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精品

目标管理-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精品
目标管理-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精品

第七章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Foundational Concept of Multi-criterion Decision-making 本章主要: 68, 111, 112

§7.0 概述

一、特点

1.目标多于一个

2.目标间不可公度(Non-mensurable)

3.目标间的矛盾性

例:分配的去向: 收入、工作强度、学术性、社会地位、地理位置…

接班人的选择: 德、才、年龄、健康状况…

水库库容( 坝高)的选择发电、防洪、淹没(移民)、投资…

扩建学校: 地点、质量、投资…

买衣服价廉、物美(尺寸、款式、颜色) 、面料结实、加工质量…

二、分类

1.按方案个数分

MC: MA(multi-attribute) :决策变量离散,方案有限……方案评估、排序

MO(multi-objective):决策变量连续,方案无限……向量优化,数学规划

2.按自然状态分:确定型

非确定型风险型

不确定性

3.按决策者个数: 单人

多人

三、几个术语的含义

1.属性(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 essential quality

是备选方案的特征、品质或性能参数

2.目标(objectives) final aim

是决策人所感觉到的比现状更佳的客观存在

表示决策人的愿望或DMer所希望达到的方向

例:制定发展规划:经济增长、生活改善、社会安定、对外援的依赖小、失业率低

3.目的(Goals)

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状态下,DMer所期望的事情目标给出预期方向,给出希望达到的水平。

但目标与目的两个词的区别已模糊,常常互换使用.

4.准则(Criterion) standard of judgment; principle by which sth. Is measured for value

准则是判断的标准或检验合意性的规则。兼指属性及目标我国现状:多目标分成①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②无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7.1 多目标决策与多目标评价

一、多目标决策的求解过程

启始

构造问题

系统建模

分析评价

图7.1 多目标决策的求解步骤

二、多目标评价

通常针对现有系统或设计中的系统

(例外: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研究,评价的是各种设计方案与不兴建三峡工程的利弊得失)

?关于价值判断

1.元素的分类

·factual (事实元素) 可以用科学手段、方法检测或通过变换成为可检测的因素

·value (价值元素) 无法用任何科学手段来检测或处理的因素

决策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根本因素在于决策科学要考虑价值元素,要作价值判断.

2.决策过程所需要进行的价值判断

·构造问题步: 需要、企图等主观因素对①辩识问题的界限和环境

②确定目标及相应属性的影响

·选择模型形式、确定模型的关键变量

·选择决策规则

3.侧重点

·实验心理学家与行为科学家关心判断中的心理状态·管理科学与运筹学家关心作判断的指导原则

·MCDM最重要的判断是决策人的偏好结构

§7.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五要素

一、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 Unit)

决策人、分析人员、人机系统构成决策单元.

决策单元的作用:提供价值判断,据以排列方案的优先序功能:接受输入信息产生内部信息形成系统知识作决定

二、目标集(Set of Objectives)及其递阶结构

目标是决策人希望到达的状态

目标可以表示成层次结构:

最高层目标是促使人们研究该问题的原动力, 但是它过于笼统,不便运算,需分解为具体而便于运算的下层目标。某流域水资源项目的目标如下图:

图7.2目标的递阶结构

三、属性集(Set of Attributes)和代用属性(Proxy attribute) ·属性是对基本目标达到程度的直接度量

当目标无法用属笥值直接度量时,用以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间接量叫代用属性

例如:i生态保护:用野生动植物品种数量的增减、鱼类的品种数量,洄游鱼类的通过量

ii,合格的教师队伍: 用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科研能力(论文、成果数量)等来衡量.

·对属性的要求:

①可理解:属笥要能充分说明目标满足的程度

②可测:给定方案的属性在实际上可以用数值(以一定单位)来表示

·对属性集的要求:

①完全的:反映了决策问题的所有重要方面

②可运算的:能有效地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③可分解的:属性集可以分成几部分,使评价简化

④非冗余的:问题没有那个方面被重要考虑

⑤最小的:对同一问题,找不到另一个完全的属性集,它有更少数目的元素

四、决策形势(情况)( Decision Situation)

决策形势指决策问题的结构和环境,它的范围宽窄不等。

·宽到包括全过程,方案无限多, 如:大型水利工程,区域规划,国民经济规划

·窄到只包括分析评价步……方案数有限, 例:购物,分配选点,扩建学校。

五、决策规则(Decision Rule)

·决策即选择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需要对方案根据其性能排序(或分挡定级).而对方案排序或分挡定级的依据称作决策规则.

·有时目标的阐述包含了决策规则, 如:公司的目标:获得最大利润.

·有时需另加说明, 例:改善水质.

决策规则可分为两大类:1.优化:Optimizing

2.满意:Satisfying

§7.3多目标决策问题(MCDP)的符号表示

完整地表达MCDP需说明五要素。

MADP

MODP

决策变量x .= (x1,x2,…,xN)

方案集X = { x1,x2,…,xm } X = { x.|gi(x.)≤0,I=1,2,…,m, x.∈}

属性集{f1,f2,…,fn} 用目标函数fj(x.)

j=1,2,…,n 表示

(可列出属性矩阵)

决策情况分析一评价建模→方案集→偏好解

非劣解

决策规则(见pp123-124之例)

§7.4 非劣解(Non-inferior solution)

非劣解又称非控解(non-dominance solution)

有效解(efficient solution)

巴列托最优解(Pareto-optimal solution)

锥最优解( cone-optimal solution)

一、定义

1. f.(x.)为多目标决策问题向量目标函数,其分量fj(x.) j=1,2, …,n 均越大越优,对x.∈X, 若在X中不存在x.使fj(x.) ≥fj(x.) 对j=1 或2 或…n,且至少对一个j严格不等式成立,则称x.为向量优化问题的非劣解.

或2. (用文字表述) 所谓非劣解是指这样的方案(记作A),在可行解集中我们再也找不到另一方案B,方案B的各目标函数值(属性值)都不劣于方案A的相应目标值,而且B至少有一个目标比方案A优。

3. 若Y∩(y.∪D(y.))= y., 则y.是锥最优解

其中D(y.)={d.| d.∈,d=y-y≥0} MCDP若无最优解,就有一个以上非劣解。

二、最佳调和解(Best promise Solution)

根据决策人的偏好结构从非劣解集中选出的决策人最满意的解叫最佳调和解.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等专业使用) (依据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特色教材精选) 计算机教研室修订 二00 六年七月一日 、儿、? 一、前言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化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新兴学科。医学信息学的供体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受体学科是医学科学。 医学信息学是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方向必修专业课之一。 学习本课程要求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先修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医学信息学》课程的要求编写。章节顺序与《医学信息学》王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教材相同。

第一章医学信息学基础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医学信息的相关概念;医学信息学研究;医学信 息学教育。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的含义、信息类型的划分、信息的特征与功能、信息与知识、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 2.熟悉信息的特征与功能、医学信息学的产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目的。 3.了解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医学信息学研究进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医学信息学教育机构、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医学信息标准化 [ 教学内容] 标准化概述;标准的分级、分类和编号;国外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我

国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 [ 教学要求] 1.掌握标准的分类、标准的代号和编号、国际着名医学信息标准、我国医学信息标准化管理。 2. 熟悉标准的分级、国外发达国家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现状。 3. 了解国际医学信息标准化组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我国医学信息标准的现状。 第三章医学信息有序化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度量;医学信息有序化的理论基础;信息有序化的基本方法; 自动化整序技术。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整序的信息科学基础、信息整序的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 2.熟悉文献信息计量。

003-2多目标优化的是实现

多目标和多约束的优化问题都称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使多个目标在给定的区域范围都尽可能达到最优,但多个目标之间往往都是相互冲突的。[24] 为了使多目标优化能够顺利实现人们提出了很多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有: (1)评价函数法。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加权和法”、“极大极小法”、“理想点法”。评价函数法的实质,是通过构造评价函数式把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对即有极小化模型又有极大化模型的混合优化问题,可把极大化问题转化为极小化处理,也可用分目标乘除法、功效函数法、选择法等方法解决。但不同的评价函数,表达了不同的评价意义。因此,评价函数法只可保证所求得的最优解为多目标优化的有效解,而很难准确地获取设计者认可的满意有效解,这使得评价函数法的应用,局限于要求不高或对多目标优化方法把握不深的应用者。 (2)交互规划法。不直接使用评价函数的表达式,而是使决策者参与到求解过程,控制优化的进行过程,使分析和决策交替进行,这种方法称为交互规划法。由于有决策者的参与,所得的结果易于趋近决策者主观要求,因此其解只能达到主观最优,尚缺客观性的评价,且不易于操作。常用的方法有:逐步宽容法、权衡比替代法,逐次线性加权和法等。 (3)分层求解法。按目标函数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按这个排序依次进行单目标的优化求解,以最终得到的解作为多目标优化的最优解。在要求获取的解是有效解的前提下,此种解法存在的问题为: 1)各目标的优先层次的不同选择,就得到具有不同优性的解,目标优性的差异与重要度的差异这两者的一致性难以调控与把握;2)对于非线性多目标优化,每个目标不可能在最优解上都存在等值线(面),因此往往难以优化到最后一层,从而失去了多目标优化的意义。 早期的多目标问题实质上都是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成单目标优化问题,然后采用比较成熟的单目标优化技术来进一步地解决。传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①只能得到一个最优解,然而,在实际决策中决策者通常需要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②各目标之间没有共同的度量标准:各自具有不同的量纲、不同的物理意义,

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及校园移动门户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及校园移动门户平台解决方案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学校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综合查询、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1.1.1.主题查询 高校各个部门查询的主题五花八门,需求极为广泛、复杂,因此必须有一个通用的全局性管理工具,对需要的主题进行查询。 主题查询系统主要面向各级管理人员,它基于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各种业务信息的查询,按照业务划分成若干个查询主题,实现灵活、方便的即时主题查询。 主要的查询主题包括: ?学生信息主题查询 ?人事信息主题查询 ?教学信息主题查询 ?科研信息主题查询 ?财务信息主题查询 ?设备信息主题查询 ?一卡通信息主题查询 ?后勤信息主题查询

?党群信息主题查询 ?….. 需要设计一个主题查询管理工具,来完成查询主题的定义、发布和维护,实现新主题的快速实现。 1.1. 2.综合分析 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综合分析系统主要面向各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的统计分析报表,对学校的综合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它除了满足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要的正式报表(如高基报表)之外,可以根据各管理部门的要求来定制报表。主要分析内容可以包括: ?学生信息分析 ?教职工信息分析 ?学科建设分析 ?教学管理分析 ?科研信息分析 ?设备信息分析 ?财务信息分析 ?招生就业分析,等。 综合分析系统除了要采用自定义报表工具来完成各种分析报表的快速开发外,还可以采用多维分析工具,选择几

个典型的分析主题,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支持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决策,为未来数据仓库建设奠定基础。 1.1.3.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领导决策支持系统是专门为学校领导提供的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将学校领导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信息提炼出来集中展示,使校领导就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学校目前教学、科研、管理、财务等信息以及学校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首页以领导驾驶舱的形式展现。表现清晰,一目了然,使用方便。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的概念,建立学校的KPI体系,使学校领导能通过查询各KPI指标的信息就能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服务、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的关键信息。 系统所包含的功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本系统主要建立在公共数据平台之上,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 ?重大事项。使校领导及时了解学校的重大事项、新 闻、活动等内容; ?发展规划。学校及各院系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的相 关信息, ?教学管理KPI

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Foundational Concept of Multi-criterion Decision-making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68, 111, 112 §7.0 概述 一、特点 1.目标多于一个 2.目标间不可公度(Non-commensurable) 3.目标间的矛盾性 例:毕业分配的去向: 收入、工作强度、学术性、社会地位、地理位置… 接班人的选择: 德、才、年龄、健康状况… 水库库容( 坝高)的选择发电、防洪、淹没(移民)、投资… 扩建学校: 地点、质量、投资… 买衣服价廉、物美(尺寸、款式、颜色) 、面料结实、加工质量… 二、分类 1.按方案个数分 MC: MA(multi-attribute) :决策变量离散,方案有限……方案评估、排序 MO(multi-objective):决策变量连续,方案无限……向量优化,数学规划 2.按自然状态分:确定型 非确定型风险型 不确定性 3.按决策者个数: 单人 多人 三、几个术语的含义 1.属性(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 essential quality 是备选方案的特征、品质或性能参数 2.目标(objectives) final aim

是决策人所感觉到的比现状更佳的客观存在 表示决策人的愿望或DMer所希望达到的方向 例:制定发展规划:经济增长、生活改善、社会安定、对外援的依赖小、失业率低 3.目的(Goals) 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状态下,DMer所期望的事情目标给出预期方向,给出希望达到的水平。 但目标与目的两个词的区别已模糊,常常互换使用. 4.准则(Criterion) standard of judgment; principle by which sth. Is measured for value 准则是判断的标准或检验合意性的规则。兼指属性及目标我国现状:多目标分成①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②无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7.1 多目标决策与多目标评价 一、多目标决策的求解过程 启始 构造问题 系统建模 分析评价 图7.1 多目标决策的求解步骤

决策支持系统期末考试复习

决策支持系统(DSS)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联系和区别 DSS是从MI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都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DSS与MIS的不同 (1)MIS是面向中层管理人员,为管理服务的系统。DSS是面向高层人员,为辅助决策服务的系统。 (2)MIS综合了多个事物处理功能如生产、销售、人事等。DSS是通过模型计算辅助决策。 (3)MIS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以数据驱动的系统。DSS是以模型库系统为基础的,以模型驱动的系统。 (4)MIS分析着重于系统的信息的需求,输出报表模式是固定的。DSS分析着重于决策者的需求,输出的数据是计算的结果。 (5)MIS系统追求的是效率,即快速查询和产生报表。DSS追求的是有效性,即决策的正确性。 (6)MIS支持的是结构化决策。这类决策是已知的、可预见的,而且是经常的、重复发生的。DSS支持的是半结构化决策。这类决策是指既复杂又无法准确描述处理原则又涉及大量计算,既要应用计算机又要用户干预,才能取得满意结果的决策。 论述决策过程 答:决策过程是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识别、分析、研究、最终作出决策的过程。 1.识别问题:一切决策活动都必须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演绎推理和假设开始。因此,问题的存在是一切决策活动的发端,“问题”在决策活动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决策制定过程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或更具体一些,存在着现实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在决策系统中,问题的产生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产生的问题; (2)客观方面产生的问题;

(3)实践活动方面产生的问题。 2.确定目标:当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后,为了抓住问题的实质,必须首先确定系统的决策目标,即进行决策系统的目标分析。经过分析后,所确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目标成果可以用决策目标的价值准则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衡量;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即在内外各种约束条件下是现实的、合理的、可能实现的;达到目标要有明确的时间概念。 3.收集信息:一旦确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必须对问题进行系统扮析,着手调查研究,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只有掌握了大量准确的信息,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了保证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以下原则:(1)准确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时效性原则。 4.确定决策标准和拟订决策方案:确定决策标准,即运用一套合适的标准分析和评价每个方案。首先确定出若干与决策相关的因素,然后规定出各种方案评比、估价、衡量的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实现目标的方案不只一下,而是有两个或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拟订可行方案主要是寻找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一过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过程。 5.分析方案:备选方案拟订出之后,决策者必须认真地分析每一个方案的可应用性和有效性。对每一个备选方案所希望的结果和不希望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估计,运用第四阶段确定的标准来对这些备选方案进行比较。 6.选择方案:就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取苦命或对一些各有利弊的备选方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去其不足。 7.实施方案:选择满意的方案后,决策过程还没有结束,决策者还必须使方案付诸实施。他必须设计所选方案的实施方法,做好各种必需的准备工作,实施方案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 8.评价决策效果:决策者最后的职责是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结果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根据已建立的标准来衡量方案实施的效益,通过定期检查来评价方案的合理性。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讲,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课程不侧重于讲解技术本身,重点在于讲清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管理的革新与信息技术改造的关系、管理的需求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 .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多目标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多目标决策的 Foundational Conce pt of Multi-criterion Decision-making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68, 111, 112 §7.0概述 一、特点 1.目标多于一个 2.目标间不可公度(Non-commensurable) 3.目标间的矛盾性例:毕业分配的去向:收入、工作强度、学术性、社会地位、地理位置… 接班人的选择:德、才、年龄、健康状况… 水库库容(坝高)的选择发 电、防洪、淹没(移民)、投资… 扩建学校:地点、质量、投资… 买衣服价廉、物美(尺寸、款式、颜色)、面料结实、量… 1、分类 1.按方案个数分 评估、排序 化,数学规划 2.按自然状态分:确定型 不确定性 3.按决策者个数:单人 多人 三、几个术语的含义 1■属性(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 essential quality 加工质 MC: MA(multi-attribute) :决策变量离散,方案有限……方案MO(multi-objective) :决策变量连续,方案无限……向量优 非确定型风险型

是备选方案的特征、品质或性能参数 2■目标(objectives) final aim 是决策人所感觉到的比现状更佳的客观存在 表示决策人的愿望或DMer所希望达到的方向 例:制定发展规划:经济增长、生活改善、社会安定、对外援的依赖小、失业率低 3.目的(Goals) 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状态下,DMer所期望的事情目标给出预期 方向,给出希望达到的水平。但目标与目的两个词的区别已模糊,常常互换使用. 4.准贝y (Criterion) standard of judgment; principie by which sth. Is measured for value 准则是判断的标准或检验合意性的规则。兼指属性及目标 我国现状:多目标分成①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②无限方案多目标决策 §7.1多目标决策与多目标评价 、多目标决策的求解过程 图7.1多目标决策的求解步骤 二、多目标评价 通常针对现有系统或设计中的系统 (例外: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研究,评价的是各种设计方案与不兴建三峡 工程的利弊得失) 关于价值判断 1.元素的分类 factual (事实元素)可以用科学手段、方法检测或通过变换成为可检测的因素 ? value (价值元素)无法用任何科学手段来检测或处理的因素 决策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根本因素在于决策科学要考虑价值元 素,要作价值判断.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英文)

“Signal and Systems” Course Outline Courses Name: Signals and Systems Categories of Courses: Basic Course Course Number: 071210T107 Course Ownership: 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ised: August 2006 一、The Responsibility and Character of the Course 1、The Responsibility、Character and Goal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basal and professional class for the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It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 the basic analysis for the signal through linear systems. From time domain to transform domain, from continuous-time to discrete-time,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to state description.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s of signal analysis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linear systems, cultivate the students’thinking , reasoning and analyzing abilities. This i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theory,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ignal detection and etc. 2、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ca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ignal and linear system's basic theory, basic analysis, This i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following courses and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ctual work. 3、Suitable Professions、Teaching Hours and Credit Suitable profession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etc. Teaching hours:54 hours(42 for the theory and 12 for the experiments).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第一章概论 一、什么是决策? 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决策问题有哪些要素? 二、用决策树表示下列问题: 1. 火灾保险 2. 易腐品进货问题 3. 油井钻探问题: 某公司拥有一块可能有油的土地, 该公司可以自己钻井,也可 以出租给其它公司开采; 若出租土地,租约有两种形式,①无条件出租,租金45万元②有条件出租,租金依产量而定: 产量在20万桶或以上时,每桶提成5元; 产量不足20万桶时不收租金. 设钻井费用为75万元,有油时需另加采油设备费25万元,油价为15元/桶.(为了简化,可以将油井产量离散化,分为4种状态: 无油,产油5万桶, 产油20万桶, 产油50万桶) 三、* 设油井钻探问题如下: 每次钻井费用10万元,有油时售油收入100万元,有油 的概率为0.2, 无油的概率为0.8.问无油时该继续钻井否? 若该, 钻几次仍无油时停止钻井?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Subjective Probability & Prior Distribution) 一、为什么要引入主观概率? 试比较主、客观概率的异同. 如何设定先验分布? 二、1. 阅读<决策分析> §6.3.4 2. 两人一组,一人充当决策人, 一人充当决策分析人, 就来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并画出对话所得的图形曲线. 互换角色, 就就来年通 涨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 三、设某个决策人认为产品售出400件的可能性是售出800件的可能性的1/3, 是售 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1/2, 与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相同, 售出800件的可能性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两倍, 是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3倍; 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比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大2倍. 求该决策人关于产品销售量的主观概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0/8 授课时间:二(3,4)、双周四(3,4)/1-16周授课地点:6D402 任课教师姓名:董敬然职称:工程师 所属院(系):机械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dash2012@https://www.360docs.net/doc/3a14097123.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间,一对一,或与同学协商时间地点集中答疑; 2.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实施等的理论,同时也针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此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系统分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类与整理方法、业务流程的总结方法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的编制方法、业务逻辑表达方法;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信息流程图设计和处理流程图设计;掌握至少一种开发平台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对其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了解规范化的测试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了解微软项目开发框架MSF的应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了解至少一个主流技术的开发案例的所有细节和其运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能将客户的需求与当前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能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业务调查,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根据需求设计出新的数据流程图;能根据当前技术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业务组件设计、数据库设计;能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中的技术综合应用案例,其根本要义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抽象化、理性化、过程化并转换为一系列的信息流动、处理与存储。所以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是对设计者理性程度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规划的技术能力考量、系统调查的切入点与重点的设置、系统分析中信息的变迁与流程的改造、系统设计中架构的扩展与优化等。而在更深层次上也应意识到设计者本身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系统的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因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知识与信息接纳并以理性予以归化才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终极手段。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数据库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2.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5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施工管理多准则决策模型实例分析

施工管理多准则决策模型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概述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决策问题。对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进行了鉴定,并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施工管理决策模型是基于多准则管理方法建立的,并实际案例中进行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专家选择法原理编写程序,依据实例模型验证程序的可行性。 关键词施工管理;实例分析 引言 施工管理和技术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在过去的40年中,虽然一些新的和先进的技术已应用于建筑项目,但该行业的效率仍然很低。先前的研究人员认为数字技术能让项目组织形式更加快速、灵活。今天,移动硬件、云计算和集成软件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和检索、自动搜索、原型机制造和仿真模拟这些领域。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完成一个可执行项目,项目需要在可接受的风险、质量、安全和安全级别范围内满足预算和工作进度的要求[1]。 1 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是施工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从当今市场上提供的大量申请人中选择合适的承包商对客户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塞纳拉特纳和塞克斯顿强调,在信息时代,组织理论把解决问题当成一种信息处理活动。然而,在这个时代,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观念的实现,共同解决问题越来越被视为是知识创造的触发器[2]。 2 施工管理中的多准则决策模型 2.1 多准则方法和施工管理 多准则决策是指在存在多个标准的决策,而这些决策通常是冲突的。每一个不同的标准可能有不同的测量单位、质量特性和相对重量。使用低价中标法选择承包商的业主应意识到几种可能的后果。首先,竞标过程假定所有的公司(包括总承包商、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投标成本低,这通常意味着这些投标者的详细设计和图纸成本很低。其次,对于不了解真实行业状况的从业者通常存在这样误解,即投标过程的专业化设计可以保证每个参加竞标的承包商每个承包商必须提供与其他投标人相同质量的竞标结果,其设计将会满足业主的最终期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并没有承包商实际的投入,最终的低投标金额指到设计完成和投标结束后是无法确切得知的。因此,业主和建筑师只能在设计阶段和投标阶段完成之后才能知道他们的项目是设计在预算内的,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超过预算。 2.2 多准则决策模型的建立

多目标优化的求解方法

多目标优化的求解方法 多目标优化(MOP)就是数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多于一个的数值目标函数在给定区域上的最优化问题。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形式可以描述为如下: 多目标优化方法本质就是将多目标优化中的各分目标函数,经处理或数学变换,转变成一个单目标函数,然后采用单目标优化技术求解。目前主要有以下方法: (1)评价函数法。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加权与法、极大极小法、理想点法。评价函数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构造评价函数式把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 (2)交互规划法。不直接使用评价函数的表达式,而就是使决策者参与到求解过程,控制优化的进行过程,使分析与决策交替进行,这种方法称为交互规划法。常用的方法有:逐步宽容法、权衡比替代法,逐次线性加权与法等。 (3)分层求解法。按目标函数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按这个排序依次进行单目标的优化求解,以最终得到的解作为多目标优化的最优解。 而这些主要就是通过算法来实现的, 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采用不同算法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 如多目标进化算法、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与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及人工免疫系统等。 在工程应用、生产管理以及国防建设等实际问题中很多优化问题都就是多目标优化问题, 它的应用很广泛。 1)物资调运车辆路径问题 某部门要将几个仓库里的物资调拨到其她若干个销售点去, 在制定调拨计划时一般就要考虑两个目标, 即在运输过程中所要走的公里数最少与总的运输费用最低, 这就是含有两个目标的优化问题。利用首次适配递减算法与标准蚁群算法对救灾物资运输问题求解, 求得完成运输任务的最少时间, 将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2)设计 如工厂在设计某种新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时, 通常都要求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消耗少及利润高等, 这就就是一个含有五个目标的最优化问题; 国防部门在设计导弹时, 要考虑导弹的射程要远、精度要最高、重量要最轻以及消耗燃料要最省等,这就就是一个含有四个目标的最优化问题。Jo等人将遗传算法与有限元模拟软件结合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基本内容 一、多目标决策概述 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 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竞争情报学教学大纲

竞争情报学教学大纲 《竞争情报学》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B3043022 学分:3 总学时数:4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竞争情报是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和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竞争情报学”是一门融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信息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交叉学科,主要涉及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相关信息研究和利用。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竞争情报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竞争情报的内涵、实质及其作用,能运用相关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初步掌握竞争情报收集分析和处理若干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一)理解、掌握企业竞争情报的内涵、实质以及作用; (二)理解、掌握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三)熟悉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成; (四)大体掌握企业竞争情报的一些主要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方法; (五)具有团队开展或个人进行企业竞争情报实践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当代企业竞争力形成和提升的必要工具——竞争情报

1( 信息、知识、情报的含义及区别; 2( 竞争情报的概念、竞争情报系统构成; 3( 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4( 当代竞争情报和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趋势; 5( 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建设与需求现状。 重点: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的含义、实质和主要功能。 难点:区分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的同与异。 教学建议:运用案例,从企业提升竞争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清企业竞争情报及竞争情报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1 (二)企业竞争情报的核心——企业竞争力 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组成因素; 2. 企业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 重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难点: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竞争情报的关系。 教学建议:通过分析案例,讲明竞争情报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劣处境的作用。 (三)竞争环境及其情报分析 1、竞争环境的构成; 2、竞争环境的情报内容; 3、竞争环境情报分析。 重点:竞争环境的情报内容。 难点:竞争环境情报分析步骤和过程。

多目标决策简单概述

第十一章多目标决策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主要参考文献68, 111 §11.1 序言 MA:评估与排序 MCDP MO:数学规划 一、问题的数学表达 N个决策变量= {, ,…, } n个目标函数() = ( (), (),…, ()) m个约束条件∈X即: ()< 0 k=1,…,m >0 (1) 不失一般性,MODP可表示成: P1 M ax { (), (),…, ()} s.t. ∈X 这是向量优化问题,要在可行域X中找一,使各目标值达到极大。 通常并不存在,只能找出一集非劣解 (2) 若能找到价值函数v( (), (),…, ()) 则MODP可表示成: P2 M ax v ( (), (),…, ()) s.t. ∈X 这是纯量优化问题,困难在于v如何确定。

二、最佳调和解(Best Compromise Solution) P3 DR (f1(x ?),f2(x ? ),…, f n(x ? )) s.t. x ? ∈X 即根据适当的Decision Rule在X中寻找BCS x c ? 常用的Decision Rule: max V max EU min d p (f ? - f ? ) 求BCS必须引入决策人的偏好 三、决策人偏好信息的获取方式 1.在优化之前,事先一次提供全部偏好信息 如:效用函数法,字典式法,满意决策,目的规则 2.在优化过程中:逐步索取偏好信息 如:STEM SEMOP Geoffrion, SWT 3.在优化之后:事后索取偏好,由决策人在非劣解集中选择 i,算法复杂,决策人难理解,ii,计算量大, iii,决策人不易判断各种方式的利弊比较 黄庆来[111]的分类表: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1、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后,形成了模型辅助决策系统。 2、MIS的主要爱功能是事务处理。 3、DSS是面向高层人员。为辅助决策是的系统。 4、DSS支持的是半结构化决策或非结构化决策 4、DSS是以模型库系统和知识库系统为基础、以模型和知识驱动的系统。 4、DSS追求的是效益,即决策的正确性。 5、人工智能(AI)的基本内容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和知识处理方法。 6、在AI系统中,将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组织和存储在一起,称为知识库。 7、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信息、设计、选择和实现。 8、在决策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外脑原则,经济原则。 9、在决策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跟踪原则,反馈原则。 10、决策过程开始于信息阶段。 11、决策变量描述行动方案,该变量的值由决策人确定。 12、模型的解是某选定方案中决策变量的一组特定值。 13、选择阶段包括从设计阶段已找到的行动方案集合中,搜索适当的行动方案,用于解决问题。 14、对于规范模型,既可用分析方法,也可用穷举法。 14良好的DSS必须能容易进行What-if分析和目标搜索。 15按决策的对象和范围可将决策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16、企业家们做出决策的众多方式具有三个特点:合理性、策略性和灵活性。 17、最常用的结构化决策模型有两种:决策影像图模型和决策树模型。 18、在决策影响图中,椭圆表示偶然事件。 19、在决策树中,圆框表示变化的事件。 20、决策树用于风险分析。 21做决策所包含的信息包含大量的不完全信息。 22、DSS主要由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和用户接口子系统构成。 23、模型库子系统由模型库和模型库管理系统组成,他是DSS的核心部分,也是DS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重要标志。 24、在DSS基本结构中,增加了知识库子系统。 25、数据结构有六种。 25、依照模型库建立和使用的特点可以把模型库分为三类:通用模型库,专用模型库,智能模型库。 26、操作模型是指为解决业务操作的决策问题而建立的模型库。 27、知识库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知识库和推理机制。 28利用行动语言表达用户需求的方式称为接口交互模式。 28原型法有下列主要优点:1开发时间短2用户反馈速度快3用户对系统及其信息需求和功能的理解增强4费用低。 28面向对象方法是以对象或数据为中心。 29系统实现阶段包括下列任务:测试、评价、演示、说明、训练和配置。 30、电子表格是最流行的终端用户建模工具之一。 31、两种最流行PC表格软件包是Microsoft Excel和Lotus1-2-3。 32、物理集成包含完成功能继承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和通信功能的集成。

决策支持系统教学大纲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决策支持系统 英文名称:Decision Support System 课程编号:2414226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培养具有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方法、分析及使用的专业知识,从事信息组织和检索、dss系统软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专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专题讨论为辅,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内容精选、体系合理。从决策理论、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支持技术发展三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加深学生对决策支持系统的认识。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决策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类决策支持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的决策问题,掌握设计和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数据库原理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决策、决策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基本概念,讲授当前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技术、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高洪深. 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与方法(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2.高洪深. 决策支持系统(DSS)案例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 谭跃进. 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强、具体方法较为实用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课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尽可能使用生产实践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案例进行实例的讲解,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四成绩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共计54学时。考试分为平时作业(含课程设计)、

简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简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1、模型库 “模型”的概念,最初被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工程设计,如分子模型、天体运动模型、建筑模型等。这些被称为模拟模型,在应用中发现这些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构造一个模型往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一些问题的研究不能借助于这种模拟模型,比如要研究事物随时间或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静态的模拟模型就不能适用,这时,找到了另一种模拟方法,即数学模拟方法。这种方法将客观事物的变化用数学方法表现出来,将事物外界或内部条件的变化用自变量表示,将要反映的事物变化用应变量表示。 计算机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使人们能够依赖计算机求解一些较为庞大、复杂的数学模型。如对于国民经济的计划模型、宏观预测模型等,必须借助于较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才能容纳其巨大的数据量,完成亿万次的工作量。在管理领域常见的是信息处理模型,它的表达式为数学表达式、计算机程序等,通过对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决策者可以获得有用的辅助决策信息。建立模型是有关决策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探索事物的变化规律中抽象出它们的数学模型,这项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得到规律性或相近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建立之后的一具重要问题就是该模型的求解算法,它可以是精确求解,也可以是近似求解,这种算法的提出由计算机数值计算学者来完成。有了模型算法,就可以用计算机语言来编制成程序。实际的决策者就可以利用模型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计算出结果,得到辅助决策信息。模型是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模型库是模型的集合,它按照一定的组织方法,将模型有机地汇集起来,由模型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模型库以及模型库管理系统构成模型库系统。 2、方法库 方法库系统由方法库和方法库管理系统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为各种模型的求解分析提供必要的算法以及为用户的决策活动提供所需的方法。方法库中的方法通常可以包括各种优化方法、预测方法、统计方法、对策方法、风险方法、矩阵方程求解等。 方法库管理系统负责对方法的描述、录入、存储、增加、修改、删除等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选择适当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将有关算法变成一组可执行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内。这些程序可以表示为附有描述说明的函数或过程,而后按照求解问题的需要调用对应程序模型,从而达到求解问题的目的。另外,方法库管理系统还应具有与数据库、模型库进行交互的能力以及为用户选择算法提供灵活方便的交互揭示功能。 3、“三库”的联系 从支持决策过程来看,数据库、方法库和模型库,即“三库”是DSS?的三大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