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计划修订稿

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计划修订稿
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计划修订稿

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计划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

五、教学实施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答案

2009-2010年度职三教学调研性测试试卷(一)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答案 第Ⅰ卷(共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5分,共9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表述正确的在答 第Ⅱ卷(共18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15小题30空,每空2分,共60分) 34.2W; 35.0,12V; 36.17.32Ω,110V; 37.0.6,3000W; 38.60W,2.5A; 39.0,0; 40.88V 100 41.V 27 42.0.5mA; 43.165,101100101; 44.A F 45.实用型差动放大电路,共模; 46.N沟道耗尽型MOS场效应管; 47.0.625%;2、3、 48.铁磁性物质,磁滞误差,交流频率,低;

49.直接探测被测信号,高输入阻抗; 50.电动机将停转,64N·m,89.6 N·m;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5分) 51. 52.(1)220V;(2)380V;(3)127V,220V 53. 54. 输入通道A 计数主门计数器显示器 信号 门控信号 输入通道B 触发门控双稳控制电路 态电路 闸门时间信号 U1 V1 W1 U2 V2 W2 U1 V1 W1 U2 V2 W2 (a)(b) 格 格 50 6.0 30 30 cos / 6.0 150 2.0 150 3 cos 70 3 210 / 3 150 150 3 = = = = = = ? ? = = = = = = ? = = C P n W UI P div W N I U C C P n div W N I U C m m m m ? ?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教学大纲(中职)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较全面了解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汽车服务行业特点和人才紧缺状况,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掌握部件测试、数据流分析、波形分析以及现代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面向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仪器的能力; 2.针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制定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的能力; 3.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的能力和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在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整车性能检测与质量检验、客户跟踪与信息反馈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6.具有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咨询的能力知识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职业技术基础课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与设备构造与维修》等职业技术核心课。 后续课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及配件营销》和《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 (四)教学对象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汽车维修专业中职类的学生。

电子电工类综合知识理论(测试卷)(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综合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 1.高 低 2. 8 4 3. 6 4.1V 9V 5.-1 3 4 6. 16.4 7.8 8.-10 -30 7 9.17:5 10.硬磁 软磁 矩磁 11. 0.5A 1A 12.负载电流大 负载电阻大小 13. 0.2H 24 10-?Wb 0.8T 二、单选题 1. C 2. B 3. A 4. D 5. C 6. A 7. D 8. B 9. B 10. C 11. C 12. D 13. C 14. A 三、计算题 1. 解:(1)断开1R ,求出AB 间的开路电压为oc U =24V ;(2)AB 间的等效电阻为05R =Ω (3)等效电源上接入R 1后的电流为: 10124 2.4A 55OC U I R R ===++, 电压U AB =11 2.4512V I R =?= 2.解:I 3=-1.1A 3.解: (1)断开3R 后,回路电流121260105 A 10203 E E I R R --= ==++,225130 2010V 33 AB U IR E =+=?+= (2)AB 间的等效电阻为:01220//3 R R R ==Ω 要使R 3得最大输出功率,R 3=020 3 R = Ω,303130 133A 2020433 AB U I R R ===++=3.25A 333132021.67V 43U I R == ?= 223331320 ()70.4W 43 P I R ==?= 根据如图所示的参考方向3I =-3.25A,3321.67,70.4W U V P == 4.220V P U =; 5.5A L P I I ==;P =2178W 。 电工技术基础综合测试卷(二) 一、 填空题 1.30V 25V 2. 2.25Ω 3. 6ms u 2=4sin(10003 t π )V 4 A 5.0 6.-2V 4Ω 7.0.4度 8.20 A 电阻 9.10Hz 10Ω 二、选择题 1. B 2. A 3. B 4. C 5. C 6. B 7. A 8. D 9. C 10. A 三、计算题 1.解:①下方10V 电压源单独工作时,由于电桥平衡,流 过2Ω电阻的电流为I ˊ=0A ; ②下方10V 电压源单独工作时,流过2Ω电阻的电流为 //1A I =,方向↑;则///1A I I I =+=,方向↑。 ③根据图示参考方向,得I=-1A 。 2 后可知I=8A ,且复阻抗Z=10+j10(Ω),阻抗∣z ∣=14.14Ω. 3.解: 解:设I 0′ =1A , U 1=(1+1)I 0′ =2V ;I 1= U 1/[2(1+1)/(2+1+1)]=2A ,U 2=(1+1)I 1=4V ;I 2= U 2/[2(1+1)/(2+1+1)]=4A ,U =(1+1)I 2=8V 。∵10V ∶8V=I 0 ∶I 0′ ∴ I 0= I 0′×10/8=5/4 A 。 答:I O =1.25A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讲解学习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正弦量的矢量表示法,能进行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的相互转换。 能正确搭接桥式整流电路,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会用万用表测量相关电量参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能列举出桥式整流电路在电子电器或设备中的应用四、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课时。 2. 实训模块适应不同专业需要,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基础模块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专科层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从使用的角度能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路中的相关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具体内容有: 1、熟练掌握电路中的基础概念; 2、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相关计算; 3、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实际运用; 4、电工仪表的运用; 5、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条件 1、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 2、实践教学在电工实验室进行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本课程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电路实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让学生针对上课使用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强学习效果。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提交和课堂提问三个部分,平时考核着重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本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相关知识的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髙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操作》齐向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计算机应用基础》管会生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3)《计算机应用基础》彭宣戈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电工电子专业(电工)综合理论模拟试卷

电工电子专业(电工)综合理论模拟试卷(填空题部分) 电工基础题目: 1.如图1-1所示电路,S打开时V A= 30V ;S闭合时V A= 25V 。 2.如图1-2所示,Rab= 2.25KΩ。 3.如图1-3所示为双踪示波器u1与u2的波形, 面板开关选择Y轴:2V/格,X轴:1ms/格, 则 u1的周期是 6ms ,若u2的初相为0°, 则u2的解析式为 u2 =8sin(π/3×106t +0°)V 。 4.已知某电路中非正弦电流为i=4+3√2sin(wt-45o)+4√2sin(wt+45o)+5√2sin(2wt+30o)A,则i的有效值I= 8.12 A。 5.如图1-5所示,L1为水平放置的环形导体,L2 为沿垂直方向通过L1的圆心的通电长直导线,当 通过L2中的电流增大时,L1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 为 0 。 6.如图1-6所示,开关S断开前,电路已经达到 稳定状态,当t=0时刻开关S断开,则初始值 i(0+)= 0 A,电路的时间常数 = 4 μs, 稳定后uc(∞)= 2V 。 7.如图1-7所示AB端开路, V A= -2V , R AB= 4Ω。

8.一只规格为“220V,40W”的白炽灯,当接于220V直流电源工作10小时,消耗的电能是0.4 度。 9.RZ交流并联电路中,已知I R=10A,I Z=10A,则线路电流I最大为 20 A,此时Z的性质为阻性。 10.在电感线圈与C并联电路中,线圈参数为R=10Ω,L=0.5H,电容C=47μF,若要发生谐振,谐振频率为 32.8 HZ,谐振时阻抗为 1.06KΩ。 11.已知非正弦交流电压u=2+2t 2V,当此电压加于R—L串联电路中,R=2Ω,L=2mH, sin 1000 则电路电流为i= 1+sin(1000t -45°)A ,电压有效值为 V 。 12.一电感线圈电阻不计,电感为4mH,当电流从1A增加到2A,磁场能量增加了 6M J 。13.如图1-13所示电路中,开关S断开时,V A= 3V ,开关S闭合时V A= 0V 。 14.如图1-14所示,I=10mA,R1=3KΩ,R2=3 KΩ, R3=6 KΩ, C=2μF,在开关闭合前 )= 18mA ,i1(∞)= 10 mA ,τ= 0.01s 。电路已处于稳态,在开关S闭合后,i1(0 + 15.RLC串联电路接到电压U=10V,ω=104rad/s的电源上,调节电容C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100mA,此时测得电容上电压为600V,则R= 100Ω, C= 0.0167μF ,电路的品质因数Q= 60 。 16.现有两只电容器,一只电容为2μF/160V,另一只为10μF/250V ,则它们串联以后的耐压值为 192V ,并联以后的耐压值为 160V 。 17.图1-17所示电路中,A、B间的等效电阻为 3 Ω。 18.如图1-18所示的A点电位U A= 8 V。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期末试题[完整]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试题(1) 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直流电的文字符号为( ) A AC B V C C DC 2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 )移动的方向 A 负电荷 B 负离子 C 正电荷 3 电阻串联后总电阻(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4电流总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这一结论适用于( ) A 外电路 B 内电路 C 全电路 5 某电阻两端电压为40V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5A ,则导体的电阻为( ) A 80Ω B 600Ω C 200Ω 6 一只电阻的阻值为3Ω,另一只为6Ω,将两电阻并联起来,其电阻值为( ) A 4Ω B 2Ω C 1Ω 7 我国使用的工频交流电的频率为( ) A 45HZ B 60HZ C 50HZ 8 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的数量关系为( ) A U L =3U P B U L =2U P C U L =3 1U P 9 确定一个正弦量的三要素为( ) A 最大值 角频率 初相位 B 瞬时值 周期 初相位 C 有效值 周期 相位差 10 与参考点有关的物理量( ) A 电流 B 电压 C 电位 11 触电以人体受到伤害程度不同可分为电击和( )两种 A 电伤 B 电灼 C 电腐蚀 12 我国用电安全规定中把( )定为安全电压值 A 50V B 100V C 36V 13 单相触电时,人体承受的电压是( ) A 线电压 B 相电压 C 跨步电压 14 在三相四线制中,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 A 线电压 B 相电压 C 即是相电压也是线电压 15 安全保护措施,有保护接地、漏电保护器和( )等 A 保护接地 B 减少电流 C 减少电压 二 判断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4分) 1 电路一般由电源、负载、导线和控制装置四部分组成( ) 2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 ) 3 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状态、开路状态和断路状态( ) 4 电阻串联时,电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 5 三相对称电源的最大值相等,角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度( ) 6 三相发电机绕组,向外供电时,其连接方式有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 (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掌握实验室常用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目的: 本课程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木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在实验实月训基础上,能根据机电设备的运行要求,完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课程任务: 1.掌握电工技术领域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3.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能使用最常用的电工电子仪表,能独立完成不太复杂的电工电子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4.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一 后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二章电路的稳态分析 教学要求: 通过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 定理、诺顿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正弦电压与电流;正 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电容、电感、兀件的交流电 路;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流电路 的分析与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源;负载星形 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电 路的功率。 一 重点:戴维南定理;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 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功 率。、 、亠、 亠 难点: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 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教学内容: 模型通过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和电的作用与號部分姆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 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等 重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 念及计算 难点: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概念 第一节电路的基本 (四) 路元件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二节基本理想电 (四) (五 ) 电阻元件 电容元件 电感兀件 电压源 电流源 第三节基尔霍夫定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试题1

《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试题一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含电路基础和模拟电路,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额定电压都为220V 的40W 、60W 和100W 三只灯泡串联在220V 的电源中,它们发热量由大到小排列为( ) A 、100W ,60W ,40W B 、40W ,60W ,100W C 、100W ,40W ,60W D 、60W ,100W ,40W 2.如图电路中,流过2Ω电阻电流I 为( ) A 、1A B 、2A C 、6A D 、3A 3.有一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量为C 1,充电后它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 1,拆去电源后使两极板间的距离加大,则电容量变为C 2,两极板间的电压变为U 2,则有:( ) A 、C 1C 2,U 1>U 2 C 、C 1U 2 D 、C 1>C 2,U 1

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

《电子与电工技术》教学计划 一、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含了电工学和电子技术。其特点是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基础性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性是指课程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系统概念,培养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进性是指课程内容和体系是随着随着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关键。所以这门课程已经作为基础课或者是专业课。这门课还涵盖了数学、物理、电学等基础知识,其中的概念、定律、原理比较多,理论推导与计算内容也较难,对于理工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相对枯燥,学习时也会觉得比较吃力。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使学生学好该课程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到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1、激发学习电子电工的兴趣 学习电子电工过程中,从教学心理学角度,学生的学习心里对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兴趣培养的方面,激发有利于学生对于新事物和新课程的理解,并进行探索和创造。对于学习电子电工而言,兴趣的引导是学生最好的催化剂。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也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计完美的教学方案 教师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以及宽松的教学环境,对于整个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教学形式。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的处理教材,如何在教学找那个体现个人特色 2)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3)培养课堂师生感情,课堂上除了学生就是老师。 4)设计完美的提问。 5)预留创意课后作业。 三、学习方法 1. 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目前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它是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他指的是在学习中用小组来引导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自己及他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采用分组合作式教学方式来传授课程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协同合作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把学习方法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协助。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发挥,自我调整,从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使学生和教师更多更充分地交流,教师能够更加及时地掌握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从而使学生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取得良好的学习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 ;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Auto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108学时【实验学时】72学时 【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授课对象】专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 】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训72学时。 当今的汽车技术性能正在朝着更加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工电子装备在车辆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现代汽车的使用、维护与检测人员应当向着机电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其中包括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知识和运算基础,掌握磁路和电磁理论的知识,熟悉并掌握汽车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掌握基本半导体元件的特点,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了解逻辑代数和运算,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等。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计算能力、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基本电路元件及直流电路(8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电路元件的检测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达到能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复杂电路(两个节点、2个网孔、3条支路)的计算。 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认识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及特点,熟悉电路基本元件的特点;了解惠斯通电桥电路的平衡条件及测量电阻和温度的方法及几种特殊电阻的特点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电路的概念 2、电流与电压 3、电阻 4、电阻的串联 5、电阻的并联 6、电容器及电容量 7、电容的联接 8、欧姆定律 9、电功与电功率 10、< 11、实验内容(16学时) 实验1.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4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普遍性的理解。 2)进一步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原理: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A.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流出该节点的代数和为零。 即∑I=0 2) B.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C.即∑U=0 操作:

江苏2016年对口单招电工电子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6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I卷1页至4页,第Ⅱ卷5 页到16页。两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写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 2.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电路如题1图所示,C1=C3=6 μF,C2=3 μF,C2上的电压U2为20 V,则该电容器组的等效电容C AB和电压U AB分别为 A. 3. 6 μF, 40 V B. 3. 6 μF, 50 V C. 8 μF, 40 V D. 8μF, 50 V 2.电路如题2图所示,当电流源产生的功率为40 W时,则变阻器R P的值为 A. 0 B. 5Ω C. 10Ω D. 15Ω 3.电路如题3图所示,已知U.=v,R=1Ω,XL=Xc = 10Ω,则表述错误 ..的是 A. Z=1Ω B. I=10 A C. U L = U C = 100V D. Q=100 4.电路如题4 图所示,已知i1(100πt—30°)A,i2(100πt+90°)A,R= 6 Ω,XL= 8Ω,则电阻R中的电流有效值IR为 A.50A B.60A C.80A D.100 A 题i图题2图题3图题4图 5.对于三相正弦交流电源,通常所说的380 V、220V电压指的是 A.电源接成星形时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有效值 B.电源接成星形时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最大值 C.电源接成三角形时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有效值 D.电源接成三角形时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平均值 6.电路如题6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当导体ab沿金属导轨向右作匀加速运动时,关于R1和R2支路中电流的方向,表述正确的是 A.I R1方向向上;IR2方向向下 B. IR1方向向上;IR2方向向上 C.I R1方向向下;IR2方向向下 D. IR1方向向下;IR2方向向上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 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 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 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 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

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正弦量的矢量表示法,能进行正弦量解析式、波形图、矢量图的相互转换。 能正确搭接桥式整流电路,并简述其工作原理;会用万用表测量相关电量参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能列举出桥式整流电路在电子电器或设备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0课时。 2、实训模块适应不同专业需要,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0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基础模块 第一部分电路基础

汽车(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计划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从事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方面,掌握以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方法与构造原理为主,兼备小型燃油车检测、维修、驾驶等技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在业务能力方面,能熟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管理与营销等知识,系统地掌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理论与实际技能,具有新能源车检测与维修服务、销售专业的应用能力。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 ②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③具有全面的汽车构造原理和检测、维修、运用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技能; ④具有汽车销售、市场服务、整车销售、制造厂生产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⑤具备一定车辆运用和维修企业管理能力,掌握一定的车辆运用和企业管理理论方面的知识。 (2)能力结构 ①具有一定英语听、说及阅读能力,通过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考核; ②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一级等级考核,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③具有全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知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④具有较强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操作能力,考取汽车维修工从业人员中级工以上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⑤熟悉汽车运用与营销服务,能够胜任汽车运用管理和汽车营销、生产的那个相关岗位。 (3)综合能力 ①创业能力;

②自学能力; ③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 (4)素质结构 ①政治思想、品德素质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②身心素质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和适应能力。 ③业务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实践观念,竞争观念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设备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制造、管理以及相关的工作。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1.核心课程: 1)基础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维修技术基础、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构造原理与维修、汽车检测设备、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钣喷、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 2)核心专业课:汽车电控技术、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与维修、电动汽车构造原理与维修、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构造原理与维修、液态能源汽车构造原理与维修。 2.主要实践: 汽车维修技术基础实训、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维修实训、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实训、汽车钣喷维修实训、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汽车仿真软件考核实训、职业技能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五、专业资格证书 1.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 2.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四级合格证书; 3.汽车维修中级工从业资格证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书。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①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②交流电路;③三相交流电路;④磁路及电磁器件;⑤汽车上的发动机和电动机;⑥半导体器件;⑦基本放大电路;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 ⑨直流稳压电源;○10数字电路基础;○11逻辑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12时序逻辑电路和集成555定时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必需 的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从人类最先发现和利用的直流电路开始,介绍有关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路电流法;线性电路的两个基本定理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 2.交流电路 本单元首先讨论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相量表示法,然后介绍单一参数的伏安特性和能量关系,以及由这些单一参数组成的电路

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及功率。使学生掌握交流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3.三相交流电路 通过介绍三相交流电源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三相交流电源的工作原理,能够对称负载、不对称负载电路进行简单计算,能够进行三相负载的星形和角形连接,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4.磁路及电磁器件 通过介绍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它们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通等基本物理量,铁磁物质的性质;理解磁路基本概念、掌握磁路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磁路欧姆定律;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掌握点火线圈的构造、闭磁路点火线圈的优点,理解点火系统工作原理;掌握直流、交流电磁铁的结构、特点,熟悉电磁调压器、电喇叭的构造、工作原理;理解继电器的概念、结构,继电器在汽车上的应用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熟悉汽车发电机中的磁铁;能应用磁路欧姆定律分析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会用万用表测变压器,会使用测流钳测电流;会用万用表检测点火线圈;熟悉交流电磁铁的构造、会拆解电喇叭;熟悉启动继电器、闪光继电器、喇叭继电器、刮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5.汽车上的发电机和电动机 通过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汽车启动机用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等,使学生掌握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

09-10年度苏南五市对口单招调研测试(一)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主观题:问答题、计算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4页。两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5分,共9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题1图所示电路中,已知I S =2A ,U S =6V ,R =6Ω,则电流I 为( ) A .A 32; B .-0.5A ; C .A 34 ; D .1.5A 2.题2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若U =U 1+U 2,则R 1、C 1、R 2、C 2之间应满足关系( ) A .C 1= C 2, R 1≠R 2; B .R 1C 1=R 2C 2; C .R 1 C 2=R 2 C 1; D .R 1 =R 2,C 1≠C 2 3.若Q L 和Q C 分别为电路中电感和电容产生的无功功率,则电路中总的无功功率Q 可表示为( ) A .L C Q Q Q -= ; B .L C Q Q Q -=; C .C L Q Q Q -=; D .L C Q Q Q += 4.若变压比为10的理想变压器(不考虑损耗)原边电压为220V ,原边电流为0.44A ,则该变压器副边的负载阻抗模为( ) A .5Ω; B .50Ω; C .250Ω; D .500Ω 5.一个电压源的电压u S =100sin100πt +5sin300πt V ,将L = π 1 H 的电感元件接到该电压源,则流经该元件电流的三次谐波振幅与基波振幅之比为( ) A .1∶60; B .15∶100; C .100∶15; D .60∶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的铁芯是由软磁材料制成的; B .铁磁材料磁化曲线饱和点的磁导率最大; C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越宽,说明它在反复磁化过程中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大; R R C C 11 2 2 ++__ _ +U U 1 2 U 题2 图 S 题1图

2015年电子电工试卷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5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4页,第Ⅱ卷5页至16页。两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写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 2.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电路如题1图所示。关于A 、B 两点间的电位关系以及电容器所带电量q ,下列表述中 正确的是 A . V A 、V B 及q 均为0 B .V A =V B ,q=0 C .V A >V B , q=6×10-6 C D .V A

中级电工教学计划规划方案、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计划与教学大纲 (适用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编制:中铁山桥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审批: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维修电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职业工作前准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常规工作和有一定复杂性技术工作。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维修电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路和磁路、电子电路、安全用电、仪器、仪表、晶闸管、电机、拖动与自动控制等基本知识。 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对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图进行分析、能够正确使用有关仪器、仪表,能够检修故障电动机,能够对较复杂机械设备的控制电路及电气故障进行分析、检修、排除,能够对选配器材进行按图安装、测试、调整。 2.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 2.1.1电路和磁路 2.1.2电子电路 2.1.3安全用电 2.1.4仪器、仪表 2.1.5晶闸管 2.1.6电机 2.1.7拖动与自动控制 操作技能要求 2.2.1线路分析

2.2.2仪器、仪表的使用 2.2.3电动机检修 2.2.4电气故障检修 2.2.5配线与安装 2.2.6 测绘与调试 3. 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数: 400 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 160 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 47 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 33 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 120 课时。 机动课时: 40 课时。

中级维修电工培训大纲 1.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中级维修电工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上岗完成较复杂的电气线路及电气设备、机床的检查和故障排除。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注意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培训对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 2.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理论知识部分操作技能部分内容总课时授课复习内容总课时授课练习电路和磁路14122线路分析1569电子电路24186仪器、仪表的使用1248安全用电12102电动机检修20416仪器、仪表18144电气故障检修51843晶闸管423012配线与安装39732电机524012测绘与调试16412拖动与自动控制45369————机动22——机动18——总计22916047总计17133120 总课时数: 400 课时。 3.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电路和磁路 3.1.1教学要求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戴维南定理、电压源、电流源、等效变换原理,理解三相交流电路中功率、功率因数,掌握相、线电压与相、线电流的概念,明确磁的基本知识,掌握磁路欧姆定律,理解电磁感应、自感、互感、涡流等物理概念。 3.1.2教学内容 (1)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 (2)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