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与生态污染

农业环境与生态污染
农业环境与生态污染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部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对重点污染区进行综合治理,实属重大而紧迫的工作。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我国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8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仅淮河流域因农田大气污染累计损失就超过1.7亿元。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我国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也已达到1.4亿亩。

我国农产品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年农业部对重点区域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重点区域被监测的家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率达到18.5%。今年“春节”、“五一”期间农业部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的污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蔬菜、水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农药污染超标,并有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发生,部分地区农药超标现象还比较严重。

农业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近年来,为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我国在大中城市周围相继建立了一批“菜篮子”工程,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粪便、粪水等废弃物。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总量超过17亿吨,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还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如此多的禽畜粪便,不仅污染了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了水体的污染。此外,由于秸秆随意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大量剩余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最终被付之一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烟雾弥漫,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时还引起交通事故和飞机航班延误,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建设保护力度亟须加大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农业部将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宝文介绍说,当前,农业部将从两个方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一是联合有关部门加紧起草《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争取尽快出台;二是制定《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要求,分区域、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放心菜”、“放心粮”。

下一步农业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起草和《草原法》的修改工作,争取早日出台。同时要继续引导各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做到农业环境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

同时,农业部还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的监测体系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力度。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的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进行常规性监测,加大对污染渔业事故和赤潮等问题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海洋渔业环境状况和渔业受污染损失的状况,调查处理污染渔业水域事故。

据介绍,根据有关计划,到2010年,全国生态农业县将达到300个,覆盖面积3亿亩;全国人工种植草地、改良草地面积达到9亿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5%。西部地区的每个省区要重点建设好1至2个生态农业示范县。西部150个县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建设以日光温室为依托,集种植、养殖、太阳能和沼气利用为一体的庭院生态工程。

(二)大量使用农药,残留超标,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化学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主要手段,对农业的增产增收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来生产者养成了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习惯,再加上农户分散经营,用药缺乏科学指导,导致滥用、乱用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据了解,2000年全省施用农药折纯总量为3.56万吨,每公顷施药水平,水田为19.07公斤,旱地13.91公斤,园地13公斤,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结果导致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愈来愈多,防治效果却愈来愈差,形成恶性循环。这不仅使防治成本增高,效益降低,更重要的是造成人畜中毒事故增多,农药残留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农产品出口受阻等。有的农户还在果蔬上违禁使用剧毒农药,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三)规模化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但粪便污水处理难以跟上。近几年来,我省畜牧、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大产业的格局正在形成。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不小的负面效应,目前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已成为农业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据统计,2000年全省畜禽存栏总量1.5亿多头、羽,畜禽粪尿产生总量2669余万吨,产生污水8930余万吨,畜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仅1145套,年处理能力68.78万吨,两者处理率仅为5.0%、2.8%。大量畜禽粪便及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湖之中,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质恶化,水生生物逐渐死亡,生活、生产用水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全省淡水水域约600千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155公顷,主要集中在杭州、绍兴、湖州和金华,占全省56.5%,由于养殖过程中大量投放各类饵料、肥料和药物,也形成了对水体的污染。

(四)城市污染转嫁,致使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中城市环保越来越严格,城市中的一些化工、印染等工业企业逐步向城郊及农村转移,“三废”污染也向农村转移。日益加重的小城镇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乡镇的大量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造成二次污染。据2000年的统计数,全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3.8万吨,排放量占总量的61.0%,处理率仅11.2%。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总量8.56亿吨,排放量占总量97.5%,处理率仅为2.5%。杭、甬、温、台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全省的55.3%。我们赖以生存的地表水系、湖泊河网在小城镇工业排污、生活污水及农牧渔业污染多重影响下,受到了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也使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资源危机正在加剧。

(五)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带来大气环境污染。目前,在现代投入和规模化集约经营条件下,农村产生大量农作物秸秆。由于秸秆资源的非农业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力度较小,

大范围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的现象普遍,已成为农业和农村新的环境公害,特别是在夏秋收获季节日趋严重。据调查统计,全省农作物秸秆焚烧量达243.92万吨,占全省秸秆产生总量的13.3%。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使几千年传统农业形成的有机物再循环的生态机制正在逐渐消失,而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同时弥漫的烟雾造成能见度降低,直接威胁机场和公路的交通安全。

三、对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几点建议

我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令人堪忧,治理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公民对农业、农村的环保意识不强。二是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三是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四是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机制建设不足。为此,我们建议:(一)尽快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政策纳入法制轨道。农业农村环境政策是指人大、政府为处理农村环境问题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划或项目等。建议各级政府尽快出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并制定我省全面的、综合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准则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评价体系,形成能充分实现各部门政策内容相互协调,有机整合的环境政策体系。为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管理农业农村环境,提供可操作性的执法依据和配套的政策体系。

(二)强化政府行政职能,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农业农村环保治理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农村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很大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村环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实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三)增加财政投入和利用市场经济等手段,开展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是不少国家对环境治理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政府可以根据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开征农业环境税;按照开发、利用、破坏农业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环境费;也可明确环境权属和责任,进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转让。建议建立农业环境治理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对有利于农业环境改善的行为给予补贴,扶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在强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引入项目手段,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中可经营开发的项目,纳入资本市场,公开竞争。通过主体和多种手段的复合作用,真正体现环保市场“污染者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四)用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绿色农业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组装和推广。制定优惠政策推进农产品清洁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技术,推广建设规模化、生态型的畜牧养殖小区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生态养殖;积极推广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和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加快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有序地流转,鼓励分散农户向规模效益化生态农区集中,加快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资源——农产品——废物排放”的生产过程向“资源——农产品——再资源化”的生产过程转变。

(五)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公民进行环保警示教育和宣传引导,提高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环保、农业、水利、渔业、经贸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向乡镇、农民、湖泊河口和河道区域的公民介绍农业农村环保、水资源保护知识和意义。农业环保教育要从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入手,使广大农民牢牢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并将具体行动寓于生产实践之中。对农业环保也应和城市环保一样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让中小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和重视。

在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后,农业和农村环境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伴随我省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和小城镇的联动发展,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造成污染以及农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和小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污染,这些被称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直接影响到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我省环境质量。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已转化为生产问题,而且成为消费问题、经济贸易问题乃至生活

方式选择与制约的问题,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浙江”,这对浙江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打造绿色浙江农业,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建设绿色浙江农业的核心内容是绿色环境、绿色农产品和绿色农业经济,而培植绿色环境,优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绿色浙江农业的基础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发展效益农业、精品农业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省农业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面临着“绿色壁垒”问题的严峻考验;同时,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全面走向小康水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从原来的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的双重需求,更重视食品的安全、卫生和优质。因此,新形势也对我省农业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以资源保护、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仍然没有占据农业发展的主导战略地位,农业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致使我省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局部地区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我们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政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建设,求得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农业适应WTO,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1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物及城乡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农用水体与土壤污染加剧,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成为普遍[1]。

我国人多地少,近年来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黑龙江省水资源匮乏,每年干旱面积达106.67万hm2。同时,因不合理不科学用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我国有533.33万hm2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呈蔓延趋势,废污水随意排放,秸秆焚烧,人畜粪便进入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每年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十分惊人。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124万t,平均用量在400 kg/hm2以上,鹤岗市郊区年化肥用量达到9256 t,平均化肥用量高达450 kg/hm2。农民几乎不施用有机肥,连续多年使用化肥,化肥应用指标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化肥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氮素浪费严重,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农业污染加剧。

农药污染也十分严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超过933.33万hm2。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十分混乱,随意添加组合的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鹤岗市郊区每年使用农药达到12 t,除30%~40%左右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

农业生产中由于投入品的不合理应用,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而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因此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 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 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_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姓名:李博斐 学号: 学院: 专业: 2011年2月15日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不能只是担忧与抱怨,而是要有行动,要有绿色行动。垃圾并非一无是处,废品也不是废不可用。垃圾资源化和再循环在技术上并不难,困难在于废物随手抛弃、混合堆积就成为垃圾;因此作为有教养的新世纪的文明人,我们应该参与“举手之劳”的垃圾源头分类活动,为净化我们的生存空间做一点奉献,献一片爱心。 生活垃圾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相当于两个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为此,我们既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饭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复使用的制品,减少宝贵的森林资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购物布袋,减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购买无氟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保护大气臭氧层;少用高浓度洗涤剂,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您看:颐和园、北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香山、八大处林间山路上散落着和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一些游客只图自己方便,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别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农田内,庄稼的根就不能生长,农田就会减产,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就会减少。 第五、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而在长期堆存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32卷第7 期2007年7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 I R O N M ENTAL SC I ENCE AND M ANAGE M ENT Vol 132No 17 July 2007 收稿日期:2007-03-09 作者简介:李庆华(196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科研、监测 工作。 文章编号:1673-1212(2007)07-0058-03 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 李庆华,李兴隆,耿峰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 要:黑龙江省同全国一样,虽然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和现状调查,揭示了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防治污染的建议。关键词:农村;污染;成因;防治中图分类号:X517文献标识码:A The Polluti on and Preventi on of Envir on ment in Heil ongjiang L i Q inghua,L i Xingl ong,Geng Feng (Heil ongjiang Acade my of Envir on ment Science,Harbin 150056,China ) Abstract:Heil ongjiang p r ovince like the rest of all the country,although the rap id econom ic devel opment in countryside are 2as,the traditi onal extensive rural econo m ic devel opment model has not been funda mentally changed,a l ot of envir on mental p r ob 2le m 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 r om inent .I n this article,according t o statistics dates and the investigati ons of p resent situati on,the author p r omulgates the polluti on situati on of countryside of Heil ongjiang,analyses the reas ons that creating polluti on and p r o 2poses several suggesti ons about p r otecting countryside envir on ment and p reventing polluti on . Key words:countryside;polluti on;reas on;p reventi on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由于不科学操作,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和废弃 物,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1.1.1 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在农药使用量方面,1990年,黑龙江全省农药使用量为1.3万吨;2000年为2.8万吨;2002年为3.6万吨;2004年为4.8万吨;2005年为5.2万吨,其中除草剂4.1万吨、杀虫剂4900吨、杀菌剂1900吨、种衣剂3000吨。农药商品量比2004年增加8%、除草剂增加10.8%、杀虫剂增加20.5%,农药施用量呈上升趋势。 在农药使用强度方面,广大的农村农药使用强度都接近和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如绥化市农药使用强度为3.0公斤/公顷,齐齐哈尔市农药使用强度为4.0公斤/公顷,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强度平均每年增长6.7%。1.1.2 化肥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在化肥使用量方面,200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 (实物量)为14418万吨;2004年为327.0万吨;2005年为305.0万吨,比2004年增加1.97%,化肥使用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全省土地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在化肥施用强度方面,199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为118.2公斤/公顷;2000年为126.4公斤/公顷;2002年为136.4公斤/公顷;2004年为145.2公斤/公顷。2005年农垦系统施用化肥量(折纯)为14410公斤/公顷,而农村化肥施用强度都高于农垦系统,例如,哈尔滨市施用化肥量(折纯)为162.4公斤/公顷,全年施用化肥量(折纯)为27.6万吨,平均利用率37%,每年约有17.4万吨化肥流失。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已经使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转变,成为重要的水环境污染源。1.1.3 农膜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随着农膜使用技术的推广,农膜使用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990年全省农膜使用量为3.1万吨;2000年为5.3万吨;2005年为5.6万吨。例如齐齐哈尔市农膜使用量平均每年增长11.7%,使用 ? 85?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杨晓娟 (指导教师:某某某)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x专业x级x班) 摘要:本文论述了关于农业环境污染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农田土壤、农业用水、空气、日光温度等方面。指出农业主要受大气、土壤、农药、化肥四个方面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危害;防治对策 The Harm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Preventing Methods YANG Xiaojuan (Class x Grade 200x,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wer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t included the soil, the water of agriculture, atmosphere, sunlight, temperature and so on. It pointed out the harm of th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that mainly suffered by the atmosphere, the soil, the agriculture atmospheric, the soil,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It was emphasized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harm;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报告

诸暨市阮市镇中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报告 口号: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所在班级 705班 成员金刘超 实践时间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杨梅桥公路、牛尖山、大嘴巴快餐店、雄风超市杨梅桥店、好又多超市杨 梅桥店、杨梅桥0428垃圾站、杨梅桥环卫处及杨梅桥所有大型工厂 调查目的: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状况,使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工厂老板、快餐店老板、超市老板、环卫工人、社会群众和司机 调查计划: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城区垃圾处理情况、河流流量、河水污染、 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调查人:金刘超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问卷 705班金刘超 尊敬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是诸暨市阮市镇中805班的学生,我想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的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调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状况,使社会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相关问题,问卷共有16个问题。请认真阅读和回答每个问题,并选择对应选项(在题前填上选项,如选A填A)或填写相关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每一个问题,谢谢你的理解和合作! 1.你家办厂吗() A办 B没办 如果办了,排放过工业废气和废水吗() A排放过 B没排放过 2.你家的生活垃圾倒在哪里() A 指定垃圾站 B随便乱扔 3.你开车吗() A开 B不开 C偶尔开 4.你干过污染环境的事吗() A干过 B没干过 5.你干过保护环境的事吗() A干过 B没干过 6.如果有环保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A非常愿意 B愿意,但要视情况而定 C不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资料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加之他们面临着无产阶级解放的繁重历史任务,使他们没有可能对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可是,将分散于众多著作之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集中表述后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是系统的、全面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这些理论,用发展的眼光继承,不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看法和结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基本原理,那么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对今天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实践,仍然是完全适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会使我们从理论和原理上理解并做好环境保护,从而从根本上维护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环境保护是过程,生态平衡是结果,二者是因果关系。只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达到生态平衡的目标,反之,没有环境保护就必然破坏生态平衡。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论断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敲响环境问题的警钟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给自然界造 成的不良影响,在环境问题尚未充分显现,人们普遍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时候,就极其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于当时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住宅问题、以及各工种工人劳动环境给健康带来的危害等。 针对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界取得一定成果,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更大战果的时候,恩格斯及时地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恩格斯通过对当时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指出,只看到“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却“忽视”了“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因此,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活动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允许的

农业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措施

农业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措施 摘要:当前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非常广泛,农药的使用对防治病虫害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大规模农药的使用往往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由于完全放弃农药的使用是不可能的,因此关键在于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农药的污染因此受到极大重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重要议题。 关键词:农业环境保护农药措施 一、我国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二、农药与环境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直接喷洒、挥发扩散、药具清洗、雨淋冲刷等途径进入大气、水系和土壤,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并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敏感物种的减少与消失、染种的增多与加强。 1、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喷洒

农药时所产生的药剂飘浮物和来自农作物表面、土壤表面及水中残留农药的蒸发、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也是农药污染大气的原因之一。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自农田施药和土壤中的农药被水流冲刷及农药厂废水排放进入水体。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影响到其他生物。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污染物的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土壤中的农药主要来自:①直接的施用;②通过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进入土壤;③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随降雨和降尘落到地面进入土壤。 4、农药的毒性。 现在全世界每年因杀虫剂中毒者近百万人、死亡者数万人。化学农药可能导致人和动物的致畸、致癌,甚至还可能损害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引起基因突变。 5、农药还能对水生生物、飞禽、动物和植物等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农药环境保护措施 (一)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和生化农药三种类型。生物农药的主要特点为:高效、对人畜无毒、

农业环境与生态污染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部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对重点污染区进行综合治理,实属重大而紧迫的工作。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我国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8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仅淮河流域因农田大气污染累计损失就超过1.7亿元。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我国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也已达到1.4亿亩。 我国农产品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年农业部对重点区域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重点区域被监测的家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率达到18.5%。今年“春节”、“五一”期间农业部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的污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蔬菜、水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农药污染超标,并有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发生,部分地区农药超标现象还比较严重。 农业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近年来,为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我国在大中城市周围相继建立了一批“菜篮子”工程,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粪便、粪水等废弃物。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总量超过17亿吨,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还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如此多的禽畜粪便,不仅污染了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了水体的污染。此外,由于秸秆随意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大量剩余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最终被付之一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烟雾弥漫,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时还引起交通事故和飞机航班延误,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建设保护力度亟须加大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农业部将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宝文介绍说,当前,农业部将从两个方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一是联合有关部门加紧起草《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争取尽快出台;二是制定《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要求,分区域、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放心菜”、“放心粮”。 下一步农业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起草和《草原法》的修改工作,争取早日出台。同时要继续引导各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做到农业环境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城市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摘要:城市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居民生活垃圾;城市大气污染 一、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生态问题更为突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莫过于城市化历史,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一些人采取了逃避的态度,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人前往郊区或乡村。经历过了环境恶化、公害频发、居民生活条件恶劣、道德观念剧变等城市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城市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如何建设一个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城市社会。“生态城市”正是上述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众所周知,主要的城市居民的环境问题如下: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大气污染严重、如何清洁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等。以下将分别详细的介绍这些问题,在城市环境中的危害与防治,通过这几个重要方面的突破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的新旧处理方式对比 居民的生活垃圾若处理的不当,其间所含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大概通过以下途径污染环境:对土壤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冲刷、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空隙向四周和水源地扩散。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拉夫运河污染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国内的垃圾处理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集体的处理方法分为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其中的填埋法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处理途径,因为垃圾填埋将会浪费大量土地。在目前尚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情况下只有将垃圾混合填埋,即使今后有条件将垃圾分类处理后,仍然有部分经减量、缩容后的残余物和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需要填埋。这些方法在固体垃圾处理的方面发挥过重大的功效,但是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环保,迫切需要可以再利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激技术的发展,垃圾已被证明具有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价值。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着手研究垃圾资源化问题。到目前,西欧各国垃圾资源化率已超过50%。通过高温、低温、压力、电力、过滤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垃圾进行加工,使之重新成为资源。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才刚起步,需要提高人们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垃圾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现阶段通过裂解的方式生产液态燃料,塑料废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水泥、化肥编织袋、餐盒以及食品包装袋等。以这些垃圾中的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为原料,可用于生产液体燃料,生成烃类物质,然后再经分馏分离出汽油和柴油。 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 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大气污染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一种情况确信无疑,那就是近些年来,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破坏都证明了与气候有关,此外,城市环境中工厂废气导致酸雨、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NO、ClO、BrO破坏大气臭氧层使皮肤病患者增多等等严重的威胁了城市人口的身体健康。 大气污染的治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理解是从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第二种理解是指治理,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将污染工艺更换为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废弃物或者有害物质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到环境前,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是降低它们的危害程度。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农业污染及其防治

农业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一、农业污染现状 化肥污染 农民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留在土壤中。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为一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农药污染 我国农药除30% ~40%被作物吸收外, 大部分多余的药液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中。而且我国农药使用中以杀虫剂为主, 占农药总用量的78%, 其中, 又以甲胺磷、敌敌畏等毒性较高的品种使用最多。目前, 在蔬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已占到32. 8% 农膜污染 我国每年有上百万吨的农膜投放到农田, 且其使用量还在逐年增加。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膜绝大部分为不可降解塑料, 是高分子化合物, 分子量在2万以上, 是难降解物质, 不受细菌等生物的腐蚀, 也不易在强日照等自然条件下自动分解。一般的农膜在土壤中自然降解周期为200 ~ 400年时间。年复一年, 农膜的碎片不断地累积在土壤中, 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 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 极大地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 同时残留的农膜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 影响其正常生产, 最终造成农作物减产。 废弃物污染 我国养殖业盲目的集约化、城郊化, 种植业粗放的省工、高效的发展模式, 使每年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业废弃物, 其中农作物秸秆6. 5亿t, 畜禽粪便及粪水19亿t, 蔬菜废弃物1. 0亿t, 其他类的有机废弃物约有0. 5亿t 近年来,在畜牧业规模养殖迅速崛起的同时,牲畜粪便造成的农业污染也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的主要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 由于复种指数提高, 农民为抢农时不得不就地燃烧秸秆。过度施用化肥使土壤中有机质不断下降, 而大量焚烧秸秆又使大量的有机养分以气体的形式失散到大气中, 既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又造成了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农业环境污染类型 1.大气污染型这类污染物来自被污染的大气, 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如SO2 、NO2 等主要酸性气体, 通过酸雨形式降落到地面, 破坏土壤肥力与生态系统。 2.水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城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以及污染农用的排放水。污染物通常以污灌、污水养鱼等形式进入环境。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 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工厂固体废弃物、废渣、垃圾和污泥等。它们直接或间接进入农业环境, 使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受到污染。 4.农业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农药、化肥。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的程度与化肥、农药的利用方式及耕作制度有关。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里, 但因其种类不同也可挥发到大气和流失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指相对于城镇的居住区,具有分散、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特征的居住区。从来源上讲,农村环境污染包括两部分:一是从城市和工业转移而来的污染,二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本身产生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在逐渐增加,表现为部分地区农业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之长期以来农村建设没有具体规划,生产生活缺乏秩序,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低,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同时,务农人口年龄老化,不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缺乏环保意识,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较高。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全国约1.5亿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污染排放、城市工业污染转移等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 (二)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 与工业污染点源不同,农业污染通常是无序的面源式分散排放,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特点。有机物(COD)、总氮(TN)、总磷(TP)是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化肥的过度使用,加之化肥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30%~40%),导致大部分养

分流失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污染;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利用率只有10%~30%);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中氮、磷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四是农膜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白色污染”。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村镇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村固体废弃物随意堆积对空气、土壤以及随暴雨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等。 农业面源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松花江、长江等流域水质已不同程度受到农药的污染;甚至在江西、河北等地的地下水中也发现了农药残留;我国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滇池、太湖和巢湖,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三方面的滞后。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城市(工业)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收入差距绝对数为1.48万元。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按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即使只有1/3的行政村得到治理,按每个行政村治理投入100万元,假设地方可以配套投资50%,也需中央财政投入至少1000亿元。2008至2011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安排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近80亿元,2011-2012年中央财政还计划安排9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绝大多数县(市)农村环保投入均为空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一村一名大学生专科开设的课程。课内学时90,5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一较深的了解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基本掌握农村资源开发利用与持续发展,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农村能源利用与环境,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标准,清洁生产与绿色食品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分配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农村环境保护》---李国学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 《农村环境保护学习指导》光盘两张,为重点讲授型,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教授主讲,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面授与自学 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应认真领会教学要求,完成教材中的习题。 3.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 第三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村农业与环境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5篇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5篇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精选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一)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

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

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8

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标解读 1.结合具体的案例学会辨别、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特征。 2.认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新课导入建议 结合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中牛粪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灾害的事中引入新课——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受损生态系统的含义。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特征。 3.认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以及 受损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4.了解研究生态平衡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受损 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重难 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1.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 ?? ? ? ? ??概念: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 是生态系统 组成 ?? ? ??生产者各种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 温度等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是哪些事物的总和? 【提示】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态平衡 1.概念: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 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2.特征? ???? 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 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 关系 2.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为什么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什么样的生态系统调 节能力最强?为什么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提示】 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对系统发出的信号。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食叶昆虫数量增多导致林木受害,这种信号传递给食虫鸟类,促使其大量繁殖,捕食昆虫,从而使昆虫数量得到控制,于是,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逐步得到恢复。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越多样化,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乃至生态系统的破坏。 受损生态系统 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 ??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3.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 ? 原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3.森林破坏以后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森林破坏以后可能产生哪些具体后果?

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导语: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下面是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参考。 【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汨罗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每个汨罗公民的应尽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当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危害了自身甚至是整个社会环境安全。 针对汨罗现实的环境问题,我做了一份调研问卷,在部分街道人口密集区随机邀请2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摘取几个主要问题简单展示:

一、请问您注意保护环境吗? 根据统计图表可知回答会的有80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0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0人,占45%。由此可以得知,当下汨罗的社会环境人文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癣”、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0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0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回答不会去的有130人,占65%。由此可见,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新闻,占55%.;回答会的只有10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会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0人,占40%。由此可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仍然是无动于衷,不太会去关心。 纵观世界,地球上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一、臭氧层被破坏 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