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决策

多目标决策
多目标决策

第13章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13.1 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用值哪个最大即可,而多目标问题就不如此简单了。

例房屋设计

某单位计划建造一栋家属楼,在已经确定地址及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作出了三个设计方案,现要求根据以下5个目标综合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1)低造价(每平方米造价不低于500元,不高于700元);

2)抗震性能(抗震能力不低于里氏5级不高于7级);

3)建造时间(越快越好);

4)结构合理(单元划分、生活设施及使用面积比例等);

5)造型美观(评价越高越好)

这三个方案的具体评价表如下。

表三种房屋设计方案的目标值

具体目标方案1(A1)方案2(A2)方案3(A3)

低造价(元/平方米)500 700 600

抗震性能(里氏级)

建造时间(年) 2 1

结构合理(定性)中优良

造型美观(定性)良优中

由表中可见,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某一个方案对其中一个目标来说是最优者,从另一个目标角度来看就不见得是最优,可能是次优。比如从造价低这个具体目标出发,则方案1较好;如从合理美观的目标出发,方案2就不错;但如果从牢固性看,显然方案3最可靠等等。

1.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本特点

例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多目标决策问题除了目标不至一个这一明显的特点外,最显着的有以下两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

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是指各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因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例如房屋设计问题中,造价的单位是元/平方米,建造时间的单位是年,而结构、造型等则为定性指标。

目标间的矛盾性是指如果选择一种方案以改进某一目标的值,可能会使另一目标的值变坏。如房屋设计中造型、抗震性能的提高可能会使房屋建造成本提高。

2.多目标问题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一般包括目标体系、备选方案和决策准则三个基本因素。 目标体系—是指由决策者选择方案所考虑的目标组及其结构;

备选方案—是指决策者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有的被选方案是明确的、有限的,而有的备选方案不是明确的,还有待于在决策过程中根据一系列约束条件解出。

决策准则—是指用于选择的方案的标准。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最优准则,可以把所有方案依某个准则排序。另一类是满意准则,它牺牲了最优性使问题简化,把所有方案分为几个有序的子集。如“可接受”与“不可接受”;“好的”、“可接受的”、“不可接受的”与“坏的”。

3.几个基本概念

1)劣解和非劣解

劣解:如某方案的各目标均劣于其他目标,则该方案可以直接舍去。这种通过比较可直接舍弃的方案称为劣解。

非劣解:既不能立即舍去,又不能立即确定为最优的方案称为非劣解。非劣解在多目标决策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单目标决策问题中的任意两个方案都

可比较优劣,但在多目标时任何两个解不一定都可以比较出其优劣。如图,希望f 1和f 2两个目标越大越好,则方案A 和B 、方案

D 和

E 相比就无法简单定出其优劣。但是方

案E 和方案I 比较,显然E 比I 劣。而对方

案I 和H 来说,没有其它方案比它们更好。

而其它的解,有的两对之间无法比较,但总能找到令一个解比它们优。I 、H 这一类解就叫非劣解,而A 、B 、C 、D 、E 、F 、G 叫作

劣解。

如果能够判别某一解是劣解,则可淘汰

之。如果是非劣解,因为没有别的解比它优,就无法简单淘汰。倘若非劣解只有一个,当

然就选它。问题是在一般情况下非劣解远不止一个,这就有待于决策者选择,选出来的解叫选好解。

对于m 个目标,一般用m 个目标函数12(),(),,()m f x f x f x L 刻划,其中x 表示方案,而x 的约束就是备选方案范围。

最优解:设最优解为*

x ,它满足

)()(*x f x f i i ≥ n i ,,2,1K = (13.1.1)

2)选好解

在处理多目标决策时,先找最优解,若无最优解,就尽力在各待选方案中找出非劣解,然后权衡非劣解,从中找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这个比较满意的方案就称为选好解。

单目标决策主要是通过对各方案两两比较,即通过辨优的方法求得最优方案。而多目标决策除了需要辩优以确定哪些方案是劣解或非劣解外,还需要通过权衡的方法来求得决策者认为比较满意的解。权衡的过程实际上就反映了决策者的主观价值和意图。

f 1(第一目标值)

f 2(第二目标值)

图 劣解与非劣解

决策方法

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目前已有不少,本节主要介绍以下三种:化多目标为单目标的方法、重排次序法、分层序列法。决策的一般步骤为,第一步,判断各个方案的非劣性,从所有方案中找出全部非劣方案,即满意方案。第二步,在全部非劣方案中寻找最优解或选好解。

13.2.1 化多目标为单目标的方法

由于直接求多目标决策问题比较困难,而单目标决策问题又较易求解,因此就出现了先把多目标问题转换成单目标问题然后再进行求解的许多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1) 主要目标优化兼顾其它目标的方法

设有m 个目标f 1(x ),f 2(x ),….,f m (x ),x ∈R 均要求为最优,但在这m 个目标中有一个是主要目标,例如为f 1(x ),并要求其为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其它目标值处于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即 就可把多目标决策问题转化为下列单目标决策问题:

'

1'

'''

max (){(),2,3,...,;}

x R i i i f x R x f f x f i m x R ∈=≤≤=∈ (13.2.1)

例 设某厂生产A 、B 两种产品以供应市场的需要。生产两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原料等消耗定

额及其质量和单位产品利润等如表所示。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工厂决策者考虑了如下三个目标:第一,计划期内生产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为最大;第二,为满足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要,产品A 的产量必须为产品B 的产量的倍;第三,为充分利用设备台时,设备台时的使用时间不得少于11个单位。

表 产品消耗、利润表

显然,上述决策问题是

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今若将利润最大

作为主要目标,则后面两个目标只要符合要求即可。这样,上述问题就可变换成单目标决策问题,并可用线性规划进行求解。

设1x 为产品A 的产量,2x 为产品B 的产量,则上述利润最大作为主要目标,其它两个目标可作为约束条件,其数学模型如下:

max 212.34x x z +=

12121212122412(3312

.. 1.502411,0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

+≤??

-=??+≥??≥?设备台式约束)(原料约束)(目标约束)(目标约束) (13.2.2) (线性规划问题及后面所介绍的目标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请参阅《运筹学》有关部分。)

2) 线性加权和法

设有一多目标决策问题,共有f 1(x ),f 2(x ),…,f m (x )等m 个目标,则可以对目标 f i (x ) 分别给以权重系数i λ(i =1,2,…,m ),然后构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如下:

max F (x )=

)(1

x f i m

i i

∑=λ

(13.2.3)

计算所有方案的F (x )值,从中找出最大值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或由于各个目标的量纲不同,或有些目标值要求最大而有些要求最小,则可首先将目标值变换成效用值或无量纲值,然后再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新的目标函数值并进行比较,以决定方案取舍。

3) 平方和加权法

设有m 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现要求各方案的目标值f 1(x ),f 2(x ),…,f m (x )与规定的m 个满意值f 1*,f 2*,…,f m *的差距尽可能小,这时可以重新设计一个总的目标函数:

F (x )=2*1

))((i i m

i i f x f -∑=λ (13.2.4)

并要求min F (x ),其中i λ是第i (i =1,2,…)个目标的权重系数。

4) 乘除法

当有m 个目标f 1(x ),f 2(x ),…,f m (x )时,其中目标f 1(x ),f 2(x ),…,f k (x )的值要求越小越好,目标f k (x ),f k+1(x ),…,f m (x )的值要求越大越好,并假定f k (x ),f k+1(x ),…,f m (x )都大于0。于是可以采用如下目标函数

F (x )=

)

()()()

()()(2121x f x f x f x f x f x f m k k k ????????++ (13.2.5)

并要求min F (x )。

5) 功效系数法

设有m 个目标f 1(x ),f 2(x ),…,f m (x ),其中k 1个目标要求最大,k 2个目标要求最小。赋予这些目标f 1(x ),f 2(x ),…,f m (x ) 以一定的功效系数d i (i =1,2,…,m ),10≤≤i d 。当第i 个目标达到最满意时d i =1,最不满意时d i =0,其它情形d i 则为0,1之间的某个值。描述d i 与f i (x )关系的函数叫作功效函数,用d i =F (f i )表示。

不同性质或不同要求的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功效函数,如线性功效函数、指数型功效函数等。图所示为线性功效函数的两种类型。图13.2a 所示为要求目标值越大越好的一种类型,即f i 值越大,

d i 也越大。图为要求目标值越小越好的一种类型,即f i 越小,d i 越大。

记 max f i (x )= f i max ,min f i (x )=f i min ,若要求f i (x )越大越好,则可设0)(min =i i f d ,1)(max =i i f d ,第i 个目标的功效系数d i 的值为

min

max min

)())((i i i i i i f f f x f x f d --=

(13.2.6)

若要求f i (x )越小越好,则可设1)(min =i i f d ,0)(max =i i f d ,第i 个目标的功效系数d i 的值为

min

max min

)(1))((i i i i i i f f f x f x f d ---

= (13.2.7)

同理,对于指数型功效函数的两种类型,亦可类似地确定d i 的取值。 当求出n 个目标的功效系数后,即可设计一个总的功效系数,设以

m m d d d D Λ21= (13.2.8)

作为总的目标函数,并使max D 。

从上述计算D 的公式可知,D 的数值介于0、1之间。当D = 1时,方案为最满意,D = 0时,方案为最差。另外,当某方案第i 目标的功效系数d i =0时,就会导致D = 0 ,这样也就不会选择该方案了。

13.2.2 重排次序法

重排次序法是直接对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待选方案的解重排次序,然后决定解的取舍,直到最后找到“选好解”。下面举例说明重排次序法的求解过程。 例 设某新建厂选择厂址共有n 个方案m 个目标。由于对m 个目标重视程度不同,事先可按一定方法确定每个目标的权重系数。若用f ij 表示第i 方案第j 目标的目标值,则可列表如表所示。

(1)无量纲化。为了便于重排次序,可先将不同量纲的目标值f ij 变成无量纲的数值y ij 。变换的

图 线性功效函数

a) 目标值愈大愈好的类型 b) 目标值愈小愈好的类型

方法是:对目标f j ,如要求越大越好,则先从n 个待选方案中找出第j 个目标的最大值确定为最好值,而其最小值为最差值。即

j i ij n

i b f f =≤≤1max ,j i ij n

i w f f =≤≤1min

并相应地规定

而其它方案的无量纲值可根据相应的f 的取值用线性插值的方法求得。

对于目标f i ,如要求越小越好,则可先从n 个方案中的第j 个目标中找最小值为最好值,而其最大值为最差值。可规定1=→j i j i b b y f ,100=→j i j i w w y f 。其它方案的无量纲值可类似求得。这样就能把所有的f ij 变换成无量纲的y ij .。

(2) 通过对n 个方案的两两比较,即可从中找出一组“非劣解”,记作{B},然后对该组非劣解作进一步比较。

(3) 通过对非劣解{B}的分析比较,从中找出一“选好解”,最简单的方法是设一新的目标函数

∑==m

j ij i i y F 1

λ, }{B i ∈ (13.2.9)

若F i 值为最大,则方案i 为最优方案。

13.2.3 分层序列法

分层序列法是把目标按照重要程度重新排序,将重要的目标排在前面,例如已知排成f 1(x ),f 2(x ),…,f m (x )。然后对第1个目标求最优,找出所有最优解集合,用R 1表示,接着在集合R 1范围内求第2个目标的最优解,并将这时的最优解集合用R 2表示,依此类推,直到求出第m 个目标的最优解为止。将上述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即

1

(2)22()max ()x R f x f x ∈= ()

这种方法有解的前提是R 1,R 2,…,R m-1等集合非空,并且不止一个元素。但这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难做到。于是又提出了一种允许宽容的方法。所谓“宽容”是指,当求解后一目标最优时,不必要求前一目标也达到严格最优,而是在一个对最优解有宽容的集合中寻找。这样就变成了求一系列带宽容的条件极值问题,也就是

1

(2)22()min ()x R f x f x '∈= ()

''1{|()max (),}i i i i i R x f x a f x x R -=<∈ i =1,2,…,m -1, R R ='

而a i >0是一个宽容限度,可以事前给定。

13.3 多目标风险决策分析模型

假设有n 个目标,m 个备选方案(12,,...,m A A A ),第i 个备选方案i A 面临i l 个自然状态,这i l 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2,,...,i i i il p p p 。方案i A 在其第k 个自然状态下的n 个后果值分别为

(1)(2)(),,...,n ik ik ik θθθ。该模型可表述为图。

各方案中各目标的期望收益值分别为

… …

????

??

?????

???=?=)()

2()1()(2)2(2

)1(2

)

(1)

2(1)

1(11)()(n ml ml

ml n m m m n m m m

ml m m m m m m

m

m p p a P A E θθθθθθθθθΛ

ΛΛΛ

ΛΛΛΛ (13.3.1)

这样,便把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风险型决策问题转化成为有限方案的多目标确定型决策问题:

n

m mn m m n n m m def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E A E A E A E ?????????????=??????

??????=Λ

ΛΛ

Λ

ΛΛΛM Λ21

2222111211

2121)()()()( (13.3.2)

有限个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13.4.1 基本结构

我们的问题可表述为:从现有的m 个备选方案m A A A ,,,21Λ中选取最优方案(或最满意方案),决策者决策时要考虑的目标有n 个:n G G G ,,,21Λ。决策者通过调查评估得到的信息可用下表表示(其

中ij a 表示第i 个方案的第k 个后果值):

显然这一表式结构可用矩阵表示为

111212122212

n n m m mn a a a a a a a a a ????

?????

???

L L L L L L L

(13.4.1

) 这个矩阵称为决策矩阵,它是大多数决策分析方法进行决策的基础。

决策准则:

∑=j

ij j i a A E λ)( (13.4.2)

)

,,)

(11)2(11)1(11n θθθΛ),,()(1)2(1)1(11

11n l l l θθθΛ)

,,()(21)2(21)1(21n θθθΛ)

,,)(2)2(2)1(2222n l l l θθΛ)

,,)(1)2(1)1(1n m m m θθθΛ),,()()2()1(n ml ml ml m

m m θθθΛ图 多目标风险型决策模型

其中j λ为第j 个目标的权重。

13.4.2 决策矩阵的规范化

在决策矩阵中如果使用原来目标的值,往往不便于比较各目标。这是因为各目标采用的单位不同,数值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最好把矩阵中元素规范化,即把各目标值都统一变换到[0,1]范围内。规范化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向量规范化 令

∑==

m

i ij

ij

ij a

a b 1

(13.4.3)

这种变换把所有目标值都化为无量纲的量,且都处于(0,1)范围内。但这种变换是非线性的,变换后各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不是统一的,即最小值不一定为0,最大值不一定为1,有时仍不便比较。

2. 线性变换

如目标为效益(目标值愈大愈好),可令

}

{max ij i

ij ij a a b =

(13.4.4)

显然10≤≤ij b .

如目标为成本(目标值愈小愈好),令

}

{max 1ij i

ij ij a a b -

= (13.4.5)

同样有10≤≤ij b .

这种变换是线性的,变换后的相对数量和变换前相同。 3. 效用值法

把每一目标的各后果值转化为效用值。 4. 其他变换

在决策矩阵中如果既有效益目标又有成本目标,采用上述变换产生了困难,因为它们的基点不同。这就是说变换后最好的效益目标和最好的成本目标有不同的值,不便于比较。如果把成本目标变换修改为

ij

ij i

ij i

ij ij a a a a b }

{min }

1{max 1=

=

(13.4.6)

这样基点就可以统一起来。

一种更复杂的变换是,对于效益,令

}

{min }{max }

{min ij i

ij i

ij i

ij ij a a a a b --=

(13.4.7)

对于成本,令

}

{min }{max }max{ij i

ij i

ij ij ij a a a a b --=

(13.4.8)

这种变换的好处是,变换后把目标的最大值统一为0和1,但是这种变种不是成比例的。

13.4.3 确定权的方法

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决策者所考虑的多个目标对决策的重要程度并不是相同的,相对的来说,总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大部分的多目标决策方法都通过赋予各目标一定的权重进行决策,以权重表示各目标的重要程度,权重越大,其对应目标越重要。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老手法

这是一种凭借经验评估并结合统计处理来确定权重的方法。

首先,选聘一批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充分见解的L 个老手(即专家或有丰富经验的实际工作者),请他们各自独立的对n 个目标i G (n i ,,2,1Λ=)给出相应的权重。设第j 位老手所提供的权重方案为:

nj j j w w w ,,,21Λ,L j ,,2,1Λ= (13.4.9)

它们满足0≥ij w ,(n i ,,2,1Λ=).,

11

=∑=n

i ij

w

。则汇集这些方案可列出如表所示的权重方案表。

表 老手法所得到的权重方案表

其中

∑==L

j ij i w L w 1

1

n i ,,2,1Λ=

()

表中的最后一行是L 个权重方案的均值,或权重

的数学期望估值:

∑=--=n

i i ij j w w n D 1

2][11, L j ,,2,1Λ= () 设给定允许0>ε,检验由上式确定的各方差估值。如果上述各方差估值的最大者不超过规定的ε,

即若

则说明各老手所提供的方案没有显着的差别,因而是可接受的。此时,就以1w ,2w ,…,n w 作为对应各目标1G ,2G ,…,n G 的权重。如果上式不满足,则需要和那些对应于方差估值大的老手进行协商,充分

交换意见,消除误解(但不交流各老手所提出的权重方案),然后,让他们重新调整权重,并将其再列入权重方案表。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得到一组满意的权重均值作为目标的权重。

这种方法比较实用,但一般要求老手的人数不能太少。

2. 环比法

这种方法先随意把各目标排成一定顺序,接着按顺序比较两个目标的重要性,得出两目标重要性的相对比率——环比比率,然后再通过连乘把此环比比率换算为都以最后一个目标基数的定基比率,最后再归一化为权重。设某决策有五个目标,下面按顺序来求其权重,见表。

表第二列是各目标重要性的环比比率,是按顺序两两对比而求得的,则可以通过向决策者或专家咨询而得到。例如该列第一个数值为2;它表示目标A 对决策的重要性相当于目标B 的2倍;第2个数字为,它表明目标B 对决策的重要性值相当于目标C 的一半,其余类推。第三列的数据是通过第二列计算得到的,即以目标E (排在最后的目标)对决策的重要性为基数,令其重要性为1,由于目标D 的重要性相当于E 目标的倍,所以换算为定基比率仍是,即?=,由于目标C 的重要性相当于目标D 的3倍,所以目标C 的重要性相当于目标E 第倍,即目标的定基比率为,其余类推。把各目标的重要性比率换算更为以E 目标为基数的定基比率后,求得这些比率的总和为,即第三列的合计数,然后把第三列中各行的数据分别除以这个合计数就得到了归一化的权重值,列于表最后一列。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法的前提是决策者对于各目标间相对重要性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没有矛盾,可实际上决策者对各目标相对重要性的认识有时不完全一致,此使这种方法便不适用,一般可改用权的最小平方法或下面其他方法。

3. 权的最小平方法

这种方法也是把各目标的重要性作成对比较,如把第i 个目标对第j 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估计值记作ij a (n j i ,,2,1,Λ=),并近似的认为就是这两个目标的权重i w 和j w 的比j i w w 。如果决策人对

ij a (n j i ,,2,1,Λ=)的估计一致,则j i ij w w a =,否则只有j i ij w w a ≈,即0≠-i j ij w w a 。可

以选择一组权},,,{21n w w w Λ,使

为最小,其中i w (n i ,,2,1Λ=)满足11n

i i w ==∑,且0>i w 。

如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解此有约束的优化问题,则拉格朗日函数为:

)1(2)(1

11

2

-+-=∑∑∑===n

i i n i n j i j ij w w w a L λ ()

将上式对k w 微分,得到:

11

()()0n n

ik k i ik kj j k i j k L

a w w a a w w w λ==?=---+=?∑∑,1,2,,k n =L () 式()和1

1n

i i w ==∑构成了n+1个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n+

m Bw = ()

式中

T n w w w w ),,,(21Λ=,T m ),,,(λλλ---=Λ

4. 强制决定法

此法要求把各个目标两两进行对比。两个目标比较,重要者记1分,次要者记0分。现举一例以说

明之。考虑一个机械设备设计方案决策,设其目标有:灵敏度、可靠性、耐冲击性、体积、外观和成本共6项,首先画一个棋盘表格如下(表)。其中打分所用列数为15(如目标数为n ,则打分所用列数为

2

)

1(-n n )。在每个列内只打两个分,即在重要的那个目标行内打1分,次要的那个目标行内打0分。该列的其余各行任其空着。

表中总分列为各目标所得分数之和,修正总分列是为了避免使权系数为0而设计的,其数值由总分列各数分别加上1得到,权重为各行修正总分归一化的结果。

层次分析法(AHP )

层次分析法(AHP )是本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萨蒂最早提出的一种多目标评价决策法。它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基本思想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在各要素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以获得不同要素和不同备选方案的权重。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① 对构成决策问题的各种要素建立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② 对同一等级(层次)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定尺度确定其相对重

要程度,并据此建立判断矩阵; ③ 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度;

④ 综合相对重要度,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优先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13.5.1 多级递阶结构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的系统,其多级递阶结构一般可以分成三层,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目标层为解决问题的目的,要想达到的目标。准则层为针对目标评价各方案时所考虑的各个子目标(因素或准则),可以逐层细分。方案层即解决问题的方案。

层次结构往往用结构图形式表示,图上标明上一层次与下一层次元素之间的联系。如果上一层的每一要素与下一层次所有要素均有联系,称为完全相关结构(如图)。如上一层每一要素都有各自独立的、完全不相同的下层要素,称为完全独立性结构。也有由上述两种结构结合的混合结构。

例 某城市闹市区域的某一商场附近,由于顾客过于稠密,常常造成车辆阻塞以及各种交通事故。市政府决定改善闹市区的交通环境。经约请各方面专家研究,制定出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A1:在商场附近修建天桥一座,供行人横穿马路; A2:同样目的,在商场附近修建一条地下行人横道; A3:搬迁商场。

试用决策分析方法对三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这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在改变闹市区交通环境这一总目标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制定了以下5个分目标作为对备选方案的评价和选择标准:

C1:通车能力;

C2:方便过往行人及当地居民; C3:新建或改建费用不能过高; C4:具有安全性;

目标层A

准则层C

方案层P

图 递阶层次结构

C5:保持市容美观。其层次结构如图所示。

递阶层次结构建立的合适与否,对于问题的求解起着关键的作用。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

者的主观判断。这就要求决策者对问题的本质、问题所包含的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有比较透彻地理解。

13.5.2 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计算各要素权重的重要依据。 1) 建立判断矩阵

设对于准则H ,其下一层有n 个要素A 1,A 2,…,A n 。以上一层的要素H 作为判断准则,对下一层的n 个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来确定矩阵的元素值,其形式如下:

a ij 表示以判断准则H 的角度考虑要素A i 对A j 的相对重要程度。若假设在准则H 下要素A 1,A 2,…,A n

的权重分别为,1w ,1w ….,,n w 即T

n w w w W ),...,,(21=,则j

i

ij w w a =

。矩阵 改变闹市区交通环境(G )

车能力C 1

方便市民C 2

改建费用C3

安全性C4

市容美观C5

天桥A1 地道A2 搬迁A3

图 改善市区交通环境的层次结构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Λ

ΛΛΛΛΛΛ

21

22221

112

11 (13.5.1) 称为判断矩阵。

2) 判断尺度

判断矩阵中的元素a ij 是表示两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尺度,称做判断尺度,其取值如表所示。

由表可知:若A i 比A j 重要,则5/==j i ij w w a ,反之,若A j 比A i 重要,则5/1/1==ji ij a a 。

13.5.3 相对重要度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m ax λ的计算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价和决策时,需要知道A i 关于H 的相对重要度,也就是A i 关于H 的权重。我们的问题归结为:

已知

()n n ij a A ?== []

n n j i w w ?/=??

???

?

?

?????n 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21

221

212

111Λ

ΛΛΛΛΛΛ

求T

n w w w W ),...,,(21=。

1112121

22212

/////////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

????

?

???L L L

L L L L

????????????n w w w M 21=n ?????

???????n w w w M 21 知W 是矩阵A 的特征值为n 的特征向量。

当矩阵A 的元素ij a 满足

1=ii a ; ji ij a a /1=; jk ik ij a a a /= (13.5.2)

时,A 具有唯一的非零最大特征值m ax λ,且n =max λ(

n a

i

ii

i i

==∑∑λ)

。 由于判断矩阵A 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W ,为此,可以先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再经过归一化处理,即可求出A i 关于H 的相对重要度。

求法:

1. 用计算方法中的乘幂法等方法求。 2. 方根法:

=i w n

n

j ij a 11

)(∏= i = 1,2,…,n

然后对T

n w w w W ),...,,(21=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其结果就是A i 关于H 的相对重要度。最大特征值m ax λ为 其中()i AW 为向量AW 的第i 个元素。

3. 和积法

1) 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

2) 列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得

3)再对其正规化处理即可。max λ的求法同方根法。

13.5.4 相容性判断

由于判断矩阵的三个性质中的前两个容易被满足,第三个“一致性”则不易保证。如所建立的判断矩阵有偏差,则称为不相容判断矩阵,这时就有

若矩阵A 完全相容,则有n maz =λ,否则n maz >λ。这就提示我们可以用n maz -λ的大小来度量相容的程度。

度量相容性的指标为C .I .(Consistence Index),

max ..1

n

C I n λ-=

- (13.5.3) 一般情况下,若.≤,就可认为判断矩阵A '有相容性,据此计算的W '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判断。

判断矩阵的维数n 越大,判断的一致性将越差,故应放宽对高维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要求,于是引入修正值,见表,并取更为合理的作为衡量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指标。

...C I

C R R I

= (13.5.4)

13.5.5 综合重要度的计算

在计算了各层次要素对其上一级要素的相对重要度以后,即可自上而下的求出各层要素关于系统

总体的综合重要度(也叫做系统总体权重)。其计算过程如下:

设有目标层A 、准则层C 、方案层P 构成的层次模型(对于层次更多的模型,其计算方法相同),准则层C 对目标层A 的相对权重为:

(1)

(1)(1)(1)12(,,...,)T

k w w w w = (13.5.5) 方案层 n 个方案对准则层的各准则的相对权重为:

T

lk l l l w w w w ),...,,()2()2(2)2(12= n l ,...,2,1= (13.5.6)

这n 个方案对目标而言,其相对权重是通过权重)

1(w 与),...,2,1()

2(n l w l

=组合而得到的,其计算可采

用表格式进行(见表)。

表 综合重要度的计算

这时得到T

n v v v V ),...,,()2()2(2)2(1)2(=为P 层各方案的相对权重。

若最低层是方案层,则可根据i v 选择满意方案;若最低层是因素层,则根据i v 确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分配。

13.5.6 算例

假设某高校正在进行教师的评优工作,需考虑的指标有学识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工作,学识水平主要通过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来评价,科研能力通过在研项目和已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评判,教学工作分两种情况,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量和学生反映情况打分,非任课老师从日常工作量和质量方面评估。

现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待评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整个层次结构分为三层,最高层即问题分析的总目标,要评选出优秀教师;第二层是准则层,包括上述的三种指标;第三层是方案层,即参加评优的教师,假设对五位候选教师进行评优工作,其中P 2,P 3和P 4为任课教师,需要从学识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工作三方面评估其综合素质,教师P 5是科研人员,学校对其没有教学任务,故只需从前两个方面衡量,教师P 1是行政人员,没有科研任务,只需从学识水平和教学工作两方面衡量。各位教师在三个指标上表现不同,建立这种层次结构后,问题分析归结为各位教师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次序。

第一步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如图所示。

图教师评优的递阶层次结构

第二步建立判断矩阵

就层次结构中的各种因素两两进行判断比较,建立判断矩阵。1)判断矩阵A/C(相对于总目标各指标间的重要性比较)

2)判断矩阵C1/P(各教师的学识水平比较)

3)判断矩阵C2/P(各教师的科研能力比较)

4)判断矩阵C3/P(各教师的教学工作比较)

第三步相对重要度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计算

1)A-C(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

2)C1-P(各教师相对于学识水平的相对权重)

3)C2-P(各教师相对于科研能力的相对权重)

4)C3-P(各教师相对于教学工作的相对权重)

第四步相容性判断

1)A-C:CI=,RI=,CR=;

2)C1-P:CI=,RI=,CR=;

3)C2-P:CI=,RI=,CR=;

4)C3-P:CI=0,CR=0。

第五步综合重要度的计算

表算例中综合重要度的计算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通过上述五步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每一位教师的优势都不同,但最终结果是教师P3排在第一位,然后依次是P5,P2,P1和P4。

参考文献:

[2] 王振龙,时间序列分析,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 李怀祖,决策理论导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4] 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9年

[5] 毛用才,胡奇英. 随机过程.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6] 冯文权主编,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第四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 王毅成,林根祥主编,市场预测与决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 喻国华,陈端计主编,经济调查预测与决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9] 张世勇,张文泉,王京芹,技术经济预测与决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10] 陈湛均. 现代决策分析概论.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1年3月第1版

[11] 刘新宪,朱道立. 选择与判断——AHP(层次分析法)决策,上海科学普及

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P187

[12] 李业. 预测学(增订本).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13] 姜青舫,实用决策分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14] 董逢谷,市场预测方法与案例,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多目标决策

第13章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国外一般认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最早是在19世纪末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他把许多本质上不可比较的目标,设法变换成一个单一的最优目标来进行求解。到了20世纪40年代,冯诺曼等人由从对策论的角度提出在彼此有矛盾的多个决策人之间如何进行多目标决策问题。1950年代初,考普曼(T.C.koopmans)从生产和分配的活动分析中提出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并引入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1960年代初,菜恩思(F.Charnes)和考柏(J.Cooper)提出了目标规划方法来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目标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修正和发展,这一方法不只是对一些目标求得最优,而是尽量使求得的最优解与原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偏差为最小。1970年代中期,甘尼(R.L.Keeney)和拉发用比较完整的描述多属性效用理论来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1970年代末,萨蒂(A.L.Saaty)提出了影响广泛的AHP(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法,并在1980年代初纂写了有关AHP 法的专著。自197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和讨论多目标决策的方法也随之出现。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13.1 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用值哪个最大即可,而多目标问题就不如此简单了。 例13.1房屋设计 某单位计划建造一栋家属楼,在已经确定地址及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作出了三个设计方案,现要求根据以下5个目标综合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1)低造价(每平方米造价不低于500元,不高于700元); 2)抗震性能(抗震能力不低于里氏5级不高于7级); 3)建造时间(越快越好); 4)结构合理(单元划分、生活设施及使用面积比例等); 5)造型美观(评价越高越好) 这三个方案的具体评价表如下。

多目标决策简单概述

第十一章多目标决策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主要参考文献68, 111 §11.1 序言 MA:评估与排序 MCDP MO:数学规划 一、问题的数学表达 N个决策变量= {, ,…, } n个目标函数() = ( (), (),…, ()) m个约束条件∈X即: ()< 0 k=1,…,m >0 (1) 不失一般性,MODP可表示成: P1 M ax { (), (),…, ()} s.t. ∈X 这是向量优化问题,要在可行域X中找一,使各目标值达到极大。 通常并不存在,只能找出一集非劣解 (2) 若能找到价值函数v( (), (),…, ()) 则MODP可表示成: P2 M ax v ( (), (),…, ()) s.t. ∈X 这是纯量优化问题,困难在于v如何确定。

二、最佳调和解(Best Compromise Solution) P3 DR (f1(x ?),f2(x ? ),…, f n(x ? )) s.t. x ? ∈X 即根据适当的Decision Rule在X中寻找BCS x c ? 常用的Decision Rule: max V max EU min d p (f ? - f ? ) 求BCS必须引入决策人的偏好 三、决策人偏好信息的获取方式 1.在优化之前,事先一次提供全部偏好信息 如:效用函数法,字典式法,满意决策,目的规则 2.在优化过程中:逐步索取偏好信息 如:STEM SEMOP Geoffrion, SWT 3.在优化之后:事后索取偏好,由决策人在非劣解集中选择 i,算法复杂,决策人难理解,ii,计算量大, iii,决策人不易判断各种方式的利弊比较 黄庆来[111]的分类表:

多目标决策

单目标决策问题前三章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合理行为假设引出的效用函数,提供了对这 类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 和程序。 但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的决策分析问题, 却常常要考虑多个目标。 这些目标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冲突,因而形成一种异常复杂的结构体系,使得决策 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总之,多目标决策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控制论和 运筹学等领域中得到了更多 的研究和关注。 13.1基本概念 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的数量。单目标决策,只要比较各待选方案的期望效 用值哪个最大即可,而多目 标问题就不如此简单了。 例13.1房屋设计 某单位计划建造一栋家属楼,在已经确定地址及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作出了三个设计方案,现要 求根据以下5个目标综合 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低造价(每 平方米造价不低于 抗震性能 建造时间 结构合理 造型美观 这三个方案的具体评价表如下。 表13.1 三种房屋设计方案的目标值 具体目标 方案1 (A 1) 方案2 (A 2) 方案3 (A 3) 低造价(元/平方米) 500 700 600 抗震性能(里氏级) 6.5 5.5 6.5 建造时间(年) 2 1.5 1 结构合理(定性) 中 优 良 造型美观(定性) 良 优 中 由表中可见,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某一个方案对其中一个目标来说是最优者,从另一 个目标角度来看就不见得是最优,可能是次优。比如从造价低这个具体目标出发,则方案 1较好;如从 合理美观的目标出发,方案 2就不错;但如果从牢固性看,显然方案 3最可靠等等。 1.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本特点 例13.1就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多目标决策问题除了目标不至一个 这一明显的特点外,最显 着的有以下两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 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 是指各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因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例如房屋设计 问题中,造价的单位是元/平 方米,建造时间的单位是年,而结构、造型等则为定性指标。 500元,不高于 700元); (抗震能力不低于里氏 5级不高于7级); (越快越好); (单元划分、生活设施及使用面积比例等) ; (评价越高越好) 1) 2) 3) 4) 5)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基本内容 一、多目标决策概述 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 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职业目标定位与决策

职业目标定位与决策 职业的概念?职业:职责、职业、行业、事业有三层含义一是有工作二是有收入三是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复习上次课知识职业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职业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收益、发展前途、社会地位、家庭生活。 人们在选择职业类型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职业发展意愿更要考虑时代前进的步伐。 职业的特征?、时代性: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变迁在社会的推动下产生新职业旧职业退出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热门职业。 、经济性、连续性:经济性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获得报酬连续性是指人们只有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进行某种活动并通过这项活动较稳定地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该活动才会视为职业活动。 、知识性、技术性:从事某项职业必须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规范性:职业活动必须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规范受到职业规范的约束。 复习上次课知识探索职业世界的方法?、形成自己预期的职业库方法:从职业信息浩如烟海中确认自己的一个职业探索范围根据个人兴趣、性格、特长、爱好、职业价值观等从职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的职业工作岗位形成自己的职业库。

、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的方法:指按一定的规则、标准及方法按照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统一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 、由近至远的方法:远近是指信息与探索者的距离近的信息比较丰富远的信息需要投入更多的人与环境互动才能了解获得。 、生涯人物访谈的方法:生涯人物访谈是对身居自己感兴趣职业的人物进行采访。 复习上次课知识掌握正确的目标设立方法能够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设立长远和近期目标并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能够辩认自己在重大问题上常用的决策风格掌握计划型的决策方法本次课学习目标导入活动理论知识课堂训练思考与解答一、导入活动P以一个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关在孤岛三年案例导入课堂之中启发同学们积极思考职业目标定位与决策调动同学们学习兴趣。 案例点评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年后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做好职业目标定位与决策选择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将来。 *一、职业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二、理论知识、兴趣倾向定位人的兴趣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择业时应考虑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职业选择。 、能力倾向定位根据能力倾向来分析自己的职业选择考虑到自己从事各类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状况。

多目标决策方法20页word文档

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 (1) 案例 个人:购物;买房;择业...... 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 (2) 要素 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 (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 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 决策空间:}0)({≤=x g x X i 目标空间 })({X x x f F ∈= 两个例子: 离散型;连续型 3.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 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

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 (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 (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9)字典序数法和多属性效用理论法等。 二、几种常见方法简介及应用 1.加性加权法 (1)基本假设:1.属性描述用基数定量描述,且相互独立; 2.价值函数的形式是加性的。

多目标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 (1) 案例 个人:购物;买房;择业...... 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 (2) 要素 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 (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 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 )}(),(),({21x f x f x f DR n 0)(,0)(,0)(.21 x g x g x g T S p 决策空间:}0)({ x g x X i 目标空间 })({X x x f F 两个例子:

离散型;连续型 3.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 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 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 (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9)字典序数法和多属性效用理论法等。

多目标决策问题

第十五章多標準決策問題本章內容: 15.1 目標規劃:建立模式及圖解法 15.2 目標規劃:解更複雜的問題 15.3 計分模式 15.4 層級分析法 15.5 用AHP建立優先權 15.6 用AHP建立整體優先順序

線性規劃的基本假設: 1.可加性(Additivity):目標函數或限制式變數之衡量單位必須相同,如此才能相加減 2.比例性(Proportionality):就限制式而言,每單位產出所需之資源投入數均為固定,一定倍數的投入可以得到相同倍數的產出 3.確定性(Determinitic):目標函數係數及限制條件中之技術系數以及擁有資源數量等均為已知且確定的數字,而不含

任何機率分配 4.可分割性(Divisibility):線性規劃模型解答不一定是整數,可以是任意實數 ▓15.1 目標規劃:建立模型及圖解法 例: 尼可投資顧問公司考慮某顧客有80,000元要投資,投資組合限於以下兩種股票: 美國石油$25 $3 0.50

休伯不動產 50 5 0.25 這個顧客第一目標是風險最高水準為700,第二目標是要年回收至少9,000元,試以目標規劃找出最接近滿足所有目標的投資組合。 根據優先順序的說明,本例題“目標”可表示如下:主要目標(優先等級1) 目標1:找一個投資組合,它的風險在700以下。 次要目標(優先等級2) 目標2:找一個投資組合,它所提供的年回收至少9,000元。 建立限制式及目標方程式 1.先決定決策變數 X1=購買美國石油股的數目 X2=購買休柏不動產股的數目

2.建立限制條件 25X 1+50X 2≦80,000(可用資金) 3.建立目標方程式 (1)目標1之目標方程式(組合風險): 風險指標可小於等於或大於目標值700,目標方程式如下: 0.5X 1+0.25X 2-d 1+ +d 1- =700 d 1+ =組合風險指標超過目標值700的部份 d 1- =組合風險指標少於目標值700 的部份 (2)目標2之目標方程式(年回收): 年收入指標可大於等於或小於目標值9000,目標方程式如下: 9000532221=+-+- +d d x x

项目目标与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目标与项目决策 1项目决策应遵循的风险责任原则要求,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强调投资项目决策的责任制度。企业投资项目由企业进行投资决策,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 2效益目标是指项目要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目标值。 3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所称的项目,是指投资于工程建设的项目,又称工程项目或建设项目。 4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核准)的程序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特别是投资规模较大的大型项目的投资决策,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B.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职能划分,经经理层讨论后,报决策层进行审定,特别重大的投资决策还要报股东大会讨论通过解析:应是权责 C.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 D.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其项目申请报告应有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 5对于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要采取适当的公众参与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与建议,以使决策项目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 6金融机构贷款决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遵照“独立审贷、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原则,依据申请贷款的项目法人单位的信用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还贷能力以及项目的盈利能力,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7效益目标是指项目要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确定的目标值。对于经营性项目,其效益目标主要是对投资收益的具体目标值。 8可持续发展原则已成为投资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前置条件。 9民主决策要求,决策者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善于吸纳各种不同意见,做到先评估、后决策。对于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机构的评估论证,特别重大的项目还应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10决策有诸多分类方法:①根据决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营 销决策等;②根据决策目标的数量,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③根据决

多目标决策作业

多目标决策理论及应用作业

1.1 多目标决策方法发展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多目标决策理论发展 综合评价是多目标决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工程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普遍存在性,因而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方案选优、工厂选址、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等。 多目标决策问题是对具有多个目标的有限方案进行排序与优选的问题。人们常常要对有限个方案集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导流,由于导流方案直接影响着施工导流工程的规模、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总工期及工程投资,因此,要考虑工程所在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因素和主体工程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导流方式选择要求、施工工期限制条件、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物资、资金等等。众多工程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导流方案,可见,多目标决策作为一个工具在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军事和系统工程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是多目标决策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近五十多年来才真正形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的科学体系。最早是在1896年,V.Pareto 提出的向量优化的概念涉及到了多目标概念,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把本质上不可比较的多个目标化成单个目标进行优化求解,即现在使用的Pareto 最优概念。直到1944 年,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才逐步发展起来,J.v.Neumaee 和0.Morgenstem 从对策论角度提出了彼此矛盾情况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标志着近代意义

上多目标决策的诞生。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Koopmans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问题中提出了多目标决策问题,首次使用了有效向量的概念,这就是现代多目标决策非劣解概念。1961年,Chames 和CooPer 引入了目的规划法,其准则是使目标值和实际值两者之差的绝对值达到最小。1964年,Aumann对多目标决策问题提出了效用函数的概念。1968年,多目标学科自学者Johnson 系统地提出了多目标决策模型的研究报告以后开始迅速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2 年第一次多目标决策会议在美国South Carolina大学召开,会议出版的论文集成为多目标决策研究的经典文献;1976年,R.L.Keeny 和H.Raifats对发展多属性效用理论做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美国学者Satty提出了著名的层次分析(AHP)法,多目标决策技术的发展加快,为这一学科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 多目标决策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多目标投资决策是目前决策活动中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类决策问题。方案决策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投资目标能否实现,也直接关系到方案实施的综合效益。目前多目标决策大多采用的方法为模糊数学法、目标规划法、AHP 法、属性评价、灰色理论等方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又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粗集理论的决策方法。如1993年 C.M.Fonseca 在第五届国际遗传学会议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属性决策问题;YangJ.B.和WangJin等人提出了用证据推理理论来处理不确定性混合多属性决策问题的重要方法,即ER法;2002年,

《多目标决策理论及方法》读书报告

1.多目标决策方法概述 1.1 多目标决策理论发展 综合评价是多目标决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工程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普遍存在性,因而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方案选优、工厂选址、、产业部门发展排序、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等。 多目标决策问题是对具有多个目标的有限方案进行排序与优选的问题。人们常常要对有限个方案集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导流,由于导流方案直接影响着施工导流工程的规模、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总工期及工程投资,因此,要考虑工程所在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因素和主体工程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导流方式选择要求、施工工期限制条件、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物资、资金等等众多工程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导流方案。可见,多目标决策作为一个工具在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军事和系统工程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是多目标决策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近五十多年来才真正形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的科学体系。最早是在1896年,V.Pareto 提出的向量优化的概念涉及到了多目标概念,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把本质上不可比较的多个目标化成单个目标进行优化求解,即现在使用的Pareto最优概念。直到1944年,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才逐步发展起来,J. v. Neumaee和0.Morgenstem 从对策论角度提出了彼此矛盾情况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标志着近代意义上多目标决策的诞生。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Koopmans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问题中提出了多目标决策问题,首次使用了有效向量的概念,这就是现代多目标决策非劣解概念。1961年Chames 和CooPer引入了目的规划法,其准则是使目标值和实际值两者之差的绝对值达到最小。1964年,Aumann对多目标决策问题提出了效用函数的概念。1968年,多目标学科自学者Johnson 系统地提出了多目标决策模型的研究报告以后开始迅速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第一次多目标决策会议在美国South Carolina大学召开,会议出版的论文集成为多目标决策研究的经典文献;1976年,R. L. Keeny和H. Raifats对发展多属性效用理论做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美国学者Satty提出了著名的层次分析(AHP)法,多目标决策技术的发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 基本内容 一、多目标决策概述 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 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5、层次加权得出各方案关于总目标的权重,最大权重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判断矩阵 以每两个方案(或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为元素的矩阵称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具有三条性质: (1)1=ii a (2)ji ij a a /1= (3)kj ik ij a a a ?= 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可以利用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估计出来。由于决策者的估计并不精确,因此第三条性质不一定成立。 (四)由判断矩阵确定权重 可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对判断矩阵求最大特征值及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