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发布时间:2013-09-22 来源:环能站【字体:大中小】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方面:工业及城市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1)工业及城市污染源主要是指工矿企业排放的“三废”污染源和城市排入农业环境中的城市垃圾、生活废水污染源。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建设中,由于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工艺设施落后,加之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工业“三废”大量排放,构成了我国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同时也是农业环境的最大威胁和主要污染源。

大气污染我国能源结构落后,煤炭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主体。同时,燃煤排放的废气是构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但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危害最重的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氟化物。酸雨的出现是大气污染严重的必然结果。

工业废水我国工矿企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工业水循环水利用效率低。大量的工业废水几乎不经任何处理就排向江河湖库,首先造成对农业灌溉水源和渔业养殖水面的污染,进而通过灌溉污染土壤、农作物,造成危害。

工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工矿企业和城市垃圾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占用大量耕地,另一方面,由于垃圾堆放缺乏必要的防渗、防淋、防流失等措施而造成污染。许多工矿废渣中重金属含量很高,造成近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城市垃圾一方面可能含有病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造成水体和土壤的生物污染,传染疾病,另一方面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耕作条件变坏。

(2)农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农用化学物质污染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药污染农药对于治理农作物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施用量的提高,加之许多农药具有不易分解的特性,已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造成生态失衡。农药在直接杀伤害虫的同时,害虫天敌也受到了毒杀,使用农药人为地使生物种群分布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而生态失衡会使我们陷入虫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的恶性循环中。二是造成环境污染。农药对土壤、水、大气、农作物、野生动植物均具有不良影响,造成地力下降,水体污染,使畜禽染病,农残超标。

化肥污染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注意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盲目追求大肥大水,致使化肥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同时也使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增高,品质下降。同时因多施无机肥,少施有机肥,致使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酸化、板结,团粒结构破坏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另外,由于氮、磷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农膜污染农用塑料地膜是一种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土壤中的残膜破坏土壤的团料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削弱土壤的蓄水功能,使土壤透水、透气性降低,防碍土壤生物的生存,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农作物的减产。

畜禽养殖场粪便许多地方畜禽粪便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进入农田或堆放,造成了农业环境的污染,在某些地区畜禽粪便已成为最大的有机污染源。畜禽粪便如果未经治理,会给环境带来一系列危害:一,占用土地和污染农田生态环境。二,污染水体。畜禽粪便会通过直接排放和在堆放储存过程中因降雨或其他原因进入水体。三,恶臭,是来自畜禽粪便、污水、饲料、畜禽尸体的腐败分解而产生的臭气,包含氨、硫化氢,挥发性脂肪酸、酚类、醛类、胺类、硫醇类

等。四,生物病源菌污染。一是以水,特别是以饮用水直接传播,二是以水生动、植物为中间宿主或媒介,通过人们生食而传播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环境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大部分环境污染物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有些物质原本是生产中的有用物质,甚至是人和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由于未充分利用而大量排放,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一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物质。不同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可因拮抗或协同作用使毒性降低或增大。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研究的对象。 1.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污染物可分为九类,具体介绍如下。 (1)元素包括铅、镉、铬、汞、砷等重金属元素和准金属、卤素、氧(臭氧)、黄磷等。 (2)无机物包括氰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卤化氢、卤素化合物(如ClF、BrF3、IF5、BrCl、IBr等)、次氯酸及其盐硅的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磷的无机化合物(如PH3、PX3、PX5)、硫的无机化合物(如H2S、SO2、H2SO3、H2SO4)等。 (3)有机烃化合物包括烷烃、不饱和烃、芳烃、多环芳烃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羰基镍、二苯铬、三丁基锡、单甲基或二甲基胂酸、三苯基锡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包括环氧乙烷、醚、醇、酮、醛、有机酸、酯、酐和酚类化合物等。 (6)有机氮化合物包括胺、腈、硝基甲烷、硝基苯和亚硝胺等。 (7)有机卤化物包括四氯化碳、饱和或不饱和卤化烃(如氯乙烯)、卤代芳烃(如氯代苯)、氯代苯酚、多氯联苯和氯代二噁英类等。 (8)有机硫化合物如烷基硫化物、硫醇、巯基甲烷、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是磷酸酯类化合物,如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邻甲苯酯、焦磷酸四乙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2.污染物的性质 污染物质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可归纳如下。 (1)自然性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的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2)毒性环境污染物中的氰化物、砷及其化合物、汞、铍、铅、有机磷和有机氯等的毒性都很强。其中部分具有剧毒性,处于痕量级就能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除了其性质、含量,还和其存在形态密切相

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32卷第7 期2007年7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 I R O N M ENTAL SC I ENCE AND M ANAGE M ENT Vol 132No 17 July 2007 收稿日期:2007-03-09 作者简介:李庆华(196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科研、监测 工作。 文章编号:1673-1212(2007)07-0058-03 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 李庆华,李兴隆,耿峰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 要:黑龙江省同全国一样,虽然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和现状调查,揭示了黑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防治污染的建议。关键词:农村;污染;成因;防治中图分类号:X517文献标识码:A The Polluti on and Preventi on of Envir on ment in Heil ongjiang L i Q inghua,L i Xingl ong,Geng Feng (Heil ongjiang Acade my of Envir on ment Science,Harbin 150056,China ) Abstract:Heil ongjiang p r ovince like the rest of all the country,although the rap id econom ic devel opment in countryside are 2as,the traditi onal extensive rural econo m ic devel opment model has not been funda mentally changed,a l ot of envir on mental p r ob 2le m 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 r om inent .I n this article,according t o statistics dates and the investigati ons of p resent situati on,the author p r omulgates the polluti on situati on of countryside of Heil ongjiang,analyses the reas ons that creating polluti on and p r o 2poses several suggesti ons about p r otecting countryside envir on ment and p reventing polluti on . Key words:countryside;polluti on;reas on;p reventi on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由于不科学操作,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和废弃 物,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1.1.1 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在农药使用量方面,1990年,黑龙江全省农药使用量为1.3万吨;2000年为2.8万吨;2002年为3.6万吨;2004年为4.8万吨;2005年为5.2万吨,其中除草剂4.1万吨、杀虫剂4900吨、杀菌剂1900吨、种衣剂3000吨。农药商品量比2004年增加8%、除草剂增加10.8%、杀虫剂增加20.5%,农药施用量呈上升趋势。 在农药使用强度方面,广大的农村农药使用强度都接近和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如绥化市农药使用强度为3.0公斤/公顷,齐齐哈尔市农药使用强度为4.0公斤/公顷,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强度平均每年增长6.7%。1.1.2 化肥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在化肥使用量方面,200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 (实物量)为14418万吨;2004年为327.0万吨;2005年为305.0万吨,比2004年增加1.97%,化肥使用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全省土地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在化肥施用强度方面,199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为118.2公斤/公顷;2000年为126.4公斤/公顷;2002年为136.4公斤/公顷;2004年为145.2公斤/公顷。2005年农垦系统施用化肥量(折纯)为14410公斤/公顷,而农村化肥施用强度都高于农垦系统,例如,哈尔滨市施用化肥量(折纯)为162.4公斤/公顷,全年施用化肥量(折纯)为27.6万吨,平均利用率37%,每年约有17.4万吨化肥流失。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已经使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转变,成为重要的水环境污染源。1.1.3 农膜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随着农膜使用技术的推广,农膜使用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990年全省农膜使用量为3.1万吨;2000年为5.3万吨;2005年为5.6万吨。例如齐齐哈尔市农膜使用量平均每年增长11.7%,使用 ? 85?

城镇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论文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_城镇环境保护问题研究___ 姓名: _____ 准考证号: __ 专业: 初等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 指导教师: _____ 2011 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题目: 二、时间:年月日起至年月日 三、进行地点: 四、内容要求: 指导老师:职称: 批准日期:年月日

城镇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Urban Environmental Issues 摘要 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渊源,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态保护对农村城镇化进程十分重要。因此必须正确合理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完善法律制度等。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特征、农村环境污染特点、农村污染防治及立法的规范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农村污染防治,对策。 ABSTRACT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 is very important. Must be correct and reasonable to deal with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rove the lega l system.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杨晓娟 (指导教师:某某某)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x专业x级x班) 摘要:本文论述了关于农业环境污染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农田土壤、农业用水、空气、日光温度等方面。指出农业主要受大气、土壤、农药、化肥四个方面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危害;防治对策 The Harm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Preventing Methods YANG Xiaojuan (Class x Grade 200x,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wer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t included the soil, the water of agriculture, atmosphere, sunlight, temperature and so on. It pointed out the harm of th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that mainly suffered by the atmosphere, the soil, the agriculture atmospheric, the soil,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It was emphasized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harm;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 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 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论文:农业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这之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被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导致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有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与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的滥用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质量水平的提升。所以,从这些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因素入手,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非常迫切的。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资源和环境两者间的冲突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都成为了农业发展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从现有状况来看,农业资源和环境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都是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我国领土面积非常大,但是人均可耕地的面积却非常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3亿公顷,然而实际上能够被使用的耕地面积却少的多,人均耕地面积也仅仅为0.1公顷,还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4.5%。从这一点我们可知,当前我国耕地资源非常少。除了耕地资源的紧缺外,我国水资源也非常紧缺,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比耕地资源的紧缺程度还要高很多。相关数据现实,我国人均仅拥有2000立方米的水资源,仅仅为全球人均水平的25%。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状况,部分地区的人均水资源还达不到500立方米。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的严重紧缺都影响了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 二、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 对于农业生态资源来说,其最原始性的部门就是农村。所以,当下我国生态社会建设工作应从农业生态建设入手,做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农村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在整个社会建设中,可再生资源因具备可再生的特点而有着极为突出的地位。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促进整个生态

农业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措施

农业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措施 摘要:当前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非常广泛,农药的使用对防治病虫害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大规模农药的使用往往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由于完全放弃农药的使用是不可能的,因此关键在于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农药的污染因此受到极大重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重要议题。 关键词:农业环境保护农药措施 一、我国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二、农药与环境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直接喷洒、挥发扩散、药具清洗、雨淋冲刷等途径进入大气、水系和土壤,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并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敏感物种的减少与消失、染种的增多与加强。 1、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喷洒

农药时所产生的药剂飘浮物和来自农作物表面、土壤表面及水中残留农药的蒸发、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也是农药污染大气的原因之一。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自农田施药和土壤中的农药被水流冲刷及农药厂废水排放进入水体。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影响到其他生物。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污染物的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土壤中的农药主要来自:①直接的施用;②通过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进入土壤;③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随降雨和降尘落到地面进入土壤。 4、农药的毒性。 现在全世界每年因杀虫剂中毒者近百万人、死亡者数万人。化学农药可能导致人和动物的致畸、致癌,甚至还可能损害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引起基因突变。 5、农药还能对水生生物、飞禽、动物和植物等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农药环境保护措施 (一)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和生化农药三种类型。生物农药的主要特点为:高效、对人畜无毒、

农业环境与生态污染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部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对重点污染区进行综合治理,实属重大而紧迫的工作。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我国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8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仅淮河流域因农田大气污染累计损失就超过1.7亿元。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我国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也已达到1.4亿亩。 我国农产品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年农业部对重点区域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重点区域被监测的家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率达到18.5%。今年“春节”、“五一”期间农业部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的污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蔬菜、水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农药污染超标,并有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发生,部分地区农药超标现象还比较严重。 农业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近年来,为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我国在大中城市周围相继建立了一批“菜篮子”工程,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粪便、粪水等废弃物。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总量超过17亿吨,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还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如此多的禽畜粪便,不仅污染了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了水体的污染。此外,由于秸秆随意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大量剩余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最终被付之一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烟雾弥漫,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时还引起交通事故和飞机航班延误,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建设保护力度亟须加大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农业部将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宝文介绍说,当前,农业部将从两个方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一是联合有关部门加紧起草《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争取尽快出台;二是制定《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要求,分区域、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放心菜”、“放心粮”。 下一步农业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起草和《草原法》的修改工作,争取早日出台。同时要继续引导各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做到农业环境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精选4篇)

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精选4篇) 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精选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污染论文1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一定冲击,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一改传统的思维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而言,对其的管理是环保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不尽人意。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就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进行浅谈。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对策 1、前言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是污染治理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环保投资效益、确保环境工程质量、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有力保证。然而,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作为一项独立而具体的管理工作,既具有一般工程管理的共性,又有区别于其它工程管理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复杂性和边缘性两方面。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这一特性,才能真正寻找出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 2、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特殊性 2.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复杂性 所谓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复杂性,主要指如下几个方面: 2.1.1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中污染因素的复杂 性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不论是工业“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 ),还是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及热污染等等,均为多种污染因子组成的复杂体系。例如:镀锌钝化漂洗废水中含有 Cr Cd Cu Zn Fe K Ca Na Mg等多种污染物质:喷漆尾气中由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醇、酚、醚、醛等多种有机污染物组成:对于某一噪声源的噪声而言,由于振动、转动、撞击、摩擦 (气流的、机械的 )等多种因素造成,具有某段混合频率特征 (高频、中频、低频 )的复杂噪声源。

农业污染及其防治

农业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一、农业污染现状 化肥污染 农民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留在土壤中。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为一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农药污染 我国农药除30% ~40%被作物吸收外, 大部分多余的药液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中。而且我国农药使用中以杀虫剂为主, 占农药总用量的78%, 其中, 又以甲胺磷、敌敌畏等毒性较高的品种使用最多。目前, 在蔬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已占到32. 8% 农膜污染 我国每年有上百万吨的农膜投放到农田, 且其使用量还在逐年增加。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膜绝大部分为不可降解塑料, 是高分子化合物, 分子量在2万以上, 是难降解物质, 不受细菌等生物的腐蚀, 也不易在强日照等自然条件下自动分解。一般的农膜在土壤中自然降解周期为200 ~ 400年时间。年复一年, 农膜的碎片不断地累积在土壤中, 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 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 极大地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 同时残留的农膜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 影响其正常生产, 最终造成农作物减产。 废弃物污染 我国养殖业盲目的集约化、城郊化, 种植业粗放的省工、高效的发展模式, 使每年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业废弃物, 其中农作物秸秆6. 5亿t, 畜禽粪便及粪水19亿t, 蔬菜废弃物1. 0亿t, 其他类的有机废弃物约有0. 5亿t 近年来,在畜牧业规模养殖迅速崛起的同时,牲畜粪便造成的农业污染也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的主要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 由于复种指数提高, 农民为抢农时不得不就地燃烧秸秆。过度施用化肥使土壤中有机质不断下降, 而大量焚烧秸秆又使大量的有机养分以气体的形式失散到大气中, 既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又造成了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农业环境污染类型 1.大气污染型这类污染物来自被污染的大气, 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如SO2 、NO2 等主要酸性气体, 通过酸雨形式降落到地面, 破坏土壤肥力与生态系统。 2.水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城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以及污染农用的排放水。污染物通常以污灌、污水养鱼等形式进入环境。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 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工厂固体废弃物、废渣、垃圾和污泥等。它们直接或间接进入农业环境, 使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受到污染。 4.农业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农药、化肥。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的程度与化肥、农药的利用方式及耕作制度有关。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里, 但因其种类不同也可挥发到大气和流失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指相对于城镇的居住区,具有分散、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特征的居住区。从来源上讲,农村环境污染包括两部分:一是从城市和工业转移而来的污染,二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本身产生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在逐渐增加,表现为部分地区农业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之长期以来农村建设没有具体规划,生产生活缺乏秩序,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低,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同时,务农人口年龄老化,不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缺乏环保意识,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较高。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全国约1.5亿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污染排放、城市工业污染转移等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 (二)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 与工业污染点源不同,农业污染通常是无序的面源式分散排放,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特点。有机物(COD)、总氮(TN)、总磷(TP)是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化肥的过度使用,加之化肥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30%~40%),导致大部分养

分流失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污染;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利用率只有10%~30%);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中氮、磷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四是农膜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白色污染”。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村镇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村固体废弃物随意堆积对空气、土壤以及随暴雨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等。 农业面源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松花江、长江等流域水质已不同程度受到农药的污染;甚至在江西、河北等地的地下水中也发现了农药残留;我国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滇池、太湖和巢湖,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三方面的滞后。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城市(工业)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收入差距绝对数为1.48万元。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按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即使只有1/3的行政村得到治理,按每个行政村治理投入100万元,假设地方可以配套投资50%,也需中央财政投入至少1000亿元。2008至2011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安排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近80亿元,2011-2012年中央财政还计划安排9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绝大多数县(市)农村环保投入均为空

(环境管理)有关环境和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

有关环境和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 提纲: 1. 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说我们依赖环境而生存? 2. 什么是环境污染? 3.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4. 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怎样造成的? 5. 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6. 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7. 水污染会带来什么危害? 8. 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 9. 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 10. 什么是噪音?噪音污染对人有什么危害? 11. 分贝值表示的是什么? 12. 我国对环境噪音的容许分贝值规定是多少? 13.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有什么减少酸雨的办法? 14. 什么是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 15.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16. 臭氧层在哪里?对生命有什么保护作用? 17. 臭氧层是怎样被破坏的?有什么补救措施? 18. 什么是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19. 什么是生态平衡?为什么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0.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它? 21. 什么是食物链?人与食物链有什么关系? 22. 森林有哪些环境价值?

23. 热带雨林为什么十分珍贵? 24. 什么是土地沙化,荒漠化?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荒漠化? 25. 海洋给予了人类什么?海洋污染是哪里来的?有什么危害?人类可以为保护海洋做什么? 26. 地球上有多少可供生命使用的淡水? 27. 什么是地球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的地球资源? 28. 为什么要节约化石燃料? 29. 为什么要珍惜粮食? 1. 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说我们依赖环境而生存? 人类的环境分为: 1〕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和其他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 简单通俗地讲,所谓环境,即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面对的一切。我们面对的空间提供给我们呼吸所需要的空气,天上的雨下到地上,变成江河湖泊或地下水,成为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我们吃的瓜菜果粮从土地中生长出来。 仔细想想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从起床、洗涑、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做饭、涮碗、洗衣,到看电视、看书、最后睡觉。我们消耗的有水、电、煤(或天然气,柴火〕、汽油(乘车的人〕、食物及洗涤用品等等;我们使用的有棉制品(如床单、衣服〕、木制品(如家具〕、金属制品(如菜刀〕、玻璃制品(如杯子〕、石油制品(如塑料〕、粘土制品(如住房用砖〕、甚至生物制品(如中草药)等等。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必需品都是用大自然中的原料比如棉花、森林、矿物等做成的。在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还需要耗用大量淡水、煤炭或石油等能源。就这样,我们靠环境提供给的一切而生活着。试想一下,一旦大自然停止了原料的供给,我们的生活就很可能变得十分困难,人类就有可能失去生存条件。有人说“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基础”,这句话是十分准确的。 2. 什么是环境污染? 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 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返回)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论文.doc

流失,植被退化等将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普遍,各种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为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追求利益,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使得减少耕地和生态环境恶化,开采矿产资源将导致地表塌陷和大气污染。社会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和国家法律。法律没对农业生态环境做到周密保护。此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片面强调效益已成为政府的追求,忽视了农业环境保护和管理。 3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农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农业灌溉用水不达标,酸雨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产品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退化植被和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减少产量,而且还使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资源大大减少,使农业发展速度减慢。农业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被破坏,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酸雨污染对土壤、树木和植物腐蚀,并且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平衡,造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更长,甚至出现了沙漠化。上述都是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影响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着到破坏,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减慢,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国民生产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产生了农业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使用污水,过量使用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土壤中有机物,酸,碱和无机盐等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 4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有很多因素,应从多个角度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保证农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执法建设。完善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和法律,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整改。此外,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强教育。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积极拓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生态农业,宣传和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现在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到重视,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滞后于发展,各级政府长期规划中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一村一名大学生专科开设的课程。课内学时90,5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一较深的了解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基本掌握农村资源开发利用与持续发展,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农村能源利用与环境,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标准,清洁生产与绿色食品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分配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农村环境保护》---李国学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 《农村环境保护学习指导》光盘两张,为重点讲授型,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教授主讲,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面授与自学 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应认真领会教学要求,完成教材中的习题。 3.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 第三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村农业与环境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摘要(Abstract)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愈来愈凸显,环保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我国的环境污染大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 关键字:中国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mg/L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 66mg/L。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60mg/L)。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mg/L;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mg/L。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污染来源 ①能源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μm)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 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导语: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下面是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参考。 【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汨罗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每个汨罗公民的应尽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当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危害了自身甚至是整个社会环境安全。 针对汨罗现实的环境问题,我做了一份调研问卷,在部分街道人口密集区随机邀请2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摘取几个主要问题简单展示:

一、请问您注意保护环境吗? 根据统计图表可知回答会的有80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0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0人,占45%。由此可以得知,当下汨罗的社会环境人文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癣”、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0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0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回答不会去的有130人,占65%。由此可见,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新闻,占55%.;回答会的只有10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会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0人,占40%。由此可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仍然是无动于衷,不太会去关心。 纵观世界,地球上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一、臭氧层被破坏 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