总体变量的特征称为参数。如总体均数、描述总体的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总体标准差、极差等描述总体的离散趋势等。?误差(error)泛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粗分为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与非随机误差(nonrandom error)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与非系统误差(nonsystematic error)两类。?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反复进行测量,虽极力控制或消除系统误差后,每次测量结果仍会出现一些随机变化即随机测量误差,以及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抽样误差。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大量重复测量中,它可出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但由于造成随机误差的影响因素太多、太复杂,以至无法掌握其具体规律。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有些随机误差可能会逐渐被认识而得以控制。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可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误差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例如,可能来自于受试者抽样不均匀,分配不随机,可能来自于不同实验者个人感觉或操作上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不标准的仪器,也可能来自于外环境非实验因素的不平衡等。因而应尽可能设法预见到各种系统误差的具体来源,力求通过周密的研究设计和严格的技术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非系统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研究者偶然的失误而造成的误差。例如,仪器失灵、超错数字、电错小数点、写错单位等,亦称为过失误差(gross error)。这类误差应当通过认真检查核对予以清除,否则将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频率(relative frequency)一个随机试验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在重复进行试验时,个别结果看来是偶然发生的,但当重复试验次数相当大时,总有某种规律性出现。在重复多次后,出现某种结果的比例称之为频率。?概率(probability)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基本内容 一、多目标决策概述 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 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多目标决策简单概述

第十一章多目标决策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主要参考文献68, 111 §11.1 序言 MA:评估与排序 MCDP MO:数学规划 一、问题的数学表达 N个决策变量= {, ,…, } n个目标函数() = ( (), (),…, ()) m个约束条件∈X即: ()< 0 k=1,…,m >0 (1) 不失一般性,MODP可表示成: P1 M ax { (), (),…, ()} s.t. ∈X 这是向量优化问题,要在可行域X中找一,使各目标值达到极大。 通常并不存在,只能找出一集非劣解 (2) 若能找到价值函数v( (), (),…, ()) 则MODP可表示成: P2 M ax v ( (), (),…, ()) s.t. ∈X 这是纯量优化问题,困难在于v如何确定。

二、最佳调和解(Best Compromise Solution) P3 DR (f1(x ?),f2(x ? ),…, f n(x ? )) s.t. x ? ∈X 即根据适当的Decision Rule在X中寻找BCS x c ? 常用的Decision Rule: max V max EU min d p (f ? - f ? ) 求BCS必须引入决策人的偏好 三、决策人偏好信息的获取方式 1.在优化之前,事先一次提供全部偏好信息 如:效用函数法,字典式法,满意决策,目的规则 2.在优化过程中:逐步索取偏好信息 如:STEM SEMOP Geoffrion, SWT 3.在优化之后:事后索取偏好,由决策人在非劣解集中选择 i,算法复杂,决策人难理解,ii,计算量大, iii,决策人不易判断各种方式的利弊比较 黄庆来[111]的分类表: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统计学得几个基本概念 1. 2. 1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 ⑴总体得概念:总体就是指客观存在得、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得许多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 在统计硏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得目得与任务居于支配与主导得地位, 有什么样得硏究目得就应该有什么样得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硏究 我们学院教师得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就是研究得总体,其中得每一位 教师就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得学习情况,则总体就就是该班得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就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得得不同,我们要选取得研究对象也就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⑵总体得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就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就是有限得总体。 如一个企业得全体职工、一个国家得全部人口等都就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得单位数目就是无限得,或准确度量它得单位数就是不经济或没有必受寻这样得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得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得鱼得尾数 划分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得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 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 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⑶总体得特征: ★大量性:就是指构成总体得单位数要足够得多,总体应由大量得单位所构成。大量性就是对统计总体得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得现象或表现有很大得偶然性,而大量单位得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得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得汇总综合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得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得总体得特征,达到我们得研究目得。

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 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 和程序。 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 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 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 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 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 的研究和关注。 13.1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 用值哪个最大即可,而多目 标问题就不如此简单了。 例13.1房屋设计 某单位计划建造一栋家属楼,在已经确定地址及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作出了三个设计方案,现要 求根据以下5个目标综合 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低造价(每 平方米造价不低于 抗震性能 建造时间 结构合理 造型美观 这三个方案的具体评价表如下。 表13.1 三种房屋设计方案的目标值 具体目标 方案1 (A 1) 方案2 (A 2) 方案3 (A 3) 低造价(元/平方米) 500 700 600 抗震性能(里氏级) 6.5 5.5 6.5 建造时间(年) 2 1.5 1 结构合理(定性) 中 优 良 造型美观(定性) 良 优 中 由表中可见,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某一个方案对其中一个目标来说是最优者,从另一 个目标角度来看就不见得是最优,可能是次优。比如从造价低这个具体目标出发,则方案 1较好;如从 合理美观的目标出发,方案 2就不错;但如果从牢固性看,显然方案 3最可靠等等。 1.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本特点 例13.1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多目标决策问题除了目标不至一个 这一明显的特点外,最显 着的有以下两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 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 是指各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因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例如房屋设计 问题中,造价的单位是元/平 方米,建造时间的单位是年,而结构、造型等则为定性指标。 500元,不高于 700元); (抗震能力不低于里氏 5级不高于7级); (越快越好); (单元划分、生活设施及使用面积比例等) ; (评价越高越好) 1) 2) 3) 4) 5)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步骤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步骤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对象(严格地讲,是某项观察值的集合)如研究2008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测定值的全部构成了一个总体 样本随机化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出的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子集称作样本,如DM患者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一组患者构成样本 抽样误 差 由于随机抽样所造成的某变量值的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存在的差异 变量数值变 量 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的变化,有度量衡单位。(计量 资料)如:身高(cm)、体重(kg) 分类变 量 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计数资料) 如:性别分男女两类 有序数 据 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临床疗效可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四级,尿糖(-、+、++、+++)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如发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为概率,常用P表示。在0和1之间,P≤0.05的随机事件,通常称作小概率事件,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同质和变异同质除了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因素相同变异是在同质的基础上被观察个体之间的差异 参数和统计 量 总体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样本的统计指标称为统计量统计设计统计工作最关键的一步,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 数据整理对数据质量进行的检查,考虑数据分布及变量转换,检查异常值和数据是否符合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要求等

统计描述描述及总结一组数据的重要特征,其目的是使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楚并便于分析 统计推断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A.等级资料 B.计数资料 C.计量资料 D.分别变量 E.参数因素 在统计学中,数值变量构成 在统计学中,分类变量构成 在统计学中,有序数据构成 『正确答案』C;B;A 下列不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A.体重(kg) B.血型(A、B、O、AB型) C.身高(cm) D.每天吸烟量(1-5支) E.白细胞(个/L) 『正确答案』B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考什么? (1)集中趋势指标 (2)离散趋势指标 (3)正态分布的特点与面积分布规律 (二)最重点是什么? 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指标 (三)最难点的是什么? 概念和正态分布的特点与面积分布规律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 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

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同质性: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总体,则“专业”是该总体的同质性,而“性别”、“籍贯”等则是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以我院全体教师为一个总体,则“工作单位”是其同质性,而“学历”、“月工资”等则是它的变异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三个问题: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异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变异对于统计非常重要,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这是因为,如果总体单位之间不存在变异,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总体单位的资料就可以推断总体情况了; ★变异性和同质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同质性否定变异性或用变异性否定同质性都是错误的。 2.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思维动起来】 对2015年10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什么总体单位是什么 总体的同质性是什么变异性是什么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在统计研究中,确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于统计研究目的和认识对象的性质。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统计学若干基本概念及解释

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 1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 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 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

量。 17.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24. 调查数据:通过调查方法获得的数据 25.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的数据

26. 概率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 27. 非概率抽样:不随机,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28. 简单随机抽样:从包括总体的N个单位的抽样框中随机,一个个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单位等概论。 29. 抽样框:用于抽选样本的总体单位信息,是概率抽样中所不可缺 30. 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31. 整群抽样:总体中若干单位合并为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

多目标决策

第13章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国外一般认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最早是在19世纪末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他把许多本质上不可比较的目标,设法变换成一个单一的最优目标来进行求解。到了20世纪40年代,冯诺曼等人由从对策论的角度提出在彼此有矛盾的多个决策人之间如何进行多目标决策问题。1950年代初,考普曼(T.C.koopmans)从生产和分配的活动分析中提出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并引入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1960年代初,

菜恩思(F.Charnes)和考柏(J.Cooper)提出了目标规划方法来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目标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修正和发展,这一方法不只是对一些目标求得最优,而是尽量使求得的最优解与原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偏差为最小。1970年代中期,甘尼(R.L.Keeney)和拉发用比较完整的描述多属性效用理论来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1970年代末,萨蒂(A.L.Saaty)提出了影响广泛的AHP(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法,并在1980年代初纂写了有关AHP法的专著。自197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和讨论多目标决策的方法也随之出现。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13.1 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用值哪个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2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2.1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 (1)总体的概念: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在统计研究过程当中,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居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统计总体与之相适应。例如:要研究我们学院教师的工资情况,那么全体教师就是研究的总体,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就是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 学习情况,则总体就是该班的50名学生,每一名学生是总体单位。根据我们研究目的的不同,我们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总体相应地要发生变化。 (2)总体的分类: 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量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总体。 如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等都是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无限的,或准确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如企业生产中连续生产的大量产品,江河湖海中生长的鱼的尾数等等0划分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统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统计调查方法。很显然,对于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但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据以推断总体。 (3)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个别单位的现象或表现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单位的现象综合则相对稳定。因此,现象的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个别单位的汇总综合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数量足够的多,才能准确地反应我们要研究的总体的特征,达到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